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系 (部) 信息工程系 专 业 自动化

学 号 201207022141

学生姓名 崔民正 指导教师 贺焕林 提交日期

2014年 月 日

中工 信商

2013-JX16-

目录

第一章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状况 (1)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4)

第二章无功补偿的原理 (5)

2.1 无功补偿的原理 (6)

2.2 低压电网中的几种无功补偿的方式 (8)

2.3 确定补偿容量的几种方法 (9)

2.3.1 从提高功率因数需要确定补偿容量 (9)

2.3.2 从降低线路有功损耗需要来确定补偿容量 (9)

2.3.3 从提高运行电压需要来确定补偿容量 (10)

2.4 本章小结 (10)

第三章硬件设计 (11)

3.1 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要求 (11)

3.1.1 补偿控制应符合技术条件 (11)

3.1.2 测量精度 (11)

3.1.3 控制器原理 (11)

3.2 硬件介绍 (12)

3.2.2 A/D转换器选型 (14)

3.2.3 看门狗 (16)

3.2.4 LCD显示 (17)

3.3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 (19)

3.3.1 互感器信号转换及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19)

3.3.2 电压、电流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 (20)

3.4 输出控制电路 (21)

3.5 本章小结 (22)

第四章软件设计 (23)

4.1 投切原则 (23)

4.2 功率因数计算 (24)

4.3 本章小结 (26)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附录1:硬件结构图 (30)

附录2 :软件程序 (30)

摘要

本课题研究以低压电网无功补偿改造为背景,研制了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作为一种非实时的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以定时的电网监测数据为依据,以城镇低压网(220V)的无功补偿为对象。本文主要研究了无功补偿对电网性能的改善,以及控制器的软硬件的配置。

系统采用51

AT单片机,该单片机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的89C

CMOS 8位单片机,具有运算速度高,实时性好的特点;软件则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译;人机操作界面采用LCD显示,显示效果较好;A/D转换采用0809

ADC,是一款比较实用的A/D转换装置。该装置可跟踪电网无功功率的变化并自动补偿,实现了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运行,具有体积小、原理简单、智能投切等优点。

关键词:无功补偿,单片机,低电压

Design of low 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Abstract

What this article studies is based on the alteration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low voltage, then design an equipment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low voltage. As a kind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this equipment is basis on the electrical network monitor data ,and provides reactive power for city’s low voltage power grids. This thesis ha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for the power grids ,and introdude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controller.

This device's hardware core is AT89C51 SCM , which has many merits such as high operating speed. This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is the low voltage which American ATMEL Corporation produces, a high performance CMOS 8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s;On the software,Using assembly language to compile,Follow the principle of modular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versatility and easy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design;The man-machine operation contact surface uses the LCD demonstration,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is quite good; A/D transformation uses ADC0809 , it is a section of quite practical A/D switching device. This equipment may track the electrical network reactive power the change and the automatic compensation, and this installment has the volume to be small, the precision is high, the price compared to the higher merit.

Key Words: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SCM(Single Chip Micyoco) Low voltage

第一章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的电网,特别是广大的低压电网,普遍存在功率因数较低、电网线损较

大的情况。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众多的感性负载用电设备设计落后,功率因数较低。比如我国的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占全部发电量的70%,而由于设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往往较低,一般约为70.0cos =φ。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无功补偿节能技术,对提高电能质量和挖掘电网潜力是十分必要的,世界各国都把无功补偿作为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电网功率因数和补偿深度来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因此大力推广无功补偿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从以下数据,我们也能看出发展无功补偿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2007年 ,我国年总发电量为32559亿千瓦时,统计线损率为8.77%,但是这个数字没有包含相当大的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的输电线损及0.38千伏的低压电网线损。据报道,估计实际的统计线损率约为15%,即2007年全国年线损量约为4800亿千瓦时。设全国的理论线损与统计线损相一致,其中可变线损约占理论总线损的80%,则年可变线损电量约为3900亿千瓦时。设当前全国电力网总负荷的当前功率因数85.0cos =φ,采用无功功率补偿后,把电力网总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95.0cos =φ,则每年可以降低线损约为390亿千瓦时,按0.5元每千瓦时计,价值约为185亿元。设2007年全国电网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000小时,则电网的最大负荷约为2亿千瓦,当用无功功率补偿法把功率因数85.0cos =φ,提高到95.0cos =φ,全国电网需总补偿容量约为0.58亿千瓦。当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设备主要为电力电容器,设无功补偿设备每千瓦的平均综合造价为50元,则全国无功补偿装置的总投资约为29亿元。应当指出,节省240亿千瓦时约相当于一座400万千瓦火电厂的年发电量,而建一座400万千瓦的火电厂需综合费用约为300亿元,同时每年需燃烧煤约为1200万吨,每年产生2CO ,2SO 等有害物质约为600万吨。由此可见,产生相同的电力,无功补偿的费用约为新建电厂费用10%,而且无功补偿设备的费用仅需两个月的无功功率补偿的将损节电费用即可全部收回。

综上所述 ,无功补偿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节省投资、节省电力、节省燃煤及污染等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供电能力,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用户电费开支,延缓用户的增容改造等作用。

1.2 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状况

近20年来,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发生的由电压稳定和电压崩溃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持续了短短72 小时的8.14 美加大停电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次事故提醒

人们,电网运行要有足够的无功备用容量,无功不能靠远距离传输,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必须制定统一的法规以激励独立发电商和运营商从维护整个系统安全性的角度提供充足的无功备用。在我国也曾多次发生电压崩溃事故,如1993 年和1996 年南方电网的几次事故,这些事故都促使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以维持电网稳定。

早期的无功补偿装置为并联电容器和同步补偿器,多用在系统的高压侧进行集中补偿。至今并联电容器仍是一种主要补偿方式,应用范围广泛,只是控制器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同步补偿器的实质是同步电机,当励磁电流发生改变时,电动机可随之平滑的改变输出无功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好处。但同步补偿器成本高,安装复杂,维护困难,使其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随着近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无功补偿技术也随之发展。在第一个工业用晶闸管出现之前,电子半导体由于功率过小,在直流传动,交流传动,电磁合闸,交流不间断电源和无功补偿等领域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推广使用。晶闸管的出现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并以此为起点,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问世,由此引发了众多行业的变革,如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蓬勃发展。同样电力电子技术对无功补偿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发展锲机。

无功补偿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结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是作为投切电容器的开关。因为电力半导体开关的响应时间短(PS级),所以能够选择电容的投切角度,实现零电压投切,避免了涌流的产生,提高了电容器使用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现代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中的输出回路就引进了该项技术。

2.是作为无功输出的调节开关。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高开关频率,使其能够方便地控制电容器电流的导通角,从而实现无功的连续调节,快速跟踪负载无功的变化。静止型无功补偿器是其中的代表。

3.是引入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将变流器作为无功电源来调节无功的输入和输出,起到补偿负载无功的作用。经常用的是静止调相机和有源滤波器。

由无功补偿源在主电路回路中连接方式的不同,无功补偿器可分为并联型和串联型两种结构。依据电力电子技术在无功补偿中应用的方式不同,现代无功补偿装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TSC (Thyristor Switched Cpacitor)型无功补偿装置,它属于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主回路如图1-1所示,是由多台电力电容器并联以及由可控硅构成的执行机构组成。装置根据无功电流的大小来决定投入电容组数。由此可见TSC的无功调节是有级的,它无法连续的输出无功,这使其在使用中存在合理选择电容,适当分级的问题。但它的

