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用血小板固相板测定血清抗血小板抗体

用血小板固相板测定血清抗血小板抗体

用血小板固相板测定血清抗血小板抗体
虎德仁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1987(000)003
【摘要】测定抗血小板抗体的方法有测定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量(PAIgG)的直接法和测定血小板结合免疫球蛋白量(PBIgG)的间接法两种。

作者对Doughty 法改良作血小板固相板测定血清中抗血小祓抗体PBIgG。

方法:“O”型健康人6名,用ACD 液作抗凝剂采血,1200rpm 离心8分钟,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

3%EDTA-PBS(pH7.2)洗3次,2800rpm 离心15分钟,通过0.25%glutaraldehyde 与碳酸盐缓冲液调整血小板数为10万/μl。

96孔的微量板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虎德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抗血小板抗体测定临床意义 [J], 解悍东;杨桂斌;张夏;时新颖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J], 谭汉君;李次芬
3.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应用血小板抗体测定的价值分析 [J], 杨汉华;曾志;赖婷婷
4.改良Hsm法测定抗血小板抗体的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J], 王永才;卢娟
5.应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对输血后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探讨 [J], 丁子清;胡兆平;王红梅;王汝乐;周建华;刘世友;朱新友;樊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临床输注

血小板临床输注
免疫复合物机制:药物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与血小板上的Fc受体结合,介导血 小板的破坏。
半抗原机制:药物小分子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形成 新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 而破坏血小板。
怀疑患者因应用药物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时,应准备相 应的药物。如果为液体剂型,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为固体剂 型,需要将其破碎、溶解于蒸馏水中。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数据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结果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区分HLA、HPA抗体
理 组
二磷酸氯喹可以破坏血小板膜上HLA抗原。
包被血小板后,处理组板条中加入2滴二磷酸氯喹;对照组 板条加入2滴生理盐水,37℃水浴30分钟,洗板三次,然后继续 检测
未处理孔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处理孔 阴性 阳性 弱阳性 阴性 阳性
抗体类型 HLA抗体 HPA抗体 HLA抗体(+ HPA抗体) 无相关抗体 重新实验,查明原因
PN
氯喹处理组 盐水对照组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广州血 液中心临床
输血研究所)热带医学杂志 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 文中观点:
通过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 PCR-SSP法对患儿及父 母进行 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22例NIT患 儿中,14 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 27.3%(6例)由 HLA抗体引起 ,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由HLA+HPA 抗体引起 ;9.1%(2 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 )由自身抗体引起 。其中,同种免疫性 抗体以抗 HLA-A2、19,抗-B40 及抗 HPA-3a多见。 • 结论: 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血清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病原微生物抗体。

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清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的操作流程,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材料- 试剂:包括抗原和抗人免疫球蛋白球(用于制备抗人血清)。

- 血清样本:待检测的血清样本。

- 试验器材:包括试管、酶标板、孵育箱、离心机等。

3. 实验步骤3.1 血清样本的准备1. 将待检测的血清样本离心10分钟,取清晰的上清液进行检测。

2. 将血清样本标记好编号,并在记录表上记录相应信息。

3.2 抗原制备1. 根据需要的抗原种类和浓度,制备抗原溶液。

2. 将制备好的抗原标注好名称、浓度和保存日期,并储存在冰箱中。

3.3 反应系统的制备1. 将所需的抗原溶液和血清样本放在冰箱中保持冷藏状态。

2. 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试管、酶标板等实验器材。

3.4 实验操作1. 取出冷藏的抗原溶液和血清样本,放在室温下预热10分钟。

2. 将抗原溶液、血清样本和洗涤缓冲液按照比例加入酶标板中,轻轻摇晃使其充分混合。

3. 孵育酶标板在孵育箱中,温度设定为37℃,时间为45分钟。

4. 定时结束后,将孵育完的酶标板放在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液。

5. 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拍打酶标板底部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倒掉上清液。

6. 重复洗涤步骤3次后,倒掉上清液,轻轻用纸巾吸干酶标板底部的液体。

7. 加入显色液,孵育酶标板在孵育箱中,温度设定为37℃,时间为30分钟。

8. 定时结束后,加入终止液,停止显色反应。

9. 使用酶标仪读取吸光度,记录各孔的OD值。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读1. 根据各孔的OD值计算平均OD值和标准差。

2. 利用设定的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的抗体浓度。

3. 根据抗体浓度和设定的标准,判读样本的阳性与阴性结论。

4. 记录数据并生成报告。

5.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需戴上实验手套,严禁食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血小板抗体测定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反应板中已包被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悬液经离心洗涤后可在反应孔底部形成血小板单层。

加入血清或血浆,在孔中经过孵育后,若该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则该抗体与反应孔中的血小板单层结合,未结合的成分通过洗涤被去除。

