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设计中的人性化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性化”因素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性化”因素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性化”因素摘要:20世纪60至7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发端于建筑领域,与现代主义设计形式截然不同的各类风格混杂的进行着和谐的发展。

不同的风格下存在的都是追求人性的更大自由和解放,不同的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着对“人性化”的探索和创造,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多元化、大众化、自由化的设计创作精神。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解析,以及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建筑和其他领域中人性化因素的发现,阐述后现代主义设计以人为本,其中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注重文脉的表达,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性化;设计一、引言从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文丘里的重要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明确的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文丘里在此著作中首先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提高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指出现代主义大师们所创造的现代主义已经灭亡了,同时指出缺乏“人”的因素的美国的建筑只是商业的冷漠的。

后现代主义以反对现代主义为原则,它是一种混杂的,折衷的设计语言,强调文脉与人文特征,它与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设计应有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设计应有人文关怀,对人性的尊重是相協调的。

二、“后现代主义”与设计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提出的一种泛社会学描述性概念,它泛指社会的时代性变化,包括观念、态度、知识、行为、认识、思维等,演化为一种时代思潮,是一个全局性文化与物质变异,是资讯文化社会的文化形态。

以现代主义开始“功能第一”的基本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到后来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的技俩,单一的设计逐渐让设计师们产生不满情绪,自此,进入了新的探索活动。

从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不是对现代主义全盘的否定,而是在肯定与继承其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性化,情感因素的设计。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各领域的人性化的体现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完全脱离了传统建筑语言的崭新建筑形式,无论是在结构、材料及装饰上,现代主义都追求一种全新的创造,它带有反装饰性和反传统性。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室内装饰设计既要满足美学的要求,也要兼顾人性化的需求。

人性化体现就是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注重人的体验,尊重人的需求,关注人的感觉和情感,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舒适室内环境。

首先,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功能性。

一个好的室内空间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休憩需要的,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灵活地配置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功能。

例如,在办公室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需要,为每个员工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以确保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其次,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环境的舒适性。

舒适的环境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例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注意采用舒适的自然光源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

此外,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合适家具、软装和配饰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安全性。

安全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不仅是实现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也是设计师对使用者生命安全的保障。

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注意选择防火、防盗、防水等安全性能强的材料;要合理设置门窗、疏散通道、安全设施等,确保空间安全。

最后,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环境的美感与个性化。

环境的美感和个性化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方面,它能够令人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

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该注重空间的色彩、纹理和形式的搭配,打造出美感和个性化的特色,以及体现使用者的审美品位。

总之,人性化的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项全面考虑使用者需求、注重空间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美感、个性化的复杂工程。

它不仅需要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和创作力,更需要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尊重,因此,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建筑学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探讨

建筑学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探讨

建筑学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探讨建筑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探寻着人与空间的关系,追求着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舒适与满足感。

因此,人性化设计成为建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旨在深入剖析这一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和应用。

人性化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力求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愉悦的建筑环境。

在建筑学中,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建筑空间的布局应以人的活动为基础。

关注人的活动习惯和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并精确安排空间布局,使得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够自然地展开各类活动。

例如,一个居住空间应该包含起居室、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并且这些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需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方便使用和流动。

其次,建筑设计应考虑人的视觉需求。

建筑外观和室内装饰应该注重美感,以创造一个愉悦的视觉环境。

色彩的运用、材料的选择、光线的打造等方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感官体验。

如何通过建筑的形式和元素设计,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使用功能,是人性化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此外,人性化设计还包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造过程中,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一大方面是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年龄、性别、身体能力等。

考虑到残疾或行动不便的人群,建筑需要提供无障碍通道、升降设施等便利设施,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进入和使用建筑物。

最后,人性化设计还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

建筑环境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因此,建筑设计师应该注重情感和心理需求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照明设计等手段,创造一个温馨、安静和愉悦的空间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体而言,建筑学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紧密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以人为中心,追求舒适、安全和愉悦的建筑环境。

浓装淡抹总相宜——浅谈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

浓装淡抹总相宜——浅谈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12SC I ENC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学术论坛因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成了人们的时尚追求。

人们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期盼着回到一个清新时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人们对室内空间的需求,使室内空间设计从“生存空间”向“质量型空间”和“享受型空间”的转化。

