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史的来历

合集下载

妇女工作的开创开辟、历史转折与启示

妇女工作的开创开辟、历史转折与启示

中国妇女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耿化敏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21-1949)》和《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展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至1978年新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工作全貌。

三大亮点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历史经验研究”成果,这两本书有三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视角新颖。

从政党视角出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予以系统考察,是国内首部以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为主题的史学著作。

作者划清了“妇女工作”与“妇女运动”“妇女史”“妇联工作”等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从而科学界定了这两本书的研究对象。

耿化敏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体系中,妇女工作属于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重在体现党如何认识、开展和总结妇女工作。

这两本书以妇女工作的定义为前提,明确了研究范围,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的基本框架。

第二大亮点,文献丰富。

与既往研究相比,这两本书发掘利用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妇运文件、全国妇联部门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妇女报刊在内的多元史料,最大程度复原了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历史本相。

耿化敏在后记里提到,2005年,他有幸参与了时任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史”编撰工作,借此机缘,他获得了难得的机会,较为集中地查阅了全国妇联档案处、妇女研究所信息中心等部门机构的档案、文献,从而掌握了大量一手原始资料。

第三大亮点,有创见。

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第5期发文介绍,耿化敏所著的这两本书,针对以往学界语焉不详的历史空白点或盲区开展研究,填补了若干“点”或“面”的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创见。

这两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理论政策方针的演变;深入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妇女组织的沿革;开展学术对话,考证若干流行的陈说或误植的概念术语。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三八妇女节就是国际劳动妇女节。

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三八妇女节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1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赶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

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

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的历史进程国际妇女节的概念萌生在20世纪初,国际社会正处于工业化时期,急剧增长的人口,激进的意识形态,社会状况十分动荡。

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

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

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2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妇女的彻底解放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社会主义者只把妇女问题作为无产阶级总的问题的一部分,忽视了它自身的特点。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民主党人开始从社会主义的视角审视妇女解放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国际妇女运动领袖、后成为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克拉拉·蔡特金。

为了能够实现妇女解放的.目标,蔡特金和各国社会主义妇女侧重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社会主义妇女的国际联合,二是争取无产阶级妇女的选举权。

1910年举行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通过了蔡特金等人提出的一项决议案。

第一章 女性发展史

第一章   女性发展史

1873年,埃及有了第一所女子学校
1908年,中国有512
所女子学堂 1975 年国际妇女大会在墨西哥城召开 1980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 1985年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 1995年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世妇会
当今时代
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人类社会三分之
二的工作
妇女也承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大量烦恼和痛苦
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一夫一妻制的形成 (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女人得生育) 宋朝时,女性开始缠足 清末,梁启超:妇女是“分利”的人
古代女性的工作
三姑:尼姑
六婆:牙婆 三从
道姑 卦姑 药婆 媒婆 虔婆 稳婆 师婆
从父; 从夫;从子 妇容 妇言 妇功 妇德
四德:
二、西方女性历史发展状况
1、荷马时期 女人是祸水
一、中国女性历史发展状况
1、遥远的记忆
化生万物 2、原始社会时期
女娲造人
观音送子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地位高
远古时期的女性地位高的原因
比较多的采集到食物
能生育,提高对抗大自然的能力 发明了纺织工具和技术(嫘祖)
一、中国女性历史发展状况
3、商周至明清时期 生产力的进步与女性地位的下降
女性地位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吗?
女性的思想:弱小;需要保护;不如男性 女性的尴尬:达到巅峰的人少190位高级元 首只有9位女性;男人把成功归于自己,女性 则认为是外部
宋美玲:“最有权势的漂亮的女人,在美国白宫里演 讲的第二人;影响了世界三十年”
女性的优势
生育
感性:与男性不一样的视万恶之源
沉默是妇女的美德
一、中国女性历史发展状况
4、近现代时期
近代时期:战争让女性发挥作用 现代时期:婚姻多由父母做主;85%的女性做家务。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起源探析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起源探析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起源探析摘要:妇女解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近代中国的剧烈社会变动,“男耕女织”传统社会模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与产业女工诞生,西方文明的传入,他们提倡男女并重,并创办女学,宣传废除缠足,为妇女运动提供了思想启蒙,而早期维新派关于妇女问题的思想也助推和引领了近代中国妇女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生活中产生的种种新要素,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创造出了必要前提。

