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老年人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药物动力学变化

掌握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在胎盘的转运与转运部位、胎盘转运药物的方式、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

了解妊娠期合理用药的意义。

熟悉妊娠期合理用药、妊娠期常用药物;分娩期临床用药;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受精1~2周“全”或“无”的影响,即自然流产或无影响。

受精后3~8周是大多数器官分化,发育,形成的阶段,最易受药物影响,发生严重畸形。受精8周(孕10周)以后仍有一些结构和器官未完全形成,

至14周(孕16周)会造成某些畸形(腭和生殖器)。

孕16周以后主要表现为功能异常或出生后生存适应不良。

?

妊娠期药物的吸收

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峰值后推、偏低。

弱酸性药物口服吸收延缓、减少;弱碱性药物吸收增多

早孕时呕吐频繁,临产时胃排空时间延长,口服吸收受影响,此两期孕妇不宜口服给药

血容量增加,皮肤、粘膜给药吸收增加

妊娠期药物的分布

血容量增加,血药浓度降低。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蛋白结合部位被占据,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药效增高。

妊娠期药物的代谢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高雌激素水平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

妊娠期血药浓度降低的药物:

硫酸镁、地高辛、碳酸锂、抗菌药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及呋喃妥因。

妊娠期蛋白结合率降低的药物:

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类及磺胺异噁唑。(体外试验)

药物经胎盘的转运与代谢

药物→母体血液—胎盘屏障—胎儿血液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绒毛的基底膜和绒毛周围的免疫防御物质构成了一道防御体系。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组成。发育后期,由于细胞滋养层在许多部位消失以及合作滋养层在一些部位仅为一簿层胞质,故胎盘膜变薄,胎血与母血间仅隔以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和薄层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更有利于胎血与母血间的物质交换。

药物在胎盘的转运部位

药物在胎盘的转运部位是血管合体膜(vasculo-syncytical membrane,VSM)妊娠晚期VSM厚度仅为妊娠早期的10%左右, 药物通过VSM到达胎儿大大增加

1. 药物的转运方式

简单扩散:分子量<1000

易化扩散:葡萄糖和铁

主动转运: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

特殊转运:经胎盘转化后再转运。核黄素。

胞饮:免疫球蛋白。

直接进入胎儿血循环:胎盘物理性破损。

2. 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

胎盘:有效面积、血流量、厚度。

母体的血药浓度: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肝肾功能

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药物的分子量、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药物在母体内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低易通过:甲氧西林40%;双氯西林96%。妊娠期血浆蛋白浓度及结合部位减少,导致药物游离浓度升高。地西泮等。

药物的脂溶性高易通过:安替比林

离子化程度低易通过:胎儿血PH值比母体低0.1,弱碱性药物易进入胎儿体内。

3.胎盘的药物代谢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还原、水解

代谢内源性物质的酶:肾上腺素、组胺、雌激素等。

氢化可的松、皮质醇及泼尼松通过胎盘转化失活为11-酮衍生物,而地塞米松通过胎盘时不经代谢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因此治疗孕妇疾病,可用泼尼松;治疗胎儿疾病时则宜用地塞米松。

胎儿药动学特点

药物→母体血→胎盘转运→胎儿→胎盘转运→母体血

肾与胆囊的排泄功能差,羊水肠道循环

1/3~2/3经静脉导管直接进入心脏和脑

血脑屏障不全肝脏代谢能力有限

药物在胎儿体内的吸收

胎盘转运药物的主要吸收方式,

脐V→肝→胎儿全身→羊水,存在首过效应。

羊膜转运药物于羊水中吸收。羊水中蛋白含量仅为母体的1/10~1/20,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大,经皮肤吸收或胎儿吞饮吸收(妊娠第12周后),后者形成药物的羊水肠道循环。

大部分药物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有少量经羊膜进入羊水,羊水中的药物可被胎儿吞饮,胃肠道吸收,药物经胎儿肾脏排泄到羊水中后可再被胎儿吞饮吸收,称羊水肠道循环

胎儿药物分布

血循环量对胎儿体内药物分布影响大

肝、脑等器官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有60%~80%脐静脉血经肝脏,

故其药物浓度高.

胎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药物易进入中枢。

静脉导管直接连接脐静脉和右心房,药物到达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

提高,故对母体直接快速静脉注射药物时值得注意。

胎儿血浆蛋白含量低于母体,游离型药物比例较高,易于进入组织。

胎儿的药物代谢

肝脏胎盘肾上腺承担药物的代谢。

肝脏代谢

妊娠3月起,胎肝开始具有代谢药物的能力并逐渐成熟。

肝外代谢胎盘和肾上腺

胎儿的药物排泄

妊娠11~14周开始胎儿肾有排泄作用,慢。存在羊水肠道循环。

通过胎盘屏障向母体转运是最终排泄途径。代谢后极性和水溶性均增大的药物,在胎儿体内易蓄积。

胎龄14~25周的胎儿,每克肝组织含有与成人类似含量的细胞色素P450。

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氯霉素。

芳香族化合物羟化代谢,形成的环氧化物影响器官发育,与致畸有关。胎龄6~7周,胎儿肝脏就有羟化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

代谢产物水溶性增高,难以通过胎盘返回母体,在胎儿体内蓄积。地西泮(N-去甲地西泮),反应停。

药物致畸作用

1.用药时期的胎龄与致畸的关系

高度敏感期

胎龄畸形

第1-2周:孕卵着床前后.“全”或“无”

第3周:心脏异位、独眼、缺肢畸形、并腿畸形

第4周:无脑儿、缺肢畸形

第5周:半脊椎、白内障、腿小、颜面裂、膀胱外翻

第6周:腿小、唇裂、晶体状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异常

第7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腭

裂、小下颌

第8周:先天性心脏病、隐睾症、短指

第9周

2.与致畸有关的药物分类

美国FDA: A、B 、C 、D、X五类

A类:早期应用未见危害。例如孕期一般剂量的多种维生素的应用。充分指征时可用.

