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试验车与电驱动系统总结分析方案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实训总结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实训总结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实训总结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是新时代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能耗和续航里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原理和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实训并总结出以下要点。

首先,本次实训我们主要学习了驱动电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驱动电机一般由电机本体、电控部分和机械传动装置三部分组成。

电机本体是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核心部分,其种类包括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同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等。

电控部分主要包括逆变器和控制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电机,控制器则根据车辆需要提供合适的电机控制策略。

机械传动装置则将电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传递给车辆的驱动轮。

其次,我们学习了驱动电机的性能表现指标,包括额定功率、最大扭矩和最大转速等。

额定功率是电机在额定工况下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通常与电机的额定电压和相应的电流有关。

最大扭矩是电机在额定电流下能够提供的最大输出扭矩,扭矩与转速的关系对于电机的动力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最大转速是电机能够达到的最高转速,一般受到结构和材料的限制。

我们通过实际测试和仿真模拟等方法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驱动电机在这些性能指标上的差异和特点。

第三,我们还学习了驱动电机的效率和能量回收技术。

驱动电机的效率是指其输出机械功率与输入电能的比值,反映了电机的能量利用效率。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优化电机的控制策略和传动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此外,新能源汽车还利用了能量回收技术,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从而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续航里程。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实际驱动电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的训练。

了解驱动电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维修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工作非常重要。

我们学习了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例如电机绕组的绝缘击穿、轴承的损坏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我们提高了对驱动电机故障的诊断和解决能力。

纯电动试验车相关总结报告

纯电动试验车相关总结报告

2.2 制动系改制
• 制动系改制要考虑到制动系统装置的真空 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歧管,拆除后缺乏真 空源,必须加入真空泵和真空罐以及电源 逆变器,出于安全考虑应还需加入真空不 足报警装置。 • 改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产生足够压力的真 空源,选用一足够排气量的电动真空泵和 一只适当大小的真空罐,真空泵由蓄电池 驱动产生真空,真空罐将真空存储起来供 制动时使用。
• 理论上电动机扭矩特性是低转速时扭矩大,适 合汽车起步和爬坡。实际上电机的比功率与内 燃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且电机功率越大需 要电池越多。从经济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考虑, 在选择电机功率时,应小于同类燃油机功率。 由于电机输出动力小,必须保留原车变速箱和 万向传动装置,即采用第二种方案。 • 具体联结,由于所选电机轴伸出过短(仅 60mm),与离合器联结有困难,考虑该电机 转子转动惯量较小,换档时可由变速箱各档同 步器保证无冲击换档,故去掉离合器,用花键 轴套把电动机和变速箱的一轴连接起来,联结 示意图如图2-2所示。
• 控制用电源和车辆照明、车身电器系统电 源接原车蓄电池,而该蓄电池的充电电流 则通过一只500W直流/直流转换器由动力蓄 电池组提供,在汽车运行期间使其始终保 持充电状态。
3.电池更换装置
• 纯电动汽车所需电池较多,一般是将电池固定 安防在汽车座位底下或其他可用空间中,并在 车上搭载充电器,以便于电池耗尽后的充电, 但此模式下充电过程中车辆必须停驶,一般铅 酸电池充电时间为6小时以上,车辆利用率较 低。 • 试验中安装一套电池快速更换机械装置,将24 块电池分成2組,形成2个独立的电源块,成为 电池快速更换的基本单元,电池盒上装有机械 式电连接器,更换时可自动对接而不需要进行 电线手工连接,更换更为方便快捷。
图2-4 配电箱

纯电动试验车与电驱动系统总结分析方案

纯电动试验车与电驱动系统总结分析方案

纯电动实验车及其相关技术研究1.电动车现状相关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种类型,现有EV存在的主要问题:续驶里程有限、电池寿命太短、电池尺寸过大、重量过重、电动车价格昂贵、间接污染严重。

EV的关键技术主要是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电池技术、能源管理技术和车身轻量化技术。

2.电动车系统相关普通燃油车改装成传电动汽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传动系的改制、制动系的改制和控制系统的改制。

传动系统改制为拆除发动机总成,包括空气供给及排气系统<如空气滤清器总成、排气管、消声器等)、燃油供给系统<燃油箱及进回油管),然后安装驱动电机及控制器。

制动系改制要考虑到制动系统装置的真空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歧管,拆除后缺乏真空源,必须加入真空泵和真空罐以及电源逆变器,出于安全考虑应加入真空不足报警装置。

