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

合集下载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结构功能
• 典型的遥控潜水器是由水面设备(包括操纵控制台、电缆 绞车、吊放设备、供电系统等)和水下设备(包括中继器 和潜水器本体)组成。潜水器本体在水下靠推进器运动, 本体上装有观测设备(摄像机、照相机、照明灯等)和作 业设备(机械手、切割器、清洗器等)。
优缺点
• • 优点 水下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 水下长时间作业,水下机器人上一般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和机械 臂等装置,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机械臂能抓起重物,水下机器人在 石油开发、海事执法取证、科学研究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 由于水下机器人运行的环境复杂,水声信号的噪声大,而各种水声传感器普 遍存在精度较差、跳变频繁的缺点,因此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中,滤波 技术显得极为重要。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中普遍采用的位置传感器为短基线 或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速度传感器为多普勒速度计会影响水声定位系统精 度。
发展历程
• •

• •
• • •
第一阶段 从1953年至1974年为第一阶段,先后研制出20多艘潜水器。其中美国的CURV系统在西班牙海成 功地回收一枚氢弹,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1953年第一艘无人遥控潜水器问世,1974年以后,由于海洋油气业的迅速发展,无人遥控潜水器 也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阶段 无人有缆潜水器的研制80年代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1975至1985年是遥控潜水器大发展时期。海 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需要,推动了潜水器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潜水器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显著地增 长 第三阶段 1985年,潜水器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8年,无人遥控潜水器又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时期增加的潜水器多数为有缆遥控潜水器,无人无 缆潜水器的发展相对慢一些,另外,载人和无人混合理潜水器在这个时期也得到发展

水下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水下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水下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它们通常被设计用于海洋研究、海底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底考古等领域。

水下机器人具有耐高压、抗腐蚀、适应水下恶劣环境的特点,能够在深海、海底等水下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

水下机器人通常由以下几个组件构成:
1. 机体结构:水下机器人通常采用防水密封的外壳,以保护内部电子设备免受水的侵蚀。

机体结构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机动性,以适应水下环境的复杂地形。

2. 动力系统:水下机器人通常使用电池、液压系统或者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

这些动力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让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3. 传感器系统:水下机器人通常配备各种传感器,用于获取水下环境的信息。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声纳、摄像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进行环境感知和目标识别。

4. 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组成。

控制系统可以接收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信息处理和决策,并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任务。

水下机器人的任务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海洋生物观察、海洋资源勘探、海底设施
维护等。

它们在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人。

它们不仅能够深入水下进行勘探和探索,还可以进行海洋资源开发、海底管线维修、水下考古等工作。

水下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其工作原理涉及到机械、电子、通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就水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进行探讨。

一、机械结构水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通常由机身、传动系统、操纵臂和控制面板组成。

机身是机器人的骨架,用于容纳各个功能模块和传感器。

传动系统包括航行和推进装置,通常采用螺旋桨和涡轮等方式,能够使机器人在水中自由移动。

操纵臂则用于执行各种作业任务,如维修、取样等。

控制面板则是操控机器人的核心,通过输入指令实现机器人的各项功能。

二、能源系统水下机器人的能源系统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或燃料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水下机器人广泛使用的一种电池类型,其具有重量轻、容量大、充放电效率高等优点。

燃料电池则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产生电能,具有长时间高功率输出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能源系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和任务需求。

三、传感器系统水下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主要包括声纳、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声纳用于水下导航和障碍物探测,能够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获取周围的物体信息。

激光雷达则能够测量距离和检测物体形态,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绘和目标检测。

摄像头则用于拍摄水下图像和视频,提供视觉信息支持。

四、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和相应的控制算法组成。

计算机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信息,并根据预设的任务指令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控制算法则是机器人智能行为和决策的关键,包括路径规划、自主避障、定位导航等方面的算法。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如水压、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水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机械、电子、通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机械结构包括机身、传动系统、操纵臂和控制面板。

能源系统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或燃料电池。

传感器系统包括声纳、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水下机器人百度百科

水下机器人百度百科

水下机器人编辑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

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避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

中文名水下机器人时间1953年性质水面设备属性水下运动和作业目录1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结构功能3应用领域▪安全搜救▪管道检查▪科研教学▪水下娱乐▪能源产业▪考古▪渔业4优缺点▪优点▪缺点5国际发展▪美国▪日本▪欧洲▪中国1发展历程编辑第一阶段从1953年至1974年为第一阶段,主要进行潜水器的研制和早期的开发工作。

