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地面沉降实例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作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

表达为土的容重r、压缩模量ES、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

因此尽管设计时计算的很认真,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2)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施工时地基处理的不好,或因地质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如暗洪、坑洞等,因而未作处理,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由于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或因为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

(4)建筑物的立面存在高差,另外还有相邻新建筑产生的影响等。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

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相应措施1.处理好地基软弱地基的常用方法包括:(1)置换及拌入法这种方法包括换土垫层法、振动碎石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法等,要求湿陷性黄土、杂填土、软弱地基的浅层不排水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淤泥、淤泥质土、含水较高的粘性土、粉土、超软土地基标准贯入度小于10的砂性土,小于5的粘性土等。

(2)振密及挤密法这种方法要求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接近最优的粘性土、砂性土、杂填土地下水位0.8m以上的杂填土、非软粘性上、无粘性土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粘性土、黄土、高填土地基杂填土及含砂较多的松散土地基。

塔吊沉降2公分

塔吊沉降2公分

塔吊沉降2公分近年来,塔吊事故频发,其中塔吊沉降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

近日,某工地的一台塔吊发生了2公分的沉降,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塔吊沉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和预防措施。

一、塔吊沉降现象介绍塔吊沉降是指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塔吊基础下沉的现象。

本次发生的2公分沉降,虽然幅度不大,但已对塔吊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

二、塔吊沉降原因分析1.地基承载力不足:施工前未对地基进行充分处理,如压实、换填等,导致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无法满足塔吊的稳定需求。

2.施工不当:塔吊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和施工方案操作,可能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

3.土壤液化:在软土地基上施工,土壤液化现象可能导致塔吊基础下沉。

4.周围环境变化:如地下水位波动、附近施工等因素,可能影响塔吊基础稳定性。

三、应对塔吊沉降的措施1.强化地基处理:对施工地基进行充分压实、换填等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2.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施工:安装过程中,遵循施工方案,确保塔吊基础均匀沉降。

3.实时监测:对塔吊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4.提高基础混凝土强度:提高塔吊基础混凝土强度,增强基础抗沉降能力。

5.加强周围环境监测:密切关注周围环境变化,预防地基稳定性受到影响。

四、预防塔吊沉降的策略1.选址合理:选择地基条件较好的场地进行施工。

2.地基处理:对施工地基进行充分处理,确保承载力满足要求。

3.优化设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优化塔吊基础设计,提高稳定性。

4.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5.定期检查:定期对塔吊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塔吊沉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厂房地坪下沉原因及处理透析

厂房地坪下沉原因及处理透析

厂房地坪下沉原因及处理透析某企业厂房建筑所在场地原为水塘,后堆填了较厚的建筑垃圾及人工填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该建筑完成大面积场地回填,经地质钻探,施工图设计,桩基础的施工,地面建筑施工验收后交付使用。

一、房屋质量觉察问题及前期处理该建筑投入使用后,觉察地坪明显下沉并产生严重开裂,二层楼面板、三层楼面板有裂缝,B单元F—G轴间的横向屋面框架梁、屋面次梁靠近F轴附近的端部也产生大量裂缝和外墙的渗水现象。

成立了特地的整改小组,对该建筑建筑结构状况进行复核,对房屋和地坪损伤状况、结构混凝土强度、地坪构造及其混凝土强度、地坪沉降状况、房屋沉降状况、房屋沉降和倾斜状况、地坪和房屋使用荷载等进行检测和调查,对房屋损伤缘由作出分析,对房屋结构安全性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处理建议。

二、地坪下沉并产生严重开裂缘由分析及处理〔一〕损伤缘由分析〔1〕地质报告显示该建筑处的地质状况较差,其中第3层土的弹性模量很低。

地质条件较差是引起室内地坪大面积不均匀沉降的客观缘由。

设计时对地面沉降估计缺乏,未接受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是引起地面大面积不均匀沉降的主要缘由。

