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的介绍

合集下载

介绍 广州市越秀区孙中山纪念堂的作文

介绍 广州市越秀区孙中山纪念堂的作文

介绍广州市越秀区孙中山纪念堂的作文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孙中山纪念堂。

沿着大厅的大门,就仿佛沿着历史书一样。

高高耸立的纪念堂,像是穿着白衣服的大哥哥,站在阳光下,看着我们。

里面真可爱!好多好多人,大家都穿着整齐的队列服装,像是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我看见一个极高的铜像,是孙中山先生,他穿着长袍,仿佛在凝视着我们,诉说着很多很多故事。

爸爸说孙中山先生是我们非常崇高的革命家,他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全部,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指引着我们前进。

我们还看见了很多照片,有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家人,还有他亲自带领革命队伍的照片。

照片里的人们都带着坚定的眼神,让我感觉他们都很勇敢。

在纪念堂里,我学习了一些知识,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我超想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亲眼看看孙中山先生,听他说革命的故事。

离开纪念堂,天色已经暗了过去。

我抬眼望着远处的天空,仿佛看见了孙中山先生在天上望向我们,用目光安慰和鼓励着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广东越秀公园导游词

广东越秀公园导游词

广东越秀公园导游词广东越秀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市有名的城市公园之一。

它建于1921年,是广州市区内较早开放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

广东越秀公园是广州市人们的娱乐场所和休闲胜地,也是广州市重要的文化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越秀公园建筑建筑风格独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它的建筑设计充实了广州园林的特色,树立起广州园林的新风尚。

在公园中,游客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园林、伊人别院、沉香楼、广州博物院等景观。

作为一名导游人员,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广东越秀公园的历史、景观和文化。

(一)历史背景:广东越秀公园建于1921年,这个建于广州市区内较早开放的大型城市公园,已有近百年历史了。

公园的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广州市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大型市中心公园,以满足市民娱乐、休闲和文化需求,也为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越秀公园是广东省内第一座风景型城市公园,由著名的园林设计师黄充远先生设计。

他根据广州城市发展的时代特色,并在公园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得广东越秀公园在建筑、灯光、景观等方面都成为当时广州市的新景点。

(二)景点介绍:1. 伊人别院:伊人别院是一组布局精美、色彩鲜艳的小建筑,上面嵌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在古代的中国文学中,伊人是一个浪漫的词语,代表了一种温柔的爱情和人类的美好情感。

在广东越秀公园伊人别院里面,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那就是,每当有一对情侣相遇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这里喜结连理。

因此,在伊人别院旁边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情人榜”,上面记录着所有曾经在这里喜结连理的情侣们。

2. 沉香楼:沉香楼是广东越秀公园的一角,是一座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建筑。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美学塑造了广州地区传统文化的风貌和精神特色。

在沉香楼的正门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沉香楼”,是由清朝广东乡里经验举人杨熊肯所题。

楼上是广州种痘史的陈列和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久远的历史。

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规则

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规则

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规则一、背景介绍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一个行政区,小升初是指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过程。

小升初志愿填报是家长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合理的填报顺序和志愿对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规则,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和流程。

二、志愿填报规则概述小升初志愿填报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家庭居住位置、学校录取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学生选报的初中学校的顺序。

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填报时间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时间一般在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进行,具体日期由教育局通知发布。

家长和学生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和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填报。

2. 填报方式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

线上填报通常采用电子平台进行,家长需要提前注册账号并遵循相关操作流程。

线下填报通常需要前往指定的教育局或学校进行,家长要根据要求携带相关材料进行填报。

3. 填报顺序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顺序一般按照学生的意向和条件来确定。

在填报时,家长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学校的教育特色、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学校填报顺序。

4. 录取政策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的录取政策由教育局制定,一般包括统一招生计划和分区招生计划两种。

统一招生计划通常指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招生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录取。

