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三、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2.房屋维修与加固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四、结论正文: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主要取决于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

本文将从地面沉降的原因、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首要原因。

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使得地表承受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下矿藏的开采会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这些区域在地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地面沉降。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会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土体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导致地基的缓慢变形,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针对地面沉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加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等。

2.房屋维修与加固:对于已有的房屋地面沉降,可采取维修与加固措施,如修复裂缝、加固地基等,以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

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地下水回灌、土体压实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需要根据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来制定。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及对策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及对策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及对策提纲:1.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2.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预防措施4.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修复方案5.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案例分析一、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是长期受到市政建设关注的问题。

路面沉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原因,包括地基沉降、地震、自然气候变化等;二是人为原因,包括施工不当、超限荷载运输和污水泄漏等。

地基沉降是导致路面沉降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的不良,许多地区处于土质较为松软的地带,没有进行充分地基处理,长时间运输车辆荷载压实土层,导致地基下沉。

此外,地震也是引起路面沉降的原因之一。

在地震中,地面会发生剧烈的震动,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地质状况受到破坏,导致路面下沉。

施工不当也是路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之一。

许多施工单位在建设道路时,为了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使用低质量的建筑材料,偷工减料,没有按照设计规范施工,导致道路质量下降,进而引起路面沉降。

此外,超限荷载运输也是导致路面沉降的原因之一。

许多货车和大型机械超载运输,给道路带来了严重的载荷冲击,导致道路地基下沉、路面断裂。

二、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路面沉降会使车辆在行驶中产生颠簸感,影响驾驶员的行驶体验,进而影响镇民的交通出行和生活质量。

其次,道路破损、路面不平坑洼,不仅会增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停留时间,还可能会给车辆带来安全隐患,引起交通事故。

再者,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还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从景观上看,路面开裂、硬化程度降低会使整个城市显得不够整洁美观。

另外,路面沉降还会导致下水道、排水沟等设施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漏水等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三、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前期规划和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和不良车辆使用情况。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抽取、地质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面沉降不仅会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水污染、土壤侵蚀和地面塌陷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地面沉降至关重要。

1. 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机制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之前,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地面沉降通常可以分为自然引起的和人为引起的两种。

自然引起的地面沉降可以由于地质构造、岩石压缩和地下水流动等原因引起。

人为引起的地面沉降则主要由于地下水抽取、矿井开采和地下建筑物施工等活动造成。

2. 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和评估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沉降的程度和速率。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3. 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抽取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限制地下水的抽取量、增加水资源的替代和善用以及实施节水措施等方法来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从而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

4. 加强土壤稳定性和地基加固地面沉降会导致土壤的松散和不稳定,从而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因此,加强土壤的稳定性和地基的加固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固土壤、加大地基承载力、巩固地下水位等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5. 修复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害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因此及时修复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害也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填充土壤、加固结构和修补裂缝等方法来修复损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6. 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地面沉降的防治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参与,也需要公众的意识和参与。

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共同保护环境和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1. 引言在城市建设中,地面下沉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地面下沉会给城市的交通、排水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地面下沉问题,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地面下沉的原因、影响以及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面下沉问题。

2. 地面下沉的原因地面下沉通常是由以下因素和过程引起的: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位变化等。

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更容易出现地面下沉。

地下水位变化也会导致地面下沉,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可以稳定土壤。

2.2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包括不恰当的建筑施工、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地下管网规划等。

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的稳定性,导致地面下沉。

3. 地面下沉的影响地面下沉对城市有以下主要影响:3.1 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害地面下沉会导致房屋和基础设施出现裂缝和倾斜,严重时甚至引发建筑物的倒塌。

3.2 排水问题地面下沉会影响城市的排水系统,降低排水效率,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3.3 交通问题地面下沉会导致道路沉降和变形, 影响交通的畅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 生态环境问题地面下沉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导致水源枯竭、植物死亡等问题。

4.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为了解决地面下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案:4.1 加固地基根据地面下沉的原因和情况,可以采取土壤加固、地基加固等措施。

土壤加固可以通过灌浆、土钉等方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地基加固可以通过基础加固、地基改造等方式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4.2 控制地下水位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下沉问题,可以采取控制地下水位的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地下水的引流等方法来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面下沉的发生。

4.3 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管网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管网对预防地面下沉起到重要作用。

管网的布局和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减少地面下沉的潜在风险。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维护工程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路面沉降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路面沉降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也给城市管理和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具体的预防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路面沉降的原因分析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导致路面沉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的承载力没有得到周密的考虑,就容易引发地基沉降现象。

