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的传说

合集下载

秦始皇兵马俑的传说

秦始皇兵马俑的传说

秦始皇兵马俑的传说一、不死的传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支军队,他们黑衣如铁、迅捷如风,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们令天下为之丧胆,为之变色。

他们被称为虎狼之师。

但事实上,他们比饿虎更加凶猛,比狼群更加团结。

他们的军歌里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他们的事迹在千百年后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留给我们的启示永远都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闪闪发光。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代号“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美国人动用导弹和飞机,以近乎疯狂的地毯式轰炸压制住对手,在短短几天内就摧毁了伊拉克人精心构筑的军事和心理的双重防线。

之后,迅猛快捷的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入科威特,一举将萨达姆的军队驱逐回老家。

全世界都惊呆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以空袭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

世界惊呼,海湾战争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纪元。

此时,在遥远的东方,一座巨大的穹顶形建筑里,一群古老的陶俑正在窃窃冷笑。

他们庞大的军阵所构筑起的,正是这样一种作战体系:先用强劲、密集而且持续的弓弩压制住对手,骑兵迅速从两翼包抄,撕开对手的防线,然后由步兵长驱直入,完成那封喉的致命一击。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强弓换成了导弹,硬弩换成了飞机,战马换成了坦克,刀剑换成了机枪……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却没有改变,隐藏在进步背后的人欲没有改变,隐藏在文明背后的残忍没有改变。

从西安火车站乘306路公共汽车向东30公里,便是闻名天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两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静静的伫立在这里,静静的聆听着后人的评说。

在各种各样的评说中,有这样几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人的话语尤为引人注目:“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雅克·希拉克如此说。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基辛格如此说。

“这才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蒙代尔如此说。

兵马俑们默默的站着,一如他们两千年来一直做的那样。

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古代军事艺术宝库,它们的发现对于世界历史和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代陵墓的一部分,它们是为了陪葬秦始皇而制作的,以保护秦始皇的陵墓不受侵扰。

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74年,当时一位农民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北部的兵马俑坑地区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兵马俑。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使得世人得以见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古代壮丽景观。

兵马俑坑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它被发现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兵马俑坑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陶俑,这些陶俑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了古代秦军的壮丽场面。

这些陶俑被制作得栩栩如生,它们的表情、服饰、武器等细节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古代秦军的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兵马俑的发现,为世人揭开了古代秦代的神秘面纱,使得世人对古代秦代的军事制度、军事装备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也为世人展示了古代中国的陶俑艺术,使得世人对古代中国的陶俑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也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使得世人对古代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为世人揭示了古代秦代的强大实力,使得世人对古代秦代的历史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也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使得世人对古代陶俑的制作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使得世人对古代陶俑的制作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对于世界历史和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发现为世人揭开了古代秦代的神秘面纱,使得世人对古代秦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也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使得世人对古代中国的陶俑艺术、古代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也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使得世人对古代中国的陶俑艺术、古代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传说故事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传说故事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传说故事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哎呀,这可是中国古代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了。

说起这地方的传说故事,那真是让人听了直呼过瘾,仿佛走进了一场历史的奇幻之旅。

1. 秦始皇陵的神秘1.1 建造背景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这地方可是古代的“皇帝宝地”。

秦始皇为了能在死后也能继续享受权力和荣誉,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

说白了,就是想在地下也要“当老大”。

传说他为了保密,还动用了几百万工人,工程大到令人咋舌。

1.2 神秘传说关于秦始皇陵,有个特别的传说,说是为了防止陵墓被盗,秦始皇在陵墓里布下了重重机关。

还听说过一种说法,皇陵内藏着神秘的江湖“机关术”,据说当时工匠为了保护皇帝的墓地,甚至在地下建了一条条暗道,机关重重,复杂得让人目瞪口呆。

2. 兵马俑的传奇2.1 发现过程再说说兵马俑,这可是陵墓的一个大亮点。

1974年,一位农民在挖井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群“兵马俑”。

这一下,简直就是“地宝”掉了个大坑。

整个世界都为之一振,因为这些陶俑实在太震撼了,它们仿佛从古代战场上走下来的。

2.2 兵马俑的神奇兵马俑的造型那叫一个栩栩如生,每一个俑都是独一无二的,绝对不是流水线生产的。

你瞧,那些战士们个个都有自己的表情和姿态,好像刚从战场上走下来一样。

特别有意思的是,俑们的服装和武器细节也都非常讲究,可以说是古代“战斗的全副武装”了。

3. 传说中的奇遇3.1 寻找长生不老药关于秦始皇陵,有个颇具戏剧性的传说,说秦始皇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派了无数的方士去寻找“仙药”。

