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电网无功补偿设计开题报告

电网无功补偿设计开题报告

电网无功补偿设计开题报告电网无功补偿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无功补偿技术逐渐成为电力工程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电网损耗,优化电力负荷分配,降低电力设备的运行成本。

因此,对电网无功补偿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电网无功补偿方案,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电网的无功损耗。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对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梳理,包括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 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对已有的电网无功补偿方案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其优缺点,为本研究的设计提供参考。

3. 电网无功补偿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基于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电网无功补偿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优化。

4. 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将设计的无功补偿方案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中,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包括功率因数的提升、无功损耗的降低等指标。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路线来完成:1.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对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选择几个典型的电网无功补偿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适用于本研究的无功补偿方案。

3. 仿真实验与优化: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无功补偿方案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优化算法对方案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

4. 实施与评估:将优化后的无功补偿方案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中,通过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指标的监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设计出一种高效可靠的电网无功补偿方案,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电网的无功损耗。

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的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的负荷也越来越多。

正确的无功功率补偿控制是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
制装置在电力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控制。

尽管已经有一些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和缺陷。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这种技术,以提高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满足电
力系统对无功功率的自动补偿控制需求。

本项研究对于优化电力系统供电设备及稳定
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本项研究中,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数据采集和实验研究等。

具体步骤如下:
1.了解电网无功功率控制的基础知识,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

2.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得出电网无功功率控制的优化方案。

3.利用实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与调整。

4.开发一种新型的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并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及其应用价值
本项研究完成后,预期能够开发出一种新型电网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装置。

该装置在提高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研究
还将为电力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无功补偿开题报告摘要: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通过调节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本文将从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技术方案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是电能传输和分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

无功功率的存在会导致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下降,电压波动,甚至损坏设备。

因此,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无功补偿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无功功率,以抵消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无功补偿设备包括电容器、电感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等。

电容器可吸收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电感器可提供无功功率,补偿系统中的缺陷;STATCOM则能够根据系统需要主动调节无功功率的大小和相位。

三、无功补偿的应用场景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大型电动机的启动和运行会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通过无功补偿可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担,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在电网中,无功补偿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减少线路损耗。

此外,无功补偿还可以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

四、无功补偿的技术方案目前,无功补偿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两种方案。

静态无功补偿主要采用电容器和电感器进行补偿,具有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的优势。

动态无功补偿则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如STATCOM等,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实时调节无功功率的大小和相位,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五、无功补偿的未来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无功补偿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无功补偿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例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精确预测和优化控制。

此外,无功补偿技术还有望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无功补偿技术开题报告

无功补偿技术开题报告

无功补偿技术开题报告无功补偿技术开题报告引言:无功补偿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调节,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本文将探讨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无功功率的产生与影响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功率,其产生主要与电感性负载和电容性负载有关。

电感性负载会产生感性无功功率,而电容性负载则会产生容性无功功率。

这些无功功率的存在会导致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下降,增加线路损耗,降低电力传输效率。

二、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无功补偿装置,对感性无功功率和容性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包括静态无功补偿器(SVC)、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和串联补偿装置(SVC)等。

这些装置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自动调节无功功率的大小和相位,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的精确补偿。

三、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无功补偿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在电力变电站和工业用电中。

在电力变电站中,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线路损耗。

在工业用电中,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提高电力质量,减少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四、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负荷的增加,无功补偿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无功补偿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同时,无功补偿技术也将与其他电力技术相结合,如能量存储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电力系统运行。

结论:无功补偿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其应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未来,无功补偿技术将继续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期待着无功补偿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普遍存在着功率因数低的问题,由此导致电能的浪费和设备使用寿命的缩短。

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失和维护成本,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无功补偿装置进行了研究。

其中,基于电容的无功补偿装置被广泛应用,如静止补偿电容器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谐波电容器、SVG等。

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磁性元件,如同步电容器、飞轮式无功补偿装置等。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拟研究一种基于电容的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的电路模型,分析系统的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

(2)研究无功补偿技术,设计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策略。

(3)设计电容型无功补偿装置,包括选择合适的电容器组件、设计电容器防过压、过流等保护装置。

(4)进行实验验证,对比实验前后的功率因数、功率损失等数据。

四、研究难点(1)如何正确建立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的电路模型,确定系统的参数。

(2)有效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策略的设计,确保装置能够自适应地对系统进行调节。

(3)在选择电容器组件和设计保护装置时,需要充分考虑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1)调研目前国内外关于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现状。

(2)分析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的电路模型,确定系统的参数。

(3)设计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策略。

(4)进行电容型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包括选择电容器组件和设计保护装置。

(5)进行实验验证。

(6)分析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的功率因数、功率损失等数据。

六、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建立低压三相不平衡系统的电路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系统的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

(2)设计一种有效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策略,确保装置能够自适应地对系统进行调节。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李林 学号:200801020121 专业: 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无功补偿系统设计指导教师: 李晓秀老师2012年03月25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 .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电气系网页或各教研室FTP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 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4、单片机参考文献8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二、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早期的无功补偿装置为同步调相机和并联电容器。

