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艾滋病的中药方大全

艾滋病的中药方大全

艾滋病的中药方大全有什么中药方可以治疗艾滋病?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方有哪些?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艾滋病的中药方大全,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确,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

中医病因性质问题,学界认识仍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样一来,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药的广泛承认和全面推广。

统一认识很有必要,“原汁添新味”是认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原汁”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根。

“新味”就是参照西医理论,以临床实际为据。

“原汁添新味”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实际进行认识上的创新。

“原汁”和“新味”二者缺一不可。

艾滋病中医病因五种认识现在对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类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艾毒、艾邪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感染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是中医温病学对“皆相染易”性质病因的总称、泛称,虽有中医特色,是“原汁”不纯,“新味”不含,无论从中医诊断学或者从治疗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精虚等这是外邪入侵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可以称为继发性原因,或称为第二原因,严格来说只能叫“证因”,不能称之为病因。

艾滋病的传染性也得不到体现,是有“原汁”无“新味”。

感染湿温、湿热等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

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湿毒HIV致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表现复杂,首犯脾土,病位广泛,符合中医湿邪致病特点,几乎是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

称谓“湿毒”也符合现在语言习惯,但不严谨,经不起分析。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中药彻底治愈艾滋病)——王培成总论中医对爱滋病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九条里记载了这样一种疾病,他的主要病机是身体没有任何的抵抗力。

原文如下:“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

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

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这段话本是要说历节这个疾病,但为了让后人明白历节是怎么一会事,共引用了三个疾病来解释。

一个是泄,一个是枯,一个是断泄。

其中断泄的病机就是身体没有任何抵抗力。

那么断泄会不会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滋病呢?让我们对条文进行逐条分析。

一、原文解析:“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这一段话就是解释此病的来历。

指出这种疾病是由于筋骨都伤了引起的,而引起筋骨都伤的原因,张仲景引用了内经的话,说酸则伤筋,咸则伤骨。

酸就是东方青色,为肝所主,过则伤筋。

咸就是北方黑色,为肾所主,过则伤骨。

也就是说肝肾过度则伤筋骨。

实际上并是说只有酸才能伤筋,只有咸才能伤骨。

那么还有那些因素呢?比如阴器,就是宗筋所主,因此过度的房事也是一种伤筋的方法,而精在中医里面属肾,泄精过度也是一种伤骨的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枯泄相搏的话,最可能的原因倒是房事,房事不就是筋骨俱伤吗?因此可以看出,所谓断泄是指一种伤人筋骨的疾病。

那么断泄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呢?“名曰断泄。

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就是说这个疾病的病机的。

首先是“荣气不通,卫不独行”。

荣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这个荣气应该是中医里面最常见的营气。

即荣通营。

他们本来都是环绕的意思,即营者卫也,卫者营也。

都是环绕周流不息的意思。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都写的这个“荣”,有一种强调功能的意思在里面,即营养的意思。

因此他们的关系可以这么看:卫气就象是战斗的前方部队。

基于“脾统四脏”辨治艾滋病

基于“脾统四脏”辨治艾滋病

基于“脾统四脏”辨治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目前人类无法彻底治愈艾滋病,仅能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艾滋病也有着诸多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脾统四脏”辨治艾滋病的思路来阐述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脾统四脏”理论中医药认为,人体的功能和疾病发生都与脏腑有关。

脾是人体的运化之源,四脏则负责人体的生命活动。

脾通过消化吸收、运化转化以及气血生产,为四脏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

因此,脾统四脏的理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之一。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系统毁灭而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极大的损害,机体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易患各种感染和肿瘤。

因此,艾滋病治疗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由于艾滋病的发病机理是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脾胃为人体的养生之本,调节脾胃功能可以促进身体的营养代谢和能量供给,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身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应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来改善。

适宜食用一些温补脾胃、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黄芪、人参、黄连等,可以促进营养吸收、气血生产,提高免疫功能。

2、调节肝胆功能,清热解毒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绪和心理,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而肝胆与人体的免疫调节密切相关,肝胆功能异常会增加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风险,因此调节肝胆功能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手段。

