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本剧拓展课程方案

小学英语课本剧拓展课程方案
小学英语课本剧拓展课程方案

小学英语拓展课程

—《英语课本剧》实施方案

一、课程介绍

为了加快推进新课改,丰富学生的高效读写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增加与教材、社会的互动,多方位地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开设学生英语课本剧表演拓展课程。

课本剧表演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的种方法。它以教室为舞台,表演趣材和教材紧密联系,演员是学生(或师生)的一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课本剧在教学中的使用是弥补语言环境不足的重要方法,它拓宽了学生用外语思维的空间,创设了灵活使用语言的氛围,其表演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故事,体验生活,逐渐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种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说到小学英语的总目标

就是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再其中具体目标中的一二级目标明确说明:

1、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

2、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

英语课本剧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有积极意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本剧表演的氛围中学到的知识会伴随他们快乐一生,为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树立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能够掌握简单英语戏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模仿类。这种类型适合听说课。可直接或稍做调整用来

做剧本。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原对话,为下一步分组表演做准备。最后要求各组画路线图,运用所学句型创设情境,进行问路和应答练习。还可把教室里的若干座位设计成医院、学校、公园、商店等,让学生举着标志牌。分小组先练后演

2.改编类。这种类型适合无法直接用来做剧本的课。此类课本剧的表演,已经是原单元教材内容的活用和升华,反映的

大多是一个主题。其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展现,经常给师生以新的启发和创作灵感。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实施的原则

①激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

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成功的欢乐是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

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②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力之一。

③交际性原则。英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进行交际。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英语,学会使用英语,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

2.实施的方式

①精心选材,确定话题。首先,好的英语课本剧需要好的剧本,其内容须受观众的喜爱,比较活泼、新颖、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实际基础,结合学段教学要求,精心选取课本剧的话题。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②合作学习,集体创作。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改编与排练。学生小组由学生按剧本要求自由组合,班级英语课代表具体负责,使全班学生都有可能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兼任导演。学习小组的活动,一般利用课余时间。各小组首先通过帮助进一步清除课文中的生词、句子、语法等障碍,同时熟读课本,反复

描摩课文中的情节、人物,然后,按照“改编的剧本要将课文中提到的内容都表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讨论形成剧情梗概。为了使表演内容连贯、新颖,大家可以动手收集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或者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也可以主动预习书后练习,甚至于上网查阅资料。剧本形成后,小组成员自行商量角色分工,进行分练合练。小组成员还可以自己动手准备简单的道具,增加表演的逼真度,增强艺术效果。

③创设情境,课堂表演。经集体创作和小组排练后,学生对各自的作品充满信心时,便可以进行表演。表演前,教师应要求表演者声音响亮,注意展现面部表情和使用肢体语言。表演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以欣赏的眼光观看,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表演轻松自然。

④综合评价,及时点拨。小组表演结束时,教师首先应引导观看的学生对表演中值得背定的地方进行评议,再让大家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适时进行点拨,鼓励学生的创意,同时对语言上的错误用法给予纠正。在总体评价时,教师不仅进行语言运用的评析,还可以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上。这样的评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就感。最后,综合表演内容、表演者语音与

语调、表演到位程度及小组团队精神等因素,全班学生共同推选优秀组参加课本剧表演比赛,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评价

1.评价形式。

分平时评价和汇演评价两种。平时评价:学生即是观众,又是演员还是评委。评价一个课本剧,主要看内容是否扣本单元语言和知识点;情节创意是否新颖;表演是否大方得体符合情理;对话是否精练地道纯正。汇演时评价:汇演时可邀请部分家长及有关老师和领

导观摩。汇演之后,要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口语奖和“十大表演明星”。

2.课本剧评价标准

①剧本编排(20分)

剧本忠实于教材,情节清晰明了,主题积极健康,内容编排上新颖、有创意。

②英语语言(20分)

对话精炼、地道、纯正,有一定的台词含量。

③口语(30分)

语音准确、流畅(包括语调、连读、词重音、句重音、节奏、失去爆破、同化、弱化等)。

④演员表演(20分)

动作恰当、大方、得体,表演逼真;表情自然、丰富、投入,有一定的表演技巧,配合默契,随机应变,控制场上局面的能力较强。

⑤现场效果(10分)

服装道具得体、符合剧情;化妆造型符合角色要求,表现人物特征;风趣幽默,气氛热烈,兼具艺术性和趣味性;整个表演过程中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突出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