近年来,设计师不断更新理念和创新意识,使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细节处理尽可能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1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人性化”一词对我们并不陌生,可谓由来久矣。

在各行各业,各种场合都会以各类形式频频出现,甚至感觉“人性化”概念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人性的觉醒和回归固然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因之一,也因此产生了相对良好的理论注解,文化背景和人文气息,许多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为人类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其随之带来的好处和进步显而易见,但对“人性化”概念认识的片面理解和运作过程中的“善意”扭曲,无疑也使“人性化”成了“皇帝的新装”要了面子、没了面子,满足了虚荣心,丧失了爱心甚至良心。

21世纪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的观念转变,人性环境设计已成为主流,人性化不同于个性化,它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设计为人而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样人性才更加完美,从而达到人物和谐。

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关心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至情感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分析人性的需要,以达到以人为中心,“为人而设计”的目的。

从室内设计创作思想的演变史来看,从二维平面、三度空间到四维空间的人性化灵魂设计观,使人们逐渐超越物质功能的满足,向人性化情感的精神需求层次过度。

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和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

追求传统的文脉,向往充满人情味,地方民俗和以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他们都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以情动人,实现了人性化的室内空间设计。

现代平面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解读

现代平面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解读

现代平面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解读作者:秦筠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摘要: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平面设计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设计的本质,是以审美为手段,在“供需”关系中起到一个的桥梁作用。

本文旨在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探讨平面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手法,浅析“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从而更好的明确设计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平面设计;人性化设计;“设计本位随着现代经济高速的发展,消费市场已从“理性消费时代”转变为“感性消费年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从物质消费转变到精神消费,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的思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它不仅是一句大众耳熟能详得响亮口号,更是设计界所热衷的论题。

“人为衡量万物之标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思想理念,肯定人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人是设计存在的根本,充分说明设计的价值需要人来显现。

一人性化设计浅析(1)人性化设计释义“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围绕人的情感和心理从审美的角度对受众进行合理引导的原则,使设计的中心始终围绕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需求而展开,建立一个客观而符合审美心理的转达桥梁,从各种设计心理学,科学地了解人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得到人性化、舒适并且关爱性的设计结果。

(2)人性化设计提出的背景以及意义人性化设计又称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注重人性化需要的设计,人性化设计最早出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如人体工程学的出现和发展,起源于欧美。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将生活需要、精神需求作为回归设计的本质。

所谓平面设计人性化,就是如何通过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层面、社会层面、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层面体现人类的内在生活、精神需求问题,从而显现平面设计其自身价值。

及至当今,社会在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中,设计更加重视为人服务,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的心理、市场的需求及产品的精神与定位。

浅析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性化需求

浅析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性化需求

CHINA PACKAGING INDUSTRY 311 概念解析“现代”来源于英文“modern”,有“近代”、“新式”、“个性”等意思,“现代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当代艺术形式。

从广义的范畴看,它涉及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狭义的设计意识形态上讲,现代设计追求的是革命的、人性的、主观的、全新的设计理念,现代主义设计实质上是一个对于传统设计意识形态的变革。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依据人的行为习惯、心理特征以及人的思维等方面而从事的设计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简言之,就是围绕满足人的需求而展开的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追求的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科学技术是实现设计的物质前提,而艺术和人性则赋予设计完美的形态,对于消费者而言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设计所提供的舒适度和实用性上。

2 现代主义设计关于“人性化”的认识在现代设计史上,很多学者认为现代主义设计扼杀了“人性化”过分的强调了“功能化”,猛烈地抨击20世纪中期的 “国际主义”风格,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割裂了现代设计的本质,“国际主义”的单调乏味只是包豪斯“功能领先”原则下的产物,是现代设计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这不能否认现代设计的“人性化”。

“现代主义”的本意并不是将“功能领先”的原则与“人性化”的风格对立起来。

例如米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ch)设计的且被视为 “现代主义”典范的德国馆,以其高超精准的手工艺和完善的功能为著称,但他并没有割裂人性化,而是在设计里尽可能的体现人性化的特征,如内部的座椅,在兼顾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舒适性的人性化设计,这些都绝非后世拙劣的模仿者所能企及的。

