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东站与新城市主义
济南两座老火车站的前世今生

文丨陈宇舟 刘翠霞百年守望济南两座老火车站的前世今生提起济南的老火车站,老济南人一定会如数家珍的说出济南、北关、黄台等老车站。
但如果再问胶济铁路济南站和津浦铁路济南站分别在哪里,估计会有不少人一头雾水了。
其实在老济南,曾经有两座老火车站,一座是津浦铁路济南站,已于1992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新火车站。
另一座是胶济铁路济南站,在津浦铁路济南站以南200多米处,经一路纬三路路口北侧。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火车站至今保存完好,像一位耄耋老人守望着一座城市的风雨变迁。
胶济铁路·城事老济南两座对立的火车站,是中德双方相互较劲的产物1904年举行胶济铁路通车典礼的济南东站,并不是现在的大明湖站,而是1917年更名的黄台站。
而与之对应的济南西站,是一座低矮的平房,位于纬七路北口,规模较小,只有几间朴素低矮的平房。
德国山东铁路公司之所以最初没有在济南建设一座像青岛站那样规模的大型车站,是计划未来胶济线与津浦线在济南共建一座中央车站,并为此购买了一处长1850米、宽300米的大面积土地。
1908年,由中国清政府出资建设的津浦铁路正式开工,而且包括济南在内的北段建设,聘请的正是德国方面的铁路工程人员,中德共用的大型济南火车站呼之欲出。
但是,津浦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民众维护路权的呼声高涨,中方为了有效控制路权,毅然放弃了共建车站这一节省费用的方案,坚持在济南另行修建了津浦铁路济南站,在中国政府看来政治目的要远远大于经济利益。
1911年,津浦铁路济南站建成,气势宏伟,造型精美,一下成为济南的新地标,让胶济铁路济南站相形见绌。
这座津浦铁路济南站,就是被大家熟知的济南老火车站,站房是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建造的典型德式车站建筑,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登上过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为了与中方抗衡,德方决定扩建胶济铁路济南西站。
济南旅游分析

第一章滨河新区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济南市都市圈和城市发展机遇(一)济南都市圈机遇济南都市圈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地区,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地域规划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我国广大腹地的衔接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地域,区位优势明显。
都市圈内京沪、京九铁路和京福、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胶济、济邯铁路和济青、济聊馆高速公路连通东西,济南与其他6个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再加上密集的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济南都市圈已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济南都市圈总人口3219.4万人,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800亿元;济南都市圈的总体定位是:以都市圈产业及城镇现状优势为基础,继续扩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建设综合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内部联系,扩大对外开放,集约利用各种自然人文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主体协调、政策保障”的运作机制下,把济南都市圈建设成为孕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和环渤海地区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巨大的人口规模、优良的经济基础,绝佳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以及文化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圈愿景构想预示着济南都市圈巨大的经济消费能力、无限可能的潜力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这也为济南北部滨河新区的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二)济南城市发展机遇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拥有2600多年历史,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和金融中心,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济南新东站规划

济南新东站规划
济南新东站是山东省济南市规划中正在建设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作为济南市的第三大火车站,新东站的规划将进一步提升济南的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新东站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历城区商务区交界处,总占地面积约为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
新东站不仅是济南市的高铁站,还将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和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
新东站将设有14个站台,其中包括8个高铁站台和6个普速
铁路站台。
高铁站台将主要用于京沪高铁、青岛蓝翔高铁、济青高铁等干线列车的停靠,普速铁路站台则用于承接去往莱芜、乐山等地的普通列车。
同时,新东站还将设有大量的候车大厅、出入口、商业设施等配套设施,以提供更加便利的乘车体验。
在设计上,新东站充分考虑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站台候车大厅将采用宽敞明亮的设计,为旅客提供舒适、愉快的候车环境。
同时,为了缓解车站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新东站规划了大型停车场,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交通方式相互衔接,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
此外,新东站还将设有商业综合体、酒店、写字楼等配套设施,以满足旅客的购物、餐饮、住宿和办公需求。
这将为济南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总的来说,济南新东站的规划将使济南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和畅通。