结果,他们把各种“长生不老药”带回了皇宫,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皇帝最后还是没能如愿。

这段故事真的是让人觉得戏剧十足,也给这座神秘的陵墓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3.2 陵墓的秘密再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传说,便是关于陵墓内部的秘密。

有说法称,陵墓里藏着古代的“宝藏”,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各种珍稀的文物。

不过,至今为止,没人能真正证实这些说法,毕竟陵墓的真正情况还在等待着考古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秦始皇兵马俑神话传说典故

秦始皇兵马俑神话传说典故

秦始皇兵马俑神话传说典故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内。

神话传说中,秦始皇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下令制作兵马俑。

据传说,他为了让兵马俑更逼真,命令将实际的士
兵埋在地下,以便了解他们的姿态和姿势。

兵马俑中的每一个士兵都
是独立的,独立制作。

这些兵马俑和其他的器物一样,都是为了陪葬
秦始皇而制作的。

在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兵马俑数量众多,根据目前的
考古发掘,是兵马俑坑一、二、三、四、五、六,目前已经发掘出来
了兵马俑数千件,其中兵士、骑兵、战车、马车等占绝大部分。

这些
兵马俑造型传神,画面逼真,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陶器雕刻的首屈一
指的艺术水准,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遗产。

中国历史故事-秦朝活人兵马俑的传说是真的吗?活人俑是什么?

中国历史故事-秦朝活人兵马俑的传说是真的吗?活人俑是什么?

中国历史故事-秦朝活人兵马俑的传说是真的吗?活人俑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传说有很多,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兵马俑中有活人俑的传说。

相传在秦始皇修筑秦始皇陵的过程中,他想到了用陶器制作成士兵的模样,将来在自己归天之后可以继续为自己统领。

但是用陶做的士兵没有灵气,于是始皇帝就想到了用活人来塑造陶俑的办法。

他将那些人用纱布裹起来,然后用泥土敷在上面,最后烘烤成型,所以秦俑看起来才如此栩栩如生。

虽然只是传说,但是民间也有很多人相信着的确有活人俑的存在,至于秦始皇陵中有没有陪葬的活人俑,现在还没有发现。

在影视剧《古今大战秦俑情》中就描述有活人俑,男主人公就是被做成了活人俑,但是由于他吃了长生不老之药,所以在千年之后男主人公从秦始皇陵中复活,从一个活人俑又变回了活人。

故事始终只是故事,是虚构的。

秦始皇并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最后还是死在了出巡路上。

但是,历史上是真的有过活人俑的,这一点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

用来做活人俑的人一般都是犯了罪的,他们最后都会成为皇帝的陪葬品。

古代活人俑就是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给活人裹了一层纱布,用泥封塑俑,最后放到窑炉里烧,人被封起来之后,再到温度极高的窑炉里烧制,活人最后都会变成死人。

古代的殉葬制度害死人啊!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发现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中究竟有没有活人俑呢?有人在观看了几千个秦俑之后发现,这么多秦俑竟然没有一张一模一样的脸!在那么遥远的年代里,古人的手工技艺就已经如此高超了吗?拿现代来说,芭比娃娃的脸一眼望过去长得都一样呢,而且现在整容风盛行,看谁都长得差不多。

扯远了,不过千人千面这件事情还是得有个说法吧。

如果秦始皇陵中并没有活人俑,兵马俑就是普通方法烧制出来的陶俑,但是他们长得为什么不一样?这个就要从设计者的层面上来说了。

大家一致认为秦始皇陵的主要负责人大概就是两位,一位是吕不韦,一位是李斯。

两个人都是丞相,位高且权重,他们的眼界和一般人不同,所以才会想到用陶俑来为秦始皇打造一支地下雄军。

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_传说

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_传说

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_传说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神奇而著名的文化遗址,那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守护者,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陶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也逐渐传扬开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吧。

