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产业结构探究

合集下载

《2024年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范文

《2024年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范文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还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近年来,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湖南地区,其文化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旨在研究湖南地区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湖南地区文化产业概述湖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包括湘绣、陶瓷、烟花等传统工艺品产业,以及电视湘军、动漫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湖南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湖南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与特点湖南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

湖南各地根据自身文化资源和产业特点,形成了多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如长沙的影视动漫集聚区、岳阳的旅游文化集聚区等。

这些集聚区在空间上相互连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其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

在文化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动漫企业与衍生品生产企业、广告公司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最后,政策支持力度大。

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为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湖南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湖南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文化资源的丰富性。

湖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集聚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大。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市场需求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文化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市场需求。

四是技术创新与人才聚集。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聚集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

湖南省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湖南省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湖南省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巨大发展,湖南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然而,就目前而言,湖南省整体的产业结构仍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本文拟对湖南省产业结构演化进行分析,找出湖南省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探究当今下湖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湖南;产业结构;演化产业结构,又叫做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

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一、产业结构的内容、产业结构演化的意义(一)产业结构的内容与划分从不同方面研究,产业结构有多种划分,而三次产业分类法比较通用,对经济的研究意义也最大。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目前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二)产业结构演化与升级的意义产业结构这一概念自20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以后,被广泛的应用于研究解决各种经济问题。

实践证明,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化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

具体的讲,产业结构调整演化对经济社会有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演化与调整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产业结构演化与升级有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经济难题;产业结构演化升级有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

湖南趋势产业结构

湖南趋势产业结构

湖南趋势产业结构湖南是我国重要的中部地区省份之一,其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决定了其产业结构必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湖南的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趋势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湖南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湖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处东经108°47'-114°16',北纬24°37'-30°08'之间。

湖南地处江南丘陵与南岭交汇地带,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大小河流4000条。

湖南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田建设。

湖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锰矿石、硫磺、磷矿石等矿产资源,以及水力资源、农业资源等。

二、湖南产业发展现状湖南是我国工业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工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的支柱产业。

湖南的主要工业包括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军工等。

此外,湖南还有一些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轻工业,如畜牧业、制糖业、纺织业、食品加工等。

三、湖南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湖南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 优化工业结构。

湖南应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2. 发展现代农业。

湖南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应利用农业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湖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湖南卫视、芙蓉王、楚辞、湘绣等,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开发、文化旅游等来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四、湖南主要趋势产业1. 新能源产业。

湖南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湖南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湖南可以加大对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链的完善。

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湖南可以借鉴周边省份的经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湖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1. 经济增长:湖南省近年来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湖南省GDP总量超过了4.8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

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中部地区第一。

2. 产业结构:湖南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建材等仍然重要,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3. 对外开放:湖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湖南经济开放型的发展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湖南积极吸引外资,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和项目。

同时,湖南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

二、湖南经济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毗邻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使得湖南成为连接南北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丰富的资源: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人力资源优势:湖南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湖南的劳动力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高,高等教育资源完善,建有多所高水平大学。

4. 政策支持: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推出一系列促进投资、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5. 文化底蕴:湖南省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三、湖南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和转型:湖南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湖南产业结构发展分析与调整战略研究

湖南产业结构发展分析与调整战略研究
Ch n z utn i tg a e e e o me tsr t ge a g h a n e r td d v lp n tae i s;t e i lme a in ft e c o dnae e eo me t sr tg h mp e ntt g o h o r i t d d v lp n tae o y ‘ wo t
第2 9卷第 1 期
21 0 0年 3月








Vo . 9No 1 I2 .
Ju n l o W u a P ltc nc Unv ri o ra f hn oye h i iest y
M8. 0 0 X2 l
文章 编号 :0 94 8 ( 0 0 O - 7 -6 10 -8 1 2 1 ) 10 40 0
2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 湖北 武汉 4 0 2 ) 30 3

要 :全 面分 析 湖 南产业 结构 发展 的 主要 成 效和 存 在 的 问题 , 针 对性 地 探 讨提 出 了湖 南 有
产业 结构调 整战略 建议 : 实施 长株 潭一体化 发展 战略 ; 实施 “ 圈三 带 ” 调发 展 战 略 ; 两 协 实施 三 次产 业结构 优化 升级 发展 战略 等 。 关键词 :湖 南 ; 产业 结构 ; 发展 分析 ; 调整 战略
中 图分 类 号 : 2 . F113 文献标 识码 : A
R s ac n a ay i a da jsme t fn u ta e e rho n l s n du t n d sr I s oi i
d v l me ts r t g n Hu an e eop n ta e y i n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

