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登录 首 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转载)
ixij 收藏于 2011-09-01 阅读数:72 被转藏:0
上网场所从网吧向家庭学校转移
随着网吧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家庭拥有电脑比例的提高,学校上网条件的改善和上网终端设备的变化,青少年上网场所更加多元化,对网吧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2008年,有57.5%的青少年在网吧上网,到2010年,该比例下降到48.1%。与此同时,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从77.2%提升至86.5%,增加了9.3个百分点。在学校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也增加了6.6个百分点,达到42.9%。
征文:浅谈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齐鲁网2010-09-27 亢龙有悔2010
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第四章: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2011-01-19 沃野天空
人民网:网民倾向网吧上网 在家上网比例不够高2007-07-18 一键点尽天下新闻
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
不生病之真法(第四章)
《国家地理》公布年度点...
中华古籍29部
服务条款 | 设360doc为首页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网终端不断从电脑向手机扩展
2010年,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7亿人,同比增长21.4%,青少年占整体手机网民的56.1%,是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最主要的群体。
2007-2010年之间,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的上网的比例从94%下降到74.6%,手机上网的比例从49.7%提升80.3%。而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低龄人群手机持有比例的提升,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在中国,宽带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方式,共有2.7亿人通过宽带连入互联网,占总体网民比例的90.6%;而宽带接入的价格亦能为中国大陆的大部分中产阶级所接受。
无线接入方式,特别是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在迅速上升,有11,760万手机上网用户。
而使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的网民人数,自从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已在逐年地继续减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
为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一)我国上网计算机数:2000年:650万台2002年:2083万台2004年:4160万台2006年:5940万台2008年:8470万台(二)我国上网用户人数:2000年:1690万,拨号用户:1793万2001年:2650万,拨号用户:11543万2002年:4580万,拨号用户:2683万,宽带用户:200万2003年:6800万,拨号用户:4500万,宽带用户:980万2004年:9400万,拨号用户:5515万,宽带用户:3310万2005年:10300万,拨号用户:4950万,宽带用户:5300万2006年:13700万,拨号用户:5100万,宽带用户:9070万2007年:21000万,拨号用户:2340万,宽带用户:16340万2008年:29800万,宽带用户:27000万2010年:45700万,宽带用户:45000万(三)互联网普及率2002年:3.6%2003年:5.3%2004年:6.7%2005年:7.9%2006年:10.5%2007年:16%2008年:22.6%2009年:28.9%2010年:34.3%(四)手机网民2006.06:1300万2006.12:1700万2007.06:4430万2007.12:5040万2008.06:7350万2008.12:11700万2009.06:15500万2009.12:23300万2010.06:27700万2010.12:30900万互联网2000-2010:十年十大变化1.网民数量和构成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报告摘要 (3)第一章调查介绍 (4)一、调查背景 (4)二、报告术语界定 (5)三、调查方法 (7)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0)一、网民规模 (10)(一)总体网民规模 (10)(二)宽带网民规模 (11)(三)手机网民规模 (12)二、网民结构特征 (13)(一)性别结构 (13)(二)年龄结构 (13)(三)学历结构 (14)(四)职业结构 (14)(五)收入结构 (15)(六)城乡结构 (16)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17)一、基础资源概述 (17)二、IP地址 (17)三、域名 (18)四、网站 (19)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0)第四章网络接入 (21)一、上网设备 (21)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间 (22)第五章网络应用行为 (24)一、网民网络应用行为 (24)(一)信息获取 (25)(二)商务交易 (27)(三)交流沟通 (28)(四)网络娱乐 (31)二、网络安全和信任环境 (34)第六章手机上网行为分析 (35)一、手机上网应用行为 (35)二、手机网民结构特征 (36)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40)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50)报告摘要•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
•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
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
2010年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终

2010年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但是21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大学生,中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的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
这次手机调查报告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大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
方法: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97%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学生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
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以下是有关手机调查的情况:1、手机调查之手机的品牌发现大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外国的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大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
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国产品牌中又以OPPO和台电等新兴牌子较受欢迎。
可见大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外国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知名品牌的企业产品质量普遍表示认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形象较好,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国内外品牌在这方面差距较小,国外品牌只是个别产品的认可度高于国产品牌。
2、手机调查之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8 %的大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6%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5%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们大多选购800元价位以下的手机,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会买800元价位以上的手机,甚至是1500元以上。
可见大学生的购买能力很强。
3、手机调查之购机目的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
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报告

