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作业分析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的大学的物理附加地的题目标准详解第4,14,5章作业标准详解.doc

东北大学的大学的物理附加地的题目标准详解第4,14,5章作业标准详解.doc

实用标准文案第 4章刚体的转动作业一、教材:选择填空题 1~4;计算题: 13, 27,31二、附加题(一)、选择题1、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等的细圆环 A 和 B . A 环的质量分布均匀, B 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它们对通过环心并与环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 A和J B,则J A和J B的关系为[C]A、J A J BB、J A J BC、J A J BD、无法确定2、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圆周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 A ]A、角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 B 、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C、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E、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3、花样滑冰运动员绕通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 J0,角速度为0 .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 1 J 0 .此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D ]3A、1B 、1C、3 0 D、3 03 0 3 04、如图所示,一静止的均匀细棒,长为L 、质量为 M ,可绕通过棒的端点且垂直于棒长的光滑固定轴 O 在水平面内转动,转动惯量为 1 ML2.一质量为 m 、速率为3 的子弹在水平面内沿与棒垂直的方向射出并穿出棒的自由端,设穿过棒后子弹的速率为1v, O2 俯视图则此时棒的角速度为[ B ]A、mvB 、 3mv C、5mv D、7mvML 2ML 3ML 4ML(二)、计算题1、质量分别为 m和 2m,半径分别为 r 和 2r 的两个均质圆盘,同轴地粘在一起,可绕通过盘心且垂直于盘面的水平1v 2v实用标准文案光滑轴转动,在大小盘边缘都绕有细绳,绳下端都挂一质量为 m 的重物,盘绳无相对滑动,如图所示,求: 1) 圆盘对水平光滑轴的转动惯量;2) 圆盘的角加速度。

解:( 1) J 1 mr 2 1 2m 2r 29mr22 22(2)T 2 mg ma 2mg T 1 ma 1T 2 2r T 2 r Ja 1 a 2 2g2rr19r2、一根长为 l ,质量为 M 的均质细杆,其一端挂在一个光滑的水平轴上,静止在竖直位置。

作业分析-人机

作业分析-人机
第五章 作业分析
5.1 5.2 5.3 5.4 作业分析概述 人—机作业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作业分析(略)
第一节
作业分析概述
一、作业分析(操作分析)
作业分析:对某道工序中人、机、物的研究,目的是 工作轻松、布置合理、缩短工时。 与程序分析的区别:
分析对象 分析内容 分析基本单元 分析的目的 分析的范围 分析的时间
方 法: 改良方法 机器号码: B3 日 机器 时间 布轮右边 当柱螺栓通过布 轮右边的进料管 即被抛光 期: .
30
30
30
时间单位1=1/1000min 统 工人 空闲时间 工作时间 周 程 利用率 0 30 布轮左边 0 30 计 机 器 布轮右边 0 30
30 / 30 100%
30
30 / 30 100%
去毛刺并检查尺寸(1#)0.5 0.2 空闲 0.3 卸车床1# 空闲 0.3 周程 工作时间 空闲时间 2.6 0.2 2.8 统 人 车床1# 2.8 2 0.8 计 车床2# 2.8 2 0.8
比,工作周程(均为 2.8mi 0.5 车削 空闲 0.5 如果此时工人的空闲时间不足 0.5 n)并未改变,但第二次改 0.3 (<1.3min ), 进方法完成了两件,即单件 空闲 0.8 怎样改进?可以增加其他工作。 0.5 加工时间仅为 1.4min,总产 # 车削 此例说明: 去毛刺并检查尺寸(2 ) 0.5 量增加了50%。 2
改善无止境!
车削
1.5
利用率 2.6/2.8=95% 2/2.8=71% 2/2.8=71%
图5-6 车削时的人机作业图(第二次改进方法)
主要用途:
1.找出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因素。 2.确定操作者(单人)能同时操作的机器台数。 3.寻求操作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第5章 作业分析

第5章 作业分析
42
四、双手作业分析图
⑶图的右上角画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图(如工 作台上的布置),表示操作对象、操作工具的 名称。
⑷图的中间分别纪录左右手动作。便观察,便 记录,一次观察一只手的动作。先右后左。注 意:左右手的同时动作应画在同一水平位置, 并左右多次核对。
⑸记录完成后,应将左右手的动作分别进行统 计,统计资料可放在右方或右下方。
切割 35
卸料 7
空闲 3
18
四、实例分析