优点也明显,即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电容器利用率高,使用中不存在谐波污染等。

Ic

U

Ic1

Ic2

Ic3

C1

C2

C3

图 1-1 TSC 型无功补偿装置主回路

2. FC - TCR( Fixed capacitor-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型无功补偿装置,它属于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其主回路如图1-2所示。FC-TCR 方式是用双相可控硅的相位控制,调整电抗器的电流,从而调整无功功率的方式。当以电压零相位为基准时,调节TCR 中的可控硅的延迟角α。α可以从090到0180范围内变化。补偿器的电流

L C i i i +=,此电流可随α角的变化而变化为感性或容性,这样就改变了FC-TCR 的无功功

率,并可连续均匀的调节。由于TCR 中除可控硅全导通或关断之外器电流都是非正弦的,所以它是一个电流谐波源,对电网有一定的危害。该装置在电容和电感之间形成无功损耗,电容利用率低并且电抗器体积较大,成本高。

L

U

Ic

I

IL

图1-2 FC-TCR 型无功补偿器的主回路

3.静止调相机ASVC (Advantage Static Var Compensator),属于串联型补偿器。它由于输出电压可超前或滞后系统电压,因此可以和系统进行有功、无功之间的交换。它

可以连续调节无功,并且能够抑制谐波,补偿特性较好。但该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制造和维护都不便,成本高等问题,不便在全国推广使用。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无功补偿的基本理论和电网中最佳补偿方式的探讨。首先是对无功补偿中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是对无功补偿计算方案的分析。二是在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器和动作执行机构进行改进,从而开发出一种智能无功补偿器。文中对这种补偿器的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作了较详尽的分析。

第二章 无功补偿的原理

电力网中的变压器和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做的。磁场所具有的磁场能是由电源供给的。电动机和变压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称为感性无功功率。接在交流电网中的电容器,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的充电功率与下半周的放电功率相等,这种充电功率叫做容性无功功率。所以无功功率被使用于建立磁场和静电场,它存储于电感和电容中,通过电力网往返于电源和电感、电容之间。无功功率在电力网元件中流动,将会在电力网元件中引起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降低电网的电压质量,增加电网的线损率。

I1

S1

R

X

I2

S2

U2

U1

图 2. 1 由局部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图

由局部电力网的等效电路图2.1可知,电力网中由于无功负荷而带来的电 压损耗U ?的计算公式为:

C U X

Q R P U

X Q RP X I R I U U U 222

222221sin cos +≈+=

?+?=-=??? 式中:C U ——电网的额定电压 2U ——元件的末端电压

?——电网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差角 R X ——电网中元件的等效电阻和电抗 2P 2Q ——元件末端的有功负载和无功负载

由上式可知由负荷的无功功率2Q 在元件引起的损耗X U ?的计算公式为:

C

X U X

Q U 2=?

而由负荷的有功功率2P 在元件中引起的电压损耗的计算公式为:C

R U R

P U 2=?。可见的元件电阻小于电抗的电网中,无功引起的电压损耗占主要部分。

电网中的线损公式如下:

)()(32

22

222

21jX R U Q p jX R I S S S C

++=+=-=? 式中:jQ P S +=11,222jQ P S += 其中有功线损P ?的计算公式为: R

这其中由于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流动而引起的有功线损Q P ?的计算公式为:

R U Q P C

Q 2

22≈

?

由上述分析可见,要减少电力网中的电压损耗和电网的线损率,提高用户端的电压质

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减少电力网元件中的无功传输,可以从提高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和进行无功补偿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2.1 无功补偿的原理

将电容器和电感并连在同一电路中,电感吸收能量时,正好电容器释放能量,而电感放出能量时,电容器却在吸收能量。能量就在它们之间交换,即感性负荷(电动机、变压器等)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可由电容器所输出的无功功率中得到补偿。因此,把由电容器组成的装置称为无功补偿装置。此外,同步电动机等也可以作为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的作用和原理可由图2.2来解释:

设电感性负荷需要从电源吸取的无功功率为Q ,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后,补偿无功功率为C Q ,使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减少为C Q Q Q -=',功率因数由?cos 提高到?'cos ,视在功率S 减少到S '。

S

S'

p

Q'

Qc

Q

?'

?

2

2

2

2221C

U Q P P P P +≈

-=?

图2. 2 无功补偿补偿原理示意图

视在功率的减少可相应减少供电线路的截面和变压器的容量,降低供用电设备的投资。例如一台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当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7 时,可供700千瓦的有功负荷,当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时,可供900千瓦的有功功率。同一台变压器,因为负荷的功率因数的提高而可多供200千瓦负荷,是相当可观的。

)()(2

2

2jX R U

Q Q P Q j P S C +-+=?+?=? 可见,因采用无功补偿措施后,电源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相应的也使电网和变压器中的功率损耗的下降,从而提高了供电效率。

由电压损耗计算公式

U

X

Q Q PR U C )(-+=

?

可知,采用无功补偿措施后,因通过电力网无功功率的减少,降低了电力网中的电压损耗,提高了用户处的电压质量。

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作用和原理,也可以用图2.3 加以说明。

I

q

I ' q

I ?'

?

U

I '

I

c

I q

I

图2.3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电流向量图

图中的用电负荷总电流I 可以分解为有功电流分量P I ,和无功电流分量Q I (电感性的)。当并联电容器投入运行时,流入电容器的容性电流C I 与Q I 方向相反,故可抵消一

部分Q I 使电感性电流分量Q I 降低为C Q Q I I I -='

,总电流由I 降为I ',功率因数也由?cos 提高到?'cos 。这时,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全部由补偿电容供给,电网只需供给有功功率。

根据第一章的有功电流)(t I R 与无功电流)(t I X 的定义,还可以用图2.4理解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作用与原理。

)

(t I r )

(t I C )

(t I )

(t U

图2.4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原理图

设负荷实际吸收的电流为)(t I ,为了使输电线路上流过纯有功电流)(t I r ,则需要在负荷端接入一个无功补偿器,补偿器提供的电流为)(t I C ,则

)()()(t I t I t I c r +=

这里 的)(t I c 就是无功电流)(t I X ,这就是电力系统中进行无功补偿的要点。这是完全的补偿,线路上的电流)(t I r 是为产生负载实际功率(平均功率)而携带能量最小的电流,因而在线路上造成的损失是最小的。此时,)(t I r 的波形和)(t U 相同,即电压和电流的相位相同。

2.2 低压电网中的几种无功补偿的方式

广大市电低压电网处于电网的最末端,因此补偿低压无功负荷是电网补偿的关键。

搞好低压补偿,不但可以减轻上一级电网补偿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用户配电变压器的利用率,改善用户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并有效降低电能损失。低压补偿对用户及供电部门都有利。

低压无功补偿的目标是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通常采用地方式有三种: 随机补偿、

随器补偿、跟踪补偿。

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联,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共同投切。

随机补偿地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止运补偿装置也退出,不需要频繁调整补偿容量。且具有投资少,配置灵活,维修简单等优点。为防止电机推出时产生自激过电压,补偿容量一般不大于电机的空载无功。

