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
2024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加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策干预:政府政策对粮食市场 的影响,如贸易政策、农业补贴 等
供求关系:粮食供应的短缺或过 剩都会影响价格波动
粮食价格波动趋势
2024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加剧,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生产成本上升和供需失衡。 不同地区的粮食价格波动存在差异,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波动较为显著。 粮食价格波动对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家庭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食品短缺和营养不良。 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措施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
PART 6
未来展望
全球粮食市场发展趋势
粮食价格波动加 剧,导致市场不 稳定
气候变化对粮食 生产的影响加大, 需要采取应对措 施
粮食需求持续增 长,需要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量
粮食贸易保护主 义抬头,需要加 强国际合作和政 策协调
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粮食产业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突破: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农业的发展:实现精准种植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障粮食安全
添加 标题
运输成本增加:粮食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运输,能源价格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增加,进 而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
添加 标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增加, 进而推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最终影响到粮食价格。
添加 标题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导致粮食价格上 涨。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能源供应和价格,进一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更加关 注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中,我们将探讨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也将涵盖国外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
随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将对两者进行详细比较,找出差异和共性。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析价格波动的原因。
我们将对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合作交流的建议,展望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实现稳定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
【关键词】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价格变化趋势、价格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合作交流、发展前景、粮食市场1. 引言1.1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在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调控、产量波动、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而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则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气候变化、政治因素等影响,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但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差异。
需要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更加科学的价格调控政策,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经历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受到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粮食产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国际粮价走势

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情况及后期走势预测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在去年下半年大幅下滑后,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底的低位运行,6月份价格较去年底有所上升,但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今后一段时间看,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严峻,尽管全球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供应仍然充足,粮食库存将继续增加,同时下半年面临粮食收购高峰,预计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
一、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情况今年上半年,国际粮价低位波动,6月份价格比去年底有所上升。
6月份,小麦、玉米、大米3种粮食现货、期货价格比去年12月分别上涨了8.2%、16.1%,同比分别下降22%、32%。
1-6月份粮食现货、期货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3%、37%。
小麦价格低位运行。
上半年,国际小麦价格低位运行,受1月、4、5月出现小幅上涨影响,6月份价格较去年底略有上升。
6月份,小麦现货(美国海湾硬麦FOB 价)、期货(芝加哥软红冬小麦期货价)分别为245美元/吨、212美元/吨,分别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5.9%、7.0%,比去年同期水平低30%、32%。
上半年小麦现货、期货价分别为每吨239美元、203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8%、41%。
玉米价格波动中有所上升。
除1月和5月环比出现6%涨幅外,各月价格变化不大,6月份价格比去年底有所上升。
6月份,玉米现货(美国海湾玉米FOB价)、期货(芝加哥玉米期货价)分别为179美元/吨、164美元/吨,比去年12月份分别上涨了12%、13%,同比分别下降38%、40%。
上半年玉米现货、期货价分别为每吨170美元、154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32%。
大米现货价格先稳后升,期货价格持续走低。
前5个月,国际市场大米现货价格比较稳定,受泰国政府加大大米收购的影响,6月份出现较大上涨。
6月份,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价格为490美元/吨,环比上涨12%,比去年12月份上升14%,同比仍低33%。
上半年,大米期货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
6月份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为275美元/吨,比去年12月份低15%,同比下降37%。
大米市场的供需形势与价格走势分析

大米市场的供需形势与价格走势分析大米一直是中国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因此,大米市场的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市场调控、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大米市场的现状,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一、供需关系大米的供需关系一直是市场调节的核心。
我国作为一个大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大米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米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对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米的主要生产区域集中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地区,而大部分的消费需求则来自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因此,大米市场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市场调控为了保障大米市场供应稳定和价格合理,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市场调控。
从生产方面来看,政府会对大米的生产规模进行控制,以防大米过度生产导致库存积压。
同时,政府还会通过提高大米价格的政策性收购价,保障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从消费方面来看,政府会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控制大米的进口和出口,以保持国内市场的平衡。
