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 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合集下载

肩周炎验方

肩周炎验方

肩周炎验方*甲珠散治肩周炎特效:炮山甲50克研粉分作10包。

每天1包,分2次冲温开水饭后服,并服吲哚美辛胶囊。

每次1粒(25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

10天愈。

《杏林微蕴》,撒拉族治疗肩周炎秘方:【民间秘方】治疗肩周炎臂痛麻木,...蜈蚣3条、浙贝10克、炙山甲15克。

共研粉,分为8包,每次1包,用温开水或温黄酒冲服,每天2次。

祛风通络,散结止痛。

治疗肩周炎臂痛麻木疗效显著,经治多例,一剂见效,三剂痊愈。

献方人:马永泽*治肩周炎神方: 茯苓丸茯苓12克.姜半夏9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 炒枳壳,干姜.姜黄各10克.芒硝3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一般连服五剂愈。

治療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論治,效果極為緩慢。

我也曾試過多種方法,皆不盡人意。

偶翻《醫學心悟·肩背臂膊痛》雲: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而亦有不儘然者。

於是,重新翻開《方劑學》,找到茯苓丸一節,才恍然大悟。

“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複轉移,或兩手疲軟,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證”。

為加強療效,本人加用理中湯以溫化痰濕,并加薑黃引諸藥達肩部,经試用效如桴鼓。

所试治療五例,皆不過五劑即愈。

例:徐莫,女,70岁。

左肩周炎。

肩部明顯萎縮,平舉不超過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

舌淡苔白濁,脈滑。

病程半年有餘,中西藥、膏藥都試過,沒有明顯效果。

服此方四劑,出現過腹瀉,肩關節就恢復了正常。

*治疗肩周炎方一剂见效的肩周炎良方黄芪40 克、白术、茯苓、当归、桂枝各15克、川芎、玄胡、姜黄、羌活、白芷、炙甘草各10克、细辛5 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治疗多例急性肩周炎患者,皆服1—2剂药就痛疼消失,胳膊活动自如。

高血压患者勿用此方。

*治疗肩周炎药酒方:治疗肩周炎药酒方生川乌10克、生草乌各10克、金银花、乌梅、紫草、川牛膝各30克。

一斤白糖。

纯粮酿造的白酒2斤,密封浸泡7天后早晚服用,每次适量(因人而异),一般三四天见效。

肩周炎的中药外敷药方

肩周炎的中药外敷药方

肩周炎的中药外敷药方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患者症状多不明显,仅表现为患侧肩部一处或多处疼痛不适,在天气变化和劳累后加剧。

一旦怀疑是肩周炎要及早治疗。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肩周炎的中药外敷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肩周炎的中药外敷药方
方剂组成:
三七1g,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g,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各10g,盐750g,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髃、肩贞、曲池、外关穴等穴位外敷,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药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以免烫伤。

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治疗肩周炎首选推拿与针灸,局部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

其次可选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以下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
肩部疼痛是肩周炎的典型症状。

肩周炎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

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外敷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可轻松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痛苦不堪,解读四味中药,助君把肩颈里的寒气刮出来

肩周炎痛苦不堪,解读四味中药,助君把肩颈里的寒气刮出来

肩周炎痛苦不堪,解读四味中药,助君把肩颈里的寒气刮出来有个小伙子,年纪只有二十八、九;得了肩周炎。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个年轻小伙得了肩周炎:他私信给我说,最近这段时间,他这个左肩膀,不能抬起来,只要抬起来了,就会有种撕心裂肺的痛疼。

就好像整个胳臂被绳子吊着一样,整条胳膊不像从前那样灵活。

说到这个病,很多人认为是上年纪人的“专利”。

其实,如果年轻人不注重保养,也是很有可能早早患上肩周炎。

夏天的时候,天热,进屋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空调,温度直接拉到最低。

整个夏天在房间里吹空调,不得不说,这样确实很舒适。

再加上现在的生活,年轻人为了追求快速享受、一时的舒服,喜欢吃过凉的东西,你像什么冰啤酒、冰奶茶等饮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但是埋下的危害却也不小。

