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自己)

合集下载

第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路线、方针和政策
思考:这两大刊物在内容方面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3、繁荣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
真实、及时、客观、 讲求新闻价值
1、电影
(1)起步
思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网址设置 “1905”的寓意是什么?
标志
《定军山》 首映成功
这一年 中国电 影事业 起步
(《广州日报》2014年1月17日)
2、特点
美国科学家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 思考 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判断 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媒介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 有哪些优势?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5· 江苏苏锡常镇一模· 5)《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 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 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 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 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 D 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 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改革开 放之后
1、接入
时间
1994年
材料1: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 1.23亿。 (教材P75) 材料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 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 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 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据材料二,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3分) (2)评价: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白话文的兴起 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2分) 特点:将白话文形式和反封建内容有机地相结合。( 1分)

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 不火,但自从被搬上电视屏幕后,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热 销书籍。我们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视 B.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电视 C.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电视是一种新的传媒形式,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课堂点睛
关键 三个节点 信息
四种媒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 初期、改革开放以来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
本课 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
要旨 2.媒介手段的进步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
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的电视业起 步于1958年,互联网接入是在1994年,排除有电视和互 联网的选项,故选B。 答案:B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___7_0____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近代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_维__新__思__想_。 ②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 _民_主__科__学__思想。 3.进一步发展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_新__华__日__报_》《解放日报》等。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
据四川省委开展的青少年与网络专题调查显示:网络是一

高中课件必修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课件必修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任景丰
谭鑫培
1892年,任景丰 创办丰泰照相馆。 1905年,任景丰 与技师刘仲伦拍 摄谭鑫培主演的 京剧《定军山》 片段“请缨”、 “舞刀”、“交 锋”。后拍摄多 部京剧片段影片。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电影的发展 1、1905年,第一部国产无声电影《定军山》 2、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 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68年美国监理会传教士 ☞ 林乐知于上海创办《教会 新报》,1874年停刊,更 名为《万国公报》。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影响:① 传播西学,促进思想观念改变 ② 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③ 推动国人办报
(二)电视的发展 1、1958年,电视业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丰富
☜ 《新闻联播》初办及播音 员李娟 现今的《新闻联播》 ☟
☝ 1958年,中国第一台 电视机 经典的熊猫牌电视机 ☞
二、影视事业和互联网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发展 1、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 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普及率接近60%。
3、影响
《民(报1)》成成为立宣,传一救方亡为图同存盟思会想之的喉武舌器,以宣传 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 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2)传播西学—,—促孙进中思山想《解中放国之革命》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武4昌、革影命响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

【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

【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 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
1978年 2000年
材料二
报纸 186 2007
刊物 930 8725
1996年, 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 报业集团, 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 日均发行量达163万份, 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元, 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第 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
3.文化素质的限制,形象性相对薄弱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19世纪中前期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72年
《申报》
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历史最长、影响最大