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报告(组图)艾瑞咨询近期发布了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调研系列报告,艾瑞通过2010年2-3月对10家主流手机WAP网站投放问卷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群体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低龄化渗透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成明显变化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选择方面,用户对于应用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调研数据同时也反映了用户对各项服务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以下是对手机上网用户群体结构,以及手机即时通讯等四项热门应用调研数据的详细解读:一、用户属性性别比例:手机上网用户以男性为主,性别比例差距依然较大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移动互联网网民男性性别的比例为80.3%,女性比例仅为19.7%,性别比例的绝对差距超过60%,差距明显,但女性比例较去年已经上升1.9个百分点。
根据CNNIC历年统计调查显示,互联网男女用户性别比例由2000年的3:1发展到2009年接近1:1,女性用户比例逐年上升,这是由于互联网宽带化促进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改变了互联网用户男女比例构成。
遵循传统互联网发展历程,结合移动互联网所处阶段特征,艾瑞预计随着3G商用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带宽增长、手机功能增强、上网资费下降、用户认知度提高,将促进手机网民性别比例逐步均衡发展。
年龄结构:18-24岁网民占比过半,低龄化成用户群体重要特点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18-24岁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超过半数,达到57.0%;25-30岁的网民占比为23.2%,居于第二位;40岁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仅为2.1%,占比最小。
从2010年和2009年调研数据的对比来看,24岁及以下的用户群体占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25岁及以上的用户占比则呈现阶梯型的下降,显示出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当前移动互联网网民的低龄化特征明显,而在未来三到五年,年轻用户作为移动互联网主体用户的特征将得到延续。
2010年中国IT网民3G使用调查报告

2010年中国IT网民3G使用调查报告一、中国3G市场概述2009年1月7日,经过多年的等待,中国3G牌照终于正式发放。
中国出现了与世界其他3G国家不同的制式使用局面,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各获得一张牌照,三种3G制式并存。
2009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随着中国联通WCDMA标准的试商用,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5月17日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新增483万3G移动电话用户,至此,中国3G用户累计达到1808万。
这个数字相对于7.2亿的2G 手机用户,实属冰山一角。
不过这同时说明,尽管中国3G姗姗来迟,但可以预见的是,3G网络的到来将激发出一个巨大的市场,7亿多的手机用户将成为3G市场最大的支撑力量。
这一市场提供的服务及应用较2G更加多样、更加丰富。
3G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意味着这个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拼争,对中国3G未来的运营及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
经过一年的发展,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态势如何?中国移动重新上演一家独大?还是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3G用户又有哪些体会及现身说法?他们对中国3G是否充满信心?在3G契机下,手机市场格局出现洗牌的可能性有多大?随着3G市场的全面运营,上述问题一直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在2010年5.17电信日来临之际,对走在潮流前沿的中国IT 网民的3G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或许能够得到上述部分问题的答案。
不过,3G对于中国来说,毕竟是新生事物,未来仍存在很多难以预知的变数。
本次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国3G业务用户、3G手机用户(只用3G手机但未使用3G业务)、非3G手机用户这三类用户群体对3G的看法的分析,来展现经过一年的运营中国3G的发展现状及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态势。
二、报告主要观点3G手机用户:·国际大品牌的3G手机是中国3G用户的首选,仅诺基亚、三星两大品牌就占据57.1%的使用比例;国产手机厂商仍然命悬3G,用户使用比例与国外品牌相比,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3G手机用户的手机价格集中在1000-2000元、2001-3000元两个价格段,其中2001-3000元中高端价格区间手机占据了33.5%的使用比例;·从3G手机用户获取3G手机信息的渠道来看,手机类网站/门户网站的手机频道成为这一群体获得3G手机/3G业务的主渠道,一半左右用户采取这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运营商的营业厅/官网及手机专营店是第二大渠道,用户选择比例接近;国美、苏宁等卖场、数码电子产品卖场是第三大渠道;·高速无线上网是用户使用3G业务的主要原因,超过七成用户因为此才选择使用3G 手机;·目前使用3G手机的用户中仅有67.4%的正在使用3G业务,三分之一3G手机用户并未使用3G业务;·目前使用3G业务的用户中,一半使用的是中国联通WCDMA业务,另外还有三成选择的中国移动TD-SCDMA业务,15.1%使用的是中国电信3G业务;·用户选择中国移动TD-SCDMA 3G业务的主要原因是:2G就是用的移动的,这是中国移动携号转网政策的带来的结果。
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调研报告

