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岩体原位测试

合集下载

岩体原位测试

岩体原位测试

第一节概述岩体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制备试件模拟工程作用对岩体施加外荷载,进而求取岩体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岩体原位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对岩体扰动小,尽可能地保持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环境状态,使测出的岩体力学参数直观、准确;其缺点是试验设备笨重、操作复杂、工期长、费用高。

另外,原位测试的试件与工程岩体相比,其尺寸还是小得多,所测参数也只能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力学性质。

因此,要取得整个工程岩体的力学参数,必须有一定数量试件的试验数据用统计方法求得。

岩体原位测试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进行:(1)试验方案制订和试验大纲编写。

这是岩体原位试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其基本原则是尽量使试验条件符合工程岩体的实际情况。

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求制订试验方案和编写试验大纲。

试验大纲应对岩体力学试验项目、组数、试验点布置、试件数量、尺寸、制备要求及试验内容、要求、步骤和资料整理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以作为整个试验工作中贯彻执行的技术规程。

(2)试验。

包括试验准备、试验及原始资料检查、校核等项工作。

这是原位岩体力学试验最繁重和重要的工作。

整个试验应遵循试验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要求和步骤逐项实施并取得最基本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3)试验资料整理与综合分析。

试验所取得的各种原始数据,需经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并且综合各方面数据(如经验数据、室内试验数据、经验估算数据及反算数据等)提出岩体力学计算参数的建议值,提交试验报告。

第二节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变形参数测试方法有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

静力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一定的荷载,并测定其变形;然后绘制出压力[CD*2]变形曲线,计算岩体的变形参数。

据其方法不同,静力法又可分为承压板法、狭缝法、钻孔变形法及水压法等。

动力法是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并测定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通过一定的关系式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第5章岩体原位测试

第5章岩体原位测试
第5章岩体原位测试
(二)试验孔施工与地质描述
(1)试验孔施工。试验孔应使用金刚石钻头钻进。钻孔深度可视工程需要及岩体 条件而定,孔径需略大于测量压力计或膨胀计直径,且孔壁光滑平直。在受压范 围内,岩性不应有突变或大的构造不连续,4d范围内的岩性应相同;加压段边缘 距孔口不小于l倍加压段长,距孔底不小于0.5倍加压段长,两试点之间距离不小 于1倍加压段长。
第5章岩体原位测试
试体制备
同一组试验的试体不少小于5块。试体剪切面积一般为70 cmX70 cm,并不小于50 cmX50 cm。试体高度为其边长之半 试体间距应便于试体制备和仪器设备安装,但不应小于剪切面边长 的1.5倍,以免试验过程中互相影响 在岩洞内进行试验时,试验部位的洞顶应先开挖成大致平整的岩面, 以便浇注混凝土(或砂浆)反力垫层。在施加剪力的后座部位,应按 液压千斤顶(或液压钢枕)的形状和尺寸开挖。
(2)试件编号、层位、尺寸及制备方法等。 (3)试段开挖方法及出现的岩体变形破坏等情况。 (4)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物成分和风化程度。 (5)地下水情况。 (6)岩体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隙宽、延伸性、密度及充填物性质等情况。 (7)地质描述应提交的图件包括;试段地质素描图、裂隙统计图表及相应的照 片,试段地质纵横剖面图,试件地质素描图等。 4、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① 按设计压力的1.2倍确定最大试验压力。 ② 根据千斤顶(或液压枕)的率定曲线及承压板面积计算出施加压力与压力表 读数关系的加压表。 ③ 测读各测表的初始读数,加压前每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 即可开始加压。
第5章 岩体原位测试
本章重点:岩体原位测试技术的种类;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强度试验、岩体 应力测试和岩体现场简易测试等各试验的种类、特点、适应对象、仪器设备、操 作过程及试验结果的应用等。(本章在岩体力学中将详细讲到)