施工时,地坪混凝土强度偏低、混凝土面层和垫层偏薄降低了混凝土地面的抗裂度,使其过早开裂。

〔2〕地质条件较差也是引起室外地坪沉降的客观缘由,回填土较厚且自回填至室外地坪施工时间偏短是室外地坪产生沉降的主要主观缘由,回填土未夯实则进一步加剧了室外地坪的沉降。

〔3〕考虑柱基相对不均匀沉降作用时,B单元F轴框架梁、吊车梁支座截面弯矩超过或接近其相应的极限弯矩,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F轴框架梁、吊车梁的裂缝分布规律与F轴相对不均匀沉降规律基本相符。

因此,柱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引起结构构件损伤尤其是F轴梁柱板等损伤的主要缘由。

〔4〕各单元墙体开裂主要是由于柱基相对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B 单元E轴、G轴均未觉察有明显相对不均匀沉降规律,只有F轴存在显著的相对不均匀沉降现象。

分析说明7~9轴间的F轴柱下复打桩存在施工缺陷或其桩基区域场地土严重不均匀是导致F轴柱基相对不均匀沉降的主要缘由。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地面沉降,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它不仅会导致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探寻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应对地面沉降问题、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面沉降的成因分析要有效地解决地面沉降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其成因。

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大量地下水被开采。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减小,土层发生压缩,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2. 工程建设活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地铁施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大型桥梁建设等,会对地下土体产生扰动,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引起土体的沉降。

特别是在软弱土层分布地区,工程建设活动更容易引发地面沉降。

3. 开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会抽取大量的地下流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压力变化,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4. 地质构造因素某些地区存在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松散沉积层、深厚软土层等,这些地质因素本身就容易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地面沉降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严重的:1.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地下室进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因地面沉降而出现变形、开裂,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

2.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原本充足的地下水供应可能变得紧张,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给城市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

3. 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会改变地表水系的分布和流向,导致河流改道、湖泊萎缩等现象,破坏生态平衡。

地基处理中的地面沉降问题

地基处理中的地面沉降问题

地基处理中的地面沉降问题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地基处理中常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不仅会给建筑物带来危害,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民生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基处理中的地面沉降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下沉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自然沉降:土壤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沉降现象,这是由于土壤颗粒间排列结构的调整和重力作用所导致的。

2. 湿陷沉降:在湿润地区,土壤中的饱和含水层经受荷载作用后,水分排出,土壤发生不均匀沉降。

3. 工程施工引起的沉降:施工过程中,土壤受到震动、挤压等力的作用,导致土壤颗粒重新排列,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建筑物和环境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损坏:地面沉降使建筑物的基础承受不均匀的荷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损甚至倒塌。

2. 土地沉降导致市政设施破损:地面沉降会使地下管道、道路和桥梁等市政设施发生位移和破损,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威胁。

3. 水体泛滥:地面沉降导致水体在原本排水顺畅的区域堵塞,进而引发水体泛滥,造成洪涝灾害。

三、解决地面沉降问题的方案针对地面沉降问题,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1. 加固基础:对于已经存在地面沉降问题的建筑物,可以通过增加地基的支撑力或补充土壤来加固基础,以增强其承载能力。

2. 植物修复: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引入特定的植物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性,从而减少地面沉降。

3. 沉降监测与预测:定期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及时了解沉降情况,并进行预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并解决地面沉降问题。

4. 合理规划与管理:在规划和管理建筑项目时,要合理选择建筑地点,避免在易受地面沉降影响的地区建设,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进行地基处理,以降低地面沉降的风险。

沉降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沉降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沉降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沉降是指土地或建筑物下沉的现象,在工程施工和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

沉降的原因千变万化,比如地基土层的不均匀、地下水位的变化、施工引起的地层压实等。

下面就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不均匀土层引起的沉降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土壤由于不同层位的力学性质不同,承受荷载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沉降。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加固土层的方法来解决。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土层上加设加固层,比如安装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