传说一:活生生的兵马俑相传在秦始皇陵中,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能够让兵马俑真正复活。

传说中,有一位少年冒险家,他听说了关于兵马俑神奇力量的传闻,决定深入秦始皇陵寻找真相。

当他来到陵园的深处,他发现了一道神秘的门户。

在进入门后,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殿堂,殿堂中竖立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兵马俑。

少年冒险家饶有兴致地四处探索,突然间他听到了脚步声。

他心生好奇,跟随着声音的来源,不料发现了一些神奇的事情。

兵马俑们竟然动了起来,他们像真正的士兵一样在训练,有的在操练剑术,有的在射箭,他们如此纪律严明,仿佛是真实时空中的战士。

少年冒险家惊奇地看着这一幕,他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兵马俑的训练。

他体验到了古代战士的力量和勇气,感受到了忠诚和拼搏的精神。

然而,当第一缕阳光透进殿堂,照亮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时,兵马俑们又像变魔术一样瞬间停止了动作,变回了静谧的陶俑。

少年冒险家无法置信自己所亲眼看到的一切,当他离开秦始皇陵的时候,他不停地回忆着这段奇妙的经历。

他坚信,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静静地待在地底下,而是活生生的战士。

传说二:保卫国家的千年誓约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中,还有一个关于誓约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有一个勇敢的将军,他率领着无数士兵,保卫着国家的安宁。

然而,他深知生死无常,他担心战争的硝烟会带走自己和战友们的生命,而国家的安危则举足轻重。

将军遂决定在秦始皇陵中创造一种力量,能够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于是,他聚集了匠人们,花费了数年时间制作了无数兵马俑,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地展示着真正的士兵形象。

在制作兵马俑的同时,将军还制定了一个誓约,每一个士兵都在兵马俑的心灵石上刻下自己的誓言。

秦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秦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秦兵马俑是世界上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们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

以下是关于秦兵马俑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历史故事:
在秦朝时期,中国的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始皇希望在来世拥有强大的军队,所以他下令制造了大量的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被安置在陵墓附近,旨在保护秦始皇的灵魂和王朝的安全。

兵马俑是由上千个陶制的雕像组成,包括战士、马匹、战车等。

每个雕像都有独特的面貌和姿势,精细地描绘了秦朝时期的军队装备和战斗形态。

这些兵马俑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艺术的杰作。

传说:
有一种传说称,制作兵马俑的过程非常神秘。

据说,为了保密制作工艺,每个工匠参与制作的人手都被割断了手指,以防止泄露机密。

当兵马俑完成后,秦始皇下令将这些工匠全部埋葬在陵墓中,以保守秘密。

还有传说称,在秦始皇陵中还有一个地下宫殿,里面珍藏着大量的宝藏和奇珍异宝。

然而,秦始皇陵至今尚未完全开发,仍有很多谜团等待解开。

这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为秦兵马俑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考古遗址之一。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研究和探索,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和艺术。

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和有哪些知识

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和有哪些知识

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和有哪些知识兵马俑是中国秦朝时期皇家陵园的陪葬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这些兵马俑是按照秦始皇的命令制作的,旨在展示秦朝的军队和武力。

兵马俑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6年,当时秦始皇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并下令大规模地为自己修建陵墓。

在陵墓的建造过程中,秦始皇从全国调来了70多万名“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了大量民夫。

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

兵马俑的制作始于公元前210年,当时秦始皇去世后,他的陵墓由于规模宏大、防御严密,因此没有被盗墓贼所侵犯。

但是,在唐朝时期,由于盗墓热的兴起,秦始皇陵墓多次被盗,其中大部分宝物都被盗走了。

直到1974年,中国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附近进行一次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里面藏有大量的兵马俑和其他陪葬品。

这次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也为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开辟了一道新的篇章。

