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寓意诗五首》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这首诗,写透了生与死、名和利,他才是诗坛最聪明的人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这首诗,写透了生与死、名和利,他才是诗坛最聪明的人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我始终认为,白居易是中晚唐时期,乃至整个诗坛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这源于他精练的处世观和人生哲学。
在这一点上,“诗佛”王维恐有不及。
为什么要把王维和白居易相提并论,而不是杜甫、李白或者其他人呢?我们都知道,在初唐时期,朝局复杂,李唐江山甚至一度易主于武周,因争斗不断,所以鲜有官员能善终。
据史料记载,因武则天摄政,仅唐高宗李治时期,宰相就有47人,而武则天登基后,宰相前后共有77人。
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起伏如此之大,说明在那个时期谁都没有“铁饭碗”。
包括心思缜密、机智过人的狄仁杰,也差点死在酷吏来俊臣手下。
狄仁杰致仕前,提拔了张柬之和姚崇等人,他死后,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禅位于太子显,李唐王朝才回到正轨。
所以说,狄仁杰下了很大一盘棋,为人杰也,其成就远在其他宰相之上。
在经历了“唐隆政变”以后,李隆基称帝,诛韦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盛唐时代开启。
但是我们看盛唐文坛,宰相张说与贺知章没有赶上“安史之乱”,能够正常退休,姚崇因自己的儿子晚节不保,自断荫封才留得贤名。
而受张说提拔的张九龄,在相位只干了4年多,就被李林甫给弄下台了。
受此事波及的还有王昌龄和孟浩然。
王昌龄是因替张九龄鸣不平而被贬官,之后再没回京任职,直到被闾丘晓杀害。
孟浩然一生没官,最大的指望就是张九龄的引荐,奈何张九龄下台后也力不从心。
孟浩然在与王昌龄喝了一顿大酒后,一命呜呼,才52岁。
而李白、杜甫更不用说,晚年凄凄苦苦。
在盛唐这波顶尖诗人当中,你会发现只有王维能够善终。
当初他和王昌龄一样,都是受张九龄提拔才上来的,可是李林甫针对各种异己,唯独没有对王维下手。
最重要的是,王维还被安禄山俘于帐下,授以伪职,按理说是死罪,因为唐肃宗的确砍了一大批人。
在这里,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维,有一个神操作,他的弟弟王缙平叛有功,自去其籍为兄赎罪,王维仅做罚奉处理。
白居易的诗词大全赏析

白居易的诗词大全赏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白居易的诗词赏析,仅供大家参考!白居易的诗词赏析11、卖炭翁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红纱一作:红绡)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胜利运用。
通篇没发一句谈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
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受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知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剧烈的爱憎感情。
这是发多少谈论也难以到达的艺术效果。
2、忆江南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曾经担当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当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当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活灵活现。
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觉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白居易全集中的人生哲思诗词赏析

白居易全集中的人生哲思诗词赏析白居易,唐朝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学见解。
白居易全集中的人生哲思诗词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享受和启迪。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白居易全集中的几首诗词,感受他的人生哲思。
首先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这首诗以一个古代女子的命运为背景,通过描写她的爱情和离别,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其中有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寥寥数字中蕴含了深远的哲理。
人生如梦,瞬间就会过去,而酒杯中的江月也会消逝。
白居易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他试图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一切都是如此短暂。
其次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以古原草为主题,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
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草木的命运和人生的变迁。
草木在一年之内经历了生长和凋零,而人生的变迁也是如此。
白居易通过描绘草木的命运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和享受眼前的一切。
最后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首诗以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人生的痛苦。
其中的“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这两句诗成为了经典的爱情诗句。
白居易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爱情的酸楚和痛苦,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无奈。
这首诗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对于人生和情感的独特见解。
通过以上的诗词赏析,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全集中的人生哲思。
他在诗词中对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表达。
他试图告诉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一切都是短暂的。
白居易同时也关注着人类的情感和内心的痛苦。
他通过描绘爱情的痛苦和挣扎,引发了人们对于情感和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白居易全集中的人生哲思诗词赏析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痛苦。
他的诗词作品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每日一诗《寓意》赏析