电机冷却系统采用水冷却方式,必须加入相关冷却水循环系统及电动冷却风扇,风扇的接通与断开由安装在电机上的温控开关自动控制。

纯电动车所需电池较多,为了提高车辆利用率,可安装电池快速更换机械装置,在电池盒上装上机械式电连接器,更换时可自动对接,配合电池箱滑动轨道,可以轻便的完成更换工作。

3.电动机类型及其比较电动汽车常用电动机主要有两大类:换向器电动机和无换向器电动机。

换向器直流电动机控制原理非常简单,但由于有换向器和电刷,使得可靠性较低且需要定期维护。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成本运行、更可开及免维护等性能。

其中又包括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和永磁混合电动机,对于目前常用电动机,采用数字评分法在六个方面的性能加以评价和比较:我国有多家事业单位研发了不同型号的EV,其电机和整车主要性能如下表:4.蓄电池的选型与与比较电池是EV的核心技术,从EV的应用角度上讲起主要性能参数有两个:即比能量和比功率。

而EV得普及应用要求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使用寿命长和价格便宜四大条件。

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实验报告

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实验报告

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电动车在现代交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机驱动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电机驱动系统在各种复杂工况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可靠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电机的性能、控制器的稳定性、以及整个系统的耐久性等方面。

通过实验,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电动车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三、实验设备与样品(一)实验设备1、电机测试台:能够模拟不同负载和转速条件,对电机进行性能测试。

2、电源供应器: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入,满足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需求。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电机的转速、转矩、电流、电压等参数。

4、环境试验箱:能够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模拟不同的使用环境。

(二)实验样品选取了_____品牌的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作为实验样品,包括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主要部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性能测试1、在常温常压下,将电机连接到测试台上,逐步增加负载和转速,记录电机的输出功率、效率、转矩波动等性能参数。

2、改变电源电压,测试电机在不同电压下的性能表现,评估其电压适应性。

(二)耐久性测试1、设置电机在一定的负载和转速下连续运行,记录运行时间和故障情况,观察电机的温升、磨损等情况。

2、进行反复启停实验,模拟实际使用中的频繁启停操作,检查电机和控制器的可靠性。

(三)环境适应性测试1、将电机驱动系统放入环境试验箱中,分别在高温、低温、高湿度等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观察其性能变化。

2、进行盐雾试验,评估系统的抗腐蚀能力。

(四)故障模拟测试1、人为设置电机短路、断路等故障,观察控制器的保护机制是否有效。

2、模拟控制器的软件故障,检查系统的容错能力和自恢复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性能测试结果1、电机在不同负载和转速下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转矩波动在可接受范围内。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旨在提高普通汽车的能源效率,在利用传统汽车的动力机构集成更高效的电动汽车实现更低的排放量。

汽车驱动电机一般采用同步电机,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提高汽车的行驶距离,有效减少汽车排放,提高行驶安全性。

同步电机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主要要素,它的功能是利用电动力来驱动汽车。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同步电机,分别是直流伺服电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和无级变速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技术能够在满足汽车的驱动要求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进行有效的驱动,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另外,它还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可以在实际行驶中维持较高的发动机性能和效率。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又被称为高效电动机,整体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超过传统发动机效率的90%,能够有效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行驶距离;同时,它的可控性更强,能够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进行控制,在行驶速度变化时能够实现自动衔接,有效提高汽车的可控性;另外,它的噪音也更小,无刺激性,使汽车环境更安静。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当前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其中,纯电动汽车因为显著的环境效益和能源节约效益,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无大气污染物直接排放,所以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

纯电动汽车主要由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电池系统3部分构成。

其中,电机驱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电机、功率转换器、控制器、减速器以及各种检测传感器等,功能是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

电机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车行使过程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主要驾驶性能指标[1]。

因此,要改善纯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就需研究电机驱动系统的优化方案。

1电机驱动集成装置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中,电机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以产生驱动转矩,而减速器与电机传动连接,在电机和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目前,电机驱动系统的这3部分主要采用分体设计,然后由整车厂组装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组装形成的电机驱动装置,整体体积一般很大,因而对空间需求也大。

为使电机驱动装置能便利地在整车机舱布置,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是集成关联的电机驱动部件。