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变动;妇女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要把妇女确立为历史的主体,必须把她们置于特定的时空中去认识,基于她们所处的环境来解释产生这些行动的可能性。

”①妇女运动的出现,需要一定的前提与条件,需要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宏大社会背景。

一方面,它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能够为女性回归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人类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能够站在新的高度审视两性存在方式和性别关系。

其中,女性自身的觉醒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近代中国的剧烈社会变动,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生活中,催生出了种种新要素,为妇女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创造出了必要的前提。

一、近代中国社会变动为妇女运动创造了必要前提1.“男耕女织”传统模式受到冲击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模式是男耕女织,“耕以足食,织以致余”。

以织助耕几乎是维持自给自足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村妇女的劳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家务劳动、家庭副业或手工业劳动、辅助性农业劳动。

有人这样描述过她们的生活:“洗衣、烧饭、缝衣、照顾小孩,自然是她们的事情。

采桑喂蚕,织布,纺纱,也是她们的工作。

饲养鸡鸭、豕、羊、马家禽依然是她们的职务。

并且每到三四月里农忙的日子,她们还很多的能脱掉鞋子,拖着裹脚布下田插秧,耘草,割稻。

”②北方妇女与上面描述的南方地域略有区别,参加农田劳动相对较少,但是男耕女织基本是自然经济下中国土地上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

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

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综述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中国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徽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徽州妇女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本文将就近年来徽州妇女史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综述,探讨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徽州妇女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就开始对徽州妇女的传统角色和地位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祭祀活动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徽州妇女史研究逐渐深入到了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使得相关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刻。

在徽州妇女史研究领域中,近年来涌现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及学术会议等。

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徽州妇女史研究逐渐拓展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更广泛的领域。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和祭祀活动,学者们开始关注妇女在家庭生活、社会参与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妇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地域特点。

这些研究使得徽州妇女史不再仅仅是一个文化史的话题,而是与中国社会史和经济史等相关领域联系起来,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和视野。

在徽州妇女史研究中,学者们开始注重对于妇女个体经历和生活故事的关注。

传统的妇女史研究多以宏观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为主,很少关注到妇女个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采用口述史和生活史等方法,深入挖掘和记录徽州妇女的个人故事,使得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得到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呈现。

这对于从个体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徽州妇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些研究方法也为中国妇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徽州妇女史研究还为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地位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徽州妇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妇女地位的变迁和妇女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当代史学

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当代史学
展 过 程 , 研 究 的 对 象 、 径 、 法 和 分 析 范 畴 等 方 面 都 取 得 了 很 大 的 进 步 , 时 也 存 在 途 方 同 在 着不足 . 待进 一步提 高。 有
关 键 词 妇 女 史 若 起 发 展 史 学 研 究 当代 作 者 裔 昭 申 , 海 师 范大 学 历 史 系 副 教 授 、 学 博 士 上 史
A H i o yo Wv ni h  ̄ r f t me nt e
Pr s e s of Har a v
“ .v l5, eBek a o Th ln p
域 , 富 了史 学 的 内 容 。 在 以 往 大 量 的历 史 丰
U n v r iy PT 8 t 9 4.n . i e s t  ̄ S I 9 4
著 作 中 . 雄 史 观 占有 统 治 地 位 。 在 多 数 史 英 学 家 笔 下 + 类 的文 明 史 只 是 一 部 男 性 精 英 人
妇 女 曾 经 是 长 期 被 历 史 遗 忘 的 社 会 角 色 , r历 史 叙 述 的 “ 语 者 ” 2 世 纪 6 成 失 。 0 0、 7 0年 代 , 着 西 方 女 性 主 义 运 动 和 理 论 的 发 随
的 恬 动 史 , 与 历 史 创 造 恬 动 的 广 大 妇 女 与 参
普 通 下 层 男 性 成 了 史 书 中 的 “ 席 者 ” 即 使 缺 。 是 在 对 这 些 英 雄 人 物 的 描 写 中 , 史 叙 述 的 历 题 材 也 十 分 狭 窄 , 富 多 彩 的 人 类 活 动 往 往 丰
的 历 史 。 妇 女 史 学 的 繁 荣 是 2 世 纪 后 期 0 史 学 研 究 取 得 的 最 突 出 成 就 之 一 , 的 兴 起 它

中国妇女运动史

中国妇女运动史

中国妇女运动史
中国妇女运动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开始接触西
方思想,妇女开始有了对婚姻、教育和职业的新要求。