时间 时间
机1
时间
机2
操作人的35秒的
从料箱取材料 3 将材料装上车床 1
空闲 3 装料
切割 20
空闲时间足可以
10 开动车床 1 2
12
在操作另一台车
到车床 2 5 停止车床 2 2
切割 35
卸料
床,如右图:
卸下成品
7
5
两种方法的工作
放下成品箱 3 从料箱取材料 3
2、联合操作分析实例 例5-4 某工厂成品用小木箱包装,堆放在
工厂的库内,老张、老王两人每天用两 小时将小木箱放在搬运板上。在由堆高 机送到储运库(待运出厂)。 一人装满一块运板需6分钟,堆高机来回 一次需3分钟,采用如下布置,分析如下:
31
五、联合作业分析实例
堆高机 老张 老王
老张 ①
堆 库
时间

机器
根据“ECRS”四大原则 0
中的取消空闲与等待时
1 2
间的分析原则,分析如 3
2 准备下一工件 空闲 1 装上工件 被装上工件
2 1
下:
4 54
空闲
加工 4
⑴如右图所示: 总周程为10个单位。
6 7 1 卸下工件 被卸下工件 1 8 9 2 完成件放箱内 空闲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七、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2.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4.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6.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7.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8. A.越接近于-1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D. 在0.5和0.8之间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0. A.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11.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2.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13.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4.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5.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16.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17.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七、1.2.3.4.5.6.7.8.9.22. A.r=0 B.|r|=1C.-1<r<1 D.0<r<123.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56+8x,这意味着()24.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25.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1、B2、A3、A4、C5、B6、C7、C8、D9、B10、C.八、多项选择题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2.A、对现象做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3.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有()4.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5.C、国内生产总值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6.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7.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E、非线性相关关系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10.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11.E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2.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76-1.85x,这表示()1九、1.2.3.4.5.6.7.8.1、1≤r<06、十、1.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 3)
总能耗M∑=(1.2+RMR)×BR×体表面积(B)× 活动时间(t)(5 - 4)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影响人体作业时能量代谢的因素很多, 如作业类
型、 作业方法、 作业姿势、

由表5 - 3和表5 - 4可看出, 不同类型的作业对能 量代谢的影响。 图5 - 3给出了不同作业的能量消耗值, 其范围从1.6~16.2kCal/min。
动强度和作业时间。 劳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 需氧量也越多。
从事体力作业的过程中, 需氧量随着劳动强度的 加大而增加, 但人的摄氧能力却有一定的限度。 因此, 当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时, 人体能量的供应依赖于 能源物质的无氧糖酵解, 造成体内的氧亏负, 这种状 态称为氧债。 氧债与劳动负荷的关系, 如图5 - 2所示。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5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数据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6 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的关系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实际应用中, 经常采用省略尿氮测定的简便方法, 即根据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内吸入的O2量和CO2产生量 求出呼吸商(混合呼吸商), 而不考虑蛋白质代谢部分, 实践证明, 采用简便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会有显著误差。
RMRMR ARRR (5 - 2) BR BR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3和表5 - 4为不同活动类型的RMR的实测值和 推算值。
除利用实测方法之外, 还可用简易方法近似计算 人在体力劳动中的能量消耗, 其计算公式为
AR=RR+MR=1.2×BR+RMR·BR
=(1.2+RMR)×BR
MR=AR-RR (5 - 1)

第5章——作业分析

第5章——作业分析

1什么叫作业分析作业分析与程序分析有什么区别答: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

区别: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生产的运行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而作业分析则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

2、什么叫人-机作业分析人-机作业分析有何用途人-机作业分析图由哪三部分组成答:人-机作业分析是应用于机械作业的一种分析技术,通过对某一项作业的现场观察,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人-机作业分析的用途:1.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

发现产生无效时间的原因。

2.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充分发挥闲余能力的作用。

3.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对提高工效更为有利。

4.进行安全性研究,如何保证操作者的安全问题。

5.设备改造、实现自动化及改善作业区的布置。

人-机作业图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表头部分2.图表部分 3.统计部分3、什么叫闲余能力如何发现闲余能力答:闲余能力就是工人或者机器的空闲时间闲余能力的调查手段与方法有:1. 作业测定;2. 联合作业分析;3. 人—机作业分析。