如图1所示,此新型装置由驱动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和连接轴等主要部件集成。

在电机驱动集成装置中,减速器位于驱动电机的第一端,且与其延伸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连接轴与减速器传动连接,且沿驱动电机的侧面向其第二端延伸。

控制器位于连接轴的上方,与其连接的接线盒用于容置驱动电机的电源线和控制线[2]。

减速器的连接轴沿驱动电机的侧面延伸,使得整个电驱动装置的长宽尺寸相对较少。

由于连接轴的尺寸远小于电机的尺寸,且其所处位置的高度相对较低,将控制器直接设置在连接轴上方,就实现整体高度的降低。

相比于将控制器设置于电机的上方,此电机驱动集成装置充分利用连接轴上方的空间,做到较小体积,因而对空间需求也小。

2定子铁芯绕组绝缘隔离部件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通过它们的相对旋转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实训总结500字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实训总结500字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实训总结500字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验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训中,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学习,通过实践的过程,加深了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们学习了电机的原理和结构。

我们了解到,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由定子、转子、电磁铁、轴承等组成。

其中,定子是由线圈和铁芯构成的,转子则是由永磁体或者电磁铁构成的。

了解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我们后续的实验和控制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电机性能测试的实验。

通过测试电机的转速、转矩和功率等参数,我们可以评估电机的性能水平,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电机的优化设计。

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电路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连接,确保电机和控制设备正常工作,并保障实验的安全性。

除了电机性能测试,我们还进行了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调速控制系统是实现电机速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根据外部的指令信号,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调速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使用LabVIEW编程软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电机控制中。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电机动态响应实验。

电机动态响应是指电机对于输入信号的快速响应能力,它对于电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观察电机的输出响应,分析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对电机动态响应的研究,我们可以优化电机控制系统,并提高其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次实训使我们深入了解了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我们加深了对电机的结构和性能的了解,并学会了电机的性能测试和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性能试验及优化分析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性能试验及优化分析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性能试验及优化分析【摘要】随着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使得新能源汽车逐渐扩大市场规模,而城市公交车是方便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客车领域政策支持,这使得纯电动城市公交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由于纯电动公交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存在较大差异,这需要对其动力系统性能展开全方位性能实验,以此来了解动力系统是否能够满足纯电动城市公交汽车正常运行。

纯电动城市公交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驱动、电池、控制器及变速器构成,在全面应用新型驱动系统设备由于体积相对较小,还具有重量轻及持续工作时间长的特点,这使得纯电动城市公交汽车实际应用性得到极大提升,但研究人员依然需要对企业动力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实行全面试验,从而找出优化及调整方案,使纯电动城市公交企业动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

本文深入分析纯电动公交汽车动力系统构成,研究动力系统优化设计,总结出纯电动城市公交企业动力系统实际应用性能,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性能试验;优化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市场供给日渐紧张,这使得绿色出行成为城市居民首选,而公交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运行时间长,这使得其对于纯电动公交汽车动力系统要求相对较高。

对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而言,电池是影响汽车安全性与稳定性重要因素,驱动装置则主要为汽车提供充足动力,给驾驶员更好驾驶体验,这需要不断提高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性能试验与优化工作,使纯电动城市公交企业实用性得到全面提升。

一、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构成纯电动城市公交汽车动力系统主要是由驱动电机、电池组、控制及变速装置构成,按照对汽车安全行驶重要性分析发现,其对于汽车行驶体验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驱动及电池装置,这两部分装置也是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

(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使纯电动汽车重要动力来源,根据其在汽车发挥作用,是可以相当于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

根据对市面上销售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分析发现,按照使用用途和工作方式差别,大体上可以分为交流、直流与无刷等类别电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电动实验车及其相关技术研究1.电动车现状相关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种类型,现有EV存在的主要问题:续驶里程有限、电池寿命太短、电池尺寸过大、重量过重、电动车价格昂贵、间接污染严重。

EV的关键技术主要是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电池技术、能源管理技术和车身轻量化技术。

2.电动车系统相关普通燃油车改装成传电动汽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传动系的改制、制动系的改制和控制系统的改制。

