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蜜蜂与苍蝇的试验

合集下载

有关问题思维的小故事

有关问题思维的小故事

有关问题思维的小故事题目。

阅读下面这个关于问题思维的小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有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同时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瓶底朝着窗户有光亮的方向,瓶口是敞开的。

蜜蜂凭借以往的经验,一直朝着瓶底有光亮的地方飞,试图找到出口,最终它力竭而死。

而苍蝇在瓶中乱飞乱撞,在偶然间发现了瓶口,从而飞了出去。

(1)从这个故事中,蜜蜂和苍蝇分别代表了哪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4分)(2)这个故事给我们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什么启示?(6分)解析。

(1)蜜蜂代表了惯性思维方式。

蜜蜂凭借以往的经验,认为有光亮的地方就是出口,所以一直朝着瓶底光亮处飞,这种思维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缺乏对新环境的灵活应变能力。

(2分)苍蝇代表了随机探索式思维方式。

苍蝇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在瓶中乱飞乱撞,通过不断地尝试不同的方向,最终偶然发现了瓶口得以飞出,这种思维更注重在实际情况中的随机探索,不依赖于既定的模式。

(2分)(2)启示一:不要过度依赖经验。

经验虽然在很多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但在面对新的、特殊的情况时,经验可能会成为一种束缚。

就像蜜蜂,它因循旧有的经验而无法找到出口。

(2分)启示二: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常规的方法,要像苍蝇一样敢于尝试各种可能的途径,增加找到解决方案的机会。

(2分)启示三:保持灵活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况可能会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方法,不能像蜜蜂那样固执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出口。

(2分)。

蜜蜂 苍蝇 实验作文启示

蜜蜂 苍蝇 实验作文启示

蜜蜂苍蝇实验作文启示
《从蜜蜂与苍蝇的实验得到的启示》
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那个关于蜜蜂和苍蝇的实验呀?有一回我在家就做了个类似的小观察呢。

那天我在客厅放了两半透明的杯子,然后在一个杯子里放了一点蜂蜜,就想看看会引来啥。

不一会儿,蜜蜂就像闻到宝贝似的,嗡嗡嗡地飞过来了,一头就扎进了有蜂蜜的杯子里,在那美滋滋地享受起来。

接着我又在另一个杯子里放了一小块发臭的肉,嘿,没一会儿,苍蝇就循着那味儿找过来了,围着杯子转了几圈后,也钻进去了。

等了一会儿,我把这两个杯子都给盖上了,看它们会怎么办。

蜜蜂在里面急得团团转啊,一直冲着有光的杯口飞去,可就是出不去,就那么傻乎乎地一直撞啊撞。

而苍蝇呢,在里面没头没脑地乱撞了一通之后,嘿,不知道怎么就从杯底的一个小缝隙里跑出去了!
看到这一幕,我突然就想到了很多。

这蜜蜂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死脑筋的人,认准了一条路就不懂得变通;而苍蝇呢,虽然看起来乱糟糟的,但关键时候还真有它的办法。

所以呀,从这个小小的观察里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蜜蜂那样死脑筋,遇到问题得学会灵活应变,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有时候啊,看似没路的地方,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出口呢!就像那只苍蝇一样,虽然乱七八糟的,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出路呀!哈哈,这就是我从这个有趣实验里得到的小启示啦!。

四年级作文:蜜蜂与苍蝇_400字

四年级作文:蜜蜂与苍蝇_400字

蜜蜂与苍蝇_400字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5只苍蝇和5只蜜蜂分别装进两个玻璃瓶中,把玻璃瓶的底部朝着光亮的地方,而玻璃瓶口则对着阴暗的地方。

过了几小时以后,科学家们发现——一个玻璃瓶中5只蜜蜂全部被撞死了,而另一个玻璃瓶中的5只苍蝇都顺利的找到了出口飞了出去,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原来,蜜蜂总朝着光亮的地方飞,被撞了之后不吸取教训,继续朝玻璃瓶底撞,最终才会被撞死。

而苍蝇被撞了之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所以找到了出口。

在一次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有两个人以同样的分数被某学校录取了。

此后,两个人都发奋学习,一个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另一个人的成绩却大不如前,没有什么进展。

同样的基础,同样的努力着,为什么却得到了不同的成绩呢?原来那个学习上没有进步的同学平时只是盲目的学习,死记硬背,不注重学习方
法,所以一直没有进展。

其实,以上的两个例子给予我们这样一个
启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盲目地去做。

而要
认真思考,一旦发生了什么错误就要吸取教训,仔细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再找到可取的方法。

这样做事情才能做的好些。

打破惯性思维的事例

打破惯性思维的事例

打破惯性思维的事例1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

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然而,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和经验,蜜蜂灭亡了。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顺利地得救,获得了新生。

