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燃烧学2006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06年哈工大燃烧学期末考试题

2006年哈工大燃烧学期末考试题

2006年哈工大燃烧学期末考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 3 分,共18 分)1、绝热火焰温度:燃料在绝热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2、化合物的反应焓:在几种化合物(或元素)相互反应形成生成物时,放出或者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焓。

3、斯蒂芬流:在燃烧问题中,在相分界面处存在着法向的流动,多组分流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表面处将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因而可能形成各组分法向的扩散物质流。

如果相分界面上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存在,那么这种物理或化学过程也会产生或消耗一定的质量流。

于是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作用下,表面处又会产生一个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

称为斯蒂芬流。

4、可磨性系数:标准煤样和试验煤样由相同粒度破碎到相同细度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5、着火感应期:可燃混合物从初始温度T0 升高到着火温度Tc 所需要的时间。

6、索太尔平均粒径:用全部颗粒的体积除以总表面积所获得的平均粒径,3 2 d5 = d32 = Σ nd / Σ nd二、填空(每空 2 分,共32 分)1、按照燃料和空气燃烧过程的气体动力学特性,固体燃料的基本燃烧方式可以分为__层燃__、____流化床燃烧____和___煤粉燃烧___三种。

2、液体燃料的雾化方式可分为_____介质雾化____和_______机械雾化____两种类型。

3、CH4 在纯氧中燃烧,所生成的NOx 的类型包括____无____和______无_______。

试题:班号:姓名:第 2 页(共8 页)4、某煤的工业分析成分和发热量如下:Var, % Mar, % Aar, % FCar, % Qnet,ar, MJ/kg18 10 25 52 20请计算,该煤质属于___烟__煤,1000 吨该煤相当于___682.4___吨标准煤。

5、链锁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是__链的激发__、__链的传递__和__链的销毁__。

6、设某一反应温度由400℃增至500℃时,反应速率将增加值原来的e(e=2.718)倍,该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

A. 光B. 热C. 光和热D. 光、热和声答案:C2.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______。

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温度C. 燃料、温度、点火源D. 氧气、温度、点火源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燃烧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D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种类B. 氧气的浓度C. 燃烧的温度D. 环境的湿度答案:A5. 燃烧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

A. 缓慢氧化和快速氧化B.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C. 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种类B. 氧气的浓度C. 环境的温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在燃烧学中,闪点是指______。

A. 可燃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B. 可燃液体开始自燃的温度C. 可燃液体开始燃烧的温度D. 可燃液体开始蒸发的温度答案:B8. 燃烧的热效应通常用于______。

A. 发电B. 加热C. 制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B9.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流动性B. 氧气的供应量C. 环境的气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燃烧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______。

A. 燃料的纯度B. 氧气的供应量C. 环境的控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______反应,产生能量。

答案:氧化2.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______的浓度有关。

答案:氧气3.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与______的供应量有关。

答案:氧气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与燃料的______有关。

答案:种类5. 燃烧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环境的______。

哈工大燃烧学试题

哈工大燃烧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小题3分)1.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当不计入燃烧产生的水蒸汽汽化潜热时,10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2.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燃烧所需空气量的比值3.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层流火焰锋面在其法线方向上相对于未燃混合气体的速度4.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预混火焰是燃料和氧化刑充分混合后的燃烧火焰。

火焰温度很离,没有黑烟,火焰短而强.扩散火焰是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全部由外界提供,靠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相互扩散来完成燃烧过程的火焰•燃烧过程较长,火焰温度低, 燃料不易燃尽,有很烟,火焰很长.5.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带有相应的指数)的乘积成正比,其中个浓度的指数就是反应式中各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6.斯蒂芬流多组分流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表面处将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因而可能形成各组分法向的扩散物质流.另外如果相分眾面上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存在,这种物理或化学过程也会产生或消耗一定的质量流,于是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作用下,表而处又会产生一个与扩般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

