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天羽教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经验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29]朱妤,刘金玲,王建华,等.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中miRNA 155表达调控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35(3):565 570,576.[30]臧艳艳,柴文戍,王君灵,等.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P物质及其受体表达上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2):250 255.[31]李阳阳,常浩.IL 5和IL 25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8,46(2):56.[32]李辉,吴振宇,张云,等.消喘膏穴位贴敷对卵蛋白诱发哮喘大鼠Th1/Th2的调节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9):623 625,629,649.[33]王营营,朱蓓,高娟,等.针灸联合西药对中重度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 4、IL 10、VACM 1水平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4):57 60.[34]WEINSTEINSF,KATIALR,JAYAWARDENAS,etal.Efficacyandsafetyofdupilumabin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andcomorbidasthma[J].JAllergyClinImmunol,2018,142(1):171 177.[35]邹晓军,刘惠萍,程涛,等.流式细胞术检测斑蝥酊剂发泡液中的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7,30(7):823 825.[36]凌翠敏.基于调控转录因子及其基因表达探讨天灸防治哮喘的机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收稿日期:2022 10 20)[编辑:王图南张思思]第一作者:唐文龙,E mail:1985twl@163.com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研究进展唐文龙程孝顶,曲善忠,王晓旭,严旭洪(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 扁平疣是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颜面部,影响美观。
扁平疣的中医治疗现状

许晶 等 [13] 自拟扶正解毒活血汤(桃仁 9g、红花 9g、丹参 12g、 赤芍 12g、生黄芪 30g、大青叶 30g、板蓝根 30g、生米仁 30g、 生牡蛎 30g、马齿苋 30g、白芷 6g、葛根 15g)治疗扁平疣 24 例,同时外用 0.1%维 A 酸乳膏,与仅使用维 A 酸的对照组相比 较,治疗组总有效率 91.67%,对照组仅为 79.17%。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98 期
161
扁平疣的中医治疗现状
·综述·
唐颖,黄真,段渠(通讯作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摘要: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中医称之为“扁瘊”,中医药治疗扁平疣辨证施治,疗效良好,本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扁平疣
的报道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扁平疣;中医治疗;综述
பைடு நூலகம்中图分类号:R752.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071
本文引用格式:唐颖,黄真,段渠. 扁平疣的中医治疗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 161-162.
0 引言
扁平疣是一种由 HPV 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其皮损表现为 粟粒至黄豆大小的偏平隆起性丘疹,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 具有损容性[1]。中医古籍中又称之为“扁瘊”、“晦气疮”、“疚疮”, 明代《医学入门》中记载:“如鱼鳞痣,与千日疮一样,多生手 足,又名晦气疮……”。中医在治疗扁平疣上,通过辨证施治, 内服、外用或内外合治,疗效确切。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中医 对扁平疣的治疗。
分享一个十二天根除扁平疣的案例,绝对干货。

分享一个十二天根除扁平疣的案例,绝对干货。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扁平疣案例,这是一名十二岁的小患者,因为考虑到小孩子身体比较稚嫩,所以结合孩子的体质,用了一个缓慢一点的方子,12天治愈。
这名小患者姓马,甘肃兰州人,男,12岁,皮肤情况,面部散在隆起的黄米至绿豆大小的皮疹,皮肤颜色,尤以额头处多见,还可见到搔抓后的同形反应,诊断扁平疣,给以扁疣汤加薏苡仁水煎服,六剂,同时外用药。
嘱其服完药复诊。
处方是这样的;马齿苋60,大青叶15,败酱草15,紫草15,薏苡仁15,炮甲珠3(研粉内服)
用法;水煎服。
一日一剂,一次煎两碗,早晚各服一次。
功用;清热解毒。
除湿祛疣
外用;柴胡注射液一支,板蓝根口服液1支,利巴韦林针一支;棉签外擦红为止。
