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概要

合集下载

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

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

采用ANFSOFT HFSS对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设计与仿真石磊北京理工大学微波通讯实验室 100081摘要:天线作为通讯试验箱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承担着发射信号和接收的回波信号的任务。

微带天线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结构简单、低刨面、小型化、可以与飞行器表面共形安装而不影响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占用飞行器内仓空间,天线可以与微带电路集成在一起,工业制造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微带天线来说,最严重的缺陷是单个贴片天的带宽太窄,与阵子天线、缝隙天线、波导开口喇叭天线等工作带宽一般在15%----50%相比,微带单贴片的天线带宽只能有百分之几。

因此,最近微带天线大量的研究是关于微带天线的频带展宽技术。

关键字:双层微带天线 ,ANSOFT HFSS, 宽频带1.天线形式的选择选择双层微带天线原因a.作为微带天线,它具有微带天线体积小、轻便易于集成和便于批量生产等特点。

b.根据设计要求的指标,采取了具有较宽的带宽的双层微带天线的结构。

2.天线的技术指标由于天线作为两个近距离试验箱体上的辐射器,所以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不慎严格:* 工作频率:2.2G* 驻波比<1.5(带内)*相对带宽>10%* 极化:线极化* 体积不能过大3.天线结构的分析微带天线的频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带宽来描述:阻带带宽、方向图带宽和极化带宽。

一般来说阻带带宽是天线带宽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微带天线的分析知道,要展宽微带天线的的频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增加微代介质的厚度;2)降低微代介质的介电常数;3)采用有耗介质;4)对馈点电路采用宽带阻抗匹配(如阻抗匹配电路或采用开缝耦合对天线馈点);5)采用对贴片谐振。

前三种办法的效果比较小,而且第三种方法是以天线增益的降低为代价的;第四种方法需要设计宽带匹配电路,但电路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我们采用第五种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多贴片耦合的方式,使每个贴片天线的谐振中心频率各不相同,而各谐振带宽又相互交叉,使整个天线的总体带宽展宽,如图1所示就像电路中采用的多级放大器展宽频带的方法类似。

双层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双层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双层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天线的中心频率为31.3GHz,扫频为25GHz-37.5GHz。

贴片天线的结构尺寸如表中所示(单位:mm):表1 贴片微带天线的结构尺寸利用HFSS进行模拟,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图1 双层贴片微带天线的模型贴片微带天线的S11参数如图2所示:天线的谐振频率为31.3GHz,-10dB带宽为30.4GHz~32.3GHz,绝对带宽达到了1.9GHz。

,图2贴片微带天线的S参数图图3为微带的第一层贴片的尺寸变化时的S11参数,改变长和宽,得到不同的谐振频率和带宽,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尺寸。

图3 S参数随长度的变化天线的Smith圆图:从圆图中,可以读出天线在带宽内的不同阻抗值,根据读出的值,可以对微带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从而可以增加天线的带宽。

天线的三维增益方向图:图 5.1单层贴片天线增益图图5.2 双层贴片天线增益图该天线的E平面和H面的辐射方向图如下:图6 E平面增益方向图总结从图5.1和5.2中可以看出,天线在z轴方向上辐射增益最强,达到了6.74dB 和7.0dB。

在一般的微带天线中,我们在辐射方向上增加了一个金属贴片,使得天线在z轴方向上的辐射能力更强,使得增益增强。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以及本次对微带天线的仿真和分析,了解了HFSS设计天线的整个过程,也掌握了天线的一些基本特性参数。

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同轴线馈电的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天线的中心频率为2.45GHz,扫频为1.5-3.5GHz。

贴片天线的结构尺寸如3-1所示(单位:mm):1贴片微带天线的结构尺寸利用HFSS进行模拟,模型结果如图2所示:图2贴片微带天线的模型贴片微带天线的S参数如图3所示:图3贴片微带天线的S参数图当贴片的宽度固定时,S参数随贴片长度的变化曲线如3-4图所示:图4 S参数随长度的变化由图4可以看出:当贴片长度为29.5mm时,谐振频率点约为2.45GHz。