这个总物质流是由表面本身因素造成的。

这一现象是斯蒂芬在研究水面蒸发时首先发现的,因此称为斯蒂芬流.二、填空題(20分,每空2分)1.列举两种复杂化学反应类型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任选两个)2.设某一反应21度由4(川9增至4109 BJ,反应速率将増加至氐来的(e=2・71«)倍,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38l939J/mol・3・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类型主要是燃卄型NO K和热力型NOx, 其兰更成分是NO和NO,.4.列举两种煤的特种分析方法热重分析.着火指数分祈,沉降炉实验.二维煥烧炉实验,热显微镜法,重力筛分法,比表面积法(任选两个)5.一种动力用煤的丄业分析成分如下,请判断这种煤的分类中揮发分烟煤(V空=28.6% )。

三、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1.简述液体燃料燃烧的过程分为哪几步?液体燃料首先落发汽化,再扩散到空气中与空气混合绘燃烧(扩散燃烧)"2.归纳分支链锁反应的反应步骤.他激发(傩的开始):由起始分子倍热、光爭外因生成自由基的反应. 偉传递(徒的增长):有自由原字戎自由恳与饱和分子作用生成祈的分子和新的自由基,不斷交替,若不受阻,反应一立进行下去直至反应物被耗尽. 络中断(縫的销毁):当自由恳被消徐时,链就中止.3.列举5种工程上常用的火焰稳定方法.用小型点火火焰稳定主火焰用钝休穗定火焰用旋转射滾趙定火焰扩散火焰的稳定用多孔板形成回流区稳定火焰/釆用射流喷入究然旷大的燃烧室使在射流外侧形成回減区稳定火焰/使射液刚咬入燃烧室屮就急剧拐专,在拐奇处刑成回流区稳屯火焰4.简述湍流预混火焰的分类和持点.小尺度湍渡火焰:湍流中的傲冈的平均尺寸•卜于可锲泯合气体在层液下的火焰锋而厚度.能够保持校规则的火焰锋面,其燃烧区的岸度只是略大于层滦火焰锋i&厚度;大尺度弱湍流火焰:微因平均尺寸大干可燃混合气休在层流下的火焰挣(&厚度,微团脉动追度小于层流犬焰传播速度,火焰锋面壮动,微团不能冲破火焰锋而大尺度强满沆火焰:從团平均尺寸丸于可煥混合气体在层流下的火堵饪面厚度,微团脉动速度大干层浣火焰传播速度,不存在连续的火焰而.5.说明煤粉燃烧过稈中一次风的作用.输送煤箱进入燃烧室;供给着火初期所需要的氣气m "Cp—+、'0(3)(6)(7)(8)(9) 四. 假定:1)油滴为均匀对称的球体;2)油滴随风孰动,与空气没有相对 运动;3)燃烧琏行得很快,火焰向很薄;4)油滴表血温度为饱和温度;5) 忽路对流与辐射换热;6)忽略抽滴周围的温度场不均匀对热导率、扩散系 数的影响,7)忽略斯蒂芬流.试计算火焰锋面的直径、加耗量,以及汕滴 直径与时间的关系.(9分)[^^/(L + C^T-T^dT = Nmfr^dr (2)得假设火焰前锋Z 外有一半经r 的球面,氣气从远处迈过这个球百向内扩散的敎矛必然等于火焰前锋所消耗的氨气量,D 氣的分了扩散系数:C 氧的浓反:卩&口燃油的化学X 吊比,从离油滴很远处务火焰锋面之问积分,得(7)» (8)联立: d\d 2]^-Kdr j对(9)积分 五. 应用谢苗诺夫的非稳态着火理论分析,如果燃料和空气均匀混合,对于 存在散热的系统,燃料的发热童对着火条件的影响(9分) 当有散热时.热輦的损失速举为:厂aS (J7;)W 单位时间,单位容积的释放热量为:对半径为r 的球面,通过球面向油滴传导的热量等于燃油气化所需热莹和使 油气温艮曲儿升髙到T 所需的热量,则4耳热系数:—燃油^化潜堀”一油浦柯u 的燃油气化盘.叩油耗乩Cp^燃沁;P 勺比热容. 将上式从油滴衣面(r“^T“)到火焰锋面(「和TJ 积分:In P.油的密度.母 〃(dj m = -p —; ----- M 2 dtdT乞-町燃混合物反应的释热木:"-反応物向外界的放热系数:S-容器用面面积: '【一曲用介瓶讪应戒瞰面淵戌. 般灯对燃浪合物的初&追也V-养器休和■ •知图,假定TO3<T O2<T O,°当T O<T O2时,一般情况下q与业曲线相交于a.b两点、在该两点、处JZ/Jr = 0 »a点、到b点之间,q>q P 如杲取出外部扰动,系统的温度就会降低.、从而回到a点,当混合温度处干T o 时、qvq^即使冇外界扰动.温度也会冋到Ta.当系统温度达到Tb时、系统若有扰动便系统温度上升、此时qvq「系统将被迅速如热而着火;若有扰动使系统温度下降.此时q>q「系统温度将会逐渐冷却到Ta.当T(尸%2时・q与qg曲线相切于c点,此叶q=q(.当系统温度向上扰动时. 刃7必>0.系统温度会上升;当系统温度向下扰动时,(rr/dr>0,系统温度还是会回到Tc o称Tc国着火温度。