B类:动物生殖试验中未显示危害。多数临床常用药,如青霉素。充分指征时可用.

C类:动物研究中证明对胎儿有副作用(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缺乏临床研究资料,权衡利弊。

D类:有一定的损害,但无替代药物。权衡利弊。如抗癫痫治疗时用药。

X类:已证实有严重致畸作用。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例如当前治疗痤疮药物异维甲酸,孕妇应用后,胎儿可发生多发性畸形。

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A: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

有危险( 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

据) ,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

A类等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但是在正常范围剂量的维生素A是A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U,即可致畸(胎儿颅面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畸形),而成为X类药物

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 中、晚期无危险证据)

B类药物亦不很多,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洁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 类药。甲硝唑对啮齿类动物可以致畸,对于人类,长时间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中证实在早期妊娠时应用并未增加胎儿的致畸率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

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C类药物较多,此类药物或者问世时间不够长或者较少在孕妇中应用,主要在早期妊娠对胎儿是否会造成损害尚无报道,故难以有比较确切的结论。如氧氟沙星对C类药物的使用要谨慎,如果有可以替代的药物则选用替代的药,否则在权衡利弊后,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说明选用该药的理由

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对孕妇疾病肯定有利。( 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时可用)

D类的药物在妊娠期特别是在早期妊娠阶段尽可能不用。如四环素族、氨基糖甙类、抗肿瘤药几乎都是D类药镇痛药小剂量使用为B类药,大剂量使用则为D类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利尿剂中不少属D类

阿司匹林在小剂量使用时为C类药,但长期大剂量服用时,则对胎儿不利而成为D 类药。动物或人的研究中证实可使胎儿异常,且该药物应用,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维生素A大剂量口服也可致畸,也是X类药物,维生素A的衍生物维甲酸是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也是X类药物。

在早期妊娠时大量饮酒,摄入大量乙醇可以使胎儿发育不良或发育畸形。因此,乙醇在FDA 分类中饮酒量少属D 类,量多即归入X 类。

此外,镇静药中氟西泮、氟硝西泮均属X类药物,

抗肿瘤药氨基蝶呤也属X 类药物。

妊娠期用药原则

有明确诊断和用药指征。

权衡利弊,随时调整剂量和及时停药,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必须用药时避免使用新药和偏方,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根据孕周大小虑用药,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

若病情急需,要使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终止妊娠。

妊娠期常用药物

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

大部分的抗生素属于A类或B类,对胚胎、胎儿的危害小,可安全应用。

青霉素族Penicillins B

头孢菌素族Cephalosporins B

红霉素族Erythromycin B

(替代青霉素耐药)

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 B

(泌尿道)

抗真菌药

应用克霉唑、制霉菌素未见对胎儿有影响。

灰黄霉素可致连体双胎;

酮康唑可对动物致畸,如孕妇确有应用指征,需衡量利弊。

酮康唑可分泌到乳汁,增加新生儿核黄疸的机率。

抗寄生虫病药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甲硝唑有争议。甲硝唑在动物有致畸作用,但临床未得到证实,孕早期不用为宜,孕中、晚期可选用。

抗疟原虫的奎宁致畸作用较肯定应禁用;

氯喹的安全性相对较大,在疟疾高发区使用,利大于弊。

强心和抗心律失常药

大多数正常剂量的药物对胎儿无致畸作用

近年用地高辛、洋地黄、腺苷等强心药未见致畸的报道;

奎尼丁、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治疗妊娠期心动过速迄今无致畸的报道;

抗高血压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增加胎儿药物接触量,而血压下降太快可导致胎盘灌注减少

硫酸镁是目前产科治疗妊高血症的首选药

心得安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低血糖及心动过缓、胎儿低血压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列为C类药,孕期慎用;

硝苯地平及肼屈嗪也属C类药物;

卡托普利可显著降低胎盘灌注量,造成胎儿宫内缺血、缺氧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必要时孕期可慎用。

利尿药禁用

抗惊厥药

常用的水合氯醛,未发现不良作用;

适量应用硫酸镁治疗妊高症;

临床最常用的抗惊厥药是苯妥英钠,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一方面实验室及临床资料均证明,长期用药可致畸,分娩过程应用对新生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应用此药抗惊厥可获得显著疗效。

平喘药

氨茶碱治疗哮喘,临床常用,但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属C类药;

近年应用β拟交感药如特布他林,疗效较满意,对胎儿相对安全,属B类药。

当急性发作哮喘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但要及时停药,不可长期应用

降血糖药

胰岛素使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围产婴儿死亡率由60%下降至3%。

药物治疗时,甲苯磺丁脲有致畸作用的报道,苯乙双胍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均属D类药;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孕妇禁用。

胰岛素为B类药,安全性大,不能通过胎盘,动物试验无致畸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血糖药

止吐药

早孕的妊娠呕吐剧烈者需要治疗;

偶尔短期应用危害不大,但要选择用药;

D类药禁用,C类药应慎用,可选用B类药美克洛嗪和塞克利嗪(动物实验有致畸,但在人类未发现)。

肾上腺皮质激素

孕妇可选用B类药泼尼松、泼尼松龙;

地塞米松被列为C类。

性激素类药

妊娠期雄性激素和女性激素均应不用,因可引起女婴男性化、男婴女性化。

孕早期用乙烯雌酚可致女孩青春期后的阴道腺癌、透明细胞癌的发生。

习惯性流产确定是孕酮不足引起者,应用天然的孕激素黄体酮。不宜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抗感染药

细菌感染—— PG

真菌感染——克霉唑、制霉菌素

寄生虫感染——甲硝唑(?)、氯喹

强心、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药大多安全,但易

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婴儿低体重。

抗惊厥药——MgSO4

平喘药—— ?2受体激动药、氨茶碱

降血糖药——胰岛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

性激素类药——保胎用黄体酮(少量、短时)