岩体原位测试

岩体原位测试

2.3 狭缝法
狭缝法又称狭缝扁千斤顶法,是在选定的岩体表面 刻槽,然后在槽内安装扁千斤顶(压力枕)进行试验 (图4)。试验时,利用油泵和千斤顶对槽壁岩体分级 施加法向压力,同时利用百分表测记相应压力下的变 形值WR。岩体的变形模量Em(MPa) 按下式计算:
Em pl (1 m )(tan1 tan2 ) (1 m )(sin 21 sin 2 2 ) 2WR
2 pD(1 m )ω pD(1 m )ω Eme Em We W 式中:p:承压板上单位面积压力, MPa;D:承压
2
板的直径或边长,cm; W、 We :分别为相应于p下 的岩体总变形和弹性变形,cm;ω:与承压板形状、 刚度有关的系数。对于圆形板ω=0.785;对于方形 板ω=0.886;μm为岩体的泊松比。
岩体的原位测试
内容
1 概述 2 岩体变形实验
2.1 承压板实验
2.2 钻孔变形法
2.3 狭缝法
3 岩体强度实验
3.1 直剪试验 3.2 三轴试验
1 概述
岩体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制备试件模拟工程作用对岩体施 加外荷载,进而求取岩体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是岩土工程 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岩体原位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对岩体扰 动小,尽可能地保持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环境状态,使测出 的岩体力学参数直观、准确;其缺点是试验设备笨重、操作 复杂、工期长、费用高。另外,原位测试的试件与工程岩体 相比,其尺寸还是小得多,所测参数也只能代表一定范围内 的岩体力学性质。因此,要取得整个工程岩体的力学参数, 必须有一定数量试件的试验数据用统计方法求得。
图3 钻孔变形试验装置示意图
与承压板法相比较,钻孔变形法的优点是:
①对岩体扰动小。 ②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和较深的部位进行。 ③试验方向基本不受限制,且试验压力可以达到很大。 ④在一次试验中可以同时量测几个不同方向的变形,便于 研究岩体的各向异性。 其主要缺点是试验涉及的岩体体积较小。该方法较适 合于软岩或半坚硬岩体。

第五节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第六节现场检验与监测

第五节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第六节现场检验与监测

p kv = s
第五节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二、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是通过静压力将一个内部装有传感器的 触探头,以匀速压入土中, 触探头,以匀速压入土中,由于地层中各种土的软 硬不同,探头所受阻力自然也不一样。 硬不同,探头所受阻力自然也不一样。传感器将感 受到大小不同的贯入阻力, 受到大小不同的贯入阻力,通过电信号输入到电子 量测仪中。因此,通过贯入阻力变化情况, 量测仪中。因此,通过贯入阻力变化情况 ,可以达 到了解土层的工程性质的目的。 到了解土层的工程性质的目的。
第五节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一、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是在天然地基上模拟建筑物的基础荷载条件, 载荷试验是在天然地基上模拟建筑物的基础荷载条件, 通过承压板向地基施加竖向荷载, 通过承压板向地基施加竖向荷载,借以确定在承压 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 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载 荷试验的主要设备有三个部分:加荷与传压装置、 荷试验的主要设备有三个部分:加荷与传压装置、 变形观测系统及承压板。试验时, 变形观测系统及承压板。试验时,将试坑挖到基础 的预计埋置深度、整平坑底、放置承压板, 的预计埋置深度、整平坑底、放置承压板,在承压 板上施加荷重来进行试验。 板上施加荷重来进行试验。
第五节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五、十字板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仪是一种使用 方便的原位测试仪器,通 方便的原位测试仪器, 常用以测定饱和粘性土的 原位不排水强度, 原位不排水强度,特别适 用于均匀饱和软粘土中。 用于均匀饱和软粘土中。
返回
第六节 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是指在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 现场检验是指在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 是指在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 对工程勘察成果和评价建议等进行的检查校核。 对工程勘察成果和评价建议等进行的检查校核。现 场检验的目的是使设计、 场检验的目的是使设计、施工符合场地岩土工程地 质实际情况,以确保工程质量、并总结勘察经验, 质实际情况,以确保工程质量、并总结勘察经验, 提高勘察水平。 提高勘察水平。

