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六讲

合集下载

四气调神大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始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春天的三个月,是所谓“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草木得以繁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机而舒畅活泼。

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提倡生长不要扼杀,给予不要剥夺,培养不要惩罚。

这正是春天生长之气所要求的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脏,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供给夏季成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

夏季的三个月,是所谓“草蕃木秀”、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

其间,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植物开花结果,人们应该夜晚睡眠,早早起岙,不要嫌白天太长,抱怨天气太热,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容色秀美那样充沛旺盛。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译文: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3,广步于庭4,被发缓形,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7。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8。

1 王冰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曰发陈也。

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杨上善陈,旧也,言春三月,草木旧根旧子皆发生也。

张介宾发,启也。

陈,故也。

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2 王冰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杨上善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资之以气,德之与气,俱能生也,物因德气,英华开发也。

张介宾万象更新也。

3 杨上善春之三月,主胆,肝之腑,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

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阴消也。

蚤字,古早字。

旦而起,顺阳息也。

4 王冰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张介宾广,大也。

所以布发生之气也。

5 王冰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杨上善广步于庭,劳以使志也。

被发缓形,逸以使志也。

劳逸处中,和而生也。

故其和者,是以内摄生者也。

张介宾缓,和缓也。

举动和缓以应春气,则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后仿此。

6 王冰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也。

张介宾皆所以养发生之德也。

故君子于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予,与同。

7 王冰所谓因时之序也。

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

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桃始华”。

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

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

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丹华,后五日虹始见。

次谷雨气,初五日萍始生,次五日鸣鸠拂其羽,后五日戴胜降于桑。

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阳布发生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新校正云:详“芍药荣,牡丹华”,今《月令》无。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白话文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白话文

原文: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推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对首编《上古天真论》关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继续讨论与补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作者:佚名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精华版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精华版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精华版展开全文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四气调神大论” 中医讲的四气是寒、热、温、凉。

就是它有四种性质,四个不同的等级。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藩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症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垫藏的时令。

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痰厥之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六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4-25 23:00—24:00经文:天氣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槀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正清和、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今天晚上呢,依然请到了徐老师啊。

徐文兵老师呢和我们一起继续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在较早之前呢,我们讲到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和冬三月。

今天呢继续往下:“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徐文兵:这是那个《四气调神大论篇》的第二段。

梁冬:对。

徐文兵:呃,头一段呢,讲了四气,也就是四季的天气变化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告诫人们怎么去顺应,你看繁体字的那个“應”呢,它是带心的。

梁冬:对。

徐文兵:是吧,底下是个心字底,我们经常说感应感应的,就说要,都是要动心的,啊就是说你的心神要随着天神,就是天气的变化去走,啊这样就是能够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你会活得很舒服,很好,与天气和谐共振。

梁冬:踏着点儿走。

徐文兵:踏着点儿走,另外呢,我强调一下,就是说《四气调神大论》,它没讲“四季”调神大论,它讲的“四气”,啊,言外之意就是说,当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这种春天温暖夏天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凉的时候呢……梁冬:对。

徐文兵:你也应该顺应它去变化,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以当我们的生活圈子也有这种类似变化的时候,你也应该对应着去做,当这个环境鼓励你生发啊,奖赏你去创业的时候,那就是什么?春天来了,当它很热烈地股市暴涨,大家都在创业的时候,你也跟着去涨……梁冬:对。

徐文兵:但是呢,当一片肃杀寒冷的季节来的时候,收一下,所以呢,这就是能举一反三。

第二段呢,是一个比较难讲的段,它讲的主要是天气不正常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正常的变化,但是呢,有正常就有不正常,有反常。

这一段主要是讲,如果天气反常的话,你应该怎么办?梁冬:对,它这第一句话讲的:“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徐文兵:诶,学《黄帝内经》呢,一定要能够想到它的另一面,也就是说,我们看一个词的时候,应该要想到它的反义词。