再如信奉商业主义的美国著名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罗维,在他的设计作品里并没有因为过度的追求商业化而忽视人性化的设计,如他设计的可口可乐系列的作品,也是建立在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功能的同时还在兼顾作品对人使用的舒适设计,在他的很多作品里我们不能说他是商业化的代表就说他的设计缺乏“人性”或“人情味”。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人性化建筑设计,始终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方向。

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要,更要尽力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体现适宜、舒适、美观的空间,从而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相处,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性化的起源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得以兴起,主要是源于现代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

我们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不仅关注物质生存条件,更需要适宜的环境让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现代人开始要求建筑设计满足人的感官需求,使空间与人产生共鸣,建筑成为生活中的亲密伙伴。

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性化的空间设计空间排布和使用功能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活体验。

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时,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功能性与美感的平衡,注重空间的色彩、光线、细节等元素的运用,以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共处。

2.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建筑周边环境对人们的舒适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周边的环境因素,如道路、公园、商业区等,通过外景设计和周边环境的融合,打造一个与周边环境和谐配合的建筑空间。

3.人性化的细节设计细节决定品质,建筑设计的细节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例如,在家庭住宅的厨房设计时,考虑到人们在做饭时需要用到的操作空间,建筑师应将厨房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舒适度纳入考虑范畴,例如预留充分的操作空间,设立合适的通风设施等。

三、人性化设计案例1.中国茶人研究院中国茶人研究院是一个专门研究茶文化的机构,其建筑设计以传统中国建筑为基础,同时融入现代设计手法,使建筑内部空间体现出人文与科技的融合。

建筑采用全透明玻璃幕墙和光线设计,使建筑内外互相渗透,让空间的质感和光影变幻更加柔和。

2. 酒糟故居酒糟故居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

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因素,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进行设计,以达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内部设计摒弃了大尺度的硬装装饰,采用大量自然材料和手工艺制品装饰,使人可以在室内自然放松。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工作中,人们对建筑理性与感性的探索,对建筑生理合理性和心理舒适性的追求正在逐渐提高,设计者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既要保证建筑的主体功能属性需求,又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人体尺度、精神感受。

因此,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需要设计者提前关注到空间使用者的感受,从图纸及模型的抽象空间中,体察出真实建成后的模样,从而使设计方案得到最大程度地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人性化;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应用措施1.人性化设计理念概述任何建筑设计的目的都皆在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现阶段,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很好地实现对建筑工程细节的关注,也能使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更好地为每一位使用者服务。

人性化设计可以很好地避免以往出现过的建设项目与用户期望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帮助建筑在空间使用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要求建筑设计者对建筑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进行全面的理解和预测。

现代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对人性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需求,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感受,让人们与建筑空间建立良好联系,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感。

例如,从人体的生理需要出发,在建筑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对各种建筑空间大小、功能以及空间适配度等的需要,从声、光、热、触感等各个方面完善设计。

此外,建筑设计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学的原理灵活地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可以让建筑设计方案更符合人们的美学和心理感受需求。

2.人性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1建筑选址人性化在建筑选址阶段,应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方便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环境舒适性,使选址能够符合人性化设计的特定需求。

以教学楼建筑为例,在进行建筑选址时,要综合考虑教学功能的要求,结合具体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设计中的人性化思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徐震指导教师陈叶摘要: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类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设计过分理性化和非人性化的反思,使现代设计中人性化思想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与重视。

人类在生活当中接触的大部分元素都和设计相关,因此,利用有关人性化思想研究成果对作出成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通过例举国内外设计史上多个典型案例,分别从现代设计中人性化思想的基本概念、出现原因、基本特征与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讨论与剖析,并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一番展望与规划。

关键词:现代设计;人性化;人机工程学Elementary introduction humanization thought of modern design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XU ZhenTutor CHEN YeAbstract:Mankind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tinuously develop the progress and mankind the physiology need and mental states are demanding to raise continuously, and people to the design excessively the reasonableness turn and not humanized of contradictorily, cause humanized in the modern design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ought is more and more high, also more and more be subjected to the designer and large people mass attention and value, this text will humanize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thought and appear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es that the reason, basic characteristic and concrete performance etc. carries on the much more all-directions angle from the modern design, and to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and will carry on outlook and program in the future.The example in text raised several typical models example idea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sign history to is explaining the humanization the thought is in modern design of importance, as well not lose the culture to exaggerate.Key words:Modern design; Humanization;Ergonomics近年来,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设计与人共生关系的兴趣也日益增长。

