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住宅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

合集下载

浅谈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

浅谈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

浅谈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摘要:随着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不断推进,建筑技术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提升机械化技术水平,推进住宅建筑产业化与现代性的快速发展,已作为中国住房经济发展的途径。

为此,我们从住房建筑工业化蓬勃发展的形势与技术水平入手,研究了符合工业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式住宅结构系统,并强调了在中国机械化不等同于全装配化,进一步发展切实机械化的建筑结构机制,需要重视基于当前资源、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基于国内和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相融合,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通过将规范化和多样化融合在一起,以及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应当作为当前国内住房机械化蓬勃发展的组成部分,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工业化;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引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执行的均是以资源换取效益的高消耗生产模式,此种生产形式显然看出不能与时代共进,建筑行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渠道。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将为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框架设计和框架系统层面,可持续性框架设计理论将视为当前建筑技术创新的重点,它可以有效地保温节能,降低结构自重,构件的模块化等等,而施工层面,构件工厂化制造技术、装配化施工技术、迅速施工技术等,将为建筑技术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完善。

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居住产品已视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而提升工业技术水平、推进居民建筑的产业化与现代化,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1]。

因此,利用再生材料和先进建筑结构部品技术,已变成当前建筑技术的主要领域。

1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的住宅广泛上均是粗放型的,暂且没有构成规范效益,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还是在大量的应用陈旧传统的技能,具备相对低的科技贡献度,住宅建筑标准化工作发展速度还需进一步提升,部件标准化程度偏低,不能有效发挥新材料与其优越性,新型的建筑框架还是处在发展摸索的时期,工业化标准不能获得实现,施工机械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程度较低。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乡村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于住宅数量以及质量的需求近几年来逐步提升,传统的住宅建设已经呈现出诸多的缺陷,严重地落后于居民的住宅需求。

我国为了有效应对这种状况目前正在大力推动装配式住宅的建设,致力于通过建设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来推动住宅的工业化建设。

本文通过对装配式住宅以及住宅工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谈论了推动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求推动我国住宅建设现状与人们需求的匹配。

标签装配式住宅;住宅工业化;相关问题;实施建议装配式住宅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应对住宅建筑需求的一个主要措施,在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成为当前的住宅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方式。

装配式住宅具有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所不及的诸多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各个建筑企业的青睐,为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助益。

本文从装配式住宅和住宅工业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这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谈论了通过建设装配式住宅以推动住宅工业化建设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的住宅建设人员有所启示。

一、装配式住宅和住宅工业化的相关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为了应对人们急遽增长的住宅需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慢慢着手推动住宅的工业化建设。

而到2010年为止,装配式住宅作为住宅工业化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种事物,开始在国家建筑行业工作中确立起来。

装配式住宅是作为住宅工业化的建设产物和关键环节而存在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辅以木结构和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结构等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

而这种装配式住宅从含义上来讲,就是指以这些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作为基本的建筑构件而建造的一种住宅。

而且,这种住宅中的非受力建筑构建以及建筑配件,诸如内、外墙板以及室内的厨卫设备等,都是提前在工厂中生产,建设人员只需要在施工现场将这些部位进行组装,便可建造出一栋完整的住宅建筑。

建筑工业化趋势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向共3篇

建筑工业化趋势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向共3篇

建筑工业化趋势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向共3篇建筑工业化趋势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向1建筑工业化趋势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规模也不断扩大。

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存在工期长、建筑垃圾大、整体规划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建筑工业化趋势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同时,钢结构住宅,在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住宅品质等方面都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成为住宅产业化的方向。

建筑工业化是指在设计、材料、施工、功能、生态等方面实现工厂化、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和能源节约的集成化建造技术。

建筑工业化有着许多优势,如工期短、质量稳定、环保节能、成本控制等。

而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则存在加工和设计不精密等问题。

因此,建筑工业化在未来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助力城市发展。

同时,钢结构住宅作为住宅产业化的方向,也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钢结构住宅可以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工厂化生产,确保产品品质和稳定性。

其次,钢结构住宅材料轻便,可适用于不同地形,节省建筑场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更为适用。

再次,钢结构住宅环保,无害于人体健康,同时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

总之,钢结构住宅在设计、施工和维修方面都比传统砖混结构住宅更为便利和快捷。

当然,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中还需要加强的方面也很多,包括:一个是加强钢材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构建钢结构产业集群,从而扩大应用范围,实现住宅产业化;二是在规范方面加强配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高住宅品质和规范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三是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推广新型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在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向将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

高品质、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效和可持续,这都是建筑工业化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值得我们探讨和努力的方向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钢结构住宅作为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方向,具有高效、高品质、轻便、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