那这句话如果你觉得不好理解的话,那你就想想它的反义词是什么?梁冬:哪句话?天气清明呀?徐文兵:诶,比如天气清净,那么,你给我对个对联。

梁冬:呃,地气浑浊。

天地嘛,对不对?徐文兵:诶,对,天对地,气对什么呢?梁冬:气对血。

徐文兵:呵呵,它也是一种能量。

我们经常说,天气,为什么?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一种能量。

但地就是什么?有形啦,是吧?那么地……势。

梁冬:势,对对对,有高低起伏嘛。

徐文兵:诶。

我们经常说形式,是吧。

那种形,你比如说摆出一种尖锐的形状,它就带着一种杀气,或者是一种利气。

梁冬:对。

徐文兵:所以说,天气对联地势,清净,清对浊,净呢?梁冬:对喧哗,闹。

徐文兵:哪个净?梁冬:净是两点水,这个干净的净。

徐文兵:诶,眼不见为净,是吧,看不见的东西。

你看那个,《西游记》唐僧仨徒弟,沙僧叫什么?悟净。

梁冬:对,悟净嘛,对呀!徐文兵:什么叫悟净啊?净是什么?眼不见,你看不见。

有时说我们看见风。

挺干净的吧?梁冬:对。

徐文兵:看见水,诶,挺干净的。

但是沙僧的本领是什么?它悟到了貌似干净的水和风里面有东西……梁冬:噢。

徐文兵:所以你看繁体字那个风里面有个虫字,梁冬:对。

徐文兵:是吧,水里面尽管是那么清那么净,但是水里面有微生物,所以,但是人,我们没有延长自己的感官,没有发明什么显微镜、放大镜,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去体会,它是里面有东西的。

梁冬:噢,悟净是这个意思啊。

徐文兵:诶,悟净,它能悟到有形的,我们能看到的有形的物质。

但是还有些物质,它也存在,我们看不到,但是你应该,你不能因为你看不到,你就否定它的存在。

是吧!梁冬:沙僧还那么有文化。

徐文兵:诶,那很高级别,但是比沙僧级别更高的……梁冬:悟空是吧?徐文兵:猪八戒。

梁冬:悟能是吧?徐文兵:什么叫悟能?梁冬:能是能量的意思。

徐文兵:诶,对,它就能悟到气的那个境界了,沙僧悟到的还是物质境界,是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猪八戒比沙僧武功更高,智慧水平也高,它能悟到推动微生物背后的那个能量。

梁冬:噢!徐文兵:他叫悟能。

梁冬:那悟空怎么解呢?徐文兵:诶!气的后面就是空。

什么叫空?就是玄。

我们说气是一种能量,它还是有。

有的背后就是无了。

梁冬:噢。

徐文兵:就是无中生有,就是孙悟空的水平更高。

梁冬:噢。

徐文兵:这就是三个悟,啊,就是代表了简单的一个名字,就是中国的一种概念。

梁冬:对。

徐文兵:所以呢,天地清净,清对浊。

那个净对污,所以呢,天气影响我们四季变化主要是天气。

梁冬:对。

徐文兵:天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它是看不见的,它是清澈的,相对于我们的地势来讲呢,就是什么?地势是污,是浊的,下一句话呢?梁冬:“光明者也”。

徐文兵:光明对什么?梁冬:黑暗。

徐文兵:幽暗或者叫晦暗。

梁冬:对,晦暗。

徐文兵:我们太阳出来叫光,有光。

太阳被云遮住了,叫晦。

梁冬:对。

徐文兵:就是晦明嘛,明对暗。

这为什么要举它的反义词呢?就是下一句话才能理解。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我觉得它漏了一句话,那下一句话,地势阴暗晦浊的,下面一句话叫藏德不止,我们学《易经》,都知道里面有句话叫什么?天行健。

梁冬:君子自强不息嘛。

徐文兵:君子以自强不息。

梁冬:地势坤嘛,君子以厚德载物嘛。

徐文兵:对不对?藏德是指地还是指天?梁冬:地嘛。

徐文兵:对,所以我们把那句话加上以后,你就能理解了。

梁冬:噢。

徐文兵:天气是清净光明,地势是阴暗晦浊。

但是呢,正是因为有了天和地,这两个阴阳的这种交互、互动,才会有什么呢?地藏德,不止是……梁冬:不止是指什么呢?特别指的是。

徐文兵:天体运行不止。

梁冬:噢。

徐文兵:地势在那封藏不露。

梁冬:对。

徐文兵:有了这个才会有了什么?梁冬:故不下也。

徐文兵:星星才不会掉下来。

梁冬:噢?徐文兵:对呀,这个天地才保持了它这个固有的一种存在的状态。

所以我们学过有一句话叫“杞人忧天”嘛。

梁冬:对!徐文兵:杞人忧天,忧啥呀?梁冬:忧天掉下来嘛,对不对?徐文兵:他忧是地崩天坠。

地崩,火山爆发这叫什么?不藏。

星体掉下来就止了。

它不是运行不止嘛,它是止了。

所以天掉下来。

我们造人造地球卫星一样,它失去动力以后,它慢慢就掉下来,坠毁了,是吧?发射地球卫星,你要是发射一秒钟7.8公里以上,它居然能挣脱地球对它的那种引力,它会飞上去,是吧!这是背后推动它有个能量,这它才会环绕着地球运行不止。

