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2)》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2x-202x)》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2x—202x年)《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x—202x年)》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渭河水质改善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沿渭各级政府坚持铁腕治污、铁面执法,省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责,强化监测考核,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治污责任的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年共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9座,对45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6万吨/日;淘汰关闭重污染、高排放企业33家,以严格的标准推进了工业污染治理,强化对国控、省控污染源的日常监督;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突出对皂河、小韦河、新河、河等重点污染支流的治理,促进了渭河干流水质的改善。
经过三年的努力,既定治理项目全部完成,渭河水质改善目标顺利实现,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截至202x年底,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较202x 年下降了32.9%,氨氮平均浓度下降了45.2%。
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河段达到Ⅲ类水质,杨凌以下河段达到Ⅳ类水质,渭河入黄断面达到Ⅳ类水质,四条主要支流基本达标。
虽然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枯水期生态流量不足以及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巩固提高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治理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和xx关于生态环境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渭河、景观渭河、安澜渭河为目标,将渭河流域污染防治作为关中地区水系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工程,坚持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重,污染防治、保护修复和设施建设同步,行政推动、公众参与和严格执法结合,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加大全流域生态工程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行业监管执法力度,加快建立并形成有力有效的源头严防机制、过程严管机制和后果严惩机制,实现干流水质持续巩固、支流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将渭河建设成集水资源利用与休闲娱乐为一体、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关中生态长廊。
渭河策划方案

渭河策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渭河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渭河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渭河生态环境,提升水质,确保人民饮水安全,制定渭河策划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渭河策划方案,以提高渭河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可持续发展。
二、渭河策划方案的内容2.1 水污染治理针对渭河的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在渭河流域建设更多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确保所有城镇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加强对渭河流域的执法监管,严惩违法排污行为,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
3.推行雨水收集利用:在建筑物、道路等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清洗、绿化等非饮用水用途,减轻对渭河水资源的压力。
2.2 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渭河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植被覆盖率:沿岸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土保持和水质改善。
2.禁止乱排乱倒:严禁在渭河沿岸倾倒垃圾、排放废物等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沿岸环境整洁干净。
3.建设湿地保护区:选取渭河流域合适的区域,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3 水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渭河的水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原则,加强管理和监管。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技术和设备,鼓励居民和企业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3.加强水源保护:加大对渭河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禁止垦殖、采矿等破坏水源的活动,确保水源的安全可靠。
三、实施计划3.1 阶段一:前期准备1.组建渭河治理工作组:成立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负责渭河策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15〕6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15〕60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2015年12月30日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水环境质量好坏,事关百姓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我省能否全面够格步入小康社会。
当前,我省面临水资源缺乏、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水污染严重、水循环利用不足等严峻形势,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质目标需求和水环境安全,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系列部署要求,突出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南防北控、中部提升、节水循环、优化空间、底线保障”原则,充分发挥法制规范、市场调节、科技支撑、标准导向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系统治水、创新治水、全民治水,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让三秦大地水更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持久动力。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受到严格控制。
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渭河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
主要指标:--控制指标:到2020年,汉江、丹江、嘉陵江等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
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4年)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省政府2011年12月2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和渭河水质三年变清的要求,依据省、市政府签订的渭河治理目标责任书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渭河污染治理现状(一)“十一五”渭河污染防治的主要成果“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渭河治理、宝鸡先行”的要求,将生态环保列入全市十件大事。
通过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渭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我市渭河干流出境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截止2011年,出境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52%;魏家堡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50.7%,氨氮较2005年下降了63.5%;小韦河出境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92%,氨氮较2005年下降了69%。
十一五期间,在我市GDP年均增长14.6%的情况下,万元GDP排放总量平均下降了11.3%,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
(二)渭河污染现状虽然渭河水质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距省政府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渭河干流出境、渭河支流小韦河出境、魏家堡引水渠监控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无法稳定达标。
随着百万人口大城市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呈10%左右的速度递增,渭河水质改善面临巨大压力。
(三)渭河污染的主要成因一是工业污染结构性特点突出。
我市造纸、化工等涉水重污染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渭河流域,尽管“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淘汰了部分产能,但这些行业仍然是渭河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渭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国控、省控污染源共38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7580吨和603吨,分别占我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93%和95%以上。
这些高污染行业排污强度大、治理难,也是规避监管、违法排污的重点对象。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宝政办发[2015]44号【发布部门】宝鸡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7.10【实施日期】2015.07.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宝政办发〔2015〕4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7月10日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治理目标(一)总体思路。
坚持生态、工程、管理措施并重,节约用水、污染防治和机制创新同步,协同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实现干流水质持续改善、支流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优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推动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2015年市区、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沿渭排污口全截污、全治理;2016年重点镇和人口集中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2.严格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浓度“双达标”。