这样可以增加土层的整体强度,减少沉降的发生。

其次,地下水位的变化也是沉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壤中空隙水的排水速度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粘附力减小,从而导致土壤的沉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调节地下水位。

比如在地下水位下降较快的地区安装井管,进行人工补给水,以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排水系统来加速地下水的排泄速度,以进一步减少沉降的发生。

最后,施工引起的地层压实也是沉降的常见原因之一。

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震动和荷载会引起土体的压实,导致土壤体积的减小,从而引起沉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小施工对土体的影响。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振动较小的设备,减小施工设备对土壤的震动。

另外,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调配荷载,避免局部区域承受过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沉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均是由于土层的力学特性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

通过加固土层、调节地下水位和减小施工对土体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减少沉降的发生。

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措施来进行整改,以保证土地和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地面沉降情况汇报

地面沉降情况汇报

地面沉降情况汇报
最近,我们注意到了一些地面沉降的情况,这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可能造成
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

地面沉降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抽取、地下
开采、地质构造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地面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其次,我们需要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评估。

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和道
路的损坏,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此外,地面沉降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地面沉降的情况,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地质勘察
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地面沉降的迹象。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地面沉降影响的评估和预警工作,确保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对地面沉降情况的监测和研究,不断改进预警和防
范措施,保障市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总的来说,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
将继续密切关注地面沉降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谢谢大家!。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办公桌上,一杯热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我开始构思这个“地面下沉处理方案”,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数据和案例,它们像拼图一样逐渐组合在一起。

一、问题概述地面下沉,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复杂的问题。

它涉及到地质结构、水文条件、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

是地质结构,有些地区本身就存在不稳定性,比如软土地区,地基承载力弱,容易发生下沉。

是水文条件,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会导致地面失去支撑力,进而下沉。

是人为因素,比如过度开发、建筑荷载过大等。

二、下沉原因分析1.地质因素:软土、沙土等地质结构,天然承载力不足,容易导致地面下沉。

2.水文因素:地下水过度抽取,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失去支撑力。

3.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建筑荷载过大,超出了地面的承受能力。

4.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地面下沉。

三、解决方案1.地基加固:针对地质结构问题,可以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比如采用桩基、注浆、加固土体等技术,提高地基承载力。

2.水源管理:针对水文因素,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地下水资源,减少地下水抽取。

3.建筑荷载控制:针对人为因素,要严格控制建筑荷载,避免超负荷使用。

4.防灾减灾:针对自然灾害,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地面抗灾能力。

(1)地基加固方案①桩基法:在地面下沉严重的区域,采用桩基法进行地基加固。

桩基深入地下,与地基形成整体,提高地基承载力。

②注浆法: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

通过注浆管将加固材料注入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③加固土体法:对于沙土地基,采用加固土体法进行加固。

将加固材料与沙土混合,提高地基承载力。

(2)水源管理方案①合理调配地下水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合理调配水资源,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增加地下水补给:通过人工回灌、雨水收集等措施,增加地下水补给,提高地下水位。