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保险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以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的补偿方式。有很多的低压配电网中的变压器,尤其是农网配电变压器,普遍存在负荷轻的现象。在负荷时接近空载,此时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是电网无功负荷

的主要部分。随器补偿由于补在低压侧,可有效地补偿配变空载无功, 且连线简单, 做到无功地就地补偿。

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大用户0.4kV 母线上的补偿方式。补偿电容器组的固定连接可起到相当于随器补偿的作用,补偿用户的固定无功基荷;可投电容器组用于补偿无功峰荷部分。由于用户负荷有一定的波动性,故推荐选用自动投切方式。此法对电容器的保护比前二种要更可靠。

上述三种补偿方式均可对特定种类无功负荷实现“就地平衡”的无功补偿,降损节能效果好。

2.3 确定补偿容量的几种方法

2.3.1 从提高功率因数需要确定补偿容量

设电网的最大负荷月的平均有功功率为pj P ,补偿前的功率因数为1cos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2cos ?,则所需要的补偿容量c Q 的计算公式为

)(21??tg tg P Q pj c -=

若要求将功率因数由1cos ?提高的2cos ?而小于3cos ?,则补偿容量c Q 计算为

)()(3121????tg tg P Q tg tg P pj c pj -≤≤- 2.3.2 从降低线路有功损耗需要来确定补偿容量

设补偿前线路中的电流1I 为,相应的有功电流为1r I ,无功电流为1x I ,补偿无功Q 后线路中的电流为2I ,相应的有功电流为2r I ,无功电流为2x I ,则

补偿前的线路损耗为:

补偿后的线路损耗为:

R I R I P r 2

2

22

22)cos (

33?==? 则补偿后线损降低的百分值为:

若根据要求%P ?已经确定,则可求得:

P

?-=

1cos cos 12??

则补偿容量可以按)(21??tg tg P Q pj c -=来计算

R

I R I P r 2

1

121

1)cos (33?==?%100])cos cos (1[%100%2

2

1221?-=???-?=

???l l l P P P P

2.3.3 从提高运行电压需要来确定补偿容量

配电线路末端电压较低,通常是通过无功补偿来提高供电电压的,因此,有时要从

提高线路电压来确定补偿容量。

设补偿前线路电源电压为1U ,线路末端电压为2U ,线路输送的有功功率为P ,无

功功率为Q ,电阻为R ,电抗为X ,则

2

12U QX

PR U U +-

=

补偿无功c Q 后,线路末端电压升为2

U '则 2

12

)(U X

Q Q PR U U c '-+-=' 所以投入无功补偿后末端电压增量U ?为

2

22

U X

Q U U U c '=-'=? 故补偿容量

X

U U Q c ?'=

2

若为三相线路,则所需的补偿容量为

X

U U Q l l c ?'=2

式中 l U ?——三相线路的线电压增量,KV

l U 2

'——三相线路的线电压,KV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本次设计的装置主要是面向低压电网的,可

以采用从提高功率因数需要来确定无功补偿,同时又可取标准电压作为电容器切除标准,这样既考虑到功率因数的需要,又考虑到稳定电网电压质量的要求。

第三章硬件设计

在一系列的理论分析之后,本次设计将采用根据功率因数来确定补偿容量的方法,再根据当前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状况,我们采用TSC并联电容器型的无功补偿装置。它具有连线和控制方式简单,电容使用效率高及不产生谐波污染等优点。

3.1 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要求

3.1.1 补偿控制应符合技术条件

1、控制方式:可控硅与接触器联合控制,即在投切时采用可控硅,正常运行时采用接触器的方式。

2、工作方式:动态跟踪,逻辑判断,自动及时补偿容量。

3、控制物理量:以无功功率电容器的投切。

4、补偿方式:采用三相共补

5、自动延时功能:电容器投切延时至少10秒,同组电容器的投切间隔时间大于5分钟。

6、保护功能:

过电压快速切断功能:当电网电压大于高压保护值时,自动切除全部电容器。. 7、现场参数显示:可现场显示电网运行参数,比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3.1.2 测量精度

1、电压、电流:1.0级

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1.0级

3.1.3 控制器原理

由以上功能,可得到控制器的机构图如下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A/D

转换AT89C51

单片机

控制

部分

LCD

显示

信号

处理

电容器

组图3.1 控制器结构原理图

3.2 硬件介绍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的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PEROM)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

主要性能参数:

?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兼容

?4K字节可重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

?全静态操作:0Hz—24M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128 8字节内部RAM

?32个可编程I/O口线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6个中断源

?可编程窜行UART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管脚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

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

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 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 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振荡器特性: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

3.2.2 A/D转换器选型

ADC0809是一种8路模拟输入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由于价格适中,与单片机的接口、软件操作均比较简单,目前在8位单片机系统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ADC0809由8路模拟开头、地址锁存与译码器、8位A/D转换器和三态输出锁存缓冲器组成。

表3.1 8路模拟开关与输入通道的关系表

同入通

道IN

IN

1

IN

2

IN

3

IN

4

IN

5

IN

6

IN

7

A 0 1 0 1 0 1 O 1

B 0 0 1 1 0 0 1 1

C 0 0 0 0 1 1 1 1

ADC0809芯片可以分时处理8路模拟量输入信号,使用模拟开关切换。在某一时刻,模拟开关只能与一路模拟量通道接通,对该通道进行A/D转换。表1中C、B、A是三条通道的地址线。当地址所存信号ALE为高电平时,C、B、A 三条线上的数据送入ADC0809内部的地址锁存器中,经过译码器译码后选中某一通道。当ALE=0时,地址锁存器处于锁存状态,模拟开关始终与刚才选中的输入通道接通。

选中通道的模拟量到达A/D转换器时,A/D转换器并未对其进行A/D转换。只有当转换启动信号端START出现下降沿并延迟)

c

(uS

Teoc+

≤后,才启动芯片进行A/D转换,START

2

1

8

的上升沿复位ADC0809。

ADC0809的A/D转换过程是在时钟信号的协调下进行的,ADC0809的时钟信号由CLOCK 端送入,其最高频率为640MHz,在这个最高频率下ADC0809的A/D转换时间为100uS左右。当ADC0809用于AT89C51单片机系统时,若AT89C51采用6MHz的晶振,则ADC0809的时钟信号可以由AT89C51的ALE经过一个二分频电路获取。这时ADC0809的时钟频率为500KHz,A/D 转换时间为130uS。ADC0809常用的时钟电路如图:

图3.2 ADC0809常用的时钟电路图

A/D转换结束后,A/D转换的结果(8位数字量)送到三态锁存输出缓冲器,此时A/D转换结果还没有现在DB0-DB7八条数字量输出线上,单片机不能获取之。单片机要想读到A/D 转换结果,必须使ADC0809的允许输出控制端OE为高电平,打开三态输了锁存器,A/D转换结果出现在DB0-DB7上。

单片机读取A/D转换结果的方法有三种:

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目录 1产品功能简介 (1) 2产品型号及含义 (3) 3使用条件 (3) 4技术参数 (4) 5面板图示 (6) 6投切判定 (8) 7基本操作 (9) 7.1初始运行 (10) 7.2自动运行 (11) 7.3参数设置 (15) 7.4手动投切 (24) 7.5其它 (25) 8超限及警报信息 (26) 9设备通讯 (27) 10注意事项 (28) 11接线图示 (29)

