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合集下载

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1前言18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各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里爆发了一场全欧性的、哲学和思想的革命运动一一启蒙运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启蒙运动,承载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反对封建主义的观念和教会制度,反对禁欲主义,反对专制专权,认为旧时代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都应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箱里去”。

启蒙运动在思想精神方面启迪人民群众要提倡应用科学,提倡理性,提倡自由、平等,提倡自然,提倡博爱、共和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的进行,我们看到启蒙运动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产生了影响,还对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音乐艺术领域里,也受到了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人类音乐发展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18世纪50年代,以欧洲维也纳为音乐文化中心,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捷克等各国的音乐艺术风格都汇集到了维也纳,并对维也纳的音乐创作、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随着音乐爱好者的审美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两类音乐。

一类是原来宫廷里的贵族们自己的管弦乐队、合唱班等音乐团体,他们演奏或演唱的音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被称为“严肃音乐”。

当音乐慢慢的走出了宫廷、教堂,大多存在于市民阶层家庭、咖啡馆、等一些公共场所,逐渐形成了轻松娱乐性的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另一类音乐一一“城市音乐”。

18世纪音乐家们的作品贯穿着表面相互矛盾其实质却相互补充的个性和仁爱这样两种思想,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并且超越了信仰、种族和民族的差别,具有宗教与世俗的双重特色”这样的社会环境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音乐天才。

其中,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被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总结了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等国音乐家的创作经验,创作了各种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在音乐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辉煌的、不朽的丰碑。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_莫扎特_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领域的三位巨匠,他们的音乐创作风格各有不同。

首先,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交响乐的先驱,为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顿的创作风格以清新明朗、朗朗上口为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韵律流畅、构图精确,常以幽默和欢快的调子为主,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海顿的交响曲以明快的节奏、富有变化的动态和丰富的音乐形式而著称,他的弦乐四重奏也十分著名。

其次,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激情。

他的创作风格既受到巴洛克音乐的影响,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其多样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宗教音乐等多种形式。

他的音乐与时代和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情感的丰富性。

莫扎特的音乐既优美又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他的旋律曲线流畅、动情而富有感染力。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加奔放和激烈。

他是古典音乐最伟大的创作家之一,也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表现力和情感上更为深沉和激烈,他的音乐常常表达出人类的思考和奋斗的主题。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中的旋律充满了力量和冲击力。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深受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影响,同样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和人类精神的思考与追求。

海顿的音乐作品明快欢快,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优美多样,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更为深沉激烈。

这三位古典大师的音乐创作风格各具特色,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古典主义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的一个乐派。

它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凝练;其精神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其情感则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与以前不同。

一般认为,古典乐派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多属于无标题的纯音乐。

旋律紧凑、优美,结构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音乐本身和谐、细腻,情绪明朗、乐观,充满了抒情和温暖的感情,表现深刻、重大的生活题材和富于哲理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更加简单明快的主调风格从晚期巴洛克抽象而复杂的复调音乐中解脱出来,强调用理性支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理解并受到愉悦和感动,作品中通常反映积极向上的情绪、民主精神、进步的理论观念和鲜明的政治思想。

古典乐派的守则性、简朴性、客观性与均衡性等,跟它以前巴洛克及洛克克的外场华丽,和它以后浪漫派的主观想象与表达,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它的中心思想是统一中求变化,争取变化的首要技法就是对比:如主题与副题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等。

但是这些技巧都不是跃进而至的,乃是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洛克克渐次争取的,至古典期而达于成熟,再由古典大师们精心发挥,带至极峰。

古老的对位法终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乐句清晰简练的民歌舞蹈系统,主调集中在一个声部上,其它都是伴奏。

代表这种新风格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典奏鸣曲的确立,和它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以及其它室内管弦乐曲等。

