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含氮及杂环化合物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作为抗菌药剂的用途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作为抗菌药剂的用途1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概述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由于氮原子有较高的亲电性、可形成氢键、能较容易地参与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特性,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材料、农药、染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很多,以下列举几种常用方法:(1)环合反应:利用两个非环状化合物之间的合成缺陷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
(2)胺化反应:使用含氮原子的试剂与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
(3)羰基化合反应:将烯烃与羰基化合物反应,通过内偶极环化反应来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
3 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抗菌药剂的用途由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药物活性和生物耐受性,因此被广泛用于抗菌药剂的研究中。
(1)喹诺酮类抗菌剂:属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并可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引发的二次感染。
(2)头孢菌素类抗菌剂:含有β-内酰胺结构和杂环结构,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3)氨基糖苷类抗菌剂:由氨基糖和糖苷两个部分组成,含有多个氮杂环结构,对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克雷伯菌等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4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作为抗菌药剂,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染料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变色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染料领域,如靛蓝和缬草红等。
(2)农药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菌等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农药领域,如吡虫啉、噻菌灵等。
(3)材料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主要应用于金属络合物、光伏材料、光触媒材料及智能材料等方面。
例如,含杂环结构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发光、电催化及荧光传感等性质。
总结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成为可能的抗生素、杀虫剂、防腐剂、荧光传感器、纺织化工、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将会为人类社会带来广泛的探索空间。
有机含氮化合物

1授课内容 Chapter 9 有机含氮化合物 学时数 6掌握比较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的方法、胺与HNO 2的反应、重氮盐的放氮及偶联反应;理解杂环的芳香性及反应活性顺序; 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第一节 胺 Amines(胺的碱性、胺与HNO 2的反应); 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Diazo and Azo Compounds (放氮和偶联反应); 第三节 酰胺Amides (酸碱性、缩二脲反应)第四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es (反应活性比较) 第五节 生物碱AlkaloidsP250/1, 4, 11, 15教材:《有机化学》张生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Organic Chemistry 》Stephen J. et al. Academic Press3.《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美)John McMurry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目的(含重点,难点)主 要 内 容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教 材 教研室意见2教 学 内 容时间分配媒体选择第九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 主要指分子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
例如,生物碱、蛋白质、磺胺类药物等。
本章主要讨论胺(amine)、重氮化合物(diazo compound)、偶氮化合物(azo compound)、酰胺(amide)、含氮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alkaloid)。
第一节 胺Amines一、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Struc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一)胺的结构和分类胺: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通式:R-NH 2,R 2NH 或R 3N ,其中R 代表烃基,它们分属于伯、仲和叔胺。
《有机化学》第九章

第九章
水溶液直接提取法不利于那些碱性较弱不能直接溶解于水的生
物碱提取,因此可采用偏酸性的水溶液,使生物碱与酸作用生成盐
进行生. 物碱提取。具有碱性的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多以盐的形式存在, 而弱碱性或中性生物碱则以不稳定的盐或游离碱的形式存在,故常
用0.5%~2%的乙酸、盐酸等为溶剂。
29 第二节 生物碱
二 、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二)醇类溶剂提取法
游离生物碱及其盐一般都能溶于甲醇和乙醇,因此用它 们作为生物碱的提取溶剂,应用较为普遍。甲醇的极性比乙 醇的极性大,对生物碱的溶解性比乙醇好,甲醇的沸点也比 乙醇低,但对视神经的毒性很大,所以除实验室有时将甲醇 作为生物碱提取溶剂外,多数用乙醇作为溶剂,有时也用稀 乙醇(60%~80%)作溶剂。通常采用醇提—酸水—碱化— 亲脂性溶剂萃取的方法反复进行。
N
-
N
CH3
33 第二节 生物碱
三 、 重要的生物碱
(三) 麻黄碱
第九章
麻黄碱俗称麻黄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用*标记),麻黄碱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 于制造酚醛树脂、农药、医药(如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
O2N- O
O -CH=N-N-C = O
CH2-CH2
- -
-
呋喃唑酮(痢特灵)
19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四、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 吡咯衍生物——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
第九章
20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
第九章 杂环化合物、生物碱
【知识目标】 理解杂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类。 掌握五元单杂环、六元单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几种重要的生物碱(麻黄素、烟碱、小檗碱、鸦片制剂)。 【技能目标】 掌握常见杂环化合物、生物碱的鉴别方法。
杂环化合物定义