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

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

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分析了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的缺陷,总结了装配式建造住宅的优势,着重阐述了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工业化;产业化【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fabricated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o the housing industry and the promoting fun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defects,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fabricated advantage,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the fabricated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housing industry.【keywords 】fabricated residential;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引言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整个房地产行业面临着一种现实情况:住宅需求量大、建筑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成本日益昂贵以及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亟需转变的现实。

因此, 住宅产业迫切需要实现标准化、工业化、集约化生产,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1],所以装配式住宅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研究。

一、装配式住宅及住宅产业化、工业化的概念所谓装配式住宅, 是指按照统一、标准的建筑部品规格制作房屋单元或构件, 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就位而生产的住宅。

浅谈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进程

浅谈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进程

浅谈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进程一、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装配式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装配式住宅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这种建筑方式将传统施工中的大量现场湿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和效率。

装配式住宅还具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特性,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探索与尝试,到如今的规模化应用与不断创新,装配式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住宅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为我国住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体系不完善、产业链协同不够等。

我们有必要对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进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 装配式住宅的定义与特点装配式住宅,是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形式。

它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的提高,装配式住宅也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预制构件的生产实现了工厂化、标准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

由于构件在工厂中制作,可以更好地控制质量,减少现场施工的误差。

装配式住宅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性能。

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装配式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也优于传统建筑,有助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住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由于采用预制构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设计进行灵活组合,实现建筑的个性化定制。

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发展与应用浅议

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发展与应用浅议

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发展与应用浅议住宅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对于传统住宅产业的弊端,利用高速发展的新兴技术不断促进住宅产业的结构形式优化升级,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对于住宅建设的应用,并加快新型住宅结构体系的发展,成为未来住宅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标签: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应用现阶段,国内对于传统住宅建设中的结构体系不断改造与创新,逐步从住宅产业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模式转型。

渐渐改变了以往传统住宅产业工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低、施工复杂效率低以及原材料与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成为现如今及未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中,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新型住宅体系具有其代表性。

1、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1)相对于传统住宅结构的诸多弊端,新型混凝土住宅体系优化结合了新建筑材料和新结构形式,改善了以往结构单一、低工业化及功能布置局限性等问题。

其中表现在大开间、分割灵活为主要特点的开放式大开间住宅结构在对楼盖设计和施工工艺的形式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在抗测力构件的不同上还分为三类:剪力墙-大板结构体系;框筒-大开间结构体系;框架-大开间结构体系。

其中主要采用三种楼盖形式: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相对于传统楼盖跨度小,住宅室内空间达不到灵活分割等弱点,预应力技术应用于现浇预应力楼盖,相比于以往楼盖跨度可达6-12m,最大可承受荷载10KN/m2,无粱,板厚达200-250mm ,更具有抗裂、抗震、承重大等特性。

2.高效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楼盖。

在减少含钢量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大跨度重载的要求,最大跨度达18m ,主要是采用了高强低松弛螺旋肋钢丝和钢绞线作为配筋材料,其优良的本质性能加强了楼盖的整体性及抗震性。

改良以往现浇结构的复杂性,因是预制楼盖,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减少现场施工周期,从而改变工期长且质量不稳定的弱点。

3.高效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

预制和现浇双向叠合板对于结构整体性和高层住宅的要求能够更好的适应,改善其楼盖的结构性能,加大承载力和刚度,提高了抗裂性能。

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研究

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研究

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装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工业化设计体系逐渐应用到住宅装修领域。

本文将对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工业化设计是一种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通过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住宅装修领域,工业化设计体系是指将装修材料、部品和设备等进行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实现批量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装修质量。

工业化设计体系在住宅装修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

与传统的手工装修相比,工业化设计体系具有以下优点:提高生产效率:工业化设计体系采用批量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装修周期。

降低成本:工业化设计体系通过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设计,降低了材料和人工成本,从而降低了装修成本。

提高装修质量:工业化设计体系采用高精度、高质量的材料和部品,提高了装修质量。

环保节能:工业化设计体系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和设备,有助于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然而,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

适用范围有限:工业化设计体系适用于标准化、批量化的装修项目,对于一些个性化、特殊化的装修需求可能难以满足。

技术门槛较高:工业化设计体系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初始投入成本较高:虽然工业化设计体系的长期成本较低,但初始投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装修公司可能难以承受。

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装修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适用范围有限、技术门槛较高、初始投入成本较高等不足。

因此,在推广应用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既要考虑其优点,也要考虑其不足。

应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完善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逐渐成为了现代住宅建设领域的热点话题。

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

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

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摘要: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将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集中到工厂、工地来完成,使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介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对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探讨,并总结当前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组织形式和发展状况,同时对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发展。

