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群落的结构 优质课课件(2019人教版整理详细)
合集下载
2.1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含视频) (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思考】对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练习
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种间关系 课本P24
练习
1.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 C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 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没包括细菌等微生物
群落 课本P22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P24)
以下描述是否属于生物群落: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食性动物( ×) 3.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 ) 4.同一时间一家饭店笼子中的鸡、厨房的蔬菜等各种生物( ×)
群落的物种组成 课本P23
3.特点:优势种和常见种
(1)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 数量很多 ,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
的 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
1
2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
3
1 米槠
2 甜槠
3 木荷
群落的物种组成 课本P23
3.特点:优势种和常见种
(2)常见种: 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 常见 ,但对其他物种的 影响不大 ,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人教版]《群落的结构》教学课件1
![[人教版]《群落的结构》教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a8189ddbed5b9f3f80f1c7d.png)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3 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教学 课件1( 完整版 PPT)
群落的结构(2019精品课件)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我国南北群落水平结构差异取决于:温度 我国东西群落水平结构差异取决于:水分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
针叶林
高
落叶阔叶林 海拔
山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低
低 温度
高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 物呈水平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三 、 空 间 结 构 (
空空间间 结结构构
垂直 特 结构 点
分层 植物分层 阳光 分布 的原因
动物分层
的原因 栖息
镶嵌 分布
空间 食物
概
特点
条件
念
水平
地形、土壤湿度
图 )
结构 影响因素 和盐碱度、光照 强度等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种内关系(同种) :
1 种内互助 2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不同种) :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
概念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物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 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体内或体表,摄取养分营生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动物: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 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例:地表因降雨量、温度等生态因子
的影响,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有热带雨林、 温带森林、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2、水平结构
原因:地形、光照、湿度、人和动物等因素的影响
特点:呈镶嵌分布
[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优质课件1
![[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优质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71d1449dd88d0d232d46ad6.png)
如,一座城市,它除
了有大量的人外,还有各
种绿化植物、还有菜地和 果园。有许多的植物及老
英国格拉斯哥市
鼠苍蝇蟾蜍等动物。这就
构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农田 生物 群落
海洋 生物 群落
森林 生物 群落
捕食捕食(predation):指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例如: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 ;小型肉
食动物可以草食动物为食;大型肉食动物可 以草食或小型肉食动物为食; 杂食性生物 可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等。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
表示为
生
B
物
数
A
量
时间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和寄生
结果?
竞争
竞争(competition):是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 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 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 则可表示为
资料2
1、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 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 规律?
2、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 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哥伦比亚 1395种 巴拿马 1100种 佛罗里达 143种 纽芬兰 118种 格陵兰 56种
高等植物
佛罗里达 2500种 马萨诸塞 1650种 拉布拉多 390种 巴芬岛 218种
三、种间关系
资料分析:高斯实验
大草履虫 小草履虫
分别培养 生活很好
混合培养
大草履虫死亡 小草履虫正常
第3节 群落的结构(43张PPT)

b.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B
A、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某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垂直
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C、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有差别,但水平方
向无分层现象
D、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叫做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 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 思考:
•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 1.一座山上全部蛇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 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 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 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 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根瘤内有大量 根瘤菌
豆类植物的根
根瘤菌 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
a.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b.取样: 取样器取样
c.采集:诱虫器(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特点),吸虫器。 利用昆虫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d.观察和分类:
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借助动物图鉴分类
e.统计和分析: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C 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间,物种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B
A、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某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垂直
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C、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有差别,但水平方
向无分层现象