哺乳期用药

哺乳妇女用药

乳汁比血液稍偏酸性,会使乳汁中弱碱性药物的浓度高于血液

药物从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的数量,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药物分布到乳汁中的数量;

二是新生儿能从母乳中摄人药物的量。

乳汁浓度较高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如乙醇、氨基比林;偏硷性的药物,如阿托品、庆大霉素等;与载体结合的药物如有些抗甲状腺药。

毒性较小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

小剂量镇痛剂哌替啶、美沙酮等

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布洛芬、萘普生

不良反应明显

吲哚美辛致婴儿惊厥

新型β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醋丁洛尔致婴儿β受体阻断症状。

苯茚二酮易进入婴儿,致出血和过敏

抗甲状腺药硫脲嘧啶与碘(包括放射性碘)是通过主动转运进入乳汁,致婴儿甲状腺功能紊乱,应停止哺乳或避免应用。

乙醇、吸烟、麦角生物碱、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哺乳期禁用与慎用药物

禁用药物:甲氨蝶呤、长春碱、卡铂、顺铂、氟尿嘧啶、曲唑酮、甲红霉素、噻洛芬酸、四环类抗抑郁药、甲硝唑、阿普唑仑、非洛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尼莫地平、环胞素A、普美孕酮、去氧孕酮、奥美拉唑、罗沙前列醇

慎用药物:胺碘酮、依那普利、倍他洛尔、酮康唑、阿糖腺苷、干扰素、曲马多、美西律、普罗帕酮、多沙唑嗪、倍他米松

妊娠高血压禁用ACEI类、ARB类、利尿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及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

②妊娠高血压可选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

③辛伐他汀为妊娠用药х级,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孕妇应避免应用。

β-受体拮抗剂其代表药普萘洛尔适用于妊娠高血压并发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使用方法为每日口服3次,每次5毫克。近年来,由于临床发现该药与胎儿宫内窘迫、低出生体重和围产期死亡率增加有关,故目前已不主张再用于妊娠高血压的治疗。

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较常用的为哌唑嗪,它既可降低心脏前负荷,又可降低阻力血管后负荷,但因临床应用积累较少,故应慎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因这类药对胎儿有损害,故应禁用于孕妇。新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群多普利,仅降压效果好,而且尚未见有对胎儿不利的报道,但能否用于妊娠高血压的治疗,还需进一步探索。利尿剂近年来,在妊娠期很少使用利尿剂作为降压药物,主要原因在于利尿剂会减少母体血容量,常伴有不良围产儿结局,须予以重视。

甲基多巴是妊娠期常用的降压药物,也是惟一长期随访至儿童期,并证明是安全的药物。使用方法为每天口服3次,每次250毫克。

α、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啶不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已广泛用于妊娠高血压的治疗。

血管扩张剂肼苯哒嗪降低舒张压的效果明显,不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一般主张小剂量(5毫克)间断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1~2分钟。酚妥拉明有血管扩张作用,可使60%以上高血压患者充分降低血压。

钙拮抗剂降压作用缓和,不降低心排出量。常用硝苯地平每天4~6次,每次10毫克。亦可使用尼莫地平。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尼莫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不仅疗效明显,而且使用简便,更为安全。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幼儿期: 28天~1岁

幼儿期: 1岁~3岁

学龄前:3岁~7岁

学龄期: 7岁~14岁

儿童药物代谢动力学

掌握小儿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与给药途径,药物分布、代谢、排泄;

一)药动学特点

1.吸收:

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延长:达峰时间延迟,吸收率提高;对酸不稳定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生物利用度提高。但酸性药物离子化程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

胆汁缺乏,脂溶性物质吸收差(维生素E).

皮肤粘膜吸收比成人快:角质层薄,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比成人大。大面积给药尤其有破损时吸收过多发生中毒

2.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药物游离浓度高:磺胺类、阿司匹林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产生脑核黄疸,故在出生1周内新生儿禁用(天然的维生素K3例外)。

血脑屏障发育不健全:药物易分布入脑,中枢抑制药、吗啡、巴比妥类、全身麻醉药、四环素类抗生素、游离胆红素等容易穿过血脑屏障。

3.消除:

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药物代谢和排泄慢

?还原能力不足:氢化可的松原型排泄。

?葡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至3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某些药物的转化途径和产物也存在差别:在新生儿有相当量的茶碱转化生成咖啡因,而在成人没有

(二)药效学特点

1.对药物有超敏反应:内环境稳定能力差

非那西丁--高铁血红蛋白症

静注高渗药物--颅内出血

呼吸兴奋药、氨茶碱、阿托品--惊厥

2.影响生长发育:

皮质激素抑制蛋白合成;四环素类影响骨牙发育;苯巴比妥、苯妥因钠诱导肝药酶加速VitD 代谢,缺钙,也影响骨骼发育。

3.影响智力发育:

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抗癫痫药等中枢性抑制药,有致遗忘作用,影响儿童学习记忆能力,造成智力发育障碍或迟缓。

4.某些药物在某些个体可出现于治疗目的相反的矛盾反应:

西咪替丁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长期应用可诱发和加重发作;

莨菪类药物儿科治疗感染性休克,本身可致微循环障碍。

苯巴比妥儿童抗癫痫治疗,出现惊厥

三)儿童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1.熟悉小儿特点、明确诊断、对症下药

2.熟悉药物本身的作用和副作用,合理选药、用药、联合用药。

3.选择好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用药依从性、生物利用度。

4.防止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品和血制品

5.注意药物反应性,监察药物不良反应(ADR)

6.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按年龄计算

(2)按体重计算:

儿童剂量=儿童体重(kg)×成人剂量/成人体重(按6Okg计)。

体重推算:

出生6个月儿童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儿童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1~10岁儿童体重(kg)=年龄×2十8(城市)或+7(农村)。