关键词: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引言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在建筑生产过程中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由工业化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组成的生产方式体系。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在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工业技术,对传统建造方式进行改进和延伸而形成的现代化建筑生产方式,使传统的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二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这以企业为生产主体,以标准、模数、工厂化生产方式为基础,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组织体系。

1 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概述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主要指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材料、设备和工艺,在工厂里将预制的构件通过运输装置运送到建筑工地,由建筑工人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的住宅。

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的主要特征有:(1)生产过程完全自动化,工人仅在生产线上进行简单操作;(2)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控制;(3)住宅现场采用装配式结构建造工艺,实现由传统的施工向现代工业化生产转变。

随着人们对住宅质量和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住宅生产需要,所以要将住宅生产向工业化生产转变,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和工艺对住宅的结构体系、施工方法以及住宅的功能和形态进行优化设计。

2 我国传统住宅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2.1 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一,以传统现浇为例,建筑行业中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以人工为主、机械化为辅,并且随着劳动力的逐年减少,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建筑行业中的工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农民工在社会中从事着简单、重复、高强度的工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劳动效率提出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管14-4 1410210425
浅谈国内住宅结构体系的认识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数量和建设速度都属于世界发展史上所罕见,本文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适应工业化建筑形式做了简要分析,主要有钢结构住宅体系、砌块砌体结构、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体系、预制预应力结构体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及其他结构体系。

关键词:住宅结构体系工业化
2.1 钢结构住宅体系
1)钢框架体系和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芯筒)体系
包括全钢框架体系,钢框架-支撑体系(中心支撑、偏心支撑)。

当框架体系层数较多时,由于侧向作用力的增大,为减小梁柱等构件尺寸,增设支撑,形成框架支撑体系。

钢框架-核芯筒体系是由外部的钢框架和混凝土剪力墙(核芯筒)构成。

钢结构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易于工厂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系列化。

2)轻钢轻板结构住宅体系
按照结构形式不同主要有框架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等。

采用的钢材主要有热轧或焊接H型钢、冷弯型钢、T型钢、焊接或无焊缝钢管(圆形或方形)及其组合构件等。

围护结构大都采用与钢结构体系配套的具有保温、隔热、节能性能的轻质墙体(板材)。

设计标准定型,组合灵活多样。

构件制作为工厂化生产,加工精度高、质量好。

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约为传统结构的1 3。

运输组装简便,对起重设备要求不高。

结构构件尺寸相对较小,所有管线可暗埋在墙体及楼板结构中。

可采用大开间布置,使建筑面积能够合理分隔,灵活使用,由于减少结构面积而增加使用面积约8%。

楼盖主要采用的体系:由压型钢板和混凝土构成的组合楼盖,预制、现浇或叠合式混凝土楼盖,轻钢桁架上铺板或上设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面。

3)轻钢龙骨(冷弯薄壁型钢)体系
这种体系工业化程度最高,在欧美有成熟的技术和广泛的应用,如在美国普通的低层民用住宅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90
年代初的5%已发展到2002年的25%左右。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建设研究已列入欧
洲重点研究项目。

由于采用冷弯轻钢骨架技术,其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与制造业已无明显区分,甚至已经融为一体。

此时,建筑业经完成了向制造业的转化,变手工作业为单机生产、流水线生产,直至柔性制造系统。

在我国主要代表有MB-1
型轻型房屋钢结构建筑体系[2]和北新薄板钢骨住宅体系[3]。

体系采用工字钢或热镀锌钢板辊压而成的C形和U形薄壁轻钢龙骨,经现场快速组装形成墙体(系)的板肋承重体系,楼盖结构同轻钢轻板体系。

结构用材,既有全部采用镀锌轻钢龙骨的承重构件,也有局部采用热轧型钢加强的承重构件。

抗侧向荷载的体系常为轻钢拉条构成X形斜向支撑体系,或抗剪板材与轻钢龙骨组成的剪力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具有蒙皮效应。

具有自重轻(在轻钢住宅结构中用钢量最轻,仅30kg m2),地基基础费用降低,自振周期较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坚固的板肋结构体系使得抗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由于构件全部采用工厂化规模生产,构件模块化,现场组装用螺钉连接,建造速度快捷,现场干作业清洁技术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无建筑垃圾,环境污染很少;由于采用超级防腐镀锌钢龙骨,耐久性高;所用材料主要是绿色可循环再生或易降解材料,再加上集成环保节能技术,保温隔热性能好,因此,轻钢龙骨体系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绿色建筑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只能适用于3层以下的低层建筑,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但需注意的是,近年来轻钢龙骨体系有由低层向多层发展的趋势,如美国有下部几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车库,上部几层采用镀锌轻钢龙骨建造住宅的做法。

此外需引起注意的是,国内轻钢龙骨生产能力很大,其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供应都很成熟。