适宜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黄芩、连翘、青黛等,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和炎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3、调节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气血运行能力心肺是人体的重要脏腑,调节心肺功能可以提高代谢率和免疫功能。

适宜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材,如何首乌、天冬、枸杞等,调节肾脏功能,提高人体的气血运行能力,缓解身体的疲劳和乏力症状,有助于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15省(区)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管理方案》和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06]126号)要求,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本项目为“AA省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项目目标在去年该项目实施一年的基础上,从2007年5月起,继续为我省350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一年的免费中医药治疗。

通过实施中医药治疗,达到延缓发病,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案。

完成全省从事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人员的培训,全面系统总结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对今后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工作提出建议。

二、组织实施(一)组织领导: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小组领导下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AA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项目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省级考核。

各项目市、县(市)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二)设立项目专家组:成立AA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医疗专家组,专家组由知名中医药专家、传染病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负责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项目市、县(市)成立本级专家组,负责本地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及巡诊工作。

(三)工作机制:实施“三统一、四结合”的原则,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西药抗病毒治疗相结合、重点村与一般村相结合。

将中医药艾滋病关怀救治项目纳入艾滋病防治总体工作中,与医政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分级负责,定期考核。

(四)项目市、县(市)选择: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安排,根据我省艾滋病的发病人数及疫情轻重和中医药工作基础等因素,确定若干市、县(市)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

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

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

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

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

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

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

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

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

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人退出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把艾滋病分Ⅲ期21型。

但从临床上总体来看是“本虚标实”,即肝肾阴亏,气血两虚,热毒炽盛和瘀血内结。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一、马光亚医案(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吴某,男,38岁,居台湾彰化县福兴乡沿海路4段。

1996年一月二十四日初诊。

艾滋病已第三期,在林口某医院就医已两年余,致信马医师求治。

马医师持一个信念: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学理自成体系,技能代代相传,有其特殊性,对艾滋病危害能够克服,他愿为此尽力。

症状:关节疼痛,腹中自觉积粪甚多,坚如石粒,排除夹有未消化菜叶食物;口中溃烂,背上红斑甚多;脉沉玄,重按无力,舌质淡嫩,苔白湿。

分析为风寒之邪外束,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衰退至极,艾滋病毒显现于外使然,服升阳益胃汤减黄连,处方如下: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甘草、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半夏、茯苓、白芍、泽泻。

另服自制蟾酥丸:蟾酥、朱砂、雄黄、铜绿、枯矾、蜗牛、轻粉、麝香、胆矾、寒水石。

-----共研细末,水和为丸,如绿豆大,早晚三粒。

服方七付,关节疼痛减轻,消化功能没有进展,大便顽谷不化依旧。

只能起到解关节之寒,对脾胃之寒没有效果,改方附子理中汤加温散风寒之药,并另服蟾酥丸。

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甘草、羌活、桂枝、防风、白芷。

服上方,肠胃寒邪减轻,大便渐正常,唯背上红斑、口中溃汤未退。

改用附子理中汤为主,合千金内托散为辅,再增益活血解毒之药,以温脾经之寒和内托散解艾滋病毒外显的红斑和溃汤。

附子、人参、白术、炮姜、肉桂、白芷、防风、黄芪、当归、白芍、桔梗、木香、山楂、厚朴。

蟾酥丸另服。

本方适证,患者每周来诊一次,咸用此方,有时因气候变化偶感时邪,方有增减,而主方始终不变。

病症慢慢减轻:消化正常,背上红斑先退,口中溃汤收敛较慢。

马医师加用艾灸,每次灸身柱穴三柱,功效显著。

自1月20日起,患者每日服药一剂,蟾酥丸十余粒,身体渐渐正常,体重增加,原先有的膀胱结石,也无意排出。

7月10日,患者背部突发带状疱疹,痛似火烧。

匆忙到某医院就诊。

主治医生认为死期已到,用药不会有效果,疱疹扩散,难逃过此关,必须住院。

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教材

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教材

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是指HIV/AIDS患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脂,包括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在HAART治疗4周后,即有病人出现血脂升高,开始治疗的年龄、基础胆固醇水平、开始治疗时使用司他夫定和蛋白酶抑制剂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经Western Blot 确证试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2007年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简易临床分型:高胆固醇(TC)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增高>5.72 mmol/L (正常值上限),甘油三酯正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增高>1.70 mmol/L(正常值上限),总胆固醇正常;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5.72 mmol/L,甘油三酯>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降低<1.2 mmol/L(正常值下限)。

