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幼儿期(1至3岁):自主感与羞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 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果受到支持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 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若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 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 羞及惭愧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 下的个性/特征: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婴儿期(0至1岁):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82)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 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 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 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 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 下问题。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 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
论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埃里克森的简介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理论的应用 • 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 结论
01
埃里克森的简介
生平简介
01
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后移民美 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家。
02
他曾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并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
社会政策与发展的应用
制定适应不同阶段需求的政策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 据,政府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适应其需求的政策和 措施。
提高社会凝聚力
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可以通过促进个 体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04
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03
理论的应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教育者 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良好品格
理论中的自我同一性、亲密关系等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人际关系具 有指导意义,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 其良好的品格。
THANKS
对心理学的贡献
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为心理学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个人在发展 过程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揭示人格发展的阶段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理解个体心理发 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为心理咨询 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章第一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理论介绍1、理论要点“自我同一性渐成理论”或“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心理的发展乃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中,在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人格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逐渐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人格发展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还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人格发展历经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人格发展阶段(1)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疑虑(2-4岁)(3)学前期或游戏期主动对内疚(4-7岁)(4)学龄期勤奋对自卑(7-12岁)(5)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65岁)(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65-死亡)艾里克森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危机是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准或依据。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的年龄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对这个阶段的人格发展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本阶段危机不能得以顺利解决而对人格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危机的解决办法中兼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

只有在有利于积极解决的因素比消极因素所占的比率高时才能说危机被积极地解决了。

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品质)。

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

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出生—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埃里克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发展需求,需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来满足需求。

以下是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的教育方法。

1. 婴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是一个人生命发展中最早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和安全感。

教育方法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或看护者的爱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同时,应该建立良好的肢体亲密关系,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开始形成的阶段。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建立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如分享、表达感谢、关爱他人等。

同时,应该注意鼓励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社交技能和自主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3. 学龄前儿童期(3-6岁)学龄前儿童期是一个人学习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读、写、数学等知识进行启发式教育,注重游戏和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

4. 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一个人学业、友谊、文化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鼓励儿童使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学会和他人合作,有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性格和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亦是个人转变为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青少年自主思考和决策,积极参与社会,传授青春期的知识,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

6. 成年期(18岁及以上)成年期是一个人开始成功工作、建立家庭和社会责任选择的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成年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计划,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区关系,传授良好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技能,帮助成年人解决工作生活的压力。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和依赖的任务。

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快乐和满足的互动,建立起初级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对于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探索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理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尊心非常关键。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个体面临着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与同伴互动,并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游戏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4. 小学期(6-12岁)在小学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努力成为社会一员。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和社交圈中的地位,并通过学术和体育成就来塑造自我价值感。

5.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着身份探索和独立性的挑战。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目标,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他们与父母和同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这时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做出决策。

6. 早期成年期(18-29岁)在早期成年期,个体面临着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建立任务。

他们开始寻找爱情伴侣、追求事业成功,并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个体的成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7. 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面临着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任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产,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中年期的发展是一个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过程。

杰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杰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杰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ckson)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提出了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他认为,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

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地完成。

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表现为一个人对他周围的世界,特别是他的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可以通过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以关心和爱护婴儿的需要而培养出来。

当一个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儿童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感;当父母的信念发生矛盾或父母在照料儿童的方式上不一致时,儿童就会出现恐惧和不安,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让我来做”成了这一时期儿童的主流话题。

儿童渴望自主,渴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应允许儿童自由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示认可和赞扬,以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心。

相反,如果这个时期父母对儿童的行为干涉过多,甚至支配儿童的一切活动,儿童将对自己的行为或自身产生羞怯感,从而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

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这一时期的儿童把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他们的家庭环境之外,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未来在工作、经济、生活上所能取得的成就,都与儿童在这一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应对孤独感
成年早期人群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 孤独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对成年早期人群影响
01
人格发展
02
社会适应
成年早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亲 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的 人格特质,如信任、责任感、同理心 等。
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成年早期人群 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 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探索与尝试
通过社交互动、参与活动等方式,青少年尝试不同 的角色和身份,探索自我同一性。
整合与确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后,青少年逐渐整合自 我认知,确认自我同一性。
角色混乱表现
角色定位模糊
青少年可能无法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和身份,导致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期望。
价值观冲突
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 价值观的冲突,导致内心矛盾。
家庭关系
婚姻关系的确立使得成年早期人群开始组 建家庭,承担起家庭责任和角色,建立亲
密的家庭关系。
孤独感体验
孤独感的产生
在成年早期,人们可能会因为亲密关系的缺失或不稳定而感到孤独,尤其是在面对生活 压力和挑战时。
孤独感的影响
孤独感可能会导致成年早期人群出现情感上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
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如职业选择、人生 规划等。
07
亲密与孤独阶段(成年早 期)
亲密关系建立
恋爱关系
成年早期是建立恋爱关系的重要时期,人 们开始寻找和建立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体
验爱情的情感和责任感。
婚姻关系
随着恋爱关系的深入发展,成年早期人群 开始考虑婚姻,通过婚姻建立更为稳定和 长期的亲密关系。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