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安全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14篇)户外活动应急预案

(14篇)户外活动应急预案

(14篇)户外活动应急预案户外活动应急预案第一篇:徒步旅行应急预案1. 了解路线和天气情况2. 带齐应急药物和急救包3. 遇到危险情况,及时向同伴求助4. 出现意外,迅速拨打紧急电话第二篇:露营应急预案1. 携带必要的帐篷和睡袋2. 确保篝火安全3. 注重野生动植物的保护4. 遇到陌生人或可疑情况,保持警惕第三篇:攀岩应急预案1. 穿戴合适的保护装备2. 严格遵守攀岩规则和注意事项3. 如遇紧急情况,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措施4. 遇到天气突变或身体不适,尽快下撤第四篇:漂流应急预案1. 穿戴救生衣和必要的防护装备2. 注意水质和流动性3. 关注天气预报和河流情况4. 如遇到翻船等危险情况,及时呼救第五篇:山地滑雪应急预案1. 确保装备完好,并掌握滑雪技巧2. 注意天气和雪岭情况3. 遇到意外,及时寻找避难所或紧急信号点4. 遇到人员受伤,及时报警并提供必要的救助第六篇:野外烧烤应急预案1. 安全选址,远离易燃物2. 控制火势和烤食物状况3. 注意食物卫生,避免食物中毒4. 如遇烧烤事故,及时求助并扑灭火源第七篇:野外生存训练应急预案1. 携带必要的生存工具和装备2. 正确掌握野外生存技能3. 保持身体健康,避免体力透支4. 如遇寻人困难或紧急情况,迅速报警并采取合适措施第八篇:摄影活动应急预案1. 确保摄影装备安全性能2. 注意环境安全和个人安全3. 如遭遇财物丢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及时报警4. 遇到自然灾害,尽量保护设备并迅速撤离第九篇:骑行活动应急预案1. 鼓励群骑并互相监督2. 提前了解路况和目的地安全情况3. 遇到交通事故或发生摔车,及时寻求医疗救助4. 进行长时间骑行前,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和维修检查第十篇:户外拓展训练应急预案1. 确定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2. 遵守领队指示和安全规定3. 遇到体力透支或情绪困扰,及时向领队反映4. 遇到受伤或紧急情况,及时呼叫领队或报警第十一篇:垂钓应急预案1. 携带必要的钓鱼工具和装备2. 注意天气和水域安全状况3. 不破坏生态环境,合法垂钓4. 如有钓鱼事故,遇到急病或急伤,及时求助第十二篇:草原旅行应急预案1. 尊重当地居民和民俗习惯2. 注意天气突变和气象灾害3. 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遗产4. 如遇突发状况,尽快报警并采取适当行动第十三篇:户外夜间露营应急预案1. 携带足够的照明设备2. 注意夜间野兽和昆虫的威胁3. 保持营地整洁和良好秩序4.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第十四篇:划船活动应急预案1. 穿戴救生衣和必要的防护设备2. 熟悉航道和船舶操作规程3. 关注天气预报和海洋状况4. 如遇翻船或人员受伤,立即呼救并采取自救措施以上是户外活动应急预案的14篇例子。

野外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野外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前言为了提高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野外作业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野外作业特点,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野外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野外作业事故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应急指挥部由以下人员组成:(1)指挥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事故的全面指挥。

(2)副指挥长:由企业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3)成员: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专家等组成。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

(2)现场保护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

(4)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

(5)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车辆、通信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发生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2)现场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现场救援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现场保护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信息报送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

3. 事故救援(1)根据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确保其生命安全。

(3)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做好转运工作。

4. 应急结束(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救援工作基本完成。

(2)应急指挥部决定结束应急响应。

五、事故调查与处理1.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户外安全应急预案范文(8篇)

户外安全应急预案范文(8篇)

户外安全应急预案范文(8篇)户外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精选8篇)户外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一、目的为了切实保障我园幼儿在户外安全地锻炼,防止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经幼儿园研究,特制定以下运动场安全应急预案:二、户外体育活动安全应急情况处理工作小组成员及分工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全面负责、指挥偶发事件处理工作)(全面负责、指挥偶发事件处理工作)成员:(负责学生、家长、家属的协调、安抚工作)(负责整个户外活动器械、场地的安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小组检查户外场地有无安全隐患)三、安全措施1、各班老师大力对幼儿进行安全锻炼的宣传教育;2、每月定期检查运动场设施有无安全隐患,及时向园行政汇报,力争防患于未然;3、各班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随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4、教师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行政反映。

