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考试是大学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草业科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同样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进行复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草业科学考试,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建议。
以下内容将按照草业科学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草种学在草种学方面,复习时重点关注草本与禾本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可以将常见的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进行整理,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主要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重要的饲草作物,如绿豆草、黑麦草等,包括其生长特性、利用价值和培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 草地学草地学是草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草地的建立、改良和管理等内容。
在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不同地区常见的草地类型,如草原、牧场等,及其特点和分布情况。
其次,关注草地的土壤肥力管理和灌溉技术,了解适宜的施肥量和时机,以及草地的排水和保水措施。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建草地的方法和技术,如秧草播种法、插秧法等。
3. 草业经济学草业经济学是研究草业的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学科。
在复习时,可以重点掌握草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并深入了解什么是草业综合开发、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概念。
此外,还需了解一些与草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如草地承包和流转制度等,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做到合规合法。
4. 草业生态学草业生态学是研究草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复习时,可以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替过程,了解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等生态指标,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需探讨一些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和方法,如合理放牧和禁牧措施等。
5. 草业遗传育种学草业遗传育种学是研究草地植物遗传育种的学科。
在复习时,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术,如人工选择、杂交和基因工程等。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重要的草地植物品种,如牧草新品种的选育情况、特点和应用价值等。
草地学复习思考题

《草地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三、简述题四、叙述题草场经营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牧草:狭义:凡能够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广义:凡能够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灌木、半灌木及部分的乔木的枝叶2.草地: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3.草业:以草原为基础,利用日光能合成牧草,然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生物,再通过化工、机械手段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
4.草地畜牧业生产:在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下,以植物性生产为手段,以动物性生产为目的的生产过程。
5.草地生产: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获得动物性产品的能力。
6.畜产品单位:1公斤酮体就是1个畜产品单位。
酮体(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二、草地功能(一)草地生产功能:维持人类生存的食物、医药、工农业生产原料供给库之一。
(二)生态功能:1.水土保持(1)截留降水,保护土壤(2)分散、延缓、减弱径流,减轻土壤冲刷(3)提高土壤渗透,减少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冲刷2.防风固沙3.改良土壤4.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和调节气候(三)游憩功能三、世界草地的主要类型1、短草草地2、高草草原3、稀树草地4、荒漠5、栽培草地✓中国草地类型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我国草地划分18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未划类草甸四、草场经营1.概念:农业科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基础,来研究怎样合理利用草地,怎样改良草地,以提高其生产力,怎样适当利用饲草饲用家畜,在保持并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原则下,能够获得高额的畜产品的理论与生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草场经营的目的:①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植被;②维持或增加草地畜产品的产量。
西藏自治区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解析

西藏自治区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解析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是草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草地的形成、发育、演替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研草学复习中,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对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