(3) 简便方法:

儿童每公斤体重用量=成人用量的2%

儿童剂量=儿童月龄×成人剂量/150

儿童剂量=儿童年龄×成人剂量/(儿童年龄+12)

(4) 按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推算:

成人体表面积可按1.72m2(7Okg成人体表面积)计算;

3Okg以下:体表面积(m2)=0.035×体重(kg)+0.1;

超过3OKg: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

(5)按药动学参数计算药动学原理和机体代谢特点。首次剂量(突击剂量)和维持剂量,累加剂量,间歇剂量等。

6)其他:

有些药物剂量不分年龄大小都一样,甚至和成人相同,如维生素类药物;

有的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亦不同,如抗风湿用阿司匹林剂量宜大,抗血小板凝集剂量很小;有的药物使用剂量限度较宽,如助消化药、中药等,仅分婴儿、儿童和成人剂量;

有的根据病情用药有所不同,如有肝、肾功能不全时,应减少用药剂量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动学特点

1.吸收: 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血流量下降,主动转运功能降低。速度程度

2.分布:

脂肪含量相对增加,水溶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d减少(吗啡、西米替丁等);脂溶性药物的Vd增大(安定、利多卡因)。

白蛋白减少,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如吗啡、苯妥英钠和华法林等

三)代谢

肝脏重量减轻;肝血流量减少(30~70岁肝血流量减少到原来的50%);有功能的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微粒体酶系统活性降低

生物转化的第一步(氧化、还原、水解)过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如青壮年异戊巴比妥钠的氧化约25%,老年人为13%;用等量异戊巴比妥钠,老年人血药浓度较青年人约高1倍。青年人保太松的半衰期为81h,老年人为105h。

生物转化的第二步(结合)过程无明显变化;

如老年人对异烟肼的乙酰化作用不因年龄增加而改变,对氯羟安定、去甲羟安定、扑热息痛的葡萄糖醛酸化作用仅略有下降

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

利多卡因心得安保泰松氨基比林

苯巴比妥异烟肼氨茶碱吗啡安定

柳胺苄心定度冷丁丙咪嗪硝酸酯类

(四)排泄

大多数药物主要经肾排泄。老年人的肾单位、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均明显下降(30~80岁均减少到原来的50%)。由于肾功能下降,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血浓升高,t1/2延长。肾排泄药物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

氨基甙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可乐宁

青霉素类抗生素乙胺嘧啶利尿药

四环素TMP 氯喹地高辛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西米替丁普鲁卡因胺

磺胺嘧啶乙胺丁醇新斯的明

━━━━━━━━━━━━━━━━━━━

如老年人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后1.5小时,71~80岁组的药物血浓是15~30岁组的3倍。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变化的总趋势是药物的血浓升高,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而肾排泄的减少则是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

(二)药效学特点

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脑萎缩、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记忆力下降,常发生误服漏服现象,影响药物的疗效。

老年人对中枢抑制药反应敏感,能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如地西泮、硝西泮、氯氮卓、巴比妥类、抗胆碱药、利血平、氯丙嗪、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2.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心功能下降,各器官供血下降,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性降低。

心脏的β受体数量减少,反应性降低,对α受体敏感性却提高,使β/α比例下降,因此给予扩血管药、利尿药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使用升压药物有血管破裂危险。

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又易致小血栓形成。

老年机体对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药物反应敏感,尤其伴有肾功能减退易致出现药物中毒。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反应也有变化,如奎尼丁对起博点的抑制作用随年龄的增加而加强,对心室肌的抑制作用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弱。

3.老年内分泌改变对药物效应影响

激素、受体减少,效应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三)不良反应的特点

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常见原因

(1)多药合用

(2)药动学改变半衰期延长。

(3)内环境稳定功能减退很多药物均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氯丙嗪、巴比妥类、地西洋、三环类抗抑郁药、强镇痛剂、乙醇均容易引起体温降低;影响血糖、肠与膀胱功能的药物在老年人也都特别敏感。

(4)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增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尤其敏感。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在老年人更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5) 病理因素

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或少---脑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老年人心肌有变性损害、疤痕组织--洋地黄治疗时易出现异位节律;

老年男性病人伴有前列腺肥大者--抗胆碱药容易出现急性尿潴留;

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人--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

老年人常患老年性耳聋,故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依他尼酸(利尿酸)等更敏感,易致听力损害。

(6) 特殊的心理状态

2.老年人常见药不良反应

(1)药物过敏反应

(2)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3)肝肾功能毒性反应

(4)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过量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的老年人可能会有

严重反应的药物

━━━━━━━━━━━━━┳━━━━━━━━━━━━━━━

药物* 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

巴比妥类反常激动┃苯海索视听幻觉

二甲苄胍体位性低血压┃强心甙行为异常,腹痛

生胃酮水钠潴留心衰┃氯丙嗪体位性低血压,低温

氯磺丙脲血糖过低┃依美溴胺口腔食道溃疡

氯噻酮利尿过度┃利尿酸耳聋

异喹胍体位性低血压┃消炎痛再障性贫血

胍乙啶体位性低血压┃异烟肼肝毒性

呋喃妥因周围神经炎┃甲灭酸腹泻

镇痛新神智模糊┃甲基多巴倦怠、抑郁

保泰松再障性贫血┃雌激素水钠潴留和心衰

━━━━━━━━━━━━━┻━━━━━━━━━━━━━━━

* 老年人不宜使用药物

四)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1.药物的选择:正确的诊断,明确的指征,否则最好不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少(近期和远期结合)。选择以前有效的药物。

2.剂量选择:用最小的有效剂量。

Freeman认为,从50岁左右开始,每增加1岁,理论上药物剂量应减少1%。

一般的药物,用成人最小有效量;使用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时,从成人剂量的1/3—1/2开始,尔后按需调整剂量。(维生素和抗菌药物例外)

