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建筑景观的协调配置关系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 早春开放的白玉兰硕大洁白,有如白鸽群集 枝头;
• 初夏开放的珙桐、四照花,以其洁白硕大, 如鸽似蝶的苞片在风中飞舞;小小的桂花则 带来了秋天的甜香;
• 蜡梅和梅花的凌霜傲雪,使得人类坚定了等 待春天的信念。
10
五、主体与从属 • 也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一般地,乔木
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 在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轴心或
重心位置法和对比法。 六、比例与尺度 • 所谓比例就是指园林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
关系,而尺度是指景物与人之间的比例关 系。
11
第三节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原则 • 适地适树 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
生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时,首先应满足植
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生长正常,通常的 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
12
二、功能性要求 •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
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应考虑绿地的功能。
三、景观需求 •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
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 1、因地制宜 2、因时制宜 •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
28
第五节 观赏竹类的园林应用
一、竹子的观赏特性 • 根据各种竹子的秆形、色等方面的不
同,它们在园林绿化中有不同的用途, 如用竹子造成主景(竹林、竹径、竹篱 等形式)、配景(配景树、点缀树或隐 蔽树等形式)、制作盆景或作花坛绿化 等。
29
1、观赏竹在园林造景中的配置方法 • 以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采用群植、
岭南地区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搭配与造景

岭南地区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搭配与造景摘要:随着国内外植物的引种和推广应用深入,城市绿地中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不同时令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绿地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岭南地区不同时令花色的植物搭配,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绿地风格,创造不同意境,做到四时景致各异。
关键词:生态性;园林;绿地;景观风景园林景观包含建筑、水体以及地理地形等内容,这些部分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风景园林景观。
而在风景园林中,园林的植物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岭南气候、环境、文化的独特性,造成岭南园林植物自带独特的属性,不同季相变化丰富多元的色彩与完美设计的整体姿态使岭南的风景园林更具灵动性。
由于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同时,也把关注焦点集中到了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上,而城市植物景观可以带来大量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因地制宜、注重城市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岭南园林城市植物景观的关注度逐渐加深。
1.建设岭南特色的生态园林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
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
岭南地处亚热带地区,园林植物具有浓厚的热带性、乡土性和地域性。
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建筑周边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

建筑周边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摘要:从建筑环境分类、植物景观对建筑环境的作用入手,探讨了建筑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提出不同建筑环境条件下的植物配植方案,并根据理论知识对虚拟的场所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对建筑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具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环境;植物景观;植物配置建筑环境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可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给人以美感。
但硬质景观终究缺乏生气,若在建筑的外部空间合理地配置绿化植物,柔化其生硬且呆板的线条,那就更丰富了建筑的表现力。
1 建筑环境的分类建筑环境指广义的人造景观及其环境。
它既包括建筑、构筑物环境,也包括园林中的假山、置石及道路、铺装地等。
这种环境下的绿化往往难度较大,因为既要考虑景观上软、硬两种元素的协调,又要考虑每一种元素功能的发挥。
而且,经常存在着种植环境条件较差,需要技术上予以支持等问题.1.1 建筑从建筑与绿化的关系来说,大体上可以把建筑分为3类。
第一类是建筑占绝对的主体地位。
绿化从高度来说无法与其抗衡,如城市中的小高层、高层建筑和摩天大楼等.对此而言,设计的重点在于绿化和建筑文脉上相关性的处理。
第二类是单层、双层的小型建筑,如园林建筑小品等,这类建筑把绿化看成是其景观或功能的一部分,两者关系最密切。
在此环境中。
绿化与建筑的关系相当密切,设计时可把他们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第三类建筑是处于以上两种情况的中间者,如城市中的多层建筑,是城市中数量最多,处理起来最有难度的一种建筑。
此类建筑环境中,绿化和建筑也密不可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建筑与绿化的整体构成,又要注意建筑各局部的绿化问题。
1.2 假山假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富有特色的景观。
在现代园林中仍然富有生命力。
城市园林,古代也称城市山林,原意指“不出城廓,而可享山林之趣”。
所以,堆筑假山,必然要同时配植适宜的植物,以构成完整的城市山林景观。
1.3 道路与其他硬地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通的需要而导致了道路和硬地面的存在。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社区等各类园林绿地中,通过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利用各种园林绿化技术手段,规划和建设各种景观,以丰富园地的综合效益为目的,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市容为宗旨,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增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项工作。
绿化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适当的配置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就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进行一些探讨。
一、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
2.生态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美观性原则:选择植物要注重其景观效果,要考虑植物的株型、叶型、花色、果实和对环境的装饰作用,提高景观绿地的美观性。
4.生长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生长特性,包括植物的根系、生长速度、枝条特点等,避免因植物生长过快、过大而导致园林管理难度加大。