通过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和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新东站将成为济南市一个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丰富的配套设施将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为济南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济南新东站的规划和建设将对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唐永政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有限集团公司摘要:本文根据济南都市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线网规划方法,研究了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各种构架方案,并提出了对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构架1。
概述济南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北临渤海,西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南与鲁南城市带、长三角都市圈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广大腹地,是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地区,更是中国环渤海大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地域优势。
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等七市市域,总面积5.27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的35。
1%;共包括1个副省级市、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28个县、401个建制镇.2007年总人口和GDP分别为3219。
3万人和9337。
7亿元,人口密度611人/平方公里,区域城镇化水平39。
83%.2 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山东省城镇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在此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较高增速。
规划区域内,市辖区人口达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济南、淄博2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有泰安、莱芜、聊城3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德州、滨州等.2009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为4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7%近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1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济南都市圈的城市节点体系结构为“双核、多心、网状支撑"。
“双核”指济南市区主核和淄博市区次核;“多心"指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五个城市的中心城区;“网状支撑"指培育若干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城镇,使之发展成为规模在20~50万人左右甚至更大的大中型城市,促进城镇体系的网状发展.总体定位: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性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性都市圈;依托济南都市圈,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空间发展目标:济南都市圈连绵发展、各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个中小城市集约优化布局的城镇密集地区;各级城市紧密互动、各项功能整合发展、各地区建设高度协调、城乡空间统筹布局的一体化区域;城乡空间优化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均衡、生态地域保护完整、齐鲁文化发扬传承、水土资源持续发展的和谐空间单元。
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

2020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11URBAN RAPID RAIL TRANSIT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对于我国中小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目前,我国有轨电车正在稳步发展之中,各地的有轨电车系统都在陆续地规划建设。
在规划设计之外,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特色的有轨电车运营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融合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外,还应充分考虑如何构筑包含有轨电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有轨电车合理安排道路空间资源、保障有轨电车的运营效率和安全等问题;同时积极开展与欧洲同行的国际交流,共同促进有轨电车的发展。
4 结语从总体上看,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继续保持上升的发展态势。
各制式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突破33 300 km ,2019年服务乘客超过700亿人次。
预计2021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35 000 km ,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将突破9 000 km 。