许多不同的学科都研究过人类的需要,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设计行业正在吸收利用这些越来越多的成果,并且已经成为研究现代设计与人性化思想相关性的跨学科研究的一部分。

设计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行业,人类在生活当中接触的大部分元素都和设计相关,因此,利用有关人性化思想研究成果对作出成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人性化思想在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人性化设计”,它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

它综合了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作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

“人性化设计”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例如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联系的物, 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的条件来考虑。

随着设计物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提高操作的效率和使用的宜人性的要求成为设计的任务之一。

一、现代设计中人性化思想出现的原因人类最初的设计,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

所谓人性,是指人的秉性或本质特性,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共性,尽管这种共性在不同的人身上反映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人性的共性一般有: 求真、向善、爱美;追求新奇刺激,但又恋旧;有惰性;有情感需求;有自我约束与环境适应力;欲望无止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人对情感的追求不是凭空的,是要借助于物质手段来表达或实现的,所以说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

设计人性化趋向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社会的、个体的原因,也有设计本身的原因。

归结来看,以下三个方面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一)社会发展的需求就社会绝大多数的生活水准来说,是随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次提升的。

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是简单而实用,除此以外别无奢求。

而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对设计物产生更高的要求——包含了除实用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之初,当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将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源源不断推向市场时,大多数人是欢呼雀跃的,尽管那些产品都粗制滥造、丑陋不堪,因为在当时的低水平生产力条件下,有是“聊胜于无”的。

二战后的40—50年代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期,经济落后,物质匮乏,设计便遵循简洁、实用、耐用的原则,更少花哨和虚饰。

经过60—70年代的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许多国家进入了丰裕社会时期,于是久压在人们心中的那份心理的、精神的欲求便“蠢蠢欲动”,再也按撩不住了。

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变得更挑剔和苛刻,不仅是满足人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心理的需要。

设计不仅要实用,而且要适用。

不仅要适用,而且要在设计中赋予更多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义。

因而80—90年代设计的人性化趋向的出现和渐成气候便成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理。

(二)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

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

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

”[10]即多少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

虽然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不一定全通过设计物品来实现,但为人类生产方式的主要载体——设计物,它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

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经济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设计师产品的挑剔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设计理性化的反思由德国包豪斯学院创立和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20世纪40—50年代逐渐成熟,并成为席卷全球、一统天下的国际主义风格,在70年代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以至于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在他的知名作品《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From Bauhaus to Our House)中愤怒地说:“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的减少主义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会三分之二的天际线。

”[12]说的虽是建筑设计,但相同的情形同样发生在整个设计领域。

现代主义设计以其高度统一、理性化的特征和冷漠的面孔征服了全世界,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受到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新一代消费者的批评、指责和发难。

一方面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消费口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一方面是过于刻板、冷峻、理性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面孔,其结果必然是选择变化、突破——由理性化走向感性化,由非人性化走向人性化的物极必反,矫枉过正,所以说80—90年代的这种对理性化的反驳也是情理中事。

二、现代设计中人性化思想的表现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设计物不仅要满足人的功能需求更要为人们提供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设计物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设计物中的人性化的含量。

而现代设计的人性化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设计师设计思维的人性化八十至九十年代的设计师找到了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通过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反馈消费者信息,来达到设计物与使用对象的协调,从而设计出令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

强调设计师与消费者双方的沟通、联系和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式地设计潮流,反对把设计与消费者看成对立的两端。

这实质上反映了设计人性化的深层次的一面,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向人性化层次。

在这方面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八十至九十年代设计推出的“金牛”系列及其成功的市场效益为工业设计界树立了典范。

八十年代福特汽车公司由于连续投资失误,造成企业极大困难,公司设计部门在获取大量的消费反馈信息后全力开发新车,在1986年推出了符合美国人审美观和消费心理优异的中型“金牛”系列(Ford Taurus),市场销售立即好转。

1993年“金牛”超过原来在美国市场上雄居第一的日本本田“雅阁”(Honda,Accord)中型车,年销售量超过了30万辆[10],成为美国销售量第一的车型。

“金牛”的成功,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

一个好的设计能够挽救福特这样一个巨大的企业,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识。

而设计师们在调查报告中写道:满足客户们提出的一切要求常常成为设计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多少提示了“金牛”设计成功的一些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