三、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对大米价格走势也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和出口国,因此,国际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大米市场有着直接的冲击。
近年来,国际大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导致的大米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导致的大米贸易摩擦。
因此,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我国大米市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总的来说,大米市场的供需形势与价格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保障市场稳定和农民利益,政府需要继续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大米生产企业也应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了解大米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粮食涨跌情况汇报材料

粮食涨跌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粮食涨跌情况备受关注。
作为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粮食涨跌情况进行汇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粮食价格的涨跌情况。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
其中,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例如,2019年至2020年间,全球玉米、小麦和大米等主要粮食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造成粮食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粮食供应短缺,价格上涨。
其次,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影响粮食价格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却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另外,国际贸易政策、汇率波动、能源价格等因素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在未来,粮食价格的走势将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不确定,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继续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价格。
其次,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地缘政治局势的动荡、新冠疫情等因素也可能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作物产量可能会有所提高,从而对粮食价格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粮食价格的涨跌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波动对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未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市场供需关系、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提高粮食产量,也是保障粮食供应和稳定价格的重要途径。
希望本文的汇报内容能够为大家对粮食价格涨跌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变动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了价格。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相应增加,供应有限导致的。
同时,天气灾害、政策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比较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到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差异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首先,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而言,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政府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也会为一些粮食出口国带来收入增加的机会。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引言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其市场价格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还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
因此,对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粮食市场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比情况及影响因素。
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在波动中,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天气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干旱、水灾、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粮食供应短缺,从而推高价格。
•国内政策:政府的市场调控政策、储备政策等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改变粮食进出口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会导致粮价上涨。
•供需关系:供应与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粮食价格。
当粮食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2. 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近年来国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情况:•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近年来,受到气候灾害、政策变化和需求波动的影响,美国粮食价格也一直在波动中。
•欧洲:欧盟国家的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
欧洲的农业政策较为保护性,通过市场调控和补贴措施,维持了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
•中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时与国内粮食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3.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对比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差异。
一方面,因为国内粮食市场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而国外市场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和政策调控影响,价格波动相对更小一些。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于我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进口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
2011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
2011年,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呈现不同走势,中国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国际市场粮价总体在2010年底的高位震荡,有涨有跌。
展望后期粮价走势,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中国国内粮食价格趋涨;而短期国际粮价总体将继续在7月份水平高位震荡,大米价格走势将较为坚挺。
一、2011年以来国内外粮食价格运行情况
(一)2011年前7个月国内粮食价格运行情况
2011年前7个月,我国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监测,1~7月,国内原粮收购均价为每50公斤(下同)111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收购价分别为103元、125元和97元,分别上涨6%、18%和17%。
1.小麦价格先升后降。
7月下旬,主产区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白小麦、混合麦与红小麦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0
2.01元、102.2元和10
3.76元,比2010年底水平分别下降1.17%和上涨0.7%、2.6%。
1~7月平均同比分别上涨3.6%、5.7%和12.3%。
2.玉米收购价格大幅上涨。
7月下旬,主产区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08元,比2010年底累计上涨20.5%。
1~7月平均为98元,同比上涨21%。
3.稻米价格稳步上升。
7月下旬,主产区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早籼稻、晚籼稻及粳米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17元、126元和141元,比2010年底水平分别上涨9.3%、8.5%和3.6%。