杂环化合物定义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指不是碳原子的原子)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并含有不同的杂原子,如氮、氧、硫等,这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功能。
一、杂原子1.1 氮杂环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咪唑和嘧啶。
在咪唑中,氮原子是在环上的。
它使它在一些细胞信号转导、 RNA 与 DNA 的生物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嘧啶含有两个氮原子,一个位于环中,另一个则连接着杂环。
1.2 氧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通常包括呋喃、吡咯烷酮、吡喃等。
多用于制药、农药、染料等领域。
1.3 硫杂环化合物例如噻吩和二恶硫。
其中噻吩可以作为一些染料、润滑油和药物的原料,因为它具有防腐和抗氧化的作用。
二、杂环的特点2.1 可通过不同的杂原子以及相对排列方式制造出种类繁多的化合物。
2.2 杂环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因此成为了广泛应用的重要原料。
2.3 杂环亦能改变化合物的分子形状和分子间的各种不同相互作用,从而加强添加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其作用值得深入挖掘。
三、杂环的应用3.1 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的制造。
3.2 在新型材料的研究中,杂环化合物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化合物,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杂环化合物也被用于新型铀和镎的萃取分离和控制核材料的制备。
结语杂环化合物是一类特别的有机化合物,以其多样的结构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而被广泛使用。
期望在未来,随着人们对其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开发出更为优异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含氮杂环化合物

含氮杂环化合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氮原子并且构成环状结构。
这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染料、润滑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很大,其中包括咪唑、吡啶、吡咯、噻吩等多种结构。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因此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包含多种含氮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如贝拉巴因、喹诺酮、吗啉等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制备中。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环化反应、氮杂环合成和芳香环化等。
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近年来,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层出不穷,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以吡咯啉为代表的一系列含氮杂环化合物被用作抗疟疾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传播。
含嘧啶环的化合物是广谱抗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含有吡嘧啶结构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制备中,其作用机制多样,可以用于治疗癌症、痛风等疾病。
在农药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
以三唑啉为代表的一类化合物是有效的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多种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含有未定异唑环结构的农药对病虫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的病虫害防治中。
除了医药和农药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还在染料、润滑剂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噻吩为代表的一类化合物是有效的染料原料,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含有哌嗪环结构的化合物是有效的润滑剂,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第二篇示例: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物研究价值的有机化合物。
其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与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常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包括吡啶、吡咯、吡嗪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活性上。
9-杂环化合物的应用-香料

吡嗪 2-甲基2,3-二甲基2,5-二甲基2,3,5-三甲基2,3,5,6-四甲基2-乙基-3-甲基2-甲基-5-乙烯基3-甲基-2-异丁基2-乙酰基2-异丁基-3-甲氧基2-仲丁基-3-甲氧基2-异丙基-3-甲氧基5,6,7,8-四氢喹啉 2-甲氧基-3(或5-或6-)-异丙基
某些吡嗪化合物及其感官性能
O OEt
C
R
O
CHO
+ Cl
C H CH3
(CH3CO) 2
O O
RO
BF3
RO
O
第二节 吡嗪类香味物质
1、一些重要的吡嗪化合物
1)吡嗪类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形成 吡嗪类属于含氮六员杂环化合物,已从各种食物体系中分离出来,它 也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香味物质,最早发现吡嗪类在自然界的存在是 在1962年鉴定出其存在于杂醇油中。此后,大量出现关于该类物质存在的 报道。吡嗪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热处理食品中,例如:牛肉、大麦、可可、 咖啡、花生、爆米花和黑麦面包中。除烷基取代的吡嗪在自然界存在外, 尚有烷氧取代的吡嗪化合物物也存在于自然界申。例如:2-烷基-3-甲氧基 吡嗪发现在钟形胡椒和豌豆中存在;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和2-仲丁基3-甲氧基吡嗪存在于格蓬油中。 食品中吡嗪类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理论:第 一,氨基酸和糖类或糖的降解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生成吡嗪类化合物, 也即梅拉德(Maillard)反应产生吡嗪类化合物;第二,α-羟基酸或氨基酸 的热解反应产生吡嗪类及烷基取代的衍生物。
HO OH
HO HO
OO
OO HEAT
HO HO
OO
O
HO
+
+
OR O
O
O
含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

含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
新近,有位朋友曾和我提到“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这个词,对此,我们一
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它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之大。
“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是指由多种氮杂环取代羰基等基团而成的类似化合物,在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上,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特性,因此,有关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某种特定的分类办法,将
它们按碱性程度进行排序,是有秩序组织和分析的过程。
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甲基环丙烷、吡咯烷等单环外极碱类,阿拉伯烷基铵等共环外极碱类,吩环烷二胺等芳环碱类,以及芳基事列等混合碱素类。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此类排序似乎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太广,但是,如果能够深
入了解“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一定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与此同时,它也蕴藏着诸多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生活娱乐方面,它也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氮杂环化合物碱性排序”尚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被完全把握,但关注它的重要性,让我们有机会去新的领域探索、思考,生活变得有趣而又充实有活力。
含氮及杂环化合物

