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中间接头测温管理记录
电缆接头记录表

2016年 12 月 04 日
接头地点
630箱变201开关
气温
℃
相对湿度
%
图纸编号
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结果
制作人
1.电缆外观检查
电缆未受潮,无锈蚀,相位正确
良好
胡仲杰
2.绝缘检查
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良好
胡仲杰
3.锯除钢带
锯除钢带深度≤1/2钢带厚,不伤内护套
良好
胡仲杰
4.剥除铜屏蔽带
不损伤半导电层,端部平滑、无毛刺
胡仲杰
13.相色
正确、明显、位置符合要求
良好
胡仲杰
14.标志牌
主要
路名、电缆型号正确齐全,字迹清晰
良好
胡仲杰
施工人员
张立兵、刘志刚
检查结论:
质检机构
验收意见
签名
班组
合格
年月日
项目部
合格
年月日
质检部
年月日
监理
年月日
10~35kV交联电缆终端头记录
工程名称:北京市慕田峪精品酒店内部改造项目外电源工程路名:辛七路编号: 001
终端型式
冷缩户外电缆终端头
生产厂家
长缆电工
电缆型号
15kV-3×150mm2
生产厂家
北京天成瑞源
接头日期
2016年 12 月 04 日
接头地点
慕田峪配电室
气温
℃
相对湿度
%
图纸编号
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主要
地线连接牢固,接地处为永久接点。接地线、接地线穿过零序CT安装符合验收规范规定
良好
胡仲杰
测温记录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八、35kVPT间隔
32-9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电压互感器
接线板
九、35Kv3号电容器间隔
323断路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323-2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323-3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电流互感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十、35kV4号电容器间隔
11-9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电流互感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电压互感器
接线板
避雷器
接线板
五、35kV主变间隔
302断路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302-2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302-3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电流互感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六、35kV贺风一线间隔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102-3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电流互感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三、110kV盛风线111间隔
111断路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111-1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111-3隔离开关
刀头接触部分
软连接
设备线夹连接处
电流互感器
上接线板
下接线板
四、110kVPT间隔
324断路器
电缆交接试验记录

电缆交接试验记录1.实验目的2.试验设备本次试验所需要的设备有:-示波器-可编程电源-高压测试仪-电缆头接线盒-测试导线-接地线3.试验过程3.1准备工作3.1.1首先检查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和标定。
3.1.2检查电缆线路的绝缘情况,确认表面清洁无损伤。
3.1.3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在现场正确接线,注意接头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3.1.4检查所有接地线的连线,确保接地安全可靠。
3.1.5确保试验环境的安全性,关闭附近可能影响试验的其他设备。
3.2交接试验3.2.1接线仔细检查一遍后,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要测量的电缆上,并设置合适的测量范围。
3.2.2打开示波器并记录基线的起始位置和波形的运动情况。
3.2.3依次打开相应的电源,记录每个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3.2.4分别测试各个电缆的绝缘电阻,并记录数据。
3.2.5通过高压测试仪对电缆进行击穿电压测试,并记录断开的电压。
3.2.6切换示波器的触发方式,检查电缆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4.试验结果4.1示波器记录的波形情况正常,没有明显的干扰或异常信号。
4.2各个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符合设计要求,稳定可靠。
4.3各个电缆的绝缘电阻值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要求。
4.4电缆经过高压击穿测试后,能正常运行,没有损坏或击穿现象。
4.5电缆线路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能有效抵抗外界干扰信号。
5.试验结论本次电缆交接试验结果正常,电缆线路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同时,本次试验还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处理和改进。
例如,一些接头存在松动现象,应进行检修和加固。
6.试验总结本次电缆交接试验验证了电缆线路的连线、接地和绝缘等情况,确保了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
通过试验,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提高了电缆线路的可靠性。
在今后的电缆交接试验中,应继续注意设备的校验、电缆的正常维护和接地的可靠性,以确保电缆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
以上就是本次电缆交接试验的记录,共计1200字以上。
电缆中间头温度在线监测可研报告