(3)建筑荷载控制方案①严格审查建筑设计:在建筑审批阶段,严格审查建筑设计,确保建筑荷载在地面承受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建设科技 2 0 1 5 . N o 沉降实例原 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黄 如发 ( 福建 省建 筑科 学研 究 院
[ 摘
福 建省绿 色建筑 技术 重 点实 验室
福 建福 州
3 5 0 0 2 5 )
要] 在 现场调查 、 室内土工试验及 资料 整理的基础上 , 论述 了某建筑物地 面沉 降较 大 的原 因。通过 室 内土工试验 . 分
析 得 出沉 降量 较 大 的原 因地 基 密 实度 未 达到 设 计要 求 , 也 由 于地 基 淤 泥层 较 厚 且 分 布 不 均 匀 , 并提 出 了 处理 措 施 。
[ 关键词 ] 地质情况 ; 地 面沉降; 沉降量 ; 处理措施
Th e Ca u s e An a l y s i s a n d Tr e a t me n t Ex a mp l e o n Gr o u n d S u b s i d e n c e o f Bu i l d i n g s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 e f i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t h e i n d o o r s o i l t e s t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 ̄e f Ms ,p r o b l e m o f l a r g e s e t t l e me n t f o a h u i l  ̄n g i s a n a l y z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d o o r s o i l t e s t s ,t h e r e a s o n o f l a r g e s e t t l e me n t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w a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l o w d e g r e e o f d e n s i t y o f g r o u n d .
筑物 的上部结构相 关 , 上结 构所采 用的刚度 、 体系 、 形式等 都
会对沉 降产生 影 响。另 外 , 周 围环境 ( 如道 路 、 室 内外 设 施 等) 、 新建建筑物也都会对原有建筑物 的沉 降产 生影 响。
1 工 程 及 地 质 概 况
1 . 1 工 程现 状
建 筑物主要 由行政办公楼 、 社会科学部教学楼 、 基础实验 室、 公共教室等 7幢建筑物组成 , 基础采 用静压预应力混凝土 管 桩型式 , 选用全风化花 岗闪长岩作 为桩 基持 力层 , 上部 主体
1 . 5 0— 9 . 8 0 m, 工 程 性 能差 。
首先 , 建 筑物的沉降与其地基紧密相关 , 地基情 况离不开 地质情况 , 且 不同地区的地质情 况不相同 。同一场地 , 各栋 建
筑物下 的地质也可能存 在差异 , 地质 的差异会 导致力 学性 质 的差异 , 从 而导致沉降 的差异 。其次 , 沉 降与基 础相关 , 基 础
的布置 、 类型 、 刚度等 都会对 沉降产生 影响 。最 后 , 沉 降 与建
⑥层 中砂 : 饱和, 松 散 ~稍 密 。呈 透 镜 状 分 布 , 厚 度 为
0 . 7 0~1 . 1 5 m, 工程性 能差 , 且 为轻微 ~中等液化土层 。 ⑦层残积砂 质粘性土 : 饱和, 以可塑状 为主 , 局 部呈 硬 塑 状 。为花 岗岩 风 化 残 积 而 成 , 全场分布, 厚度较为 6 . 2 5— 1 9 . 8 0 m, 工程性能较好 。 ③层全 风化 花岗岩 : 饱和, 密实 。主要 由长石风化而成 的 粘性土及石 英颗粒组成 , 原岩结构 已破坏 , 岩体基本质量 等级 为 V级 , 分布范围较广 , 厚度为 0 . 6 0~ 3 . 1 O m, 工程 性能较好 。
⑨ 层强风化花 岗岩 : 灰黄 一褐 黄色 , 中粗粒 花 岗结 构 , 成
分 主要 由石英 、 长石 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 岩体基本质 量等级 为 V级 , 全场分布 , 且 均未揭穿 , 工程性能好 。
2 沉 降原 因 分 析
结 构采 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场地地形地貌单元属 冲洪积平 原与 山间 凹地 交接地 带 , 前期地质资料表明 , 建筑原场地 主要 为耕 地和池塘 , 后经 回填 而成平地 。六栋教学办公楼于 2 0 0 4年 7月竣工 , 现各 教学楼
An d u n e q u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o t h e s l u d g e i s a n o t h e r r e a s o n .T h e n t h e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 t h e t r e a t me n t me t h o d s .
Ke y wor d s:G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Gr o u n d S u b s i d e n c e;S e t t l e me n t ;T r e a t me n t
0 前 言
④层粘土 : 该层 主要 分 布在 明德 楼 一带 , 且 土 层厚 度 较 薄, 约为 0 . 3 0~1 . 1 O m。工程性能差 。 ⑤层淤泥 : 饱和 , 流塑 。含 少量腐殖质 , 干强度低 , 韧性 中 等 。局部夹 有 薄层 粘 土 或 粉 质 粘 土。全 场 分 布 , 厚 度 约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