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1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完整(复旦大学,高鸿业等教材)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完整(复旦大学,高鸿业等教材)ppt课件

所以,社会科学是观察人类行为及其现象并加以解释的学科;
3、科学与科学的目的性: 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 所以,我们理解科学不能只看它的目的;
精选ppt
2
二、什么是经济科学
1、Samuelson: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
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 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Stiglitz: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 3%。
4、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与收入分配
精选ppt
14
吃狗屎也能增加GDP! 吃狗屎也能增加GDP?!
精选ppt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GDP与GNP:衡量社会经济活动成果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 用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生产什么、产量有多少?产品怎样生产?产品为谁生产? 谁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 3、Economic and Economical 4、经济学是观察经济现象并解释经济现象的科学;
精选ppt
3
三、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Economic:解释微观经济现象; Economical:如何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
四、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Economic: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Economical:如何实现“社会的效用”最大化
精选ppt
4
五、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为什么癌症现在还不能治疗?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癌症病毒是如何复制的。
经济学:解释病毒的复制过程 管理学:如何治病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 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 PPT课件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所拥有的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 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 创造的收入,其人口包括居住 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 国的外国公民。 *GNP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所创 造的收入,包括居住在本国的 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 民。 • 封闭条件下,GNP= GDP。 • 如果GNP>GDP,说明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GDP能够更好的反映一 国的就业情况。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 要性上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生产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 收入法
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者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 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名人名语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历 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 样冷漠和正直。 ——J.M.凯恩斯
经济学家总是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问题时,惦记着 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曼 昆
经济学特性
• 假设与简化 • 科学求证 • 争论性
本章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应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 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 给他人的拖拉机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
包括赶超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创 新驱动战略等,不同战略适用于不 同发展阶段和国情。
经济发展政策选择
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区域政策等,政策选择需根据 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和调整。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0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这些工具通过改变市场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通过 这些渠道,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而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类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 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时,通货 膨胀率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是指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它 受到过去和现在的通货膨胀率、经济 增长率、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 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而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同时, 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 位置和形状,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未来 物价会上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 右上方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失业率 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会更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配合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实 现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 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 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内生增长理论与政策含义
内生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所推动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所施加的。它强调知识、技术、人力资本 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政策含义
内生增长理论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等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政府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 力,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优点是既可调节国际收支, 又可避免汇率过度波动;缺点是管理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经常账户
记录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交易情况,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实际 状况。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进而调控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总需求, 进而调控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收入政策
政府通过制定工资和价格指导线等手段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 预期和行为,进而调控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04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概念及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创新
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制度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
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 经济布局。
城乡融合发展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将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引入BP线来分析汇率、国际资本 流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 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 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活跃,生产迅速增加,投资 增加,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利率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 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或地区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他部门 或地区,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需求过度
政府支出增加、投资过热 或消费需求旺盛等原因导 致总需求过度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长期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进。
波动性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 段。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其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和政府如何共同决定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第二节 GDP
一、一个虚拟的例子: 一年中,先生产一台麦粉机,值100元,可用十年。 然后生产100斤小麦,值100元。此后,将小麦加工成 80斤面粉,值120元,其中小麦成本100元,机器折旧 10元,人工费10元。 问:这里的GDP是多少。 1:机器100元+小麦100元+面粉120元=320元 2:机器100元+面粉120元=220元 二、GDP的定义:P4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GDP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值(通常以年为时 间为单位),所以是流量。
(五)GDP是某地区域内的生产指标
与GNP的区别: GDP核算以国土为原则,GNP核算以国民为原则。 二者关系用公式表示是: GNP=GDP+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 人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外国人在本国取得 的要素收入=本国人的净要素收入NFI(P435) 这样,二者关系的公式是: GNP=GDP+NFI
三、收入法:
(一)方法 当期生产新创造的价值,经销售变为收入,并在相 关当事人(不一定是本国国民)之间分配。转化为: (1)劳动者工资与薪金收入 (2)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利息、股息等)。 (3)实物资本提供者及土地所有者租金收入 (4)政府税收(间接税、直接税)。 将来自GDP的各种收入汇总,可得GDP。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 (一)含义:只有居民和企业,没有政府和对外 部门(后者即假定经济是封闭经济) (二)恒等式: 1、总供给=总收入=C+S 2、总支出AE(或总需求AD)=C+I
3、恒等关系:
AD(AE)=C+I=Y=C+S=AS
AD I=S AS 储蓄S与投资必然相等的原因是,一方面,没卖出去的 产品也算作收入,但这种“收入”显然是不能用于 消 费的,所以也被算作一种储蓄。另一方面,那些没 卖出去的产品被算作增加产成品库存的投资。这是 “非意愿”的投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经济周期
指经济活动水平随时间而波动的现象,包括经济 的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 口增长、政策调整等;经济周期则反映了经济活 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受到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 口等因素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 学的结合,强调价格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主张政府干 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
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农村改革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农村改革,包括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村市场化改 革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和农民收入。
城市改革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 施城市改革,包括国有企业 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促 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
级。
开放政策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开放政策,包括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区 建设等,扩大了对外经济合 作和交流。
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产业升级、企 业改革等,实现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
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 滞。
结构改革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企业重组、金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以应对经济 停滞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本书主要内容
(一)国民收入核算(十二章) (二)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十三~十六章) 1、收入-支出模型(450线模型或凯恩斯交叉图)(十 三章) 2、IS-LM模型(十四章) 3、用IS-LM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十五、十六章) (三)总供求共同决定收入的AD-AS模型(十七章)、 第二十二章 (四)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与通胀 (五)开放经济的IS-LM-BP模型(十九、二十章) (六)经济增长与周期(二十一章) (七)其他
出原因,并说明应如何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图示:
.. . ..
t1 t2 t3 .
总供求与实际国民收入决定
P
AS
.
AD
y*’ y y*
y
.
2、动态且短期地说
短期中实际产量Y则通常围绕潜在产量Y*而波 动,这即经济周期。波动中如实际产量低于潜 在产量,意味着失业,反之会有过度就业,这 将造成通胀。宏观经济学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说 明这种波动,包括周期性的原因及对策。
.
3、动态且长期地说
长期中,实际产出Y与潜在产出Y是一致 的,且潜在产出随生产能力的长期上上升 而增加。这叫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还包 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封闭经济
总需求
一.静态地说,Y决定
开放经济 宏
总供给