岩体变形的原位测试

岩体变形的原位测试

第二节 岩体变形试验
岩体变形参数测试方法有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静力法 的基本原理是: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 加一定的荷载,并测定其变形;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曲线,
计算岩体的变形参数。
动力法是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并测定 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通过一定的关系式求岩 体的变形参数。
⑤稳压装置。
(2)传力系统 ① 刚性承压板,金属质,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厚度3cm,面积
约2 000~2 500cm2。
② 钢垫板若干块,面积等于或略小于承压板,厚度2~3cm。 ③ 传力柱,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其长度视试硐尺寸而定。 ④ 钢质楔形垫板若干块。
(3)量测系统
① 测量支架,两根具有足够刚度和满足边界条件要求长度的钢
在国内测定岩体变形性的试验方法较多,按荷载的性质可分 为两大类:静力法和动力法。 静力法: (1)承压板法(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 (2)狭缝法(刻槽法); (3)单(双)轴压缩法; (4)隧洞水压变形法(封闭硐室法); (5)钻孔变形测试法; (6)径向液压枕法或双筒法; (7)钢索锚固加荷法; (8)三轴压缩试验; 动力法: •地震试验; •声波试验; •超声波试验。
承压板法又分为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我国 多采用刚性承压板法。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直观,能 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基础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征。除常规 的承压板法外,还有一种承压板下中心孔变形测试的方 法,即在承压板下试验体中心打一测量孔,采用多点位 移计测定岩体不同深度处的变形值。此外,国际岩石力 学学会测试委员会还推荐了一种现场孔底承压板法变形 试验。
(1 2 ) p d
4W0 (We )
式中: E0——岩体的变形模量(Ee——岩体的弹性模量); W0——岩体的总变形;(We——岩体的弹性变形) p——承压板上单位面积压力; μ——岩体的泊松比; d——承压板的直径。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土体原位测试
3、静力触探试验成果整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与校正,如深度和零飘校正。按照《静 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进行。 计算比贯入阻力ps、锥尖阻力qc、侧壁摩擦力fs、摩阻比Fr及 空隙水压力U。
二、土体原位测试
4、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应用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土体原位测试
4、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应用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二、土体原位测试
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2)圆锥动力触探测试要点
② 重型动力触探
试验前将触探架安装平稳,使触探保持铅直,铅直度最大偏 差不超过2%,连接杆保持平直,连接牢固。 贯入时,穿心锤自由落距(0.76±0.02)m。地面上触探杆高 度不宜过高,以免倾斜与摆动过大。
第六讲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提纲

一、概述
二、土体原位测试

三、岩体原位测试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环 境 学 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UG
一、概述
(一)原位测试的必要性
为了取得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反映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水理 性质指标,以及含水层参数等定量指标。
(1)某一级压力沉降量大于前一级压力沉降量2倍。 (2)lgP-lgS或P-△S/ △P曲线拐点。

岩土工程勘察课件5岩体原位测试

岩土工程勘察课件5岩体原位测试

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监测
总结词:实时监测
详细描述:在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岩体原位测试技术对周边岩体的位移、应力等进行了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施工安全。
Part
05
结论与展望
岩体原位测试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重要性
岩体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岩体的 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征等重要参数,为工程设 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课件5 岩体原位测试
• 岩体原位测试概述 • 岩体原位测试技术 • 岩体原位测试应用 • 岩体原位测试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岩体原位测试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岩体原位测试
目的
评估岩体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 和工程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评估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岩体原位测试,可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 施工方案制定和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岩土工程治理
确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通过岩体原位测试,可以了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变形破坏规律,为制定 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治理效果
通过岩体原位测试,可以监测治理工程实施后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 和提高治理效果提供数据支持。
Part
04
岩体原位测试案例分析
某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估
总结词:准确评估
详细描述:通过岩体原位测试,对某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准确评估,包 括岩体的物理性质、强度参数、变形特性等,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某大型水电站坝基岩体强度测试
总结词:全面检测
详细描述:对某大型水电站坝基岩体进行了全面的岩体原位测试,包括岩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确保 了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岩体原位力学试验方法

岩体原位力学试验方法

岩体原位力学试验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岩体原位力学试验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我真的是瞎摸索。