传动系统改制为拆除发动机总成,包括空气供给及排气系统<如空气滤清器总成、排气管、消声器等)、燃油供给系统<燃油箱及进回油管),然后安装驱动电机及控制器。

制动系改制要考虑到制动系统装置的真空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歧管,拆除后缺乏真空源,必须加入真空泵和真空罐以及电源逆变器,出于安全考虑应加入真空不足报警装置。

电机冷却系统采用水冷却方式,必须加入相关冷却水循环系统及电动冷却风扇,风扇的接通与断开由安装在电机上的温控开关自动控制。

纯电动车所需电池较多,为了提高车辆利用率,可安装电池快速更换机械装置,在电池盒上装上机械式电连接器,更换时可自动对接,配合电池箱滑动轨道,可以轻便的完成更换工作。

3.电动机类型及其比较电动汽车常用电动机主要有两大类:换向器电动机和无换向器电动机。

换向器直流电动机控制原理非常简单,但由于有换向器和电刷,使得可靠性较低且需要定期维护。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成本运行、更可开及免维护等性能。

其中又包括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和永磁混合电动机,对于目前常用电动机,采用数字评分法在六个方面的性能加以评价和比较:我国有多家事业单位研发了不同型号的EV,其电机和整车主要性能如下表:4.蓄电池的选型与与比较电池是EV的核心技术,从EV的应用角度上讲起主要性能参数有两个:即比能量和比功率。

而EV得普及应用要求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使用寿命长和价格便宜四大条件。

比能量分为重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单位分别是Wh/kg和Wh/L。

比功率也分为重量比功率和体积比功率两个参数,单位分别是W/kg和W/L。

比能量反应的是电池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汽车一次充电可行驶的里程数;比功率反应的是电池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汽车加速性能和爬坡性的好坏。

目前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锌-空气电池。

铅酸电池功能指标:比能量50Wh/kg<一次充电行程160km),比功率150W/kg,价格<150美元/kWh,循环充电次数>500次,快充性能50% 5min,80% 15min。

镍镉电池标称电压1.2V,比能量56Wh/kg,比功率225W/kg,循环充电次数2000次,寿命为7年,快速充电能力强。

但初期投资高昂、标称电压低、记忆效应大、存在镉污染。

镍氢电池<MH-Ni)比能量为80-100Wh/kg,比功率150-200W/kg,充电时间<6min,充电次数600次,成本<150美元/kWh,工作温度-30-65。

日本松下公司不但开发了纯电动汽车用的EV型电池组,还开发了汽油机-电池混合动力的HEV高功率镍氢电池,丰田公司1997年12月全世界第一次批量生产的EV-Prius混合动力电动车就使用了HHR650D型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新型高能蓄电池,国内外相关产品参数对比如下:深圳雷天绿色电动源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大功率、低成本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顺利通过了国家电池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11项指标全部合格,填补了国内空白。

锌-空气电池比能量180-230Wh/kg,能量密度达230Wh/L,电池容量不受放电强度和温度影响,能在-20℃-80℃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安全性能好,无腐蚀作用,成本低回收利用方便,缺点是寿命短、比功率小、不能输出大电流及难以充电。

新概念电池飞轮电池,利用飞轮高速转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飞轮在真空环境下运转,转速高达200000r/min,比能量可达150Wh/kg,比功率达5000-10000W/kg,使用寿命长达25年,可供电动汽车行驶500万公里。

美国已利用最新研制的飞轮电池成功改装一辆电动轿车,一次充电可行驶600km,由0到96km/h加速时间仅为6.5秒。

5.电池检测与电源管理蓄电池工作状态主要指电池正常使用时的端电压、工作电流、温度和内阻4个参数的变化情况。

所谓电池检测通常是指对前3个工作参数的检测。

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有:充电电流、充电电压、放电深度、环境温度、充放电次数。

针对这五个因素,一般有如下对策:充电器优化充电、控制放电深度、补偿环境温度、减少充放电次数、均浮充自动转换。

电池工作状态检测由电源<能源)管理系统BMS完成,电源管理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层面:底层完成数据采集,上层完成数据处理、分析与控制。

中间通过通信管道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

图5-1 电池管理系统框图检测思路应遵循“局部集中、整体分布”的原则,即集中/分布式检测法,并用于电池检测系统的设计。

微型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基础研究1.改装电动车相关工艺流程图1-1 电动车改装相关工艺流程2.电动汽车电气系统设计图2-1 电气系统总体配置框图整车以车辆管理单元<VMU)作为主控制单元,以电机驱动控制单元<PMU)、电池管理系统<BMU)及相关控制电器作为从控制单元,以电动机和蓄电池组作为控制对象。