2016年秋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燃烧学》复习重点

2016年秋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燃烧学》复习重点

2016年秋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燃烧学》复习重点1. Gibbs自由能2. 绝热燃烧温度(反应程度法、数值法)3. Vanderwaals方程4. 反应阈能与表观活化能的关系5. 对复杂反应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6. 化学时间尺度7. 柱塞流反应器8. Fick定律一般表达式的一维形式9. 二维反应边界层的控制方程10. Zeldovich转换11. 广义Reynolds比拟12. 瑞利(Rayleigh)公式13. 朗肯-雨果尼奥(Rankine-Hugoniot)方程(分区讨论)14. 爆震速度15. 爆震波的形成过程16. 着火条件17. 闭口系统热力着火的稳态分析方法和非稳态分析方法18. 着火感应期19. 开口系统热自燃的分析思想19. 应用零值边界梯度条件推导气流中炽热平板点燃条件20. 着火半岛现象21. 层流火焰传播机理的三种理论22. 一维层流火焰的结构及反应区、预热区的特点23. 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24. 预混火焰和非预混火焰的区别25. Burke and Schumann非预混火焰26. 液体燃料燃烧的特点27. 斯蒂芬(Stefan)流28. 相对静止的高温环境下考虑斯蒂芬流的液滴蒸发和燃烧29. 折算薄膜理论30. 液雾燃烧模型31. 煤燃烧反应的特点32. 热解的概念和模型33. 碳颗粒燃烧的单模模型和双模模型34. 电路分析1.标准生成焓2.反应焓3.Gibbs自由能4.绝热燃烧温度(反应程度法、数值法)5.Vanderwaals方程6.反应阈能与表观活化能的关系7.对复杂反应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8.本征活化能和表观活化能9.化学时间尺度10.柱塞流反应器11.Fick定律一般表达式的一维形式12.扩散方程的表达式13.二维反应边界层的控制方程14.Zeldovich转换、广义Reynolds比拟15.瑞利(Rayleigh)公式16.朗肯-雨果尼奥(Rankine-Hugoniot)方程(分区讨论)17.爆震速度18.爆震波的形成过程19.着火条件20.闭口系统热力着火的稳态分析方法和非稳态分析方法21.着火感应期22.开口系统热自燃的分析思想23.应用零值边界梯度条件推导气流中炽热平板点燃条件24.着火半岛现象25.层流火焰传播机理的三种理论26.一维层流火焰的结构及反应区、预热区的特点27.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28.预混火焰和非预混火焰的区别29.Burke and Schumann非预混火焰30.液体燃料燃烧的特点31.液体燃料燃烧过程32.斯蒂芬(Stefan)流33.相对静止的高温环境下考虑斯蒂芬流的液滴蒸发和燃烧34.折算薄膜理论35.液雾燃烧模型36.煤的燃烧过程37.煤燃烧反应的特点38.热解的概念和模型39.Stickler的两个平行反应方程模型40.碳颗粒燃烧的单模模型和双模模型41.电路分析1. Gibbs自由能2. 绝热燃烧温度(反应程度法、数值法)3. Vanderwaals方程4. 反应阈能与表观活化能的关系5. 对复杂反应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6. 化学时间尺度7. 柱塞流反应器8. Fick定律一般表达式的一维形式9. 二维反应边界层的控制方程10. Zeldovich转换11. 广义Reynolds比拟12. 瑞利(Rayleigh)公式13. 朗肯-雨果尼奥(Rankine-Hugoniot)方程(分区讨论)14. 爆震速度15. 爆震波的形成过程16. 着火条件17. 闭口系统热力着火的稳态分析方法和非稳态分析方法18. 着火感应期19. 开口系统热自燃的分析思想19. 应用零值边界梯度条件推导气流中炽热平板点燃条件20. 着火半岛现象21. 层流火焰传播机理的三种理论22. 一维层流火焰的结构及反应区、预热区的特点23. 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24. 预混火焰和非预混火焰的区别25. Burke and Schumann非预混火焰26. 液体燃料燃烧的特点27. 斯蒂芬(Stefan)流28. 相对静止的高温环境下考虑斯蒂芬流的液滴蒸发和燃烧29. 折算薄膜理论30. 液雾燃烧模型31. 煤燃烧反应的特点32. 热解的概念和模型33. 碳颗粒燃烧的单模模型和双模模型34. 电路分析。