六剂服完后小患者由妈妈带领来找我看,我看后疣体已发红有消退迹象,嘱咐其再服六剂以观其变,服完后患儿母亲带患儿来诊,见疣体已褪去面部光滑如初。
值得注意的是;扁平疣无特效疗法,也不是一法一方都能把每个病例治好的,更没有什么秘方,特效方,只有辨证论治,根据个人不同体质进行调理治疗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边天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总结

边天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总结边天羽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辨证施治分为三类,即“热证”、“瘀证”和“燥证”,分别清热法、活血法和养血法。
1.清热法银屑病在进行期,大部分是有热象的,但因热邪的性质与病邪的部位不同可分为:(1)清热凉血法:用于进行期不断出现新疹,疹色鲜红,全身泛发呈点滴状或斑片状,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揭去鳞屑,基底见有出血小点,伴瘙痒、心烦、怕热、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弦滑有力,方用清热凉血方,药用土伏苓、生地,茅根,槐花各30g,紫草15g、甘草6g。
便秘甚者加川军10g。
加减:若皮疹初起,呈点滴状,疹色鲜红,鳞屑不多,口干舌燥或扁桃体肿大者,可加解毒的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15g。
皮疹由点滴状丘疹扩大而变成斑片,表面鳞屑较多,皮疹以上肢或躯干上部为甚,尤在头部较多,可加荆芥、防风、牛蒡子各10g,蝉蜕6g,或用凉血消风汤,若用一般疏风药无效时,可加虫类螅风药,如蜈蚣、乌蛇之类。
若皮疹以下肢为多,胸脘满闷,四肢沉重,舌苔白腻,有湿浊不化证候者,加利湿药如伏苓、意苡仁各15g,防己10g;以化湿浊。
若皮疹由鲜红逐渐转为暗红之斑块,舌出现瘀斑者可加活血药如赤芍、归尾各15g,红花10g,脉洪大,属肺胃邪热者,可加生石膏30g,知母15g。
(2)清肝胆湿热法:由于湿热之邪,容于肝胆,皮疹大小不等,基底潮红肿胀,或因抓搔而有少量渗液结痂者,皮疹以下肢较多,胸脘满闷,口苦咽干而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缓,药用土伏苓、茵陈各30g,黄芩、栀子、苦参、白鲜皮各10g,薏苡仁、伏苓皮、银花各15g,甘草6g。
2.活血法皮损肥厚,呈地图状斑块,浸润明显,色泽暗紫,舌有瘀斑,药用土伏苓30g,三棱、莪术、皂角刺、陈皮、苏木、红花各10g,赤芍、当归尾各15g。
若皮疹偏重于下肢,苔黄腻者,药用土伏苓、茵陈各30g,三棱、莪术各10g,有活血利湿之功。
3.养血法病情迁延日久,热象已消,无新疹发生,皮疹潮红减退,鳞屑覆盖较多,基底浸润肥厚,患处出现皲裂、且有裂痛,或伴疼痒,咽干、舌淡红、苔白,脉濡细或沉细,药用土伏苓、大熟地各30g,蜂房、当归、何首乌各15g,白芍、丹参各12g,麦冬、天冬、玉竹各10g、甘草6g。
张池金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跖疣临床经验

张池金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跖疣临床经验导师张池金教授结合诸家观点认为跖疣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热毒蕴结,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疣为主,遂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
此方是在斩毒箭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并结合患者本身皮疹的特点而成,在临床治疗跖疣等疣目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标签:跖疣;中药外洗法;临床经验;斩毒箭张池金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擅长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疾病,对于各种疣类皮肤病,张老师的中药外洗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中药外洗方是张老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自拟外洗方药,以斩毒箭(麻黄、地丁、甘草等量)为基础加减而成。
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老师治疗跖疣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跖疣中医称“足瘊”、“千程蹇”、“枯筋箭”,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外由于风热毒邪,搏于肌肤,凝聚气血而成;内由于腠理不密,卫外失固,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1]。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HPV-2、HPV-4、HPV-27、HPV-57型)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跖疣传染性不强,外伤和摩擦可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2]。
然而,免疫力较强者,即使具备这些诱因也不会发病,这也正符合《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隋代《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记载:“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