对煤化工(化肥、甲醇、焦化)、食品加工(果汁、淀粉、味精、酿造)、电镀、造纸、印染、制药(原料药制造)、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从严监管,确保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全面达标。
3.强化生态治污工程。
利用市区、县城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建设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水质,2015年新建人工湿地147.4万平方米,2016年新建6.2万平方米。
渭河实施方案

渭河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渭河实施方案。
一、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1. 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用水浪费。
2. 加大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河道污染源,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3.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调度制度,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渭河流域各地区水资源供应充足。
二、渭河流域水质改善1. 加大对渭河流域水质治理力度,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2. 推进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渭河黑臭水体治理,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
3. 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渭河流域水质状况,对水质问题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治理措施。
三、渭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 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进渭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业循环水利用和生活用水节约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水资源科技创新,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渭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1. 加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推进渭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法规制度,保障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本渭河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实施,共同守护好渭河这一宝贵的水资源财富。
渭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渭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渭河是中国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河道变窄、河岸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水资源,改善人民生活,制定并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总体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实现渭河水质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主要任务。
1. 水质治理,加强对渭河流域的污染源治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排污监管能力,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渭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 河道整治,对渭河河道进行整治,加大河道清淤和疏浚力度,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减少河岸塌陷和水患风险。
3. 生态修复,加强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4.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水资源供应。
5. 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渭河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措施。
1. 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合力,确保渭河综合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2. 完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渭河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责任分工和考核评估办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渭河流域的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4. 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应用,提高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5. 宣传教育,加强对渭河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渭河清淤实施方案

渭河清淤实施方案渭河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陕西省境内,对于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污染和河道淤积等问题,渭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安全,制定渭河清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背景分析渭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平坦,河道曲折,流域面积广阔。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渭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严重,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渭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目标确定为了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清淤实施方案:1. 渭河河道清淤工程:对渭河主干流和支流进行清淤,恢复河道原有的水力特性,减少泥沙淤积,改善水流通畅性。
2. 河道生态恢复工程:在清淤过程中,结合生态工程手段,恢复渭河流域的湿地、滩地等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3. 河道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渭河流域的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质。
三、实施方案1. 渭河河道清淤工程: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对渭河主干流和重点支流进行清淤。
清淤过程中,要注意对泥沙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 河道生态恢复工程:在清淤的同时,开展湿地和滩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植被,增加滩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3. 河道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渭河流域的污染源治理工作,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对渭河水质的影响。
四、实施保障1. 技术保障:制定清淤施工技术规范,确保清淤工程的安全、高效进行。
2. 资金保障:加大对渭河清淤工程的投入,确保清淤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3. 管理保障:建立健全清淤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清淤工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清淤工程的质量。
五、效果评估1. 河道通畅性:通过清淤工程,恢复渭河河道的通畅性,减少河道淤积,改善水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4年)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省政府2011年12月2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和渭河水质三年变清的要求,依据省、市政府签订的渭河治理目标责任书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渭河污染治理现状(一)“十一五”渭河污染防治的主要成果“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渭河治理、宝鸡先行”的要求,将生态环保列入全市十件大事。
通过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渭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我市渭河干流出境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截止2011年,出境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52%;魏家堡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氨氮较2005年下降了%;小韦河出境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92%,氨氮较2005年下降了69%。
十一五期间,在我市GDP年均增长%的情况下,万元GDP排放总量平均下降了%,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
(二)渭河污染现状虽然渭河水质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距省政府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渭河干流出境、渭河支流小韦河出境、魏家堡引水渠监控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无法稳定达标。
随着百万人口大城市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呈10%左右的速度递增,渭河水质改善面临巨大压力。
(三)渭河污染的主要成因一是工业污染结构性特点突出。
我市造纸、化工等涉水重污染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渭河流域,尽管“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淘汰了部分产能,但这些行业仍然是渭河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渭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国控、省控污染源共38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7580吨和603吨,分别占我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93%和95%以上。
这些高污染行业排污强度大、治理难,也是规避监管、违法排污的重点对象。
二是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低。
虽然我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但一些城镇的配套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沿渭重点镇大多数未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河流。
部分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能力差、氨氮排放达标率低、污水收集率低、运营经费短缺以及处理工艺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因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及农村养殖造成的污染是渭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我市污染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市化学需氧量的70%,氨氮占25%。