每日一诗《寓意》赏析寓意晏殊【原文】油壁香车[1]不再逢,峡云[2]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3]中。
鱼书[4]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释】[1]油壁香车:油漆涂饰、用香木做成的车子。
[2]峡云:巫山之云。
[3]禁烟:指寒食节。
古代风俗,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4]鱼书:书信。
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常用鲤鱼代指书信。
v【作者】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南昌)人,北宋著名词人。
晏殊十四岁为真宗赏识赐进士,其后历任要职,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晏殊是有名的太平宰相,也是有名的词人。
他的词多写闲愁,却一洗五代“花间”脂粉之气,而变得雍容华贵又不失清新雅致,词的题材多为文人诗酒宴会所作,绝大多数内容是感伤时世和男女爱恨的作品,他的词今存130多首。
【赏析】宋诗中爱情诗的数量不多,本篇就是一篇优秀的爱情诗。
题目作《寓意》或《无题》,就像李商隐的《无题》诗,故意不写明题目。
首联写二人分别已久,他再也见不到那女子乘的油壁香车,她就像巫山的云一样来去无踪,意思虽然简单,却因为用的典故而显得飘忽又缠绵。
颔联陷入了对相聚时光的回忆,两句都无动词,连缀六个名词词组而成,华美精致的庭院,如水的月光洒在洁白的梨花上,春水荡漾的池塘边,淡淡的风拂动柳枝,意境清幽,如梦似幻。
颈联笔调陡落,写眼前孤寂之苦,在冷冷清清的寒食节,男主人公连日借酒浇愁以至为酒所伤。
所以想托鱼书以寄衷情,但尾联的一问一答又点明欲寄无处寄的苦楚,回应首联的“不再逢”、“任西东”。
全诗用笔含蓄,言短意长,其手法有二:一是使用典故,借“油壁香车”、“峡云无迹”、鱼书系情等典故蕴涵的丰富韵味传达哀婉的情绪。
二是以景传情,颔联梦幻般的美景象征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颈联的“萧瑟”形成对比,而萧索的禁烟时节也为“寂寥伤酒”渲染了气氛。
《白居易诗选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全文翻译鉴赏

《白居易诗选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全文翻译鉴赏白居易诗选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白居易诗选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1,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2。
向使3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4谁知?【注释】1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2「周公」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
日:一作后。
「王莽」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
未篡:一作下士。
3向使:假如当初。
4复:又有。
【译文】赠给你一种解疑的方法,不必用龟甲和蓍草占卜。
辨明玉的真假只要烧够满满三天,辨别树木的优劣必须等它生长七年以后。
正直贤良的周公尚且害怕流言飞语,心怀不轨的王莽在篡位之前还装做毕恭毕敬。
假如这人在被误会时就死去了,他一生的忠奸又有谁知道呢?【赏析】本诗旨在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全面,切忌片面。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不能仅凭一时、一事就草率地得出结论。
不能人云亦云,不加判断、考察就接受众人的观点,否则很可能把大奸似忠的人误认为好人。
从历史上来看,周公正直贤良,一心为国,却遭到流言飞语的攻击,被迫「避居于东」;而西汉末年的王莽,早就心怀不轨,阴谋篡汉,但在行动之前还假装谦虚恭谨,蒙骗了不少人。
这些经验教训,值得今人深刻记取!「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一至理名言,足可警示世人。
白居易最出名的5首诗