Y
衰退与失业

经济周期

二.动态地说
过热与通胀
政 策
ics
主讲:刘玉瑾
.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概述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两个主要 部分。与理论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 济学实践性很强。随着经济问题变化,宏观经济 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也变化。所以到目前为止, 很难给宏观经济学下一个全面的定义。
.
2、失业率(U)P607
它直接反映社会总劳动这一最重要资源的利用程 度,对社会福利和发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宏 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率包括度量、原因、对策等。
.
3、通胀率(π)P615
名义总产值与实际总产值可能不同,一个重要原 因是物价变动。物价不仅包括一般商品价格,也 包括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一般商品价格在市场经 济中即传递着供求的信息,也是调节供求的重要 杆杠;而工资率变动对就业和产量都有影响,所 以通胀率对整个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因而是个 重要指标。
.
二、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一)联系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首先说明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 然后,通过对微观经济行为的汇总,来推论宏观 经济的规律。所以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分析为 基础。 (二)区别 1、合成谬误 2、部门:微观经济中的部门指生产行业。 宏观经济中的部门分为:居民、企业、政府和对 外部门。
.
第二节 GDP
一、一个虚拟的例子: 一年中,先生产一台麦粉机,值100元,可用十年。 然后生产100斤小麦,值100元。此后,将小麦加工成 80斤面粉,值120元,其中小麦成本100元,机器折旧 10元,人工费10元。 问:这里的GDP是多少。 1:机器100元+小麦100元+面粉120元=320元 2:机器100元+面粉120元=220元
.
(二)研究对象 简单说,宏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经济总体,或经济体的 总量关系。经济体可以是某一地区、一个国家,也 可是以世界。通常,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经济总 量关系。经济总量关系主要有: 1、总产量(最终产品)及其波动和增长率(不考虑 产品构成) 2、就业量与失业率(不考虑职业分布) 3、价格水平与通胀率(不考虑相对价格) 其中,最重要的是总产量及其增长。
.
4、利率(r)
通胀率反映的是与货币供求状况,货币供求又与货 币价格有关,货币价格就是利率。 利率还影响国内投资,从短期说这会影响国内总需 求,从而国民收入决定;从长期说影响潜在产量增 长。而且在开放条件下,利率还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对开放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
.
5、汇率(E)
现代经济都是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总供求包括国 外对本国的供给和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这都 与汇率有关:汇率变动会影响本国商品与外国商 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进出口。此外,汇率变动也 造成国际投资风险,从而也影响国了资本流动。 因此,汇率对开放经济宏观运行也有重要影响。
.
(四)宏观经济主要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它反映一国总生产状况,可 叫总供给,分为名义的、实际的和潜在的。 (1)潜在产量(总供给)Y*(potential):资源充分利用 时最大产量,反映一国生产能力。 (2)实际产量Y:有两种产量概念都译为实际产量。一 是与潜在产量对应,指由有效需求和实际就业决定的 总产量,称actualGDP。二是与名义产量对应,指对 名义产量进行价格调整得出的产量指标,称realGDP (真实的GDP)。 (3)名义产量(nominal):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实际产 量。名义产量对实际产量的偏离反映物价水平变动即 通胀。
总产量也可称为国民收入。其随时间而增加的过程
通常可用下图表示:
.
长期增长
周期波动
Y
Y*
Y
时间t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静态地说,宏观经济学
(1)从总供给(AS)和总需求(AD)两方面说明
实际国民收入Y如何决定。
(2)将实际国民收入Y与潜在国民收入Y*进行比较。
(3)若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不一致,则找
.
三、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常分三步: (一)从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出发,来说 明其行为规律。比如,消费者如何从效用最大化 目标出发,理性地确定自己的消费需求量;厂商 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目标出发,理性地选择资本存 量从而投资需求。 (二)对个体行为变量进行加总,得出各宏观经 济总量,进而说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P425)。 (三)利用统计数字对理论进行检验。 其中,如何对个体经济行为进行加总以合成为宏 观经济规律,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关键。
.
(二)流量与存量 宏观经济变量可分为存量和流量两大类 1、流量:指一段时间之内的经济量值,如国内
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财政收入等。 2、存量:某一时刻存在的经济量值,如社会资
本总量、黄金存量、外汇储备等。 3、二者关系:存量通过流量而变化。如资本存
量通过投资和折旧而变化。存量大小也是决定流量 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另一类变量是比例变量,如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