3.用药时间:及时停药。病愈、无效或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均应及时停药。“老年人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症状,往往是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这一原则,很少例外。”

4.联合用药:

用药品种尽可能少,药物种类以不超过3~4种为宜。

注意配伍禁忌

避免滥用保健品

重视老人的依从性:简化用药方案。

特殊嗜好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嗜烟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1.吸烟可使食欲减退,并明显延长胃排空时间,因此使一些口服药物的吸收减缓。

2.胃、十二指肠患者吸烟,可影响溃疡愈合,甚至加重消化道出血,也间接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3.糖尿病患者吸烟,胰岛素自皮下吸收减少,因此要产生相同的血药浓度,吸烟者给药剂量要增加15%~30%;

4.应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哮喘时,不论是否合并茶碱治疗,只有不吸烟者才有显著疗效。

5.吸烟使皮质类固醇的吸收也减少。

(二) 影响药物的代谢

烟油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香烃类(PAHs)

3,4苯并比、3-甲氯胆蒽等

PAHs是CYP1A1, 1A2 和2E1的强诱导剂

在吸烟者由这些酶代谢的药物代谢加快,血药浓度降低、清除率升高,半衰期缩短,药物临床效应减弱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

该药属甲基黄嘌呤类,超过99%由CYP1A2代谢

吸烟可使其清除率增加56%或60%~70%。当患者戒烟后,咖啡因摄入量应减少,否则咖啡因血药浓度增加,将导致震颤、恶心等相关不良反应增加。因此,须密切监测吸烟患者每日的咖啡因总摄入量,包括非处方药和饮食中摄入的咖啡因。

精神治疗药物:氯氮平

该药治疗窗窄,由CYP1A2、CYP2C19或CYP3A4(可能)代谢。

吸烟促进氯氮平的代谢使其血浆浓度降低,吸烟者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氯氮平。戒烟前或戒烟2周后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须监测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减小氯氮平剂量。

(三)影响药物的排泄

吸烟使维生素C、肝素等许多药物的消除加快,如吸烟患者维生素C、肝素、地西泮等药物的体内消除较不吸烟者快20%以上。

二、嗜酒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饮酒与健康的两重性

适当饮入少量酒(≤50ml/天),有益健康:松驰紧张情绪,振奋精神;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舒筋活络,减轻疼痛。

酗酒的危害

1)寿命比正常人平均缩短10~20年

(2)肝炎、肝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慢性胃炎、肿瘤等。

(3)意外死亡

(4)服药同时饮酒会产生不良反应

※2、饮酒的原则

肝脏每小时可以氧化酒精15ml

60度白酒25ml

果酒、黄酒50ml

啤酒300ml左右

下列药物用药期间不能与酒同服

青霉素、先锋霉素、喹诺酮类、

巴比妥类镇静药、阿司匹林、

降血糖药和胰岛素、

降压和利尿药物、

甲硝唑、安眠药等

一)影响药物吸收

高浓度乙醇可延迟胃排空,影响某些药物如普奈洛尔的吸收。该作用因乙醇的浓度不同而有变化。酒精依赖的患者不但胃排空延迟,而且胃肠道转运也有改变。

二)影响药物代谢

1.酶诱导作用(长期大量饮酒)

诱导CYP2E1活性,使同时服用药物的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效下降。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华法林、普奈洛尔、丙酮双香豆素、甲苯磺丁脲等。

CYP2E1 介导的代谢通常生成比原形药毒性大的代谢物,因此乙醇与雷米封或保泰松同时服用,更易引起肝损伤。对CYP2E1的诱导也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的正常代谢,乙醇耗竭谷胱甘肽使其易引起肝损伤。

2.酶抑制作用(短期大量饮酒)

乙醇通过直接与CYP2E1竞争性结合而产生药酶抑制作用。

可引起CYP2E1活性的迅速下降。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华法林、氯丙嗪等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

1、掌握妊娠期、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2、哺乳期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及用药原则。

3、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应慎用的药物及用药注意。

4、老年人应慎用的治疗药物及用药注意事项。

5、小儿,男,3岁,感冒,流鼻两天,在家服用感冒药不见好转,并出现剧烈咳嗽。查体:T 38℃,咽部充血,其他未见异常。请为该患儿开具一个合理的处方(包括剂量),并说明处方中各药的作用。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H】G C L 1-2 指导原则编号: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2) (一)常用分析方法 (2) (二)方法学确证 (2) 1、特异性 (3) 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3) 3、定量下限 (4) 4、精密度与准确度 (4) 5、样品稳定性 (5) 6、提取回收率 (5)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析 (5) 8、方法学质控 (6)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6) 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 (7) 2、样品分析的数据 (7) 3、其他相关信息 (7)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7) (一)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8) 1、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8) 2、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3、进食对口服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3) 4、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4) 5、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14) (二)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三)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1、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2、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6) 3、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4、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四、结语 (18) 五、参考文献 (19) 六、著者 (20)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药物上述处置过程的研究,是全面认识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的依据。 在药物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食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上述研究内容反映了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新药研发实践中,可结合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以期阐明临床实践所关注的该药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鉴于不同类型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各不相同,故应根据所研究品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阶段所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合理设计试验方案,采用科学可行的试验技术,实施相关研究,并作出综合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 识点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HPLC使用注意事项 1、HPLC组成: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系统/积分仪 2、反相色谱: 分离机理:“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用流动相:乙腈、甲醇,水 3、色谱柱的分类: 按填料:球形、无定形按含碳量:C18、C8 按应用:分析柱、制备柱、预处理柱按粒径:150mm*,5μm等按填料类型:正相柱、反相柱、手性柱 4、键合相色谱柱的优缺点: 优点:稳定不易流失; 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消除硅羟基的不良影响; 缺点:pH得在3~8范围内 5、C18柱的活化:90% 10% 90%的甲醇溶液1ml/min依次冲洗30min 6、流动相: 使用之前需超声脱气目的:色谱泵输液准确提高检测性能 保护色谱柱