同步调相机可理解为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可根据需要控制同步电机的励磁,使其工作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状态下,从而发出大小不同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因此同步调相机可对系统无功进行动态补偿。

但是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运行维护复杂,成本高,且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快速动态补偿的要求。

并联电容器简单经济,灵活方便,但其阻抗固定,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即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多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向快速、高电压、大功率发展,使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无功补偿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流输电网过去基本只依靠机械型、慢速、间断及不精确的控制的局面,从而为交流输电网提供了空前快速、连续和精确的控制以及优化潮流功率的能力。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范文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范文

无功补偿开题报告范文无功补偿开题报告范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首先,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

然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无功补偿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最后,讨论了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 引言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解决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问题。

无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无用功率,它会导致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能量损耗。

因此,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无功补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无功补偿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无功功率来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无功补偿可以分为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两种方式。

静态无功补偿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和电抗器,来消除或减少无功功率。

电容器可以吸收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而电抗器可以产生无功功率。

通过合理配置和控制这些无功补偿装置,可以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理想值。

动态无功补偿是通过控制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流动,来消除或减少无功功率。

这种方式通常使用可控无源装置,如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和静止同步补偿器(SVC)等。

这些装置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主动调整无功功率的流动方向和大小,从而实现无功补偿。

3. 目前存在的无功补偿问题及解决方案目前,电力系统中存在着一些无功补偿问题,如电力系统中的电容器过补偿和电力系统中的谐波问题。

电容器过补偿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容器的过度安装,导致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过多。

这会导致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能量损耗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合理配置和控制电容器的容量和位置,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处于合理范围内。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问题是指电力系统中谐波电流的存在,导致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增加。

这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造成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使用谐波滤波器来过滤谐波电流,从而减少无功功率。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国家发电量的快速增长和电网的快速发展已经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些电力厂或变电站的电流表现出很弱的功率因数,所导致的工作容量下降和增加流失。

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安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来弥补电力设备的缺点,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损失,减轻输电线路的电气负担,降低线路线损和电网的整体功耗。

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的新系统,对于电力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系统,主要通过对电力设备的无功功率控制和整机测试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设备的无效负载和能源浪费,改善电网的质量和电能利用率,达到减少电能利用的成本和抵消电网负载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本文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及应用。

2.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3.测试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编程开发。

4.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和操作规程。

5.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研究了解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其结构和控制方式,并提出设计测试装置的基本思路。

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和设备参数设置测试装置的硬件及软件编程开发,进行测试系统的试运行和测试数据的收集。

最后,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和优化建议。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设计一种新颖实用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测试系统,有效提高设备的有效功率和降低电网的损失;同时能够通过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实际生产中的改进方案和优化建议,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六、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使用效能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通过研究一种新的测试系统,可以对电力设备和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及优化,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提高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系别专业班姓名评分导师(签名)2011年5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1国内外研究现状早期的无功补偿装置为同步调相机和并联电容器。

同步调相机可理解为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可根据需要控制同步电机的励磁,使其工作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状态下,从而发出大小不同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因此同步调相机可对系统无功进行动态补偿。

但是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运行维护复杂,成本高,且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快速动态补偿的要求。

并联电容器简单经济,灵活方便,但其阻抗固定,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即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多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向快速、高电压、大功率发展,使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无功补偿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流输电网过去基本只依靠机械型、慢速、间断及不精确的控制的局面,从而为交流输电网提供了空前快速、连续和精确的控制以及优化潮流功率的能力。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无功补偿控制器在其性能和功能上也出现不同的发展阶段。

无功补偿控制器己由基于SCR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发展到基于GTO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o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Controller-UPFC)、可转换静止补偿器(Convertible Static Compensator-CSC)等。

(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早期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饱和电抗器(Saturated Reactor-SC)型,1967年英国GEC公司制成了全世界上第一批饱和电抗器型SVC。

饱和电抗器与同步调相机相比,具有静止型的优点,响应速度快,但因其铁心需磁化到饱和状态,因而损耗和噪声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线性电路的一些特殊问题,所以未能占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流。

由于使用晶闸管的SVC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十多年来占据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导地位。

因此,SVC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静补装置。

SVC是利用晶闸管作为固态开关来控制接入系统的电抗器和电容器的容量,从而改变输电系统的导纳。

按控制对象和控制方式不同,分别称之为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TSC)以及这两者的混合装置(TCR+TSC),TCR与固定电容器(Fixed Capacitor-FC)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FC)和TCR与机械投切电容器(Mechanically Switch Capacitor-MSC)配合使用的装置(TCR+MSC)。

(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也称为静止调相机(Static Condenser-STATCON),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dvanced Static Var Generator-ASVG)。

其分为电压型桥式电路和电流型桥式电路两种类型。

电压型桥式电路,其直流侧采用电容作为储能元件,交流侧通过串联电抗器并入电网;电流型桥式电路,直流侧采用电感作为储能元件,交流侧并联上电容器后接入电网。

迄今投入实用的SVG大都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因此SVG往往专指采用自换相的电压型桥式电路作为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