至于形式比较自由的曲类,如嬉游曲、小夜曲、典礼曲等,也都是以前的管弦组曲在古典时期的新发展。

乐理一级音乐常识试题及答案

乐理一级音乐常识试题及答案

乐理一级音乐常识试题及答案1.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是()人 [单选题] *A.德国(正确答案)B.法国C.英国2. 才克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代表作是《胡桃夹子》《睡美人》和() [单选题] *A.《海盗》B.《天鹅湖》(正确答案)C.《葛蓓莉亚》3. 一般来说钢琴有()个琴键 [单选题] *A.66B.88(正确答案)C.1004. 力度术语p的意思是() [单选题] *A.中强B.强C.弱(正确答案)5. 下面三首民歌作品中,()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单选题] *A.《掀起你的盖头来》(正确答案)B.《康定情歌》C.《浏阳河》6. 著名作曲家巴赫被誉为() [单选题] *A.“音乐神童”B.“交响乐之父”C.“西方音乐之父”(正确答案)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 [单选题] *A.冼星海B.聂耳(正确答案)C.贺绿汀8. 我国江苏省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是() [单选题] *A.《茉莉花》(正确答案)B.《回娘家》C.《山丹丹开花红艳艳》9. 下面两组乐器中,()组是民族乐器 [单选题] *A.小提琴二胡钢琴B.古筝扬琴冬不拉(正确答案)10. 小提琴有()根弦 [单选题] *A.5B.6C.4(正确答案)11. 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著名作曲家是() [单选题] *A.舒曼B.莫扎特(正确答案)C.勃拉姆斯12.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是()人 [单选题] *A.美国B.德国C.俄罗斯(正确答案)13.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作曲 [单选题] *A.冼星海(正确答案)B.朱践耳C.聂耳14. 《命运交响曲》是作曲家()的作品 [单选题] *A.莫扎特B.贝多芬(正确答案)C.柴科夫斯基15. 《樱花》是一首()民歌 [单选题] *A.韩国B.日本(正确答案)C.中国16. “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是() [单选题] *A.《摇篮曲》(正确答案)B.《乘着歌声的翅膀》C.《欢乐颂》17. 被誉为“乐器王后”的乐器是() [单选题] *A.钢琴C.小提琴(正确答案)18. 下面两组乐器中,()组都是民族乐器 [单选题] *A.小提琴单簧管圆号B.二胡竹笛琵琶(正确答案)19. 中国的民歌大体上可以分为山歌、()和劳动号子三大类 [单选题] *A.黄梅戏B.京剧C.小调(正确答案)20.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誉为() [单选题] *A.“歌曲之王”(正确答案)B.“旋律之王”C.“交响乐之父”21. 2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贝多芬、莫扎特。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

论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繁荣发展的一种音乐风格和潮流。

这一时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他们的音乐风格鲜明而独特,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发展。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严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注重音乐的结构和组织。

他们通常采用一种对称的形式,如奏鸣曲形式、交响曲形式等,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使他们的音乐具有一种内聚力和统一感。

2. 旋律优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富有动听的旋律。

这些旋律通常简洁而明快,容易记住,使人们乐于聆听和演奏。

同时,作曲家们还注重表达情感,他们通过音乐旋律表达了各种情绪和思想,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体验。

3. 对位技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崇尚对位技巧。

他们善于在音乐中使用对位和赋格形式,通过对称和交错的声音组合来展示音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这种对位技巧不仅增加了音乐的技巧性,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效果。

4. 严肃而感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既有严肃的思考和处理,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作曲家们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5. 完善的乐队编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对乐队的编制做出了创新和改进。

他们扩大了乐队规模,增加了音色层次的丰富性,使乐队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适应性。

他们还注重乐器的精细协调和平衡,创造出一种完美的音响效果。

总结起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是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旋律、对位技巧、严肃而感性的表达以及完善的乐队编制。

这一风格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石。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 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 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 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 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 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 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 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 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 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 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 器乐与声乐作品。
谢谢大家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 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 受到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 典时期的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 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海顿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交响曲108部; 弦乐四重奏77部;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 鸣曲50部;歌剧14部;清唱剧两部;还有大量 小型的声乐与器乐作品。其中,较名的代表作 有:《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Abschied)、 《第九十二交响曲》(牛津Oxford)、《第九十 四交响曲》(惊愕Surprise)、《第一百交响曲》 (军队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 Clock)、《第一百零三交响曲》(鼓声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London); 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十四、七十 六、七十七号;清唱剧《创世纪》(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
弗雷得利克· 肖邦

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文/高静摘要: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但海顿的音乐创作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弹奏海顿奏鸣曲对于理解古典音乐风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就来谈谈海顿四个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关键词:海顿;键盘奏鸣曲;早期;转变期;成熟期;晚期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有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100多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量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

他的作品具有幽默、轻松、健康、明快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质朴的民间舞曲被引入到交响乐的形式中。

他创作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

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乐观、坦然、豁达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弹奏海顿奏鸣曲对于理解古典音乐风格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海顿钢琴奏鸣曲是钢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海顿不同时期键盘奏鸣曲的创作。

1 早期海顿早期的键盘奏鸣曲1-18(Hob.XV1:1-14,G1、D1),写于1767年前,标题大多是写上 Partita Sonatas(帕蒂塔奏鸣曲或是 Divertimento(嬉游曲)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教学而作,是写给羽管键琴的。

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有哪些

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有哪些

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有哪些古典主义音乐有着很独特的风格,那么你知道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是什么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介绍洛可可风格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还有一些短暂的过渡阶段。

