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农家乐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农家乐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家乐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家乐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家乐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家乐是一种以农村特色为基础的旅游形式,通过提供农民自产农产品和农村生活体验,吸引城市居民进行农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活动。

本调研旨在了解农家乐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政府公告、统计数据、市场调研报告等。

2. 实地考察:对几个地区的农家乐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经营状况、乡村旅游设施、活动情况等。

三、调研结果:1. 农家乐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城市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农家乐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家乐的经营状况良好:大部分农家乐经营状况良好,收入稳定增长,部分农民通过农家乐脱贫致富。

3. 农家乐存在的问题:a. 品质良莠不齐: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和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家乐存在服务质量低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b. 缺乏定位和特色:一些农家乐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特色,无法有效吸引游客,导致竞争力不足。

c. 乡村旅游设施不完善:部分农家乐的设施简陋,缺乏足够的休闲娱乐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d. 人才短缺:一些农家乐缺乏专业经营人员,经营管理能力较弱。

四、调研建议:1. 政府支持与监管:加强对农家乐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2. 提升品质和特色:农家乐经营者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提供特色产品和体验项目,形成自身特色。

3. 加强设施建设:农家乐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 人才培养与引进:农家乐经营者可以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五、结论:农家乐作为一种以农村特色为基础的旅游形式,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品质参差不齐、定位模糊、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等问题。

为了促进农家乐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经营者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和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农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农家乐调查分析报告

农家乐调查分析报告

农家乐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新邵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摘要:大力发展新农村在我我国现阶段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我新邵县也是如此,因为发展新农村有力的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共同发展,发展新村便成为城乡沟通的桥梁。

此次调查发现我县有很大潜力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先,我新邵县本身是个农业大县;其次,待发现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已有解决方法。

相信,在我县人民共同努力下,新邵会发展好他的另一片天地——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民发展新邵县大力发展农村的另一片天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当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学校要求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而这次的主题便是有关新农村方面的,身在农村附近的我自然对农村也是有所感情的,也是该为咱农村的人或事说点什么的时候了。

现阶段,我们都知道,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三农”经济,国家领导人都担负起服务于“三农”的责任。

作为学生,我们的目的就是深入农村,做到深入了解农村及农民,然后发现不足,提供建议,做到更加完善。

很高兴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我所调查的是家乡新邵县城,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持下,咱新邵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知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必然结果,发展我们农村的另一片天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是个必然趋势。

那么首先,来了解我们新邵县的基本情况吧:新邵是一个农业大户,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较大。

因此,在农业方面有了各种发展,如,今年我县已建成沼气池1936口,新建和改造“两省”灶556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20户,完成各项改水,改厕等9520户,通乡油路投资3532万元完成总长54.7公里的路基扩该工程,而且,全县各主要路段都修通了公路。

浅析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型产业。

不仅为城乡经济交流架起桥梁,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游玩的好去处。

本文分析长沙城郊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标签: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现状分析0 引言都市休闲农业起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湖南打造成为都市休闲农业第一省,市委、市政府要求把长沙打造成为都市休闲农业第一市”目标的推动下,长沙城郊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曾被《中国旅游报》誉为“全国农家乐旅游最火的城市”。

本文研究的长沙城郊是指包括长沙市区(岳麓区、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和开福区)、浏阳市、宁乡县、长沙县和望城县。

1 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长沙城郊休闲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已进入产业化阶段[1]。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取得了不少成就:1.1 从产业规模来看长沙城郊休闲农庄的数量增长迅速,2005年为1289家,到2009年休闲农业企业达到1592家,其中长沙县、开福区、望城县、浏阳市等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休闲农庄的床位总数2005年为7987床,2009年为11175床;随着长沙休闲农庄的发展,长沙城郊休闲农庄的接待能力迅速增长,接待收入也相应增加,接待游客数量2005年为626万人次,到2009年为1280万人次,翻了一番[2]。

1.2 从空间布局来看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一方面空间分布上呈现由近郊区(长沙市休闲农业集中区)向所辖县、市不断扩散的空间发散布局特征,2010年1600多家休闲农庄、农家乐分布在长沙各县(市、区),全市114家星级休闲农庄,其中长沙县24家,望城县19家,浏阳市20家,宁乡县20家,开福区21家,芙蓉区1家,雨花区1家,天心区1家,岳麓区7家。

另一方面,长沙市休闲农业旅游紧密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发展走向,在区位优势区、资源集中区和产业发展区集中,基本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零星散乱的无序状态,并逐步转变为有序的、相对集中的状态,并在开福区、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等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1]。