D、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叫做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 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 思考:
•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 1.一座山上全部蛇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 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 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 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 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根瘤内有大量 根瘤菌
豆类植物的根
根瘤菌 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
a.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b.取样: 取样器取样
c.采集:诱虫器(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特点),吸虫器。 利用昆虫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d.观察和分类:
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借助动物图鉴分类
e.统计和分析: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C 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间,物种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人教版新教材《群落的结构》ppt精品教学1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巧辨三种种间关系曲线 ①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增同减)。
②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 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 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 B随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 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 食A。
2个生态位有重叠的物种(A)经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分化,重叠部分c 缩小或消失,两个物种相安无事(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具体地说,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甲物种主要以a 为食,乙物种主要以b为食,它们又共同以上图中的c为食。自然选 择对于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物种中以c为食的个体 数量会逐渐减少。结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 都生存下来。
2.1 群落的结构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 中生物 选择性 必修二( 共47 张PPT)
2.1 群落的结构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 中生物 选择性 必修二( 共47 张PPT)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课前篇自主预习
(7)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 结构。( √ ) (8)群落的结构和外貌会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 (9)群落中生态位重叠的两物种之间是捕食关系。( × ) (10)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是随机的、可变的。( × )
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三五 、生生态态位位
四大家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混合养殖
0 浮 种群数量
游 植
鲢
物
鱼
品种 鲢鱼
栖息水层 水体上层
食性 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浮
游 动
鳙
物
鱼
池
底
草
水 草
鱼
螺 丝 等
青 鱼
鳙鱼
水体的中上 层
主要为浮游动物为食, 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
水体的中下
草鱼 层或水草多 的地方
主要以水草为食
青鱼 水体的中下 以水底的螺、蚌及水
觅食生境出现率/%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67
0
33
98
1
1
64
0
36
29 28 43
小坚果
52.8 78.3
0 0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16.7 0 12.0 13.0
0 5.5
0.8 0
7.1 5.6
1.1 7.1
0 50.0 25.0 25.0
0
0
0 33.3 33.3 0
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 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 境资源。
思考·讨论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物种
绿翅鸭 绿头鸭
鹤鹬 青脚鹬
观察 数量
2120 1513 1678 1517
觅食生境出现率/%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67
0
33
98 1
易错提醒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2.1群落的结构(第二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1)

捕食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 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 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
种间关系
练习与应用:P29“拓展与应用” 第3 题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
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
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
④决定因素(植物):
a.植物地上分层 光照、温度 ; b.植物地下分层 水分、无机盐 ;
c.植物水中分层 光照强度、光的波长 .
易错群提落醒的空间结构 辨析: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 结构?成年竹和竹笋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不属于,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
光照强度
光质 (光的波长)
植被的垂直地 带性分布
种间关系
练习与应用:P29“拓展与应用” 第1 《题诗经·小雅·小宛》写道: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 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 发现。蜾蠃将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 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 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竞争
捕食
生物的种间关系有除了以上类型,还有其他类型吗?
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4页,小组合作列表比较各种间关系的概念、特点、 实例、随着时间改变各种间关系对应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营养关系图。
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互惠)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特点: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 合作不是必须的 实例:海葵与寄居蟹、蚂蚁与蚜虫、无齿蚌与鳑鮍鱼
种间关系
练习与应用:P29“拓展与应用” 第3 题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
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
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
④决定因素(植物):
a.植物地上分层 光照、温度 ; b.植物地下分层 水分、无机盐 ;
c.植物水中分层 光照强度、光的波长 .
易错群提落醒的空间结构 辨析: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 结构?成年竹和竹笋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不属于,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
光照强度
光质 (光的波长)
植被的垂直地 带性分布
种间关系
练习与应用:P29“拓展与应用” 第1 《题诗经·小雅·小宛》写道: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 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 发现。蜾蠃将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 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 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竞争
捕食
生物的种间关系有除了以上类型,还有其他类型吗?