四、幼儿园防范户外活动意外事件事故处理预案1、户外活动前、要对活动场地、器械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暂停或取消活动、及时报告、维修、张贴明显禁用标志、待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进行活动.2、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在活动中要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其他保教工作.3、活动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保教人员要参与幼儿轰动并进行知道.保持良好的秩序、尤其对好动、顽皮的幼儿和体弱儿注意和照顾、防止摔倒、跌伤、攻击、争夺玩具等现象的发生.4、时刻检查幼儿的穿着情况、冷加热脱、突厥幼儿肚脐眼在外、防止幼儿过度出汗、必要时背心塞毛巾等、防止诱发病情.5、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预案意外隐患及轻度外伤的`处理:发现身体不适的幼儿:如呕吐、严重咳嗽、反常情况应带至保健室、由保健医生决定是否继续参加活动、或作其他处理.活动中、幼儿发生轻度外伤:表皮擦伤、鼻出血、关节扭伤等、应送保健室有保健医生处理.6、意外事故及较严重外伤的应急预案如发生伤口大出血多、骨折、昏迷甚至死亡、应由安全工作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分工如下:1)向教育局、街道等上级报告.2)和当班老师一起、联系家长、做好善后工作.3)打120救护电话或准备车辆直接送幼儿去医院.4)护理、观察受伤幼儿、将病情控制在最轻限度.5)维持秩序、稳定事态、减少对幼儿园或社会的影响.五、特殊学生应对方案:1.学期初我们召开了肥胖儿的家长会,指导家长做好肥胖儿的管理工作,并将红灯食品(禁食)、绿灯食品(提倡)、黄灯食品(少食)介绍给家长,对此类幼儿每月称一次体重,测量一次身高,并将身高和体重与上月进行比较,监测管理的实效。

山上应急预案

山上应急预案

山上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有效应对山上突发事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特制定山上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突发事件类型。

山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山体滑坡、泥石流、
森林火灾、野生动物袭击、气象灾害等。

2. 应急响应流程。

(1)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包括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

(2)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包括设置警戒线、疏散人员、封锁危险区域等。

(4)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和灭火工作。

3. 应急设备准备。

山上应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通讯设备、急救药品、防护装备、灭火器材等。

4.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山上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 应急预案宣传。

向山上相关人员宣传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生山上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按照预案内容迅速行动,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应急预案总结。

每次应急事件发生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完善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响应水平。

以上为山上应急预案内容,希望能够在山上发生突发事件时有
效应对,保障人员安全。

野外安全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野外安全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野外活动人员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野外活动中的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参与野外活动的单位、个人及相关部门。

三、风险识别1. 天气风险:如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野生动物风险:如野兽袭击、蛇虫咬伤等。

3. 人为风险:如意外伤害、火灾、迷路等。

4. 装备风险:如装备故障、携带物品丢失等。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成立野外安全风险防范领导小组,负责野外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野外安全风险防范应急小组,负责应急响应和处置。

3. 各部门及个人职责:(1)活动组织者:负责制定野外活动安全预案,组织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参与者掌握安全知识。

(2)应急小组:负责野外活动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协助处理突发事件。

(3)参与者:遵守安全规定,听从指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

五、应急响应1. 活动前:(1)组织者根据活动地点、时间、人数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

(2)对参与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2. 活动中:(1)应急小组负责野外活动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2)参与者遇到危险情况,立即向应急小组报告。

3. 活动后:(1)对活动中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对参与者进行安全回访,了解其安全需求和建议。

六、应急措施1. 天气风险:(1)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遇到恶劣天气,立即停止活动,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2. 野生动物风险:(1)了解活动区域的野生动物情况,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遇到野生动物,保持距离,避免惊扰。