(二)证候诊断1. 痰浊阻遏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2.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纳呆,恶心,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或腻,脉弦细或濡缓。

3. 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健忘,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一种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病。

HIV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受损,临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慢性腹泻等,最终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下称HIV/AIDS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HIV主要通过性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发病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本病传播迅速、病程漫长、死亡率高,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无艾滋病明确记载,结合其病证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疫毒”、“虚劳”等范畴。

一、病原学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约100~120 nm球形颗粒,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将其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两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40%~60%。

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型。

HIV-1型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含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包括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1,P11)。

核心外层为病毒衣壳蛋白(P24,P17)。

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HIV-2的生物学特性与HIV-1相似,但其传染性较低,引起的艾滋病临床进展较慢,症状较轻。

HIV基因全长约9.8 kb,含有3个结构基因:核心基因gag(P24,P17)、逆转录酶基因pol(P66,P32,P11)、包膜基因env(gp120,gp41);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 蛋白和vif毒粒感染性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患者:您好! 我们本次与您交流,是想对您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身体 健康。 以往您的治疗效果多是由医生进行判断的,但我们知道,疾病的痛苦和治疗的效果只有您更能 切身感受到,如果将您的感受与医生的判断相结合,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就会更加真实准确。 这份量表测试的目的就是让您自己来评价治疗后的效果,您的积极配合将有助于及时了解您的 病情或完善对您的治疗方案。我们希望您能接受随访,如果您同意参加,请如实填写有关问题,我 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5
干姜、人参、肉桂、淫羊藿、鹿角胶、阿胶。 五更泄者,加补骨脂、菟丝子、肉豆蔻等;小便频数者,加益智 仁、乌药等。 推荐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推荐经验方: (1)附子、淫羊藿、干姜、甘草、红参、茯苓、虎 杖、黄芩、黄柏。 (2)鹿茸、淫羊藿、黄芪、黄芩、黄精、半枝莲、 法夏、柴胡、猪苓。 (二)其他疗法 1.艾灸疗法 以下证型可根据临床实际采用艾灸治疗。 (1)肺脾两虚证 取穴:太渊、肺俞,关元、脾俞、肾俞、神阙、气海,交替选用。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距离穴位 0.5-1cm,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每次 20-30 分钟,每日 1 次,10 天为 1 疗程,连续 2-3 个疗程。 (2)气阴两虚证 取穴:肺俞、膻中、太溪,命门、肾俞、足三里、涌泉,交替选用。 操作方法:同上。 (3)脾肾阳虚证 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百会、膈俞、脾俞、 肾俞,交替选用。 操作方法:20 天为 1 疗程,其他同上。 2.饮食疗法 (1)饮食宜忌
1