本文将对草地科学与草业资源管理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草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草地科学是一门研究草地植物、草地区系、草地土壤和草地动物等方面的学科。
它通过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研究,探讨了草地的形成、发育和演替规律,以及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草地的生物组成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草地可以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大类。
天然草地是指未经人为干扰、自然生成的草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
而人工草地则是指人工定植和管理的草地,根据用途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农业草地、畜牧草地、城市草地等多种类型。
二、草地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草地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地植物学、草地动物学、草地土壤学和草地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草地植物学主要研究草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等;草地动物学则关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数量、活动规律等;草地土壤学研究的是草地土壤的性质、发育过程以及与草地植物的相互作用等;草地生态学则综合了以上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探讨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草地科学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了解草地植物的分布情况、种群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和干预,揭示草地植物的生长适应机制和物种相互关系等。
而模型模拟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管理效果。
三、草地科学与草地资源管理的关系草地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管理是根据草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实现草地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草地学考试大纲

《草地学》考试大纲绪论1.主要内容一、草地的概念二、草地的重要性及功能三、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草地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任务2.重点难点重点:草地的概念;草地的功能;草地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难点:国内外不同时期草地的概念与意义。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了解草地的相关用语,掌握草地的概念及草地的功能;理解《草地学》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任务;了解我国草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1.主要内容第一节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一、禾本科草类二、豆科草类三、莎草科草类四、杂类草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繁殖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二、植株的营养生长三、牧草的生殖生长四、牧草的营养繁殖第三节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物质动态一、生长季内牧草干物质的变化二、牧草生长季内化学物质的动态变化三、多年生草类的贮藏物质第四节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一、多年生牧草的寿命二、多年生牧草的再生2.重点难点重点: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禾本科、豆科牧草的生长发育;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干物质动态;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难点:禾本科、豆科牧草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掌握草地饲用植物各经济类群的主要饲用特点及其特征;全面了解和理解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掌握牧草生长发育时期的物质动态;掌握牧草的分蘖(分枝)和营养繁殖方式;理解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
第二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1.主要内容第一节草地植物与环境一、草地植物与光照二、草地植物与水分三、草地植物与温度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活型一、乔木二、灌木三、半灌木四、多年生草类五、一年生草类六、苔鲜类七、地衣类第三节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二、植物群落的形成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四、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第四节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三、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五、草地生态平衡2.重点难点重点:草地植物与五种生态因子的关系;草地植物的生活型;草地植物群落;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
草学考试参考资料复习进程

