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送禅僧·寒空孤鸟度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送别鸟的诗句

送别鸟的诗句

送别鸟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送别鸟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鸟的诗句绘鸟①不带“鸟”字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拘束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宋·徐元杰《湖上》 3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宋·王令《送春》飘飘何所似?天地1沙鸥。

——唐·杜甫《旅夜书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两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4首》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草长莺飞2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杜甫《羌村3首(之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9秋蓬。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

——宋·叶绍翁《西溪》②带“鸟”字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109首》之《行行重行行》鸟飞反家乡兮,狐死必首丘。

古诗送贺兰上人翻译赏析

古诗送贺兰上人翻译赏析

古诗送贺兰上人翻译赏析《送贺兰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贾岛。

其古诗全文如下: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

远道擎空钵,深山蹋落花。

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

【前言】《送贺兰上人》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赠别贺兰上人的诗作。

该诗以简单的笔墨刻画出了一位漂泊无迹的野僧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贺兰上人的赠别之情,以及对其孤高秉性的赞美之意。

【注释】①略:简陋。

②蹋:踏。

③格:品位、气度。

④缘事:关系于人身之事物。

《圆觉经》:“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

”【翻译】山野之僧与我告别,坐地依傍清泉流沙。

高擎空钵迈上远道,遁入深山轻踏落花。

未拜宗师禅心自悟,品格高尚诗句堪夸。

此行非关身家之事,孤云漂泊永无定家。

【赏析】得道之人,入禅之人,其行为举止自有其出众之处,脱俗之处。

与友人告别,不在长亭,更不会有酒宴,只在清泉旁席地小坐而已。

千里远行,无盘缠,更无车马,只高擎一空钵,赤脚踏遍地落花。

远行僧之清苦可见矣,远行僧之清高亦可见矣。

诗先写其行径,再写其胸襟。

禅宗标榜“教外别传”,这位山野之僧无宗无师,但却有清静智慧orG,禅心自通。

禅宗本“不立文字”,但亦不废文字,山僧既有孤高秉性,发而为诗,其句自妙。

这次野僧来告别而去,也并非有什么人事的牵绊,只如孤云野鹤继续漂泊而已。

雁过长空,影沉水底。

雁无投影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贾岛该诗以淡淡的笔墨写一位漂泊无迹的野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的意思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的意思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的意思“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

事迹未详。

⑵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

语出《晋书·谢鲲传》。

⑶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⑷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⑸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这里喻处境窘困。

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翻译】我常常愿隐居小丘醉卧林泉,想回到旧的家园又苦于无钱。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我怀念的是东林寺高僧名远。

长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销金,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

日色已晚阵阵凉风轻轻拂面,听到秋蝉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鉴赏】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

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

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

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

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

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

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

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

“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

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

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

送天台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天台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天台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天台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送天台僧唐代:贾岛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

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译文: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

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注释:远梦归华顶,扁(piān)舟背岳阳。

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寒蔬: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

禅床:坐禅之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赏析: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

”所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

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

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

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

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

这句中,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

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杜牧写的古诗

杜牧写的古诗

杜牧写的古诗清明[作者] 杜牧[朝代] 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作者] 杜牧[朝代] 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泊秦淮[作者] 杜牧[朝代]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作者] 杜牧[朝代] 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夕[作者] 杜牧[朝代] 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赤壁[作者] 杜牧[朝代] 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 杜牧[朝代] 唐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题乌江亭[作者] 杜牧[朝代] 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 杜牧[朝代] 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紫薇花[作者] 杜牧[朝代] 唐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遣怀[作者] 杜牧[朝代] 唐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二首[作者] 杜牧[朝代] 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鹭鸶[作者] 杜牧[朝代] 唐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赠别[作者] 杜牧[朝代] 唐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作者] 杜牧[朝代] 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凉风天。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凉风天。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凉风天。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赏析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全诗内容
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

“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

“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

“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
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

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

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
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
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

“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
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

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

五千年云鹤长鸣最经典十首诗

五千年云鹤长鸣最经典十首诗

五千年云鹤长鸣最经典十首诗1.《鹤叹二首》(其一)——刘禹锡1.原文: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

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

2.注释:1.“西京”:指长安。

2.“吴苑”:原指春秋时吴王的园囿,这里泛指江南。

3.译文:有一双鹤如此寂寞,它们的主人在长安。

它们的旧巢在江南的树木上,而如今在洛阳城的深院里。

它们慢慢地在竹林间踱步,神态中蕴含着高远如云外的情愫。

谁会怜惜这美好的风月,而邻舍却在夜里吹笙作乐。

2.《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注释:1.“寂寥”:寂静空旷,这里指秋天的萧条景象。