国外有轨电车发展建设特点的总结,也将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和帮助。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统计口径在各国有较大差异,相关数据尤其是客流数据的获得十分困难,本文数据和实际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成果仅供同行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2] 交通运输部.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交科技发[2019]161号)[Z]. 北京: 2019. [3] UITP 秘书处. 全球有轨电车概览(数据简报)[EB/OL]. 冯爱军, 刘高原, 译. (2019-10)[2021-01-04] . [4] 韩宝明, 陈佳豪, 杨运节, 等. 2019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J]. 都市快轨交通, 2020, 33(1): 4-8.HAN Baoming, CHEN Jiahao, YANG Yunjie, et 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in the world[J].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2020, 33(1): 4-8. [5]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EB/OL]. (2020-01-01)[2021-01-04]http: //www. /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 atid=43&id=19329. 2020-1-1.[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EB/OL]. (2020-01-01)[2021-01-04]https: //www. /xxfb/7270.[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有轨电车分会. 有轨电车适用性专题研究[Z]. 北京, 2019.12.[8] Wikipedia. List of metro systems [EB/OL]. (2019-12-31)[2021-01-04]https: ///wiki/List_of_metro_ systems.[9] Wikipedia. Medium-capacity rail system [EB/OL]. (2019-12-31)[2021-01-04]https: ///wiki/Medium- capacity_rail_system#List_of_systems.[10] Wikipedia. List of tram and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s[EB/OL]. (2019-12-31)[2021-01-04] https: //en.wikipedia. org/wiki/List_of_tram_and_light_rail_transit_systems.(编辑:王艳菊)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2020年12月29日,长约36.4 km 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该线路采用国内领先的新一代国产自主化GoA4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山东省第一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
济南的“东强”城市发展新格局

济南的“东强”城市发展新格局作者:王志来源:《商周刊》2021年第07期“东强”作为济南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战略的责任担当,是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的主要载体。
济南拥有中国重汽、浪潮集团两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济南高新生命科学城、中国算谷、中国氢谷、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创新载体和产业园区汇集;“东强”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营业收入分别占济南市的64%和76%……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适应济南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推进全域统筹协调发展,2020年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其中明确“东强”作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战略的责任担当,是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的主要载体。
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如今济南东部正焕发勃勃生机,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龙头引领。
高端前沿产业加快成长沿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西边界,车出济南城往东驰骋15公里,在齐鲁科创大走廊腹地核心区域,“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一排石刻大字赫然在目。
早在2019年5月,创造过“济南速度”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建设项目,就以“世界首家超算主题的科技园”成为省会济南科技领域的崭新名片。
建成近两年,超算科技园已吸引生态环境部超算云平台、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济南网络空间安全山东省实验室、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海康威视山东总部等一批前沿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入驻,展示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同样,于2019年7月揭牌成立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为加快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截至目前,共设立各类研发机构66家,孵化高技术企业124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86个,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20个,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480亿元。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3•【字号】鲁政办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22〕1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8月13日目录第一章高点定位擘画未来之城新蓝图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三节总体要求第四节战略定位第五节发展目标第二章拥河而兴构建科学合理空间新格局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第二节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第三节促进产城河融合发展第三章生态优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典范第一节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第二节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