3. 人为风险:(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参与者安全意识。

(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参与者注意安全。

4. 装备风险:(1)检查装备是否完好,确保其正常使用。

(2)携带备用装备,以防万一。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置能力。

野外作业安全预案

野外作业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野外作业领域不断扩大,野外作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野外作业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野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野外作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2. 建立健全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过程安全有序。

3.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效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野外作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建筑、林业、农业、地质勘探、水利等领域的野外作业。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野外作业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野外作业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安全培训、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

3. 各野外作业项目组设立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入职的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检查:定期对野外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4. 事故报告: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上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六、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上报,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现场保护: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

3. 人员救援:组织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4. 现场清理: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

5.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野外作业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2. 各野外作业项目组应将本预案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

3.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精选)野外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精选)野外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精选)野外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野外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是为了保障人员在野外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野外作业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安全措施: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野外作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动植物的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 携带必要的装备:根据野外作业的特点和需要,携带适当的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安全帽等。

3.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如设置警示标识、设立安全警戒区、设备维护保养等。

4. 强化培训和教育:对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野外作业中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6.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野外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擅自更改操作方法。

应急预案:1. 制定应急预案:在野外作业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向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了解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情况,及时采取逃生、报警、急救等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3. 设立应急联络人:在野外作业期间,设立应急联络人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系,及时传达相关信息,寻求支持和援助。

4. 掌握急救知识:野外作业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减少伤害和损失。

5. 组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改进和完善。

野外作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的关键。

量化评估、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对于提高野外作业安全性也非常重要。

野外考查应急预案

野外考查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野外考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自然考察、人文考察等活动。

由于野外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为确保野外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并消除野外考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迅速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野外考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野外考查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野外考查活动的安全工作。

2. 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处置突发事件。

3. 设置安全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等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

四、预案内容1. 风险评估(1)对考查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野生动物、交通事故、人为破坏等因素。

(2)对参与人员进行健康评估,确保其具备参加野外考查的身体条件。

2. 安全措施(1)制定详细的考查路线和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注意事项。

(2)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急救包、GPS定位仪、通讯设备等。

(3)对参与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实行分组活动制度,确保人员相互照应。

3. 应急处置(1)自然灾害:遇有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2)野生动物:遇到野生动物攻击时,保持冷静,避免直接对抗,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协助。

(3)交通事故:遇有交通事故时,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救助伤者,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4)人为破坏:发现人为破坏现象时,立即制止并上报,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4. 医疗救护(1)配备专业医疗救护人员,负责现场救治和伤员转运。

(2)建立临时救护站,配备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3)组织人员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5. 后勤保障(1)保障食品、饮用水、帐篷等物资供应。

(2)做好交通、通讯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灾害与避险提示:前往山区沟谷开展野外地质工作时,应事先了解当地近期天气情况和地质灾害预报,尽量避免大雨或连续阴雨天气前往山区沟谷。

1.泥石流的发生时间(1)连续长时间的降雨之后,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有泥石流发生。

(2)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有较多杂草、树木,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的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2.遭遇泥石流时的逃生技巧(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为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峭的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蛭类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水蛭,提倡30-60mm,宽4-8mm;腹背扁;体色背黑褐,腹黄褐;整体密生环纹;体前体后各有一个吸盘,前吸盘中有口,口腔内有三个半圆形的颚片,可以割破皮肤。

在吸血的同时,水蛭唾液腺能分泌抗凝血酶和血管扩张素,使伤口流血不止。

在河流、湖泊、池塘、水田等水域,可能存在水蛭。

涉水时应注意。

除了生活在水中的水蛭外,还有陆生旱蛭,常栖息在山林的草丛和灌木中,也会吸血。

水蛭人体上的旱蛭1.预防水蛭措施(1)水中活动不可赤脚。

(2)经常检查浸水肢体。

(3)烟蒂泡水,涂抹身体(干扰水蛭化学感受器)。

2.预防旱蛭的措施(1)服装没有开放点。

(2)穿越林地后,及时检查。

(3)用烟蒂、香水等气味干扰其化学感受器。

3.被水蛭或旱蛭叮咬的处理方法(1)被叮咬时,不要用手直接拽下。

可以用手或其他扁平物拍打,或用烟头、打火机烤。

(2)用消毒水,或食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手压法止血10min 以上,或用绷带加压法包扎。

