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院 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 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 的垛口。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 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整体看来, 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 城堡。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 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 间。
03
古代南北方代表性建筑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 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 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这里我们选取山西乔 家大院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 跟大家分享一下南北方建筑的集大成者。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 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 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 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当地建筑流派也较为多样,最著名 的有闽派、川派、皖派、苏派 ,当然,其建筑布局和风格 又各有所不同。
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南 方四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 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 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 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 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 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 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 居、祠堂、牌坊)和“三雕” (木雕、石雕、砖雕)。 徽 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 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 出印象。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 (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 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 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名:学院:艺术与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班级:B1003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居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件。

城市建筑担负着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场所以及生活住房的任务。

建筑物的建造需与周围气候环境相适应,才能防御室外反覆变化的天气,创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建筑是为人类提供能够适应的生活条件。

但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建筑的形式功能各有差异,我国南北建筑亦是。

南北方在建筑上风格明显,各成系统,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整齐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而北方建筑多坐北朝南,通常呈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规则的庭院和宅屋,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的风采,通俗的说,南方建筑像别墅,北方建筑像商品房。

建筑设计的不同让南北方民居成为代表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南方的吊脚、骑楼,北方的四合院、胡同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方建筑强调阳光,南方建筑强调通风,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北方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这与北方人性格有关,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砖石为主的材料,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选材多采用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等,屋内设计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

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

北人喜欢毛皮,耐寒。

而南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

作为南方人的我,睡毛皮则是不习惯的。

气候环境的形成跟所受到的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降水量和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大有不同,所以房屋建筑设计亦不尽相同,房屋的内外结构、高度、造型及建筑材料等亦大相径庭。

当今的建筑设计更考虑到国际先进性,务使建筑物的外形和色彩别具一格。

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多种多样,有冷暖、乾湿、雨量、大风、暴雨、积雪和沙暴等气候的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建筑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各自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形态南方建筑以水的元素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水景和湿润的景观。

其建筑形态多呈现庭院式布局,如江南的园林建筑、岭南的民居等。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矮墙围合,追求空间的舒适和开放感。

而北方建筑则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多重层次,往往以庙宇、宫殿、城堡等宏伟的建筑形式展现。

二、材料选用南方建筑多使用砖木结构,由于湿气较重,木结构能够吸收潮气,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砖墙也具有保温、防潮的作用。

而北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砖石结构,能更好地隔绝寒冷气候的侵袭。

此外,北方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瓦片,用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

三、装饰风格南方建筑追求自然和谐,讲究雅致、高贵的装饰。

房屋外墙往往以白墙为主,偶尔出现的彩色装饰多是以窗户、门框等作为点缀。

室内则常见精美的木雕和花鸟画,突出了艺术气息。

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雕塑和壁画的运用,给人以雄浑、壮观的印象。

建筑外观以红墙黄瓦为主,给人以深沉和厚重的感觉。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方建筑在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由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也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有关。

南方地区多雨潮湿,空气湿度较高,因此南方的建筑形态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感。

而北方则寒冷干燥,由此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形态的设计。

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既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这种南北方建筑差异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论是南方的园林建筑,还是北方的城堡庙宇,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多元风貌。

通过对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南北方园林建筑比较

南北方园林建筑比较

多佛教名山和道教洞天福地
北方多佛教石窟
附:宗教园林分布的原因
• • • 自然环境:北方山体风化层较薄,植被较稀,多晴朗天气,便于石窟开凿。 历史背景:佛教循丝绸之路传人我国,北方首先受佛学的熏陶。 社会条件: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赞助来源比较充裕。例如,龙门石窟得到 唐皇室特别是武则天的慷慨资助。大同石窟与北魏皇室财力密切。我国南方 石窟的数量也很可观,但是石窟的规模略逊于北方。 道家思想:道教推崇李耳的“无为”思想,探究养生之道,企求羽化升仙。 道观择址,首选洞天福地。洞天是上天群仙辖地。福地是便于登仙的佳处。 唐朝司马承祯综览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编成“天地宫府 图”。这些“仙境”大都在山奇、泉清、洞幽、崖怪的南方。东汉张陵传道 的四川青城山,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经冰川雕琢,群峰耸立,涧壑 幽深,古木遮天,观阁掩映,幽中藏奇,幽中见秀,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湖北武当山是道观密集的名山。武当山以金顶金殿为中心,盘回曲折的140里 神道为纽带 现实供奉条件:“林岫回环画镜中”,建筑与山景浑然一体。佛僧与仙道离 不开凡间烟火。建筑必须考虑饮水、烧柴、菜蔬、山果的供给。南方山地水 土资源比较丰富,生物资源容易获取。既少山泉又缺植被的北方诸山,凡人 的生计维持不易,供奉佛僧仙道同样艰难。这也是寺观相对集中于南方山区 的一个原因。
岭南 规模比较小,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比重比较大。形式多样,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 紧凑,连宇成片。建筑的平顶屋多作成“天台花园”以降温。其建筑的通透开敞性更胜于江南。 形象更轻快活泼。以广东的园林为代表,广东的四大名园,即番禺的余荫山房、顺德的清晖园、 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 。
然而建筑物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特点,所以从某些意义上讲整个园林的风格在 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建筑物的形式和风格。这里以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为代表比较南北园林的 建筑差异。 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山水多水墨浅绛。