燃烧学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燃烧学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燃烧学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不可做助燃物的是()[单选题] 。

A、氢气√B、氯气、溴水C、硝酸钾、高锰酸钾D、浓硫酸、浓硝酸2. 下列物质中,能发生表面燃烧的是()[单选题] 。

A、金属钠B、铁块√C、沥青D、金属钾3. 下列物质其燃烧形式能发生蒸发燃烧的是A [单选题] √A.钾√B.煤C.木材D.木炭4. 对纯扩散燃烧,影响燃烧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

A.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B.环境气体中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C.气体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D.反应活化能越高,燃烧速度越快√5. 对预混燃烧,影响燃烧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预混气体中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B.预混气体中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C.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D.燃烧速度取决于物质扩散速度.6. 下列哪种物质传热方式是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单选题] 。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对流换热7. 下列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能够发生纯粹意义上的热传导()[单选题] 。

A.固体√B.液体C.气体D.气,固两相物质8. 碳板再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_ 碳板的燃烧速率()[单选题] 。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等于9. 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流体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再B中A的比()[单选题] 。

A.温度梯度B.浓度梯度√C.浓度差D.温度差10. 下列有关斯蒂芬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选题] √A.碳板在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大于碳板的燃烧速率B.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等于水的扩散流C.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大于水的扩散流√D.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小于水的扩散流11. 下列物质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是()[单选题] 。

A CO2B.P2O5C CO√D.SO312. 下列物质为完全燃烧产物的是()[单选题] 。

A.H2SB COC.NH3D CO2√13. 火灾中导致人员死亡较多的燃烧产物是()[单选题] 。

燃烧学期末考试试题

燃烧学期末考试试题

燃烧学期末考试试题# 燃烧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三要素包括: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温度C. 燃料、温度、点火源D. 燃料、氧气、湿度2. 以下哪个不是燃烧的类型?A. 闪燃B. 持续燃烧C. 爆炸燃烧D. 缓慢氧化3. 燃烧速率的单位通常是:A. m/sB. kg/sC. m³/sD. J/s4. 以下哪个参数与燃烧效率无关?A. 燃料的热值B. 燃烧温度C. 燃料的化学组成D. 燃烧产物的排放量5. 燃烧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化学反应?A. 热量的释放B. 气体的扩散C. 火焰的产生D. 燃料的分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燃烧的定义及其基本条件。

2. 描述不同类型的燃烧现象,并举例说明。

3. 解释什么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已知某燃料的热值为42 MJ/kg,燃烧效率为80%,求完全燃烧1 kg 燃料所释放的热量。

2. 假设在一个封闭容器中,燃烧1 kg的甲烷(CH₄)生成二氧化碳(CO₂)和水(H₂O),已知甲烷的燃烧反应式为:CH₄ + 2O₂ → CO₂ + 2H₂O。

求在标准大气压下,1 mol甲烷燃烧所需的氧气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

## 四、论述题(共20分)1. 论述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机制,并提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应以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官方指导为准。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深入理解燃烧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高等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一、填空题1、当燃料与氧化剂混合并得到足够的能量时,会产生燃烧反应。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通过测定火焰的______、______或______进行测量。