蝎子白天隐藏在缝隙、石块或落叶下,夜间活动。

蝎子尾端有一个发达的尾刺,具有毒腺,能分泌神经性毒素。

人被蝎子蜇刺后,疼痛难忍,伴随局部或全身中毒。

若多处被蝎子蜇刺,甚至有性命之忧。

蝎子1.预防措施(1)不要赤手在缝隙、石块下摸索。

(2)放在营地地面的服装、鞋帽,要检查后再穿。

(3)若居住帐篷,帐篷离地面较近处的拉链要拉好。

(4)晚间半睡半醒时,感觉有东西往自己身上爬,千万不要用手去捉,要慢慢调整身体,在弄清是什么东西后,一下子迅速抖掉,或静止不动,任其自己爬走。

2.中毒症状(1)伤口剧痛,局部红肿、水泡、血泡、组织坏死。

(2)2小时许,烦躁、出汗、流口水、气喘、恶心甚至呕吐。

(3)多出被蜇刺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严重者可能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

3.被蜇刺后处理方法(1)立即拔出毒刺,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2)结扎肢体,防止毒素扩散。

(3)用将季德胜蛇药片碾碎后和水涂抹患处。

1.预防措施(1)绝对不要去“捅马蜂窝”。

蜂类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时候是不会主动攻击的,因为蜂类蜇刺以后往往就意味着它们自身的死亡。

(2)远离蜂巢。

蜂类对自己的蜂巢十分珍惜,会誓死扞卫。

如果在蜂巢附近随意晃动筑巢的树枝,很可能会遭到蜂群的报复。

(3)野外调查时如遇见单飞的蜂类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4)一旦被蜂群攻击,千万不要去扑打,那样会引来更猛烈的攻击。

可以用厚衣服蒙住外露皮肤,蹲伏不动。

另外,可用火、烟驱赶。

马上找一把干草,迅速点燃,原地转圈,并不断添加手中的柴草。

蜂类比较害怕火和浓烟。

(5)建立营地时,先观察周围是否有蜂类出没,如果有,要分析是因为在采蜜还是附近有蜂巢。

应远离蜂巢扎营。

(6)如果衣着鲜艳,可能会有蜂类在身边飞舞或落在身上。

千万不要扑打它们,站立不动,它们不久就会离开,不用紧张害怕。

2.蜇刺症状(1)局部红肿、发热、剧痛,5-7天后逐渐消退。

(2)严重者出现头晕、眼花、气喘等症状。

(3)多出、大面积蜇刺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并导致死亡。

3.被蜇刺后处理方法(1)千万不要挤压,以免毒液扩散。

(2)认真检查,看是否有蜇刺留在皮肤内。

如果有,应及时用小刀或针挑出。

伤口流血可顺其自然。

(3)最好能够判断是被什么蜂蜇刺的,因为蜜蜂的蜂毒是酸性的,要用肥皂水清洗伤口;而很多蜂毒(如马蜂毒)属碱性,不要用肥皂水去清洗,可以用酸性液体,如食醋去冲洗。

蚊虫叮咬在人们眼里似乎不算什么伤害。

但是野外蚊虫还是必须要防范的。

因为野外的蚊虫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还会传播疾病,如疟疾、黄热病等。

1.预防措施(1)在没有任何防护条件时,可用泥浆涂抹身体裸露部分防止蚊虫叮咬。

(2)在室内,应点蚊香驱赶蚊虫。

(3)外出时,应在裸露部位喷洒驱蚊花露水。

(4)进入草从前,尽量少暴露体表。

2.蚊虫叮咬处理方法(1)蚊虫唾液腺为酸性,可用肥皂水等碱性液体涂抹叮咬处。

(2)涂抹蚊虫叮咬药水。

蛇咬伤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1)蛇怕风油精。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

在比较凉的季节和早晨,蛇类要依靠太阳提高体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选择较高树上或草丛开阔处。

