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一)
10、植物的叶(一)

四:课后拓展:学习了《植物的叶》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统计落叶是数量及种类
讨论交流
比较
观察思考
汇报交流
总结反思
课时备课卡
课题
10、植物的叶(一)主讲教师李政业课时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能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3、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导入:出示课件中绚丽多彩的树叶图片。激起学生的激情。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给予充足的时间)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小学科学植物的叶(一)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一)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一)这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植物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同时学习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在这节课中,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展示不同形态,不同颜色叶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领学生去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在探究叶的蒸腾作用时,首先用一个模拟实验,把叶有呼吸的情况展示出来,然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接着,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把显微镜的使用、叶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及意义分别展示出来。
应该说,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用Flash动画展示了叶的蒸腾作用的定义及意义,直观形象、具体清晰。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气孔的形态,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微观世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导,从而推知叶也有呼吸作用,那就是蒸腾作用。
兴趣的激发是起点,信息技术的支撑使课堂达到了高潮。
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堂课无法达到如此完美。
植物生物学-叶

三、叶的发育
2. 叶的分化 维管组织的发育:以双子叶植物为例。
主脉维管组织的分化:原形成层 侧脉维管组织的分化:边缘分生组织 分化特征:由基部向顶部分化
对于切 割实验 (分生 组织的 切口导 致叶原 基辐射 对称发 育)的 两种解 释)
1.叶原基的形成和生长 2.叶的分化
四、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 六、落叶和离层
一、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气体交换: 吸收作用: 繁殖作用:
二、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
1.叶片形状 2.叶尖形状 3.叶基形状 (二)叶片的形态 4.叶缘形状
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 根系(地下) 茎叶系统(地上) 2.顶芽与腋芽的相关性 顶端优势: 主干与分枝:
第六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贮藏根
1.肉质直根 2.块根
奇数羽状复叶 偶数羽状复叶 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eaf)
3.复叶与有叶小枝刺区槐别羽状复叶
酸枣具叶小枝
复叶
具单叶小枝
顶 芽 叶轴顶端无顶芽
小枝具顶芽
腋芽
叶轴腋内有腋芽,小叶 腋内无腋芽。
小枝生于叶腋内,其腋内无 腋芽,其上小叶内有腋芽
㈡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1. 阳地植物的叶
阳地植物:在阳光完全直射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 好的植物。
环境特点:受热和受光较强,空气较干燥,风 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蒸腾作用强。
结构特点:因上述环境特点,阳地植物的叶倾 向于旱生形态。
㈡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三年级上科学-1.5植物的叶(1)课件-教科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之处,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
在记录表中。
新鲜树叶与干枯树叶比较记录表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新鲜树叶 干枯树叶
结构相同,叶 片形状相同
柔软、绿油油、长 在树上、是有生命 力
硬邦邦、枯黄的、 落在树下、是没有 生命力的
(四)请大家仔细观察一根枝条上 的树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
变化过程吗?
课堂小结
•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 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 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 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 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 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所以我们要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爱护花草树木。
拓展延伸
• 讲了这么多叶,那你最喜欢那种叶? 快向大家介绍一片你喜欢的叶吧! 要详细的描述叶的特点啊!(叶子 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等)
植物 的叶
(一)它们是同一种叶吗?
再看看这些叶子,它们是同一种叶 吗?又是为什么?
提示:讨论
我知道
• 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不 是依靠叶的颜色、大小来 判断,
• 而是综合叶的形状,叶的 表面情况来判断的。
(二)我们观察了那么多树叶,你能 发现这些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提示:讨论
叶的结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王莲
猪笼草
课后作业
我们一起收集漂亮的树叶(种类不限),制 作一张树叶标本,具体方法如下: 1.捡一片漂亮的叶子,清洗、擦干净。 2.用干净的餐巾纸再次吸干水分。 3.在一面贴上双面胶。 4.贴在一张彩色的卡纸上,A4纸的一半大小。 标明树叶名称,制作时间,孩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叶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叶的蒸腾作用
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能源源不断地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那么这些水是不是全部留 在植物体内了呢?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 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 大致情况如下表: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自身没有用到的水 202106g
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 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 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 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 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100% 0.92% 0.12% 98.96%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只有2千克 左右的水分用于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 看了表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吗?
