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4张PPT)

《辞海》: “定期出版的 报刊,在前一 期已出版,后 一期尚未出版 的一段时间内, 对发生的重大 新闻和特殊事 件,(报社) 为迅速及时地 向读者报道而 临时编印的报 刊,因不列入 原有的编号, 故名。”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 生和发展,而媒介的发展又对人类社 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 它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 “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935年 建国后
《风云儿女》
《小兵张嘎》 等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 电影题材
80年代中 《红高粱》等 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天津无线电厂于 1958年试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 视机。为了纪念这 台电视机的诞生, 将它命名为“北 京”。
(2)发展至成熟(结合书上的历史纵横)
《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 被搬上银幕。
80年代中期后
1·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支付宝钱 包、金蝶达成合作,推出“移动就诊”服务。今后,用户可直 接在支付宝钱包中完成挂号、缴费、查取报告及医患互动等就 医流程。记者体验后发现,无论是挂号,还是缴费,在支付宝 钱包中5秒左右就可完成操作,省去了病人排队缴费的痛苦。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 生和发展,而媒介的发展又对人类社 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 它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 “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935年 建国后
《风云儿女》
《小兵张嘎》 等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 电影题材
80年代中 《红高粱》等 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天津无线电厂于 1958年试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 视机。为了纪念这 台电视机的诞生, 将它命名为“北 京”。
(2)发展至成熟(结合书上的历史纵横)
《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 被搬上银幕。
80年代中期后
1·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支付宝钱 包、金蝶达成合作,推出“移动就诊”服务。今后,用户可直 接在支付宝钱包中完成挂号、缴费、查取报告及医患互动等就 医流程。记者体验后发现,无论是挂号,还是缴费,在支付宝 钱包中5秒左右就可完成操作,省去了病人排队缴费的痛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33张PPT)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 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 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 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 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 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 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 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 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2)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 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讨论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 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 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 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 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 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 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 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 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2)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 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讨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28张PPT)

问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题 1935年 结合教材内容,请简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情 境 《风云儿女》的插曲 后来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
建国后
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称为电 影主题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形成
课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总结出近代以来报刊 程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小 业的发展史?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结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繁荣 改革开放后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上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 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 重要窗口
上
问 题 探 究
下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问 提示: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 题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情 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 境 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五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时期或时间 1905年 代表 《定军山》 影响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上
下
退
课堂导入
《天龙八部》中阿朱飞鸽传书的镜头
上
下
退
课堂导入
俗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 问 题 一想这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今天我们如何传递信息呢? 探 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 究
上
下
人教版历史必修2 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共40张PPT)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一个镜头
◎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 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2.互联网的影响 (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 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 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 身心健康。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 业的诞生。 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 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 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 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到2000 年中国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3.7%。
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主要报纸:《循环日报》) ② 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 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 ③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 (主要报纸:《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主要报纸:《新青年》) 作用: 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 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歌女红牡丹》剧照
《渔光曲》剧照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80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 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90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 《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 次获奖。 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 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 窗口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成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新文化运动 时期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青年》
发 新民主主义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展
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生。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 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歌女红牡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 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胡蝶主演的《歌女 红牡丹》,结束了中 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 记录。1935年,《渔光曲》在 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D
C.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
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
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7张PPT)

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
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
沟通
A、①② C、③④⑤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张艺谋
巩俐
冯小刚 葛优
李连杰陈凯歌
周润发
杨紫琼
(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 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
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 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 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 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 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 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9张PPT)

4.社会风俗的特点: ▲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 ▲又表现为新旧并存、土洋结合的现象
影响
19世纪末
电影传入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1935年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主要的电工影农题生材活:和革命战争为主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④改变人们娱乐、社交方式
⑤推动生产方式(经济)的深刻变化,使信息化社会 开始出现,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生产力 的极大提高
⑥突破空间限制,世界联系更紧密,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 6.存在问题: 必修三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①西方侵略的客观作用(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②民主革命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化 ③政策的促进 ④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 ⑤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深入 ⑥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⑦先进中国人推动
3.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 ▲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渐进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即大众传媒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发挥的共性影响
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了解社会
②开启民智,思想启蒙,解放观念
③开阔眼界,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④反映民情,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3.报纸的局限: 书面化特点 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影响
19世纪末
电影传入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1935年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主要的电工影农题生材活:和革命战争为主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④改变人们娱乐、社交方式
⑤推动生产方式(经济)的深刻变化,使信息化社会 开始出现,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生产力 的极大提高
⑥突破空间限制,世界联系更紧密,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 6.存在问题: 必修三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①西方侵略的客观作用(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②民主革命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化 ③政策的促进 ④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 ⑤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深入 ⑥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⑦先进中国人推动
3.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 ▲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渐进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即大众传媒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发挥的共性影响
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了解社会
②开启民智,思想启蒙,解放观念
③开阔眼界,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④反映民情,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3.报纸的局限: 书面化特点 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