加入抗人及人致敏红细胞(指示红细胞),经离心后指示红细胞通过抗人的桥连与血小板单层上的血小板抗体结合,因此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应孔底部表面。

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

【试剂组成】1、反映板2、低离子强度溶液3、抗人IgG4、25×浓缩洗涤液5、阴阳性对照6、指示红细胞7、冻干血小板8、生理盐水【样本要求】新鲜血清或血浆样本,4℃可保存7天,若需长期保存应-20℃冻存。

样本检测前经离心5分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实验前准备】1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18-25°C)2、25×浓缩洗涤液用纯化水按1:24体积比稀释成洗涤工作液。

【适用仪器】平板式离心机。

离心力和离心转数的换算公式为Rcf(g)=1.119×10-5×r×(rpm)2(r为离心半径,单位cm)。

【检测步骤】(一)抗体检测1、制备血小板悬液:可将商品化的冻干血小板稀释后直接使用;也可自己制备三人份等比例混合型血小板悬液(将有效期内机采血小板用生理盐水进行5-10倍稀释后混合;或采血当天8小时内或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经离心10分钟,取上层2/3富血小板血浆混合)。

血小板悬液应贮于塑料容器中,保存并在8小时内进行检测。

2、根据检测量出反应板条,标记患者、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孔,未使用的板条应储存于自封袋中,加入干燥剂密封后,2-8℃储存。

3向反应孔中加入1滴(50ul)上述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4、用平板离心机将反应板以50g离心5分钟,使血小板固定在反映孔底部。

5、倒出反应孔中的液体,并用滴管滴加洗涤工作液清洗3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轻轻甩掉洗涤液。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抗体检测
疑难输血解决策略探讨
常州市中心血站 输血研究室 许飞
输血的疗效与风险同在
• 输血是把双刃剑,它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 段,在临床上能拯救生命、治疗疾病,同 时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引起一系列传 染病和免疫性疾病。为保障输血安全,各 国均建立多项法律、法规,并研发新的检 测系统和方法等,旨在提高输血安全,有 效实现其临床意义。
案例
• 予此建议主要考虑:1、患者产生自身抗体,此时 输血有加重溶血的可能;2、停止用药或者换药, 可以减少药物抗体继续产生的概率;3、患者长期 处于贫血状态,短时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可以耐受;4、观察血红蛋白,有助于进一步治疗 ,如果机体能够清除药物抗体,刺激骨髓造血可 有效改善贫血状态;5、如果患者血红蛋白经过观 察不能升高,在综合患者生命安全与输血风险考 虑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输注洗涤红细胞悬液,前 提是静脉必须保持畅通。
• 我们一般在做血液制品处理时,一般是先 是滤白细胞处理,然后再做血液辐照处理 ,最后做血液的洗涤处理。
病毒灭活血浆
• 血浆是一种临床需求量大,携带病毒风险 高的血液制品。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亚甲 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是一种最安全、 有效的适合于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 如结合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还能去除 光敏剂亚甲蓝和血浆中残留的白细胞,进 一步提高病毒灭活血浆的安全性。
产生疑问的主要原因有: 1、临床标本正反定型不符 2、临床交叉配血不合 3、血小板输注无效 4、急性大出血的输血
临床标本正反定型不符的 原因分析
ABO和Rh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 1、将受血者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血浆), 将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一次以上,配成 3%-5%的红细胞悬液。
• 2、取7只试管,在标记为抗-A、抗-B、抗-D 3 个试管中加入相应试剂各1滴,在标记Ac、Bc、 Oc、自身细胞4个试管中加入受检者血清各2滴, 前面3个试管加入受检者红细胞悬液1滴,后面 4个试管中加入相应的试剂红细胞( Ac、Bc、 Oc )和受检者自身红细胞各1滴。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说明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说明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方法1、平衡室温取出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放在室温中平衡至室温。

2、检测样本准备将血浆(血清)3000转离心5-10分钟。

3、配制浓缩洗涤液将浓缩洗涤液以1:24比例与蒸馏水混合(满瓶20ML浓缩洗涤液兑480ML蒸馏水)。

4、配制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将冻干粉依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冻干粉0.5ML与0.5ML生理盐水混合),混合后放置5分钟,使用前轻轻摇匀。

5、标识由包装内取出一条反应板,平衡至室温。

标记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序号。

6、加血小板向反应板孔中各加入1滴(约50µl)混匀的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7、固着将反应板用平板离心机以5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1)。

8、洗涤将反应板用洗涤液洗3至4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再轻轻甩掉洗涤液。

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残余液体蘸干。

9、加样先向各孔中加入2滴(100µl)低离子强度溶液,再分别滴加1滴(50µl)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