5.抗逆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病虫害、干旱、盐碱、重金属等的抗逆性,选择能够适应外界逆境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绿地的抗逆性。
1.乔木类植物: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乔木类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见的乔木类植物有榉树、柳树、梧桐、槭树、海棠、樱花等,它们树形美观、树干高大,对城市环境起到遮阴、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鸟类的栖息地。
2.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也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植物,其具有矮小且密集的灌木架构,能使绿地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园林灌木包括丁香、栀子花、丝槐、木槿等,它们不仅具有美丽的花朵,还起到装饰园地、遮挡风沙和隔音的作用。
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用于园林覆土层上,能覆盖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杂草数量、保护土壤等功能。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一)内涵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
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
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
《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与建筑景观的协调配置关系
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
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
园林建筑与植物一起配置时,搭配得当,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
标签园林建筑;景观;植物配置环境协调
1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中的相得益障关系
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
1.1.1 园建筑的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
1.1.2 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
1.1.3 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2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
1.2.1 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
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
1.2.2 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
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
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
1.2.3 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
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显得既有对比又和谐。
树叶的绿色,是掉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
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尤为醒目。
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
1.2.4 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增加园林的丰富性。
1.2.5 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种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
2 园林植物与建筑景观的协调配置
2.1 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
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建筑体型高大,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
一般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圆柏、海棠、银杏、国槐、玉兰等。
2.2 私家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
以苏州园林为首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
2.3 寺观、陵园等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寺观、陵墓等园林比较庄重严肃,所以主要体现庄严肃穆气氛,一般多用银杏、油松、圆柏、白皮松等植物。
2.4 现代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现在建筑样式多样灵活,因此可以选择多种树种,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如白皮松、榆叶梅、圆柏、海棠、玉兰、银杏、国槐、法国梧桐、合欢、龙柏等植物,栽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 建筑周边不同方位的植物配置
3.1 南面
建筑物南面一般为建筑物的主要观赏面和主要出入口。
阳光充足,白天全天几乎都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大,加上背风,空气流通不畅,温度高,
生长季延长,这些形成特殊的小气候。
多选用观赏价值较高的花灌木、叶木等,或需要在小气候条件下越冬的外来树种。
3.2 北面
建筑物北面荫蔽,其范围随纬度、太阳高度而变化,以漫射光为主;夏日午后、傍晚各有少量直射光。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冬季风大、寒冷。
首先应选择耐荫、耐寒树种;不设出入口的可采用树群或多植物层次群落,以遮挡冬季的北风;设有出入口的则选用圆球形花灌木,于入口处规则式种植。
3.3 东面
建筑物东面一般上午有直射光,约下午3时后为庇荫地,光照温度不大,比较柔和,适合于一般树木,可选用需侧方庇荫的树种,如红枫、槭类、牡丹,也可用树木(如居住区内)。
3.4 西面
建筑物西面上午为庇荫地,下午形成西晒,尤以夏季為甚。
光照时间虽短,但温度高,变化剧烈,西晒墙吸收积累热量大,空气湿度大。
为了防西晒,一般选用喜光、耐燥热、不怕日灼的树木,如大乔木作庭荫树,或树林,墙面在条件许可下可栽植爬墙虎。
4 建筑部位上的植物配置
4.1 墙
建筑的墙的作用是承重和分隔空间。
利用墙的南面小气候良好的特点引种栽培一些美丽的不抗寒的植物,继而发展成美化墙面的墙园。
一般的墙园都是用藤本植物,经过整形修剪及绑扎的观花、观果的灌木或极少数的乔木来美化的,并辅以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
4.2 门
门是建筑的入口和通道,并且和墙一起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门应和路、石、植物等一起组景形成优美的构图,植物能起到丰富建筑构图、增加生机和生命活力、软化门的几何线条、增加景深、扩大视野、延伸空间的作用。
4.3 窗
窗可充分作为框景的材料。
安坐室内,看窗框的植物配置,俨然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由于窗框的尺度是固定不变的,植物却不断生长,随着生长,体量增大,会破坏原来的画面。
因此,要选择生长缓慢、变化不大的植物。
建筑与植物,一硬一软,一张一弛,质感组成皆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但作为景观构成中的基本要素,两者更多表现出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建筑周边的植物不仅仅是建筑的陪衬和被动的规划项目,而应是与之互动的统一景观体。
这就要求在设计时,明确什么是这个景观体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导向,寻找答案。
通常要考虑建筑的特点、功能,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这些因素从而构造出和谐的景观。
参考文献:
[1]董鑫,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2009(9)
[2]包群.园林建筑的选址与布局[J].辽宁经济,2005,2:110
[3]肖和忠,张玉兰.试论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