先后研制出20多艘潜水器。

其中美国的CURV系统在西班牙海成功地回收一枚氢弹,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1]1953年第一艘无人遥控潜水器问世,到1974年的20年里,全世界共研制了20艘无人遥控潜水器。

特别是1974年以后,由于海洋油气业的迅速发展,无人遥控潜水器也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阶段无人有缆潜水器的研制80年代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1975至1985年是遥控潜水器大发展时期。

到1981年,无人遥控潜水器发展到了400余艘,其中90%以上是直接;或间接为海洋石油开采业服务的。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需要,推动了潜水器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潜水器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显著地增长。

载人潜水器和无人遥控潜水器(包括有缆遥控潜水器、水底爬行潜水器、拖航潜水器、无缆潜水器)在海洋调查、海洋石油开发、救捞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第三阶段1985年,潜水器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80年代以来,中国也开展了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研制出美国的鱼雷型机器人“海人”1号(HR-1)水下机器人,成功地进行水下实验。

[2] 1988年,无人遥控潜水器又得到长足发展,猛增到958艘,比1981年增加了110%。

[3]这个时期增加的潜水器多数为有缆遥控潜水器,大约为800艘上下,其中420余艘是直接为海上池气开采用的。

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与运动控制研究

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与运动控制研究

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与运动控制研究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自由移动、完成各种任务的机器人。

它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

为了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控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到机器人的姿态控制与运动学分析。

姿态控制是指控制水下机器人的方向、俯仰角、滚转角等参数,以便于机器人在水中进行各种活动。

运动学分析主要涉及水下机器人在水中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弯曲程度等参数。

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包括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传动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的选择等方面。

在机构设计方面,一般选择独立式样、水平式样或者全封闭结构等。

在传动系统方面,可以采用电动、液压、水流等传动方式,根据使用需求来选择。

在动力系统方面,可以采用液压、电动、气动等方式,以实现机器人在水下的高速运动。

二、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包括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算法、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策略等。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控制执行系统、运动执行系统等,通过传感器采集机器人的运动状态,由控制执行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运动的目的。

在控制算法方面,可以采用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采用遗传算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全局搜索和优化,并能够适应复杂环境;模糊控制可以通过构造模糊规则表达人类经验和知识,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则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特性来实现控制。

在控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基于位置的控制、基于速度的控制、基于力的控制等。

其中,基于位置的控制适用于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和姿态控制问题;基于速度的控制可以用于波动补偿和速度稳定控制问题;基于力的控制则适用于物体的抓取、操作和清洗等任务。

在控制策略方面,主要包括开环控制、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

其中,开环控制适用于对机器人的直接控制,但是无法应对环境变化;闭环控制适用于环境和外部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进行控制;自适应控制则适用于环境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来实现动态控制;预测控制则可以通过对未来状态的预测来实现控制。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水下机器人是一种专门用于在水下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的机械设备。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水下工程施工和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水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设计、动力系统、导航与控制系统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方面。

1. 结构设计水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其工作原理的基础。

它通常由机体、涡轮推进器、摄像头和机械臂等组成。

机体是水下机器人的主体,承载了其他组件。

涡轮推进器则通过产生水流推动机体在水中前进。

摄像头用于收集水下环境的图像信息。

机械臂则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和采集样品。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这些组件,水下机器人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任务。

2. 动力系统水下机器人的动力系统是其正常工作的保证。

一般来说,水下机器人采用电力或液压作为动力源。

电力系统包括电池组、供电线路和驱动电机等,通过电能来驱动机体和其他组件的运动。

液压系统则通过压力液体来传递和控制力量,实现机械臂等部件的运动。

动力系统的设计要考虑能量的持续供应和功率的合理分配,以及机器人长时间工作所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导航与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的导航与控制系统是实现其自主工作的关键。

导航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算法来感知机器人的位置、姿态和环境信息。

例如,惯性导航系统可以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来估计机器人的运动状态。

声纳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机器人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和位置。

而控制系统则根据导航系统提供的信息,通过控制执行器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导航与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响应速度以及对外部干扰的适应能力,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

4. 传感器技术水下机器人的传感器技术是实现其与水下环境交互的关键。

水下环境特殊的物理性质,如水压、水温和水流速度等都会对机器人的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水下机器人需要使用一系列传感器来感知和测量这些环境参数。

声纳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水下物体的距离和形态。

水温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水温的变化。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分析一、引言水下机器人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是一种通过遥控操作的机器人,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ROV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概述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海底资源勘探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对海底资源的勘探需求增加,水下机器人ROV作为一种有效的探测工具变得更加重要。

2.深海科学研究的推动:对于深海科学研究来说,水下机器人ROV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科研资金的投入,ROV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海洋工程建设的扩张:海洋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水下机器人ROV。