所以将贴片长度设置为29.5mm,宽度设置为41.4mm,对天线进行优化:天线的Smith圆图:图5 优化后天线的Smith圆图天线的三维增益方向图:图6 三维增益方向图该天线的E平面位于XOZ平面上,E平面增益方向图如下:图7 E平面增益方向图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只优化了微带贴片的长度,使天线的谐振频点落在2.45GHz,但是天线在2.45GHz时的输入阻抗并没有达到标准的50ohm,还需要对输入阻抗进行优化,使天线达到最好的性能。

双层介质板开槽弹载宽频带GPS共形天线

双层介质板开槽弹载宽频带GPS共形天线

双层介质板开槽弹载宽频带GPS共形天线文瑞虎;陈伟;王海彬;范永【摘要】针对目前弹载GPS共形天线,在无线电引信特定尺寸和安装环境下工作带宽窄的问题,提出双层介质板开槽弹载宽频带GPS共形天线.该天线采用双层介质板作为天线辐射单元的衬底,通过两种不同介电常数的介质板叠加形成非线性天线基板,其有效磁导率会随频率的升高成平方的减小,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频率上对应同一个贴片尺寸,从而拓展了天线的工作带宽.仿真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辐射单元实现了与弹体的共形,工作带宽31 MHz,弹体轴向-58°~+58°范围内天线轴比小于2,实现了天线的圆极化.【期刊名称】《探测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无线电引信;弹载天线;GPS天线;共形天线;宽频带天线【作者】文瑞虎;陈伟;王海彬;范永【作者单位】机电动态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机电动态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机电动态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机电动态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43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1]由于能够全天候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导航、测绘、科研等各个领域,天线作为GPS接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GPS接收机的接收性能。

目前弹载GPS天线[2]根据弹体气动外形,采用GPS共形天线,有效解决了弹载GPS天线的抗高过载、弹体周向增益一致性的问题,但其工作带宽只有10 MHz左右,工作带宽过小增加了天线与信号处理电路的匹配难度。

本文针对目前弹载GPS共形天线,在无线电引信特定尺寸和安装环境下工作带宽窄的问题,提出双层介质板开槽弹载宽频带GPS共形天线。

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弹载GPS共形天线[2],该天线为一种半波辐射结构,采用柔性介质板或者铸模工艺将天线安装在弹体表面,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在不改变弹体外形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天线的辐射特性。

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迫 切 需 要研 制 与 之相 匹 配 的 宽 频 带微 带 天线 ,以 满足 移动 通
信系统 f S G M;8090 z需要 7 %的带 宽,数字通信 9—6MH ) . 6 系统( C ;11—80 z需要 9 %的带宽,个人通信系 D S 70 18 ) MH . 5 统( C :15 90 z需要 7 %的带宽 ,通用移动通信 P S 8019 ) MH . 5 系统( MT ;12— 10 z l U S 9027 )J MH  ̄ 需要 1. 2 %的带 宽。然而 , 2
性金属圆片来抵消探针感性 的方法 , 增加 了天线 的工作带 宽。 制作适用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 的宽频带微带天 线,测试 结果显示天线具有 良好 的带 宽特性 ,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对天线 的带宽要求 。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宽带天线 ;微带天线
中图分类号 : N 2 、 T 83 T 99 , N 2 5
适用 于移 动通信 的宽频 带微 带天线
贺秀莲 纪奕才 雷 宏 刘其中
北京 10 8 ) 000 707) 10 1
龚书喜
f 中国科 学院电子 学研究所
f 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天线与电磁散射研 究所 西安

要 :该文研究新型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 采用 一种 具有双层 贴片结构的微 带天线的形式,并用在探针顶端加 电容
信 系 统 对 于 天 线 的 带 宽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例 如 全 球 移 动 通
方式 为 12—90 z2 1— 10 z 9018MH /1027MH ;对 T D 方 式 为 D 18 /90 z2 1—05 z 民用移动通信 的快速发展 , 8012MH 、0022MH 。
Ab t a t s r c :A o e r a b n ir s r p a t n a i r s n e n v lb o d a d m c o t i n e n s p e e t d.Do bl a c o fg r to s e l y d,a d a u e p t h c n i u a i n i mp o e n c r u a e a n r d c n t e t p o h e d p o o c u t r c h d c a c f h r be Asa r s l , h ic l rm t l si t o u e o h o f ef e r bet o n e a tt e i u t n eo ep o . e u t t e i d t n t b n wi h o ir s rp a t n a i i c e s d a d dt f c o t i n e n n r a e .Br a b n ir s rp a t n a u t b e f rs c n e e a i n a d m s o d a d m c o ti n e n s s ia l o e o d g n r to n t id g n r to o i o mu ia in a e f b i a e hr e e a in m b l c m e n c to r a rc t d,wh s a u e n e u t h w h t g o a d t o e me s r me t r s ls s o t a o d b n wih