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

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

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

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

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

湖南省产业结构范文

湖南省产业结构范文

湖南省产业结构范文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传统产业,如农业和采矿业;二是传统工业,如钢铁、化工和建材;三是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

首先,农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产业之一、湖南省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农业发展。

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棉花、油菜和茶叶等。

湖南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稻米产量在全国排名较高。

此外,湖南省还有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潜力。

其次,湖南省的采矿业也是重要的传统产业。

湖南省地下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粘土、石膏、石灰石、磷矿和煤炭等。

这些资源为湖南省的建材工业和化工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湖南省政府也加大了对采矿业的环保监管力度,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再者,湖南省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和建材等传统工业领域。

湖南省的钢铁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拥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如湖南华菱湘钢集团。

化工工业主要以化肥、石化和农药为主,湖南南华药业集团和湖南麦迪科技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声誉。

建材工业主要以水泥、玻璃和陶瓷为主,湖南中南建材集团是湖南省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之一最后,湖南省的新兴产业也在迅速崛起。

高新技术产业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等。

湖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如湖南三一重工、湖南麦迪科技和湖南天地玻璃等。

此外,湖南省还发展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湖南鑫达集团和湖南华创显示科技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湖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松翰药业和湖南长沙药业等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湖南省的产业结构包括传统产业、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

在湖南省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产业仍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未来,湖南省将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湖南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湖南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湖南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导致湖南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技术创新不足:湖南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依赖于外部技术引进和模仿。

这限制了湖南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供应链短板:湖南制造业的供应链存在短板问题,包括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供应链协同不畅等。

这些问题导致生产周期延长、成本上升,影响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人才短缺:湖南制造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制造业人才。

这导致技术工人缺乏,制约了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提升。

对策研究:湖南制造业产业链问题的对策
多元化产业结构:鼓励湖南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的多元化程度。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协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反应速度。

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职业教育
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解决湖南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湖南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进行横向比较,进而结合相应的理论命题,对湖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为了充分实现对湖南省产业结构的描述分析与实证分析,对其提供相应的对策,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了国内与国外不同国家在相关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同时立足国情,就湖南省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建议,并最终通过相应的对策措施就新时代下湖南省在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体系建设中的战略部署与政策制定提供系列建议,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关键字:湖南产业结构;产业调整与改革;新型工业化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产业结构的发展时代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所探讨的一大话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全球产业体系和劳动分工中逐渐出现了产业重组等新情况,为了充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实现国家产业体系的有效竞争,推动国家持续繁荣、健康发展,各国在产业要素上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本、技术等从而为产业改革和产业深度调整使力。

信息化时代下,全球的产业价值及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一定的流程,中国在这个产业化体系中承担了大量的制造业产品,从而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逐渐深度融合,从国家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省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内产业分工的发展重点方面就可以印证这一事实,如国家推行的“泛珠三角合作”,“中部崛起”战略等,都是依据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需求而进行的。

目前中国在开展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协议中,主要囊括了广州、江西、福建、湖南、广西、海南等十一个省或自治区,而国家为支持中部发展,也将中部六省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进行了新的战略规划及政策支持。

湖南省作为泛珠三角地区中的一员,可以立足该区域,以广东省为跳板,紧抓机遇,推行面向全球的新湖南风貌,全面融入珠三角区域内,实行相应的产业转移、产业承接和产业竞争。

同时湖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政府可通过充分利用政府的相关有利优势,通过加快建设相关经济建设议程,促进产业发展及湖南经济分工体系的形成,比如实行长株潭一体化措施等,助推其经济走向全面转型,实现跨越发展。

1.2研究意义通过在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及中部崛起战略等各类国家级战略支持的大背景下,湖南通过不断进行产业结构改革与调整,探索其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化路径,无疑具有时代意义。

第二章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理论研究2.1国内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研究概况在对湖南省进行产业结构与升级的研究方面,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们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思考。

刘思维教授首先就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来,对湖南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布局研究上,指出当前湖南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相应产业,以实现跨越发展,赢得机遇。

2000年,刘茂孙教授通过对湖南经济产业和湖南主导型支柱产业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后,指出,湖南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大量产品需求,形成系列市场规范机制,让湖南成为相关原材料、能源加工产地,并通过制造大量工业制成品,来带动湖南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湖南产业结构实现有效调整与升级。