2、在高温下,燃烧反应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也可以在______或______等更高温度的介质中发生。

3、根据燃烧速度和燃烧规律,可以将燃烧分为四种类型:、、______和爆炸。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燃烧的特点?() A. 放热 B. 发光 C. 氧化反应 D. 三态转变2、以下哪个物质是燃烧反应的必要条件?() A. 燃料 B. 氧化剂C. 热量D. 以上都是3、下列哪个阶段属于燃烧过程?() A. 预混合阶段 B. 燃烧阶段C. 烟气排放阶段D. 以上都是三、判断题1、燃烧必须是化学反应。

()2、只要有氧气,就能发生燃烧反应。

()3、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越快,燃料的燃烧性能越好。

()四、简答题1、请简述燃烧与爆炸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燃烧的三要素?请列举生活中一个燃烧的例子进行说明。

3、请解释什么是着火和灭火,并分别列举相应的实例。

五、分析题1、请分析在燃烧过程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2、某种燃料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燃烧,请解释其原因,并探讨该现象对燃烧学研究的影响。

六、计算题1、已知某种燃料在常温常压下的燃烧速度为0.5kg/m²·s,求该燃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燃烧速度。

假设压力升高10倍,求该燃料在高温高压下的燃烧速度。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安全科学是一门______学科,它研究人类在______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安全问题。

2、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______、______、和。

3、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任何事故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燃烧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后,发生燃烧的条件是()。

A.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闪点C.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自燃点D.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爆炸极限答案:A2.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生成量取决于()。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3. 在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与火焰的温度有关,通常火焰温度越高,火焰颜色越()。

A. 暗B. 亮C. 红D. 蓝答案:B4. 燃烧过程中,燃烧速率与可燃物的浓度、氧气的供应量、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中燃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A. 线性关系B. 对数关系C. 指数关系D. 无关答案:C5.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CO和NOx的生成量与燃烧温度的关系是()。

A. 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少B. 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多C. 温度越低,生成量越少D. 温度越低,生成量越多答案:B6.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的燃烧可以分为()。