城郊农家乐旅游研究

城郊农家乐旅游研究

制利甚至舍利取义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内核。 晋商身入财利场 为除灾避祸、 转危为安的精神利器 ; 扬关公之忠诚信义为以 与士同心。故善商者赴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 是故虽利而 祀 , 为造神 的主导力 量。 成 千年之 后 , 被尊为 战神和 武圣的关 不污。 清代晋商乔致庸提 出 :首重信 , “ 次讲义 , 第三才是 公在 晋 商群 体的顶礼 膜拜 下再造成 为财神 和保护 商贾之神 。
成都 、 昆明 为代表 的大城 市城 郊 “ 家 乐” 农 旅游 , 既有 一部 分 现 代科 技景 观 、 代 聚落 景观 , 现 又有 一部 分 田园 风光 和农 村 聚落 景观 。例如 , 明的团结 乡, 昆 成都 的龙泉驿 万亩观光 果园
等 。以绵 阳 、 威 为 代 表 的 中 小 型 城 市 的 城 郊 “ 家 乐 ” 游 , 宣 农 旅
上 海 、 京为 代表 的 特大 城市 城郊 “ 家乐 ” 游 , 北 农 旅 其优势 表 现为 直接面对 稳定而 庞大 的客源市场 。在大都 市发达 的工业 文 明 的辐射 下 , 郊 区已 经进 入现 代农 业 文 明阶段 , 其 现代农 村 聚落景 观 、 现代科 技农业 景观 以及美 化 了的 自然环境构 成
( ) 区边缘 地 区 : 国著 名 的 风景 名 胜 区多 数处 于 乡 1景 我
村 的包 围之 中。2 世 纪8 年 代初 期 , 景 区边缘 地 区 自发形 O O 在 成 了一些 “ 农家 乐” 游点 。这 是我 国“ 家乐” 游开展 最早 旅 农 旅
的地 区 , 游 客 提 供 餐 饮 、 宿 。 游 旺 季 时 可 成 为 景 区 周 嗣 为 住 旅
维普资讯
1 00
刘蜀 凤
l 农家 录 戏

兰州市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兰州市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兰州市乡村旅游(农家乐)调查报告兰州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消费日趋丰富和多样,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兴起,这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政策引导下,在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新型旅游业态发展迅速,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繁荣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内需、安置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载体。

因此,合理规划、积极引导、保护开发,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是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载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农家乐”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岳林农家》“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中。

“农家乐”是指具有乡村文化特点的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对象的一项休闲旅游体验活动。

我市“农家乐”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引起了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省旅游局已将“农家乐”旅游列入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内容,市人大也将“农家乐”旅游经济作为发展兰州经济增长的课题进行调研。

今年,我局将“农家乐”普查列为全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来完成,并于年初及3月召开各县区旅游局长专题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安排部署,6月15 -30日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要求各县区高度重视,用3-4个月的时间将我市“农家乐”的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做到摸清底子、分析建档、合理分类、有效管理,为将来制定和颁布《办法》和《地方行业标准》打下基础。

由于气候的影响,普查工作于4月初正式开始,各县区旅游局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联合当地街道、镇村赴各点进行普查,截止6月底,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报告:一、我市乡村旅游基本情况与特征为准确掌握我市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我局在2009年上半年组织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摸底调查。

农家乐实践报告

农家乐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

"800多年前,著名诗人陆游就曾赞美过成都的乡村农家。

而今,农家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既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又是绿色旅游的新热点。

近几年来,中国的农家乐以独有的特色和魅力,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旅游业中的一股强劲势头。

无论是市场前景还是经济前景,都是被看好的.尽管目前我国的农家乐还处在初兴阶段,市场定位还不很准确,经营水平还不很高,但已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的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农家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农家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找出更好地发展农家乐的办法,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嘉兴市市民的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嘉兴地区农家乐的消费情况、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以及嘉兴市民对农家乐这一新兴旅游产业的认识与看法,为嘉兴农家乐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嘉兴的各个农家乐及带有农家乐性质的农庄,嘉兴周边的农庄,以及部分农家乐.四、调查方式与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民进行分区域、分层次、分年龄段的随机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2、采访法:对部分农家乐进行典型调查,以采访法为主;五、调查内容及分析(一)农家乐的概述 1、农家乐的定义和起源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

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农家乐最先出现于川西平原,它兴起于成都,发展于四川,闻名于全国. 2、农家乐"作用(一)丰富了旅游业内涵。

晋城城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晋城城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论晋城城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摘要:文章对晋城城郊“农家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fabe销售法则试分析晋城近几年农家乐的发展动因与发展类型,并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景。

关键字:农家乐 fabe法则晋城城郊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42-03近年来,晋城城郊的农家乐旅游发展迅猛,“景区+农家乐”是晋城发展旅游的模式之一。

为了让游客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体验当地的人文特色和风土人情,晋城市紧紧抓住农家乐旅游与现代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利用农田、农舍和山水生态资源发展多种经济,大搞特色农家乐旅游,盘活农户家庭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旅游产业发展。

本文以晋城为例,就“农家乐”的概念、发展动因、发展类型、发展状况、不足之处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等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个新型的旅游经济模式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农家乐概念和特征1.关于农家乐的概念。

因为中国农家乐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有很多的定义,从笔者的掌握情况来看,下列是比较准确和概括性强的{1}:(1)从投资主体看,“农家乐经济”的投资主体以拥有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农户为主,在不变更土地权属与使用方式的前提下,以自住房屋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投资,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等服务。