流动相脱气的方法:加热,抽真空,超声,通惰性气体流动相组成:流动相配置: 缓冲溶液现用现配,不要储存时间过长,避免pH值发生变 化和成分分解,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有机溶液和缓冲液使用前均需经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使用前脱气。 7、常用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品相似;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值接近;浓度相当;与其他色谱峰分离好 8、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除杂质;浓缩微量成分;改善分离;保护色谱柱;提 高检测灵敏度 方法:高速离心,过滤,选择性沉淀,衍生反应;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沉淀蛋白的溶剂: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强酸:三氯乙酸、过氯酸盐:50%硫酸铵、10%TCA 分析测定用试剂为色谱纯及以上,水为超纯水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 排泄速度不变 E.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正确答案:C 2016国考试题答案 2. 在进行口服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时,不适合用的动物是哪种?() A. 大鼠 B. 小鼠 C. 豚鼠 D. 家兔 E. 犬 正确答案:D 3. 在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其受试物的剂型不需要遵循以下哪些选项的要求?() A.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研究的一致 B.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毒理学研究的一致 C. 特殊情况下,受试物剂型可以允许与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不一致 D.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剂型、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但不需要提供研制单位的质检报告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4.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5.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 A. 1000倍 B. 91倍 C. 10倍 D. 1/10倍 E. 1/100倍 正确答案:B 6. 药物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均:() A. 分子变小

B. 化学结构发性改变 C. 活性消失 D. 经胆汁排泄 E.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正确答案:B 7.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被称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致死血浓度 D. 中毒血浓度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8.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 吸收与代谢平衡 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E. 药物完全消除 正确答案:C 9.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10. 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正确答案:D 11.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表达式为:() A. AUC0→n+cn/λ B. MRTiv+t/2 C. MRTiv-t/2 D. MRTiv+t E. 1/k 正确答案:B 12.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B 2.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3. 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 A. 其原有效应减弱 B. 其原有效应增强 C. 产生新的效应 D. 其原有效应不变 E. 其原有效应被消除 正确答案:A 4.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 A. 房室 B. 线性 C. 非房室 D. 非线性 E. 混合性 正确答案:B 5. 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 A. 给药途径 B. 溶解性 C. 药物的剂量 D. 肝肾功能 E. 局部血液循环 正确答案:C

6.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 正确答案:E 7.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是牢固的 B. 结合后药效增强 C. 结合特异性高 D. 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 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正确答案:D 8. 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 A. 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 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 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正确答案:A 9. SFDA推荐的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 体外研究法 B. 体内研究法 C. 药动学评价方法 D. 药效学评价方法 E. 临床比较试验法 正确答案:C 10.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11.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 A. 首剂量加倍 B. 首剂量增加3倍

非那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分析

非那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概述: 非那西丁(Phenacetin)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因为潜在副作用在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由于其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影响酶活性作用药物的研究。本学期临床药代动学实验课以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实验、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实验两部分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药代动力学中药物体内外的简单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 二.正文 1.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实验目的 研究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学习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等操作。 1.2实验材料与方法 仪器:HPLC-UV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 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柱:inertsil-ODS-SP,5um,4.6*150m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流动相:40(乙腈):60(50mM磷酸盐缓冲液)(注:50mM磷酸盐缓冲液配制:6.8g磷酸二氢钾,加入150ml氢 氧化钠溶液(0.1M),配制成1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非那西丁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肝素钠,10%高氯酸;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180g—220g 1.3实验步骤 1.3.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空白血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使其 浓度分别为0.156,0.313,0.625,1.25,2.50,5.00,10.00ug/ml。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样品的峰面积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1.3.2给药及血浆采集处理:取大鼠一只,尾静脉注射非那西丁 (10mg/kg)后,分别于0,5,10,15,30,45,60,90,120min于尾静脉取血