兵马俑的知识包括:1.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展示秦朝的军队和武力。

2. 兵马俑坑内有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包括战车、步兵、骑兵等。

每个兵马俑都有不同的服装和装备,旨在展示秦朝军队的多样性和实力。

3. 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精密的制作技术和工艺,包括雕刻、烧制、上色等。

每个兵马俑都是手工制作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4.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制作技术和工艺对后世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兵马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除了展示秦朝的军队和武力外,兵马俑还反映了秦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兵马俑的传说一、不死的传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支军队,他们黑衣如铁、迅捷如风,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们令天下为之丧胆,为之变色。

他们被称为虎狼之师。

但事实上,他们比饿虎更加凶猛,比狼群更加团结。

他们的军歌里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他们的事迹在千百年后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留给我们的启示永远都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闪闪发光。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代号“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美国人动用导弹和飞机,以近乎疯狂的地毯式轰炸压制住对手,在短短几天内就摧毁了伊拉克人精心构筑的军事和心理的双重防线。

之后,迅猛快捷的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入科威特,一举将萨达姆的军队驱逐回老家。

全世界都惊呆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以空袭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

世界惊呼,海湾战争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纪元。

此时,在遥远的东方,一座巨大的穹顶形建筑里,一群古老的陶俑正在窃窃冷笑。

他们庞大的军阵所构筑起的,正是这样一种作战体系:先用强劲、密集而且持续的弓弩压制住对手,骑兵迅速从两翼包抄,撕开对手的防线,然后由步兵长驱直入,完成那封喉的致命一击。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强弓换成了导弹,硬弩换成了飞机,战马换成了坦克,刀剑换成了机枪……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却没有改变,隐藏在进步背后的人欲没有改变,隐藏在文明背后的残忍没有改变。

从西安火车站乘306路公共汽车向东30公里,便是闻名天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两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静静的伫立在这里,静静的聆听着后人的评说。

在各种各样的评说中,有这样几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人的话语尤为引人注目:“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雅克·希拉克如此说。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基辛格如此说。

“这才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蒙代尔如此说。

兵马俑们默默的站着,一如他们两千年来一直做的那样。

他们知道,其实他们什么也不用说,时间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们证明了他们的英勇,证明了那个时代的奢华,证明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智慧,也证明了人性的欲望与贪婪。

二、复活的军团我们去参观兵马俑的时候,正值雨过天晴。

几万名游客踏着湿润的青砖和我们走在一起。

宏伟的秦兵马俑馆侧倚着秀丽的骊山东麓,里面戍卫着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支近卫军。

而今的兵马俑馆早已建设世界级的展览馆,高大明亮的一号坑里光线充足,可以供游人随意拍照。

二号坑里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游人可以亲眼目睹考古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

今天,兵马俑不仅仅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个窗口,更成为一部军事科学的活教材。

据说美国军界每年都要派遣一支考察团来参观兵马俑,以期从中找出其雄霸天下的战略战术。

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越来越细致,游人们已没有机会再下到坑底,去和兵马俑做近距离的接触了,好在体会兵马俑并不在于空间的距离,而在于心灵的感知。

我站在俑坑前,除了能感受到一丝震撼外,还能隐约品味到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悲凉与沧桑。

两千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最后一块木板盖下来的时候,唯一的一线阳光也断绝了。

隔着木板,头上有人在走来走去,不断传来尘土撒下的声音。

周围一片漆黑,混浊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土屑的味道。

人类的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轻,直到完全消失,只留下无尽的黑暗,无尽的孤单,无尽的寂寞,连着曾经无尽的荣耀,一起陷入了无尽的等待。

一支豪华的,英勇的,让天下为之丧胆的无敌之师,在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之后,以这种方式,陪着他们已经下世的君主,陪着他们行将下世的帝国,一起走入了历史的尘封,期盼着遥远的未来那一声清脆的锄声。

走在这支庞大的军阵旁边,如果侧耳倾听,他们低沉的呼吸和呢喃的低语仍然清晰可闻。

虽然他们效忠的帝国早已逝去,但是他们却存在了下来,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义务,任凭时光从耳边箭一样的掠过。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的工匠们在烧制这个军团的时候,一定在坚信他们是活着的,而且一定在坚信他们可以永远的活下去。