通过上述相关指导思想的导引下,刘茂孙教授根据湖南工业化建设的实情,就湖南实现工业化发展,进行主导产业转移的可行性进行了产业阶段的重构预判。

他指出湖南发展主导产业的重构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0年至2010年近十年的产业改革期,他认为湖南需要通过将以重工业基础为主的产业逐步转移至重加工产业为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湖南可通过重点发展轻工业和机械加工工业,电子工业进行主导产业的逐步转移;第二个阶段是从2010年至2030年近二十年的产业调整及适应期,其主要方向是将湖南的工业户逐步聚集于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发展期,主要的重点可以侧重于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及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上。

2003年,学者唐宇文通过新时代下,对新型工业化时期的产业导向问题进行了相应研究,指出在未来湖南的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其总体支持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需要以注重促进就业、吸收产能、促进产业增长、提高生产率为标准。

2006年,刘胜涛与吴朝建、何美霖通过对珠江三周洲地区及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针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研究时,他们就湖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方向、调整路径进行了问题说明与探讨,他们首先说明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服务业的发展,指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进行新型工业化之后,后期社会在演进过程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定。

因此他们指出,湖南在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注重发展现代工业制造业、农业产业以及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现代物流、中高级专业市场等服务行业为重。

通过以上诸位教授和专家对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认知、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方向及对湖南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可以为湖南未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湖南在未来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相关的经济发展机遇,在全球化时代中,在国内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将相关的产业与工业化改革有效结合,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不断优化和升级湖南产业发展。

2.2湖南产业结构理的一般性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作为当今产业经济学中研究较为人们的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研究区域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紧密的联系,经济的有效增长能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完善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在信息化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更加密切。

产业结构的概念起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最初主要盛行于经济学领域,随后逐渐应用于不同学科。

产业结构的最初概念较为广泛,主要是解释相关产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上下关系和企业内的产业结构发展关系与结构分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产业结构的理论性研究也实现了不断地完善与创新。

目前,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具体为一国或一个地区不同的产业类型及各产业类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相关的国民经济在产业生产规模上的相应关系;另一方面是指一国内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新时代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新变化3.1新型工业化下的产业结构新变化在工业化的产业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第二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重要认识。

在工业经济时代下的工业化发展中,工业经济部门占据着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地位,这种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工业户进程中必须的刚性特点。

传统的工业化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得以实现,其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尤其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通过对工业经济产业的发展将原有的轻工业基础转移至重工业为主的阶段中,这是工业化中呈现的必然特点。

新型工业化中的工业产业的推进和发展,一方面要继续依据大机器生产进行各项工业生产与操作,但同时将通过改造工业产业,实行节能环保的高新科技来逐步取代部分笨重的大机器产业,这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下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

3.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新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工业时代已经到来。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迅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走入了新的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新的科技革命成果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革命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地,加速了全球产业体系改革和全球分工。

中国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时代,终于通过改革开放赶上了发展的末班车,在知识经济时代逐步融入世界,在国际体系和全球产业结构中实现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在知识大爆炸和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全球化下的新型产业关系在不同国家、地域的官方与学术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全球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经济发展,已经朝着更加技术化、科技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就在于,相关的工工业转向了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服务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具体为:第一,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进程加快。

在科技突飞猛进后,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工业不再是主要的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

这一点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产业在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重要,所占GDP总产值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为衡量国家发达与否的一大新型标志。

第二,产业结构融合化趋势加强。

在知识经济逐步融合的时代,大量的新型技术逐步将不同的产业和行业界限打破,产业之间的重叠加深,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趋势加强,从前跨度很大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甚为紧密,产业与产业之间不仅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相互融合关系。

第三,产业结构国际化加强。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在三大产业中不断应用,旧的配套设施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逐步取代,实现了技术更新。

此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球化过程表现的更加明显,不同国家在国家产业的深度参与和分工上的参与更加全面。

国际竞争和国际产业合作深度加强。

第四章湖南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发展4.1三大产业结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三个阶段的产业结构改革与调整: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84年。

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经济发展重点以第一产业——农业产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1985年至1992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依旧较大,第二产业增长平稳,但第三产业逐渐实现了相应的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1993年后至今。

这段时期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的束缚,国内经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

湖南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湖南经济总体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社会总产值和省内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目前在湖南三大成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18.5:36.2.:45.3。

第一产业——农业。

2016年,湖南省农业生产总体实现稳定增长,全面粮食种植面积为8325公顷,比上年度增加1.2%,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省内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总额达到1723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2.3%和14.6%。

第二产业——工业。

2016年,湖南省的工业生产继续稳步增长,全省全年工业增加值为16325.4亿元国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396亿元。

近年来随着湖南工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湖南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率高达99.8%,主营业务收入达18653.4亿元,实现了新的产值奇迹。

第三产业——服务业。

随着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服务业在湖南省的GDP产值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