12外形及开孔尺寸 (30) 1产品功能简介 JKW-18J无功补偿与配电监测控制器,是依据JB/T9663—1999标准及城乡电网改造的技术条件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控制器,具有无功补偿、数据采集、通讯、电网参数分析等功能,适用于交流50Hz、0.4kV低压配电系统的监测及无功补偿控制。 本产品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采集 ●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有功电度;无功电度 ●频率;电压谐波;电流谐波 ●日电压、电流最大值、最小值; ●有关数据存储多达60天 (2)数据通讯 具有RS232通讯接口,通讯方式可采用现场采集或远程采集,配备无线转接模块可近距离(50米以内)无线抄收数据。

(3) 数据管理 基于WINDOWS2000/XP 操作平台,通讯数据自动生成各种报表、曲线及棒图。 (4) 无功补偿 ● 取样物理量为无功功率,无投切振荡、无补偿呆区; ● 输出多达18路; ● 电容器投切执行元件采用固态继电器。 (5) 运行保护 ● 两相失电时,不影响数据的采集、存储、通讯。 ● 对过压、欠压、缺相及谐波、零序进行报警并做出相应动作。 (6) 显 示 ● 采用128×64背光液晶显示器 ● 全中文人机对话界面 ● 实时显示电网有关参数 ● 直观显示预置参数 2产品型号及含义 3使用条件 板前接线型 JK W —18 J Q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系别 专业班 姓名 评分 导师(签名) 2011年5月6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开题报告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的无功补偿装置为同步调相机和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可理解为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可根据需要控制同步电机的励磁,使其工作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状态下,从而发出大小不同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因此同步调相机可对系统无功进行动态补偿。但是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运行维护复杂,成本高,且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快速动态补偿的要求。并联电容器简单经济,灵活方便,但其阻抗固定,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即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多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向快速、高电压、大功率发展,使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无功补偿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流输电网过去基本只依靠机械型、慢速、间断及不精确的控制的局面,从而为交流输电网提供了空前快速、连续和精确的控制以及优化潮流功率的能力。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无功补偿控制器在其性能和功能上也出现不同的发展阶段。无功补偿控制器己由基于SCR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发展到基于GTO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o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Controller-UPFC)、可转换静止补偿器(Convertible Static Compensator-CSC)等。 (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早期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饱和电抗器(Saturated Reactor-SC)型,1967年英国GEC公司制成了全世界上第一批饱和电抗器型SVC。饱和电抗器与同步调相机相比,具有静止型的优点,响应速度快,但因其铁心需磁化到饱和状态,因而损耗和噪声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线性电路的一些特殊问题,所以未能占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流。由于使用晶闸管的SVC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十多年来占据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导地位。因此,SVC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静补装置。

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设计选型结构

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设计选型结构 1、装置主要由并联电容器、电容器专用熔断器、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氧化锌避雷器、隔离接地开关、支柱绝缘子、连接母线和电容器构架等设备组成。若采用双星形接线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或单星形接线桥差保护,应有电流互感器。 2、串联电抗器串接在电容器组的回路中,用于抵制高次谐波和限制合闸涌流。 用于抵制5次用以上谐波时,电抗器可按Xl/Xc=4.5%-6%配置。 用于抵制3次用以上谐波时,电抗器可按Xl/ Xc=12%-13%配置。 仅用于限制涌流时,电抗器可按Xl/ Xc=0.5%-1%配置。 3、氧化锌避雷器并接在电容器组线路上,以限制投切电容器所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4、放电线圈并接于电容器组的两端,当电容器组继开电源时,能将电容器两端剩余电压在5秒~20秒内自电压峰值降至0.1倍额定电压或50V以下。 5、根据装置所装置设备(电容器、电抗器等)的布置可分为片架式、柜式、围栏式、模块式、集合式和户外箱式等形式。 片架式 结构即以片架(包括直梁、横梁和横档等)为计量单位的零部件,通过螺栓等系列标准件连接而成电容器组构架,其四周为网门。装置具有价格低、运输方便等特点。6kV和10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柜式 结构即将所配置的元器件均装在类似高压开关柜的构架上,柜门用钢板网或镀锌钢板网制成。装置由电抗器柜、放电柜和电容器柜等三部分组成。装置具有外观整齐,方便安装等特点。6kV和10kV等电压等级容量在300kvar~3000kvar 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模块式 结构即将设备安装在用型材制成的单元模块上,安装时只需层层或行行拼接即可。该结构又分立式电容器安装和卧式电容器安装两种形式,且单元电容器宜采用内熔丝电容器,具有外形整齐、安装方便等特点。6kV和10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集合式 结构即由密集型电容器等设备组成的电容器组。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6kV、10kV和35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围栏式 结构即将可拆式网门护栏在电容器组和电抗器等设备的四周,围栏和设备间留有检修通道。35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且采用该结构形式。 户外箱式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Q/……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规范 2006-9-17发布 2006-9-17实施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使用条件 (1) 3.1 环境条件 (1) 3.2 运行条件 (1) 3.3 系统条件 (1) 4 技术要求 (1) 5 装置功能 (2) 6 试验 (2) 7 技术服务 (2) 8在卖方工厂的检验、监造 (3) 9包装、运输和贮存 (3)

前言 为规范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网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保证入网产品的先进、可靠、安全,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规程、标准等,结合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运行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东、陈学宇、马卫平、陈文义、谷明远、岳建国、杨万成、郑金鹏、任有学、宋庆秋、徐晓丰、孙静

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试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招标通用订货,是相关设备通用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DL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JB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3使用条件 3.1环境条件 3.1.1海拔高度:≤1000m 3.1.2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40℃ 最低温度:-40℃ 最大日温差: 25K 3.1.3最大风速: 35m/s 3.1.4最大覆冰厚度:10mm 3.1.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 ;日相对湿度平均值:≤95% 3.1.6日照强度:≤1.1kW/m2 3.1.7抗震能力:8度(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两种加速度同时作用。分析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3.1.8污秽等级:级 a)Ⅲ级 b)Ⅳ级 3.2运行条件 安装方式:户内/户外 3.3系统条件 3.3.1系统额定电压:0.4kV 3.3.2系统额定频率:50Hz 4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 4.1名称:配电监测与动态无功补偿箱 4.2外形尺寸:600(宽)×400(深)×600(高) 4.2.1地角尺寸:按深度方向打长孔320-340mm,ф14孔。 4.2.2柜体颜色:灰白色 4.3主要订货参数: 4.3.1输入电压:0.4kV(安装点电压) 4.3.2负荷特性:较重