植物是不是也要将体内“多余”的 水分排出体外呢?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呢?
实验探究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了解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去向
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水蒸气是从叶子里跑出来的,那 么叶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构造呢?水的出气 孔在哪里呢?
为了证 实我们的 猜想是不 是正确, 下面就来 用显微镜 观察蚕豆 叶下表皮 的构造。
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装片 。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蚕 豆叶的下表皮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就叫 气孔。植物的叶上也有气孔。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一 起吸收进体内来,蒸腾作用就可以使植物的 根吸收更多的养分。
植物的叶

植物的叶(一)一、叶的组成一片完全的叶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叶片、叶柄、托叶。
这三部分构成了一片完全的叶,但在我们所常见的植物中,它们的叶并非都具有这三者,不乏缺一、二的,最多是缺少托叶,其次是缺少叶柄。
有趣的是还有缺少叶片的,如相思树,除幼苗时期外,全树的叶均无叶片,只剩下扩展成扁平状的叶柄。
1.叶片。
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绿色扁平体,两侧对称,有背腹之分。
在叶片上有许多可供我们识别植物的特征,除了叶形、叶尖、叶基、叶缘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在叶片上的一些附属物,特别是各种形态的毛被。
某些植物叶片的叶肉中有许多透明的油点,如芸香科植物都有这个特点,其中不同的种,它的油点大小,分布疏密均有所差异;有些植物的叶肉中则生有不透明的黑点;有些在叶片背面覆盖上一层白粉;有些在背面密被一片亮晶晶的小珍珠状的腺体。
更多的是在叶的两面或仅在背面生有各种毛被,如柔毛、茸毛、硬毛、刺毛、鳞片状毛,或者有分枝的向四面辐射的星状毛等等。
也有许多植物的叶片是光滑无毛、无任何附属物的。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位于叶片的基部,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
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或扁平形或具沟槽。
不同的植物,其叶柄的形状、粗细、长短都有所不同。
有些叶柄长达一米以上,如棕榈;有些叶柄仍短,近乎无柄,如金丝桃;有结叶柄极粗壮,如白菜;有些叶柄细长并能卷缠它物,如女萎;有些叶柄局部膨大成气囊,如水葫芦。
少数植物叶柄的着生方式很奇特,不是长在叶片其部,而是长在叶片背面中央,好像一把撑开雨伞的伞柄,这种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
在同种植物中,当叶片长成后,叶柄的形态变化是不大的,长短虽有所不同,但总在某一幅度之内,因此,有时也用叶柄作为识别植物的特征之一。
3.托叶托叶是大家所不注意,也不熟悉的部分。
它通常着生在叶柄基部两侧,成对生长,也有着生在叶柄与茎之间。
托叶的形状、大小因植物种类不同差异甚大,一般较细小。
但托叶在区别各种植物中,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比叶柄还显得重要些,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托叶的有无是极为一致的,其质地、形态也不会有多少变化。
植物的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
叶是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器官,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㈠光合作用 ㈡蒸腾作用
⒈根系吸水的动力; ⒉矿质元素随蒸腾液流上升; ⒊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
㈢繁殖作用
二、叶的组成
叶片:叶的主要部分。 叶柄:承受叶片,将叶片展布在各空间 位置上,并与茎相连(输导支持)。 托叶:叶的附属物,结构似叶片。
(2)水生植物叶
部分或完全生活在水中,环境中水分及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充 足,但气体和光照明显不足。 浮水植物的叶:细胞间隙发达或海绵组织所占比例较大外,浮 水叶仅在上表皮分布有少量气孔.
