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详细规划方案征集文件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各单体设计任务书5行政办公大楼 (1)

行政办公大楼建筑设计任务书(草稿)
(不足部分由相关部门提出并完善)
一、项目名称:行政办公大楼
二、建设地点: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
三、项目概述
根据学校规划,拟在长山校区建设行政办公大楼,建筑面积为10000㎡。
四、用地概况
由于本次建筑方案征集与规划同时进行,本项目周边用地概况视该建筑规划设计而定。
五、规划设计要求
1.满足镇江市对高校园区的控制性规划要求;
2.满足镇江市对高校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指导原则;
3.学校标志性建筑,规划布局合理,交通联系便捷,建筑与校园环境相协调,体现出
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
4.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
六、建筑设计要求
1.本建筑设计要具有时代特征及校园特色,是校园标志性建筑;
2.满足学校行政办公需要,房间采光、通风良好;
3.充分考虑好现代化办公的各种需求;
4.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5.各用房及要求见下表(参考格式,由各用房单位增添、修改、完善)
用房及要求
七、设计成果、进度等要求
详见方案征集文件。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详细规划方案征集文件附件2,3

附件二:
新校区楼宇设计任务表楼宇设置和建筑体量
㎡以上:其中电推循环水实验室120㎡,层高6m以;水坑与通风实验室160㎡需在一层;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分室中的养护室、建筑骨料实验室、建筑材料试配室、建筑材料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室,因涉及到粗细骨料、混凝土
注:1. 以上面积均为建筑面积,表中规划建筑面积均为上限,从严控制。
2. 表中所述地下和半地下车库与人防工程(按规定不低于2.08万㎡)结合建设,面积不计入规划建筑面积。
附件三:
校园主要配套设施一览表
注:以上所有配套设施中的建筑面积均未包含在规划面积之内。
调研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调研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一项目概况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镇江高校园区,园区地处丹徒新城十里长山南侧,新校区建设周期三年,学校通过将现有西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老东大门校内东西道路南侧地块土地与镇江市置换新校区,镇江市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融资、工程建设、校区置换和动迁等工作。
新校区占地面积2460亩(约164万平方米)(包括398亩(约27万平方米)水库),另中科院蚕研所195亩,拥有独立的专业性图书馆与实训中心,建成完善的各类辅助设施。
建成后,学校将从三个老校区一次性搬入新校区。
江苏科技大学此次规划建筑面积59.79万平方米(原定远期规划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政府负责建设52万平方米,学校自建1.54万平方米,二期学校自建6.2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共教学大楼、学院楼、图文资讯中心、体育训练中心、行政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食堂、蚕研所科研办公楼、国防大楼及若干后勤及附属用房等。
二规划控制指标三校园规划指导思想尊重城镇和高校园区的总体规划,并与镇江市的大学园区发展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顺应基地的地形及用地形态,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布局。
应特别重视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力求新校园在水土、植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 新校区内有近192亩水面的红旗水库和298亩植被丰富的山体,应注重利用水库和计划保护的山体,为新校区添色增辉。
总体布局应符合现代高校现代化、人性化、园林化、地域化的规划原则。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丰富多样的校园空间。
以生态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共存为指导,强调生态环境景观体系的设计。
综合江南地域文化特点,体现江南地区建筑所独具的风貌,以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表达校园建筑的时代性。
同时适应高校数字化、多元化、开放式、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办学方向,反映我校新时期的新特色。
校园远期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55万平方米为一期政府置换学校老校区资产投资建设,其余为学校自筹建设。
科技学院新校区物业项目招标文件