无功补偿及低压补偿装置原理简介

无功补偿及低压补偿装置原理简介 一、一次电路 一次电路的构成如下图所示,包括隔离开关QS、10组熔断器FUI~FUIO、接触器KM1~KMIO、热继电器FRl~F'R10、补偿电容器CI~CIO.另外还有电流互感器TAa、TAh和TAc.避雷器BLI、BL2和BL3。其中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用于对电容器进行短路及过电流保护;接触器是对电容器进行手动或自动投入、切除的开关器件;电流互感器获取的电流信号用于测量无功补偿柜补偿电流的大小:避雷器用子吸收电容器投入、切除操作时可能产生的过电压,是一种额定电压为AC220V的低压避雷器。 二、二次控制电路 包括一个物理结构分为7层的转换开关2SA、无功补偿自动控制器(以下简称补偿控制器)等元器件。转换开关2SA用来手动控制投入或切除1~10路补偿电容器,并完成自动控制器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的接人或退出。补偿控制器可以根据功率因数的高低或无功功率r与用蠛的大小自动投入或切除电容器,并在系统电压较高时自动切除电容嚣。具体电路见下图。 转换开关2SA有一个操作手柄,出下图可见,该手柄有自动、零位和手动l~lo共12个挡位,每旋转30°即可转换一个挡位。 在每个挡位,会有桐应的转换开关触点接通.2SA共可转换13对触点,分别是(7)、(8)、(9)、(10)等等,一直到下部的(1)、(2)触点。为了标示出转换开关2SA在不同的挡位与各组触点之问的对应关系,与12个挡位相对应的有12条纵向虚线,虚线与每一组触点(略偏下、无形相交的位置,可能标注有圆点或不标注圆点。标注有圆点的,表示转换开关旋转至该档位时,圆点(略偏上)位

置的一组触点是接通的,否则该组触点星开路状态。例如,在触点(7)、(8)略偏下位置,手动1.手动IO挡位时均标注有圆点,表示这10个挡位时触点(7)、(8)均接通。而在手动l挡位,只在触点(7)、(8)和(1)、(2)位置标注有圆点,说明在该挡位这两组触点是接通的。 无功补偿屏如欲进入自动控制投切状态,需给补偿控制器接人进线柜或待补偿电路总进线处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的电流信号I^,B桐、C相电压信号,以及接触器线圈吸合所需的工作电源。具体接线见下图中补偿控制器接线端子图。 图中US1、US2端干连接的103、104号线即是B相、C相电压信号(转换开关2SA在自动挡位时,103号线经2SA的(3)、(4)触点、熔断器FU13、X12端子、隔离开关Qs,连接至B桐电源;104号线沿类似线路连接至C相电源);ISI、IS2端子连接的即是进线柜的电流信号(经由转换开关2SA转接).COM端连接的l 号线即是接触器线圈吸合所需的丁作电源(1号线经熔断器FU11、XI1端子、隔离开关Qs,连接至A桐电源)。B相、C桐电压信号及A相电流信号在补偿控制器内部经过微处理器运算判断后,计算出功率因数的高低、无功功率的大小,一方面经过LED显示器显示功率因数值,同时发送电容器投切指令,例如补偿控制器发出投入电容器CI的指令时,其接线端子中的1号端子经内部继电器触点与COM端(1号线.A相电源)连通,该端子经3号线连接至接触器KMI线圈的左端,线圈的右端经热继电器FR1的保护触点接至2号线.即电源零线N。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后,主触点闭合.将电容器CI投入,实现无功补偿。此同时.KMI的辅助触点闭合,接通指示灯HL1,指示第一路电容器已经投入.如果无功功率数值较大,补偿控制器则控制各路电容器依次投入,直到功率因数补偿到接近于1。每一路电容器投入时的时间间隔是可调的,通常将其调整为几秒至儿十秒之间。补偿控制器遵

无功补偿控制器及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

正泰nwkG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NWK-G系列 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 使用说明书 一、简介 NWK-G系列智能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专用仪器,可与各型号低压静电电容屏配套使用。NWK1-G型(开孔尺寸为本113×113mm),NWK2-G型(开孔尺寸为162×102),输出路数各有4、6、8、10路四种规格。本机博采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进口单片机控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完善、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补偿精确等突出优点。依据JB/T9663-1999国家最新专业标准设计,一次性通过机械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发配电及电控设备检测所的型式试验,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低压电容屏厂家首选产品。 二、功能特点 1、采用国外先进芯片,增加了断电记忆功能。即在系统断电及控制器复位时,参数及程序自动记忆,不丢失;供电恢复后控制器仍按断电前所设定的参数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实现无人操作化。 2、LED数字显示电网功率因素,显示范围:滞后(0.00~0.99),超前(0.00~0.99)。 3、通过面板三个功能键能完成数字显示COSφ设定值,延时设定值,过压设定值的设定。简明的人机对话,使操作极为方便。 4、当电网电压超过本机过压设定值时,COSφ表自动转换显示为电网当前的电压值,同时自动快速逐级切除已投入的电容组。 5、判别取样电流极性(自动识别极性),并自动转换。给安装调试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6、当取样讯号线开路或无输入取样电流信号时,本机数字COSφ自动显示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825256.html,。 7、输出动作程序为先接通先分断,先分断先接通的循环工作方式及适应于就地补偿装置动作程序要求的1、2、2、2、2、1编码工作方式。 8、具有手动/自动转换,置自动时,本机自动跟踪电网功率因素及无功电流,控制电容器自动投入或切除,置手动时在本机上能实现手投或手切。 9、有超前、滞后、过压、欠流LED指示灯指示。LED提示编程输入。 10、抗干扰能力强,能抵御从电网直接输入的幅值2000V的干扰脉冲,高于国家专业标准。 三、使用条件 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2、环境温度不高于+4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最低环境温度不低于-10℃。 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25℃时)。 4、周围环境,无易燃易爆的介质存在,无导电尘埃及腐蚀性气体存在。 5、电网电压波动范围不大于本机额定电压±10%。 五、安装方式 NWK1-G外型采用42L6系列仪表结构,外形尺寸120×120×80mm,安装开孔113×113mm,嵌入深度为80mm,侧面设安装孔,紧固附件的挂钩插入孔内,旋附件上的螺丝即把控制器固定在屏上。 六、接线方法 1、控制器电压U1、U3接B相、C1、图2) 2、取样电流端I1、I2必须取自总负荷(总柜)A相电流互感器次级,不得取自电容屏。 开孔 3、COM为控制器输出端1~10组内部继电器的公共源,交流接触器J线圈电压220V。 NWK1-G型接线图(图1)略 (如果接触器线圈电压为380V,公共端接火线) 控制固态继电器接线图(图2)略

JKWNA-9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书(2015总线版、.

JKWNA-9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使用说明书江苏南自通华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1产品简介 1.1概述 JKWNA-9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和NA系列智能集成式电力电容补偿装置配套使用,具备采集并显示电测量数据,监测和显示智能电容器运行工况、投切状态,以及根据无功功率与目标功率因数自动控制投切电容器等功能。 1.2产品特点 JKWNA-9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连接NA系列智能集成式电力电容补偿装置;控制器采集电网电测数据,在显示智能电容器组运行情况的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当前的电测数据,对电容器组进行智能投切控制,以达到无功补偿的效果。 1.3外观尺寸 2技术参数

显示分辨率128×64,显示12点阵汉字输入测量RJ45方式接入智能电容器网络 电源 工作范围AC380V±30% 功耗≤2W 工作条件 -10~55℃,相对湿度≤93% 无腐蚀气体场所,海拔≤2000m 隔离耐压电源>2500V 绝缘电阻≥2MΩ 尺寸 面框尺寸:120mm×120mm 开孔尺寸: 3使用说明 JKWNA-9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面板由产品名称及公司信息、液晶显示屏、操作按键组成。下面对液晶显示屏显示内容和主要功能作简单说明: 3.1主菜单 液晶屏第1行从左到右依次显示:联网电容器数量、当前投切控制方式(自控/手控和软件版本号;