2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在最后8秒钟时,保加利亚以2分优势,按说已经稳赢了,但保加利亚队叫了暂停。

因为比赛采用循环制,保加利亚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在整个比赛中取胜。

重新开赛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保加利亚的队员运球到自己篮下,并投入篮框,全场都凝固了,保加利亚队是否疯了。

裁判宣布打平要加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在加时赛中,保加利亚赢了6分,最终赢得了比赛。

不可思议的方法,解救了保加利亚队。

3英国有个叫吉姆的小职员,成天坐在办公室里抄写东西,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他消除疲劳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工作之余去滑冰。

冬季很容易就能在室外找个滑冰的地方,而在其他季节,吉姆就没有机会滑冰了。

怎样才能在其他季节也能像冬季那样滑冰呢对滑冰情有独钟的吉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脚上穿的鞋和能滑行的轮子。

吉姆在脑海里把这两样东西的形象组合在一起,想像出了一种能滑行的鞋。

经过反复设计和试验,他终于制成了四季都能用的旱冰鞋。

组合想像思考法就是指从头脑中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中,分别抽出它们的一些组成部分或因素,根据需要作一定改变后,再将这些抽取出的部分或因素,构成具有自己的结构、性质、功能与特征的能独立存在的特定事物形象。

4有位儿童商品生产商,偶然看见一个家长一手抱孩子,一手吃力地拿着一辆小三轮车。

5只苍蝇和5只蜜蜂启发申论

5只苍蝇和5只蜜蜂启发申论

5只苍蝇和5只蜜蜂启发申论我们做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拿一个玻璃瓶,瓶口打开,瓶底对着一盏灯。

如果你把5只蜜蜂和5只苍蝇同时放进玻璃瓶里,你猜谁会先找到出口?估计你心里隐隐约约早有答案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蜜蜂会先找到出口,因为我们常说聪明的小蜜蜂,说谁笨就形容他做事像一只无头苍蝇。

蜜蜂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做的蜂巢整齐有序,复杂和辉煌程度赛过皇宫,让人叹为观止。

又如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就观察到蜜蜂可以抬起或者滑动盖子来收集糖水,他们还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给其他蜜蜂,不知道是通过蜂语还是通过触角或者是气味,总之它能做到。

但是要从瓶子里找到出口,从而逃生,蜜蜂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蜜蜂喜欢光,由于瓶底靠近光源,它们认为那就是出口,会不断的撞向瓶底,锲而不舍,直到累死或者饿死为止。

我们再来看看苍蝇的表现,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笨。

苍蝇根本无视那盏灯,他们会四处飞来飞去,直到无意中发现另一边的瓶口就轻松地一个接一个的飞出去了。

上面的小测试说明了什么道理?在这个测试里,苍蝇就代表了发散思维者,就这么简单,他们不拘一格,没有思维定势,随意的拍动翅膀,直到发现这个出口就逃出去了。

而蜜蜂代表收敛思维者,或者局限思维者,他们把精力集中在看似最明显的出路上,固执的认为:亮处就是出口,必须从此出突围!它的所有尝试都基于这一出发点,它们最终失败了。

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也很容易犯此类错误,俗语说,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头不回,说的就是这种人,这样的做事方式。

他们思维固化,定势,很难发散,也很难接受新的理念,什么是可行的,有效的,不是从客观出发,而是完全依赖过去的经验做出判断,制定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

打个比方,收敛思维,有点像参加一次多选题型考试,你只能在几个有限的选项里进行选择,而不能写一个新的答案。

而发散思维,就是一道开放型的试题,没有任何限制,没有选项,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答案及答案数目没有限制。

上述哪一种思维模式更利于科学研究、未知世界的探索,乃至新生事物的问世,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发散思维。

苍蝇蜜蜂的实验带给我们的管理学启示

苍蝇蜜蜂的实验带给我们的管理学启示

苍蝇和蜜蜂给我们的启示自然界中的蜜蜂和苍蝇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科学家对他们做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

会发生什么情况?人们会发现,蜜蜂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去直至死去,而苍蝇四处乱飞飞出了瓶子。

科学家说这是因为蜜蜂的智商高于苍蝇,蜜蜂的印象中有光的地方就是有生存的希望,而正是这样的智慧造成了蜜蜂的死因。

武侠小说中聪明的黄蓉怎么都学不会一心二用双手互博的武功,聪明的人在一些情况下,反而会被知识制约住,就像电影《百慕大》里说的:“你拿到的学历越多,你越不相信变化。

”因为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规律相信经验。

我们说事物是有规律运动的,但是我们在遵循规律的同时,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知识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依赖与遵守知识。

学者韦克对这则实验给出的总结是:"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他进一步把这则实验引到企业管理方面来,他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守成和创新历来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

一方面,我们强调每个人按照规则做事,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管理的模糊性、管理的不确定性、管理变革,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的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