的中文报刊
1873年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化时期 辛亥革命
发 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务报 民报
三,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讨论
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 生和发展, 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 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希望 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 单概括出来。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 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
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害处: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 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 脱离现实, 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5、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6、科技的发展、政府的政策等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传播知识,了解社会 ②思想启蒙,解放观念 ③开阔眼界,丰富生活 ④反映民情,舆论监督 局限: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缺乏直观感染力 1、广播在中国出现的时间; 2、电影出现的时间?中国第一次放映的时间、地点 3、电视普及的原因; 4、互联网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中激进派、共产党 (国民政府)的代表报刊及作用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 武器 ,发挥着 制 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1、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利润的吸引;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业的发展提供物质 条件;
3、近代形势的变化,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 4、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和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 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报刊;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材料二:20世纪初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再掀高 潮 ,整个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数百种反映时代变革 和风貌的报刊竞相问世……从这一时期报刊刊 名来看 ,其民族民主意识十分浓烈。 如《中国 日报》的“中国”二字否认大清国 ,取“中国者 中国人之中国也”之义 ,明显具有排满民族意 识。寸…寸…河此山外寸,寸带金“,民侉”离字分的裂报力刊谁也任不。少 ,如 《带民 有杜报强鹃》烈再、的拜《民忧民主天呼意泪—日识,—报,推《精》赠翻卫、梁帝无《任制穷民父填,主同建海年报立心》》民。等国黄遵,,无主宪不权 在民的民主主义意识十分显著。
材料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 因。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使电视台的有效覆盖范围扩大 到全国乃至全球。由于各电视台普遍设立卫星频道,人们 选台的余地越来越大,由原来几个频道增加到几十个频道。 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 , 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全国 工作重心,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开始跟商品 经济接轨, 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制度改 革为标志的经济因素也加快推动媒介内部运营制度的变革。
感悟历史: 体会大众传媒的变迁 回应历史: 顺应大众传媒的变迁
走近历史:了解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繁荣
(1)19世纪中期前后:
①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②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申报 》。
(2)19世纪70年代以后:
试列举维新派、革命派、
中国人自办报刊,且多反映 社会思潮 。及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报
感悟历史:体会大众传媒的变迁
材料一:庚子以后,革命宣传骤盛,东京则有戢元 丞、沈虬斋、张溥泉等发起《国民报》。上海则 有章太炎、吴稚晖、邹容等,借《苏报》以主张 革命。邹容之《革命军》、章太炎之《驳康有为 书》,尤为一时传诵。同时国内外出版物为革命 之鼓吹者,指不胜屈,人心士气,予以丕变。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自己)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自己)
重点提示
改革开放后电视事业发展的原因
1895.2,法国 的卢米埃尔兄弟为 他们发明的“连续 摄影和放映的机器” 申请了专利
19世纪末,电影传到了中国。
农历1896年五月十九日《申报》广告(告白)
任景谭丰鑫培
1905年11月,北京丰 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 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 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 鑫培。
1、掌握线索
形成
发展
(19世纪中前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改革开放前)
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
1833年德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1815英国人在马六甲创办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昭文新报》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俺就是想要个说法。—《秋菊打官司》
我们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大腕》
电影小结
(1)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2)1905年: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 (3)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 (4)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当发达
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电影插曲成为国歌——《风云儿女》 (6)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7)改革开放后:名导、明星,荣获国际大奖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电视事业更加繁荣。
沈力 “中国荧屏第一人”
“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自主学习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等。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互联网能替代报刊,影视吗?
互联网的那些毒
• 17岁少年熬夜上网猝死 家属痛哭流涕 2011年2月12日晚,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韩岩准备在13 日出去打工,临行前和同学约好到网吧打游戏,13日凌 晨2时许,韩岩突然倒地,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浑身抽 搐着。同学赶紧打120求救,急救车赶到后,经过医生的 检查,韩岩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90后小伙彻夜上网虚脱猝死 2011年1月5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90后男子通宵上网后 猝死于网吧内。根据网吧管理员称,这名男子自下午到达 网吧开始上网后,在网吧包夜,直到早上时仍未离开。虽 然自己不再玩游戏,但仍坐在座位上看别人游戏。中午时 候管理员发现其身体状况有异样,便打电话报警,警方赶 到时该男子已经死亡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德先生”(民主Democracy ) “赛先生”(科学Science )
胡蝶
阮玲玉
互联网的那些事
•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 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 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 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 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 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 数在2011年底已经突破5亿,达到5.13 亿人,与2011上半年相比增加了2800 万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 38.3%,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后,电视事业更加繁荣。
沈力 “中国荧屏第一人”
“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自主学习
“第四媒介”是指哪一种媒介?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
重点提示
与其他媒介相比,“第四媒介”有什么优势?
信息传递的迅速更快;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功能强大,费用低廉;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等。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 文化素质的限制、形象性相对薄弱……
影视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
1、掌握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历程
2、掌握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程
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 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 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活着》 俺就是想要个说法。—《秋菊打官司》 我们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大腕》
电影小结
(1)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2)1905年: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 (3)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 (4)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当发达 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电影插曲成为国歌——《风云儿女》 (6)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7)改革开放后:名导、明星,荣获国际大奖
1、掌握线索
形成 发展 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 (19世纪中前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改革开放前)
1833年德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1815英国人在马六甲创办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 鑫培。
谭 任景丰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 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 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 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 女红牡丹》。
《渔光曲》剧照
1935年,《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报纸 1978年 186 2000年 2007 刊物 930 8725
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 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 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万份,2000年 广告总收入达13亿,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 告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 有31家。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阶段 形成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19世纪中前期 《万国公报》
时期或时间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国人自办报的开始
1873年
《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发展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影响:
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信息经济全面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网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 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 科兹曼
练一练
时下有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手机报”,就是通过手机阅读新闻。 左图是一幅颇富创意的“手机报”广告。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A侧的符号是什么文字,有什么特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 中国电影相当发达。
《风云儿女》剧照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中国百年电影经典台词
高!实在是高!—《地道战》
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 人民万岁!—《开国大典》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儿女》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创业》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 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重点提示
改革开放后电视事业发展的原因
1895.2,法国 的卢米埃尔兄弟为 他们发明的“连续 摄影和放映的机器” 申请了专利
19世纪末,电影传到了中国。
农历1896年五月十九日《申报》广告(告白)
1905年11月,北京丰 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 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
来的第一部电影──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 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 革。请以历史上某重大发明为例,说明他是如何 推动信息传播的变革。
形成 发展 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 (19世纪中前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改革开放前)
2、理解影响
报刊媒介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
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 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 动作用。
共同探究
探究主题
大众传媒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报刊业走向繁荣
自主学习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 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 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 的新闻文抄 ——邸报。
学习内容:
根据课本内容归纳中国近代以来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重点提示
信息来源的途径: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 传媒:传递信息的媒体。 大众传媒: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媒体。
第3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内容提要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视事业的发展 “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繁荣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新中国 《人民日报》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成立初期 《光明日报》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改革开放后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提示
1、掌握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