阿尔福德天线原理

阿尔福德天线原理

阿尔福德天线原理阿尔福德天线(Alford Antenna)是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彼得·阿尔福德(Peter Alford)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微带天线。

它的原理基于共振器的分布式技术,可以实现宽频带和高增益的特性。

1. 引言阿尔福德天线作为一种宽频带微带天线,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通信、雷达、无线电测量等。

它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能够满足不同频段的通信需求。

2. 阿尔福德天线的结构阿尔福德天线由导体贴片和馈电线构成。

导体贴片通常采用金属板制成,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等。

馈电线连接导体贴片与射频源或接收器。

3. 阿尔福德天线的工作原理阿尔福德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共振器的分布式技术。

当射频信号通过导体贴片时,导体贴片会产生电流和磁场。

这个电流和磁场的分布会导致天线产生辐射,从而实现信号的发射或接收。

4. 阿尔福德天线的特性4.1 宽频带特性:阿尔福德天线能够实现宽频带的特性,即在一定频段内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驻波比。

4.2 高增益特性:由于阿尔福德天线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较高的增益,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接收灵敏度。

4.3 多方向辐射特性:阿尔福德天线可以实现多方向的辐射,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5. 阿尔福德天线的应用5.1 通信领域:阿尔福德天线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它能够满足不同频段的通信需求,并且具备宽频带和高增益的特性。

5.2 雷达系统:阿尔福德天线在雷达系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雷达系统需要具备宽频带和高增益的特性,以实现远距离的目标探测和跟踪。

5.3 无线电测量:阿尔福德天线在无线电测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信号测量和分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6. 阿尔福德天线的优势和劣势6.1 优势:阿尔福德天线具备宽频带、高增益和多方向辐射等特性,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此外,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制作成本低。

6.2 劣势:阿尔福德天线的体积较大,对于一些有限空间的场景可能不太适用。

宽频带缝隙馈电双层贴片微带天线设计

宽频带缝隙馈电双层贴片微带天线设计
Abstract: 、 wi(h—Ilatld oli n.’roslrip antenna with stacked pah I1 coupled to feedline through re(‘tangle ileal"一resonant apet’tm e has been designed. T(1 ledu( lJ ha(。kward radiation. reI]eetor plane is pla( ell about a quarter of wavelength away from the ground pIane. Fm’widt 一1)a『1It enhance— Ill(。nt,IllIIhi—la 。er low diele(,trie elmstant fuam substrate is used between pat(’h and parasitk‘patch. The antenna is eas' ̄‘h·(‘Ililtigure as ao al-l‘。 ’
日前 基于缝 隙 舶 合 馈 电 ,能 够 有 效 扩 展 天 线 带 宽 的 方 式 可 以 总 结 为 以 下 二‘点 :改 变 缝 隙 的 形 状 ,如 “E”形 、“I ”彤 、“H”形 、“Hour Glass”形 、“十 ”形 等 ;采 f}j层 叠 辐 射 贴 片 结 构 ;使 用 低 介 电 常 数 和 较 厚 的 介
0 引 言 近 年 来 ,随 着 无 线 电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对 天 线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既 需 要 天 线 高 增 益 、宽 频 带 ,还 要 求 具 备 剖 面 低 、重 量 轻 、易 制 作 等 特 点 . 当 前 无 芯 片 射 频 标 签 正 逐 渐 兴 起 频 率 编 码 容 量 大 的 无 芯 片 标 签 工 作 的 频 率 范 围 很 宽 ,对 标 签 阅 读 器 的 天 线 提 出 _,更 宽 频 带 的要 求 徽带 天 线 为其 同有 的 窄 带 宽 的 特 点 ,导致 其 片J大 大 地 受 到 限 制 为 了 拓 展 微 带 天 线 的 带 宽 ,l984年 ,Pozar首 次 提 出 _r缝 隙 耦 合 馈 电 微 带 天 线 ,