就说那个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吧,我刚开始连测试点的选择都很随意。

结果测出来的数据波动特别大,我都懵了。

后来才意识到选点很关键,得找岩体比较完整、代表性强的地方,就好比挑苹果,你得挑那些长得正、没瑕疵的代表整个苹果堆的口感一样。

在做试验的装置安装上,我也费了不少劲。

就像搭积木,但是这个积木可不能搭歪了。

我试过有一次没把压力传感器安正,那数据简直惨不忍睹。

这个时候必须要把传感器跟岩体表面垂直,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定要打的正一样。

还有一个是剪切试验,这个我刚开始就不确定到底要施加多大的剪切力合适。

我就一点点试,从很小的力开始。

结果第一次试,力太小了,根本没看到明显的剪切变形,就好像挠痒痒一样,没啥效果。

然后我就加大力,结果用力过猛,仪器都差点崩坏,数据也不正常了。

后来我就慢慢琢磨,观察岩体的一些前期反应,就像观察一个人开始运动时的状态,一点点确定合适的剪切力范围。

另外测量弹性模量的时候,测量的频率设置也很头疼。

我一开始随便设了个频率,就像闭着眼睛猜数字一样,出来的数据乱七八糟。

后来我就参考相关的研究和标准,发现这个频率设置得跟岩体的特性有关系,坚硬的岩体可以适当快一点,像软一点的那些就得慢一些来捕捉准确的变形数据,就像给不同体质的人量脉搏,节奏不一样。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设备的校准也不能马虎。

我曾经没校准设备就开始试验,就跟没给秤校对就称重一样,得出来的数据完全不可信。

对于那些要做岩体原位力学试验的朋友,一定不要心急,先把基本的原理和规范研究透,每个环节都得小心仔细,就像绣花一样,一针错了可能整个图案就毁了。

数据记录也务必及时准确,我有次因为记录不及时,结果后面有些细节数据忘了,重新做试验的时候就很崩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教训啊。

而且做完试验后,多检查几遍自己的数据,结合起来看是否合理,如果有特别奇怪的数据一定要回头看看是不是哪一步做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岩体原位测试5.1概述岩体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制备试件模拟工程作用对岩体施加外荷载,进而求取岩体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岩体原位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对岩体扰动小,尽可能地保持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环境状态,使测出的岩体力学参数直观、准确;其缺点是试验设备笨重、操作复杂、工期长、费用高。

岩体原位测试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进行:(1)试验方案制订和试验大纲编写。

(2)试验。

(3)试验资料整理与综合分析。

岩体原位测试的方法种类繁多,主要有变形试验、强度试验及天然应力量测等类型。

5.2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变形参数测试方法有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

静力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一定的荷载,并测定其变形;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曲线,计算岩体的变形参数。

据其方法不同,静力法又可分为承压板法、狭缝法、钻孔变形法及水压法等。

动力法是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并测定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通过一定的关系式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据弹性波的激发方式不同,又分为声波法和地震法。

5.2.1承压板法承压板法又分为刚性承压板法和揉性承压板法,我国多采用刚性承压板法。

(一)基本原理:刚性承压板法是通过刚性承压板(其弹性模量大于岩体一个数量级以上)对半无限空间岩体表面施加压力并量测各级压力下岩体的变形;按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岩体变形参数的方法。

该方法视岩体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二)试件制备与描述1)试件制备: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代表性试验地段和试验点位置,在预定的试验点部位制备试件。

试件制备具体要求如下:(1)试段开挖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岩体的扰动和破坏。

(2)试件受压方向应与建筑物基础的实际受力方向一致。

(3)试件的边界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承压板边缘至硐侧壁的距离应大于承压板直径的1.5倍;②至硐口或掌子面的距离应大于承压板直径的2倍;③至临空面的距离应大于承压板直径的6倍;④两试件边缘间的距离应大于承压板直径的3倍;⑤试件表面以下3倍承压板直径深度范围内的岩性宜相同。

(4)试件范围内受扰动的岩体应清除干净并凿平整;岩面起伏差不宜大于承压板直径的1%,承压板以外,试验影响范围以内的岩面也应大致平整,无松动岩块和碎石。

(5)试件面积应略大于承压板,其中加压面积不宜小于2500cm2。

(6)试验反力装置部位应能承受足够的反力,在大约30×30cm2范围内大致平整,以便浇注混凝土或安装反力装置。

2)试件地质描述:试件的地质描述是整个试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为试验成果分析整理和指标选择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包括如下内容:(1) 试硐编号、位置、硐底高程、方位、硐深、断面形状及尺寸、开挖方式及日期等。