第二节 胺
② Hofmann消除反应
N(CH3)3 OH CHCH2CH3 CH3
(CH3)3N
+
Ch3CH2CH=CH2 95%
+
H3CHC CHCH3 5%
Hofmann规则:具有几种β-H季铵碱的热分解产物 主要消除含氢较多的β-H
第二节 胺
Hofmann消除反应机理——E2
第二节 胺
【注意】① 当季铵碱的N原子上连有两个以上可变为烯烃的基团时,主要 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
N(CH3)2 NO2
第二节 胺
4)付-克反应 一级芳胺、二级芳胺由于N上有氢,直接酰化时,芳核和N 上都会发生酰基化。所以,必须将NH2保护。
NH2 O CH3CCl NHCOCH3 O CH3CH2CH2CCl AlCl3,CS2 NHCOCH3
COCH2CH2CH3 NH2
H+,H2O
COCH2CH2CH3
NH2 NaNO2 NO2 HSO4
+ N2HSO4H2SO4 NO2 H2O
OH
NO2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
三、偶合反应——保留N2反应 1. 重氮盐的偶合反应
ArN2+X- +
G
Ar—N=N—
G
G=OH,NR2,NHR,NH2,ArN2+
OH
Ar-N N
+
Ar-N=N
+
pH=8-10
Ar-N=N
OH
印刷层 保护层 反射层
染料层 盘基层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
2. 重氮盐的还原反应
+ N NCl 还原剂 NHNH2
还原成肼用的还原剂: HCl+SnCl2、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连二 亚硫酸钠(保险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NO2
硝基甲烷
NO 2 CH3CHCH3
2-硝基丙烷
O2N
CH 3
对硝基甲苯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R N
O O
或
R N
O O
两个N-O键的键长相等。硝基的结构可用共振结构式表示如下:
O N
+
O N
+
O
O
1
9.1 硝基化合物
9.1.1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硝基化合物的异构体是亚硝酸酯,其中C原子与O原子相连:
10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一些其它的强吸电子基也能起到硝基的作用,例如:
O CH 3 C F + (CH3)2NH O CH 3 C (96%) N(CH 3)2
离去基团可以是—X,-OR,-NO2,-CN等。这类反应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13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只有当硝基处在离去基团L的邻对位时才对其相应的Meisenhemer络合物更有效地起到稳定化 作用。如五氟硝基苯与氨反应,只有邻、对位上的氟原子能被取代。
NO2 F F F
Cl NO2 OH NO2
+ OH
NaHCO3, 130 ℃
Cl NO2
OH
+ OH NO 2
Cl
NaHCO3, 100 ℃
NO2
NO 2
OH NO2
O2N
+ OH NO 2
NaHCO3, 35 ℃
O2N
NO2
NO 2
9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OH CH3NO2 CH2NO 2 HCHO OH O2N CH2CH2OH 2 HCHO O2N C(CH 2OH) 3
CHO + CH 3NO 2
NaOH CH CHNO 2 (75%) PhCH 2N(CH 3)3OH (CH3)2CCH 2CH 2CO 2CH 3 NO 2 (80~86%)
N-甲 基 苯 胺
N,N-二 甲 基 苯 胺
N-甲 基 -N-乙 基 苯 胺
19
9.2 胺类化合物
9.2.1 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特征
9.2.1.2 命名 结构比较复杂的胺,将氨基当作取代基,以烃或其它官能团为母体,取代基按次序规则 排列,将较优基团后列出。例:
CH 3 CH3CHCH2CHCH3 NH 2 4-甲基-2-氨基戊烷 对氨基苯甲酸 H2N COOH
N O深紫红色
NO 2 2,4,6-三硝基苯甲醚
12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能量
O N O
F OCH 3
O N O F
+ CH 3O
O N O OCH 3 +
F
反应坐标
芳环上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能线图
季铵化合物可以看作是铵的衍生物来命名,例如:
(C2H5)4N+I碘化四乙铵
(CH3)3NC2H5 OH
三甲基乙基氢氧化铵
“氨”,“胺”,及“铵”字的用法:在表示基时,如氨基,亚氨基,则用“氨”字;表 示NH3的烃基衍生物时用“胺”,而季铵类化合物用“铵”。
20
9.2 胺类化合物
9.2.1 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特征
硝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1660~1500cm-1和1390~1260cm-1区域分别出现硝基的N-O不 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
在1HNMR谱中,硝基的吸电子作用使邻近的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脂肪族硝基 化合物中,α-H的化学位移值为4.3 ~ 4.6ppm,β-H的化学位移值为1.3~1.4ppm。
Zn,NaOH
NaOBr NHHN
氢化偶氮苯
Zn , NH4Cl , H 2O NH OH Na 2Cr 2O7 H2SO4 Zn , H2O
N-苯基羟胺
电还原
NO
亚硝基苯
NO2 (NH4)2S