看到这,会有很多人疑问,这饮食跟肩膀疼痛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听我分析给你听,食物进到胃里,需要胃去进行粉碎;然后再送到小肠中医上讲,胃喜温恶寒;寒凉之物最容易伤阳气。

尤其是吃进肚子的寒凉性食物,需要更多的阳气去抵抗;我们再来看小肠经,它起于手上的小拇指,沿着手臂、一路走到肩颈处。

如果小肠经阳气亏损的厉害,肩颈处就很容易受到限制。

像这个症状,就属于西医说到肩周炎,中医叫五十肩,又叫冰冻肩。

寒气顺着小肠经到达肩膀,把肩膀给冻住了,就会出现发硬、发僵的症状。

肩膀内部受冻,就会导致气血不通,我们常说不通则痛。

我相信除了这个粉丝,还会有人遇到此类的困扰,因此,今天分享一个药方,助大家改善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有:桂枝、羌活、当归、炙甘草。

对于发僵、发硬,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用温热去软化。

而这四味药都是性温热的,能够很好的去针对寒气导致肩膀发僵、发硬的问题。

这个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

这个肉桂树,常年喜温热气候,适合长在亚热带。

在《本草纲目》是这么记载桂枝的:“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因此,这个桂枝用在寒邪导致的冰冻肩上合情合理。

我们再来看羌活,它属于风药。

羌活在体内就像是一场猛烈的龙卷风,所到之处,所有的寒湿,都能被它卷走。

中药巧治漏肩风(肩周炎)

中药巧治漏肩风(肩周炎)

中药巧治漏肩风(肩周炎)绍奇谈医: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围,但古代文献亦有在痹证之外,另立“肩背痛”、“臂痛”名目者。

民间称之为“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

一般对肩周炎多按痹证治疗,效果欠佳。

其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肩周炎患者以虚为本,风寒湿痰瘀为标,如果仅仅祛风散寒逐湿化痰行瘀,则本末倒置。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学中医的人何人不知?但每每将此二语草草读过。

古往今来,唯清人叶天士能于此会意,提出“阳明络虚”的观点,如《临证指南医案·肩臂背痛》:邹五旬又四,阳明脉衰,肩胛筋缓。

不举而痛,治当通补脉络,莫进攻风。

俞妪高年阳明气乏,肩胛痛,难屈伸,法当理卫阳通补。

我在叶氏启发下,进一步考虑到肩周炎的病变,在骨、筋和肌肉,而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

人至中年以后,脏气渐亏,气血不足,尤为突出的是阳虚而失温煦,筋骨肌肉皆失温养,营卫空疏,风寒湿邪乃得乘虚而入,病久,留连不去,则更变生痰浊、瘀血,以至有形之邪,阻于经隧,故肩周疼痛不已,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受限。

这样,我治疗中老年肩周炎,便确定了以通补为法,以健脾益气、补肾、养肝为主体,佐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痰、通经络、调营卫。

常用药如黄芪、白术、淫羊藿、山萸肉、赤白芍、桂枝、附子、姜黄、海桐皮、羌活、当归、防风、鹿角片(或鹿角胶)、甘草、生姜、大枣。

这里面包含了益气温阳固表的芪附汤(黄芪、附子),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两补气血的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宣痹止痛的舒筋汤(赤芍、海桐皮、片姜黄、羌活、当归、白术、炙甘草)和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几张方子。

体丰,多湿多痰,苔厚腻者,去山萸肉、黄芪,加苍术(燥湿健脾)、炮南星(善去经络之痰)、炒白芥子(善去皮里膜外之痰);用力不当或外伤后而致瘀血阻络,痛剧而痛点固定者加红花、威灵仙、川芎、乳香、没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即活络效灵丹);寒盛,畏寒,患处冷感,每于睡觉时肩露于被子外即痛剧,舌淡脉沉者加制川乌、细辛、生姜温经通阳。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 让你的肩膀不再酸痛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 让你的肩膀不再酸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让你的肩膀不再酸痛
导语:如今社会压力很大,每天都要拼命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大家都在拼命,因此工作时间的变长。