4、什么叫联合作业分析其有何用途答:联合作业分析是指当几个作业人员共同作业于一项工作时对作业人员时间上的关系的分析以及排除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

联合作业分析的用途:1.发现空闲与等待的作业时间。

利用联合作业分析图,可将那些不明显的空闲与等待时间完全显现出来。

同时还可发现和改善耗时最长的作业。

2.使工作平衡,以获得更好的较低的人工成本。

3.减少周期(程)时间。

改善最耗费时间的作业,缩短作业总时间量,降低(减少)周期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及效益。

第五章+作业空间设计2

第五章+作业空间设计2
(5)1800mm以上:报警器、音响装置等。
三.立姿工作台设计
双手操作时,上臂自然下垂,前臂自然弯曲时,最省力、 最舒适,工作台一般在肘部以下。
立姿作业控制台一般布置的尺寸范围如图5-30所示。
另外,工作面高度不仅与身高有关,还与作业时施力的 大小、视力要求和操作范围等很多因素有关。如被加工件越 大,工作台面越要低些;操作需用力时工作台面也应低一些, 这样可以利用身体的重力作功(图5-27)。
1.座椅的基本类型
不同的工作采用不同类型的坐椅。
(1)专用工作椅 例如:汽车驾驶员座椅、飞行员座椅、办公室座椅、
学校课桌椅等都属专用工作椅。 工作坐椅 立姿作业时,若工作面高度较低时,为了减轻因弯腰
引起人体疲劳,采用支撑物。
(2)多用座椅 指不是为某种固定工作,而可供多种场合使用的座椅。 例如:餐厅、会议室、候车候机室使用的座椅以及从事
3.座椅设计的新观念
近年来,座椅设计有新的发展。一般的座椅设计仅从座
椅的固有形状与尺寸关系上进行调整性设计。而新的座椅设
计则从座椅最根本的功能要求的角度着手,从设计观念上有
所突破与创新。
(1)“动态”座椅(图5-21) 其设计特点是座椅能对坐者的动作与姿势做出自动响应
(2)前倾式座椅(图5-22) 研究表明,采用座面适当前倾设计的工作椅会更适合于
(a)
(b)
(c)
(d)
工作座椅
对立姿工作岗位,如其 工作面高度相对较低,为了 减轻因弯腰引起人体疲劳, 可采用支撑物:
图(a)脚踏板和搁臂垫 组合。
图(b)脚踏板和支承凳 组合。
图(c)回跳凳
作用:
支撑物能够给操作者身 体一个平衡力,但操作活动 又不受这个力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工人与机器数的确定
加工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装、卸工件; 机器工作能力的不平衡; 可否把内部时间改为外部时间; 影响机器加工时间的因素等。
通常以一年或一月的工作量为依据计算:
工人数=一月(年)总工作量/平均一个 工人一月(年)有效工时
四、作业分析的特点
它把详细地分析、改进一个工作地上的作业作 为分析的对象和目标;
它应用程序分析的基本手法,对以人为主的作 业系统进行分析;
分析的内容是影响该项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 各种因素。包括作业方法、原材料、设备与工 装工位器具、作业环境条件等方面。

五、作业分析的类型


1. 人—机作业分析
第五章 作业分析
5.1 作业分析概述
一、作业分析的含义
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 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 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 工时消耗,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
人机作业分析(含闲余能量分析)
作业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作业分析

2. 联合作业分析

3. 双手作业分析

5.2 人—机作业分析
人 一、人—机作业分析的含义


人-机作业分析是通过对某一项作 业的现场观察,记录作业者和机器设备
作 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

寻求合理的作业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 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
分 率。