NH2
6
NO2 NO2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3 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 含有α-H原子的硝基化合物在碱催化下,能与羰基化合物起缩合反应:
在更强烈的条件下, 还可以合成二硝基化合物和三硝基化合物。三硝基化合物是猛烈的炸药。
16
9.1 硝基化合物
9.1.4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9.1.4.3 亚硝酸盐的烃基化 无机亚硝酸盐跟卤代烷进行亲核取代反应(SN2) 可以分别生成亚硝酸酯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
O N O O N O
+
H2C R H2C R
9 含氮及杂环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有硝基化合物、胺、季銨盐、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和叠氮化合物。
R-NO2(Ar-NO2) R-NH 2(Ar-NH2) R 4N X ArN2X(RN 2X) Ar-N=N-Ar(Ar')
硝基化合物 胺 季銨盐类 重氮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
9.1 硝基化合物
9.1.1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CH 3NHCH 2CH 3 甲基乙基胺 NH 2
NH 2 环己胺
二甲胺
H2NCH 2CH 2NH 2 CH 3 对甲苯胺? 乙 二胺
NH 2 NH 2 1,2,3- 三 胺 苯
芳香仲胺或叔胺,在取代基前冠以“N”字,以表示这个基团是连接在氮原子上。例:
NHCH 3 H3C N CH 3 H3C N CH 2CH 3
NH3 RNH2 RR'NH RR'R"N
氨 伯胺 仲胺 叔胺
铵盐或氢氧化铵中的四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称为季铵盐或季铵碱。
R4N+Cl季铵盐
R4N+OH季铵碱
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与脂肪烃相连的称为脂肪胺;与芳香烃相连的称为芳香胺。
CH 3CH 2NH 2 乙 胺 (脂 肪 胺 ) H3C
CH3CH2CH3 + HONO 2 400℃ CH3CH2CH2NO2 + NO2 CH3CHCH3 + CH3CH2NO2 + CH3NO2
产物为混合物,较难分离。在工业上将这些混合物不分离,作为混合溶剂。 9.1.4.2 芳烃的硝化
NO 2 H2SO 4 + HONO 2 50-60℃ + H 2O
9.2.1.3 结构特征 胺分子中N原子是sp3杂化态。胺分子具有棱锥形结构,孤电子对在棱锥形的顶点:
N H H 氨 H H 3C N CH 3 CH 3
三甲胺
电负性大小次序为:O > N > C。
CH3CH2-NH2 μ =1.2 D
R- NO2
硝基化合物
R O
N
O
亚硝酸酯
亚硝酸酯具有和硝基化合物不同的化学性质。
R ONO H2O ROH + HONO
[H] R ONO ROH R-NO2
[H]
R-NH2
2
9.1 硝基化合物
9.1.2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硝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硝基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等有机溶剂。脂 肪族硝基化合物是无色而具有香味的液体,大部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都是淡黄色固体,多 硝基化合物在受热时一般易分解而发生爆炸。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都有毒性。
第二硝基烷烃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结晶的N-亚硝基取代的硝基化合物,产物溶于NaOH 溶液中,生成蓝色溶液。
N O R2CHNO 2 + HONO
第三硝基烷烃不与亚硝酸作用。 此反应可用来区别伯、仲、叔这三种硝基化合物。
R2C NO 2
8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NO 2 NO 2
+
L
Nu Nu
+
L
式中 -L,-Nu 在硝基的邻对位;-L为-X,-OR,-NO2等;-Nu为-OH,-SH, ROH,RONa,胺,碳负离子等。
11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5 硝基对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 硝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反应机理:
NO2 Fe/HCl
H2, Ni
R NH 2 +
H2O
NH2
5
9.1 硝基化合物
9.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9.1.3.2 还原
NaOH , As 2O3, H2O N N O Fe Fe , NaOH , H 2O H2O2 N N
氧化偶氮苯
偶氮苯
NH 2 Fe, HCl
NO 2 Zn, NaOH ,C 2H5OH
Cl O2N + H N O2N N
( 94%) O2N KOH O2N
Cl
+
OH
O ( 80~82%) NC
N CCHCO 2C2H5 +
Cl O2N
NO 2
C2H5OCO CH O2N
NO 2
氟代烷不容易起亲核取代反应,但对硝基氟苯中的氟都容易被亲核试剂所取代。
F CH3ONa/CH3OH 25℃, 93% NO 2 NO 2 OCH 3
OH OH OH OH NO2 O2N OH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