地基下水位变化、土壤工程特性等因素也是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车辆过载:在市区道路上,由于一些过载车辆的频繁通过,造成了路面的额外压力,导致路面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长期以往就会引发路面沉降问题。

3. 施工质量问题:在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如果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或者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标准,那么长期以往就会导致路面沉降的现象。

4.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路面沉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降雨、洪水等气候变化因素都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5. 车辙和坑洼增加:路面上的车辙和坑洼也会导致路面沉降,这些不良路面现象侵蚀了路面结构,降低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引发了路面沉降。

二、预防策略1. 加强施工管理: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尤其是对于地基部分的施工,需要加强地基处理工作,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以防止地基沉降导致的路面沉降。

2. 严格控制车辆过载:对市区内的道路交通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大对车辆过载的查处力度,限制过载车辆的频繁通过,减轻对道路的压力,保护路面的完整性。

3. 强化材料质量监督: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使用材料的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减少路面沉降的现象。

4. 定期维护和修补:对已经出现路面沉降的地区,需要加强维护和修补工作,及时处理路面的损坏部位,防止沉降问题进一步加剧。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道路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路面沉降现象。

路面沉降不仅影响交通安全,还会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对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对于提升城市道路的质量和保障公共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1. 地质原因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沉降可能与地质条件有关。

在地质条件差的地区,由于土地的不稳定性,路面易出现沉降现象。

地处山区的城市道路常常因为地质问题而发生路面沉降。

2. 施工质量问题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现象。

施工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路面的处理不到位,也会直接导致道路出现沉降问题。

3. 频繁的车辆行驶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的行驶对路面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车流量大、频繁通行的道路上,路面沉降的风险更大。

4. 管线敷设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线敷设不到位,可能会破坏路面的地基,导致路面沉降。

5. 天气因素极端的气候条件也会对道路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气候条件剧烈变化的地区,路面沉降风险较大。

二、预防策略1. 加强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地段进行道路建设。

加强地质勘探和评估工作,在施工前对地质条件做好充分的评估。

2. 提高施工质量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标准,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道路,需要定期进行路面的检测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以减少因为路面问题而引发的沉降现象。

5. 选用适宜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适宜的建材和路面材料,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从根本上降低路面沉降的风险。

6.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市民对道路使用规范的宣传教育,鼓励合理使用道路,并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减少车辆对路面的频繁通行,减少道路沉降风险。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
1. 地下水开采过度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取时,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减小,使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2. 土体固结
土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这种由于孔隙水排出而引起的土体压缩变形是永久性的,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地面标高降低,导致地面沉降。

3.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震、地壳升降等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地面的升降。

地震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地壳升降则会引起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4.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表层土壤流失,降低地表的支撑能力,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5. 采矿活动
采矿活动如地下采煤、矿石开采等,会破坏地层结构,降低地层的稳定性,导致地面沉降。

二、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1. 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同时采取回灌等措施,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2. 强化土体固结的预防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固结。

例如优化排水设计,防止地表水渗入地下,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3.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介绍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采取、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地下施工等人类活动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对城市的稳定性和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面沉降防治的措施。

原因分析地面沉降的发生有许多原因,包括地下水过度开采、土地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

具体原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采取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依赖地下水作为主要的水资源,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

这种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土壤压实,从而引发地表下沉。

土地沉降土地沉降是由于土壤的压实和沉降引起的。

例如,湿地区域的土壤含有大量水分,当水分被抽走后,土壤会收缩,导致地面沉降。

此外,一些地下工程施工活动也会导致土地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也是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土壤会因为失去水分而收缩,进而引发地表下沉。

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地面沉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为了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地面沉降风险,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加大水资源的补给为了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压力,可以通过增加水资源的补给来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供给。

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地面沉降非常重要。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面沉降的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进一步的沉降。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应该避免在容易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特别是高层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地面沉降防治的重要环节。

保护湿地和水源地,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地沉降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针对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造成的严重危害,从影响因素方面出发,阐明地面沉降的原因,并相应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城市地面沉降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subsidence caused serious harm, from the asp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expounds the cause of ground subsidenc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 as to control the city ground settlement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陷。

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它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受城市经济活动影响的人为地质灾害。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只要人们找准原因,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城市地面沉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危害
1.1、现状
据资料记载,1891年墨西哥最早发生地面沉降,首都墨西哥城座落在高山谷地冲击平原上,现在该城市已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大面积沉降区,城市地面大约下陷9米。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自1978年以来,地面下沉4.5米,是全美下降速度最快的地方,被称为“下陷之城”。