蛇类耐饥饿,但不耐干渴,所以毒蛇一般喜欢栖息在离水源不远的草丛中。

在闷热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

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对静止的东西不敏感,喜欢攻击活动物体。

如果不幸与蛇相遇,不要突然移动,保持镇静,原地不动。

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在毒蛇比较多的区域,走路要小心,不要踩到蛇。

(4)蛇类咬人以膝盖以下为主,翻动石块和草丛时则容易被咬到手。

所以,在毒蛇比较多的区域活动,要穿上比较厚的鞋,并打上裹腿,这样即使被咬到,也可减少伤害。

徒手工作要格外小心。

(5)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6)对于蟒蛇,主要是防止被它缠绕。

一般情况下,人类不过分接近蟒蛇是不会被伤害的。

(7)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

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在营地周围撒上草木灰或水浸湿了的烟叶。

(8)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

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

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

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9)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

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

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10)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

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

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2.专家提醒(1)刚孵化的小毒蛇,可能大蛇更毒;(2)个头小的毒蛇,毒性不一定小;(3)被打伤的毒蛇,会更凶猛;(4)部分蛇毒发作,得几个小时后,所以被某些毒蛇咬后可能不会立即感到剧痛;(5)很多野生毒蛇爬行敏捷;(6)遇毒蛇时,保持身体不动,或可避免毒蛇攻击;(7)毒蛇的头一般呈三角形或心形。

但是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毒蛇,这是不够全面的。

大多数毒蛇的颜色并不鲜艳。

3.中毒症状(1)毒蛇咬伤的普遍症状一般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时间变长伤口逐渐变黑、伤口肿胀,附近淋巴结肿大。

(2)如果是被神经毒液的毒蛇咬伤,一般表现为:伤口无红肿迹象,稍感疼痛,主要反映是麻木。

但很快就出现头晕、发汗、胸闷、视觉模糊、低血压、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3)被血液毒素的毒蛇咬伤,一般表现为:伤口剧烈疼痛,有灼烧感,并伴有局部肿胀、水泡、发热、流鼻血、尿血、吐血等症状,最后休克、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4)如果是混合毒液的毒蛇咬伤,上述两方面的症状都可能出现,最后注意力多会下降。

4.被蛇咬伤后处理方法(1)判断:被咬后,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毒蛇咬伤。

被毒蛇咬的伤口,一般会出现上下各一对粗且深的牙痕,且伤口表面会溃烂,红肿起泡;无毒蛇咬的伤口,有四行或二行锯齿状浅表而细小的牙痕。

在多数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

在分不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马上让受伤者安静下来,因为过多的活动会导致毒液迅速扩散。

(2)结扎:将伤肢置于低的位置,争取在被咬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鞋带、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进行结扎。

结扎伤口近心方向一端,阻值毒液扩散。

被咬部位多为手、脚、小腿等部位,结扎部位一般为:手指,结扎指根;手掌,结扎手腕;小臂,结扎肘关节附近;足部,结扎脚踝;小腿,结扎膝关节。

结扎的原则是:阻值淋巴液回流。

因为蛇毒在淋巴液的扩散是快速的、致命的。

结扎时间可以持续8-10个小时,并且每30分钟要放松1-2分钟以防止肢体肌肉坏死。

如果这段时间不能送达医院,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松结扎部位,以防肌体坏死。

在这个问题上,专家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有人认为应当丢卒保车,宁可肌体坏死也不能让毒液扩散;有人认为,一般的毒蛇咬伤可以治愈,大可不必牺牲肢体。

(3)冲洗伤口: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任凭血液外流,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

周围实在没有水冲掉毒液的,紧急时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

(4)排除毒素:冲洗后,可用利器(如小刀等)沿毒蛇的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切口长约1~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切中血管。

如果手头有罐头瓶或水杯,可以用“拔火罐”的方法加快毒液排出。

另一种方法是用燃烧的木炭灼烧伤口,因为高温可以使毒液蛋白质变性,降低毒性。

若手足被咬伤引起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即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刺八邪穴(即四个足趾趾缝之间),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

穿刺方法:用消毒后的钝头粗针平刺直入2cm)。

(5)药物:第一次服用20片季德胜蛇药(碾碎,温开水或少量酒服下),以后每6小时续服10片。

危重者将计量增加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间隔。

(6)送医院。

警告:用嘴吮吸排出毒液容易使吮吸者中毒,尤其是口腔中有溃疡面或牙根有破损者更是十分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