草学考试参考资料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一、草地放牧的优越性a.放牧是经济有效的家畜饲养方式 ,青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高 、 适口性好;b. 放牧促进家畜的健康;c. 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适度放牧—正效应 // 放牧不足或过度放牧—负效应)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总结: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其影响的程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放 牧强度、家畜分布、植物种类、利用季节、 放牧家畜的种类等) 家畜、土壤和植被之间是 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去叶 践踏 粪便排泄)— (植物 多样性 生长 繁殖 土壤 理化性质)—(草地 生产力) 反之,草地对家畜也产生影响:(1)牧草的数量和质量 (2)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 (3)寄生虫的发生1 放牧对牧草的影响:a.对牧草繁殖的影响 (种子繁殖、营养繁殖 有利方面—适度放牧刺激生长;不利方面—过度放牧影响繁殖)// b.放牧对草群成分的影响( 草群中高大草类将消失,同时为下繁草类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借种子繁殖的草类数量会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
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或衰退而适口性差的牧草或家畜不吃的牧草数量增加。
草群中出现莲座状植物、根出叶植物及匍匐植物,不易被家畜采食,适应强度放牧的结果。
)// c. 放牧对土壤的影响(有利方面:畜蹄的践踏具有耙、压作用;不利方面: 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 ;影响土壤水土保持的能力: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蒸发)三、草地对放牧的响应不同草地类型、草地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植物种类组成的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各不相同。
草地植物的补偿生长: 试验证明适当放牧可以提高草地植物生产能力。
McNaughton(1979,1983)提出放牧优化理论,认为食草动物和牧草的进化是同时进行的,适度放牧对草地植被是有益的。
放牧优化理论中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第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家畜采食即使是轻牧, 都会造成植物伤害甚至死亡,属于欠补偿性生长(Under Compensatory Growth ); 第二种,植物开始对放牧没有响应或不受放牧影响,当放牧达到一定强度时才会受到伤害,属于等补偿性生长;第三种,植物在放牧作用下快速生长,当放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植物生长也会达到一个最优化水平,但如果放牧超过这一强度,植物的生长将减速直至死亡,属于超补偿性生长。
草地学 复习题一

1、植物群落:(1)解释一:在一定地段上,与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全部植物有规律的组合,在这个群落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存在着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有其种类组合,一定外貌,各种植物在数量比例与空间分布上有着一定结构。
(2)解释二:植物群落是由植物群聚按一定规律演变而来的,它是由多种植物,包括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同位复合体,具有较稳定的性质。
2、植物群聚:若干植物由于偶然因素(风力、水力)被搬移到一定地点,在着里繁衍、生存,它们可能是一种或多种植物,但它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3、植被:指一定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总体,也就是由植物组成的有生命的地表覆盖物。
4、建群种:植物群落的建造者。
在决定群落的基本特征有重要作用。
其个体数量不一定最多。
一般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一个群落中有几个建群种时,称为共建种。
5、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占据空间最大的种类成分为优势种。
6、伴生种:群落中常见,具有一定数量,常和主要成分伴生的个体。
7、偶见种:在群落中数量少、不稳定的个体。
8、层片结构:层片是又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
一个群落中有多个层片,但只有一个主要层片。
层片与层不同,后者是根据形态学来划分。
9、垂直结构:又群落中高度(地下部的深度)不同的植物组成不同的层次。
称为成层现象。
10、镶嵌性:指群落内往往局部(数米或数分米)由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占优势,伴生一定的植物种,组成了特定的小气候环境,其内部具有群落的某些特点,成为一种“小群落”。
由于它们散布于群落之中,构成群落的镶嵌性。
11、复合性:几种群落在不大的面积上(数平方米或数十平方米)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称为群落的复合性,或称复合群丛12、茂密程度:指群落成员个体发育的程度和彼此间的疏密程度,反映出群落本身的外貌特点和当年降水量的多少.13、群集性:表示各种植物在群落中水平方向的群集特性,可分为单独星散状生长、成小丛状生长、成小班状生长、成大斑块状生长、成整片状生长等类型。
草地学考试题上课讲义

草地学考试题1.草地概念是什么?通常steppe ,veld ,pampas ,prairie savanna 指的是哪地方的草地?草地(grassland)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体,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鹅重要条件。
Steppe 斯太普欧亚大草原,西伯利亚大草原平坦,广大,中旱生丛生禾草为主Veld 维尔德南部非洲,干旱而灌从较多的草原Pampas 潘帕斯拉丁美洲,南美洲大草原,稀树高原草地Prairie 普列里北美洲大草原Savanna 萨王纳热带或亚热带稀树大草原2.饲用植物的株丛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在生产中如何利用这些特点?1)上繁草:植株高达,高50~70厘米或更高,株丛多半是生殖枝和长营养枝,茎上的叶片分布比较均匀。
这类牧草常用作建立割型人工草地,割草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羊草、赖草、披碱草、无芒雀草、鸭茅、象草、猫尾草、苜蓿等属于上繁草。
2)下繁草:植株矮小,高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株丛多半是短营养草,大量叶片集中于株丛基部,收割后的留茬数量大,约占总产量的20-60%。
因此这类牧草适合于放牧利用。