南北方的民俗工艺文化差异

南北方的民俗工艺文化差异

南北方的民俗工艺文化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民俗工艺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差异:
1. 建筑风格:南方的建筑多样,有水乡建筑、园林建筑等,以木结构、斗拱和曲线为主;而北方的建筑多数是以砖石结构为主,以大型宫殿式建筑为代表。

2. 编织工艺:南方以编织为主要工艺,如苏绣、蜡染等;北方则以刺绣为主,如北京刺绣、天津刺绣等。

3. 陶瓷工艺:南方以瓷器制作闻名,如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等;北方则以陶器制作为主,如西安的华清池陶器等。

4. 雕刻工艺:南方雕刻多以木刻为主,如岭南木雕、安徽徽派木雕等;北方则以石刻为主,如山西悬空寺的石刻等。

5. 纺织工艺:南方以丝绸制作为主,如苏州丝绸、四川蜀锦等;北方则以棉织品为主,如山西布匹等。

6. 筷子使用:南方多使用竹筷或木筷,而北方多使用铁质筷子。

7. 饮食习俗:南方饮食偏甜,爱吃米饭和米制品,有"四鲜"(笋、干贝、鳝、鹅肝)之说;北方饮食偏咸,以面食为主,如北京的炸酱面等。

8. 节日活动:南方以庙会、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活动为主;北方则以灯笼节、冰雪节等冬季活动为主。

这些差异反映了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历史、经济和民族文化差异。

然而,随着交流和融合的增加,南北方的民俗工艺文化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南北方文化差异的例子

南北方文化差异的例子

南北方文化差异的例子1. 咱就说取暖方式,南方那冬天基本靠抖啊,屋里屋外一样冷!北方可不一样,有暖气呀,在屋里穿个短袖都嫌热呢。

你说这差别大不大?比如在北方冬天可以吃着冰棍赏雪,在南方可就难咯。

2. 吃饭方面也很不同呀!南方菜量那叫一个精致,北方那盘子碗都老大了,堆得满满的!你去北方饭馆点个菜,端上来都能吓你一跳。

就像南方人看北方的大烩菜,和自己那小碟子菜能一样吗?3. 语言上也有趣呢,南方很多方言咱真是听不懂呀,但北方话就比较好懂了。

就好比你听上海话和东北话,那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在南方可能一个村和一个村说话都不一样,在北方可没那么复杂。

4. 洗澡这件事,南方人天天洗很正常,北方可能就没那么频繁。

这就好像南方的细雨绵绵和北方的偶尔大雪纷飞,习惯不同啊!北方人去南方可能还不习惯天天洗澡呢。

5. 主食上,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面食可是主打呀!一顿不吃面就想得慌。

就像米饭是南方人的宝贝,面条就是北方人的心头爱。

你能想象北方人顿顿米饭吗?6. 咱再说说性格,南方人相对细腻些,北方人那叫一个豪爽。

南方人说话可能轻声细语的,北方人嗓门一高,感觉像在吵架。

这就跟南方的潺潺流水和北方的奔腾大江似的,截然不同呀!7. 过节日也不同呢,北方过年那气氛热烈得很,各种热闹活动,南方可能就相对安静些。

好比北方的节日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南方的节日是一场温馨的聚会,各有各的味道,不是吗?8. 酒文化也有差别呀,北方喝酒那是大口喝,南方可能就慢慢品。

你看北方人喝酒那架势,就跟武松打虎似的,南方人就文雅多啦。

这不就是豪放与婉约的对比嘛!9. 还有啊,南方的建筑可能更精致小巧,北方的建筑就比较大气厚重。

就像南方的园林和北方的四合院,那风格完全不一样啊。

这南北方的文化差异真的是太有意思啦!我觉得啊,南北方文化差异就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有各的精彩,都值得我们去好好感受和体验呀!。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原因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原因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及原因●南方民居的特点●北方民居的特点●南北方民居的不同●造成南北方民居差异的原因一、南方民居的特点南方一带气候温润,无严寒酷暑,房屋朝向均为南或东南。