当前所有联网电容器的投切状态以图形的方式直观显示在液晶屏上,同时显示投入到电网中总的补偿容量,显示界面如下: 注:表示分补表示共补表示投入表示切除 当前电容柜补偿电流界面如下: 3.2运行工况 显示开关故障、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过谐波保护的电容器信息。 使用和切换界面查看各种保护与故障,按 键返回主菜单。 3.3设置参数 设置参数 CT变比(比值:0000 目标功率因数:0.99 无功算法时间:040 设置现场的电流互感器变比,无功控制的目标功率因数和无功算法时间。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格书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格书. 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要求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变电所内配置的RNT低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它提出了该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调试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格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须提供一套满足本技术规格书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

服务,以保证的安全可靠运行。 1.3、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矛盾时,按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主要的标准如下: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50227-95 《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设计规范》 JB5346-1998 《串联电抗器》 GB191 《包装贮运标准》 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GB/T 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体颜色》 GB/T 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1028 《电流互感器》 GB10229 《电抗器》 DL/T620-1997 《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另外,尚应符合本技术规格书规定的技术要求和买方的要求。 1.4、未尽事宜,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设备环境条件 2.1、周围空气温度 ℃38.4最高气温: 低压无功补偿设备 技术协议 29.3℃最低气温: - 6.8~10.6℃年平均气温: 1500米2.2、海拔高度:不大于0.05g 6度区,动峰值加速度:2.3、地震烈度:户内2.4、安装地点:、电容补偿柜技术参数3400V 额定电压:1) AC 660V 额定绝缘电压: 2500V 额定工频耐受电压:1min 8kV 冲击耐压: TMY 主母线:)2TMY 母线:PE 系统容量与无功补偿设备等应达到设计要求;3) 外形尺寸:具体见附图4)电压等级下的动态电容无功380V采用)无功功率补偿全部采用动态补偿方式:5 补偿柜,补偿容量具体见附表。%的电抗器,从根本7 对控制器、电抗器、驱动器进行特殊设计,要求选用6)上解决与系统发生串联、并联谐振,避免使谐波放大,实现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并举的功能;控制应具有高可靠性,而且操作简单,与系统联结时,不需要考虑交流系统)7 相序,不会因为相序接错而带来烧坏可控硅或其他器件的现象;实现电流过零投切,电容投切过程中无涌流冲击、无操作过电压、无电弧重8)燃现象,使用寿命长;控制器实现全数字化,液晶显示,具有联网通讯功能;9)根据负载无功和负荷波动情况,在规定的动态响应时间内,多级补偿一次到)10位;

低压无功补偿柜操作规程

低压无功补偿柜操作规程 1.在成套装置接线正确无误、供电电源正常的情况下,将电容补偿柜的智能无功功率控制器的电源开关(微型断路器)暂时置断开位置(OFF位置),成套装置各柜体里面的其他电源开关(微型断路器)均置接通位置(ON位置)。 2.将成套装置1#进线柜里面的主电路开关(塑壳断路器)均置接通位置(ON位置)。进线开关柜(1#柜)内的主断路器(QF1)为电动预储能合闸方式,其合闸过程请按下面的3操作。 3.首先按下“储能”按钮,主断路器储能电动机动作并带动弹簧开始储能,储能结束后(此时储能指示灯亮),按下“合闸”按钮,弹簧储能释放,使主断路器(QF1)完成合闸动作。主断路器合闸后,合闸指示灯亮,分闸指示灯灭,储能指示灯也灭。 4.在1至3操作完成之后,且各种指示均正常的情况下,转换开关切换到手动状态(非自动状态)后,旋转转换开关,投切相应电容,对应的回路指示灯亮,接触器线圈吸合,主回路中接触器接通后其下接电容投入到电网中。此时可检测整个系统中各个电容的回路是否正确。 5.在各种指示均正常的情况下,接通电容柜智能无功功率控制器的电源开关(置ON位置),控制器接通电之后显示“CAL”,5秒后进入自动工作状态,如输入电流符合最小要求(大于150mA),将显示所测电网功率因数cos?。此时可设置控制器的参数,可将控制器的“功率因数值”cos?设置为0.95或者0.96(要比所测电网功率因数cos?大),同时设定模式设置为人工设定模式。将转换开关切换至自动状态,将“投切允许”打至右位即(ON位置),无功补偿成套装置将投入正常工作。此时可以手动按下无功补偿控制器上的”增加”按钮来投切相应电容,对应的回路指示灯亮,接触器线圈吸合,主回路中接触器接通后其下接电容投入到电网中,直到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预定的设置为止,而相反按“减少”可切除相应电容。当设定参数时,将控制器的“功率因数值”cos?设置为0.95或者0.96(要比所测电网功率因数cos?大),可将设定模式设置为全自动设定模式。此时将“投切允许”打至右位即(ON位置),将转换开关切

正泰nwkl1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详解

1.概述 NWKL1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的专用控制器,依据机械工业标准JB/T9663-1999及电力行业标准DL/T597-1996设计,其取样物理量为无功电流,有二种规格(最大6回路和最大10回路)。可与各型号的低压电容柜、屏配套使用,具有功能完善,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补偿精确,无投切振荡及补偿呆区,是低压配电系统平衡无功功率的理想产品。 型号及其含义: 输出回路规格 产品设计序号 控制物理量L—无功电流 智能型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正泰集团企业代号 2.功能特点 2.1实时显示配电系统状况,包括测量和显示(感性或容性)功率 因数,无功电流。实时显示电容屏工作状态,如过电压保护状 态,电容屏各回路投入或切除状态。

2.2自动识别取样信号极性,无极性接错之虑。 2.3用户的设定参数在系统停电及控制器复位时不会丢失,复电后 控制器采用停电前所设定的参数延时进入自动运行状态。2.4具备过压反时限功能,即自动运行中当电压超过第一门限值 (参数显示代号E)时,将闭锁回路不再投入电容器组,当电压超过第二门限值(E+10V)时,将以5秒/组的速度切除已投入的电容器组,当电压超过第三门限值(E+20V)时,将以2秒/组的速度切除已投入的电容器组。 2.5确保电容器完全放电功能。即切除后再投入同一组电容器需要 延时180秒后再执行,先投先切,后投后切,循环控制,保证了电容器的充分放电和电容器组运行的均匀性。 2.6具备配电系统负荷超低判别和封锁功能,防止投切振荡。2.7延时调节功能,20-60秒的延时时间调节范围(另有供调试或 手动时用的2秒延时)。 2.8取样电流互感器变比设定功能:设定范围100/5~4000/5 2.9投入门限:无功电流,设定范围为3~90A,当配电系统感性无 功电流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器自动投入一组电容器。 切除门限:功率因数,设定范围为0.98~1.00,当配电系统功率因数超前于设定值则控制器自动切除一组电容器。 2.10过电压门限设定功能:设定范围400V~450V,以10V整 数连续可调。 2.11有自动循环投切,手动运行二种工作模式。