电缆中间头温度在线监测可研报告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电缆中间头温度故障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单位: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准: 批复审:初审:编制:2009年1月5日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缆中间头温度故障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名称主要构成可研编制人王亚平负责部门设备维修部电气一次专业项目负责人王亚平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需要改造设备的运行简历,设备铭牌、投运时间、运行状况、技术状况及其他有关技术参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对安全、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论证该项目的必要性)我公司6kV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型号为ZRC-YJV,目前共有电缆中间接头13个,在安装过程中共做了8个电缆中间接头,即2台C1皮带电机电缆、2台运煤变压器电缆,4台循环泵电机电缆,分别位于输煤#2皮带电缆桥架、输煤2号转运站东侧电缆桥架;在技改过程中新做5个电缆中间接头,即22磨煤机电机电源改造中新做电缆中间头1个,位置在#2机厂用6kV电缆夹层,投运时间2007年5月;在11、12凝结泵电机电源改造中新做电缆中间头4个,位置在#1机厂用6kV 电缆夹层,投运时间2007年11月;以上13个电缆中间接头投运后,每周利用人工方法进行电缆中间头的温度巡测,因为有电缆防暴盒阻隔,无法直接测量电缆中间头位置电缆温度,每月再利用红外测温仪监测电缆中间头防暴盒外周围电缆温度,利用温度传感与环境温度变化的趋势来分析判断中间头运行情况。
但利用人工检测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因电缆头爆燃的随机性威胁着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某发电厂就发生过检查人员发现一电缆中间头温度严重超标,该检测人员刚离开故障点3米时,电缆接头处放电爆燃,险些造成人身伤亡的重大事故。
电缆中间头温度故障在线监测系统安装的必要性:6kV高压电缆是我公司重要厂用辅机的供电设备,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电缆中间头连接处等部位因制作质量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长期运行将造成电缆过热,绝缘烧穿,最后导致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
基于“面”测温的电缆接头温度无线监测

Wi r e l e s s Mo n i t o r i n g Te mp e r a t u r e o f Ca b l e J o i n t
Ba s e d o n Me a s ur e me nt i ng Sur f a c e Te mp e r a t ur e
p e r a t u r e s e n s o r w h i c h h a v e s i x t e mp e r a t u r e d e t e c t o r s f o r mi n g a me a s u r i n g s u r f a c e , wh e r e o n l y t h e ma x i mu m v a l u e o f s i x me a s u r e — me n t r e s u l t s wa s s e n d t o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u n i t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mo n i t o i r n g s y s t e m h s a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l o w p o we r c o n s u mp t i o n, l o n g p e i r o d o p e r a t i o n nd a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wh i c h h a s b e e n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u s e d i n t h e i f e l d mo n i t o i r n g wi t h s t a b l e p e f r o m a r n c e .
10kV环网柜电缆接头电流与温度检测技术

10kV 环网柜电缆接头电流与温度检测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物联网的全面建设与推广,对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测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0kV环网柜作为电力配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于保障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对10kV环网柜电缆接头电流与温度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10kV环网柜;电缆接头电流;温度检测技术1环网柜构成环网柜组成部分有母线、负荷开关、一次电缆室和二次电缆小室等,其中母线可以与其它环网柜建立电气连接,负荷开关控制该单元通断,机构箱则操作负荷开关并进行熔丝安装,一次电缆室安装的设备有一次电缆和CT等,二次电缆小室则布设加热器和照明设备等。
相比于断路器柜,环网柜在通流能力正常的情况下,其体积更小、重量轻、安装便利,但也存在不可开断故障电力,微机保护不能配置的不足之处。
2电缆接头测温方法电缆接头测温方法以信号采集方式划分,主要有电信号测温和光信号测温两类;以有无电源来划分,主要有有源无线测温和无源无线测温两类。
电信号测温法主要有热电偶测温和集成传感器测温两类。
光信号测温法主要包括红外测温、光纤光栅测温和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
有源无线的测温法主要包括数字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及热敏电阻等。
采用无源无线的测温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测温途径,主要代表是声表面波测温。
310kV环网柜电缆接头电流与温度检测技术3.1检测原理与要求对于10kv环网柜电缆接头电流与温度检测来说,要保证检测方案设计可以实施对多个电力接头的检测,且可以将检测数据传输会主站或操作系统,由工作人员查看分析、存储管理。
其温度检测原理是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值与当前温度间线性关系,多元性回归分析测试值曲线,得到温度函数公式,并依据系数计算到温度值由微控制器实现数据处理。
3.2系统总体设计正常情况下,最高运行温度会限制电缆载荷量,为确保电力运行正常,需要对10kv环网柜电力接头实现实时电流与温度在线监测,设计完善的检测系统。
内置测温传感器10kV电缆分支箱电缆头测温技术