宽频带线阵天线的设计

宽频带线阵天线的设计

0 引 言
微带 天线 有许 多优 点 , 如剖 面低 、 体积 小 、 重量 轻 、
1.%(S R< . ) 44 VW 18 的微带直线阵, 在保证宽频带要求 的前提下 , 尽可能使天线的结构简单可靠。
该 天线 的 主要 要求指 标 为 :) 1 中心频 率 15G 。 . Hz 带宽 10M z V W 8 H ( S R<18 ; ) 平 极 化 ; ) . )2 水 3 天线 增
【 ywod 】 bod n ;ier r y tol e cotpat a ; g cotpl ef Ke rs rab d l a r ; ・ yr rsi e s e emi si n e e n a a w a mi r n n d rr i e d
种方法来展宽微带贴片天线的带宽 , 设计了一个带宽达
n q e .i e w o ly r s u t r d i e a c th n e o k r d pe o e h n e t e b n w d -a e ut h n u i u s . .t - e t cu e a mp d n e mac l 8 n t r .a e a o td t n a c a d t a r n w h i h s a r s l。t e i p t i e a c a d i t p t 3 3 mp d n eb n w d i u 1 . % frVS R < 1 6 n o d rt e u e t e t ik e s o h e p o u t d e fe co t p l e h s o o W . .I r e o rd c c n s ft r d c 。e g d mir sr n h h e i i i s a fc u l e d i u e . P a ig t e u p r p th u d r i u s ae h e a v tg fe se n a s ain a d man e n t d o o p e fe s d e s lc n p e a c n e t s b t t a t d a a e o a ire c p u t it - h s r s h n l o n n n e h s d sg sa c mp rs n b t e n t e r q i me t f d a d a d smp e sr c u e a c .T i e i i o aio e e e u r n w h e n e b n i l t t r . o n u

基于HFSS的双层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基于HFSS的双层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等 .前两 种方 法制作 起来 比较简单 , 易 加工: 三 容 第
电位 置 、 介质 层厚 度 、各 介质 层 相对 介 电 常数 如 图
l 所示 .
种方法 以天线增益的降低为代价; 四种方法需要 第 设 计宽带 匹 配 电路 , 电路结 构复 杂, 作难 度 大. 制
本 文从 加 工制 作 角 度 出发 , 合 前 两 种 方 法 , 结 研 究 和介 绍 了一 种新 型 宽 频带 单 贴 片微 带 天线 一 双 层 微带 贴片 天线 ,并结 合 实 例说 明 了此 种方 法 的有 效性. 质层 由聚四氟乙烯和空气两种介质组 成, 介
通 常情 况 下 ,对 于同轴 探 针馈 电的微 带 贴 片天 线, 介质 厚 度 的增 加 ,探 针 引起 的 电感 也 相 应增 大 ,
1 微带贴片天线 的模 型结构
收 稿 日期 : 0 8 0 — 5 2 0 — 4 2
作者简介: 武永刚( 8 一 男, 1 2 ) …西左云县人, 9 , 在读硕上, 研究方向: 计算电磁学与天线理论. 邢光龙,博士, 副教授, 通讯作者
L t (. 一1n22 /一 = a o5 ) (.5 n 七 l
() 2
式 ( 中的 为 馈 电点 的输入 阻抗 , ( 中的 叼和 1 ) 式 2 )
分 别是特 性 阻抗 和介质 中 的波数 , 层 介质是 空 下 气, 则 , 。 .
叼 / 2 21 v ,
片对微带天线进行耦合馈电. 馈电探针的高度 与空 气 介 质 层 次 的 厚 度 相 同, 容 片 的 直 径 为 D 电 ,圆形
金 属 贴 片 沿 最上 层 的正 方 形 贴 片 的 对 角线 放 置 , 馈
①增大微带介质的厚度I ②降低微带介质的介电 ; 常数 ; 采 用 有 耗介 质 [ ④ 附 加 阻抗 匹 配 网 络 ③ q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4 - Ansoft2004年用户通讯采用ANFSOFT HFSS对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设计与仿真石磊北京理工大学微波通讯实验室 100081摘要:天线作为通讯试验箱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承担着发射信号和接收的回波信号的任务。

微带天线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结构简单、低刨面、小型化、可以与飞行器表面共形安装而不影响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占用飞行器内仓空间,天线可以与微带电路集成在一起,工业制造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微带天线来说,最严重的缺陷是单个贴片天的带宽太窄,与阵子天线、缝隙天线、波导开口喇叭天线等工作带宽一般在15%----50%相比,微带单贴片的天线带宽只能有百分之几。