分区招生计划指根据学生所属的行政区划进行分别招生,录取的依据可能是兴趣特长或家庭居住位置。

三、填报顺序建议越秀区小升初志愿填报顺序的选择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考虑学生意愿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填报。

听取孩子的建议和意见,鼓励他们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随之相应地填报志愿。

2. 考虑学校特色其次要了解各个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办学定位,选择与学生兴趣和特长相匹配的学校。

越秀区烈士陵园介绍

越秀区烈士陵园介绍

越秀区烈士陵园介绍
广州市烈士陵园位于越秀区黄花岗公园内,占地面积42735平方米。

是为了纪念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陵园依山而建,分A、B两区,分别位于黄花岗和烈士陵园山。

A区由一条宽30米、长600米的水泥路直抵山顶。

B区由一条宽10米、长300米的水泥路面通向山顶,路面两侧是红砖墙和松树林,林荫蔽日。

山顶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碑高22米,碑身为长方形,底座为花岗岩铺成的方形底座。

碑的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背面镌刻着由林伯渠题写的碑文:“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碑的两侧各有一副对联:“革命烈士万古流芳”、“民族魂高耸入云”。

纪念碑高20米,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

背面镌刻着林伯渠题写的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 1 —1 —。

越秀区的介绍

越秀区的介绍

基本介紹
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ຫໍສະໝຸດ 心城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 中了白云 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 于公元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 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 后不断各个历史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代西拓其城,宋代多次扩城(筑子城、 东、西翼城河雁翅城),明初合宋代三城墙跨越秀山而过,清代临江砌新城 等等。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州城的发展变化主要都是在越秀 区域内进行。 • 自秦朝在此设南海郡治起,在此地,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 国宫署,南汉刘称帝广营宫室,历朝自东吴设广州,唐置岭南道, 宋改广南东路,元设中书行省,明、清改广东省,相应所设军事、 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民国时期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总 统府设在越秀山南麓(位于今中山纪念堂前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 人大常委都设在越秀区域内。 • 三国时虞翻开堂讲学,魏晋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来华,译经传教 皆在光孝寺。唐代开科取仕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 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地学宫、书院、学堂地 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 书院、庐江书院等,成为广州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化地最好见证 。
• 2001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越秀区总面积为9.16平 方公里,总人口为429373人,人口密度为47036人/平方 公里。越秀区的光塔街、纸行街、诗书街、解放南街的范 围是乾隆二十一年(1795)以来,分批从北京、天津调粤 驻防的八旗兵及其后代世居的范围。怀圣寺一带古籍称为 “番坊”,居住着不少唐宋时期来华贸易的阿拉伯人、波 斯人的后裔。明代以来,从北方南下的回、满族居民也多 集中居住在原小东营寺、南胜寺、濠畔寺一带,故此,越 秀区成为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区。据2000年第五 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越秀区除汉族以外,还有回、 满、壮等26个少数民族共4277人,占广州市区内少数民 族总人数的3.08%,占全区人口的1.25

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越秀公园位于广州市的越秀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绿地。

这座公园以其壮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故事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读者们介绍越秀公园的美丽景色、独特的文化和让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越秀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里的植被茂盛,四季花开不断,给人一种身处大自然的感觉。

公园内有许多湖泊和溪流,其中最著名的是花屋湖和芙蓉湖。

这些湖泊清澈见底,水面倒影出周围的景色,宛如仙境一般。

沿着湖岸散步,感受微风拂面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湖心岛上的绿草如茵,白塔耸立的景色。

除了湖泊,越秀公园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雕塑。

其中最著名的是五仙亭和孙中山像。

五仙亭是一座仿古建筑,旁边有五尊塑像,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以纪念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

孙中山像是一座高大的雕像,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对于广州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站在孙中山像前,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伟大和他对中国人民的深远影响。

越秀公园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如西汉南越王墓、陈家祠和五羊石像。

南越王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处重要墓葬,里面保存了许多南越王朝时期的文物和宝藏。