内置测温传感器10kV电缆分支箱电缆头测温技术发布时间:2022-09-26T01:11:57.32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10期作者:黄智王沙[导读] 在目前的电力运行当中,电缆的使用已经十分的普遍,因此实现对电缆的管理强化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和持续。
黄智王沙国网岳阳供电公司湖南省岳阳市 414300摘要:在目前的电力运行当中,电缆的使用已经十分的普遍,因此实现对电缆的管理强化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和持续。
从现阶段的电缆具体管理来看,为了实现管理上的统一和规范,在电缆的运行管理当中使用了10kV的电缆分支箱,此类网柜的使用给电缆运行检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就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环网柜会时常发生因为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因此对环网柜进行温测,实现温度的合理控制十分的必要。
基于此,本文就内置温测传感器的10kV电缆分支箱电缆温测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温测传感器;10kV电缆分支箱;温测技术电缆在目前的电力系统当中有着普遍的应用,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在电缆的时间运行中对其实现运检的强化,设立环网柜十分的必要。
而在目前的环网柜实际利用中发现,80%的电缆事故与温度升高有关,因此在环网柜的管理当中,对电缆头进行温度测量便成为了一项中重要的内容。
之所以要加强对电缆头的测温,主要是因为环网柜中电缆接口处是最有可能存在接触不良的地方,因而诱发电缆头绝缘击穿造成弧光接地、引发相间短路等一系列事故。
鉴于此对配电运检专业所管辖的环网柜加入新型励磁变电电缆测温系统,以降低故障发生率,并实现实时负载调整。
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10kV电缆分支箱电缆头测温技术利用的必要性目前电缆运检室管辖的环网柜,均无专门设计电缆头测温系统,属于无监测状态,存在电力隐患。
当电缆头因温度升高引起的电力事故,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电力安全运行水平。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一、为了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发热范围内安全运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因设备发热造成停电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测温类型:计划普测、重点测温。
三、测温周期 .(1). 计划普测:变电和出线电缆头(首段)每季不少于一次。
线路和出线电缆头(末端)接头每半年不少于一次;(2). 重点测温:根据运行方式和设备变化安排测温时间,按以下原则掌握:a. 长期大负荷的设备应增加测温次数。
b. 设备负荷有明显增大时,根据需要安排测温。
c. 设备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定。
d. 上级有明确要求时,如:保电等。
e. 新建、改扩建的电气设备在其带负荷后应进行一次测温,大修或试验后的设备必要时。
f. 遇有较大范围设备停电(如变压器、母线停电等),酌情安排对将要停电设备进行测温。
四、测温范围1. 所有一次设备导流裸露接头、所内二次重点设备接头、长期运行的主变风冷回路接头等。
2. 具备测量设备内部温度条件的,应对设备内部进行测温。
如: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设备套管等。
五、测温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备接点测温工作。
1、测温用红外成像仪应专人专柜妥善保存于阴凉干燥处,按值移交,定期对红外成像仪进行检查,不得随意拆动,确保测温数据准确。
2、测温工作必须由部门组织,由专责人操作测温仪进行测温。
3、设备接点测温规定时间为每季度末28日前进行。
4、设备接点测温主要针对电气设备上各个连接处、铜铝过渡处、负荷密集点等容易发热的地方,点测时应从各方位进行,确定温度最高点。
5、测温过程中应保持与带电设备和安全距离不得超过《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所规定安全距离的规定。
6、测温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超过当地环境温度30摄氏度以上的设备部件时,应将此发热部件定为设备缺陷,记入《变电设备缺陷记录本》中,并按有关要求上报部门、生产部、调度,并由生产部及时安排处理。
7、如果使用中的红外成像仪发生故障,而值班人员又无法处理,不能正常测温时,应将此情况及时报生产部设备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