A. 蒸发燃烧B. 分解燃烧C. 扩散燃烧D. 所有以上答案:D7.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烟尘主要来源于()。

A. 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B. 氧气的供应不足C. 可燃物的完全燃烧D. 燃烧温度过高答案:A8.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SOx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9.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HCl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10.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重金属化合物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燃烧过程中,影响燃烧速率的因素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掉的燃油量为
m = − ρ0
π d f2 d ( d f ) 2 dτ
式中 ρ 0 为燃油的密度。将(6-19)代入上式,在代入时将 r0 换算为 d f (即 d f = 2r0 )代入,于是可 得出
d ( df ) −4 = ρ0 df dτ
上式可以改写成
⎧ ⎤ DC∞ ⎫ ⎪ λ ⎡ cp ⎪ ⎨ ln ⎢1 + (Tf − T0 ) ⎥ + ⎬ β ⎪ L ⎪ ⎦ ⎩ cp ⎣ ⎭
第 2 页 (共 8 页)
试 题:
班号:
姓名:
三、假定:1)油滴为均匀对称的球体;2)油滴随风飘动,与空气没有相对运动;3)燃 烧进行得很快,火焰面很薄;4)油滴表面温度为饱和温度;5)忽略对流与辐射换热;6) 忽略油滴周围的温度场不均匀对热导率、扩散系数的影响;7)忽略斯蒂芬流。试计算火 焰锋面的直径、油耗量,以及油滴直径与时间的关系。 (10 分)
6 、索太尔平均粒径: 用全部颗粒的体积除以总表面积所获得的平均粒径,
d 5 = d 32 = ∑ nd / ∑ nd
3
2
二、填空(每空 2 分,共 32 分) 1、按照燃料和空气燃烧过程的气体动力学特性,固体燃料的基本燃烧方式 可以分为__层燃__、____流化床燃烧____和___煤粉燃烧___三种。 2、液体燃料的雾化方式可分为_____介质雾化____和_______机械雾化____ 两种类型。 3、CH4 在纯氧中燃烧,所生成的 NOx 的类型包括____无____和______无 _______。
O
(2) k<< α d , K s 2 = kC ∞ ,称为动力控制的燃烧。
O
(3) k ≈ α d ,k 和 α d 的数量级差不多,扩散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因素两者均不可忽略,称为过渡 控制的燃烧。 改善碳粒燃尽时间措施: 1.扩散燃烧区:减小碳粒的粒径;提高碳粒和氧的混合效果,例如提高氧浓度,增加空气量; 延长停留时间。 2.动力燃烧区:提高反应区温度;减小碳粒的粒径;延长停留时间。 提高氧浓度,增加空气量; 提高反应区温度;延长停留时间。
第 1 页 (共 8 页)
试 题: Var, % 18 Mar, % 10
班号: Aar, % 25 FCar, % 52
姓名: Qnet,ar, MJ/kg 20
4、某煤的工业分析成分和发热量如下:
请计算,该煤质属于___烟__煤,1000 吨该煤相当于___682.4___吨标准煤。 5、链锁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是__链的激发__、__链的传递__和__链的销毁__。 6、设某一反应温度由 400℃增至 500℃时,反应速率将增加值原来的 e(e=2.718)倍, 该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碳燃烧的异相反应理论,当反应温度低于 1300℃时,碳粒表面反应的关键控 制步骤是_络合物离解反应_。 8、煤粒一次热解后,生成的产物分为两大类,分别是___挥发分___和__焦炭___。
第 8 页 (共 8 页)
(1)混合物初温的影响 火焰传播速度 u0 随初温 T0 的增大而增大,其关系大致为
12
u0 ∝ T0m 的形式,这里 m 大约在 1.5-2 之间;
(2)火焰温度的影响从图 5-41 可以看出,火焰温度对 u0 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温度不 太高时, u0 随 T f 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指数项 exp ( − E / RT ) 上,因而火焰温度对 u0 的影响要 比 T0 的影响大得多。可以认为,就温度而言,对 u0 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火焰温度。 2.压力的影响: 随着压力增大,而其它参数不变时, u0 将要减小, ,而质量传播速度 ( u0 ρ 0 ) 要增加。 3.燃料/氧化剂很合比的影响:对于大多数火焰,当混合比等于化学计量比时,火焰速 度最大。对于以空气作氧化剂的火焰,其最大传播速度是当燃料浓度比化学计量比稍富 时才能达到。 4. 燃料结构的影响: 对于饱和烃类,如乙烷、丙烷等,火焰传播速度几乎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 nC 无关; 对于不饱和烃类, u0 随 nC 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 nC <4 的范围内, u0 下降得很迅速; 随着燃料分子量的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可燃极限)范围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5.添加剂的影响 (1)惰性添加剂的影响:惰性物质的加入,将使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2)反应添加剂的影响 若有两种以上具有相同火焰传播速度的混气相互混合时,不论其混合比例如何,混合后 的气体火焰速度仍能保持不变。而当原来混气火焰速度不同,若各种燃料的性质相差又 不太大,则混合后气体火焰速度当介于原来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之间。
m=
⎡ cp ⎤ 4πλ ln ⎢1 + (Tf − T0 ) ⎥ L ⎛1 1⎞ ⎦ cp ⎜ + ⎟ ⎣ ⎝ r0 rf ⎠
(6-17)
假设在火焰前锋之外有一半径 r 的球面,氧从远处通过这个球面向内扩散的数量必然等于火焰前锋上 所消耗掉的氧,即等于式(6-17)的油气流量 m 乘上氧与燃油的化学当量比 β ,即
对半径为 γ 的球面, 通过球面向油滴传导的热量应等于燃油气化所需热量和使油气温度由 T0 升高 至 T 所需热量,即
4πγ 2 λ
dT = m⎡ ⎣ L + C p (T − T0 ) ⎤ ⎦ dγ
从油滴表面( r0 和 T0 )至火焰前锋( rf 和 Tf )积分,则得