陈家祠则是一座传统的宗祠,供奉着陈氏家族的祖先。

五羊石像是广州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和平与繁荣。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广州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越秀公园内,还有许多娱乐设施和活动供游客们参与。

你可以租一辆自行车,在风景秀丽的环湖道路上骑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你也可以坐船游览湖泊,欣赏不同角度的美景。

此外,公园内还有草坪、儿童乐园和露天音乐厅等休闲场所,适合家庭和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越秀公园每年都会举办一些特殊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

其中最著名的是花市和花灯节。

每年春节期间,越秀公园会举办盛大的花市,展示各种各样的鲜花和植物。

而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公园会点亮成千上万盏彩灯,展示美丽的灯组,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广州市越秀区红色景点介绍

广州市越秀区红色景点介绍

广州市越秀区红色景点介绍越秀区是广州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广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越秀区有许多红色景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深厚,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黄花岗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起义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次有影响的革命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黄花岗起义烈士陵园是一座纪念黄花岗起义革命烈士的公共纪念园,占地超过26,000平方米。

纪念园包括烈士陵区、英名墙、革命纪念馆等组成。

2. 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位于越秀区狮岭路中山纪念中学内。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革命家和民族英雄,他在广州积极发起革命活动,创办了国民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思想领袖之一。

孙中山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民居,是孙中山晚年的居所。

故居内陈列着孙中山生平及事迹的图片、用品、文物等。

3. 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著名爱国领袖孙中山的纪念馆,它位于越秀公园内,是广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纪念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富有现代感。

它是孙中山爱国思想的实体化体现,也是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地方。

4. 五路军总部旧址五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路军总部旧址位于越秀区东风西路158号,是历史的见证者。

这里见证了五路军游击战争的遗址以及五路军历史。

5. 洪帮岭起义旧址洪帮岭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起义,发生在1911年。

这个起义打破了清朝的疆界,推翻了满清政府,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洪帮岭起义旧址位于越秀区,是一处革命历史的见证者。

6. 毛泽东旧居毛泽东旧居位于越秀区大东街424号新岭南公馆内。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卓越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在广州多年,曾经住在这个地方。

他的旧居保存完好,展示了毛泽东的生平及革命事迹。

越秀区不仅具有丰富的美食和旅游资源,还有众多的红色景点,展示了广州近代革命史上的光荣历程。

越秀公园竹林景区介绍

越秀公园竹林景区介绍

越秀公园竹林景区介绍越秀公园竹林景区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一处知名景点。

越秀公园竹林景区占地面积广阔,景区内有密集的竹林和各种休闲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越秀公园竹林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其丰富的竹林资源。

景区内种植了多个品种的竹子,包括金竹、绿竹、黑竹等。

这些竹子树高笔直,茂密生长,形成了一片令人陶醉的绿意。

在这片竹海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的世界,远离城市的喧嚣。

竹林中的鸟语花香,清新宜人,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除了竹林,越秀公园竹林景区还设有多个具有特色的景点。

其中包括了一座仿古建筑——虹桥。

虹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连接两岸建筑的拱桥。

这座仿古的虹桥架设在一条自然河流上,桥身由青石铺成,既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特色,又与周围的竹林相得益彰。

在这里漫步,可以感受到仿佛身临古代的氛围。

另外,景区还有一座明代的宝塔——越秀公园宝塔。

宝塔是佛教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多用于供佛舍利。

越秀公园宝塔高达21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宝塔建筑。

宝塔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是景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越秀公园竹林景区还拥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

比如,有一个大型儿童游乐场,里面有旋转木马、蹦床、攀岩墙等多种游乐设备,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