(2)从经营主体看,“农家乐经济”一般由投资农民亲自经营管理,家庭经营色彩浓厚,雇佣的服务员也多为亲戚或邻近村民。

(3)从经营性质看,“农家乐经济”经营一般都带有副业性质,农户除经营“农家乐经济”外,还有土地经营作为其生活的基本保证,这一点有别于专业性娱乐场所或者风景旅游地,即不存在失地问题。

(4)从经营周期看,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季节性,“农家乐经济”经营淡季、旺季区分比较明显,甚至完全是一种季节性经营。

2.农家乐的主要特征。

(1)位于乡村或城郊地区,乡土特征鲜明。

农家乐不同于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点,它是将农村风貌与乡土文化融为一体,展示的是现代农家特有的风貌,而非人工刻意雕琢的景观。

农家乐市场调研报告

农家乐市场调研报告

农家乐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农家乐是农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农民利用农业资源、农村环境和农村生活方式,提供给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形式。

随着现代人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增加,农家乐市场迅速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家乐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市场的特点和潜在机会,为农家乐经营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

我们在目标市场的农家乐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客户需求和面临的挑战。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对农家乐的环境、设施、服务等进行评估。

3. 农家乐市场概况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农家乐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大部分农家乐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他们通过提供特色餐饮、农产品销售、农村体验活动等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消费。

农家乐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他们对健康、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4. 农家乐市场的特点4.1 地域性差异明显调研发现,不同地区的农家乐市场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差异。

一些地区的农家乐以农业观光和自然景观为主打,而另一些地区则以农村体验和民俗文化为特色。

因此,农家乐经营者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

4.2 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消费者对农家乐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他们更愿意选择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的农家乐。

优质的服务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加回头率和口碑效应。

4.3 产品差异化是关键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农家乐需要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可以从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农村体验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创新,提供独特的产品和体验。

5. 农家乐市场的机会与挑战5.1 机会:农村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农家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农家乐经营者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抓住市场机会,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5.2 挑战:竞争加剧和定位困难随着农家乐市场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郊农家乐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现状
凉州作为农业大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围绕城郊农家庭院和特色饮食做文章,二环路金羊镇的宋家园村村民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出以果木烤土鸡肉和农家风味小吃为品牌的“农家乐”服务,走出了一条借农家休闲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的“农家乐”之路。

宋家园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经济合一的行政村。

全村辖XX个村民小组,XX人,XX户,村域面积XX平方公里,全村耕地XX亩,人均XX亩。

XX年,在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宋家园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避署度假胜地海藏南湖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农家乐”小院,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

几年来以果木烤土鸡已成为宋家园村“农家乐”的品牌。

截止目前,宋家园村的“农家乐”已发展成为拥有XX家“农家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XX多人,年收入达XX多万元的规模经营的特色产业。

在“农家乐”的带动下,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由XX年以前的XX元增加到今天的XX元。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使我们感受较深的是,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
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向旅游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农家乐”旅游项目。

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宋家园村“农家乐”还存在规划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街道服务不够规范、“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等诸多问题。

影响和制约着宋家园村“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1、在经营理念上,经营业主只重视特色、而忽视了环境、服务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将投资绝大多数用于在主体建筑和室内装潢上,而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相对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这些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建设上大兴土木,装潢上追求城市气息,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这种优势,严重的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在招徕客源上,业主往往采取单打独斗,被动的进行宣传促销,如在门前竖立广告牌、为游客发传单和宣传册等,宣传口径不统一,宣传仅局限在各自的接待范围内,业主们走出本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利用网络做大宣传、参与旅游节会进行宣传促销的意识和要求还不强,使已初具规模的品牌产业不能形成合力。

3、“农家乐”产品粗糙。

“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

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 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4、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 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5、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还可以,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
根据区“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到XX年,全区要建成“农家乐”接待点800家,其中:城郊乡镇如金羊、高坝、和平建成以饮食服务、采摘、烹饪等参与性的“农家乐”接待点达到300家左右,较远乡镇如清水、清源、长城、武南、黄羊、张义、洪祥、双城等乡镇建成以住宿、农耕、旅游为主的“农家乐”接待点达到500家。

在具体操作上,由区旅游局负责,一是结合各乡镇实际,帮助制定合理规划,引导“农家乐”旅游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出台凉州区“农家乐”规范管理办法和星级“农家乐”旅游评定细则,指导我区“农家乐”接待点建成为卫生整洁,公共信息符号规范的新型农村示范点。

四、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凉州区“农家乐”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要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

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建设开发,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

因此,建议城建、工商、土地、农业等部门在“农家乐”审批和项目帮扶过程中,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区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要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

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
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专门现象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其快速发展。

三是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

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四是要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

“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总之,这种“农游合一”的“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对调整我区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我区“农家乐”旅游势必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先锋,使我区文物古迹游与生态农业观光游
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凉州旅游走向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