有人说兵马俑的像貌可能来自于真实的秦军将士,但我却以为,兵马俑的像貌应该来自于制作他们的工匠本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显出如此生动的表情,拥有如此鲜活的生命,散发如此迷人的魅力。

三、豪华的仪仗公元前218年,大秦王朝始皇帝二十九年,河南博浪沙。

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正行进在一条狭长幽深的山谷里。

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微风和马铃的细响。

卫戎车队的士兵一个个神情肃穆,姿态威严,鲜亮的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一看便知都是帝国里最训练有素的精锐。

为车队开道的是两辆黑色的马车,饰着斑斓的金银饰物和五彩的花纹。

前面的一辆名叫立车,御手和乘人都站在车上;后面一辆名叫安车,有一间御车,御手坐在前御室,乘人坐在左右两侧开窗,后部留一单扇门的主室。

两车分别控御着四匹骠肥体壮的骏马,马的额头上都戴着光彩夺目的金银络头,耸起的鬃毛在尘风中烈烈飘扬。

突然,空中传来了异样的声音,像冬夜刺骨的寒风掠过破损的窗棂,像饥饿难耐的猛兽拼尽全力的冲刺,像旷野里冤魂发出的悲愤呐喊。

来不及等卫兵们做出反应,一个硕大的黑影从天上直扑了下来,正砸在车队中央的一辆饰满金银与珠玉的六马铜车上,“轰”的一声巨响,跟着是金属刺耳的撕裂声、马儿凄厉的悲鸣声、木辕沉闷的断裂声、伤者痛苦的哀号声、女人惊恐的尖叫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不绝。

弥散的尘土转瞬间吞噬了整个车队。

血,像一条巨大而丑陋的蚯蚓,在地上缓缓蠕动。

整个车队乱成一团,士兵们高举着长矛在尘土中跑来跑去,大声的咒骂着,叫喊着,徒劳的搜寻着袭击者的踪迹,像一群没头的苍蝇。

后面的车辆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仍在奋力向前挤,与前面退回来的车辆猛烈的撞击着,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大声响。

许许多多穿着宫廷礼服的人从各自的车里跑出来,脸上布满了惊悸与慌乱。

山坡上,两张被汗水浸透了的脸上挂满了掩饰不住的兴奋。

他们刚刚完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把皇帝给弄死了。

很快,天下将重新大乱,群雄将蜂拥并起。

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在士兵发现他们之前用最快的速度溜掉。

然而,皇帝根本就没在那辆车里。

接下来,盛怒的皇帝发布了全国通缉令,全国上下大索十日,无数家庭为此妻离子散,无数无辜平民被赶往骊山的皇陵工地。

但两名刺客却像空气一般消失了。

这次可以被称为“博浪沙事件”的行刺行动作为大秦帝国短暂历史中的一件大事,被后来的史家详详细细的记入了历史。

又过了若干年,这次行动的主谋,那个被迫改名张良的年轻后生,成为了汉王朝的“开国三辅”之一,位极人臣。

史书记载,晚年的他,沉稳,坚毅,飘逸超俗,满腹经纶,历尽磨难的他已经不再迷恋少年时的冲动、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

而作为受害人与幸存者的始皇帝嬴政,此时早已连同他豪华的帝国和车队一起,被埋入了骊山下几百米深的陵墓里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两千年弹指一挥间。

1980年10月,一个消息在秦陵发掘现场不胫而走:不得了,秦陵里挖出了铜车马,那可是秦始皇五次东巡用过的东西啊!铜车马,大秦帝国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的集大成者。

它们雍荣华贵,富丽堂皇。

当年,正是这两辆车子的原型为秦始皇绵延不绝的车队充当先锋。

自从它们从1980年出土以来,引来了多少惊异的目光和由衷的赞叹,然而在这些目光和赞叹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了解那些发生在它们身上故事呢!就是铜车马引导的那支车队,曾经既引来了刘邦情不自禁的的羡慕:“大丈夫当如是也”,也引来了项羽不屑一顾的狂傲:“彼可取而代之”。