因此,最近微带天线大量的研究是关于微带天线的频带展宽技术。

关键字:双层微带天线,ANSOFT HFSS,宽频带1.天线形式的选择选择双层微带天线原因a. 作为微带天线,它具有微带天线体积小、轻便易于集成和便于批量生产等特点。

b. 根据设计要求的指标,采取了具有较宽的带宽的双层微带天线的结构。

2.天线的技术指标由于天线作为两个近距离试验箱体上的辐射器,所以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不慎严格:* 工作频率:2.2G* 驻波比 <1.5(带内)* 相对带宽>10%* 极化:线极化* 体积不能过大3.天线结构的分析微带天线的频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带宽来描述:阻带带宽、方向图带宽和极化带宽。

一般来说阻带带宽是天线带宽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微带天线的分析知道,要展宽微带天线的的频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增加微代介质的厚度;2)降低微代介质的介电常数;3)采用有耗介质;4)对馈点电路采用宽带阻抗匹配(如阻抗匹配电路或采用开缝耦合对天线馈点);5)采用对贴片谐振。

前三种办法的效果比较小,而且第三种方法是以天线增益的降低为代价的;第四种方法需要设计宽带匹配电路,但电路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我们采用第五种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多贴片耦合的方式,使每个贴片天线的谐振中心频率各不相同,而各谐振带宽又相互交叉,使整个天线的总体带宽展宽,如图1所示就像电路中采用的多级放大器展宽频带的方法类似。

每个贴片均采用矩形结幅度图1 微带天线的多级谐振占宽频带构,根据矩形天线的理论,单个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长度近似为1/2个波导波长,因此,单个贴片的谐振中心频率可以按:f=cλd=qγc2b 1 r估算,其中,c是光速,q是等效介电常数因子,b是贴片的长度。

根据各贴片的耦合方式的不同,有两种结构形式:平行耦合和层叠耦合。

本方案主要采取后者,即层叠耦合的方式进行馈合。

层叠耦合结构由上下两层或多层贴片,中间隔有空气层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下面的贴片馈电,上面的贴片为无源耦合贴片。

通过调每个贴片谐振长度调整个贴片的谐振频率,通过调整上下贴片中间的空气缝隙宽度来调整上下贴片间相互耦合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宽频带。

层叠耦合结构微带天线调整参量较少,只有空气层和介质层厚度以及贴片尺度等参量,调试相对简单。

上层贴片微带基片填充介质下层贴片微带基片容性贴片填充介质接地板同轴探针接头图2 改进型宽带多层微带天线结构图4.CAD仿真由于自己编制积分方程法计算软件耗时耗力,且分析结果不太理想,这给此类复杂结构的天线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目前一些微波专业软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如Ansoft公司的HFSS、Agilent公司的ADS、AWR公司的Microwave Office、CST公司的Microwave Studio等。

在这些软件中, HFSS把重点放在复杂结构的电磁问题分析方面,这使得在分析设计此类复杂结构的天线时HFSS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美国ANSOFT公司从1990年开始发布了基于有限元法(FEM)仿真复杂三维结构电磁场的通用软件工具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它采用有限元作为数值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FEM)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求解空间划分为许多小区域,用局部函数表示每个子区域的场,每个子区域的场通过节点相关联,整个场区域由子域节点组成网络,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如电磁场问题须满足Maxwell方程组)求解网格上每个节点的场分布,从而得到整个问题的全波解。

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精度取决于网格的疏密程度和网格的剖分质量。

HFSS是一个能够计算任意形状3D无源结构S参数和全波场的交互式软件包。

该软件不仅可以求解内场问题(包括各向异性材料),还可以求解外场辐射问题,具有适合宽带仿真需要的快速扫频功能。

该软件允许使用者建立任意形状的电磁场问题三维几何模型,这就避免了建模不精确而导致计算结果误差。

它采用自适应网格划分、切向矢量有限元算法和自适应扫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有限元法的求解速度和精度。

它的自适应网格剖分和根据收敛判据进行自适应解算的技术使得有限元法更便于使用。

初始网格剖分可以迅速提供场解的信息,如场强、场的变化梯度,自适应网格剖分根据这组信息将网格剖分限制在高的场强和场变化梯度最大的地方,在保证同等计算精度的条件下节省了计算资源,使用者还可以使用人工网格剖分在需要的区域进行网格加密。