这一地区民居都为木架承重,屋脊高,进深深,防热通风效果好。

另外在平面处理上尽可能采用置小天井及前后开窗的做法,门窗基本采用低的槛窗及长格扇窗。

在造型和平面处理上变化繁多,非常自由灵活,悬山、歇山、硬山、四坡水屋顶皆应用。

民居墙身薄,大木结构高瘦,装饰玲珑,木刻砖雕十分精细,屋面轻巧,造成了明秀轻松的外观。

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予人以明快的感觉。

南方民居,能让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整齐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一般的民居,进门口便是一个天井,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

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

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也是一种景致。

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

二、北方民居的特点北方民居,在大家的印象里,多半是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城里的四合院。

朴实厚拙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其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

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西北地区的窑洞,是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能美化生活环境,用材简单,手法自然。

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北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异
姓名:***
班级:机械类(车辆)4班
学号:**********
中国南北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异
摘要: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是辉煌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起组成了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建筑群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为主;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调;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历史上,中国建筑在艺术特色和技法上重视中外交流,曾对日本、朝鲜、越南和蒙古等国建筑产生过重大影响。

今天,现代的中国建筑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也借鉴西方的艺术特色,兼容并收,不断发展。

关键字:南方建筑、北方建筑、地域文化、温度气候、环境条件
北方民居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土壤相对宽松,地势比较平缓,多用泥土岩石等方面的材料建造房屋,同时北方地区人文民风比较粗犷、醇厚。

这多种因素结合使北方民居建筑形成了结构单一、房屋厚实、门面向阳、材料单一的结构特点。

但北方因地势不同也有许多不同的差异。

其中北方民居最有特点的就是北京四合院、蒙古高原的窑洞、蒙古包等等。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在辽代时已初具规模,发展至金、元、明
清时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所谓”四合”是指东西南北四面房屋环
绕在一起,使其整
体形状形成一个”口
“字。

经过数百年的
建设,北京四合院
最终从平面到立
体,从外部到内饰
逐渐形成了京城特
有的京位儿。

并迅
速发展成最具有北
京特色的建筑风
格。

正规的北京四
合院一般依东西向
的方位。

最简单的
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正是因为北京人淳朴好客的习性造就了北京四合院的形成。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放牧是最爱用的一种房子构造,蒙古包(Mongolian Yurts)是蒙古
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
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
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
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
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
子捆绑而成,顶部用“乌耐”
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
呈天幕状。

其圆形尖顶开
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
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
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
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黄土高原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人民主要的民居方式。

它的种类主要分为靠崖窑、砖石窑和地防窑等。

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

窑洞建筑是一个系列组合。

窑洞的载体是院落,院落的载体是村落,村落的载体是山或川、或原的黄土大自然。

所以这种建筑造型艺术特色从宏观的窑洞聚落的整合美到微观细部的装饰美,无不打上“窑”字号的印记。

窑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要在于在苍凉和壮阔的背景中化呆板单调为神奇。

黄土沟信用看有没有露评的壑梁峁区靠崖窑洞建筑群落(村落)以峰回路转、渐次感受的变化美感受于人。

或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随山顶势,成群,成堆,成线地镶嵌于山间,构图上形成台阶型空间,给人以雄浑的壮美感受。

南方民居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江南的一些小镇,大
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
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
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

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
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
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
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
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
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
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
致。

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
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
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
境。

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
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江苏民居
江苏气候温和湿润、水域丰富,城镇及乡村民居大都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散列在流水萦怀的隙地上,临河依水而建或跨溪而筑。

住房布局紧凑、一般为2层楼房并建有楼
阁。

房层高、墙身薄、出檐深、门
窗高大,利于通风,外观朴素、粉
墙灰瓦照影、蠡窗映水,掩映于桃
柳丝竹之间形成独特的水乡人家。

提起江苏民居,人们必不可少的会
想起苏州园林,在在苏州,房屋的
山墙形似马头,建筑多粉墙黛瓦,
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
水从门前屋后流过,也是一种景
致。

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
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

杆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主
要应为防潮湿而
建,长脊短檐式的
屋顶以及高出地面
的底架,都是为适
应多雨地区的需
要,各地发现的干
栏式陶屋、陶囷以
及栅居式陶屋,均
代表了防潮湿的建
筑形制,特别是仓
廪建筑采用这种形
制的用意更为明
显。

直到今天东南
亚一带还较盛行栅
居,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

干栏式
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

干栏式住房以竹木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篾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

房顶用草排或挂瓦。

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

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

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

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

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对光的需求,北方天气较为寒冷,所以北方建筑会注重采光,使房屋结构力求坐北朝南,便于光线的射入。

此外为了使墙体更加保暖,北方民居普遍将房屋墙壁建造的比较厚重,看起来房子给人敦实的感觉,但也正是因为墙壁过于厚重,导致北方民居缺少南方建筑的灵巧。

而南方民居则没有这种需求,所以工程师将心思大量花在了房屋美观上面,使得南方民居更加单薄、轻巧,在建筑空间上有很大的自由。

第二点就是人文方面的差异。

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