高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选择

高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选择 高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选择那一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由分立元件-集成线路-单片机-DSP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 1.KYWK-2000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KYWK-2000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符合DL/T 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其人机界面采用大屏幕LCD中文液晶显示器,以先进的单片机技术为核心。适用于交流0.4kV、50Hz低压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控制。该产品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操作方便,主要应用于三相四线制的配电网,监测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运行状态和补偿电网无功,根据无功功率大小,功率因数和电压范围,自动控制电容器投切进行补偿,有效地提高供电电压质量、提高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水平,是城网、农网、电厂、工厂等无功补偿的首选产品。 KYWK-2000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显示功能 ? 采用低功耗LCD液晶中文显示屏,可实时监测电网有关参数,显示设置参数,工作状态 ? 可实时显示电网功率因数、电压、电流、频率、有功/无功功率、电压电流各次谐波畸变率、电容器投切状态和故障警示; ? 可显示设置参数:电流变比、过压保护、欠压保护、总谐波畸变率超限、目标功率因数、投/切延时、电容回差、各路电容容量等。 ? 出现异常情况时,能明确提示故障名称,不用临时查找说明书,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KYWK-2000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置功能 ? 可直接设置电流变比、过压保护、欠压保护、总谐波畸变率超限、目标功率因数上下限、投/切延时、电容回差、各路电容容量等设置参数。 ? 设置参数自动记忆,掉电不丢失 KYWK-2000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补偿无功 ? 取样物理量为无功功率,运行时无投切振荡、无补偿呆区

0 4kV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0.4kV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规范书 买方: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卖方: 2015年月 一、总则 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环保搬迁转型升级绿色轮胎智能化示范基地电气配套建设项目。它提出了0.4kV无功补偿装置及附属设备功能设计、选材、制造、检测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为避免无功补偿导致的谐波放大及电容器过电流,采用串联7%电抗器设备,防止五次以上谐波的放大,同时起到分流谐波电流的作用。 1.3 卖方提供的所有图纸、文件、铭牌均用中文,每颗电容应有铭牌,标明:厂名、额定电压、频率、容量等。 1.4 本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协议书和有关最新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 本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应按水平较高标准执行。 1.6卖方要提供关键元器件清单及供应商质保书和供应能力承诺。 1.7卖方要提供国家权威部门出具的半导体电子开关控制投切电容器成套设备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报告。 1.8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文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随合同一起生效。本协议书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确定。

1.9卖方需根据图纸中标注的实际容量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合理分组配置。补偿柜外观颜色与低压柜一致(RAL7035)。 二、技术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71-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2747.1-2004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GB/T 12747.2-2004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 22582-2008 《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 GB/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GB/ 15543-1995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允许不平衡度》 GB/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JB/T 7115-2011 《低压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装置》 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GB /T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NB/T 41003-2011 《标称电压1000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质量分等》 DL /T 842-2003 《低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以上仅列出主要标准但不是全部标准。

低压无功补偿柜操作规程

1.在成套装置接线正确无误、供电电源正常的情况下,将电容补偿柜的智能无功功率控制器的电源开关(微型断路器)暂时置断开位置(OFF位置),成套装置各柜体里面的其他电源开关(微型断路器)均置接通位置(ON位置)。 2.将成套装置1#进线柜里面的主电路开关(塑壳断路器)均置接通位置(ON位置)。进线开关柜(1#柜)内的主断路器(QF1)为电动预储能合闸方式,其合闸过程请按下面的3操作。 3.首先按下“储能”按钮,主断路器储能电动机动作并带动弹簧开始储能,储能结束后(此时储能指示灯亮),按下“合闸”按钮,弹簧储能释放,使主断路器(QF1)完成合闸动作。主断路器合闸后,合闸指示灯亮,分闸指示灯灭,储能指示灯也灭。 4.在1至3操作完成之后,且各种指示均正常的情况下,转换开关切换到手动状态(非自动状态)后,旋转转换开关,投切相应电容,对应的回路指示灯亮,接触器线圈吸合,主回路中接触器接通后其下接电容投入到电网中。此时可检测整个系统中各个电容的回路是否正确。 5.在各种指示均正常的情况下,接通电容柜智能无功功率控制器的电源开关(置ON位置),控制器接通电之后显示”CAL”,5秒后进入自动工作状态,如输入电流符合最小要求(大于150mA),将显示所测电网功率因数cosφ。此时可设置控制器的参数,可将控制器的“功率因数值”cosφ设置为0.95或者0.96(要比所测电网功率因数cosφ大),同时设定模式设置为人工设定模式。将转换开关切换至自动状态,将“投切允许”打至右位即(ON位置),无功补偿成套装置将投入正常工作。此时可以手动按下无功补偿控制器上的”增加”按钮来投切相应电容,对应的回路指示灯亮,接触器线圈吸合,主回路中接触器接通后其下接电容投入到电网中,直到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预定的设置为止,而相反按“减少”可切除相应电容。当设定参数时,将控制器的“功率因数值”cosφ设置为0.95或者0.96(要比所测电网功率因数cosφ大),可将设定模式设置为全自动设定模式。此时将“投切允许”打至右位即(ON位置),将转换开关切换至自动状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将投入正常工作。此时控制器将进行“自学过程”,在数据初始化过程中,控制器按既定“功率因数值”与现配电系统作比较,并系统地启动电容器,改善功率因数,同时记录所接入电容器组的值,寻找到最小电容器组作为无功投入门限。此时对应的回路指示灯亮,接触器线圈吸合,主回路中接触器接通后其下接电容投入到电网中,直到投入电容器组达到投入门限为止。此时按下“增加”键可调出动态参数显示代码:I(电流),U(电压),Q(无功功率),P(有功功率),再按“减少”键可调出动态参数对应显示值,按”菜单设置”键可返回主显示值:功率因数cosφ。

低压无功补偿配置方案

低压无功补偿配置方案 把具有容性功率的装置与感性负荷联在同一电路,当容性装置释放能量时,感性负荷吸收能量;而感性负荷释放能量时,容性装置吸收能量,能量在相互转换,感性负荷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装置输出的无功功率中得到补偿。 在电网运行中,因大量非线性负载的运行,除了要消耗有功功率外,还要消耗一定的无功功率。负荷电流在通过线路、变压器时,将会产生电能损耗,由电能损耗公式可知,当线路或变压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和电压不变时,线损与功率因数的平方成反比。功率因数越低电网所需无功就越多,线损就越大。因此,在受电端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耗。 接入电网要求 安装地点和装设容量,应根据分散补偿和降低线损的原则设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全国供用电规则》的规定(一般不低于0.9)。 无功补偿的作用 功率因数低,电源设备的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负载功率因数越低,通过变压器送出的有功功率就越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功率在电源和负荷之间来回传输,这部分功率不能做有用功,变压器不能被充分利用。功率因数偏低,在线路上会产生较大的压降和功率损耗。线路压降增大则负载电压降低,有可能使负载工作不正常。 补偿方式 1)集中补偿: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总降压变电所6—10kV母线上,提高整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这样可减少高压线路的无功损耗,提高变电所的供电电压质量。 2)分组补偿:电容器组安装在终端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线路上。 3)就地补偿:将电容器安装在感性负载附近,就地进行无功补偿。 4)静态补偿:电容柜的控制器测出电路的功率因数并决定要补偿的电容器,并投入电容器补偿,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某个或几个电容器从电路中切除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放电,才可以再次投入。有的负载变化快,这时电容器的切除、投入的速度跟不上负载的变化,所以称为静态补偿。静态补偿的优点:价格低,初期的投资成本少,无漏电流。缺点:涌流大,即使采用了限流接触器,涌流仍可达到电容器工作电流的十几倍。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多。 5)动态补偿:采用晶闸管控制电容器的接入和切除,选择电路上电压和电容器上电压相等时投入、切除,此时流过晶闸管和电容器的电流为零。解决了电容投入时的涌流问题。动态补偿的优点:涌流小、无触点、使用寿命长、维修少、投切速度快(≤20ms)。缺点:价格高、发热严重、耗能、有漏电流。 低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回路配置 总回路刀开关和分回路交流接触器或功能相同的其他的元件:保护用避雷器:熔断器,热继电器(装设谐波超值保护时可不装》限制涌流的限流线圈(交流接触器或电容器本身具备限制涌流的功能时可不装》放电元件:动投切控制器、保护元件、信号和测量表计等配套元件,谐波含量超限保护,在电容器前装上HFX消谐波磁环,阻止谐波进入电容器,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1)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总回路、分组回路的电器和导体的稳态过电流,应为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5倍。 2)开关:额定电流不能小于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5倍。