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突然爆发,使它对全球的经济造成猛烈的冲击。

而中国的制造业和外贸企业则也是深受其害。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的突变,如果我们还是象蜜蜂一样我行我素,那就必然导致企业的没落甚至破产。

蜜蜂精神与苍蝇精神-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心情日记

蜜蜂精神与苍蝇精神-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心情日记

蜜蜂精神与苍蝇精神-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心情日记说到蜜蜂精神和苍蝇精神,想必很多人都能通过这两种动物的习性来联想到这两种动物给予人类的精神,将这两种精神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这两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事情。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所有的苍蝇放在一个瓶子里,瓶子里只有一个出口,把瓶底朝向太阳光,瓶子其他的部位都置于黑暗当中,观察实验现象。

这个时候所有的苍蝇都毫无目的地到处乱窜,最后都能通过瓶口逃出生天。

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蜜蜂放入瓶子当中,实验结果正好相反,蜜蜂会拼尽权力地朝着有阳光的方向飞行——瓶底,最终没有蜜蜂能够逃出来。

接下来改变实验条件,把瓶口朝向阳光,这个时候蜜蜂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地通过瓶口逃出生天。

这则实验中的两种精神对于我们工作和学习都很有帮助。

我们在一开始出来找到工作之后,总是要透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先使用蜜蜂的精神,根据自我感觉来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来学习,其结果往往是进行深入学习之后才发现这个方向错了,此时再回过头来重新寻找新的学习方向,发现我们已经花费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

我们在出来工作之后,通常都是运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学习,把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才能够让我们进步,而不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先要像苍蝇那样,选择好不同的几个学习方向进行涉猎,看看哪个方向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

在确定好一个方向之后,运用好蜜蜂精神,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地去努力,最后毕竟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回报。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是如此,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报考的都是一些“万金油”专业,就业方向非常广阔,往往我们一个专业能够胜任好几种不同的职业,所以我们要花费一些时间多去接触不同的职业,当我们选定好一个职业之后再想方设法地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职业晋升空间。

如果一开始就选好一个职业不假思索就去工作,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晋升方向。

苍蝇逃生实验

苍蝇逃生实验

“苍蝇逃生实验”的启示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子中,瓶底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倘开。

这时,只见这几只蜜蜂向着有光亮处不停飞动,试图飞出瓶子。

由于瓶底是向着光亮的一方,这几只蜜蜂只能不断地撞在瓶壁上。

最后当它们明白,自己永远无法穿过这个瓶壁时,就不愿再浪费力气了,于是便停在有光亮的瓶壁处等待死亡的降临。

随后,心理学家从瓶子里倒出蜜蜂,再放入几只苍蝇,瓶子仍然按原来的样子放置。

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了瓶子。

究其原因很简单:这几只苍蝇并不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飞行,它们会多方面尝试:或向上、或向下、或向光、或背光,某个方向飞不出去就立刻改变方向,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它们最终还是飞出了瓶子,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了像蜜蜂那样的命运。

该实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暂时无法获得成功时,千万不要放弃,而要通过不懈地努力再去进行多方面尝试,因为这样总比坐以待毙要高明得多。

这也就是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犯的错误和遭遇的失败更多,并在错误和失败面前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仍然在不断地多方面尝试。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要创新就免不了要犯错误和遭遇失败,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地多方面尝试,就迟早能达到自己所设立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蜜蜂与苍蝇的试验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

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

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已有不止一家大企业到IDEO 取经。

它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这样的问题之所以急迫,是因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

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许多公司已停止印发组织结构图了,因为它几乎刚刚出来就会变得过时。

在高科技企业,人人都知道,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一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

如果你对混沌理论有一点点认识的话,你会懂得世界既不可知,也不可预测。

过去的企业好像一条悠哉游哉的豪华游轮,而现在的企业则好像波浪滔天的大海里的一只独木舟。

但这样说也不是要鼓励我们对世界的悲观看法。

韦克的观点是,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

这意味着,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sensemaking),就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如本刊2001年9月号社论《走向"测不准"的管理中》所述的布拉多印第安人,他们通过炙烤鹿骨来决定狩猎的走向,如此方可称为真正的智慧。

为什么这样讲?由于狩猎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千百次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得以积累丰富的有关猎物、追踪、天气和地形的经验。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依靠狩猎队伍中经验丰富的猎手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判断;
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变数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况时,布拉多印第安人便会把经验搁置一旁,转而求助于非逻辑性的"魔法"。

从现代的理性人的观念来看,这样做简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却带来了一些超出经验的新事物,使狩猎最终得以成功。

魔法为其固定的狩猎模式引入了一个随机的变数,狩猎的战术因此不会墨守成规,避免了由于一味遵从经验而可能造成的无效追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

智者如蜜蜂往往正是因经验而陷入死地。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

组织(organize)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