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
”清代《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疣,亦名枯筋箭,初起如赤豆,渐渐微槁,日久破裂,钻出筋头,蓬松枯槁,如花之蕊,多生于手足、胸乳之间,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
”《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称“足瘊,脚病名,即足部的各种扁平疣、寻常疣、粉瘤等,多为生物、物理刺激造成。
边天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7月第7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7201975边天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董玲玲'聂振华”(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20;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摘要边天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病学家,一生致力于皮肤病的研究,对于寻常型银屑病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本文从学术思想、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组方用药等多方面阐述边天羽教授对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边天羽;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7-0075-02寻常型银屑病传统医学称之为“白沱风”"干癣”“蛇虱”“白壳疮”“松皮癣”“银钱风”等叫初起为一种红色丘疹或斑块,上面覆盖银白色的鳞屑,用力搔刮后可以见到半透明薄膜现象的皮肤病。
其发病有一定的季节规律,常常表现为冬重夏轻,本病无传染性。
《诸病源候论•癣候》中记载:“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
”吃0世纪中期,赵炳南老先生认为,“白泥”最符合对银屑病形态的描述,故中医称银屑病为白沱。
1病因病机边天羽教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是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或嗜食烟酒或素体热盛;或七情内伤,郁而化热;或外感邪毒使内不得疏,外不能透,编久化热而发病。
《重订通俗伤寒论》中记载:“火盛者,必有毒”,毒为热盛所致,热聚而成毒.由热生毒、热壅毒盛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叫理论联系实践,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的验证,边天羽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与血热、血燥、血瘀的关系最为密切,血热则皮肤发为红斑,热盛伤津为燥,则皮肤失养干燥脱屑。
边天羽教授注重从血论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口服汤药的方法,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
2辨证论治2.1血热证当素体热盛.或过食辛辣,嗜食烟酒,或五志过极使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气机郁滞则症见皮损色鲜红,迅速扩大,或新出皮疹,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红或绛,脉弦滑或数。
扁平疣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的中西医治疗良方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人类乳头瘤病毒赘生物。
临床表现为好发手背和颜面的帽状针头大小扁平丘疹,多数散在,呈正常皮色或微带棕色。
中医学称之为“扁瘊”。
【病因病理】一、西医本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所致的较为常见的皮肤良性赘生物。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质层因出现空泡而疏松,颗粒层及棘细胞层肥厚,有显著的空泡形成,上皮突起,轻度增生,嗜酸性包涵体不易发现,真皮正常。
二、中医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肝火妄动,气血不和,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肌肤所致。
【临床表现】大多数突然出现为芝麻或粟米大扁平稍高起皮面的小疣体,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或正常肤色。
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多数密集,患者常因有碍美观,用手抠掉,使其扩散分布排列成条状。
偶有微痒,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处。
可自行消退,亦可复发,预后不留瘢痕。
【辅助检查】1.-般检查本病尚无特殊检查,仅因人为刺激引起感染时可见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4.0×109/L。
2.免疫学检查体液免疫(IgG、IgA、IgM)。
细胞免疫:淋巴细胞转化率( LBT)、玫瑰花形成试验(Et)均可低于正常。
【诊断要点】1.病史及体征要点①多见于青年男女,尤以青春期前后的少女为多。