(2) 试件编号、层位、尺寸及制备方法等。

(3) 试段开挖方法及出现的岩体变形破坏等情况。

(4) 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物成分和风化程度。

(5) 地下水情况。

(6) 岩体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隙宽、延伸性、密度及充填物性质等情况。

(7) 地质描述应提交的图件包括:试段地质素描图、裂隙统计图表及相应的照片,试段地质纵横剖面图,试件地质素描图等。

(三)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调试1)仪器设备:(1)加压系统(2)传力系统(3)量测系统2)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1)传力系统安装(2)量测系统安装(四) 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2) 加压 (3)重复加压(4)测表调整与调换(5)记录(6)试验设备拆卸(五) 成果整理(1) 参照试验现场点绘的测表压力-变形曲线,检查、核对试验数据,剔除或纠正错误的数据。

(2) 变形值计算(3) 以压力p(MPa)为纵坐标、变形值W(10-4cm)为横坐标,绘制p-W关系曲线。

在曲线上求取某压力下岩体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总变形值。

(4)按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

5.2.2狭缝法狭缝法又称刻槽法。

一般是在巷道或试验平硐底板或侧壁岩面上进行。

狭缝法的优点是设备轻便、安装较简单,对岩体扰动小,能适应于各种方向加压,且适合于各类坚硬完整岩体,是目前工程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缺点是假定条件与实际岩体有一定的出入,将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且随测量位置不同而异。

(一)基本原理:在岩面上开一狭缝,将液压枕放入,再用水泥砂浆填实;待砂浆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对液压枕加压;利用布置在狭缝中垂线上的测点量测岩体的变形,进而根据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

该方法假定岩体为连续、各向同性、均质的弹性体;狭缝视为半无限平面内的椭圆形(长短轴比视为无限大)孔洞,按平面应力状态下椭圆周边应力与变形的关系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

(二)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1)试件制备应根据需要和地质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段,确定试验位置和制备试件。

具体要求如下:(1) 清除掉试件范围内的浮石和松动岩块。

(2) 试件的边界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狭缝边缘至洞壁的距离大于1.5l(l为狭缝长度),距洞口和掌子面的距离大于2l,两狭缝间的距离大于3l。

(3)在选定的试验部位开凿一条狭缝(或称直槽),切缝方向应与工程受力方向垂直,狭缝尺寸应视液压枕大小而定,一般约60×55×6cm。

2)地质描述内容与要求同承压板法。

(三) 仪器设备及安装调试1)仪器设备(1)加压系统(2)测量系统2)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1)埋设液压枕(2)测量系统安装(四) 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2)加压(3)重复加压(4)测表调整与调换(5)试验设备拆卸(五) 成果整理(1)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校对。

同承压板法。

(2)变形值计算。

同承压板法。

(3)绘制压力-变形曲线。

同承压板法。

(4)按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

5.2.3钻孔变形法(一) 基本原理钻孔变形法是利用钻孔膨胀计或压力计,对孔壁施加径向水压力(图5-8),测记各级压力下的钻孔径向变形(U)。

与承压板法相比较,钻孔变形法的优点是:①对岩体扰动小。

②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和较深的部位进行。

③试验方向基本不受限制,且试验压力可以达到很大。

④在一次试验中可以同时量测几个不同方向的变形,便于研究岩体的各向异性。

其主要缺点是试验涉及的岩体体积较小。

该方法较适合于软岩或半坚硬岩体。

(二)试验孔施工及地质描述(1)试验孔施工试验孔应使用金刚石钻头钻进。

钻孔深度可视工程需要及岩体条件而定,孔径需略大于测量压力计或膨胀计直径,且孔壁光滑平直。

在受压范围内,岩性不应有突变或大的构造不连续,4d范围内的岩性应相同;加压段边缘距孔口不小于1倍加压段长,距孔底不小于0.5倍加压段长,两试点之间距离不小于1倍加压段长。