苏州科技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标段物业项目招标一:项目基本情况苏州科技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标段物业项目包括学生公寓、C组团、公用设备设施、校园安全保卫、室外保洁(含学生食堂、超市周边)、校园道路、校园内河道等具体物业管理,其中建筑物总面积81998.55平方米。
本次邀请物业管理委托期限为一年,即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
二、招标方式:报价谈判。
三、委托管理招标经费依据所容纳学生数和建筑面积指标测算。
四、项目有关设备设施保修的规定。
1、根据规定,我校区C组团建筑物属新建工程,包括建筑物内的相关设备设施,目前均属质保期,正常损坏只需物业与相应施工安装单位及时取得联系,通知其维修,但常规的维修保养需由物业承担。
2、在物业管理合同期内,对非正常损耗(人为损坏)物品的维修,由委托单位实行按成本收费;遇到不可抗力致使设备损坏,由双方共同协商,提出维修建议方案,报学校批准后,由委托单位负责维修或更换。
新校区公共场所内设施设备、贵重物品等失窃,作为失察失职均需赔偿。
合同期满后,新校区设施设备仍应处于良好状态。
3、各建筑物内配电房的管理、消防、安防设备的管理维护。
4、保持给、排水系统设备完好,正常运转,并做好保洁工作,保证饮用水清洁无污染,有记录并保存建档;限水、停水提前一天通知总务处。
5、及时做好各楼栋内的照明灯、水龙头、电扇、电视、空调设备、电热水器、开关、插座、配电箱、供电线路、门窗、玻璃、锁、家具、卫生洁具等维修服务。
6、C组团各教学楼、办公楼总摄像监控室24小时值班管理。
第 2 页共 10 页五、项目物业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 3 页共10 页第 4 页共10 页第 5 页共10 页六、报价响应文件的组成及要求:(一)报价响应文件的组成:有商务标和技术标两部分组成。
1、商务标①企业概况、企业营业执照、物业管理资质证书、企业通过质量体系的证明等,现已管理的业绩证明、获得的物业管理荣誉证书等。
(注:提供复印件的需加盖公章)。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详细规划方案征集文件附件2,3-推荐下载

附件二:新校区楼宇设计任务表楼宇设置和建筑体量规划楼宇面积序号楼宇名称用房类型一期二期主要规划设计内容特殊要求1教学大楼教室 5.51.教学区总座位数29662,主要内容如下:阶梯教室:200座4间、220座2间;大教室:160座30间、120座30间;中教室:100座20间、85座130间;小教室:52座60间、40座30间;制图教室:80座5间、40座20间;语音室:80座8间、64座10间、48座4间;2.教师休息室按每8-10个教室配一个;3.在主教学楼一楼靠门厅部位设置120㎡印刷文印室;1.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之一;2.本建筑设计根据体量分为多幢多层建筑,可用连廊连接,形成组团;3.语音室临近外国语学院楼安排;4.设置半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5.外围设置总量150个左右车位的停车场;注:如果按规划设计内容安排不下,建议压缩教室规格类型和总座位数,总座位数控制在27000左右;图书馆 3.21.库区:密集书库区:2000㎡;教材库:1000㎡2.读者服务区:各种藏阅合一的阅览室等共计26300㎡,其中:开架借阅书库12000㎡样本书库2400㎡中外文期刊阅览室4000㎡特种文献借览室2000㎡本校作者文献室1000㎡电子阅览室1200㎡读者自习室3200㎡读者休息讨论区500㎡3.技术保障区:采编部:800㎡技术部:700㎡4.办公区:700㎡5.学报编辑部500㎡展示馆0.4主要内容含教学、校史、船舶文化、其他科技等展示和校档案馆;网络中心0.1主要内容含网络中心机房、办公等2图文资讯中心学术交流0.41.学术交流中心含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和接待室等,拟设学术报告厅:600-800座一个、400座1个、250座3个、150座2个,大小会议室若干,及相应配套用房,同时考虑教师发展中心用房需要(约100㎡);2.其中一个250座报告厅设于行政办公大楼,600-800座报告厅设于学生活动中心,对应面积不含在交流中心规划面积内;1.本建筑是校园核心标志性建筑;2.建筑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处理好图书阅馆与展示区、学术交流区和网络中心的功能关系(学术交流区划出一个报告厅与行政大楼组合,扣减相应建筑面积);3.一层备用书库按密集书库设计,其余楼层荷载均按一般书库标准设计;4.建筑层数最多五层;5.技术保障区应位于底层;6.办公区宜设置在顶层;7.图书馆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设置学生休息、简餐区域;8.展示区荷载按书库标准设计;9.建筑柱网结构合理,便于图书馆藏书书架与阅览桌的布置;10.主要功能房间采光、通风良好;11.各功能区能独立使用,有各自独立出入口;12.设置半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13.外围设置总量50个左右车位的停车场注:1.各学院楼内不再重复设置类似报告厅3行政办公大楼校行政办公用房 1.2包括校级党政机关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人事档案室、文印室、财务结算中心和一个250座学术报告厅与相应配套用房等;1.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之一;2.每层设大小会议室各一个(校领导与两办所在楼层可适当增加);结算中心安排在一层;校领导与两办集中安排;3.办公大楼内安排一个250座学术报告厅与相应配套用房;4.设置地下和地上停车场,总车位数不低于300个;5.室外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棚;序号楼宇名称用房类型主要规划设计内容特殊要求一期二期室内体育用房1.44体育训练中心体育学院行政用房0.181.