日本的地表沉降面积约8450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2.23%。

其中,年下降2厘米以上的为624平方公里,在海平面以下的为1125平方公里。

1898 年,在新泻发生地面沉降,是日本最早的地面沉降,至1958年地面沉降速率达530 mm/a ,1952-1956年新泻是日本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泰国首都曼谷以每年1.5厘米至5.3厘米的速度下沉,直到现在城区已经有一大部分处于海平面之下。

2011年曼谷洪水泛滥的原因,除了气候,就是地面沉降,导致海水回灌进曼谷。

1.2、危害
(1)造成建筑物的下沉及破坏。

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的整体下沉,影响了原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局部地段地面不均匀下沉至使大型建筑物开裂、破坏。

(2)破坏了市政设施。

地面沉降威胁着煤气、供水等市政管线的安全。

(3)加剧了洪涝灾害。

地面沉降也影响了城市防洪。

除因下水道等原因造成大面积积水,地面沉降还造成防汛墙失去作用,河流泄洪能力减弱。

2、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2.1、自然地质因素
(1)土壤的自然压缩:即土壤中的有机物会慢慢分解,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原来的松散
层或半松散地层变成致密、坚硬或半坚硬岩层,地层厚度变小而发生沉降。

(2)地壳近期的断陷下降运动。

虽运动速率较低,但具有长时期的持续性。

在某些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质构造单元中,如断陷盆地或沉降带内,沉降速率可达到每年数毫米,这种下降速率对跨越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大型线性工程的稳定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断陷下降运动主要控制沉积环境,其构造下沉的影响是大区域的,是人类活动诱发地面下沉的前提条件。

(3)地震、火山活动及滑坡。

引起暂时性的地面垂直或水平位移,但不会导致长时期的持续下降。

2.2、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
(1)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当开采量超过含水系统补给资源范围内而长期动用其存储资源时,区域地下水位将不断下降,并产生等效附加应力作用。

此时,含水层本身除产生弹性变形外,还存在一定的塑性变形。

前者可随地下水储量的可能恢复而复原,后者不能恢复。

(2)建筑物静动荷载,随着城市建筑高层化、密集化的趋势,对城市地表沉降影响有限,破坏性是局部的。

3、城市地面沉降的防治
人类不仅能够认识自然,也能够利用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协调,进而为人类服务。

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变型地质灾害不同,地面沉降是一种渐进的、累积的缓变型地质灾害。

它的缓变,正好给了人类充分的时间来从容应对。

实践表明,只要人类深入研究其机理,逐步认识其规律,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加以综合防治,地面沉降完全可以得到控制。

防治的措施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3.1、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自2003年起,为缓解地面沉降的压力,上海开始继续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据上海市政府网站发布的2009年和2010年水资源公告显示,2009年上海市地下水实际开采总量为2553万立方米,比2008年减少632万立方米;地下水人工回灌总量为1755万立方米。

2010年,上海地下水开采量已压缩到2000万立方米,是建国以来上海地下水开采量的最低点,仅仅是1963年开采量的十分之一。

3.2、人工补给地下水
人工补给地下水,实际上是用人工采用地表水回灌方法补充地下水量,以抬高地下水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基本上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我国上海最先运用人工回灌的方法控制地面沉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

自1966年以来,上海的地面沉降已基本得到缓解,实现了使地下水位上升以达到控制地面继续沉降的目的。

此方法值得沉降地区借鉴。

3.3、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
对开采量过于集中的层次减少其开采量,将这部分开采量挪到其它层次。

这样可以减缓地区的地面下沉。

如上海市,第二、三含水层严重超采,而第四、五层水层的开采量相对较少。

根据深部土层的单位变形量明显小于浅部土层,用等量开采第四、五层含水层地下水产生较小的地面沉降量,来代替开采第二、三含水层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3.4、政府行政手段方面
(1) 健全法制,加强管理,规范地下水的开采活动。

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体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持续利用的生态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和确保地区社会进步的文明观,使得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有机协调,确保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而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现,需要政府健全有关法制,规范开采水资源制度。

(2) 政府应将地面沉降监测研究、防治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各方面相结合考虑,形成“重视成本效益”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社会决策体系,及时了解城市在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地质信息与服务。

建立地面沉降预警预报体
系,以系统的地面沉降监测网为依托,以地面沉降预测预报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及时地对不同空间的地面沉降速率及对防汛、重大市政工程的影响做出警示。

参考文献:
1、罗国煜,李生林.《工程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2.326
2、万艳华.《城市防灾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7
3、刘起霞,李清波.《环境工程地质》,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