②扁平疣体为无炎性的呈芝麻或粟米大稍高于皮面、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或正常肤色,为小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散在或密集,可相互融合,亦可因抓搔呈线状排列。
③呈对称性发于颜面、手背、前臂、肩胛等部,轻度瘙痒或无自觉症状。
④骤然出现,逐渐增多,经过慢性,可自然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2.实验室检查①IgG、IgA、IgM。
②淋巴细胞转化率(LBT)、玫瑰花形成试验(Et)均低于正常。
3.本病需与毛发上皮瘤、汗管瘤、疣状表皮结构不良、雀斑相鉴别。
【防治方法】一、一般措施(一)预防方法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有规律,正确对待疾病,不宜自行抠除或乱用化妆品,避免感染。
治疗扁平疣验方

治疗扁平疣验方文章目录*一、治疗扁平疣验方*二、引起扁平疣的原因有哪些*三、扁平疣消退前的征兆治疗扁平疣验方1、治疗扁平疣验方取适量的新鲜四季豆数根,把长疣体的患处洗净,然后用其汁涂擦患处,一天三次,连用一周,多数可在第2周疣体自行脱落。
或是用狗脊、地肤子各适量,加水煎取汁液外洗患部。
苍耳子适量,加适一定浓度的酒精中浸泡7天,然后取泡好的汁液备用,再取适量的柴胡注射液,每天用棉球蘸取两种药液交替着外擦患处,每次两药各擦三到四次,注意如对苍耳子、酒精过敏者不宜用。
取蛇床子、苦参、马齿苋、白术、白芷、蜂房、陈皮、细辛等中药组方,然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煎好后,趁热擦洗扁平疣患处。
银翘散,材料需要准备的有连翘、牛蒡子、竹叶、桔梗、金银花、豆豉、甘草、芦根、荆芥穗、薄荷。
水煎服,具有疏风清热的作用。
如果患者受损的皮肤发色发红,可以增加丹皮以及紫草。
2、扁平疣能自愈吗扁平疣自愈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也是微乎其微,并不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扁平疣不治而愈,自动消失的情况的。
而且扁平疣如果没有自动消失,就会不断的增殖,经常在医院能看到手腕上长满了扁平疣的患者。
所以当我们被扁平疣侵扰时,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寻求治疗的方法。
扁平疣可以通过药物的方法来治疗,常见的外用药物治疗法主要可采用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软膏等治疗。
这两种药物对扁平疣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治疗效果,所以可以用来治疗扁平疣。
3、扁平疣一般长在什么地方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发作于皮肤表面的疾病,最易长在患者较裸露的皮肤表面。
一般,扁平疣常发于青少年的脸上、前额和手背,也可发生在腕和膝部。
大多对称,数目不定,有时和寻常疣同时存在。
引起扁平疣的原因有哪些1、外部接触感染:扁平疣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
此外还可通过污染物如针,刷子,毛巾和其他间接传播。
另外,创伤也是感染扁平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正常时期,往往可以看到,沿扁平疣抓痕安排分布有线电视一样的,这是传染的创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5月第5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Vol.38No.52019边天羽教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经验段欢伟'聂振华A(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经验扁平疣为损容性皮肤病,目前可通过冷冻、激光、电刀等有创手段进行治疗,但极易复发「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经济实惠、效果显著且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祖国医学拥有巨大的宝库,对于皮肤美容保健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当代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具有时代特色,必将成为美容的发展趋势叫边老对该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抓住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这一核心,总结出中医治疗皮肤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叫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本文主要通过典型病案,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经验,关键词边天羽;扁平疣;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 扁平疣是疣的临床分型之一,乂称为青年扁平疣,主要侵犯青少年,为突然出现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呈米粒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近肤色,微痒或无口觉症状.好发于面部、双上肢等处m中医称之为扁猴,属“千日疮”范畴边老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为风毒之邪,阻滞经络,与肝热搏于肌滕.发为扁平疣.对本病辨证治疗经验颇富,临证效果较好,将边老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各大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大致相同:《灵枢•经脉篇》认为本病内因为正虚,原文记载:“手太阳之别……虚则生疣”明•陈实功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为肝失濡养,所著《外科正宗》原文记载:“枯筋箭乃忧箭伤肝,巧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