教学区训练区:(共计14000㎡)3片室内篮球场:2700㎡;2片排球场:1800㎡;16片羽毛球场:1800㎡;室内乒乓球场:1200㎡;体操房:600㎡,分2间;健身房:600㎡,分2间;健美操房:700㎡,分2间;武术散打房:500㎡,分2间;壁球室:200㎡,分4间;器材室:150㎡,分3间;专业教室:250㎡,分5间;实验室:500㎡,分4间;体侧健康测试中心:600㎡;室内游泳馆:2200㎡;辅助功能区:更衣、淋浴 200㎡;2.教室办公用房区:1800平方米;1.与共享区体育馆功能错位,以日常训练为主,尽可能扩大容量;2.体育学院行政用房宜与室内体育用房组合安排,但两个功能区之间避免互相干扰;3.外围设置总量50个左右车位的停车场;4.设置室外非机动车停车棚;5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1.40实验室和科研用房:12200㎡;办公用房1820㎡;0.75万㎡的二期建筑为250X30㎡的拖拽水池实验室,预留在合适地点;6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0.94实验室和科研用房:8000㎡;办公用房1400㎡;共计9400㎡;其中分为:轮机动力实验楼(重装),建筑面积3600㎡;能动学院楼(实验+办公):建筑面积5800㎡;1.轮机动力实验楼(重装,有噪音)布置如右图,宜远离人群集中区独立设置;2.能动学院楼(实验+办公):一楼层高5米,布置焓差实验室、泵与风机、压缩机等动力机械实验室、振动冲击实验室、消音室;7电子信息学院实验室和科研用房院系及教师办公用房1.350.75+2一、实验室包括教学实验用房: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需的各种实验室、计算机房、专用教室及附属用房;重点实验室与相关科研室;分析测试中心;自选科研项目及学生科技创新用房;二、办公用房包括院系党政(团)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研室、学籍档案室、资料室、会议室及接待室等,建议工科类教研室与实验室一并安排;三、院系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标准宜与校级机关一致;四、各学院楼附近均需设置40-50个车位的停车场和室外自行车棚;五、学科相近的组合安排:船海、能动、电信邻近安排;外院、马院、数理学院组合安排,并且靠近教学实验室和科研用房:11600㎡;办公用房1980㎡;2万㎡的二期建筑按两幢楼预留用地;底层总面积需3300㎡以上:其中电推循环水实验室120㎡,层高6m 以上,宽≮8m;水坑与通风实验室160㎡需在一层;序号楼宇名称用房类型主要规划设计内容特殊要求一期二期8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0.78实验室和科研用房:6500㎡;办公用房1350㎡;1.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分室中的养护室、建筑骨料实验室、建筑材料试配室、建筑材料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室,因涉及到粗细骨料、混凝土拌合、养护、大型设备安装等问题,建议上述实验室设置在1楼,涉及面积为700㎡;岩土力学实验分室涉及面积为200㎡,建议一楼面积为900㎡;2.结构实验室及实训中心,因涉及吊车及反力墙,设备基础有特殊要求,空间高度15m ,且有建筑结构、构造展示要求,宜独立设置,面积为1500㎡,一楼面积不少于800 ㎡;9机械工程学院 1.34实验室和科研用房:11800㎡;办公用房1660㎡;1.一层重载设备规划面积:2500㎡,其中1500-1800㎡层高6米,两跨,配双向5T 葫芦吊2台;另外5-6间80-100㎡实验室,各间配1.5T 葫芦吊1台;2.二层次重载实验区,小型数控设备、三坐标测量、液压气动等实验室1500-1800平方米,层高4米,每间120-150㎡,承重500kg/㎡;3.三层机原、机设、公差等实验室,1500㎡,层高3.6米,承重350kg/㎡;4.四层机电等实验室,1500㎡,层高3.6米,60-120㎡单间,承重350kg/㎡;5.需设置承重2.5T 货梯一部;1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11实验室和科研用房:9300㎡;办公用房1800㎡;数据中心:1000㎡,实验展示中心1000㎡,层高需大于4.5m ;11经济管理学院0.870.65实验室和科研用房:6800㎡;办公用房1950㎡;1.MBA 专用马蹄形的交流中心,面积约500平方米,层高较高;2.300㎡阶梯教室一个;3.其他按办公楼规格设计;4.0.65万㎡的二期建筑在经管院附近预留;12数理学院0.58实验室和科研用房:4000㎡;办公用房1800㎡;整幢楼按办公楼规格设计;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51实验室和科研用房:15000㎡;办公用房18600㎡;1.焊接实验室1580平方米应位于一层,需层高≥7米;2.测试中心1700㎡位于一层,1400㎡位于二层;3.其余还需有2400㎡实验室需位于一层;4.1万㎡的二期建筑在材料学院附近预留;14外国语学院0.43实验室和科研用房:2200㎡;办公用房2100㎡;整幢楼按办公楼规格设计;15马克思主义学院0.53实验室和科研用房:3500㎡;办公用房1800㎡;整幢楼按办公楼规格设计;16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1.10区(其中外院紧邻教学楼语音室);马院邻近经管院安排;生化院与蚕研所科研办公楼组合安排;实验室和科研用房:9400㎡;办公用房1600㎡;1.300-500㎡的药品试剂地库,独立设置,与学院楼靠近;2.一层需2000㎡以上;17蚕研所科研办公楼蚕研所用房1蚕研所科研办公楼宜与生化学院组合安排;序号楼宇名称用房类型主要规划设计内容特殊要求一期二期蚕药厂0.4蚕药厂用房含办公及加工车间,需独立成区,建筑为1-2层;蚕房0.6蚕房独立成区,建筑为1-2层,区内有晒场;可与蚕药厂毗邻;18国防大楼国防大楼0.61.国防生住宿区(4000㎡):满足400名国防生住宿需求,按4人间设计;每个楼层配淋浴房、卫生间各2套;2.国防生活动区(1200㎡):包含展厅、多媒体教室、军事网络室、资料室、库房、中队室、活动室等;3.