2019专本专临床药代动力学B和答案

专业:药学(专升本,专)适用年级:2017级科目:药物代动力学满分:100分 总页数:4页出题日期:2019-5-8 一、概念解释(每概念2分,共10概念,共20分) 1. 血脑屏障 2. 肝药酶抑制剂 3. 肝肠循环 4. 零级动力学消除 5. 生物利用度 6. 血浆半衰期 7. 稳态血药浓度 8. 易化扩散 9. 体过程 10. 药物的排泄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4-6分,共10分) 1、Caco-2细胞作为体外吸收模型的优点?(4分) 2、举例说明药代动力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6分) 三、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大多数脂溶性药物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膜孔滤过 D.主动转运 E.胞饮2.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B.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C.需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有饱和限速现象 3.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B.需特异性载体 C.不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有饱和限速现象 4.某弱酸药物的pka=3.4,在pH=7.4的血浆中其解离度为 A.90% B.99% C.99.9% D.99.99% E.10% 5.以下何种情况药物易通过简单扩散转运 A.解离型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B. 解离型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C. 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D.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E.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6.下列关于药物解离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C.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D.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E.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7. 下列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 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得影响 【目得】 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得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得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 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得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 小白鼠8只,18~22g 【药品】 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 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 【方法与步骤】 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得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得反应。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得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得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5%氯霉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2、30分钟后,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得反应。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得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统计与处理】 以全班结果(睡眠持续时间,分)作分组t检验,检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参见“数理统计在药理学实验中得应用”) 【注意事项】 1、催眠潜伏期为开始给药到动物翻正反射消失得间隔时间,睡眠持续时间为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得间隔时间。 2、本实验过程中,室温不宜低于20 C,否则戊巴比妥钠代谢减慢,使动物不易苏醒。 3、氯霉素溶液有结晶析出时可在水浴中加热溶解。 4、吸取氯霉素溶液得注射器应预先干燥,否则易结晶堵塞针头。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吸收 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最大血药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二、分布 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 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 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 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 三、消除 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 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 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 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粘膜(栓剂)。 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 共性:药物是通过生物膜吸收的。 吸收过程 扩散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答案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 1 、名词解释 1. 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指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判断其吸收 速度和程度有无显着差异的过程。 2. 生物半衰期:简称血浆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以符号 T1/2表示。 3. 达坪分数:是指n 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Cn 于坪浓度Css 相比,相当于坪浓度 Css 的分数,以fss 表示fss=Cn/Css? 4. 单室模型:各种药动学公式都是将机体视为一个整体空间,假设药物在其中转运迅速,瞬时达到分布平衡的 条件下推导而得的。 5?临床最佳给药方案:掌握影响抗生素疗效的各种因素。如果剂量太小,给药时间间隔过长,疗程太短,给药 途径不当,均可造成抗生素治疗的失败。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疗效,不仅应该给予足够的药物总量, 而且要掌握适? 当地给药时间间隔和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C -^^(1 V c k io 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滴注开始后血药浓度与时间 t 的关系。 k 2. lg (X u X u ) ——t IgX u 2.303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以尚待排泄的原形药物量(即亏量)的对数与时间 药物以非线性过程消除,且在体内呈单室模型特征时,静脉注射后,其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剂量 X0的关系。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与给药周期的关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 C ss X 。 kt V(1 e k ) t 的关系。? 多剂量给药时,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时间间隔、多剂量重复给药,当 n 充分大时,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 与时间t 的关系。 4. AUC X o V m V (k m X o 2V k 10 e X 。 k k X 0 (1 e k )(1 e a )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生化基础 药物在体内转运必须通过各种细胞膜。包围整个细胞外表的一层薄膜称为质膜,质膜一般称为细胞膜,真核细胞除了质膜外,还有包围各种细胞器的膜,如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和核膜等,称为细胞内膜。质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脂质与蛋白质构成的脂蛋白组成,脂质双层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在膜中的蛋白可作为泵、通道、转运的载体、药物和激素的受体,能量传送、抗原和结合于膜的酶等。 脂质体是由磷脂组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同心脂质小泡,其形成是磷脂与水接触后由它们的极性基与疏水基的作用而排列成封闭式的多层脂质双层球形结构。常用超声波法,微量注射法,逆向蒸发法等制备脂质体。用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可达到减少药物的毒性和抗原性,提高药物的组织特异性及有效浓度,延长药效的目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方式为:(1)吸附:脂质体与细胞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结合而释放药物;(2)融合:脂质体与天然细胞膜有类似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融合而释入细胞内;(3)吞噬:脂质体进入体内后,主要聚集在骨髓、肝和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作为异物而被吞噬;(4)抗体-抗原结合:脂质体表面与特异抗体偶联,识别相应抗原,而定向作用于靶细胞。脂质体不仅作为药物的载体,也可作为酶的载体,并且可将一些不能经胃肠吸收或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肝素、胰岛素等),制成脂质体以供口服。生物膜是高度选择性的通透屏障,可通过被动扩散、帮助扩散、主动转运、基因转位和胞饮方式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一般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药物的代谢转化又名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体内正常不应有的外来有机化合物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进行的代谢转化。药物代谢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在体内催化药物代谢转化的酶系称为药物代谢酶,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微粒体,其次是细胞可溶性部分。药物代谢转化可分为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1.微粒体氧化酶系,存在于内质网,称为药物氧化酶系,它所催化的反应是在底物分子上加一个氧原子,因此也称为加单氧酶(monooxygenase)或羟化酶,其作用特点为:(1)特异性低,对许多药物都有作用;(2)需要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0月补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试卷名称:2020年10月药物代谢动力学补考 学校名称:中医大网络教育 提示:每学期的题目都会有变化,请确保本资料是您需要的在下载!! 单选题 1.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题目总分:1分) A--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2.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题目总分:1分) A--结合是牢固的 B--结合后药效增强 C--结合特异性高 D--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3.肝药酶的特征为:()(题目总分:1分) A--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小 B--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E--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E 4.药物转运最常见的形式是:()(题目总分:1分) A--滤过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以上都不是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B

5.某弱碱性药在pH 5.0时,它的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的pKa接近哪个数值?()(题目总分:1分) A--2 B--3 C--4 D--5 E--6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6.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题目总分:1分) A--给药途径 B--溶解性 C--药物的剂量 D--肝肾功能 E--局部血液循环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7.多数药物在血中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常与药物结合的物质是:()(题目总分:1分)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游离脂肪酸 E--高密度脂蛋白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8.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题目总分:1分) A--血液 B--肾脏 C--胆道系统 D--肠道 E--肺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9.关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题目总分:1分) A--生物转化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唯一方式 B--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合成 E--肝药酶数量和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常见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 20140327 化药药物评价 >> 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常见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 张学辉,卓宏,王骏 化药临床二部 一、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现状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在新药上市注册申请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大样本量的 临床试验相比,这类试验样本数少、 观测指标少,其统计分析问题要简单很多, 未引起申请人或研究者的重视,一般较少邀请统计专业人员参与。甚至一些人 认为这类试验是描述性试验,不需要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其实正是因为这类 试验的样本数少,才要更加重视其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规范性,才能得出相 对可靠的专业结论。从目前申报资料看,存在较多问题: 1 )研究设计时未充 分考虑三要素”(受试者、试验因素、观察指标),无法满足研究目标的专业 需要;2)研究设计不符合 四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不采用常见 的设计类型,设计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异型试验; 3)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选用不当,与研究设计类型不匹配,尤其是滥用 t 检验和单因素多水平设计资 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一般要求参见技术指导原则 ⑴。本文拟介绍这类试 验的常见研栏目 标题 作者 部门 正文内容