从此,两个个性鲜明的灵魂为了各自的誓言踏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历史也因此被推进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轨道。

而这两段个性鲜明的话则被郑重的记入了史书,成为了铜车马有案可籍的最早评语。

张良呢!他没有语言留下来,当时的情形也不允许他有话留下。

但我相信,他当时的目光一定是激动而兴奋的,如同猎隼看到了仓皇的野兔,猛虎看到了战栗的绵羊。

也许他的手会随着他的心跳而剧烈颤抖,就像大地正在随着眼前庞大的车队而颤抖那样。

如今,铜车马早已不再奔驰,它们静静的伫立在玻璃橱窗里,成为了这个民族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但是它们仍在全神贯注的聆听,聆听着我们惊异的赞美,聆听着它们的君王扬鞭启程的号令。

四、秦皇的悲哀在兵马俑以西一千五百米处,便是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安身之所。

那小山一样的垒土屹立在坦荡的关中大地上,背靠骊山,前临渭水,孤傲的审视着这片曾臣服于他脚下的世界。

秦陵,高七十五米,周长四里有余。

它的下面埋藏着一个豪华的神话世界。

那里有水银汇成的江海,那里有宝石镶嵌的星辰,那里有金玉堆就的宫墙,那里有人鱼熬炼的灯油,那里穷尽了千千万万能工巧匠的想象力,那里回荡着大秦王朝最惊天动地的壮志雄心。

那里是那段短暂历史的见证,是那个奢华年代所能制造出所有奇迹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个。

今天的人们只需花费十几元人民币便可登上陵顶,迎着从骊山吹来的萧瑟的冷风,让目光穿越秦川大地,随思想去感悟那位逝去的君王。

秦始皇,一个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

他建立了空前的帝国,都不曾享受任何一位开国之君应有的赞誉与尊重;他不曾亡国,却承受了比任何一位亡国之君更多的骂名与诋毁。

他第一个在中国完成了统一,为其后两千年间拥有雄才大略的人们提供了参考目标;他第一个创立了靠法律而非个人权威治理的制度,实现了几代法家人的梦想,也为今天的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无限遐想的神话。

他统一的文字使今天的我们可以方便的阅读来自他那个时代的各种文献,他统一的度量衡、路轨为经济一体化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然而他的国家的寿命太短了,仅仅只存在了十五年,而且是用一种极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他的儿子毁掉了他的事业,毁掉了他的制度,毁掉了他的梦想,也毁掉了他的声誉。

于是在后人眼里,秦法成了最专蛮的法律,秦制成了最糟糕的制度,秦军成了最凶残的军队,秦始皇也成了最差劲的皇帝,成了历代人君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他生前的一切行为都被无限上纲的加以贬低,他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被无限夸张的加以扩大,甚至他的身世也被正史明文“规定”为私生子。

秦始皇静静的躺在那座小山之下,无可辩驳,事实上,他也不需要任何辩驳。

因为他没有任何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可他偏偏又是一个法家,他已经习惯于用证据说话。

他创立的规章典籍连同他焚书时专门保存在国家图书馆里的孤本,全被一个叫项羽的江东蛮夫焚烧殆尽,火一直烧到了阿房宫,映红天际的熊熊烈焰远大过在他焚书时点燃的那次。

他的子孙连同他的大臣们也都被杀死在咸阳的闹市上,连同刚刚被活埋的十余万被俘秦军将士,死者远多于他所坑杀的四百余名儒生。

他陵墓上高大的建筑被推倒,他修筑的长城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崩塌毁坏,他的轾道上荒草丛生,他的刻石上岁月磨蚀……然而,他创立的制度却奇迹般的保留了下来。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细节:他主张的中央集权制为历朝历代所奉守,他创制的两个词语“皇帝”和“朕”为历朝历代所延用,他发明的宰相制一直到清代才从真正意义上被废止,甚至连他的宫廷礼仪也被传袭了下去,并被刘邦赞叹道:“吾今日始知皇帝之贵”!更重要的是,他的后世们将他的法制思想加以扬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司法体制:阳儒阴法:儒家负责道德调整,法家负责阶级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