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氨氮占28%、总氮占23%、总磷占76%,农业源的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有效控制和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四是生态基流不足。
全省渭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且全年60%以上水量集中在丰水期(每年的6月份至10月份)。
枯水期,渭河干流水基本为生活和工业废水的综合,生态水严重不足。
我市渭河林家村至眉县魏家堡段生态水量严重不足,枯水期市区段几乎断流,导致河流丧失自净功能,直接影响渭河水质。
除丰水期外,小韦河成为上游生活污水纳污渠,基本无自净能力。
二、总体思路及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母亲河、建设安澜渭河、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将渭河污染防治作为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按照“渭河三年变清”的总体要求,综合整治、源头预防、防控结合、生态修复,实施落后产能的强制淘汰与严把环境审批关相结合、加快治污设施的建设与提标改造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三大举措,落实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断面水质控制、生态基流控制三项制度,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分类治理、责任奖惩和全流域联防联治的新机制,重点解决干流及部分支流水污染问题,基本实现流域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要求。
(二)工作目标1.水质控制目标渭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内(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20毫克/升,氨氮1毫克/升);魏家堡引水渠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内(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40毫克/升,氨氮2毫克/升);小韦河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毫克/升以内。
其它支流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金台区:渭河支流地表水体金陵河店子街桥断面、玉涧河入渭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3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毫克/升以内;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市公交驾校东排污口断面、人防隧道西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 时氨氮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 时氨氮的控制指标,以下同)。
——渭滨区:渭河支流地表水体清姜河入渭口断面、石坝河入渭口断面、龙山河入渭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3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毫克/升以内;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石坝河入渭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陈仓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陈仓区金信安水务公司排口断面,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阳平同心村排污口断面、阳平宝丰村排污口断面、阳平大帐寺村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高新区:渭河支流地表水体清水河入渭口断面、潘溪河入渭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3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排口断面,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通佳汽车公司东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岐山县:渭河支流地表水体小韦河漳家沟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4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岐山大源污水公司排污口断面,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岐星村排污口断面、科达纸厂南排污口断面,市政管网入小韦河排污口小韦河凤鸣镇河家道段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眉县清源污水公司排污口断面,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马家镇排污口断面、干沟河(清源污水公司南)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扶风县:渭河支流地表水体小韦河杏林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3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扶风县百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排污口断面,市政管网入渭河排污口绛帐镇罗家大桥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凤翔县:渭河支流地表水体小韦河五二三厂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3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凤翔县污水处理厂排口断面,市政管网入小韦河排污口凤翔县城污水处理厂超越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陇县:渭河支流地表水体千河千陇交界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2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1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陇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千阳:渭河支流地表水体千河千阳千河桥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2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1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千阳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麟游县:渭河支流地表水体漆水河麟游县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2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1毫克/升以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麟游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达到50毫克/升以内,氨氮达到5(8)毫克/升以内。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2014年底,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比2010年削减%;氨氮排放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比2010年削减%。
3.城镇污水处理率控制目标2014年底,渭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万以上人口的建制镇达到60%以上,县城达到80%以上,市区达到90%以上,工业园区达到100%。
市区中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工业园区达到30%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坚决淘汰关闭渭河流域内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
全部淘汰半化学制浆造纸及工艺落后、耗水高、难治理的小氮肥企业;对无条件进行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排污企业实施关闭。
严格环境准入,禁止审批高耗水、高排污项目。
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程。
淘汰关闭工艺设备落后、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经营情况不佳、治理无望的企业11户。
其中省上确定的9户排污企业为:陕西秦岭化肥总厂凤翔分厂等5户化肥制造企业和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的制浆设施。
市上确定2户企业为:太白县青峰植化厂、千阳县龙泉酱货菜业有限责任公司。
预计可减排化学需氧量3806吨,氨氮453吨,估算总投资15050万元。
(二)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现稳定达标。
按照《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督促排污企业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2012年6月底前不达标的实施停产治理。
完成西凤酒股份公司污水深化治理、高新通家汽车公司微型车项目污水深化处理等35户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工程。
其中省上确定12户,市上确定23户,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2442吨,氨氮179吨,估算总投资45982万元。
所有工业园区建成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园区严禁新建改建扩建涉水项目,发改部门不得备案或者核准;环保部门不得审批环评文件,实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限批;国土部门不得办理土地手续。
新建扶风县绛帐工业园、金台金河工业园、凤翔长青工业园、凤翔县柳林酒业园区、眉县太白山旅游开发区、眉县霸王河工业园区、千阳建陶工业园区、陈仓科技工业园等8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预计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1340吨、氨氮117吨,估算投资总9100万元。
(三)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处理需求的城镇,加快开工建设或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重点乡镇以及生活污水未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等,要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必须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到2014年底,全部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脱氮除磷改造;加快污水管网和中水处理能力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和中水利用率。
加快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规范渗滤液处理;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保障正常运行,推行第三方运行,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提标改造工程。
2012-2014年共实施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凤翔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建岐山县城污水处理厂等渭河流域新建、扩建、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34个,污水处理能力总计万吨/日,预计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14658吨、氨氮1282吨,估算总投资343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