”明•薛己认为,病因为肝失濡养,肝火旺盛.所著《薛己医案》记载:“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明•吴谦指岀,本病多与肝相关,肝热血燥,失于濡养为其致病因素,所著《医宗鉴•外科心法》记载:“由肝血失养,以致筋气外发:”边老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风毒之邪,阻滞经络,并与肝热搏于肌膜而发.2辨证论治扁平疣中医称之为扁瓶属“千日疮”范畴清代•陈七铎所著《外科秘录》记载:“千日疮生于人手足之上,一名疣疮,一名癢子,一名悔气疮状如鱼鳞排集,层叠不已,不痛不痒,生千日自落,故又以千日疮名之”明•薛己所撰《外科枢要•庆子》记载,"一男子脸患疣,初如赤棋.杂用敷贴之药,翻张如菌.又用腐蚀,炯:大如瘤此足三阴经虚证悉具,治以补脾肺生肝肾等剂而愈”边老认为.扁平疣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3典型病案患者刘某某,女.30岁,主诉:面颊部扁平疣皮损半年余现病史: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颊部出现散在扁平隆起的淡褐色丘疹,曾自用维A酸乳膏未见明显好转,特来就诊。
现症见:神清,精神可,无发热恶寒,平素月经量少夹有血块,纳可,寐差,二便可,舌质紫暗,脉沉细有力专科查体:面颊部散在粟粒大小扁作普筒介:段欢伟.女.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医外科学专业皮肤病方向*通讯作者:聂振华.男.主任医师.硕t:研究生导师.皮肤性病学与业。
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5-0068-02平丘疹.呈浅褐色,表面光滑,不痒临床诊断:西医:扁平疣:中医偏瘫证型:血虚血瘀证。
治法:养血、活血、化瘀方选:治癢汤,组成:熟地15g、当归l()g、何首乌10g、赤芍15g、白芍15g、牡丹皮12g、桃仁10g、红花6g、牛膝10g、杜仲10g、赤小豆10g、白术20g、穿山甲3g。
以白酒为引服用,2周后扁平疣已基本痊愈。
按:本病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颊部岀现扁平疣.不瘙痒,但疹色淡褐.平素月经量少夹有血块,纳可,寐差.舌质紫暗,脉沉细有力,为血虚血瘀的表现中医认为,人体经络,乃行气血之道.阴血受损.则脉络不得充盈濡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使经络产生瘀血。
血者体也、形也,形体之不足、七窍不利、肢体运动失常均与血有关.肝失濡养.失其藏血之功,导致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复感风毒之邪.血行不畅,则致血瘀,发生干燥刺状角质损害表现于肌肤,则为皮肤干枯、鳞屑层叠、疣状皮损等症状。
边老采用治蹶汤.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法=熟地生精血、填骨髓,质地柔润,补肝肾之阴;白芍养血敛阴;何首乌性质温和,不燥不腻,为益精血之良药,故可治血虚之病。
三者合用养血润燥赤芍、丹皮、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补肾活血;杜仲入肾经;白术居中焦,健脾补气;赤小豆健脾利湿;穿山甲性善走窜,“凡血凝聚为病皆能开之”.故善化瘀通经;白酒引药上行于一身之表故该方用于治疗皮肤肌表一切血虚血瘀之证效果显著4总结边天羽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学术思想.基本理论源于《内经》,辨证思想源于张仲景,应用实践于温热病学思想叫对于皮肤病,久病不愈,边老在辨证中尤注重络脉瘀阻,由于致瘀原因不同,故尤其强调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临床上,边老将皮疹表现为疣状,且皮肤易干燥、載裂,辨证为血虚血瘀,治则为养血润燥、活血止痒,拟用治唳方治疗,效果显著“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活血化瘀法一直以来对内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在皮肤科的治疗中亦至关重要。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中气血通过三焦运行全身,脏腑的生化功能在此过程中发挥=当各种致病因素造成血行不畅,形成瘀血,致使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气血运行通畅与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若气血运行失常.可导致多种皮肤病。
