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发掘-辨土与发掘2
考古学家如何进行遗址勘探与发掘

考古学家如何进行遗址勘探与发掘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明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遗址的勘探与发掘,考古学家可以揭示出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简要介绍考古学家在进行遗址勘探与发掘时的一般步骤和技术手段。
第一部分:遗址勘探的前期准备在进行遗址勘探与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研究区域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历史记录、地理情况、人文背景等。
其次,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地质勘测和地面勘查等手段,确定可能存在遗址的区域。
最后,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勘探计划和方案,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的安排。
第二部分:遗址勘探的方法与技术遗址勘探是考古学家进行实地调查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定潜在的遗址位置和范围。
考古学家可以借助多种技术手段进行遗址勘探,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方法:1. 遥感技术:使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和激光雷达等技术,通过对地面形态、植被、土壤等的变化分析,以及对地形图、地物图的解译,识别出可能存在遗址的痕迹。
2. 地面探测技术:包括地电、地磁、地震等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壳中的电磁、磁性、声波等特性,探测可能存在的地下文化遗迹。
3. 试掘法:在候选遗址上进行小规模的试掘,通过对土层和遗物的观察和分析,判断遗址的类型、年代和规模等信息。
4.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勘查、地表采集和遗址的体系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遗址进行初步的调查与整理。
第三部分:遗址发掘的步骤与方法一旦确定了遗址的位置和范围,考古学家就可以进行遗址的发掘工作。
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环节,通过挖掘遗址,收集有关文化遗存和物质遗迹的信息。
一般而言,遗址发掘包括以下步骤:1. 剖面发掘:考古学家在遗址区域选取适当的位置,进行剖面发掘,即将地面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剖面挖掘出来,以观察不同年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和形态等。
2. 围堵挖掘:在剖面发掘以后,考古学家开始对遗址的具体结构进行围堵挖掘,即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在特定区域进行深度挖掘。
考古遗址发掘-辨土与发掘1

2、平剖结合是区分堆积的手段
T87
2006TNIT87总平面图
T87北壁剖面图
平剖结合具体怎样操作?
平剖结合具体怎样操作?
(1)刮平面和刮剖面。 (2)积极追索遗迹的轮廓线。
(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剖面。 (4)必要时创造剖面。
第四章 遗址发掘
第四章 遗址发掘·第四节辨土与发掘
第四节 辨土与发掘
第四章 遗址发掘·第四节 辨土与发掘
一、辨土:区分堆积 二、发掘:揭露堆积
一、辨土:区分堆积
徐苹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的田野考古有其本身的特 点,就是土中找土。
——徐苹芳:《中国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期
例:土中找土——黄(灰)土中找灰(黄)土
例:土中找土——灰土中找“灰”土
例:土中找土——黄土中找“黄”土
例:土中找土——生土中找熟土
例:土中找土:生土中找熟土一、辨土:区分堆积怎样区分堆积? 1、土质土色是区分堆积的依据 2、平剖结合是区分堆积的手段
1、土质土色是区分堆积的依据
从堆积的质地、颜色和形状来划分地层和遗迹。
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

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考古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的长河。
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不仅能够增进人们对于古代文明的了解,还为今人提供了从过去汲取智慧和经验的机会。
然而,在进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
一、考古发掘与勘探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是通过对遗址、遗迹、文物等的发掘和勘探而得到的。
发掘工作通常分为野外勘探和实地发掘两个阶段。
在野外勘探阶段,考古学家通过对地质形态、地貌特征等的观察,寻找可能存在文化遗产的迹象。
一旦发现有潜在发掘价值的遗址或遗迹,就会进入实地发掘阶段。
实地发掘是考古学家对遗址或遗迹进行开挖和研究的过程。
在发掘中,应重视保护现场,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同时,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如测量、摄影、绘图等来记录和保存发掘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此外,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也需要与相关学科合作,如地质学、生物学等,以便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研究结果。
二、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往往伴随着珍贵的文物发现,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在发掘中,要注意文物的保存和保护,避免损坏或丢失。
考古学家应当遵守专业伦理,不得私自带走文物。
其次,需要对发现的文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包括对文物的材质、年代、用途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也是文化遗产考古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修复过程应当遵循科学规范,确保文物的原貌得以恢复,同时防止进一步的损害。
在维护文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保温、除湿等措施,以确保其长期保存。
三、考古研究与学术交流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仅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推动学术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考古学家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考古学 第2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二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
地层学、年代学概论
一、地层学
1 、地层 地层:考古学上把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层次关 系称为“地层”。 生土层:遗址中没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 土层。 熟土层:遗址中有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形成 的土层,包含有人类使用的物品等。
间歇层: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 或因自然灾变,在熟土层之间有时会出现不 含有任何人类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 层”。 “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或断崖陡壁地 带,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造成高 处原有的堆积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而原在底 部的堆积物最后移向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 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其包含物的实际年代 是下层晚上层早。
墓葬发掘的方法
先用探铲作钻探工作,弄清层位关系、分布 位置及墓葬的确切周边范围。墓口找到以后, 即可进行发掘。 要注意以下几项:墓坑侧壁是否已挖到;是 否经过盗掘及盗坑的范围,区别被扰部分的 界限以及盗掘情况;是否有打破的情况;合 葬墓是否有二次葬入的迹象。
刮 平 面 看 现 象
土 坑 墓
器物量坐标
(二)墓葬发掘
发掘古代墓葬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古代墓葬的埋葬习俗和墓葬的形制; 对墓中人的骨骼进行鉴定,从中了解古代不 同种族的人种及其不同的体质特征; 通过墓中的随葬器物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和 社会经济生活状况。
☆ 葬俗:埋葬的习俗。 土葬(一次葬、二次葬)、火葬、水葬、悬棺葬。 ☆ 葬具:用来保护尸体或骨灰的东西。 木(石)棺、椁,(陶)瓮棺,瓦棺等。 ☆ 葬式:死者下葬时肢体的姿势。 俯身葬、仰身葬、直肢葬、曲肢葬等。 ☆ 墓葬的形制结构: 土坑(竖穴)墓、(土、 石、砖)洞室墓(洞穴 墓)、崖墓。
考古遗址发掘-基本程序2