其控制流程如下驾驶员控制操纵装置<如踏板、钥匙)向VMU发出命令,VMU通过通讯网络系统接收控制命令并采集BMU、PMU、整车等的状态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运算,然后发出操纵指令,BMU、PMU和车载仪表由通讯网络获得VMU操纵命令,执行命令并反馈信息至VMU。

主电池经DC/DC变换器向VMU及原有车身电气系统<冷风暖风、助力转向、车灯、音响、喇叭和刮水器等)提供低压电。

纯电动汽车很多部分都由独立的电子控制器进行控制。

为了将整个电动汽车内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相互之间协同工作,我们采用总线进行数据传递。

CAN网络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架构开放、广播式的新一代网络通信协议,称为控制器局域网现场总线。

CAN网络原本是德国BOSCH公司为欧洲汽车市场所开发的。

CAN推出之初是用于汽车内部测量和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现代轿车的设计中,CAN总线被广泛的采用,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都采用了CAN总线进行控制器的联网。

3. 车辆管理单元车辆管理单元是整车控制的核心,以整车的性能最优为目标,控制车辆的运行状态、能源分配,协调和发挥各部分的优势。

其功能如下:<1)汽车驱动控制功能根据驾驶员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车辆运行状态、工况,计算驱动转矩,控制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满足工况要求。

<2)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根据制动踏板的开度、车辆行驶状态、电池管理系统的信息,确定制动模式和制动力矩。

<3)整车能量管理控制能量消耗,对蓄电池、辅助动力源和车载其他动力系统统一管理,提高整车能量利用率,增加续驶里程。

<4)故障诊断及保障提供安全和诊断服务,充电和驱动时的安全保障,故障的诊断监控车辆温度、冷却系统、车辆的运行状态监视主要设备的过电流、过电压、欠电压、过热,必要时切断主断路器。

<5)车辆状态监视通过通讯网络采集车辆状态信息,通过人机界面显示给司机。

<6)通讯管理整车通讯的主节点,接收来自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电池管理系统、人机界面的所有信息,发送电机设定转速、设定力矩、正反转信息,各个部件的启动停止命令,车辆的工作模式和整车的运行状况等。

4.电驱动系统控制回路图4-1 电驱动系统控制回路总体框图图中BMU为电池管理系统;VMU为车辆管理单元;PMU为电机驱动管理单元;KA1为VMU电源继电器;KA2为PMU主接触器控制继电器;KA3为充电接触器控制继电器;KA4为PMU软上电继电器的控制继电器;KA5为PMU软上电继电器;KM1为PMU单元主接触器;KM2为充电接触器;R为软上电限流电阻;S1B为BMU电源开关;S1V为VMU开关;SQ1为充电机接通信号行程;F开关为熔断器。

实现的控制如下<1)初始化开关S1V打到位置时,KA1继电器吸合,VMU电源接通。

S1B开关接通电池管理系统上电。

开关S1V打到2位置时,KA4继电器吸合,软上电继电器KA5吸合,蓄电池经限流电阻R为PMU上电,当PMU电压与电池组相等时,KA2吸合,PMU单元主接触器KM1接通,同时KA5断开,PMU上电完成。

<2)充电控制当充电接通信号行程开关SQ1接通,VMU接到信号后发出充电指令,冲电接触器控制继电器KA3得电,接触器KM2接通,充电机向蓄电池组充电。

将KA2、KA3设计成互锁电路,KA3得电同时其常闭触电打开,PMU主接触器断开,防止充电时车误走。

<3)行车控制VMU采集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开度信号,经过VMU的驱动控制策略和制动控制策略的计算得到转矩控制量,通过通讯接口传向PMU控制电机的转矩,实现对车辆运行的控制。

<4)状态监视、故障保护VMU通过通讯网络与BMU、PMU、人机界面相连,实时显示车辆的状态信息。

当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报警状态,通过按屏幕上的复位键C,可以使PMU进行系统复位。

5. 车辆管理单元软硬件构成图5-1 控制系统信息流图主控制器:图5-2 嵌入式PLC原理框图人机界面:图5-3 人机界面结构示意图管理单元软件构成:图5-4 主程序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