(2) 地质描述内容包括:①钻孔及试段编号、开孔高程、孔底高程、孔深孔径及日期等情况。

②岩石名称、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及风化程度。

③钻孔岩心RQD值、地下水位及岩层透水性情况。

④岩体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隙宽与充填物性质等。

⑤应提交的图件包括:钻孔平面布置图及柱状图。

(三) 仪器设备(1)旋转式钻机一台,包括起吊设备、足够长度的钻杆及金刚石钻头、扫孔器和花杆等。

(2)水泵1~2台,离心式或往复式,最高扬程应相当于试验最高压力水头的1.3~1.5倍。

(3) 钻孔压力计或钻孔膨胀计。

(四) 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

(2) 将组装后的测量探头放入孔内预定深度,经定向后立即施加0 5MPa的压力,探头即自行固定,读取初始读数。

(3) 加压。

(4) 每一循环过程中,一般卸压至初始压力。

最后一次循环在卸至初始压力后,应进行稳定值读数,然后将压力卸至零并保持一段时间,再移动探头。

(5) 试验结束后,应取出探头,对橡皮囊上的压痕进行描述,以确定孔壁岩块掉落与开裂现象和方向。

(6) 试验过程中,如压力突然下降,应及时取出探头,检查橡皮囊是否破裂,若已破裂需更换后再进行试验。

5.3 岩体强度试验原位岩体强度试验主要有直剪试验、单轴和三轴抗压试验等。

5.3.1直剪试验(一) 基本原理与方法岩体原位直剪试验是岩体力学试验中常用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岩体本身、岩体沿结构面及岩体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三种。

每种试验又可细分为抗剪断试验、摩擦试验及抗切试验。

抗剪断试验是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某一剪切面剪切破坏的试验,所求得的强度为试体沿该剪切面的抗剪断强度;摩擦试验是试件剪断后沿剪切面继续剪切的试验,所求得的强度为试件沿该剪切面的残余剪切强度;抗切试验是法向应力为零时试件沿某一剪切面破坏的试验。

(二)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1)试件制备。

在选定的试验部位,切割出方柱形试件,要求如下:①同一组试件的地质条件应基本相同且尽可能不受开挖的扰动;每组试件宜不少于5块;每块试件面积不小于2500cm2,最小边长不小于50cm,高度为最小边长的1/2,试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最小边长的1.5倍。

②试件各面需凿平整;对裂隙岩体、软弱岩体或结构面试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保护罩,罩底预留0.5~2cm的剪切缝。

③对斜推法试件,在施加剪应力的一面应用混凝土浇注成斜面,也可在试件受剪力面放置一块夹角约15°的楔形钢垫板。

(2)地质描述。

内容与要求如下:①试验及开挖、试件制备的方法及其情况。

②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物成分。

③岩体结构面类型、产状、宽度、延伸性、密度及充填物性质等。

④试验段岩体风化程度及地下水情况。

⑤应提交的图件为试验地段工程地质图及试体展示图、照片等。

(三)仪器设备及安装调试1)仪器设备(1)加压系统。

(2)传力系统。

(3)量测系统。

2)仪器设备安装调试(1)法向荷载系统安装。

(2)剪切荷载系统安装。

(3)量测系统安装。

(四)试验步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并经一定时间的养护后可开始试验,其步骤如下:(1)施加法向荷载。

(2)施加剪切荷载。

(3)拆除设备及描述试件破坏情况。

(4)重复试验。

(五) 成果整理(1) 按公式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剪切面上的应力。

(2) 绘制各法向应力下的剪应力(τ)与剪位移。

根据曲线特征,确定岩体的比例极限、屈服强度、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等数值。

(3) 绘制法向应力与比例极限、屈服强度、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关系曲线,并按库仑表达式确定相应的c、υ值。

5.3.2三轴试验(一) 基本原理原位岩体三轴试验一般是在平硐中进行的,即在平硐中加工试件,并施加三向压力,然后根据莫尔理论求岩体的抗压强度及E0、μ等参数。

试验又分为等围压(σ1>σ2=σ3)三轴试验和真三轴(σ1>σ2>σ3)试验两种。

(二) 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1) 试件制备。

在选定的试验部位,切割出立方体或方柱形试件,一面与岩体相连,件的最小边长应不小于30cm,每组5块。

同一组试件的地质条件应基本相同且尽可能不受开挖扰动。

(三) 仪器设备与安装调试1)仪器设备(1) 加压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