还有一个草坪,周围是竹林环绕,可以供人们野餐、跳舞、打太极等各种休闲活动。

除了以上的景点和设施,越秀公园竹林景区还会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

比如,有音乐会、舞蹈表演等。

这些演出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增加了游园的乐趣。

总的来说,越秀公园竹林景区是一个充满自然和文化氛围的地方。

这里有茂密的竹林、古色古香的虹桥,还有富丽堂皇的宝塔。

游客们可以在竹林中散步、野餐,也可以在儿童游乐场玩耍。

此外,还可以欣赏各种文艺演出,感受艺术的魅力。

越秀公园竹林景区是一个适合全家出游的场所,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头、二沙岛11个社区。
历史沿革
• 越秀区之名始于1950年6月24日(由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个区合并 而成,其范围相当今越秀北部),因区内有羊城名胜越秀山而得名。 •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同年12月,广州划为28个区并分 别成立区人民政府,今越秀区范围有如下7区:西山区、德福区、靖 海区、小北区(大部分)、太平区(部分)和永汉区(部分)。1950 年6月广州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今越秀区范围含当时德越秀区(今 越秀区北部)、惠福区、太平区(部分)和永汉区(部分)。1952年 9月,广州重新划分城、郊各区,市统辖东、南、西、北、中、郊和 珠江7个区,今越秀区范围,是当时的北区(绝大部分)和中区(一 部分)。1960年7月,中区的8个街道(太平、德成、大新、诗书、 一德、解放南、大南、泰康)并入北区,北区改称为越秀。后把永汉 南、珠光、德政南、大塘、芳草5个街道划归东山区管辖。