沉水叶: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膜薄或没有角质膜,也无气 孔和表皮毛,但表皮细胞具叶绿体,所以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 作用均由表皮细胞进行;叶肉组织不发达,层次少,无栅栏组织 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胞间隙特别发达、通气组织发达:导管和机 械组织不发达(眼子菜)。
外生树脂道:与下皮层相连,如马尾松。 横生树脂道:外接下皮层,内连内皮层,如热带松。 中生树脂道:叶肉中间,与下皮层、内皮层都不相连。如红松。
第四部分
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
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早生植物的叶:
旱生植物叶片小,角质膜厚,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达,有明显的栅栏组织, 有的有复表皮(夹竹桃),有的气孔下陷(松叶),甚至形成气孔窝(夹竹 桃),有的有储水组织(花生、猪毛菜等)。
复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叶片的叶
• 单叶和复叶
单身复叶:只有顶端一个小叶发育成熟的叶。如柑桔、 柠檬等。
掌状复叶: 小叶集中在总叶柄顶端,排列如掌上的指,如大麻。
羽状复叶:含羞草,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
四上科学-10植物的叶(一)

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呢?
①
• 1.请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
②
围的( ),变成
(
)从叶的
(
)跑出,腾飞⑤
拓展活动
•
设计实验研究: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
小、多少有什么关系?
•
移栽植物时,为何要带土减叶,并常选阴天
进行呢?
说明文件
• 本课件采用国产软件wps2019制作,与Powerpoint各版本 可无缝兼容。
• 倘若文件当中所嵌入的flash文件不能播放,也可以直接以 另外窗口单独播放。
• 需要安装暴风影音或维棠播放等软件。 • 在部分页面下方的备注栏,已经将设计目的和使用方法做
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10 植物的叶(一)
成果发布会
• 研究植物吸水与根毛的多少有没有 关系?
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显微镜及使用方法
•
植物体内的
水分是怎样排出去
的?
• 根据自己的观 察和想象,把它画 出来。
•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
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 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https:///x/page/u0879r7dyqw.ht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植物的叶(一)课标分析:新课标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本学期四年级共有一个班,16人。
他们通过前一年的科学学习,视野已比较开阔,对科学知识也有一定掌握。
但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活跃有余,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动手实验方面。
因此,本学期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继续保持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使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构建了本单元。
在学生认识到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很容易想到根吸收水分怎样排除的问题,本课就是遵循这一思路设计安排的。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2、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教学准备:显微镜、蚕豆叶切片、PPT课件、画图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好。
老师今天就带同学们去两个地方旅游,感受祖国的美丽风光。
播放在沙漠和森林旅游的PPT课件。
师:人在沙漠中和在森林里旅行,从气候上感觉:沙漠里的空气比较(),森林里的空气比较()。
生:干燥湿润师:为什么?生:沙漠里没有树,森林里有许多树。
师:对。
森林里不光有许多树,树上还有许多树叶。
植物的叶有什么神奇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探索这个秘密。
(师板书:植物的叶(一))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一)植物叶的作用1、PPT微课件(1)师:老师准备了一套PPT课件,注意观察现象。
(播放PPT)(2)学生汇报。
(3)在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的时候老师追问:A、塑料袋内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呢?B、如果说叶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那么水分到底的从叶片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2、讨论交流。
3、PPT实验猜想塑料袋里的小水珠,可能是植物体内的水吸收了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某一孔穴跑出来,遇冷凝结形成的。
(二)观察分析,体验发现1、观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1)PPT展示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
师演示:教师把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上下调节调焦螺旋。
师讲诉: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样的蚕豆叶切片。
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2)分组观察,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指导显微镜的使用。
(3)分组交流,展台展示师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幻灯片。