10、孵育将反应孔用封口胶纸封好,轻摇混匀后置湿盒中37℃孵育30分钟(或气浴孵育35至40分钟)。

11、洗涤(同步骤8)反复洗涤5至6次。

12、加指示物立即向上述各孔加入1滴抗人IgG(50µl)和1滴(50µl)混匀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悬液,轻轻振荡混匀。

13、离心将反应板以20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2)。

14、结果判定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弱阳性反应格局介于两者之间。

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血操作规程

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血操作规程

【口的】Capture-?®是设计用来检测血小板IgG抗体的固相系统。

可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配血。

【适用范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前配血【检测原理】Capture-P是一个固相抗体检测系统,是曲Rachel等人4、Juji等人5和Sh让毗&等人6发表的检测过程改良而来。

患者或供体血小板首先结合于聚苯乙烯微孔表面。

然后用它们来捕获患者或供体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

血清在结合有血小板的微孔中进行简短孵育,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如果抗体存在)。

把微孔中游离的IgG 冲洗掉,并加入结合抗IgG指示红细胞。

进行离心,这样会使指示红细胞与结合于固定的血小板上的抗体接触。

阳性检测中,在指示红细胞和结合血小板抗体间形成了抗免疫球蛋口G桥联,从而阻止了指示红细胞向微孔底部的移动。

作为这种桥联的结果,指示红细胞会形成一个汇合单层从而覆盖固定的血小板。

相反,如果是阴性检测,当不存在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时,指示红细胞的移动就不会被阻止,就会被离心到微孔底部,进而形成紧密圧缩、清晰的细胞扣。

可以使用事先经过冲洗和保存的血小板,这个步骤是可以选择的。

使用血小板冲洗和储存洛液洗涤血小板,使之不含污染性血浆蛋口和非血小板细胞成分,这样的血小板可以用来制备Capture-P检测微孔的单分子层。

【主要组成成份】Capture-P检测微孔板:1X8微带板,坚硕U型底部,表面覆盖特异性血小板粘合剂。

每个微带板可以进行8个单独的检测。

这些微带板保存于一个可重复性密封的铝箔袋中,铝箔袋中含有干燥剂和湿度计。

微带板可以单使用,也可以多个使用。

未使用的微带板.干燥剂和湿度计要立即谨慎重新密封于铝箔袋中,以免暴露于湿气中使粘合剂失效。

Capture检测微孔的辅助试剂:(另行购买)Capture LISS:低离子强度溶液,含有甘氨酸、漠甲酚紫染料和防腐剂叠氮化钠(0. 1%)* OCapture-P指示红细胞:结合有兔抗人IgG抗体的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白细胞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白细胞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白细胞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白细胞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实验。

3. 设备与试剂- 试剂:- 固相凝集试剂盒- 细胞悬液样本- PBS缓冲液- 设备:- 干燥浴- 离心机- 显微镜- 艾滋检测剂4. 操作步骤4.1 样本处理1. 取少量细胞悬液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

2. 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以3000 rpm离心5分钟。

3. 弃去上清液,保留细胞沉淀。

4. 加入适量的PBS缓冲液,轻轻悬浮细胞沉淀。

4.2 反应体制制备1. 取一定比例的固相凝集试剂盒中标准抗体。

2. 加入适量的PBS缓冲液,充分搅拌,得到稀释的反应体制。

4.3 固相凝集实验操作1. 取相等比例的稀释反应体制和处理后的样本,混合均匀。

2. 将混合液加入固相凝集试剂盒的孔中。

3. 静置反应15-20分钟,直至出现凝集反应。

4. 观察反应结果,结果与肉眼看到的标准抗体凝集程度比较。

4.4 判读与分析1. 用显微镜观察反应结果,以判读样本中的白细胞凝集情况。

2. 比较标准抗体与样本的凝集程度,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白细胞抗体。

3. 根据凝集程度进行结果的判读和分析。

5. 结果记录与报告1. 记录每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人员信息。

2. 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撰写实验报告并归档,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6.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样本和试剂。

- 使用过的离心管和实验盘等实验器具需进行正确处理和消毒。

-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保持实验环境卫生。

7.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白细胞固相凝集法检测技术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0.2. 刘六, 陈七. 检验与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为规范血小板抗体检测操作,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及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规程》4.19.4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

3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血小板抗体的检测。

4原理微孔板反应孔中包被有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针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IIb/IIIa、Ib/V/IX),血小板悬液经离心洗涤后可在反应孔底部表面形成血小板单层。

加入受检血清或血浆,在孔中经过孵育后,若该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则该抗体和反应孔中的血小板单层结合,未结合的成分通过洗涤被去除。

加入抗IgG及IgG致敏红细胞(指示红细胞),经离心后指示红细胞通过抗IgG的桥连与血小板单层上的血小板抗体结合,因此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