Tf
To
4πλ
rf dT dγ =∫ m 2 ro c p (T − T0 ) + L r
第 7 页 (共 8 页)
试 题:
班号:
姓名:
七、如果将燃烧过程中过量空气系数自 1 提高到 1.2,对燃料燃尽会有何影响?如果进一 步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到 2.2, 对燃料燃尽和化学反应速度会有和影响?试用有关理论分析 之。 (10 分)
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既包括燃烧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因素,也包括燃料和空气混合的扩散因素。化 学动力学因素主要和燃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燃烧区温度有关系; 而扩散因素既取决于燃烧区温度, 也取决于燃料的颗粒尺寸,以及燃料颗粒周围氧气的浓度。 燃烧过程从燃料着火开始,着火的早晚取决于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获得足够着火热的时间。在相 同的停留时间下,着火越早,燃尽效果越好。着火热由三部分构成,即干燃料升温所需热量,空气升 温所需热量和水分蒸发和升温所需热量。这三部分热量中,空气升温所需的热量最多,约占全部着火 热的70%。控制燃烧过程空气量的混入对改善燃料着火至关重要。 过量空气系数增加,一方面提高了燃料周围氧气的浓度,加强了空气和燃料的混合,使燃尽时间 缩短,但同时也增加了燃料燃烧的着火热,使反应区温度降低,着火推迟。当燃料的停留时间一定时, 燃料的燃尽效果会变差。 燃烧过程的过量空气系数从1增加到1.2,按照一般燃烧过程的经验,空气量的增加额度不会对燃 料的着火热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极大地改善了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效果,这是有利于燃料的燃尽的。同 时随着空气量的增加,燃料所需要的着火热略有增加,会对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速度有一定的负面影 响,燃烧速度略有降低。 如果把过量空气系数进一步提高到2.2,虽然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是由于 着火热的进一步大幅度增加,燃料的着火会严重滞后,导致燃料在一定的停留时间下,燃尽效果进一 步变差。同时由于着火热的增加,燃烧区温度大幅度降低,化学反应速度也会降低。
第 5 页 (共 8 页)
试 题:
班号:
姓名:
五、 试分析影响可燃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为提高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应 10 该采取哪些措施?( 分) 根据泽尔多维奇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层流火焰锋面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
⎡ ⎤ 2λ u0 = ⎢ 2 2 Qυ ⎥ ⎢ ⎥ ⎣ ρ 0 c p (T f − T0 ) ⎦ 可燃混气的压力、初温、成分等因素对火焰传播速度有影响。 1.温度的影响:
设在某一时刻 τ 油滴直径为 d f ,体积为
(8-19)
π
6
d f3 ,经过时间 dτ 后油滴的体积将减小为
π
2
d f2 d ( d f ) ,质
第 3 页 (共 8 页)
试 题: 量将减小 ρ 0
班号:
姓名:
π
2
d f2 d ( d f ) ,在稳态的蒸发气化燃烧时,油滴在单位时间减少的质量即油滴在单位时间
哈工大
2006


季学期
燃烧学
题号 分数 一 二 三
试 题
四 五 六 七
学号 姓名
八 九 十 总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 3 分,共 18 分) 1、绝热火焰温度:燃料在绝热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2、化合物的反应焓:在几种化合物(或元素)相互反应形成生成物时,放 出或者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焓。
2d f d ( d f ) = − K b dτ
d ( d f2 ) = − K b dτ
式中:
Kb =
⎤ DC∞ ⎫ 8 ⎧ ⎪ λ ⎡ cp ⎪ ⎨ ln ⎢1 + (Tf − T0 ) ⎥ + ⎬ ρ0 ⎩ β ⎭ L ⎪ cp ⎣ ⎪ ⎦
(6-21)
d f2 = d 02 − K bτ
(6-22)
3、斯蒂芬流:在燃烧问题中,在相分界面处存在着法向的流动,多组分流 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表面处将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 因而可能形成各组分法向的 扩散物质流。如果相分界面上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存在,那么这种物理或化学过程 也会产生或消耗一定的质量流。于是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作用下,表面处又会产生 一个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称为斯蒂芬流。 4、可磨性系数:标准煤样和试验煤样由相同粒度破碎到相同细度所消耗的 能量之比。 5、着火感应期:可燃混合物从初始温度 T0 升高到着火温度 Tc 所需要的时 间。
4π r 2 D
C∞
dC = βm d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