办公区(800㎡):含选培办、国防学院办公用房;宜靠近体育训练场地;19共享实训中心3含工程训练中心、力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计算中心和大学物理实验室等,其中:1.机械加工实习:5200㎡;2.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室:600㎡;3.工程认知实习:2000㎡;4.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3600㎡;5.力学实验室:2500㎡;6.物理实验室:4000㎡;7.电子技术实验室:2000㎡;8.计算中心3500㎡;9.机械基础实验室:1000㎡;10.中心行政用房:1400㎡;11.中心公用教室和机房:1200㎡;12.生产实训及热加工实训:3000㎡;1.生产实训及热加工实训3000㎡应为独立设置的平房;2.机械加工实习中重载实验室和力学实验室中的重载实验室共计4800㎡须位于一层;20省、部级工程中心0 2.5按两幢楼预留用地;21研发中心研发用房0.52主要用于军工保密科研、舰船研究院等;1.整幢楼按办公楼规格设计;2.二期2万㎡按一幢楼预留用地;22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用房/会堂1.21.含学生处和团委行政办公用房、学生会、学生社团、心理咨询、帮困助学、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办公业务用房,及文娱活动用房和广播室等;2.大型多功能厅1600㎡,音乐厅、招聘大厅1000㎡;3.教室、会议室、资料室等若干;1.大型多功能厅容纳600-800人,错层结构,固定座位,挑高,配套含准备间、更衣室等,做隔音和防回音处理;2.外围设置总量20个左右车位的停车场;3.设置室外非机动车停车棚;注:大型多功能厅与学术交流中心600-800座报告厅整合,整合后的报告厅设在大学生活动中心;23单身教职工公寓单身教职工公寓0.81.底层为教师活动中心和管理用房,顶层为内部住宿接待,其他为单身公寓;2.住宿接待与单身公寓宜采用2室1厅户型,含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套建筑面积60㎡左右;1.设置50个车位的室外停车场;2.设置室外自行车棚;序号楼宇名称用房类型主要规划设计内容特殊要求一期二期24学生公寓学生宿舍(公寓)18.7 3.51.包括居室、外置盥洗室和卫生间、活动室、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用房等;2.一期按本科生14600人(其中400名国防生住宿安排在同防大数内)、研究生3000人住宿考虑;二期本科生宿舍再扩充2400人,用于安排张家港校区公办本科生回镇和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办学规模;3.本科生与研究生公寓房型相同,本科生按4人间设计,研究生按3人间设计;1.学生公寓楼之间用连廊连接,形成组团管理单元,每个管理单元尽可能多容纳多的人数;2.建筑宜采用单面走廊设计;公寓楼每层设置足够的外置卫生间和盥洗间(盥洗间可夏天冲凉),每2幢公寓楼设置一处开水房,每管理单元设置一处自助洗衣房;3.每管理单元连廊内设值班室(接待室)、辅导员办公室、党团工作室;4.设置半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5.每个管理单元出入口设置10个左右的停车位;6.二期3.5万㎡同期规划;25食堂食堂 1.80.6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厕所等)、办公室等;1.一期根据体量宜分为三幢多层建筑,其中一幢含教工食堂,并具有内部餐饮接待功能;2.主要竖向交通楼梯不宜设置外楼梯;3.教工食堂附近设置30个左右的停车位;其他食堂附近设置10个左右的停车位;4.设置室外非机动车停车棚;5.二期0.6万㎡同期规划;后勤服务中心0.25内设集团及各中心办公室、财务室、档案室、会议室、职工之家以及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区相对独立;1.设置20个车位的室外停车场;2.设置室外自行车棚;医务室0.12独立设置;浴室0.28含男女浴室、更衣室及衣物储物间、卫生间、休息室、储藏室及管理用房等1.分为三个,两个为全淋浴的学生浴室,一个为条件较好可为教工服务的浴室;2.教工浴室附近设置20个左右的停车位;3.学生浴室外设置室外自行车棚;后勤服务一条街0.251.两个大型超市2*600平方/个=1200㎡;2.其余小门店:36间*36平方米/间=1300㎡;配电房0.16主配电房600㎡独立设置,分配电房若干,结合楼宇整合设计;门卫与收发室0.10按4个大门设计车队办公用房及车库0.101.业务办公区,共计300㎡;2.车库区,共计700㎡;3.大车停车场:330㎡(不占建筑面积);1.一楼车库,二楼办公;配套服务中心0.2401.综合修理用房区,共计950㎡;2.印刷厂:720㎡(4间办公室共100㎡、库房300㎡、车间100㎡、装订车间120㎡等,文印服务室设于教学大楼内,面积另算);3.仓库用房:600㎡;4.更衣室、值班用房130㎡;5.室外三轮车、板车、杂货等场地500㎡(不占建筑面积);另需预留简易大棚300㎡、花房用房2100㎡用地,由学校自行建设;26后勤职工宿舍楼等后勤及附属用房0.44合计5513注:1. 以上面积均为建筑面积,表中规划建筑面积均为上限,从严控制。
度学校基本建设改造项目

2017年度学校基本建设改造项目(No:20170140)监理招标文件苏州科技大学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七年六月第一章投标须知前附表一、总则(一) 工程概况1、委托监理的范围及内容,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2、业主提供的现场办公条件(包括交通、通讯、住宿等):提供一间办公室及相应的办公桌椅。
(二)投标单位资格要求1、参加投标的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乙级及以上资质。
2、项目总监须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