内蒙古中医药第 38 卷 2019 年 5 月第 5 期 I n 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5 201969扁平疣为损容性皮肤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 提高,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扁平疣患者前来就诊,虽然现代治疗 方式多样,但极易复发边老结合临床经验,辨病与辨证相结 合,创立了治癢汤治疗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1]杨琼娃.浅谈中医美容的发展概况与类型[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995-1996.[2]乔树芳.边天羽学术思想经验简介(J].天津中医,1998( 1):7-9. ⑶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437-439.[4]卢桂玲.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边天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5.益气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医案举隅周晓宇'谢艳秋2**作者筒介:周晓宇,女.硕上研究生,中医外科学方向*通讯作者:谢艳秋.女.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七生导师:(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摘 要 谢艳秋主任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多年,对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毒火郁于血分,发为红 斑,湿热困脾,发为水疱,气血阻滞经络,老年人气血虚弱,则疼痛尤甚,为本病的重要病机,常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辨证论治;治法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带状疱疹中医列为“丹门”,因其好发于胸胁部及腰部,故 名为缠腰火丹,其疹走形似蛇,亦称"蛇丹”,俗称“蜘蛛疮”。
对 于本病的发生,《外科正宗》认为“心火妄动叫三焦风热乘之,发 于肌肤”,日久发为疱疹,气血瘀滞日久则疼痛:谢艳秋主任医 师20余年坚持中医皮肤病诊疗,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学习,总 结、继承和发展中医外科领域的知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谢艳秋主任学习,现将谢 艳秋主任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医宗金鉴》云:“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 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 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 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 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赵炳南卩认 为,水疱消退后遗留神经痛,为余毒未消,经络阻遏,气血瘀滞。
另一因脾湿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 结.阻于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总之.肝火脾湿郁于内.毒 邪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为其果毒火郁于血分,发为红斑,湿 热困脾,发为水疱,气血阻滞经络,则致疼痛。
在各个类型的带 状疱疹中,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以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 患谢主任认为本病治疗上强调清热利湿、行气止痛的同时,更 应重视扶正。
2证治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带状疱疹可分虚实两型.实型又分肝火型、 脾虚型与血瘀型三型;虚型分为脾气虚和心气虚‘①肝火型:皮 疹潮红,疱疹如粟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胆之火,方选 龙胆泻肝汤。
高热或疼痛严重加羚羊角粉lg,冲服.1周。
②脾 虚型:呈黄白疱,易破,糜烂流水,疼痛尤甚。
脉滑数,苔白腻。
治文章编号:1006-0979( 2019 )05-0069-02宜除湿胃苓汤加减③血瘀型:疱疹暗赤、疱液成为血水、疼痛 剧烈,皮疹多发于前额、胸腰部,或有皮疹消退,但局部仍感疼 痛难忍,甚至加重。
舌暗紫,有瘀斑.此为气滞血瘀.阻于经脉, 治宜活血破瘀、息风止痛:可用蒲黄10g 、五灵脂10g 、赤芍10g. 红花10g 、归尾15g 、乳香6g 、没药6g 、元胡6g 、郁金6g 、连翘 15g 、梔子10g 谢主任强调若在头面则为重症,可加菊花、黄萇、 钩藤、全蝎、蟆蚣等;胸腰部可用柴胡、黄苓、3病案举隅患者庄某某,女,57岁:于2018年5月19日初诊,主诉:左侧胸背部带状暗红色疱疹伴疼痛半月余:就诊时症见:神清.痛 苦面容,左侧胸背部带状暗红色簇集水疱伴麻木疼痛,左臂上 举艰难,乏力,气短懒言,纳差,夜寐不安,大便不成形,小便可 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缓: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史:曾于社区门诊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具体方药如下:苏梗 20g 、薑香15g 、佩兰15g 、金银花20g 、陈皮30g 、清半夏20g 、茯苓 30g 、厚朴20g 、板蓝根30g 、大青叶20g 、延胡索30g 、蒲公英20g , 当归20g 、炒白术30g 、川楝子10g 、黄连6g 、吴茱萸4g 。
共7剂, 水煎服。
自述服用后仍疼痛难除,治疗效果不佳遂来谢主任门 诊就诊。
谢主任认为,前方意在清热解毒、健脾除湿,而患者为 中老年女性,年过半百,体质虚弱,病已半月,气血已伤,应兼补 气活血,扶正与驱邪并重: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候诊断:气虚血 瘀、脾阳不振证西医诊断: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