肯定一些长期坐着的人会得肩周炎,肩周炎很难受的...
如今社会压力很大,每天都要拼命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大家都在拼命,因此工作时间的变长。

肯定一些长期坐着的人会得肩周炎,肩周炎很难受的,所以小编今天特地带来了治肩周炎的偏方,大家去看看吧。

目录
1、肩周炎的病因
2、肩周炎症状
3、治肩周炎的中医偏方
4、治肩周炎的锻炼偏方
5、治肩周炎的食疗偏方
6、肩周炎的治疗偏方
7、肩周炎的注意事项 8、如何预防肩周炎
肩周炎的病因
肩关节的主要特点是肩部出现疼痛以及肩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了解疾病的病因,我们才能够进行有效治疗。

那么,形成肩周炎的病因都有哪些呢?下面咱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年龄因素
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环境因素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

物理因素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其他因素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肩周炎的治疗 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

肩周炎的治疗 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肩周炎的治疗中医8方缓解肩膀疼痛
导语:现今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肩周炎的病症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那么肩周...
现今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肩周炎的病症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最终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那么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缓解肩周炎呢?下面就让小编为你推荐中医疗法吧!
肩周炎的治疗中医疗法治疗肩周炎
1、针灸
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2、拔罐治疗
拔罐比较安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

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

每次留罐大约5分钟。

拔罐之后要活动肩部,否则反而不利于治疗。

隔天治疗一次即可。

3、刮痧
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4、药浴治疗
组成:鬼箭羽15克,海桐皮15克,木瓜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麻黄6克,威灵仙10克,黄酒250毫升。

用法:上述药先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并倒入黄酒,煎沸后取汁趁热熏洗患侧肩部处,冷则加热再熏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

每服药可连续使用3天。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中医的祖传方,公开9个治愈方

老中医的祖传方,公开9个治愈方1.治肩周炎妙方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羌活10克,片姜黄10克,葛根30克,细辛5克,地龙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炙甘草6克。

功效:补气活血,温阳除痹,祛风通络。

主治:急慢性肩周炎,上肢酸麻胀痛等疾病,症见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肩部怕冷、畏风、沉重,或上肢僵硬、手指发麻、肿胀,或颈项拘急、疼痛等。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不和,风寒湿痹阻经脉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先加约超过药面两横指的凉水浸泡30分钟,再用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煎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入约超过药面一横指的凉水或热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钟,倒出药汁,混合两次药汁,分三次饭后30分钟温服,一日一剂。

2.治慢性结膜炎妙方内服方:生地、煅龙骨各30克,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地骨皮、谷精草、菊花、茺蔚子、密蒙花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浴足方:苍术、桑叶、木瓜、牛膝各15克,防己12克,菊花、黄柏、甘草各9克。

加水约2000毫升,煮沸,再用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注入搪瓷盆中。

待水温适度时浸泡双足并保持水温20分钟。

每日午、晚各1次。

3.治过敏性鼻炎妙方组成:当归、赤芍、生地、苍耳子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2g,黄芪、白术、防风、辛夷各10g。

用法与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治则:活血凉血,宣通鼻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

加减:鼻塞重、喷嚏频、涕呈水样者,加麻黄6g,细辛3g;脓涕量多者,加黄芩、丹皮各10g;脾虚纳呆者,加茯苓、山药各12g,炒扁豆10g;肾虚者,加女贞子12g,五味子10g;鼻痒者,加荆芥、蝉衣各10g 。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42例,经治6~20日后,痊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 95.2%。

4.治疗白癜风妙方组成:川芎9克、赤芍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老葱白9克、红枣7枚、黄酒30克、麝香0.1克、桔梗15克、浮萍30克、防风9克。