(三)投标费用投标单位应承担编制其编制投标文件以及递交投标文件所涉及的一切费用。
无论投标结果如何,招标单位对上述费用不负任何责任。
二、招标文件(四) 招标文件的组成本文及所有按按第(六)条发出的补允通知和投标预备会补充文件。
(五) 招标文件的澄清l、投标单位在收到招标文件后,如有疑问需要澄清,应于3 天内以书面形式向招标单位提出,招标单位以网上公告的方式予以解答告知招标文件的投标单位。
2、投标单位对招标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所做出的推沦、解释和结论,招标单位概不负责,投标单位由于对招标文件的任何推论和误解以及招标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口头解释所造成的后果,均由投标单位自负。
(六) 招标文件的修改1、投标截至时间3天前,经学校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核准后,招标单位可能会以补充通知的方式修改招标文件,补充通知将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具有与招标文件同等效力。
2、补充通知经学校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审核后,以书面形式发绐各投标单位及其它有关部门。
3、为使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将补充通知修改的内容考虑进去,招标单位可以延长投标截止时间(延长时间在补充通知中写明)。
三、投标报价(七) 投标报价应包括完成招标文件所确定的委托监理的范围和监理业务所需的全部费用。
(八) 投标单位应根据本工程的造价和监理工作量;在国家规定的相应监理费取费标准范围内报价,见评标定标评分细则。
四、投标文件(九) 投标单位应认真检查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齐全,如有遗漏请于2017年7月6日前向招标单位索取,否则责任自负。
延山续水、山水校园--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设计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77延山续水、山水校园——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设计赵卓(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96)摘要:文章通过对项目山水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延山续水、山水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并且形成“一带、两环、三核、四区”的规划结构。
功能、交通组织及景观系统设计应适应地形与场地限制,最大化地利用场地资源,创造出依山抱水的人文绿谷。
关键词:山水环境;生态校园;因地制宜[中图分类号] TU984.14[文献标识码] BLandscape Campus of Extending the Mountain and Diverting the Water—— A Case of the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ao Zhuo(Architects & Engineers Co., Ltd.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proj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 of extending the mountain and diverting the water and creating an ecological campus is proposed, and the planning structure of “one belt, two rings, three cores and four districts” is formed. Fun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landscape system design should adapt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errain and site, make use of the site resource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create a humanistic green valley that embraces mountains and waters.Key words: landscap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ampus; adaption to local conditions1项目概况规划建设的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镇江市西南部十里长山地区中部,为镇江高教园区的核心部位。
大学新校区建设实施全过程管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里长山校区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文件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方案征集说明一、项目概况二、方案征集方式三、日程安排四、方案评选五、费用支付六、保密程序七、违约行为规定八、其它第二部分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二、设计范围三、建设规模与资金四、总体设计要求五、建筑与配套设施设计内容及要求六、成果要求第三部分附件第二部分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1.学校简介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蚕业服务,形成了船舶、国防、蚕业三大特色,形成了本、硕、博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工、管、农、文、理、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