1.热毒内蕴证:不规则发热,体温 38℃左右,皮肤红疹或斑块或 疱疹(疼痛剧烈,面积大,反复难愈) ,或口疮(多发、易复发、面积 大,缠绵难愈) ,或有脓疱,或躯干四肢有疖肿,或疮疡,伴红肿热痛, 或咳嗽痰黄,口苦口臭。舌质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静脉吸毒感 染者、早期感染者较多见) 2.肝郁气滞证:胸胁胀满,善太息,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失眠 多梦,口苦咽干,全身淋巴结肿大(一般大于 1cm,多发于耳前、耳 后、下颌、腋下、腹股沟等处) ;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结块。 舌苔薄白,脉弦。 (早中期感染者、性传播感染者较多见) 3.肺脾两虚证:声低懒言,神疲乏力,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咯 痰清稀,面白无华,食欲不振,食少,腹胀,便溏,以慢性腹泻多见, 次数多于 3 次/日,持续时间长,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舌淡,苔白 滑,脉弱。 (采供血感染者、中晚期患者较多见) 4.气虚血瘀证:面色萎黄或黯黑,乏力、气短,躯干或四肢有固 定痛处或肿块,午后或夜间发热,遇劳复发或加重,自汗,易感冒, 食少便溏,或脱发。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静脉吸毒感染 者、合并 HCV 感染者,中晚期患者较多见) 5.阴虚内热证:两颧发红,形体消瘦,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咳嗽,久嗽,乏力、气短,口燥咽干,大便干 结,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合并结核、中晚期患者较多见) 6.气阴两虚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动则加 剧,易感冒,或伴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形体消瘦,体重减轻,或见 干咳少痰。舌体瘦薄,舌质淡,苔少,脉虚细数无力。 (中晚期患者较
4
地、川芎、白芍、丹参、延胡索、蔓荆子、牛膝、桔梗、枳壳、葛根、 甘草。 5.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百合、熟地、生地、 麦冬、玄参、当归、白芍、桔梗、贝母、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 茯苓、甘草。 症状较重者,酌加青蒿、鳖甲、石斛、银柴胡、白薇、地骨皮等。 推荐中成药: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丸、青蒿鳖甲片等。 推荐经验方:生地、麦冬、玄参、天冬、党参、花粉、紫花地丁、 丹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炙甘草。 6.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黄芪、生地、山药、山萸肉、 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天花粉、沙参、麦冬、甘草。 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者,加青蒿、鳖甲、知母等;干咳少痰者, 加贝母、紫苑、款冬花等;腰膝酸软者,加牛膝、杜仲等。 推荐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百合固金丸等。 推荐经验方:太子参、黄芪、生地、麦冬、五味子、当归、枸杞 子、山药、甘草。 7.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真武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茯苓、白芍、白术、
3
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加龙骨、牡蛎、海藻、昆布等;咽干口苦者,加 黄芩、栀子、龙胆草等。 推荐中成药:加味逍遥丸、四逆散等。 推荐经验方: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 白花蛇舌草、贝母。 3.肺脾两虚证 治法:益肺健脾。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肉、 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 面部虚浮、下肢浮肿者,加黄芪、汉防己等;腹泻者,加诃子、 乌梅等;咳嗽者,加半夏、橘红、前胡等。 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等。 推荐经验方: (1)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 黄芩等。 (2)党参、黄芪、白术、绞股蓝、黑蚂蚁、灵芝。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 当归、陈皮、柴胡、升麻、桃仁、红花、生地、川芎、赤芍、牛膝、 桔梗、枳壳、甘草。 胸胁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蒲黄、血竭等;四肢、躯干肿 块者,加穿山甲、王不留行、地龙等。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血府逐瘀丸等。 推荐经验方: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玄参、生
8
+ 3 + + 3
或 P<0.01 为有效,无统计学差异为无效。 2.《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国版)》 (简称《生 存质量量表》 )评价 观察患者一定时间内的生活质量情况(详见附件 2) 。 测评方法:每三个月或半年测评一次,比较不同时间患者对生活 状态的满意度变化情况。 评价标准: 《生存质量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环境、社 会关系、 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等六个部分, 计算治疗前后各部分积 分情况,经 t 检验,P<0.05 或 P<0.01 为有效,无统计学差异为无效。
填写说明
填写这份量表的时候,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从您自身真实感受的角度独立回答所有问题。如 果某个问题您不能肯定选择哪个答案,就选择最接近您自己真实感觉的那个答案。如果您确定某个 答案,请在该答案相对应的“□”内划“√” 。 注意:您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您最近 4 周内的感受。 例如:您经常睡不着吗? □完全没有 谢谢您的参与!