二、人—机作业分析的特征
二、作业分析与程序分析的区别
作业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点的工 人使用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作业(操作)活动。
它与程序分析的区别在于:程序分析是研究整 个生产的运行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而作业分析 则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
三、作业分析的基本要求
通过取消、合并、简化,使操作总数减到最低、 工序排列最佳,并使每一操作简单易行;
现行的
改进的
节省效果
六、闲余能力分析
闲余能力分析是对人员及设备能力进行准确调 查分析后将作业内容合理地再分配的工作,目的是 使各工序的人员及设备负荷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 人及设备的闲余时间,从而提高工效。
①机器的闲余能力
②工人闲余能力。主要考虑在机器自动加工时 所产生的工人空闲,对此应考虑安排两个不同作业 交叉进行。

人-机作业图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人 (1)表头部分
包括作业名称、工作部门、产品名称、表号、
作业者、编号、图示、日期、开始动作、结束
机 动作等(表头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制定) 。
作 工作部门
业 产品名称
作业名称
分 机器名称
析 操作者
年龄
表号 技术等级 文化程度
制表者
审定者

(2)图表部分

① 取适当的比例尺,如以1cm代表1min;

1) 观察和记录操作者与机器设备在一个作业周期(周程)
内各自的操作步骤和操作内容;
机 2) 用作业测定法确定这些操作活动的时间,按照操作者

和机器设备操作活动的时间配合关系,在作业分析图
表中清晰地表示出来;

3) 运用工作简化和合并交叉的原则,研究改进操作的各

种可能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析 4) 绘出新的操作分析图表。新的操作方法经过现场验证

确定1名操作者可能操作几台机器,充分发 挥闲余能力的作用;

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对提高工
效更为有利;

人 进行安全性研究,因过分提高机器的
运转速度和设备的利用率而使操作者

的安全受到危害时,应如何保证操作
者的安全问题;

业 设备改造、实现自动化及改善作业区

的布置。

人 四、人—机作业分析的作业过程
② 用垂直竖线把人与机器分开;
③分别在人与机器栏内,依作业程序和时间由上而下用

规定的图标(见下表)记录人与机器工作或空闲的
情况,并注写作业单元内容;
作 ④只绘出一个操作周程(加工完一个零件的整个过程)。

图标
含义

人或机器处于工作状态

人或机器处于空闲状态
人与机器处于同时工作状态
人机程序图示例
合理利用肌肉群,防止某些肌肉群由于动作过 于频繁而产生劳损。发挥双手作用,平衡双手 负荷,避免用手长时间握持物体,尽量使用工 具;
要求机器完成更多的工作,例如:自动进刀、 退刀、停车、自动检测、自动换刀等。大量生 产应设计自动上料落件装置。改进零件箱或零 件放置方法;
减少作业循环和频率。减少物料的运输和转 移次数,缩短运输和移动距离,使运输和移 动方便易行;

时间(min)

移开铣成件 0.2
用模板量深度 0.4
锉锐边 0.6
取新铸件 0.8
清洁机器 1.0
开动机器 1.2
空闲
1.4

空作闲Fra bibliotek空闲1.6
精铣第二面
1.8
2.0
(3)统计部分
人 统计内容包括操作周程(期),人、机在一周程内工
作时间和空闲时间,以及人、机利用率。



作 业 分机 析
统计项目 周程时间/min 工作时间/min 空闲时间/min 时间利用率(%) 周程时间/min 工作时间/min 空闲时间/min 时间利用率(%)

一般用于分析1人操作1台机器

或1人操作多台机器的情况。
作 人-机作业分析借助于人机作

业图进行分析。



人 三、人—机作业分析的主要用途
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人-机
作业时,若人与机器的相互关系不协调,

人-机分析图能一目了然,发现产生无效

时间的原因;
业 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既
改进设备、工装与工位器具、物料规格或工 艺,采用经济的切削用量;
工作地点应有足够的空闲,使操作者有充足 的回旋余地;
消除不合理的空闲时间,尽量实现人机同步 工作,使某些准备工作、布置工作地点的工 作、辅助性工作放在机动时间进行。
综上所述,通过作业分析,应达到 使作业的结构合理、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减轻、作业的时间消耗减少,保证生产 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以后,即应用于生产,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

五、人—机作业分析图

人-机作业图是记录在同一时间坐标
机 上,表明作业者与机器的协调和配合关系
作 的一种图表。它可以清楚地显示人的工作 业 周期与机器的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的配合关
系,因此,通过对人-机作业图的分析,
分 可以获得减少人-机等待(空闲)时间, 析 提高人-机效率的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