由于越秀区基本为广州旧城,所以,广州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多聚集在区内。据 1997年底统计,越秀区内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的有5处(7个);光孝寺、怀 圣光塔、圣心教堂、广州公社旧址和秦代造船工场遗址、镇海楼、五仙观及岭南第一 楼、明代古城墙、“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市级的有22处; 粤王井、三元宫、大佛寺、濠畔清真寺、城隍庙、绍武君臣冢、王兴将军墓、庐江书 院(何家祠)、海员亭、光复纪念亭、黄埔军校校办事处旧址、广东省财政厅大楼、 永安堂、爱群大酒店、东亚酒店、中央银行大楼、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市府合 署)、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合简氏祖祠,越秀山的五羊石像、水塔、四方炮台遗址。此 外,还有一批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55处,而其中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越秀区9.16 平方公里域内。 广州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早最大的外贸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海关官员(唐代的 市舶使)和第一个设海关(市舶司)的城市,频繁的对外贸易造就了广州的商业繁荣,唐代 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华贸易,侨居在今越秀光塔路一带,称为番坊。宋代“双门 底”以南(今北京路段)发展成为商业闹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诗书街、省 中医院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外贸码头、市舶司驻地,有“百货之肆、五都之市”之称。 明、清时期的濠畔街一带(当时是城濠),秦楼楚馆、商铺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 广州近代4个商业中心,有3个在越秀区内,即北京路,中山五路、解放中四牌楼、长 提——人民南路。1957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均 在越秀区辖内举行。改革开放以来,辖内多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先后形成,如闻名海 内外材料汇集的泰康路、大南路。惠福路,副食品批发市场一德路,纸张、油墨一 条街,天成路等等;北京路、中山五路一带逐步成为广州市最繁华的一个商贸中心和 古城文化旅游区;流花地方也成为广州市新的商业繁华地带。
• 越秀区的百科名片 越秀区的基本介绍 越秀区行政区划 越秀区历史沿革 越秀区地方特点 最后一页
百科名片
• 越秀区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 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 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是广州市的 老中心城区。2005年,越秀区总面积为32.82平 方公里,下辖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 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东湖、农林、 黄花岗、大东、大塘、白云、珠光、建设、华乐、 梅花村、矿泉、登峰22条行政街道,总户籍人口 为114万人,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
1999年7月1日始,越秀区从原来的19个街道调整为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10 个街道;共设居委会223个。 2000年,越秀区辖10个街道。总人口341422人,各街道人口: 人民街道 34394 大新街道 44760 诗书街道 39090 光塔街道 32665 六榕街道 39785 东风街道 36421 洪桥街道 36166 广卫街道 32265 北京街道 26869 流花街道 1900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越秀区总面积为9.1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29373人,人口密度为47036人/平方千米。 2002年,越秀区辖10个街道(洪桥 广卫 北京 六榕 流花 东风 光塔 诗书 大新 人民) 2004年,越秀区辖10个街道: 洪桥街道:辖 德源里、丹桂里、洪庆坊、三眼井、豆腐寮、应元、越秀山、天秀、北园、马庄巷、法政11个社区。 广卫街道:辖 莲花井、雨帽、吉祥、华宁里、昌兴、财厅前、越华大院、都府、长胜里、登云里、福恩里、雅荷塘、 仁生里、青莲里14个社区。 北京街道:辖 禺山市、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白沙居、龙藏、盐运西、清源巷、仙湖、高第、许地、民星12个 社区。 六榕街道:辖 将军东、旧南海县、文园巷、稻谷仓、兴隆东、盘福、清泉、兰湖里、双井、象岗山10个社区。 流花街道:辖 桂花岗、桂花苑、火车站、流花桥、兰圃、花果山6个社区。 东风街道:辖 流花湖、四方塘、德坭新村、盘松苑、彭家巷、第一津、凉亭坊、司马坊、迎寿里、嘉和苑、驷马涌 11个社区。 光塔街道:辖 马鞍北、师好巷、诗家里、玉华坊、云台里、回龙里、和义巷、怡乐里、杏花巷、孝友东10个社区。 诗书街道:辖 迎虹里、观绿、馥园巷、七株榕、温良里、白薇、通宁道、枣子巷、三元巷、福地巷、陶家巷、祝寿 巷12个社区。 大新街道:辖 魁巷、高第西、石将军、象牙北、庆福里、西华里、大德中、大新中、南华园、玉带濠、濠畔中、三 府前、濠畔西、和宁里、大新西、状元坊、一德西、连元巷18个社区。 人民街道:辖 安业里、得元巷、仁济东、兴贤里、盐亭东、海珠石、果菜西、青兰里、靖海门、五仙门、太平通津、 太平沙、泰康城、素波巷、水母湾、木排头16个社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越秀区辖22个街道(洪桥、广卫、北京、六榕、流花、东风、光塔、诗书、大新、人民、东 湖、农林、大东、大塘、珠光、白云、建设、华乐、梅花村、黄花岗、矿泉、登峰)。 原:东山区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撤销广州市东山区,将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越
行政区划