黑白照片、彩色照片、
反转片(三机三张)
●记录的存放——以探方为单位存放
照片
●文字记录
1.工作日记 2.小件标签 3.小件登记表 4.遗迹发掘记录 5.各类统计表 6.探方发掘记录
●绘图记录
1.探方平剖面图 2.遗迹平剖面图 3.遗址总平剖面图 4.各种遗物的线写照片、器 物照片、所有用文字 和绘图都无法表示的 现象
三、收集
●收集的对象 ●收集的原则
●地层——按探方编号(用①②③…表示)
——
● 遗 迹 按 遗 址 编 号
遗物—— ●按单位收集编号 ●号码按出土顺序 ●无顺序的可随意
四、记录
●记录的手段——
文字
绘图
鬹(H1022:1) : 夹砂陶,红色,器表 光滑细腻。颈部2周 凹弦纹,3个等距离 的铆钉纹,袋足上部 2或3道凸弦纹,把手 上端1对铆钉纹。长 斜流、子母口、筒形 颈、三袋足外鼓、足 根较高、腹侧安一截 面近圆形的索状把手。 通高38厘米、壁厚 0.3厘米厚0.2厘米。
考古遗址发掘-基本原则

第二节:积,依据叠压打破关系判定早晚。 2.由上向下、由晚及早进行揭露,层位相同的堆积可以任选。 3.按单位归放遗物。 4.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做好文字、绘图和照相记录。
①
按照土质土色区分堆积 依据叠压打破关系判定早晚
●区分堆积(辨土)——黄(灰)土中找灰(黄)土
方形堆积的辨识!
●区分堆积(辨土)——灰土中找“灰”土
●区分堆积(辨土)——黄土中找“黄”土
● 判 定 早 晚 : 依 据 叠 压 打 破 关 系
判定早晚:依据叠压打破关系
②
由上向下、由晚及早进行揭露 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可以任选
●由上向下、由晚及早、层位相同
③
按单位归放遗物
●按单位归放遗物
④
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 做好文字、绘图和照相记录
参考文献:
1、《田野考古学》教材第四章的第二、四、五、七节。 2、《考古工作手册》第17-23页。 3、《兖州西吴寺》报告第3-5页。
思考题目:
1、简述探方的结构与编号方法? 2、考古发掘出土的地层、遗迹和遗物是怎样编号的? 3、考古发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考古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方法