4)空间错列桁架结构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整层高的桁架横向跨越建筑两外柱之间的空间,在建筑平面上只有横向的外柱而没有内柱,以实现较大的空间,居住单元所要求的灵活性可用安排桁架交替在各楼层的平面上错列的方法达到。

楼板体系的作用有如在短向传递侧向荷载到桁架上去的隔板。

侧向荷载由桁架斜杆抵抗并转换为柱的直接荷载,用轴向受力来承受重力荷载和侧向受力,结构刚度大,材料利用很充分,错列桁架的用钢量与常用的抗弯连接相比可减少30%~ 40%,因此比较经济。

此外,楼板的跨度仅为一个桁架上弦到相邻桁架下弦的距离,同具有相同内部开间的其它结构相比,楼板跨度减小,从而可以减小楼板的厚度,在整体上降低了结构高度。

桁架跨度按合理的跨高比确定,可大于20m。

这种体系的缺点:对建筑要求规整,
桁架跨度不能太小。

这种体系适用层数通常为15~ 20层,低于35~ 40层。

2.2 砌块砌体结构
砌块建筑由配筋砌体构成。

通常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局部空心处浇筑配筋混凝土芯柱和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钢筋,可以提高砌体的承载力、整体性和延性,显著改善砌块砌体抗震性能。

取代粘土砖带来的契机,使新型墙体材料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引进和吸收国外一些性能优良的砌块,如舒布洛克砌块夹芯墙集承重、装饰和保温于一体,施工简单[3],通过与现浇混凝土结合形成内浇外砌结构体系,使得使用新型砌块材料的砌体结构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配筋砌体体系的工业化水平不高,严格说不是工业化的住宅体系。

这种体系中值得一提的是板块住宅建筑体系,该体系是由SP预应力空心板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构成的住宅建筑体系的简称,能适应大开间居住建筑的要求,符合我国墙体改革政策,建筑工业化程度提高,房屋建造速度快。

2.3 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体系
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墙板、楼板、梁柱等构件。

与20世纪50年代我国装配化探索时不同,当前的预制装配体系有新的亮点,例如:1)预制立面标准段构件单元立面标准段构件单元预制代替部分墙体,在预制场中,窗框、空调板和墙体一起浇筑。

2)三剪结构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建筑体系,体系由螺旋筋剪力柱、X形筋剪力梁、双向密肋蜂窝状楼板、复合节能墙板等构件组成,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节点现浇形成整体。

这种结构体系产业化生产、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但生产工艺仍在探索之中,存在节点处理的问题。

3)ELCON大板建筑体系
1999年引进中国,采用在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L”形大板体系,该体系与我国原有的全装配大板体系有许多不同之处,最主要的特点是“L”形的基本墙体构件和现场预制,因此对现场条件有要求。

2.4 预制预应力结构体系
区别于前述预制混凝土装配体系,这种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技术将预制构件
连接形成结构整体。

由于构件工厂预制,能提高施工速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结构质量,此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还是减少混凝土变形裂缝、提高结构耐久性的一种途径。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日本联合对柔性连接的预制抗震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为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在不同抗震设防区的应用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和必要的依据。

预制预应力结构体系有可能成为钢结构的有力竞争对手[6]。

在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中,由于预应力构件先简支,通过预应力形成结构后发生结构转换,二次受载后负弯矩有较大降低,容易形成梁铰机制。

预制预应力结构抗震性能仍处于研究之中,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房屋在国内的工程应用,工业化程度固然会有较大提高,但在住宅中的适用性有待探讨。

2.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兼有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适合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

除了具有全钢结构的环保性、抗震性、工业化生产程度高等特点外,与全钢结构相比,它能较好地解决防火、防腐的难题;由于含钢量低于全钢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由于体系的大开间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能对空间进行自由组合,打破了砖混结构内墙体承重的局限性。

该体系主要包括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RC)、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外包钢组合结构体系。

需要指出,天津二建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基地正是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业化住宅体系”为核心。

2.6 其他结构体系
1)模网混凝土结构[3] 帝枇建筑由具有三维空间网架结构的帝枇建筑模网,内浇大掺量粉煤灰免振自密实混凝土构成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2)复合板式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组合网架夹心板(WZ板)结构及类似的CS 板式结构住宅体系、CL结构体系和主要由密肋复合墙板与隐形框架构成的密肋壁板轻框节能住宅体系[7]。

其特点是复合墙(楼)板集成围护、保温、承载力等功能能替代砌体结构,但都处在试验探索阶段,实用设计方法有待完善。

总的来看,按照主要的结构材料,上述结构体系仍不可能超出砌体(现在包括墙体)、钢和混凝土的传统三大结构体系。

总的来看,按照主要的结构材料,上述结构体系仍不可能超出砌体(现在包括墙体)、钢和混凝土的传统三大结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