第三节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第四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四章四水四定探索量水而行发展新模式第一节强化水资源供应保障第二节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第三节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第五章面向未来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第一节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第二节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第三节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第四节培育一流创新生态第六章聚焦赋能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第一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第二节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第三节打造数字转型引擎第四节构筑优质产业生态第七章以人为本打造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第一节建设绿色低碳新城第二节建设数字智慧新城第三节建设品质宜居新城第四节建设安全韧性新城第五节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第八章内通外联建设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门户第一节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第二节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第三节搭建经贸合作平台第四节构建开放开发体系第九章传承弘扬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第一节充分展示特色文化魅力第二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第三节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第十章共同富裕建设幸福黄河新家园第一节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第二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四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十一章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第一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第二节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第三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第十二章凝心聚力健全规划实施新机制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第三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四节强化规划监督评估第十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分析第二节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第三节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交通新时代,大道如虹贯济南

交通新时代,大道如虹贯济南文/王庆梅 图/王啸(除署名外)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risscrossing Jinan济南东站如雄鹰展翅般屹立于东部城市次中心。
Jinan East Railway Station has been erected in the eastern urban area of Jinan city.道路改变了城市,城市改变了生活。
2018年,最能体现、也最让百姓感受到新时代“济南速度”的莫过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年,济南东站启用,济青高铁顺利通车,“大十字、小米字”的高铁网初具雏形。
2018年12月26日,面积两倍于济南西站的济南东站如雄鹰展翅般屹立于东部城市次中心。
据悉,济南东站将是济南铁路枢纽“四主两辅”客运站的四主之一,不仅是济青高铁的始发站,还是多条城际铁路,比如济滨、济莱、济泰等的始发枢纽站。
此外,济南东站还是石济客运专线终点站、青太客运专线的中间站等。
随着它的运营,该片区的急速发展乃大势所趋。
为方便市民乘坐,济南东站、济南站、济南西站实现互通,每日有30趟动车组列车在三站之间“公交化”开行。
此外,济南公交还开通9条线路,实现公交首末班与高铁首末班的有效衔接。
相信未来,济南东西城互通将更加便捷。
这一年,济南人追梦30年的地铁来了,1号线的通车标志着济南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自2015年11月轨道交通1号线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先后获得国家批准起,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建设,1号线从图纸变为现实,于2019年1月1日通车,泉城人翘首企盼的地铁终于穿梭在济南这座千年古城。
1号线串起了长清与西客站,为济南西城发展注入活力,更在建设中成功解决了盾构机穿越“富水高强灰岩”岩溶区等世界性难题,为接下来其他线路的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技术。
2019年,交通枢纽建设成为攻坚战之一,力争R3线一期年内试运行,R2线建设加快推进。
除此之外,M线1号线的通车标志着济南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新东站与新城市主义
作者:贾文佳
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51期
2018年12月26日,济南新东站将正式通车。
“国际级重要交通枢纽”“济南东部城市门户”“济南城市次中心”……这些定语加在新东站前面,我们该如何解读?新东站的建成开通,将为市民带来哪些城市新体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济南新东站片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峰。
透过新东站片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能隐约看到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
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处交通枢纽,而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的转变,更是济南未来城市建设的崭新名片。
打造“泉城新地标”
12月18日,记者驱车从燕山立交桥附近出发,经二环东路、工业北高架路、坝王路等到达济南新东站,20公里左右用时大约40分钟。