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14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型,其中工程硕士有10个培养领域。
拥有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建设专业;近年来获得9门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获省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多项。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南校区为独立学院——南徐学院)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500余亩。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140余名,教授141名,副教授307名。
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人选等达112人次。
学校现有纸质图书168万多册,电子图书53万多种。
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开发型高等工程实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2600余人(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通本科生21900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在校国防生295名。
学校享有“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格局。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
“十一五”期间,获国家级项目67项、省部级项目176项,获得科技经费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交流论文8520篇;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项,获得专利授权205项。
学校积极争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条件,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项目、1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不断拓宽办学途径,积极开展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
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一批着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成立了有100多家单位参加的合作发展委员会。
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熔盛重工集团、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20多项,年奖助学金总额近1700万元。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连续19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江苏科技大学将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为“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长远战略目标而奋斗!(如想知道更多关于江苏科技大学的信息,可登录网站:)2.项目简介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启动市高校布局调整,选址十里长山建设镇江高校园区。
镇江市高校园区位于镇江西南部的十里长山地区(见图一),面积约9平方公里。
规划总人口约8万人,其中学生规模约6万人。
十里长山片区是城市重要的潜力地区,未来将以高校园区为核心,致力于打造镇江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图一)2012年8月至9月,高校园区建设指挥部组织了镇江市十里长山概念规划及高校园区总体规划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共有国内外四家知名设计单位参加竞标,最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获得第一名,并在此方案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
2013年3月,涉及江苏科技大学部分的总体规划深化设计成果基本完成,方案明确了将在高校园区中心位置建设江苏科技大学十里长山新校区。
新校区位于十里长山长香路南侧,该区域山水交融、环境优美。
校园占地面积近235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共享区3万平方米实训中心)。
设计规模为公办本科生170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700人。
二、设计范围江苏科技大学(十里长山校区)建设项目地块坐落于十里长山地区中部,长香路以南,东至海燕南路,西至长山中路,北眺十里长山,总用地面积约156.7公顷,规划范围详见附件一。