(3)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将SVG中与电网并联的电压器改为与电网串联的变压器,就成为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o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它能实现对线路潮流的快速控制。

把一台SVG与一台SSSC的直流侧通过直流电容祸合,就构成了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SVG与SSSC既可配合使用也可解藕独立运行。

(4)可转换静止补偿器(CSC)由纽约电力局NYPA与EPRI专家共同建议,并联合西屋公司和PTI合作研究的可转换静止补偿器(CSC)是强功能新型控制器。

正在安装中的美国Marcy变电站中的CSC由多个同步电压源逆变器构成,可同时控制2条以上线路潮流(有功、无功)、电压、阻抗和相角,并能实现线路间功率转换。

其实质是一种UPFC的多重组合。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GDP(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电力网中的无功问题也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工业、交通及家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而大多数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因数很低,它们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所输送的电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无功功率增加会导致电流的增大,设备及线路的损耗增加,导致大量有功电能损耗。

同时使功率因数偏低、系统电压下降。

无功功率如果不能就地补偿,用户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全靠发、配电设备长距离提供,就会使配电、输电和发电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降低发、输电的能力,使电网的供电质量恶化,严重时可能会使系统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供电系统常由于感性负载过重,造成感性无功过大,电能质量下降,功率因数过低。

为提高电能质量和功率因数,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常需在低压侧装设无功补偿装置。

据报道,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无功分量过大造成的线损高达15%左右,折算成线损电量约为1200亿千瓦时。

假设全国电力网负载总功率因数为0.85,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将功率因数从0.85提高到0.95时,则每年可以降低线损约240亿千瓦时。

近年来,随着电网负荷的增加,对无功功率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由于无功功率同有功功率一样,是保证电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在电力系统中需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这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电力系统网络元件的阻抗主要是电感性的,因此,为了输送有功功率,就要求送电端和受电端的电压有一相位差,这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可以实现;而为了输送无功功率,则要求两端电压有一幅值差,这只能在很窄的范围内实现。

不仅大多数网络元件消耗无功功率,大多数负载也需要消耗无功功率。

显然,这些无功功率如果都要由发电机提供并经过长距离传送是不合理的,通常也是不可能的。

合理的方法应是在需要消耗无功功率的地方产生无功功率,即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供用电系统及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减少功率损耗。

(2)稳定受电端及电网的电压,提高供电质量。

在长距离输电线中合适的地点设置动态补偿装置还可以改善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输电能力。

(3)在电气化铁道中等三相负载不平衡的场合,通过适当的无功补偿可以平衡三相的有功及无功负载。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总的组成设计(2)无功补偿控制器系统的硬件设计(3)无功补偿控制器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难点:(1)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2)软件抗干扰设计关键技术:(1)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总的组成设计(2)无功补偿控制器系统的硬件设计4 研究方法及技术途径本课题拟采用ATMEL公司推出的AVR系列单片机进行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开发。

AVR系列单片机具有速度快(大多数指令执行时间为单个时钟周期,能够达到1 MIPS/MHz的性能),内存丰富(内置EEPROM与ADC),价位低等优点,且利用AVR单片机的捕捉功能可以简单、准确的计算出电网的周期和频率。

设计拟上采用低功耗CMOS技术,而且在软件上有效支持C高级语言(用IAR系统的ICC90C编译器编译)及汇编语言(用AVR汇编器编译)。

因此选用性价比较高的AVR单片机系列中的ATmegal 6来进行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降低仪表的成本,便于该仪表的推广利用,从而可以更大范围的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5 实施计划本学期:(1) 15-16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

(2) 17-19周无功补偿控制器系统的硬件设计。

(3) 20-22周无功补偿控制器系统的软件设计。

下学期:(1) 1-3 周综合调试。

(2) 3-5 周按规范格式和要求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3) 6 周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审查。

(4) 7周毕业设计答辩。

6 参考文献[1] Budeanu C I. Puissances et ficitives. Bucharest, Roman is:Inst.Romain de 1’Energie,1927[2] 高晶晶,赵玉林.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5):639-644[3] 查丛梅,杨兆华,秦忆.现代无功功率补偿技术发展研究.河南科学.2001(3):289-292[4] 何大愚.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概念研究的新进展.电网技术.1997(2):9-14[5] Bis warupDas.Suitable configuration of ASVC for power transmissionapplication.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1999,49[6] 姜齐荣,王强,韩英铎.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装置的建模及控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7):21-25[7] 白恺,李隆平.ASVG几种典型回路结构的谐波分析及比较,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7):30-34[8] 姜齐荣,王强,韩英铎.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装置的建模及控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7):26-29[9] 钱可,李常青.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算法综合性能研究.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5):43-45[10] 郑健超.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前景.中国电力,1999(10):9-13[11] 张红,王诚梅.电力系统常用交流采样方法比较.华北电力技术,1999,(4):25-27[12] 刘春玲,王咏等.电力参数数字化测量的常用算法研究.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21(6):17-19[13] 魏民.智能型电力参数测试仪得研究与设计.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14] 章云,谢莉萍,熊红艳.DSP控制器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