考古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方法考古学作为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考古学研究的核心是发掘和挖掘出的古物和遗迹。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发掘和文献考证两个基本方法。
这两个方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为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实地发掘方法实地发掘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被保护文物、古迹进行勘测、测量、挖掘、记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研究方案和结论。
它是考古学家研究生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地发掘的方法有多种,但其步骤大致相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勘测:在选择考古区域前,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测、气象气候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测等一系列工作,尤其是精细调查土壤、石头和植被的分布情况,以便了解古物的保存情况和环境变化。
2.档案收集:从字画、碑刻、古文献等一系列记载左右古迹的资料中,寻找有关古迹的史实、传说、文化条例等信息,这样可以为实地发掘提供较完整系统的信息保障。
3.现场勘查:考古学家需要按照考古学科学原则在发掘前对遗址进行详尽地搜寻,包括研究遗址分布、特点和保存情况等,进而确认发掘的研究目标。
4.发掘挖掘:发掘挖掘是实地考古的一个重要步骤,考古学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打算,根据遗址特征、发掘对象多少和整体发掘目标等多种因素,合理地划分工作人员、选定发掘措施和方案并进行统筹管理,手工或机械翻动地表或拓展坑道。
5.材料筛选:在实地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对挖掘出来的材料进行全面细致的筛选,排除掉无关材料后,专门对发掘出的文物和遗迹残留遗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这是考古学家达到研究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
6.资料分析:实地发掘后,考古学家还需要根据发掘的资料和挖掘现状、古迹拓展、资料筛选等因素,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图表和文字记载,将所获资料有机地联系起来,进一步升华考古学价值。
二、文献考证方法文献考证是考古学研究的另一种基本方法。
考古学中的遗址勘探与发掘技术

考古学中的遗址勘探与发掘技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揭示过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遗址勘探与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工作,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以实现对古代遗址的精确定位以及遗存的发掘与保护。
本文将介绍现代考古学中常用的遗址勘探与发掘技术。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体获取遥感影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进行分析与解译,从而达到地表特征的探测与解读。
这项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推动着遗址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遥感技术,考古学家可以迅速识别出地表的人类活动痕迹,如农田留存、古建筑遗址等,从而决定进一步的勘探与发掘方案。
2. 地质雷达技术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使用电磁波探测地下物质构造和岩土体的方法。
在考古学中,地质雷达技术可以探测地下埋藏的文化遗存,并形成地下剖面图,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遗址的结构和布局。
与传统勘探方式相比,地质雷达技术显著提高了发现率和定位的准确性,有助于科学决策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3. 地表探测技术地表探测技术主要包括电阻率法、磁力法、地电法等。
它们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电、磁性质和电导率等变化,寻找可能存在的文化遗存。
这些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对大面积进行勘探,快速发现目标,并对勘探区域进行细分,在重点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发掘。
4. 核素测年技术核素测年技术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分析遗址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如碳-14、锆石U-Pb等,来确定遗址的年代。
利用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以及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可以精确测定遗址或文物的年代,为考古学家提供时代背景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5. 三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是将考古现场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真实场景的三维模型。
它可以实现对遗址勘探现场的高精度记录和保护。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遗址进行虚拟漫游,观察每一个细节,并模拟各种工作和拓扑条件,以便更好地制定发掘方案和文物保存方案。
总结:遗址勘探与发掘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和准确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7)房内遗物
F35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3)居住面及其上的附属结构
F26
F26土台、灶上建筑及其上 摆放的器物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4)灶
F18 内蒙古魏家窝铺遗址(2010)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5)柱洞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6)门、窗
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2009)
(一)、发掘地层
先去掉表土层,依布方的细线绳,准确画出探 方主体,在边线内5厘米处向下发掘。
当探方主体部分发掘到10~20厘米深时,开始 修整四壁,使壁面垂直平整,称为切边。在发 掘时要随时切边,以保证测量绘图的准确性。
发掘地层,应在确定地层的平面分布范围之后, 按照同一深度(一般是5厘米),向下发掘, 但要注意应尽量按照地层的实际厚度发掘。
二、发掘:揭露堆积
(一)、发掘地层 (二)、发掘遗迹
复习:地层和遗迹的编号
1、地层编号 在探方内,探方负责人可以把本探方的地
层按照叠 · · · ·表示。 如果整个发掘区的全部探方的地层进行了 通连,则可以同一按照本发掘区的地层 叠压关系从上到下连续编号,用①、②、 ③ · · · · · ·表示。
(二)发掘遗迹
(1)、发掘灰坑
四分法
H5
怎样判断灰坑到边、到底?
(二)发掘遗迹
(2)、发掘房址 发掘房内堆积一般也采用二分法
或四分法进行。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1)房顶遗迹和遗物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2011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2)墙壁
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2009)
复习:地层和遗迹的编号
2、遗迹编号 遗迹编号由考古领队指定专人负责统一 编号。遗迹号是由遗迹名称的第一个大 写的拼音字母和序号组成。
如:房址(F)、墓葬(M)、灰坑(H)、 沟(G)等。
复习:地层和遗迹的编号
关于“亚层”: (1)、有直接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土质
土色十分接近的,可以编成亚层。如把 浅黄褐色土编为②a层, ②a层下压着的 深黄褐色土编为②b层。 (2)有的地层由于发现较晚而被“漏编”, 为了不改动以前的编号,则把“漏编” 的地层编为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