2.“排云”:推开白云。

3.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你看那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白云直上九霄,这景象就把我的诗情引到了蓝天之上。

3.《放鹤亭记》(节选)——苏轼1.原文: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2.注释:1.“山人”:指作者的朋友张天骥,号云龙山人。

2.“陂田”:水边的田地。

3.“傃”:向,朝着。

云龙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于飞翔。

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站在水边的田里,有时飞翔在云间;傍晚就朝着东山飞回来,所以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4.《别云间》——夏完淳1.原文: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注释:1.“南冠”:俘虏的代称。

春秋时楚国人钟仪被俘,囚禁在晋国的监狱里,戴着南方式的帽子,后来就用“南冠” 指代囚徒。

2.“泉路”:黄泉路,指死亡。

3.“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

4.“灵旗”:战旗。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古诗答禅者·五老峰前相遇时翻译赏析

古诗答禅者·五老峰前相遇时翻译赏析

古诗答禅者·五老峰前相遇时翻译赏析《答禅者·五老峰前相遇时》作者为唐朝诗人齐己。

其古诗全文如下:五老峰前相遇时,两无言语只扬眉。

南宗北祖皆如此,天上人间更问谁。

山衲静披云片片,铁刀凉削鬓丝丝。

闲吟莫学汤从事,抛却袈裟负本师。

【前言】《答禅者》是唐代著名诗僧齐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庐山五老峰前与一位禅者对话的情景,表现出了诗人对以心参禅的感悟。

【注释】①五老峰:江西庐山南面蜂名。

杨齐贤注:“《浔阳记》:山北有五峰,于庐山为最峻极,其形如河中虞乡县前五老之形,故名。

”②扬眉:用药山惟俨参马祖之机缘的典故。

祖(马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

子作么生?师(惟俨)于言下契悟。

③南宗北祖皆如此:用仰山与霍山景通的公案:“师(景通)初参仰山,仰山闭目坐。

师曰:‘如是,如是。

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华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

”’④汤从事:汤休,南朝宋僧,即惠休。

本姓汤。

善属文,辞采绮艳。

武帝(刘骏)命之还俗,位至扬州从事使。

⑤本师:祖师,佛教中以释迦如来为根本的教师。

后也指剃度、授戒的师父。

【翻译】五老峰前相遇的时候,两人无言语只是扬眉。

南宗与北祖都是如此,天上人间更能参问谁。

山峰如披衲白云片片,铁刀锋刃削鬓发丝丝。

诗歌闲吟莫学汤从事,抛却袈裟辜负了本师。

【鉴赏】禅宗亦名为“佛心宗”,以明心见性为宗旨。

齐己所处的时代,禅门不仅已分南北,且南宗中又兴起了不同家风。

然重心悟、离言说是共同趣向。

齐己是禅僧,于名山五老峰前又遇上了禅者。

禅者有问——那可能以瞬目作问,禅者有答——那可能是以扬眉作答。

南宗惠能、北祖神秀既然都是禅宗,其宗旨都不落言语文字,如此,又能问取谁呢。

心悟即是佛。

看那群山,沉默不语,一片静然,那便是佛的化身,山腰白云片片,仿佛为山峰披上了衲衣。

作为禅僧,无须有问,无须有答,亦无须有为,只将那铁刀取来,削去鬓边烦恼丝,得一个六根清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送禅僧·寒空孤鸟度翻译赏析
《送禅僧·寒空孤鸟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薛能。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空孤鸟度,落日一僧归。

近寺路闻梵,出郊风满衣。

步摇瓶浪起,盂戛磬声微。

还坐栖禅所,荒山月照扉。

【前言】《送禅僧》是唐代著名诗人薛能所题的一首赠别诗。

该诗通篇都是诗人想象的友人独自远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赠别之意,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的凄凉之感。

【注释】①度:飞过之意。

②梵:指诵经声。

③扉:门扇。

【鉴赏】像清寒的天空一只鸟孤零零飞过一样,广漠的大地上,只有一个僧人在踽踽独行,夕阳映照之中,带有几分凄清,也带有几分壮丽。

这是诗人的好朋友,独自远去,不能不有所牵挂。

于是想象他走近寺庙,听见梵诵之声,会感到欣喜,来到郊外,寒风吹着他单薄的身子,不由得又为他担心。

他这一路,走啊走,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只听见瓶里的水随着步履的节奏而晃动,盂钵撞击,就像依稀从远处传来的磬声。

终于来到了“栖禅所”,那是一座荒山,皎皎月光中,他坐在那里,进入了禅定。

中国古代诗歌有从对方写之一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自己之感情,而将笔墨倾注在对方身上,更显感情之深。

这首诗通篇作悬想之词,也达到了这种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