随着海洋工程的扩张,ROV市场也得到了推动。

三、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和预测,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呈现以下趋势:1.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各种统计数据,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总体规模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应用领域持续扩展:除了传统的海底资源勘探、深海科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建设领域,水下机器人ROV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

例如,水下油气管道巡检、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ROV的应用。

3.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水下机器人ROV的性能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使得ROV成为更多领域的首选。

四、市场挑战与机遇尽管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同时,这些挑战也为市场带来了一些机遇。

1.技术难题:水下机器人ROV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这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难题的解决将为市场带来机遇。

2.价格压力:ROV的制造成本较高,这导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降低成本和价格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3.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也在加剧。

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

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

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探索与考古: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探索海洋神秘区域,调查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底资源,以及辅助进行水下考古工作。

渔业养殖: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监测鱼群动态、投饵、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提高渔业养殖的效率和产量。

军事应用: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军事领域的侦查、目标跟踪、水下通信中继等任务,提高军事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性。

管道检测与维护: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管道检测、维护和修复等工作,保障管道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

航道疏浚与测量: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航道的疏浚、测量和制图等工作,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和安全性。

深海资源开发: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深海资源开发,如海底矿物开采、海洋能开发等,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下救援与打捞: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水下救援和打捞工作,协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和救助遇险人员,提高打捞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水质监测与保护: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协助科研人员对水域进行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

水下旅游与娱乐: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水下旅游和娱乐活动,为游客提供全新的观赏体验和水下探索的乐趣。

海洋牧场监测与管理:通过智能化的水下机器人系统,对海洋牧场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提高海洋牧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

总之,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涉及到海洋经济、军事、环保、旅游等多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趋势
<1>ROV(有缆遥控潜水器)发展趋势 ① 增加作业深度。 ② 繁重作业能力。 ③ 降低成本。 ④ 高性能。[7]
<1>AUV(无缆遥控潜水器)发展趋势
AUV代表了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当前各 国海洋设备研究工作的热点。
①智能化。 ②远程化。 ③作业化。 ④低成本。[7]
优缺点
优点Leabharlann 参考资料[1] 百科,2015
[2] 李晔,常文田,孙玉山.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发现状与展 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
[3] 严卫生,徐德民.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火力与指挥控 制,2004-12
[4] 李俊,徐德民.自主式水下潜器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造船,2004-09
同时国际的一些专业协会,也对 AUV 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
国内现状[5] [6]
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国内的水下机器人技术的 科研能力还比较低,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也有许多成绩值得学习跟借鉴。
1994年,研制出的“探索者”号自主式水下机器人作为我国 首个水下机器人,它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5] 陈建平.我国潜水器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中国船舶, 1999(2):12~15
[6] 2012
许耀锦.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测控软件设计及其可靠性分析,
[7] 机器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2008 年 3 月,开发研制了自治水下机器人 CR-02,标志着 我国的深海技术已趋于成熟,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近。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出的“智水”系列,则标志着我国的水 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趋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无缆遥控潜水器(AUV)在智能化水平上还 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问题还没有掌握,同世 界上先进水平的水下机器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什么是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 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
[1]
作用
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 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 海洋的重要工具。[1]
水下机器人视频
分类
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 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 有缆避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 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 三种。[1]
发展现状
国外现状[5] [6]
截至到现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单位掀起了一股水下机器人开 发的热潮,并将其付诸实践,开发出了一些产品,很多产品 还实现了商业化和产业化。
其中,在引领水下机器人开发的热潮中,欧美日本等一些世 界发达国家在机器人研发技术中引领潮流[2]。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AUV 有:“Theseus”、海军水下作 战中心的“LDUUV”[3] [4]、NAP 的“凤凰号(Phoenix) AUV”、日本的 Twin-Burger12[2]和 Woods Hole 的 “Remus”等。
(2)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中普遍采 用的位置传感器为短基线或长基线 水声定位系统,速度传感器为多普 勒速度计会影响水声定位系统精度。
(P.s.)因素主要包括声速误差、 应答器响应时间的丈量误差、应答 器位置即间距的校正误差。而影响 多普勒速度计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声速c、海水中的介质物理化学特性、 运载器的颠簸等。[1]
水下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 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 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
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机械 臂能抓起重物。
在石油开发、海事执法取证、科学 研究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缺点
(1)由于水下机器人运行的环境复 杂,水声信号的噪声大,而各种水 声传感器普遍存在精度较差、跳变 频繁的缺点,因此水下机器人运动 控制系统中,滤波技术显得极为重 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