小结: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叶的下表皮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就叫气孔。
证实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板书:气孔)看到气孔你想到了什么?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PPT小结“叶的蒸腾作用”的概念。
师: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板书:蒸腾作用)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1、揭示蒸腾作用的意义(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叶有蒸腾作用,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少年意义?(2)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叶的蒸腾作用具有以下作用:(PPT展示)①蒸腾作用使植物的叶把大量的水分释放出去,这样在植物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拉力,促使根不断的从土壤里吸收水分。
假如没有蒸腾作用,植株较高部分无法获得水分。
②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一起吸收进体内来,蒸腾作用就可以使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养分。
③炎炎夏日,在物体内的水蒸发要吸收热量,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不致被太阳晒死。
④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
因此,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板书:①吸收水分②吸收养分③降低温度④调节气候)2、补充资料深化认识家庭养花小知识(1)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每平方米绿色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90g,释放氧气60g。
(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甲醛一一虎尾兰、鸭跖草、常春藤、吊兰、芦荟。
吸收苯一一常春藤、菊花、铁树。
吸收氯气一一米兰、菊花、月季、假摈榔、蒲葵。
(3)鲜花挥发油的杀菌作用茉莉、丁香的芬芳香气,5分钟可杀死原生菌。
(4)调节温度城市绿化区的绿色植物,夏季吸收日光能可达6080卡,使环境温度下降3.8℃,使每昼高温持续时间缩短3小时,墙体垂直绿化可使墙面降温5℃.四、课堂总结探索到这里,我们终于知道森林里的空气很湿润的秘密是:树林里的叶子有蒸腾作用,叶的蒸腾是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所以森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
五、作业自助餐1、秋天,树为什么会落叶?利用本课知识来解释。
2、用实验证明: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10、植物的叶(一)气孔蒸腾作用1、吸收水分2、吸收养分3、降低温度4、调节气候评测练习:一、填空:1、叶的下表皮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就叫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叶的蒸腾作用不断的进行,根部才能不断的吸收水分。
二、小法官。
1、植物的叶越多、越大,蒸腾作用就越强,对植物的生长是没有好处的。
(×)2、人们在移栽树木时,常常会剪去一部分枝叶,这样可以减少蒸腾作用,使树木容易成活。
(√)3、冬天气温低,植物的叶不会有蒸腾作用。
(×)三、我会选。
1、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B )跑出去。
A. 叶的两面B.叶的上表皮气孔C.叶的下表皮气孔2、把一盆花放在背阴处,这盆花的叶( B )A. 蒸腾作用进行得快B.蒸腾作用进行得慢C.不进行蒸腾作用3、夏天则的蒸腾作用强,根从土壤中( B ),到了秋天,叶的蒸腾作用减弱,根从土壤中(A)A. 吸收的水分少B.吸收的水分多C.不吸收水分四、画图。
10、植物的叶(一)()组名称画图显微镜下的植物叶下表皮气孔图效果分析:通过对比旅行,在提问中引出探索目标,增加了学生探索科学的趣味性。
盆栽植物塑料袋内出现小水珠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头脑科学风暴。
特别是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蚕豆叶切片,在动手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最后得出结论,效果很好。
课后反思:虽然整体效果很好,但也有不足之处。
如盆栽植物塑料袋内出现小水珠学生大胆想象时,不少学生比较迷茫。
这时,我及时引导:塑料袋外水分进不去,那就是从里面产生的。
塑料袋里有什么,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蚕豆叶切片时,由于显微镜比较精细,困难不少。
对此,应在课前多辅导使用方法。
观评记录:张老师所执教的《植物的叶(一)》一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结构合理、层层深入,教态自然,充满语言艺术。
张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在荒芜的沙漠和茂密的树林中旅行的视频,形成鲜明对比,针对学生熟知的情景,焕发他们的生活经验谈不同感觉,从而实现导课环节的优化。
在新课探究活动中,通过播放叶的蒸腾作用的视频,吸引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用显微镜观察气孔这一环节中,用视频播放显微镜结构图和使用方法,直观、现象。
之后老师先演示,再让学生操作,画图。
这样,就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理解——操作——绘画——得出结论”等探究过程。
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一步步揭开真相的兴趣,体会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使学生记忆深刻,更加的喜爱科学。
张老师指导及时、到位。
如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许多小组没能及时看到“气孔”,老师发现多数小组调节目镜与切片的距离时,转动调焦螺旋过快。
马上让学生停下来教给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