寒冷的冬日里,新东站附近的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数百名建设者每天吃住在工地,在不同的岗位同时施工。
济南新东站片区建设工
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峰告诉记者:“作为泉城的新地标,济南新东站的建设施工已进入尾声,将于12月26日正式通车。
”
记者了解到,新东站的总规模为17.48万平方米,由中央站房、南广场及南站房、北广场及北站房组成。
其中南广场为具有集散功能的城市景观,北广场为功能性交通广场。
目前,站房顶棚和站台雨棚已基本安装完毕,南北广场初具规模,多个站台已基本成型。
三楼的候车大厅,顶部是跨度180米的钢架结构,顶棚安装有白色装饰板和采光窗,阳光可透过弧形采光窗照射到大厅内。
作为中国跨度最大的大拱结构建筑物之一,“新东站相当于两个济南西站,甚至更大。
”
新东站设计最大的亮点是采取了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打造以交通枢纽工程为先导,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文化遗产丰富、生活配套完善的新中心。
未来,新东站片区将成为站城融合的新模板,可以达到一出火车站就是市中心的效果。
“国内的很多火车站,包括济南西站,一出站就是一个大广场,没什么人气,冷冷清清,而新东站则完全不同。
新东站的站前广场很小,火车站几乎无缝嵌入城市里。
”
针对目前铁路网中,济南新东站和济南站无法互通的问题,未来衔接这两大主站的黄台联络线也正在建设中。
这条联络线的铁路等级为城际铁路,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小时。
项目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途经东风街道办、华山街道办和王舍人街道办。
新建线路长度10.51公里。
“黄台联络线建成后,从济南站出发,不到10分钟便可到达济南新东站。
”
据介绍,新东站片区集石济客专、济青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形式于一体,将形成以综合交通樞纽为中心的城市次中心区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济南主城区的交通压力。
从全省范围来看,新东站是济青高铁的起点,济南到青岛将缩短至1小时,新东站将成为连接半岛地区与省会经济圈的“黄金通道”。
建成后,从新东站出发,最快半小时就能到达省会城市群,十分方便。
新东站距离济南CBD6公里,串联了CBD、临港开发区、高新区,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汇聚的人流将非常大。
为此,新东站更注重交通方式的联合叠加,以方便市民出行。
新东站片区将公交、轨交、出租车、私家车等线路更加密集地规划。
南广场的地下二层为地铁R3线站厅层,R3线和M1线将在这里会合,R3线在新东站车场正方南北向通过,M1线位于南广场下方与R3线十字换乘,与铁路车站在地下层形成地下换乘枢纽。
“将来新东站将和北京南站一样,旅客不用出站就能换乘地铁。
”
新东站枢纽目前规划了18条公交线路,南广场公交以及BRT车站设置9条常规公交线路、3条BRT线路、2条公交专线;北广场设置4条常规公交线路。
“新东站开通当天,将增开10趟经停该站的公交车。
”
北广场地面还将设置长途汽车站,为济南周边的县市旅客服务,也将为旅客的集散提供更多的换乘选择。
新东站还专门在东西两侧下穿道路设置了多处非机动车停车场,“这样也方便骑电动车、自行车甚至共享单车的市民前来乘车。
”新东站至机场约15公里,未来将开通摆渡车,实现空铁联运。
李峰说:“新东站还计划设置航站楼,从这里出来后,乘客就可以直接办理值机业务,实现路空无缝衔接。
”
“梁王新城”与田园大道
11月29日—12月6日,济南迎来入冬以来的首个寒潮,温度降至零下。
但在这期间,济南城东却涌动着一股“暖流”——新东站安置三区一期的2788户居民回迁了。
在外租房,过渡两年,这个冬天他们终于搬进了自己的新房。
据悉,新东站安置三区一期涉及鲍山街道梁王一、二、三、四村和纸房村五个村居民,共计2788户、一万余人。
11月29日—12月6日,安置区内31栋楼的4500套房屋钥匙全部发放完毕,经过水、电、消防、道路等主体配套设施层层验收后,五村居民顺利回迁。
这是新东站片区迎来的首批回迁居民,标志着该片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李峰说,“‘梁王新城’这个颇具生命力的名字是居民们自己选出来的,寄托着居民们对这一片区未来发展的憧憬和期盼。
”
新东站安置三区一期距离新东站站前广场仅不到一公里。
“一两年后,这里将是另外一番模样。
”站在新房里,望着窗外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梁王四村居民李心和满怀期待地说。
他拿到钥匙第二天,施工队就进场开始装修了。
“准备装完了晾一晾,明年五一节之前搬进来。
”李心和兴奋地对记者说,他的新房在20号楼10层,从一侧窗户向外望去,是小区平整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
记者在安置区看到,小区配套的小学、警务室等设施也已建成,小学将在寒假后开学;小区还为每个村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方便居民办理相关事宜。
新东站片区东至东绕城高速、南至胶济铁路、西至小清河及大辛河、北至济青高速,总占地面积约46.5平方公里,是济南五个次中心之一。
据李峰介绍,为做好村民安置工作,片区规划四个安置区,安置17个村庄,约8700户、3.2万人。
“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彼得·卡尔索普的新城市主义理念在新东站片区首次落地,采用小街区、小路网设计,片区内道路四通八达。
”李峰告诉记者,这种在国外广泛分布的场景将出现在新东站中,这种模式将有效缓解拥堵问题,居民步行5-10分钟就是中心广场或城市公园,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公交站点及未来建成的地铁站点。
真正做到了500米见公园,200米见绿地。
以白泉为首的济南市第五大泉群,就坐落于新东站片区的核心位置,这也是济南东部唯一的大型泉群。
在新东站的规划中,这个泉群将重点打造成湿地公园。
“这个项目占地面积超过
1000亩,将打造集文化传承、生态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白泉湿地公园。
以修复和保护白泉泉群为核心,以泉水和湿地景观为特色,展现白泉泉群历史文化、地质特点。
”
此外,该片区将打造一条融山、泉、湖、河等特色景观于一体的田园大道。
“该片区西临华山,东临白泉湿地,华山—白泉景观廊道是华山和白泉的线性绿带,是新东站片区极为重要的生态、景观轴线,廊道长7.5公里,总面积约90公顷,这将成为新东站片区的核心绿轴和城市开放空间。
”
整个片区还有大片的绿地填充,为居民提供绿色休闲场所。
其中,规划公园绿地大约有3000多亩,主要为大辛遗址公园、地质公园、体育公园、绿道及邻里公园等;邻里公园主要沿着慢行步道设置,供市民休息游览。
另外还规划了防护绿地约1500亩,位于道路两侧以及河道两岸。
新东站片区作为济南的规划试点片区,还将先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共规划9处社区邻里中心;在片区内复合设置文化、体育、医疗等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配套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共规划25处小学、16处初中、38处幼儿园。
可以想象,未来乘客一出站,就能看到泉城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带来的良好居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