白居易最出名的5首诗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以下是白居易最出名的5首诗:
1. 《长恨歌》: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唐玄宗的荒淫和杨玉环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通过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变幻无常,被誉为“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2. 《琵琶行》:这首诗通过描写琵琶女的经历,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离别的无奈,被誉为“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抒情诗”。
3.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在古原草原上送别亲人和朋友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悲痛和思乡之情。
4. 《问刘十九》: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描写了诗人询问客人是否已经吃饱了的场景,表达了客人的回答和诗人的感叹,寓意深刻。
5. 《东篱乐府》: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乐府诗集《东篱乐府》中的一首,描写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乐趣和轻松,展现了唐代田园诗的风采。
千家诗: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放⾔五⾸》为唐代诗⼈⽩居易的组诗作品,是⼀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下⾯是分享的千家诗:⽩居易《放⾔五⾸·其三》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放⾔五⾸·其三》 唐/⽩居易 赠君⼀法决狐疑,不⽤钻龟与祝蓍。
试⽟要烧三⽇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便死,⼀⽣真伪复谁知? 【译⽂】 赠给你⼀种解疑的办法,不⽤龟⼘和拜蓍,试⽟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当初就死去了,⼀⽣的真假⼜有谁知道呢? 【注释】 ①元和五年,⽩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曹参军,写了五⾸《放⾔》诗表达⾃⼰的⼼情。
后来,⽩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放⾔五⾸》奉和。
2.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屈原《离骚》:“⼼犹豫⽽狐疑。
”按: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度动荡,⽩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真伪⾃会分明。
“不⽤”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求签,更⽆必要。
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
3.“试⽟”⼆句:⾔坚贞之⼠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注说:“真⽟烧三⽇不热。
”《淮南⼦·俶真训》:“钟⼭之⽟,炊以炉炭,三⽇三夜⽽⾊泽不变。
”后句作者亦⾃注:“豫章⽊,⽣七年⽽后知。
”豫章:枕⽊和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
”《正义》:“豫:今之枕⽊也;樟,今之樟⽊也。
⼆⽊⽣⾄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 4.⽇:⼀作“后”。
见《史记·鲁国公世家》。
后句⾔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
《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
散舆马⾐裘,赈施宾客,家⽆所余。
收赡名⼠,交结将相卿⼤夫甚众。
……欲令名誉过前⼈,遂克⼰不倦。
「分析哲理」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和顾嗣协《杂兴八首(其三)》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广东六校)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放言五首①(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
试玉要烧三日满③,辨材须待七年期④。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杂兴八首(其三)顾嗣协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贬江陵,写了五首《放言》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②钻龟、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两种方式。
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等人造作流官,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外出追难。
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首联设置悬念,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赠”字强调此法乃经验之谈。
B.白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并坚信自己与友人的冤情终会昭明。
C.顾诗用语浅近、如话家常,却表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与缜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思辨性和开放性。
D.两首诗都以议论说理为主,富有理趣,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
两诗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16.古诗中蕴含的人才观往往丰富而深刻,请分别概括以上两首诗的人才观,并简要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6分)1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错,顾诗结尾“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直接点明了观点。
故选D。
16.(6分)白诗人才观:若想辨识人才,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1分)顾诗人才观: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用人当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责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赏析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其一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上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其二
赫赫京内史,炎炎中书郎。
昨传征拜日,恩赐颇殊常。
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
佩服身未暖,已闻窜遐荒。
亲戚不得别,吞声泣路旁。
宾客亦已散,门前雀罗张。
富贵来不久,倏如瓦沟霜。
权势去尤速,瞥若石火光。
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
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
其三
促织不成章,提壶但闻声。
嗟哉虫与鸟,无实有虚名。
与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
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
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
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
乃知择交难,须有知人明。
莫将山上松,结托水上萍。
其四
翩翩两玄鸟,本是同巢燕。
分飞来几时,秋夏炎凉变。
一宿蓬筚庐,一栖明光殿。
偶因衔泥处,复得重相见。
彼矜杏梁贵,此嗟茅栋贱。
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
所托各暂时,胡为相叹羡?
其五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至微,虫蠹无已期。
孰谓树至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嘴长将何为。
鉴赏其三:
寓意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寓言诗,在封建社会,诗人们常以此形式曲折地针砭时弊,讽刺现实。
白居易的《寓意诗》共有五首,这里选录的是其中一首。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原因,一方面是受执政者的诬陷排挤所致,另一方面,与他青年时代的朋友,内兄杨虞卿的卖友求荣也不无关系。
杨虞卿是诗人在宣城结识的朋友,有十七、八年的交谊。
《白氏长庆集·与杨虞卿书》记载:“且与师皋(虞卿字)始于宣城相识,迨于今十七、八年,可谓故矣;又仆之妻,即足下从父妹,可谓亲矣;亲如是,故如是,人之情又何加焉?”然而,正是这位好友兼亲戚的杨虞卿,在诗人遭受打击时,竟见利忘义,卖友求荣,诗人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因此作此诗以讽刺之,表达愤恨之心。
首二句借促织、提壶以起兴,感叹名不副实之物的恶劣。
促织从未织成过一匹锦绣,提壶鸟实际上也并不会斟酒。
这两种动物都是徒有虚名,在正直的诗人看来,都是十分卑劣的东西。
诗歌一开始就流露出极大的愤慨之情,显然意有所指,接下来必是要讽刺某种他所嫉恨的人物。
然而,诗人似乎是为了造成一个小的悬念,竟然笔锋陡转,大谈起与一个朋友的情谊来。
“与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四句显示了一对朋友间似乎忠贞不贰、生死不渝的友情。
久要:意为旧约、旧交。
语出《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白水:据《左传》载,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遂投其璧于河。
此外借用重耳与舅氏相盟的故事,暗寓作者与杨虞卿的郎舅关系。
朋友间亲如弟兄,则自非一般相识可比,何况还指白水为盟,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永远结好呢!此处借用晋公子重耳与其舅子犯以白水为盟的故事,当是有所隐喻。
子犯跟随重耳流亡多年,没有子犯的帮助,也就会有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所以此处“白水指为盟”一句,正在于表现极为诚挚的友情关系。
至此,诗歌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表现一对生死不渝,千古难觅的知音朋友了。
“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
云雨:梁昭明太子萧统与人书说:“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联系下文“飞沉”来看,飞,指云,喻杨虞卿;沉与雨,喻作者本人。
命运对人的安排是如此地不同,一飞一沉,二人的际遇竟截然相反,“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高飞者如乘风之鹏鸟,沉沦者若失水之鲸鱼。
前者青云得志,鹏程万里;后者漂泊下层,为小人所困。
得风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用以讽刺杨氏出卖好友,而青云得志。
失水鲸:《战国策·齐策》:“海大鱼,荡而失水,则蝼蚁得志。
”此处用来借喻自己为小人所困。
“飞沉两难并”与上文“久要如弟兄”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对亲如弟兄的朋友理应相互关怀、扶持,但象杨虞卿这样没有丝毫情谊的所谓朋友一旦得志,便翻脸不认人,“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便是他们之间的必然结局,因此诗人最后感叹道:“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穷富不同尚且疏远,哪里还谈得上生死不渝的金石之交呢!古谚语有“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说法。
白诗本此,暗喻杨氏是个势利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