其中之一是洛可可(Rococo),就像音乐史学者给巴洛克取名一样,是按照其风格而取名的。

这一名称原是艺术史学者们专门用来指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的装饰性艺术的。

这一时期的法国建筑中,巴洛克式的雄伟、严峻的风格分解或者柔化,成为类似贝壳制品(法语为rocaille)式的线条。

由此发展出一种新颖的、绚丽的、优美的、富有想象的风格。

像所有的法国文化及趣味一样,这种风格也迅速传遍欧洲,在德国南部及奥地利特别风行。

如果说音乐和建筑等其他艺术的演变完全一样,那是不恰当的,但在音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浓墨重彩让位于优美、纤细的精雕细琢,尤其在键盘乐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一流的作曲家写了极尽装饰能事的乐曲,著名的洛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作曲家有D·斯卡拉蒂。

在C.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犹可见到洛可可风格的余韵。

华丽风格另一个名词也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顾名思义是“华丽”,其实用于艺术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

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的说教及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

它是指一种自由的和声式写法,与讲究严格对位、精心构思的巴洛克相异。

按18世纪理论家的各种解释,它的词义包括:明晰的织体、常用带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着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的自由处理。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实际上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在考虑音乐结构时都遵循这一基本概念:一种调性间平衡的概念,给予听众明确的感觉这音乐如何进行;还有段落之间的平衡,听众在聆听一首乐曲时可以准确地知道紧接着出现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1770-1792)
音乐特点及风格 1 富于独创性的旋律与和声 2 大胆革新的音乐形式: 突破方整性 不墨守乐章的篇数和组合顺序 扩大形式规模 3 严肃的社会性和革命性 4 鲜明的英雄性,戏剧性 5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群众性
贝多芬(1770-1792)
第五交响曲 命运 视频 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第六交响曲 田园
海顿(1732-1809)
海顿的音乐风格:高产作曲家,交响曲104 首,弦乐四重奏84首,三重奏100多首,协 奏曲50首,钢琴奏鸣曲52首,歌剧24部, 清唱剧4部…… 1 作品质朴,平稳并洋溢着轻松,愉快,幽 默的气氛 2 作品中可以听到奥地利各民族音乐的音调 3 海顿是欧洲古典乐派器乐风格的真正奠基 者
莫扎特(1756-1791)
少年时期(15岁之前)的作品:歌剧4部 交 响曲16部 小提琴协奏曲1首 小提琴奏鸣曲6 首 钢琴奏鸣曲6首 弦乐四重奏及其他钢琴 小曲多首 神童莫扎特:4岁学钢琴,5岁作曲,超强的 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莫扎特(1756-1791)
萨尔茨堡时期(16-25岁):供职于萨尔茨 堡大主教.23岁时想到巴黎谋一份经常性的 工作,遭到拒绝.新任大主教蛮横苛刻, 人身自由和出访受到大主教的限制,于 1781年与大主教彻底决裂,成为第一个摆 脱宫廷奴仆地位的"自由音乐家"
海顿(1732-1809)
维也纳时期(1790 58岁-1809 77岁):辞 去乐长职务,定居维也纳.两次旅行伦敦 创作出12部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 《 》,其中包括著名的《惊愕交响曲》《军 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鼓声隆隆》 《伦敦交响曲》 晚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四季 《创世纪》《四季》 婚姻家庭:理发师的女儿 性格:幽默,慷慨,宽厚,勤奋,成功而 不自满