1~7月平均同比分别上涨15%、21%和13%。
4.成品粮价格小幅上涨。
7月下旬,36个大中城市面粉、大米两种成品粮零售均价为 4.28元/公斤,比2010年底上涨4%;其中,标准粉和富强粉两种面粉平均价格为4.12元/公斤,早籼米、晚籼米及粳米的平均价格为4.44元/公斤,分别比2010年底上涨3%和5%。
1~7月平均,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零售价格为4.2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14%左右;其中,面粉和大米价格分别为4.08元/公斤和4.34元/公斤,分别上涨11%和16%。
(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运行情况
从国际市场看,2010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一轮快速上升,2011年前7个月,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在2010年底的高位震荡,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略有不同,但都大幅高于2010
年同期水平。
7月,粮食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比2010年12月水平上升了6.6%和下跌2.7%,比2010年同期水平高34%和40%。
1~7月,粮食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7%和68%。
1.小麦价格高位波动,6、7月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11年前5个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在2010年底的高位震荡,6、7月均出现10%左右的下跌,7月,现货和期货价格均低于2010年底水平。
7月,美国硬麦FOB价和芝加哥软
红冬小麦期货价分别
为301美元/吨和246美元/吨,比2010年12月份分别下降1%和10.8%。
1~7月,小麦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329美元/吨和277美元/吨,同比分别高78%和53%。
2.玉米价格走势坚挺,总体呈震荡上升走势。
2011年前7个月,玉米价格较为坚挺,总体呈上升走势。
7月,美国玉米现货和芝加哥玉米期货价分别为266美元/吨和269美元/吨,比2010年12月上涨17%和9%。
1~7月,玉米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264美元/吨和275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96%和92%。
3.大米价先降后升,期货价格涨幅较大。
前5个月,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震荡下跌,6、7月明显上升,其中,7月环比升幅达12%。
7月,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价格、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分别为500美元/吨和353美元/吨,比2010年12月份分别高3%和15%。
1~7月,泰国大米现货和芝加哥糙米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468美元/吨和320美元/吨,同比上涨7%和19%。
二、国内外粮食价格呈不同走势的原因分析
供求关系影响以及调控政策实施是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由于前期降水短缺,部分田地改种其他作物,市场粮源紧张,而期货市场玉米等粮食价格大幅攀升,带动现货价格走高。
7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11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其中主要表现在将201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由1.86元/公斤提高至2011年的2.04元/公斤,涨幅9.7%,对价格构成支撑。
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经济走势不稳、政治局势动荡及恶劣气候频发是主导国际粮价走势的3大因素。
2011年,美国、欧洲公布的经济指标时好时坏,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仍欠稳定;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一度推动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带动玉米等相关产品价格上升。
同时,4、5月,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区干旱及洪涝灾害并发,严重影响了小麦生长并延迟了玉米播种进度,导致期间国际市场小麦及玉米等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但随着此后天气状况的改善,小麦价格出现连续下滑。
从更深层次看,我国长期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多年来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很高水平,特别是稻谷、小麦和玉米3大粮食品种基本处于自给或自给有余的态势,在近年来全球粮食供给紧张的背景下,有效降低了国内粮价波动程度。
根据测算,2003~2010年,国际市场粮价(以美国硬麦FOB价为例)年平均变动幅度达到27.71%,比国内粮价(以原粮平均收购价格为例)高出约16个百分点;国际粮价变动幅度超过10%的年份有6年,其中有3年变动幅度接近甚至超过40%,而国内粮价只有3年变动幅度大
于10%;国际粮价不同年份涨跌幅差值最高超过100%,国内粮价涨
跌幅差值最高约25%。
三、后期粮食价格走势展望
(一)我国国内粮食价格走势展望
从长远看,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进一步由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长期紧平衡格局,加上生产成本继续增加等原因,粮价持续稳定上升将是长期趋势。
从供给方面看,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约束,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难度较大。
从需求方面看,总体呈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综合来看,预计粮食总体供求将平衡偏紧,其中,稻米特别是粳稻米供给可能长期偏紧,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玉米供求继续趋紧。
此外,种粮成本居高难下并将继续增长,种粮比较效益低对粮食生产和价格形成潜在压力。
未来5年价格的平均涨幅预计为5.6%~7%。
从较短时间看,在2010年连续第7年增产、产量达5464亿公斤的历史新高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夏粮产量预计比2010年增加2.5%,早稻丰收已基本成定局,秋粮播种面积预计有一定增长,有利于后期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但是,一方面,粮价总体仍处于上涨趋势中,2011年早稻收购价涨至2.04元/公斤,涨幅达9.7%,粮农惜售心理加剧,市场各方对后期看涨的心理预期明显增强;第二,国内粮食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掌握粮源,而粮源紧张,库存已至历史低位。
第三,种粮成本提高。
2011年以来,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及人工等费用均有一定增加,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主要化肥品种价格又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预计后期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并可能继续有小幅上涨,势必进一步增加秋粮生产成本,并对粮价产生推升作用。
(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势展望
根据美国农业部7月的报告,2011/12年度全球粮食总产量将由连续两年下降后,转为预计提高3.69%,至22.69亿吨,粮食需求继续稳步增长至22.84亿吨,增幅为2.36%,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低于需4992万吨缩减为1500万吨。
同时,预计2011/12年度全球粮食库存虽然比上年度继续下降3.5%,但跌幅大大低于上年度的10.43%。
具体看,小麦产量增幅高于需求增幅, 库存水平仍然较高。
从下半年情况看,美国冬小麦即将收割,后期随着收割加速,全球小麦供应将大幅增加,对小麦价格产生打压。
最近,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将3个月小麦期货预测价格由前期的294美元/吨下调至217美元/吨,6个月期货价格预期为224美元/吨。
玉米产量将出现较大幅度提高,产需关系有所改善。
9、10月北半球玉米将开始收割,从美国农
业部6月底公布的报告来看,2011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历史第二高点。
综合看,下半年前期玉米市场
将继续有所支撑,后期将面临季节性压力,总体呈先升后降走势。
高盛公司将3个月玉米期货价格由前期预测的315美元/吨下调至232美元/吨,6个月期货价格预期为225美元/吨。
全球大米市场紧平衡,价格趋升。
2011/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增加1.36%,至4.56亿吨,需求量增加1.88%,达到4.56亿吨,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高于需300万吨转变为产需紧平衡。
7月5日,泰国大选尘埃落定,这将导致泰国大米出口量或降一半。
据报道,英禄在竞选时为争取农民选票,承诺当选后以1.5万泰铢/吨(合人民币3175元/吨)向农民购入未碾磨大米,以及以2万泰铢/吨购入泰国香米,比现时市价分别高约70%和46%。
而之前的一个月,未碾磨大米的价格已上升了14%,达9500泰铢/吨。
同时,由于泰米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量的30%左右,这也将导致国际大米价格攀升。
最近,泰国大米协会预计,下半年泰国大米出口价格将有20%左右的上涨空间。
一些机构预测,泰国100%B级大米价格则有望从目前的525美元/吨上涨到810美元/吨,涨幅达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