□很少有
√有 □
□多数有
□几乎总有
下面请您先填写您的基本情况,在相对应的“□”内划“√” ,然后逐条阅读作答。
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可控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病 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病原学、临床表现、预后转归等特征, 艾滋病归属中医“疫病” 、 “虚劳”等范畴,多由疫毒侵袭、耗伤正气、 日久全身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而发病,中医临床采用病证结 合治疗可以扶正祛邪、改善症状、延缓发病及减毒增效等。 本方案是中医辨证论治艾滋病(成人)的总体方案。对于艾滋病 感冒、咳嗽、呕吐、泄泻、血浊、贫血、痹症、医诊断和治疗,参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的泄泻等 12 个艾滋病常见病症中医诊 疗方案(试行) (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5〕83 号) 。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S293-2008) 。 (二)证候诊断 HIV 侵袭人体后,正邪交争,元气渐亏,气血阴阳日损,最终脾 肾阳虚、阳损及阴、阴阳离绝。证候演变多由实证向虚实夹杂证、虚 证发展,其中 HIV 感染者以肺脾两虚证为主,AIDS 患者以脾肾阳虚 证为主。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阴虚内热、脾肾阳虚为主。静脉吸毒 者以热毒内蕴、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主。有偿供血者以肺脾两虚、 脾肾阳虚为主。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6
宜少食多餐易消化食物。咳嗽痰多者,少食甜腻;皮肤疮疹者, 忌食蟹虾;咽喉干燥者,忌食辣椒、大蒜等辛辣之品。 (2)推荐药膳 咳嗽、气喘:苏子粳米粥(苏子、粳米、生姜、陈皮、白果、大 枣) ,芡实山药粥(芡实、山药、薏苡仁、白萝卜、核桃仁) 。 痰核、瘰疬:紫菜豆腐海蜇汤(紫菜、豆腐、海蜇、生姜) 。 呕吐、胃痛:参苓橘姜粥(党参、橘皮、茯苓、生姜、粳米) 。 腹痛、腹泻:莲子马齿苋汤(莲子、马齿苋、瘦猪肉、大蒜) 。 口疮:洋参莲子羹(西洋参、莲子、绿豆、冰糖) 。 皮疹:当归赤豆羹(当归、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马齿苋、防 风) 。 自汗、盗汗:黄芪浮小麦羹(黄芪、浮小麦、薏苡仁、绿豆、黑 豆) 。 3.心理疏导 对待 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不歧视,帮助 其解除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要传授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调动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保证 其依从性。 三、疗效评价 (一)生物学指标评价 1.CD4 T 淋巴细胞计数 观察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检测方法:每半年检测一次,比较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时
附件:1.HIV/AIDS 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HIV/AIDS PRO 量表) 2.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国版)
9
附件 1
HIV/AIDS 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
HIV/AIDS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Scale(HIV/AIDS PRO 量表)
卷 首 语
7
+ + +
间的变化情况。 评价标准: 有效: ( 1) 治疗半年后,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上升≥30%或 50/ mm , 并保持稳定; (2) 治疗 1 年后,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与基线水平一致; 无效:治疗半年后,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0%或 50/mm 。 2.病毒载量 观察血浆中病毒载量水平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检测方法:每半年检测一次,比较不同时间患者血浆中病毒载量 水平的变化情况。 评价标准: 有效: (1)治疗半年后,血浆病毒载量水平下降,拷贝数降低≥1 log/ml; (2)治疗 1 年后,血浆病毒载量水平未上升,与基线水平一 致; 无效:治疗半年后,血浆中中病毒载量水平持续上升,或拷贝数 下降<1 log/ml。 (二)患者报告结局和生存质量评价 1.《HIV/AIDS 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 (简称《HIV/AIDS PRO 量 表》 )评价 观察患者一定时间内的病情变化情况(详见附件 1) 。 测评方法:每三个月或半年测评一次,比较不同时间患者自我感 受的变化情况。 评价标准: 《HIV/AIDS PRO 量表》分为躯体状况、生活状况、总 体评价等三个部分,计算治疗前后各部分积分情况,经 t 检验,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