• 越秀区辖22个街道(洪桥、广卫、北京、 六榕、流花、东风、光塔、诗书、大新、 人民、东湖、农林、大东、大塘、珠光、 白云、建设、华乐、梅花村、黄花岗、矿 泉、登峰)。
• 1952年9月24日越秀区与永汉区(部分)、惠福区(部分)合并,称 为北区(其范围相当今越秀区的惠福东、西路以北和东山区西南部)。 1960年7月北区与中区的东部合并,统称为越秀区,次年8月,越秀 区的东南部划入东山区后,越秀区的辖区沿袭至2005年初。行政区域: 东以麓景路、东濠涌、法政路、德政北路、中山四路、府学西街、北 京路为界,与东山区接壤;南以人民路、西华路、荔湾北路、流花路、 站前横路、站前路、站西路为界,与荔湾区毗邻;北面以火车站、桂 花路、市射击俱乐部、飞鹅岭为界,与白云区、天河区相邻。 •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撤销广州市 东山区;将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白云区的矿泉街道,天河区的登峰 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 归越秀区管辖。越秀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 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越秀区面积8.9平方千米,人 口42万(2003年)。
基本介紹
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 中了白云 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 于公元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 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 后不断各个历史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代西拓其城,宋代多次扩城(筑子城、 东、西翼城河雁翅城),明初合宋代三城墙跨越秀山而过,清代临江砌新城 等等。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州城的发展变化主要都是在越秀 区域内进行。 • 自秦朝在此设南海郡治起,在此地,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 国宫署,南汉刘称帝广营宫室,历朝自东吴设广州,唐置岭南道, 宋改广南东路,元设中书行省,明、清改广东省,相应所设军事、 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民国时期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总 统府设在越秀山南麓(位于今中山纪念堂前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 人大常委都设在越秀区域内。 • 三国时虞翻开堂讲学,魏晋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来华,译经传教 皆在光孝寺。唐代开科取仕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 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地学宫、书院、学堂地 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 书院、庐江书院等,成为广州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化地最好见证 。
• 2001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越秀区总面积为9.16平 方公里,总人口为429373人,人口密度为47036人/平方 公里。越秀区的光塔街、纸行街、诗书街、解放南街的范 围是乾隆二十一年(1795)以来,分批从北京、天津调粤 驻防的八旗兵及其后代世居的范围。怀圣寺一带古籍称为 “番坊”,居住着不少唐宋时期来华贸易的阿拉伯人、波 斯人的后裔。明代以来,从北方南下的回、满族居民也多 集中居住在原小东营寺、南胜寺、濠畔寺一带,故此,越 秀区成为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区。据2000年第五 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越秀区除汉族以外,还有回、 满、壮等26个少数民族共4277人,占广州市区内少数民 族总人数的3.08%,占全区人口的1..2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080。代码:440102。区号:020。拼音:Dongshan Qu。 2000年,东山区辖10个街道。总人口556264人,各街道人口: 东湖街道 70189 农林街道 45899 梅花村街道 55838 黄花岗街道 80881 华乐街道 49575 建设街道 45892 大塘街道 42034 珠光街道 57631 大东街道 71849 白云街道 3647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东山区辖10个街道(东湖 农林 大东 大塘 珠光 白云 建设 华乐 梅花村 黄花岗)。 2004年,东山区辖10个街道(东湖 农林 大东 大塘 珠光 白云 建设 华乐 梅花村 黄花岗)。 东湖街道:辖 德安、新河浦、培正、小东园、寺贝、寺右、五羊北、五羊东、五羊南、幸福、明 月、达道北、达道南、乐景14个社区。 农林街道:辖 中山二路、马棚岗、执信南、竹丝岗、竹丝二马路、新南路、农林下路西、农林下 路东、农林上路、东园新村、三育路、东风东12个社区。 梅花村街道:辖 福今、梅花村、水均、共和西、西元岗、共和、共和东、共和苑、中山一、东兴 南、东兴中、梅东、东风二、环市东14个社区。 黄花岗街道:辖 永福、科苑、永泰、云鹤、空司、区庄、犀牛北、东环、菜寮、执信、水荫南、 水荫西、水荫北13个社区。 华乐街道:辖 青菜岗、青菜东、邮电、螺岗、黄花新村、华侨新村、花苑、淘金、白云、天胜村、 麓苑11个社区。 建设街道:辖 六马路、中马路、二马路、横马路、大马路、较场横、黄华南、黄华塘、黄华北、 旧北园、麓湖路11个社区。 大塘街道:辖 东平、东皋、北横、越秀北、豪贤、德政北、芳草、东方里、龙腾、越秀中、秉政、 德政中、大塘、朝阳、文德15个社区。 珠光街道:辖 东沙角、广舞台、越秀南、定安里、万福东、湛塘路、东园路、福行、珠江园、祖 庙前、新福里、清水濠、文德路、文明路、仰忠、厂后、爱家园、海傍18个社区。 大东街道:辖 署前、启明、东华市场、新南、菜园东、长庚门、东川、东源、青龙里、东华西新 街、元运街、兴仁里、仁秀新街、仁秀里、三角市、启正、东里、东贤里、荣华南、中山三路20个社区。 白云街道:辖 堤畔、筑南、麟安坊、永胜上沙、东湖新村、湖滨、花园新村、东船上、海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