草地早熟禾、羊茅、针茅、冰草、白三叶等属于下繁草。
3)半上繁草:长营养枝于短营养枝约各占一半,介于上繁草于下繁草之间,植株高度约50~70厘米,收割或放牧后产生稠密而多叶的再生草,适合割牧兼用。
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羊草、新麦草、杂三叶、红三叶黄花苜蓿等属于半上繁草。
4)莲座丛草:根出叶成叶簇状,没有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小。
由于它们比较矮小,因此在长期放牧而变坏的草地上最普遍,饲用价值普遍不大。
蒲公英、车前、凤毛菊等属于莲座丛草。
3.什么是分蘖?多年生草类枝条形成有哪几种类型?分蘖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现象。
1根茎状草类 2 疏丛状草类 3 密丛状草类 4根茎疏丛状草类 5匍匐茎草类 6轴根性草类 7 根蘖性草类 8粗壮须根状草类 9 鳞茎型草类4.营养繁殖和营养更新有什么区别?多年生草类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天然草地上的植物多以营养繁殖为主?1)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部分获得一个完整的植株个体。
草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
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生活因子(life factors):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habitat: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Liebig’s law of minimum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1状况的食物的量。
a. 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能量、物质处于平衡态时才适用;b. 要考虑生态因子的可补偿性。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地(Grassland)简单定义:草地是草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现代草地定义: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以为家畜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并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三、草地学1.定义:研究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饲草进行畜牧业生产,而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得以维持的科学。
2.内容: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饲用价值、草地类型及分布规律、草地资源、草地利用、草地培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牧草加工、草地经营等。
3.任务:研究和应用现代草业科学理论和技术,为草地畜牧业和草地农业的发展建立巩固的饲草料基地,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料,提高草畜转化效率,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畜产品,并通过技术措施有效保护草地,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服务。
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根据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分为4种经济类群: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外部形态、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禾本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富含无氮浸出物(NFE)(2)适口性好,大多数禾本科草无论放牧或调制干草,家畜都很喜欢吃;(3)在天然草地上的出现率和丰富度较高;(4)禾本科特别有价值的特性是调制干草或运输时叶子不易脱落,长期贮存产生的草末很少,也不易霉烂,是最好的调制干草的原料;(5)禾本科草有很强的耐牧性,再生力强。
因此,禾本科草的经济价值居首位。
豆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蛋白质量高(18~24%),含钙丰富(>0.9%);(2)适口性好,家畜都很喜欢吃;(3)豆科草开花期长,营养成分下降没有禾本科迅速;(4)豆科草的根部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5)豆科草叶片干燥时容易脱落,调制干草时养分容易损失。
因此,豆科草的经济价值居第二位。
多年生草类的生长发育时期(物候期)1.萌发(返青期):鉴别萌发再生的标准是50%的植株返青为萌发返青期。
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萌芽返青2.分蘖——分枝期禾本科牧草的分蘖:出苗后3~5叶期从母株的地表或地下茎形成侧枝的现象。
豆科牧草的分枝:产生叶腋并形成新枝。
多年生草在春季萌发返青后15-20天便开始分蘖或分枝。
一般按10%植株进入该期为分蘖或分枝始期,50%的植株进入该期为分蘖或分枝期。
分枝分蘖草的高度,在草原区可达8-10㎝,在森林区达12-15㎝,这时已适于放牧。
3.拔节期:禾本科草在地面出现第1个茎节便进入拔节期。
50%的植株第1个节露出地面1-2厘米为准。
萌发返青、分蘖——枝、拔节三个期总称为营养生长期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50%花序从顶部叶鞘内抽出时期叫抽穗期50%形成花苞的时期叫现蕾期。
豆科和杂类草5.开花期禾本科内外稃张开,雄蕊伸出,散布花粉时为开花期。
50%的植株开花即为开花期。
禾本科开花期延续6-12天。
禾本科草:豆科及杂类草,出现张开的花朵为花期。
当20%的植株在花序上出现1-2朵花为初期,50%的植株开花为开花期,80%开花为开花盛期。
豆科草是无限花序。
豆科和杂类草6.结实期禾本科根据种子成熟程度分为乳熟期(即50%植株的子粒接近正常大小,内部充满乳浆),蜡熟期(80%植株的子粒,颜色已是正常的成熟颜色,内部为蜡状硬度),完熟期(80%的植株子粒已坚硬)豆科草当20%的植株结荚为初期,当50%的结荚为结实期,当80%的结实为盛期,80%的荚果达到该种固有颜色为成熟期。
豆科和杂类草7.果后营养期多年生牧草,春季很早开花结实,而长期保持果后的绿色营养体,称之为果后营养期。
8.枯黄期生育期:多年生草从春季萌发到种子完全成熟的这段时间。
生长期:从萌发返青到枯萎这段时间。
种子繁殖:是草群扩大面积、营养繁殖的基础。
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营养器官获得完整植物的繁殖方式,是草地植物更新的主要方式。