另外,HFSS将端口问题作为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处理。

端口上的网格是二维三角形单元,每个单元均是实体内部的四面体单元在端口上的一个面,通过对端口的二维有限元分析,给出端口截面的本征模式。

HFSS假设每个端口与一个相同截面的一致性波导(传输线、同轴线)相连,激励场就是与端口相连的沿着波导(传输线、同轴线)传输的TEM波。

这样的激励模型要比将馈电探针看作无限细的激励模型[66]精确地多。

正因为HFSS具备以上的优点,使得设计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分析复杂结构的天线并获得精确的仿真结果,避免了由于分析方法不准确导致的重复实验过程,所以,在分析复杂结构的天线时,采用HFSS进行仿真分析是一个高效准确的途径。

下一节将讨论如何应用HFSS来分析宽带多层重叠微带天线的问题1)建立几何模型在HFSS中,必须对分析的对象建立准确的几何模型。

软件提供了点、线、面等构建模型的基本元素,如直线、曲线、矩形、圆形、多边形、立方体、圆柱体、多面体等。

利用这些基本的元素可以建立宽带多层微带天线的几何模型,如下图3所示。

双层微代天线共有五层组成:- 116 - Ansoft2004年用户通讯名称baseplantCell1Mdium1+lowcopperCell2Medium2+uppercopperfeed1-small feed1-big feed2-small feed2-bigcopperfeedcircle表1 双层微代天线的各层的名称描述金属反射板下层蜂窝填充介质下层微带线介质基片上层蜂窝填充介质上层微带线介质基片铜轴馈电结构馈电圆型电容片图3 双层微代天线HFSS三维视图2)设定端口和边界条件我们知道,端口(源)和边界条件是解Maxwell方程的重要条件,在模型中设定正确的端口和边界条件,才能保证解的正确。

首先设定端口,因为该天线是利用同轴探针馈电,所以将天线外部馈电探针与介质的下端面设定为端口,这就代表TEM波从同轴线馈入。

在该模型中有两类边界条件,一为辐射边界条件,一为完纯导体边界条件。

辐射边界条件为空气边界的上、左、右、前、后五个面,代表天线向空间辐射能量。

完纯导体边界条件为空气边界的底面和天线下层蜂窝介质的地面,代表天线固定在大接地板上;以及外部馈电介质的外柱面,这代表了同轴线的外导体。

3)仿真结果的分析经过HFSS的仿真,得到在设计频率2.4GHz的中心频率下的驻波图如下图4所示图4 HFSS仿真后的驻波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VSWR<1.5时,带宽D=450M, 可以达到大于20%的带宽,可见双层微代天线达到了增加带宽的目的。

图5 HFSS仿真后的天线三维方向图图6 迪卡尔坐标系中E面方向图图7迪卡尔坐标中的H面方向图图8极坐标中的E面方向图图9极坐标中的H面方向图图10 仿真后生成的动态电场辐射图- 118 - Ansoft2004年用户通讯5.天线的测量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出的驻波图形可由图11所示。

有图可以看出,图10 由矢量网显示的实际驻波波型在中心频率为2.2GHz处,VSW R≈1.1,相对带宽为30%,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从图11中也可以看出,ANSOFT HFSS的仿真结果,可以很好地与实际结果吻合。

6. 结论本文通过对双层微带天线的结构的分析,具体研究了采用层叠耦合式微带天线拓宽频带的机理,并对其层叠结构进行了仿真,应用HFSS软件对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宽带多层微带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得到了驻波比与方向图的仿真结果,最后制作了宽带微带天线。

此外,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发现相当吻合。

这说明应用HFSS进行类似宽带多层微带天线等复杂结构电磁问题的仿真,可以得到非常接近于实际的结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天线分析设计工具,这就为复杂结构天线设计提供了一种可以选择的高效途径,极大地简化了天线的分析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1. 张钧,刘克成,微带天线理论与工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2. [美] John D.kraus Ronald J.Marhefka 著张文勋译,天线(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3. Sean M.Duffy , Member, An Enhanced Bandwidth Design Technique for Electromagetically Coupled MicrostripAntenna ,IEEE Tranc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004. ANSOFT 2003 用户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