地呢,是属于阴暗晦浊,它能够封藏自己。

封藏得比较好,才不会出现地震呀,山崩这种状态。

它指的是这种是常态。

如果天气是清净光明,而地又是那种封藏得体的话,那么这个世界是会……一个是藏德,一个是不止,所以这时候处于一种常态。

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梁冬:噢!说的是这个意思。

徐文兵:这就是常态。

梁冬:就是说,当大地自己闭藏得很好,能够令到这个天体运行的时候呢,这个天才不会掉下来。

徐文兵:对,就是说当天体保存它阳性的状态,运行不止、不停。

而大地封藏的非常稳固的时候呢,这个才不会出现杞人忧天的那种地崩天坠那种不正常的状态。

否则呢,下面这种变态就出来了。

梁冬:“天明则日月不明”嘛。

第一句话:“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这句话整个连起来是怎么解释?徐文兵:整个连起来,就是说,天是属阳性的,他应该有他的样子,它应该运行不止。

地呢,属静的,主不动的,应该封藏得得体。

天地配合好了,才会保持我们现在星球这种固有的状态。

否则呢,这个天地就会不存在了。

梁冬:噢。

好,那刚才讲到叫:“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

徐文兵:这就是指变态了,变态是什么样呢?我们说天地的这种清净和光明,追到它根儿上它从哪儿来?一是从太阳来,太阳给了我们光,给了我们能量,推动万物生长,这是日。

还有个晚上出来的叫月光,所以一个日加一个月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梁冬:明嘛!徐文兵:对,所以是“明”,是从日月出来的。

如果太阳不照了,或者是月亮也变得阴暗了,那么就会出现……所有不正常的这种状态就会来了。

所以当日月天明,它后面漏字了,我们就那个则给它挪到前面,天明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天体运行的常态。

当日月不明的时候,邪害空窍,或者我们叫邪害孔窍。

就说当没有阳光,足够的光照,照耀温暖我们的时候,人体得的病是什么呢?就是阴寒的邪气会渗透到我们身体的那种孔窍。

人有七窍,哪七窍?梁冬:到底有哪七窍呢?稍微广告一下之后呢,继续回来和大家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梁冬:好,重新回来依然是和徐老师呢,一起去分享这个《四气调神大论篇》呢。

刚才我们讲到了,这个除了前面一段这个春夏秋冬三月之后呢,开始讲到了这个天地的一些不正常状况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刚才讲到说,当天地不明的时候。

就是说,这个太阳……徐文兵:光照时间不够了,或者是月亮出现了这种月光的时间也不够的时候,对人体和生物都会有影响。

梁冬:所以就邪害空窍。

徐文兵:诶,空窍,我们说这个窍,就是人体本来是一个封闭的,但是它对外开放呢有几个窍,有几个窗户。

我们经常说这人七窍流血而死,现是人有七窍,这七窍是指头上的七个窟窿。

梁冬:对。

徐文兵:哪七个窟窿?梁冬:就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徐文兵:两个鼻子,两孔;两个眼睛,四个;两个耳朵孔,六个;加一张嘴,七窍。

梁冬:诶,我想问一下哈,为什么?从你的角度来看哈,为什么人的眼睛、鼻子、耳朵都是俩孔,而嘴只有一个孔,你怎么解释呢?徐文兵:这个就是中医讲的,就是人顺应天地而生的这种形象,代表了背后它的属于那种阴阳的一种格局。

我们经常说泰卦,泰是好,否是不好,泰卦是什么?阴在上,阳在下。

所以呢,俩眼睛是什么?双数,一个嘴,单数,所以呢,处在这种天地之间,就是地球上为什么有生物,是因为什么?天地有个交流啊,地气蒸腾上天为云,云变成雨下来,变成了雨。

它有这种循环,才会诞生了所有的生物。

所以是什么?阴在上,阳在下,才会有生命。

如果阳在上阴在下,为什么没有生命呢?阳是往上走,阴是往下沉的,所以这样就是个立诀卦。

就好象我们洗桑拿啊,洗桑拿的时候是什么啊?我们进去桑拿房,它有个沙漏那个钟,你进去时候,那个沙子在哪儿?梁冬:在下面是吧?然后扳过来。

徐文兵:诶,你进去时候那沙子在下面。

当你进去以后,你一拧,沙子就上上来了,沙子是阴嘛,空气是阳嘛,是吧?这些沙子就开始漏,漏,漏,其实这个沙钟就开始动了,从生命来讲,这就是说,他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