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24页,小组合作列表比较各种间关系的概念、特点、 实例、随着时间改变各种间关系对应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营养关系图。
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互惠)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特点: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 合作不是必须的 实例:海葵与寄居蟹、蚂蚁与蚜虫、无齿蚌与鳑鮍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宿主的个体数有可能减少,有可能不变; 一般情况下,宿主的个体数不会变为零;
了解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生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 种间互助 种间竞争
分工 互助 食物 栖息地 配偶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1.红尾鸲和鹩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 缩小,甚至错开
落的_外__貌__和_结__构__也会随之发生_有__规__律__的变化;
(2)实例
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 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 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 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夏枯草
荷
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 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 生活。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休眠,有些 动物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垂_直__结__构_和_水__平_结__构_
3.垂直结构 (1)现象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_具_有__明__显_的__分__层__现_象_ (2)植物垂直结构实例
思考: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 象属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年竹和竹笋属不 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鼻羚羊
旱獭
仓鼠
七、生态位
1.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地__位_或__作__用__,包括所处的
_空__间__位_置___,_占_用__资__源___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_关__系__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niche)
2.研究内容 (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的_栖_息__地____、_食__物____、_天_敌_____以及 _与_其__他__物_种__的__关_系___等; (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出__现_频__率__、_种__群__密__度_、 _植__株_高__度___等特征,以及它__与_其__他__物_种__的__关_系_____等
2.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物__种__丰_富__度__
3.物种丰富度 (1)概念 一个群落中的_物__种__数__目_,称为物种丰富度;
(2)我国森林群落特点 越靠近热带地区,_单_位__面__积__内的物种越_丰__富__
*一般情况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群落的丰富度越低;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由图可得, 生物A为_被__捕_食__者____,_先__增加_先__减少; 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高__; 生物B为_捕__食__者_____,_后__增加_后__减少; 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低____;
4.种间竞争 (1)概念
_两__种_或_更__多__种_生物共同利用_同__样_的__有_限__资__源__和 _空__间__而产生的_相__互_排__斥__的现象; (2)举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3)特点:生__活__环_境__、__生__活_习__性__越_相__近__的_物__种__间__斗_争__越__激烈;
4.优势种和常见种 (1)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_数__量__很_多___,它们对群落 中其他物种的_影__响__也_很__大__,往往_占__据__优_势___; 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甜槠、木荷等;
(2)常见种 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__常__见__,但对其他物
种的_影__响_不__大__,它们就_不__占__优_势____; 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芒萁;
2.1群落的结构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在稻 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 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 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 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 利于水稻的生长。
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 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现学现用:
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 光线较暗,适于苔藓植物生存,而属管辖的间隙或其他 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由以上描述体现出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为_光__照__强__度__
六、群落的季节性
(1)概念 由于_阳__光__、_温__度___和_水__分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
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组成的研究意义 物种组成是_区__别__不_同__群__落__的_重__要__特_征____,也是
_决_定__群__落_性__质__最__重_要__的__因_素___;
*注意: ①一个群落必须包括全部 的生物,只要未体现全部 生物,就不能算一个群落; 如某池塘中全部的动物和 植物,就不是一个群落; ②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集 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 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 整体;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生__存__能_力__不__同_时__,__呈__现_“__你__死_我__活__”__的_变__化__; 生__存__能_力__相__当_时__,__呈__现_“__此__消_彼__长__”__的_变__化__;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5.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_宿_主__)的_体__液__、_组__织__或 _已__消__化_的__物__质_中获__取__营__养_并通常对宿主_产__生_危__害_的现象; (2)举例:马蛔虫和马、菟丝子和植物、噬菌体和细菌 (3)特点:_通__常_对__宿__主_产__生__危__害__________________
2.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 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 星之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 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 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4)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2.互利共生 (1)概念
两种生物长期_共__同__生_活__在__一_起__,_相__互__依_存__,_彼__此__有__利_; (2)举例: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藻类真菌共生体) (3)特点:_相__互_依__存__,_彼__此__有__利_(__一__般_不__能__独__立_生__存__)_
思考·讨论
某草原上有羊草、羽茅、糙隐子草、麻花头等,为了研究放 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将草原划分为不同区域 进行研究,两年后的结果如表所示: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4.11
羊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轻度放牧区
16.50
羊草、糙隐子草
中度放牧区
15.63
糙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13.90
碱蓬
1.分析资料,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6)动物垂直结构实例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 林冠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 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 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7)决定动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水平结构 (1)现象 常呈_镶__嵌__分_布_____;
群落中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
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
2.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轻度放牧
3.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四、种间关系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 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种间关系主要有_原__始_合__作_(__互_惠__)_、_互_利__共_生___、 _种__间_竞__争_、_捕_食__和_寄__生___等;
1.原始合作 (1)概念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__受__益_,但是分 开后,各自_也__能__独_立__生__活___; (2)举例:海葵与寄居蟹、鳄鱼与牙签鸟 (3)特点:_双__方_都__受__益_,__分__开_也__能__独__立_生__活__________
思考.讨论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 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 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 生境2为海三棱藨(biao)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 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中占优势。
*除光照强度外,植物的垂直分布也跟光的波长(光质) 有关,例如海洋中藻类的分布;
(4)植物分层现象的意义* 这种分层现象_显_著__提__高_了__群__落_利__用__阳__光_等__环__境_资__源__的_能力
(5)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 _光__照_、__温__度___________ ②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 _水__分_、__无__机_盐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