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硅酸乙酯改性聚酰亚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硅酸乙酯改性聚酰亚胺研究

王铎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依据化学合成原理,采用原位一体工艺,合成聚酰胺酸(PAA),通过正硅酸乙酯的改性,制成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采用SME、X-射线衍射、UV、傅立叶红外变换表征性能。结果表明,无机小分子在PI基体中分散情况均匀、良好,材料对紫外光有优越的吸收性能,并具有低的的介电常数。

关键词:正硅酸乙酯;聚酰亚胺;改性

聚酰亚胺主要有芳香族和脂肪族两大类[1], 脂肪族聚酰亚胺实用性差, 实际应用的聚酰亚胺主要是芳香型聚酸亚胺。这类聚合物有着卓越的机械性能, 介电性能, 耐热、耐辐射及耐腐蚀等特性, 应用极其广泛[2]。聚酰亚胺的不足之处是不溶不熔、加工成型难、成本高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3-4], 对PI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通过组成、结构改造, 共聚、共混等方法改性, 大量新型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被合成出来[5]。

由于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小尺寸及大的比表面积, 使得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性质。通过无机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以使得PI的性质达到更高的水平。本文在原位一体技术的基础上,将纳米小颗粒引入PI中,以期得到性能更加优越的新型PI复合材料。

1实验部分

1.1主要材料与仪器

均苯四甲酸(PMDA),工业品,纯度≥99.5%,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 分子式C10H2O6,熔点284-288℃,沸程397-400,密度1.680,300目筛子过筛,于220℃下把均加热烘干10h,脱水成酐,降至30~40℃立即使用,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醚二胺(ODA),工业品,纯度≥99.5 %,近似白色晶体块状或晶体粉末,分子式C12H12N2O,熔点189-191℃,于80℃下烘干烘焙去潮不少5h,降至30~40℃立即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 (DMAc ),工业品,加剂有限公司;正硅酸乙酯 (TEOS),分析纯,分子式C8H20O4Si,含量(以SiO2计)≥28.0%,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钛酸丁酯(Tetrabutyl titivate),工业纯,纯度≥99.5%,入金属镁粉除水并新近蒸馏过一遍,收集165~167℃馏分,密闭贮存备用,国药集团化学试钛含量:≥13.8%,淡黄至淡棕色透明液体,分子式C16H36O4Ti,密度0.955,沸点>300℃,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u180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德国布鲁克公司,VERTEX 70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101型)、电子分析天平(日本,GR200),扫描电镜分辨率(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EVO MA 15型)。

1.2材料制备

于DMAc中加入一定量的ODA,机械搅拌成溶液后,逐渐加入PMDA,连续搅拌,温度控制在20℃以下,反应不少于6h,即合成了聚酰胺酸(PAA),分成相同若干份,加入不同含量的TEOS及钛酸丁酯,机械搅拌至少6h以上,得到PAA复合溶胶,取一部分采用刷涂流涎等手段制成湿薄膜,在连续的温度梯度加热条件下(见图1所示)固化,最终得到薄膜PI复合材料,另一部分采用相同的固化工艺,直接加热固化得到TiO2-SiO2/PI复合材料,

密封,以备测试。

图1:固化工艺温度梯度图 fig1: curing process temperature gradient

1.3性能表征

将得到的PI 复合材料分别置于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变换、x 射线衍射仪、SME 等仪器上进行测试,分析这些材料的性能。

2分析与讨论

2.1红外测试

将薄膜PI 材料置于傅立叶红外变换仪上,测试红外光谱吸收情况,见图2所示。

图2 F-IR 测试 fig2:F-IR

由图2可见,复合材料的吸收图线(见图2中的2~6条曲线)均高于纯聚酰亚胺的图线(见图中1线),并且随正硅酸乙酯添加量逐渐增加,相应的材料的红外吸收逐渐加强,图线的位置越来越高,在3010cm -1、3500cm -1处,纯聚酰亚胺没有吸收,复合材料的吸收逐渐加强,表明由于正硅酸乙酯的化学、物理等作用,使得纯聚酰亚胺得分子结构被打破,聚合物高分子中形成了-C-Si-O-Si-C-分子链接,2485 cm -1处的吸收表明所有材料的亚胺化均比较彻底,可以看出纯聚酰亚胺在3520 cm -1处也有吸收,表明化学合成反应比较彻底。

3010

2485

3500

3520

2.2 介电常数的测定

在制成的所有材料二表面刷图银浆导电胶,做成平行板式电容器,在阻抗分析仪上测试电阻,利用介电物理原理ε=(Cd)/ (Aε0)推算出材料的介电常数,ε材料的介电常数(无量纲),C材料的电容(法拉),d材料的厚度(µm),A材料的表面积(cm-2),ε0真空介电常数(为1),结果见图3所示。

图3电容测试结果

fig3:test results of capacitance

由图可见,纯聚酰亚胺材料的电容值图线(见图中a图线)最高,电容最大,复合材料的电容值图线(见图中b,c,d,e,f线)均低于PI,所有材料随频率的增大电容值不断减小,复合材料中随正硅酸乙酯含量的增加,相应的材料电容值越小,当含量为30%时,电容至最小。

由于材料的介电常数随其电容值得减小而减小,所以当正硅酸乙酯含量为30%时,制得的材料介电常数也最小,与节点物理公式可计算出介电常数最低为ε=2.2.

2.3 SME

材料在扫描电镜上的测试情况见图4所示。

图4:SEM测试结果

fig4:SEM

由图4可见,在没有添加任何成分(见图中a)时,PI基体分布均匀、致密,复合材料的SEM(图4中b,c)表明,随添加成分含量逐渐的增多时纳米颗粒小分子在基体中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