正泰nwk1-G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正泰nwk1-G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NWK-G系列 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0 -

一、简介 NWK-G系列智能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专用仪器,可与各型号低压静电电容屏配套使用。NWK1-G型(开孔尺寸为本113×113mm),NWK2-G型(开孔尺寸为162×102),输出路数各有4、6、8、10路四种规格。本机博采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进口单片机控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完善、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补偿精确等突出优点。依据JB/T9663-1999国家最新专业标准设计,一次性通过机械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发配电及电控设备检测所的型式试验,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低压电容屏厂家首选产品。 二、功能特点 1、采用国外先进芯片,增加了断电记忆功能。即在系统断电及控制器复位时,参数及程序自动记忆,不丢失;供电恢复后控制器仍按断电前所设定的参数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实现无人操作化。 2、LED数字显示电网功率因素,显示范围:滞后(0.00~0.99),超前(0.00~0.99)。 3、通过面板三个功能键能完成数字显示COSφ设定值,延时设定值,过压设定值的设定。简明的人机对话,使操作极为方便。 - 1 -

4、当电网电压超过本机过压设定值时,COSφ表自动转换显示为电网当前的电压值,同时自动快速逐级切除已投入的电容组。 5、判别取样电流极性(自动识别极性),并自动转换。给安装调试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6、当取样讯号线开路或无输入取样电流信号时,本机数字COSφ自动显示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825256.html,。 7、输出动作程序为先接通先分断,先分断先接通的循环工作方式及适应于就地补偿装置动作程序要求的1、2、2、2、2、1编码工作方式。 8、具有手动/自动转换,置自动时,本机自动跟踪电网功率因素及无功电流,控制电容器自动投入或切除,置手动时在本机上能实现手投或手切。 9、有超前、滞后、过压、欠流LED指示灯指示。LED提示编程输入。 10、抗干扰能力强,能抵御从电网直接输入的幅值2000V的干扰脉冲,高于国家专业标准。 三、使用条件 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2、环境温度不高于+4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最低环境温度不低于-10℃。 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25℃时)。 - 2 -

HTWD-12D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HTWD型无功补偿控制器 使 用 说 明 书

目录 一.概述 1.描述 (2) 2.选型 (2) 3.技术参数 (3) 4.显示与按键 (3) 5.安装 (4) 二.HTWD基本型 1.接线图 (5) 2.操作方式 (6) 3.参数设置 (7) 4.试验状态 (9) 三.HTWDA谐波型 1.接线图 (9) 2.操作方式 (9) 3.参数设置 (10) 4.试验状态 (10) 四.HTWD-B通讯型 1.接线图 (11) 2.操作方式 (11) 3.参数设置 (11) 4.试验状态 (12) 5.MODBUS协议 (12) 五.常见故障处理 (15)

一.概述 1、描述 关于本说明书 本说明书旨在指导用户进行HTWD系列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安装和操作。在使用该产品之前,请认真阅读本说明书,并予以妥善保管。控制器只有在正确地设置了参数后,才能正确可靠地使用。 安全性 1)该控制器的安装、维护和操作需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 2)确保该控制器的工作电压在AC380V±20%、50HZ±10%范围内。 3)不要随意打开控制器的外壳,以防触电。 4)在断开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流互感器之前,要确定该互感器已进行了短路或并联了另一个足够小阻抗值的负载。 使用条件 1)环境温度:-25℃至+65℃ 2)海拨高度:不超过2000M 3)大气条件:空气湿度不超过90% 4)环境条件:介质无导电尘埃 2、选型 型号命名: HTWD □—□□ 输出方式:J继电器 D直流电平 输出路数:可设 功能代码:空:基本型 A:谐波型 B:通讯型 :三相补偿型 HT:无功补偿控制器 3、技术参数 执行标准:电力工业行业标准《 DL / T 597—1996 》,本产品已通过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具有该机构颁发的型式试验报告,编号:No JW061162。可到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网上查询,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825256.html, 基本参数 工作电压:AC 380V±20%50Hz ± 10%(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220V电压) 取样电压:AC 380V±20%50Hz ± 10%(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220V电压)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规范

低压智能无功补偿的技术要求 xx致维电气有限公司,品牌名称: 致维电气 型号: INIX C7-LC 2.环境及系统条件 2.1环境条件 2.1.1周围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 65℃(24小时内平均值≤45℃)最低温度: -40℃ 最热月平均温度:40℃ 最大日温差: 25K 2.1.2xx: ≤4000m 2.1.3环境湿度: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日平均水蒸汽压力值不超过 2.2kPa,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月平均水蒸汽压力值不超过1.8kPa 2.1.4地震烈度:7度 2.1.5污秽等级:

2.1.6安装场所: 户内、户外 2.2系统条件2.2.1系统额定电压:0.4kV 2.2.2系统额定频率:50Hz 3.主要配置参数及电气要求 3.1主要配置参数 容量 补偿方式(三相共偿) (kvar) 30 60 901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 2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 3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20+10 kvar(自动)1x(20+20)+1x (10+10)(自动)3x(20+10)(自动)共补分组容量设计120 150 1804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 4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 5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2x(20+20)+2x (10+10)(自动)3x(20+20)+1x (20+10)(自动)4x(20+20)+1x (10+10)(自动)4x(20+20)+1x (20+10)+1x (10+10)2106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 (自动)

3007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 9组模块、两种电容/共补5x(20+20)+2x (10+10)(自动)7x(20+20)+1x (10+10)(自动)备注: 1、投切低压电力电容器采用基于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为开关元件的“同步开 关”,同步开关中杜绝使用可控硅以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 2、户内装置若配电房内有开关柜时,卖方提供设备要求与原开关柜同尺寸同 颜色采用硬母排可靠塔接。 3.2电气要求 3.2.1电器元件: 为保证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补偿作用,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特制定本要求。 3.2.1.1补偿装置 A 功能要求 A-1智能网络控制: 自动检测功率因素,根据用户设定目标功率因素智能决策。 容量相同的电容器补偿装置按循环投切原则,容量不同的电容器补偿装置按适补原则。电容器补偿装置先投先退,先退先投;补偿工况恒定时,电容器补偿装置每隔一段时间循环投切,避免单只电容器补偿装置长时间投运。所有电容器补偿装置均能执行以上投切原则。 A-2智能通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