肩关节周围炎常见病中药验方

肩关节周围炎常见病中药验方
【概要】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或“漏肩风”,指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性强直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容易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外伤后遗、痰浊痹阻、复感风寒湿邪所致,从而造成患者血滞不畅、筋脉拘挛,治疗时应选用祛风胜湿、益气活血、温经散寒、祛风活络之类的中药配方。

处方1蠲痹汤
【方药与用法】羌活25g,炙黄芪30g,防风、当归各20g,姜黄、赤芍各15g,甘草5g,生姜3g。

上药加水煎2次口服,每日1剂。

畏寒较剧时,宜加桂枝、制川乌、制草乌各10g;肩部痛甚时,可加用没药、乳香各10g;屈伸不利时,须加木瓜、防己各15g。

若患者偏于气虚,应当重黄芪,加用肉苁蓉或巴戟天等;血瘀明显,可加红花、桃仁各10g同煎。

【功能与主治】祛风胜湿,益气活血;主治肩周炎。

处方2温通活血汤
【方药与用法】鸡血藤30g,黄芪20g,海风藤、桑枝各25g,制川乌、制草乌(先煎2h)各8g,细辛6g,附片(先煎2h)、路路通、川芎、当归、羌活、片姜黄、红花各15g,地龙、桂枝各12g,炙甘草10g。

上药以文火水煎,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每日1剂;随后,留下药渣再予煎汤,泡洗患处15min。

连服18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温经散寒,祛风活络;主治肩周炎。

处方3秦艽木瓜酒。

治疗肩周炎各种集方

治疗肩周炎各种集方1、治肩周炎的经验方蒸首乌30克、枸杞2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

水煎服每天一剂本方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均可用本方.方解;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方中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 党参柏子仁枣仁茯苓益气安神, 桑枝鸡血藤路路通白蒺黎活络以除风,所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2. 顽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组成: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伸筋丹组成: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制法: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4、补心通络法治疗肩周炎肩周炎为中老年多发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我用补心通络法治疗,效果很好,同行可仿用。

方药:炙黄芪25克,酒当归15克,炒白芍18克,桑寄生15克,海风藤10克,海桐皮10克,生晒参10克,桂枝10克,酸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熟地黄15克。

张仲景治肩周炎的古方

张仲景治肩周炎的古方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常常伴有肩胛间疼痛、肩关节僵硬和
活动障碍等症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张仲景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也介绍了一
些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古方,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温阳祛寒的汤剂,主要成分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等。

该方具有温阳固表、祛寒解肌的功效,能够改善肩周
炎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疼痛症状。

二. 肩胛骨直接针
肩胛骨直接针是一种通过针灸技术刺激肩胛骨以缓解肩周炎症状的方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这种针刺方法,并且认为它有
效地治疗了多种疾病,包括肩周炎。

该针刺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

三. 桂枝附子细辛汤
桂枝附子细辛汤是一种温经散寒的汤剂,主要成分包括桂枝、附子、细辛、甘草、生姜和大枣。

该方具有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减轻肩周炎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 治疗手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介绍了一些用于治疗肩周炎的手法,包括拔罐、刺络、拨筋等。

这些手法通过刺激患者的经络和肌肉,缓解了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肩周炎治疗方法。

总之,张仲景的治疗方法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很多启示,其中包括用药治疗和手法治疗两种方法。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如果需要使用中药治疗,应该注意中药的剂量和配方,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中医网络
现在很多的白领们都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

患有肩周炎抬臂是疼痛无比,需要我们加强锻炼。

另外,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个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子:
中药处方(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方名】补肝益肾通络汤。

【组成】当归9克,杜仲9克,黄芪12克,党参9克,川断9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鹿角霜9克,枸杞9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七)
【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方名】补肝益气汤。

【组成】昆黄氏30克,党参20克,山萸肉20
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八)
【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方名】蠲痹解凝汤。

【组成】黄芪20克,葛根20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田三七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秦切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

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九)
【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方名】肩凝汤。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5枚。

【用法】水煎服,每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十)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方名】活络定痛汤。

【组成】穿山2克,没药10克,土虫1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