三、建设规模与资金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项目用地近2350亩(其中,建设用地1860亩、水面192亩,水边景观山体近298亩纳入规划统筹考虑,具体范围详见附图),远期总规划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共享区3万平方米实训中心,下同),一期建设55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共享区3万平方米实训中心,下同),一期总投资不低于30亿元。
四、总体设计要求(一)校园规划指导思想1.尊重城镇和高校园区的总体规划,并与镇江市的大学园区发展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顺应基地的地形及用地形态,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布局。
应特别重视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力求新校园在水土、植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 新校区内有近192亩水面的红旗水库和298亩植被丰富的山体,应注重利用水库和计划保护的山体,为新校区添色增辉。
3.总体布局应符合现代高校现代化、人性化、园林化、地域化的规划原则。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丰富多样的校园空间。
以生态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共存为指导,强调生态环境景观体系的设计。
综合江南地域文化特点,体现江南地区建筑所独具的风貌,以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表达校园建筑的时代性。
同时适应高校数字化、多元化、开放式、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办学方向,反映我校新时期的新特色。
4.校园远期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55万平方米为一期政府置换学校老校区资产投资建设,其余为学校自筹建设。
需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既要使本次规划完整覆盖远期各方面需要,又使分期建设能形成完整的阶段性建筑群,满足不同阶段的建设需要。
5.大学建筑与发展是个动态过程,规划一定要有弹性,应着眼于未来,留有一定的余地和发展方向,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建议在各功能区分散预留二期13万平方米建筑用地之外,集中预留100亩土地用于长远发展。
(二)规划控制性导则1.规划控制指标2.规划设计要求1)保留基地内部原有山体、水体,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形成优美的生态环境;2)内部功能合理,同时兼顾校园良好的形象;3)以人为本,融入现代校园规划理念,注重师生的交往;4)各出入口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形成整体化校园。
(三)总平面设计要求1、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充分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各方面使用要求,具备有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的拓展空间。
2、交通流线清晰,内外交通、动静态交通衔接合理,人车分流。
3、绿化环境、庭院空间与建筑主体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协调性。
4、建筑布局处理好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四)形体设计要求校区规划应立足高标准、高水平,充分体现江苏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及教育理念,建筑格调清新高雅,具有时代创新特征,并具有独特的设计品质和理念,建筑造型与色彩与十里长山的优美山体轮廓、红旗水库的广阔天然水面和周边绿化环境相协调。
(五)道路、管线、绿化、竖向设计要求1、共享区及交通枢纽在校园西侧,西大门为学生的主要生活出入通道,北大门面临现时城市干道,南大门邻近未来的312国道,合理定位校园各出入大门功能。
各出入大门之间要有机动环路快速相联,并充分考虑人行和停车场的合理布局关系。
2、建筑物内管线设计应体现智能化、方便性、经济性原则,严格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
3、绿化设计应为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创造一个环境优雅、品质高尚的生态型绿化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景观和视野。
(六)学校其他意见1.规划方案要处理好红旗水库、泄洪通道和景观山体等特殊地域,在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同时,为校园增色。
2.沿湖形成人行道环路,使湖面成为校园一大景观特色。
3.考虑利用水库东北角顺势建设港池实验室,同时建设水面测试码头。
4.应考虑智能化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校园内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及校园网应用系统、校园电子显示屏、一卡通(无纸币消费)、多媒体、语音、广播、安防监控、门禁等智能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