以下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几个重要阶段:
1. 百余年前的妇女维权:在清末民初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1904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组织——
女子自强会成立,推动了妇女参政的前进。

1912年,中华民
国成立,颁布了一系列妇女解放的法律。

2.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在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中,
女性开始大量涌入学校和工厂,拥有了追求平等和解放的平台。

妇女杂志《青年杂志》、《新青年》等的出现,也为妇女发声提供了机会。

3. 抗战时期的妇女参与:在抗日战争时期,妇女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积极参与了抗日斗争。

妇女组织展开了多项活动,如妇女反饥饿运动、爱国妇女联合会等,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权益保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妇
女地位得到了法律保障,中国妇女联合会成立,推动了妇女的发展和权益保护。

此后,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妇女参与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5. 改革开放以来的妇女运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女性解放运动在婚姻、家庭、职业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

妇女组织和民间机构也在推动妇女权益的保护和发展。

总之,中国妇女运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几个女性组织到改革开放后的广泛参与,中国妇女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还面临着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解放。

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常识

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常识

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常识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妇女运动也成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晚清时期的妇女教育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方面,对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进行详细介绍。

晚清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近代教育的兴起,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关注妇女的权益问题。

在这一时期,妇女教育运动成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倡妇女教育,倡导妇女独立自主的精神,为中国妇女争取了一定的权益。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妇女的地位和权益,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

胡适、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妇女解放的文章,呼吁妇女参与社会运动,争取平等的权益。

这一时期,妇女开始参与到社会运动中,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高潮之一。

在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主革命运动相结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陈独秀、胡适等人提出了“妇女解放即国家解放”的口号,呼吁妇女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在这一时期,妇女开始组织起来,成立了各种妇女团体,积极争取妇女的平等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高度重视妇女解放问题,将妇女解放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毛泽东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呼吁妇女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妇女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总结起来,中国近现代妇女运动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妇女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妇女运动也成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史的来历
二、妇女史的定位 1、添加了她的历史
妇女史的来历
二、妇女史的定位 2、关于她的历史 on women, for women, with women
妇女史的来历
二、妇女史的定位 3、因她而不同的历史: 社会性别是一种代表权 力关系的主要方式:不 仅是权力形成的源头和 途径,而且还是维护权 力的方式。大大丰富了 历史的视角、维度和范 畴。
第一讲、 第一讲、妇女史的来历
一、妇女史的来历 二、妇女史的定位 三、妇女在哪里
妇女史的来历
一、妇女史的来历 1、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 A、第一代女权主义: 教育、就业、政治 方面的平等权利。
妇女史的来历
B、第二代女权主义: 社会生活和观念方面 的平等,产生各种女 权理论。
妇女史的来历
西蒙娜·德·波伏娃:
妇女史的来历
三、妇女在哪里
经书:《礼记·内则》 正史:《列女传》(《烈女传》) 小说:《世说新语·贤媛》 法律文书:《唐律疏议》 医书:《黄帝内经》
妇女史的来历
三、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哪里
考古发掘 艺术作品 实物 口述
妇女史的来历
思考:在中国古代,妇女的基本身份是什么?
妇女史的来历
课外阅读 1、波伏娃《第二性》(中译本) 2、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3、邓小南《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
妇女不是生成的,而是造 成的。 妇女的特质来源于妇女的 处境。
妇女史的来历
C、第三代女权主义: 反思 没有与生俱来的本质 的“男”和“女”, 只有具有差异性的和 在多种情境下形成的 复杂的多重的甚至流 动的社会身份及其认 同。
妇女史的来历
2、社会史的发展 民权运动——自下而 上的社会史书写。为 了关注下层男性,社 会学、人类学和人口 学的方法开始运用。
妇女史的来历
杰达·勒纳:《妇女史的挑战》 1、断言妇女有自己的历史。 2、妇女不是一个少数群体,而是一个性 别整体。 3、需要在传统史学中增设新的议题以便 把妇女引入历史。
妇女史的来历
4、对妇女史来源的革命,正史中记载的缺乏 可以由人口统计,教区、教堂教育机构、警察 和法庭的记载,个人的书信日记等弥补。 5、对传统的历史分期的挑战,传统的史学分 期可能并不适合妇女的经历。像著名史学家 琼·凯利的“妇女有文艺复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