《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行板 浪漫曲 第三乐章:小快板 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板 回旋曲式
《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A(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反复一次) B(转调)简短 A (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 尾声
贝多芬(1770-1792)
生 平 一 波恩时期(1770-1792) 童年:暴力下无规律,超负荷的训练 13 13岁第一次出版了钢琴作品,17岁前往维也纳拜 17 见莫扎特,22岁与海顿在波恩相见,得到赞赏并 22 支持他到维也纳发展. 作品风格基本上市海顿,莫扎特式的 作为贵族小姐的家庭教师接触了贵族的生活,教 育,文艺,进步思想等,旁听波恩大学的哲学课 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主张自由,平等
海顿(1732-1809)
埃斯特哈齐宫廷时期 埃斯特哈齐宫廷时期:1761年(29岁)--1790 (58岁) 30人的乐团 任指挥,作曲,乐长 逐步确立了四重奏体裁 交响曲的形式已经完善 创作风格已经定型:既严谨又不失明朗,愉快, 幽默的情调. 作品:《号角交响曲》《悼念交响曲》《告别交 响曲》《受难交响曲》《巴黎交响曲》
维也纳古典乐派
政治背景: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 美学思想: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主张艺术中真善美的 统一;提出"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等口号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深入人心 1 市民阶层的政治地位提高,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和 新的要求 2 音乐活动离开宫廷和教堂,迅速在剧院,音乐厅,酒店, 旅馆,家庭 3 生机勃勃的世俗群众性音乐文化代替传统的宗教音乐
莫扎特(1756-1791)
维也纳时期(1781-1791):为音乐家的 "自由身"付出很大代价,夜以继日的工 作,26岁时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与年仅19 岁的康斯坦采韦伯结婚,生活更加贫困. 1787年众望所归,继格鲁克之后荣任奥地 利宫廷乐长,1791年7月创作《安魂曲》, 未完成病逝,草草埋葬在贫民公墓,享年 不满36岁.但这个时期是莫扎特创作的巅 峰时期.经典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魔笛》大量交响曲,协奏曲, 钢琴作品
海顿(1732-1809)
① 奏鸣曲初次定型为最典型的完美形式: 双主题三段体(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 交响乐套曲的结构更加完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缓慢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 式 第三乐章: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速的舞曲性的回旋曲式或奏 鸣曲式
海顿(1732-1809)
惊愕交响曲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A5……. 问题1:变奏几次? 问题2:在何处变奏?
惊愕交响曲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 (3)变奏三:十六分音符 (4)变奏四: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 连音衬托
维也纳古典乐派
4 喜歌剧成熟,格鲁克歌剧改革获得成功 (音乐从属于戏剧) 5 音乐内容的深刻思想性:积极向上,热情 深刻地表现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 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的哲理性. 6 音乐形式的高度完美:轮廓明确,结构严 整 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 7 确立主调音乐风格,复调音乐风格退居次 要地位 重要音乐家: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③ 使四重奏体裁规范化:《D大调第53云 雀》 ④确立了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普通双管 制乐队编制
莫扎特(1756-1791)
生 平 一 少年时期(1756-1771 15岁): 少年时期 出生地 同时也是莫扎特姐弟的音乐教 师. 旅行演出(6岁-15岁):声望传遍 欧洲各大城市,结识了许多良 师益友.7岁在巴黎获得神童称 号,8岁在伦敦结识了号称伦敦 巴赫的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14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获波隆 那院士称号 视频
海顿(1732-1809)
生 平 出身:出生在奥匈边境的洛劳 出身: 村的车轮匠的家庭兄弟12人, 排行第二,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时期:从小接触奥地利 民间音乐,5岁学习音乐基础, 8岁进教堂唱诗班,17岁因变声 被除名生活无着落.之后靠演 奏教学维持生计.师从波波拉, 结识格鲁克.23岁在孚伦贝尔 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 发表第一批四重奏12首,27岁 任波西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乐 长,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贝多芬(1770-1792)
三 维也纳中期---创作成熟期 作品呈现鲜明的个性,挣脱了海顿,莫扎 特纯古典形态的束缚.《第三交响曲》 《热情》歌剧《费德里奥》《命运》《田 园》等
贝多芬(1770-1792)
四 危机时期及晚年 梅特涅反对统治,进步人士,自由言论和文化活 到遭到镇压.兴起一股浮华,享乐的文艺潮流, 严肃健康的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被人们疏 远. 贝多芬创作出现萧条期,双耳完全失聪,身体衰 弱,经济陷入困境.对当时政局非常愤慨 五首钢琴奏鸣曲 《合唱交响曲》六首弦乐四重奏
《费加罗的婚礼》
第一幕 费加罗 苏珊娜:讲出实情,决定捉弄伯爵 著名咏叹调:我的小伯爵 凯鲁比诺与苏珊娜:《我不知道我做了什么》迷恋女性 音乐教师(搬弄是非) 苏珊娜 伯爵:宣叙调 三重唱 群众合唱 费加罗《再也不要做情郎》 第二幕 伯爵夫人:《球爱神给我安慰》《美好的时光那里去了》1小时45分 最后一幕:花园 2小时22分 费加罗误会苏珊娜 苏珊娜等待美妙时刻的到来 伯爵夫人 凯鲁比诺 伯爵 苏珊娜和费加罗和好,误会解除 伯爵看到穿着夫人衣服的苏珊娜和费加罗亲密,顿生妒意,大怒
贝多芬(1770-1792)
二 维也纳初期 先后师从海顿,萨列里等学习作曲 经常参加贵族的演奏会,声誉传遍维也纳,受到 贵族宠幸,生活在公爵家中10年 与贵族的关系:不卑不屈,强烈的自尊心,独立, 要求以平等的身份与贵族往来. 关注社会问题,法国革命情况,作品具有火热的 革命气息.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 雨》 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失恋及耳聋(26岁)的打击 曾有自杀的念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