二、多年生草类的繁殖更新方式1.植物营养繁殖器官根茎匍匐茎根颈分蘖节鳞茎块茎2.多年生草营养繁殖的类型(1)根茎型草类地上茎:横走茎——根茎根茎型草类特点①根茎型草类具有特别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一般寿命较长;②由于根茎在土壤中分布较深,最适宜于生长在通气良好的疏松土壤上;③根茎草不能形成草皮,它们常是散生的,就是在生长最稠密的地方也能看到土壤④在这类草地上放牧,放牧时载畜量不能过大,放牧时间不能过长,这类草地适宜打草。
(2)根蘖型草类这类草具有短而直的主根,在地表下3-5cm 深处(有时深达5cm以下),从主根长出水平根,水平根上具有更新芽,由更新芽形成地上枝叶。
(3)疏丛型草类分蘖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侧枝与主枝成锐角生长,发育成熟的侧枝又以同样的方式形成自己的侧枝,各代的侧枝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
这样在地面就形成了不很紧密的株丛。
鸭茅黑麦草疏丛型草的特点:①株丛中央是最老的植株,易使草丛的中央变空,降低草地生产力。
②疏丛草类由于分蘖节接近地表,所以对土壤通气性的要求不如根茎类严格,但要求水分条件较高。
③疏丛草类能形成草皮,但较疏松,容易被踏碎,放牧牲畜过重时,丛间常被塌陷,形成凸凹的小土丘。
所以放牧不能过重。
其分蘖节位于地表或接近地面,分蘖节生出的新枝紧贴着老根的基部,与老根平行生长,形成了非常紧密的株丛,株丛的中央是最老的枝,中间凹,周围稍高。
(3)密丛型草类羊茅密丛型草的特点:①这类草在通气不良和非常湿润的土壤中生长。
②密丛型草类的茎叶和根具有通气组织。
③密丛草类能够形成非常紧密的草皮,这类草皮的持水量大。
④密丛草类所形成的草地附近耐牧性极强。
(5)根茎——疏丛型草类这类草具有根茎和疏丛两类草的特点,具有不长的根茎,这些根茎穿出地表形成地上枝,其地上枝有能象疏丛草类一样进行分蘖,结果形成由短根茎联系着的疏丛草。
无芒雀麦根茎——疏丛型草类的特点:此类草形成的草地平坦,富有弹性,不易破碎,是放牧利用最理想的草地,既不坚实又有弹性,又不脆弱,可以防止土壤踏实和粉碎,当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氮肥时,产草量可大大提高。
生。
根据多年生草株丛中各种枝条的比例和叶子着生特点,可以分为:1.上繁草类:这类草的高度在40~170cm或更高,株丛中以生殖枝和长枝为主,茎上的叶片分布的比较均匀。
这一类型的牧草最适宜割草,割草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栽培的豆科草大部分为上繁草。
2.下繁草类植株高度多在40cm以下,株丛中有少数生殖枝和大量的短营养枝,大量叶片集中在株丛茎部,割草时留茬部分占总产量的20-60%,并且这些残茬的营养价值高。
这类草的分蘖能力强,最适于放牧利用。
3.半上繁草类这类草,株丛中生殖枝、长枝、短枝都占一定比重,可以刈草,也可以放牧。
在良好的生境条件下,有些下繁草可以成为半上繁草类。
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物质动态一、牧草生长季内干物质产量动态返青或萌发分枝或分蘖,100%抽穗或现蕾,225~300%开花盛期,300~500%结实期,250~400%果后营养期,180~300%二、牧草生长季内化学物质的动态 1.水分和DM 2.蛋白质 3.粗脂肪 4.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营养物质随生育期推进的变化规律:1.水分逐渐增加,DM逐渐减少;2.CP、EE、Ash和胡萝卜素、VC逐渐下降;3.CF、NFE逐渐增加。
三、多年生草类储藏营养物质动态1.多年生草类储藏营养物质的类型2.多年生草类储藏营养物质的器官可塑性贮藏营养物质多属于不易溶解的物质禾本科牧草的主要贮藏器官是残茎、茎基部和地下器官,如根茎、分蘖节和匍匐型牧草的匍匐茎;豆科牧草的贮藏器官则是主根、根颈和匍匐茎;其他牧草主要贮藏在果实、种子和木质部分。
一年生牧草主要贮藏在种子中;越年生牧草和二年生牧草生活第一年营养物质多贮藏在营养器官,如根、根茎(禾本科)、根颈(豆科)各部,第二年再积累于种子中。
3. 多年生草类储藏营养物质的动态 4. 多年生草类储藏营养物质的作用①春季植物萌发生长,以及放牧和刈割后植物的再生;②冬季休眠期;③植物强烈生长期。
指示我们无论是放牧还是割草利用时,要注意利用时间和利用频率。
放牧注意春秋忌牧期,割草注意留茬高度。
多年生草类的再生性一、多年生草类的寿命1. 二年生植物:这类牧草又称短寿命植物,平均寿年为2年。
春播第2年死亡,夏秋播种第3年死亡2.少年生植物平均寿年为3~4年。
第二年产量达到最高峰,从第三年开始产量逐渐下降。
3. 中年生植物亦称中寿植物,平均寿命为5~6年。
2~3年后才发育完全,产草量也最高,到生长的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
4. 多年生植物也叫长寿植物,平均寿命在10年或更长。
3~4年后才发育完全,产量达到高峰。
二、多年生牧草的再生牧草的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牧草的再生能力:牧草的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强度。
再生速度:指牧草被利用后,在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
因此,它以失去株丛后,恢复绿色株体到原来可供利用状态所需的时间来衡量。
再生次数:指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放牧利用的次数。
再生草产量:指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牧草增长的干物质重量。
1.牧草再生的特点(1)随利用次数增加,再生速度减慢;(2)随利用次数增加,再生草产量降低;(3)不同天然草地再生性也有差异。
2.影响多年生牧草再生的因素(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般来讲,豆科牧草的再生能力要比禾本科强。
分布于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的莎草科中的苔草属和嵩草属植物其再生能力普遍较强,因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速度较慢,但比较稳定。
菊科的蒿属植物和藜科的一些植物再生速度比其他科的植物要更慢一些。
2.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日照、温度、雨量、地势、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影响。
环境条件好能加强生长和再生,环境条件差或某个因素不足就会影响到牧草的迅速生长和再生。
3.利用情况的影响利用时期的影响:对于刈牧草地何时开始利用,特别是第一次开始利用时期,对牧草的再生有显著影响。
禾本科植物在分蘖阶段或抽穗阶段利用时,在良好的生长地上可以加强再生能力。
延迟利用会降低再生能力。
利用方式和程度的影响:草地利用留茬高度同样会影响牧草的再生。
利用强度:在牧草生长期合理的刈割次数可提高牧草的生产量,同时也可促进牧草的再生,但频繁的刈割会使牧草丧失恢复生长和再生的能力,4.管理措施再生性从春季到秋季是在变化着的。
这与枝条的形成、枝条生长的季节动态、利用程度、贮藏物质的季节动态和生长条件有—定关系外,农业技术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因子。
三、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的因素 1. 草地植物种类禾本科和莎草科富含NFE;豆科牧草富含CP;菊科草富含EE;藜科草富含矿物质。
2. 植物的器官和部位植物的不同器官,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