5设备与材料
5.1材料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
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

5.2设备平板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

6检测环境室温应控制在18-25℃,湿度应控制在30%-70%。

7操作步骤
7.1血标本采集及处理
7.1.1检测样本准备
7.1.1.1采集患者静脉血2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或枸橼酸钠抗凝,
经3000rpm离心5分钟,分离出血浆进行检测。

7.1.1.2如果患者血标本为如果患者血标本为不抗凝血,经3000rpm离心5-10
分钟,取上清进行检测。

7.1.1.3如果患者血标本为血浆(血清),3000转离心5-10分钟。

7.1.2血标本处理样本4℃可保存7天。

若需长期保存,应离心后分离血清或血浆,
-20摄氏度冻存。

7.2平衡室温
取出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放在室温中平衡至室温。

7.3制备血小板悬液
7.3.1商品化的冻干血小板稀释后直接使用。

也可采用三人份等比例混合O型血小
板悬液,将有效期内机采血小板用生理盐水进行5-10倍稀释后混合。

或采血
当天8小时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经200g离心10分钟,取
上层2/3富血小板血浆混合。

7.3.2血小板悬液的适宜浓度为50-150×109/L。

血小板悬液应贮于塑料容器中,
20-25℃保存并在8小时内进行检测。

7.4配制浓缩洗涤液
将浓缩洗涤液以1:24比例与蒸馏水混合(满瓶20ML浓缩洗涤液兑480ML蒸馏水)。

7.5配制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
将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依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冻干粉0.5ML与0.5ML生理盐水混合),混合后放置5分钟,使用前轻轻摇匀。

7.6标识
根据检测量取出反应板条,标记患者、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孔,未使用的板条应储存于自封袋中,加入干燥剂密封后,2-8℃储存。

7.7加血小板:
向反应板孔中各加入1滴(约50µl)混匀的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7.8固着
将反应板用平板离心机以5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1,650转/分离心5分钟),使血小板固定在反应孔底部。

7.9洗涤
将反应板用洗涤液洗3至4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再轻轻甩掉洗涤液。

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残余液体蘸干。

7.10加样
先向各孔中加入2滴(100µl)低离子强度溶液,再分别滴加1滴(50µl)阳性对照、阴
性对照、检测样本。

7.11孵育
将反应孔用封口胶纸封好,轻摇混匀后置湿盒中37℃孵育30分钟(或气浴孵育35至40分钟)。

7.12洗涤(同步骤7.9)反复洗涤5至6次。

7.13加指示物
立即向上述各孔加入1滴抗人IgG(50µl)和1滴(50µl)混匀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悬液,轻轻振荡混匀。

7.14离心
将反应板以20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2,1300转/分离心5分钟)。

8结果判定
将检测孔与对照孔的结果进行比较,判读并记录实验结果。

8.1阳性结果
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若指示红细胞只结合到孔底局部,且结合的区域比阴性对照大为弱阳性;表明受检者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交叉配型不合。

8.2阴性结果
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表明受检者血清或血浆中不含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

9质量控制
每次实验要求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照样品应出现预期结果。

若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对照血清不能检出阳性结果和(或)阴性对照血清不能检出阴性结果,则检测必须重新进行。

10注意事项
10.1检测脂类含量过高的标本,微生物污染的样本及血液没有完全凝固的血清样本可
能会有错误结果。

严禁使用含中性分离胶的试管采集标本。

10.225×浓缩洗涤液若有结晶形成,使用前应于37℃中溶解后再稀释成工作洗涤液。

工作洗涤液室温可保存1周左右。

10.3洗涤过程须滴加洗涤工作液,水流剧烈冲击可能会造成血小板单层的破坏而导致
错误结果。

10.4血小板悬液的浓度不合适会影响实验结果,浓度过低(<10×109/L)或太高(>350
×109 /L)都会导致错误结果。

血小板悬液放置时间过长或4℃放置易使血小板聚
集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10.5所有试剂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加样时滴管应垂直滴加。

10.6抗人球蛋白试剂如浑浊则不能使用;指示红细胞出现浑浊、结块或溶血则不能使
用。

10.7献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不相容或患者自身IgG抗体结合到献血者血小板上易引
起假阳性结果。

离心时间及速度不合适,血小板和微孔板结差,可能会降低实验
结果的敏感性和反应强度。

10.8如果出现可疑结果(出现不规则的、非同心圆状的细胞层消失),则检测必须重
新进行。

10.9所有血液制品必须以具潜在感染性对待。

没有任何已知的检测方法能使人确信源
于人血的产品不能传播感染因子。

试剂盒的原材料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行的强制性检测标准。

11相关文件
11.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2《输血技术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相关记录
12.1《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试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