究设计类型与统计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创新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 这里的创新药物是指新化学实体。这类药物通常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多项 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包括单次给药、多次给药、食物影响、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等药代动力学试验。后续还要进行目标适应症患者和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2.1创新药物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 创新药物的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通常在I期耐受性试验结 束后进行。受试者例数一般要求每个剂量组8?12例,男女各半。药物剂量, 一般选用低、中、高三种剂量,有时会选用更多剂量。剂量的确定主要根据I 期临床耐受性试验的结果,并参考动物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试验的结果,以及经讨论后确定的拟在∏期临床试验时采用的治疗剂量推算。高剂量组剂量必须接近或等于人最大耐受的剂量。 由于该类药物初上人体试验,出于安全性和伦理的考虑,每位受试者只给药一次,最常采用多剂量组平行设计。一般设计为在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中、随机、开放、多剂量组平行、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整理这类试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时,可以归类为两因素(剂量、性别)析因设计。各剂量组内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者不考虑性别因素时,可以将该试验简化为单因素(剂量)的平行组设计。 安全性好的药物,在伦理允许情况下,也可采用多剂量组、多周期的交叉设计。交叉设计的优点是节省样本量、自身对照、减少个体间变异,缺点是多周期时间长、重复测量次数多、受试者依从性差易脱落、统计分析方法复杂。 当选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时,通常采用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三剂量组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酶等在Caco-2细胞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的代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中国医科大学 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更新 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更新)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 A. 首剂量加倍 B. 首剂量增加3倍 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 增加每次给药量 E. 增加给药量次数 正确答案:A 2.血药浓度时间下的总面积AUC0→∞被称为:() A. 阶矩 B. 三阶矩 C. 四阶矩 D. 一阶矩 E. 二阶矩 正确答案:A 3.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不由下面哪项所决定()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表观分布容积 C. 滴注速度 D. 滴注时间 E. 滴注剂量 正确答案:D 4.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B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下列采样点数目哪个是符合标准的?() A. 10 B. 7 C. 9 D. 12 E. 8

正确答案:D 6.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 A. 1000倍 B. 91倍 C. 10倍 D. 1/10倍 E. 1/100倍 正确答案:B 7.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 A. 房室 B. 线性 C. 非房室 D. 非线性 E. 混合性 正确答案:B 8.通常不应用下列哪个参数来衡量吸收程度和速度() A. 峰时间 B. 峰浓度 C. 药时曲线下面积 D. 生物利用度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E 9.某弱碱性药物pKa 8.4,当吸收入血后(血浆pH 7.4),其解离百分率约为:() A. 91% B. 99.9% C. 9.09% D. 99% E. 99.99% 正确答案:A 10.关于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受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 B. 顺浓度梯度转运 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达平衡 E. 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 正确答案:E 11.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特殊人群指的是哪些人群?()

一期临床试验及药代动力学测试的主要内容

一期临床试验及药代动力学测试的主要内容 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 Ⅰ期临床试验目的: 1.在健康志愿者中,对通过临床前安全有效性评价的新药,从绝对安全的初始剂量开始,考察人体对该药的耐受性; 2.对人体能够耐受的剂量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为研究Ⅱ期临床试验提出合理的给药方案。 Ⅰ期临床试验工作程序 1.接到药政管理当局(SDA)下达的批件; 2.签订合同; 3.阅读有关资料及文献,选择、组织试验研究小组; 4.计算并确定耐受性试验最小初始剂量与最大剂量; 5.制定、讨论、确定Ⅰ期临床试验方案; 6.试验方案呈报伦理委员会审批; 7.Ⅰ期临床试验前准备工作: 1)筛选志愿受试者; 2)准备知情同意书; 3)准备记录表格与试验流程图; 4)血药浓度监测考核; 5)Ⅰ期病房准备; 8.Ⅰ期临床试验方案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制定试验进度计划; 9.试验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0. 受试者随机分组; 11. 试验前24小时内完成每例受试者病例登记: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眼科检查、血液学检查、血生化检查、尿液学分析等各项指标检查; 12. 准备每例受试者试验流程图; 13. 按照试验方案与进度计划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14. 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15. 总结报告。 Ⅰ期临床试验方案程序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随机分组,逐组进行,有主观或其它因素影响时设安慰剂对照);2)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设高、中、低三个剂组,三向交叉拉丁方设计,确定临床有效量和给药量,每组均有三个剂量,每次均有三个剂量,以排除仪器、个体差异); 3)连续给药耐受性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达稳态后再继续二天,一般连续七至十天)。Ⅰ期临床试验方案模式 1.首页:项目名称、研究者姓名、单位,申办者负责人姓名、单位 2.简介:试验药物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结构式、化学名、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果摘要(如已在国外进入临床试验,介绍初步试验结果); 3.研究目的:在健康志愿受试者中,观察单次给药耐受性,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与耐受性; 4.试验样品:样品名称、代号、制剂与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药检部门检验人用合格报告、给药途径、贮存条件、数量(剂量总数、制剂总数); 5.受试者选择:志愿受试者来源,入选标准,淘汰标准(根据各类具体药物制定)。入选人数、姓名、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籍贯、民族。 6.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7.伦理委员会报批:三个试验方案需分别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8.试验设计与方法; 9.观察指标:体检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神经科检查、眼科检查、血液学、血生化及尿液分析等各项指标均需写明; 10. 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事先规定数据处理方法,确定正常值和异常值确定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及单位等; 11. 总结报告:规定试验周期、总结报告完成日期; 12. 末页:试验地点、研究者与申办者签名。

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吸收 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最大血药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二、分布 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 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 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 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 三、消除 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 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 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 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肌肉注射)、粘膜(栓剂)。 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 共性:药物是通过生物膜吸收的。 吸收过程 扩散 被动扩散: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成正比;无特异性;无饱和性;药物分子必须具备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大部分化学药物是通过被动扩散途径吸收的。 膜孔扩散:分子量小于100的物质。 易化扩散:需转运载体的参加,有饱和性和特异性;但需要一定的浓度梯度。如细胞摄入葡萄糖、甲氨蝶呤、小肠吸收VB12 。 转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