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调研报告回首2010 年中国手机市场,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快速增长带来的中国内地手机销量首次突破 1 亿部.展望2009 年,伴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差异化将成为手机制造商制胜的"法宝",手机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手机市场将在整合中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新入网和换机用户增长销量首次突破 1 亿部2010 年,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来自诺盛电信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规模首次突破 1 亿部,占到了全球手机销量的十分之一强.具体来看,2010 年中国内地手机市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共销售了 1 亿919 万部手机(不包括二手手机和黑手机) ,手机整体市场规模比2005 年扩大了28%.其中, GSM 手机销量为1 亿251 万部,CDMA 手机销量为668 万部. 移动运营商新业务的层出不穷,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增加以及手机平均价格的降低, 有效地刺激了新入网用户和换机用户的增长,这是中国手机市场在2010 年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0 年,中国移动通信新增用户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带动了中低端手机尤其是超低端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 从中国手机市场不同价格段手机销量的变化可以看出: 低于500 元的超低价手机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从2005 年第一季度的2%猛增至2010 年第四季度的16%,1000 元以下的手机比例从2005 年第一季度的29%跃升至2010 年第四季度的52%,已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换机用户也在快速增长.市场激烈竞争促使手机平均价格下降,手机也在配合移动运营商不断推出的各种新业务而不断增加着新式功能, 这都成为促使老款手机用户成为换机用户的驱动力.由于换机用户往往集中于高端领域,因此尽管相比2005 年,1000 元~3000 元价位的手机在2010 年所占市场份额持续降低,但是3000 元以上的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却保持了稳定,实现了销量的持续增长. 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差异化优势更为凸现2010 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2010 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前两位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合计份额首次突破50%,并在第三,第四季度实现了继续增长. 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均依靠五款畅销机型一举包揽了2010 年中国手机市场单款机型销量排名的前十名.来自诺盛电信咨询的数据显示,诺基亚1110,1600,6030 赢得销量排行的前三名;摩托罗拉V3,C139,C118,C168 则取得了四到七名的位置.由此可见, 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大全球手机业巨头, 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保持并加强其市场地位,主要来自产品的强力支撑,排名位列前十名的机型销量占据了2010 年中国内地手机市场总销量的24%.因此,对于中国的国产手机以及其他国外品牌手机而言,要想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抗衡,就必须培育出热销机型以提升市场份额. 仍将继续增长的中国手机市场,为各手机制造商参与竞争创造了机会.诺盛电信咨询认为,当中国发放3G 牌照后,在新移动运营商进入初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采取优惠措施来应对竞争,充分挖掘潜在用户以发展新手机用户;与此同时,网络的更新换代也将推动,换机市场的发展.因此,诺盛电信咨询预测,从2009 年年底至3G 大规模商用的2009 年年底,中国手机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在2010 年中国手机市场上,竞争态势将呈现两大特点:其一,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其二,国际品牌将继续在整体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更多的国产手机将赢得更多的细分市场. 市场调研报告安全生产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会计调研报告产品调研报告首市场调研报告安全生产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会计调研报告产品调研报告先, 伴随着洗牌和整合, 手机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在未来各种制式的手机市场中, 80%以上的份额将被 3 到5 家主要手机制造商占据. 中小品牌手机制造商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只能进入区域市场,细分市场来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 国际品牌继续在整体的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并不可能占据所有的细分市场, 宇龙等国产手机品牌牢牢占据双模双待机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内品牌将继续分化,以中兴,华为,大唐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有望在手机领域崛起,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中国本土手机制造商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厂商的出局速度将加快. 最后,差异化竞争将是手机制造商生存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强势品牌和渠道掌控能力,将成为未来手机制造商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最主要方面。
2010年中国3G市场与手机上网用户研究报告

中国3G市场与手机上网用户研究报告简版iResearch China 3G Market and Mobile Internet User Research Report2010年目 录I. 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调研背景 (3)II. 研究方法 (4)III. 概念定义 (6)IV. 报告摘要 (8)V. 报告正文 (9)1. 中国3G用户市场发展状况 (9)1.1. 2009-2013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变化趋势 (9)2. 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属性研究 (10)2.1. 手机上网用户性别比例 (10)2.2. 手机上网用户年龄结构 (11)3. 中国手机上网细分用户研究 (12)3.1. 手机上网用户细分人群结构状况 (13)3.2. 移动互联网上网频率 (14)4. 艾瑞建议 (16)附录一:正式版报告目录 (17)附录二:正式版报告图表目录 (18)法律声明 (19)图 目 录图 1- 1 2009-2013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变化趋势 (9)图 2- 1 2009-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性别比例情况 (10)图 2- 2 2009-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年龄结构 (11)图 3- 1 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七类细分人群 (12)图 3- 2 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细分用户比重状况 (13)图 3- 3 2009-2010年中国手机网民上网频率 (14)表 目 录表 3- 1 2010年中国手机上网细分用户上网频率 (15)I. 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调研背景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终端硬件水平的提升,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网络应用内容不断丰富、用户应用体验不断提高。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手机终端数量已经达到7.47亿,来自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总量已经达到2.33亿,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备受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手机网民行为
是指手机网民通过手机终端和通信网络进行移动互联网的浏览、 下载、 应用服务使用等 行为。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总体
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 6 岁及以上常住居
第 1 页 共 24 页
民。
1.3.2 样本规模
本次调查与 CNNIC 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合并进行。用户调查 总体样本 60,000 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 30,000 个,样本覆盖中国大 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四章 手机网民使用特点 .................................................................... 11
4.1 中国手机网民上网活跃度分析 ................................................................................................. 11 4.2 中国手机网民安装手机软件情况.............................................................................................. 12 4.3 中国手机网民使用瓶颈分析 ..................................................................................................... 12
中国网民手机上网行为 研究报告
(2011 年 3 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目
第一章
录
调查介绍 ....................................................................................1
1.1 调查背景 ....................................................................................................................................... 1 1.2 报告术语界定 ............................................................................................................................... 1 1.3 调查方法 ....................................................................................................................................... 1 1.3.1 调查总体 ................................................................................................................................. 1 1.3.2 样本规模 ................................................................................................................................. 2 1.3.3 调查内容 ................................................................................................................................ 2 1.3.4 调查方式 ................................................................................................................................ 2 1.4 主要发现 ....................................................................................................................................... 2
1.3.3 调查内容
用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现阶段手机网民的网民数量、 结构特征、 使用特点、 应用情况、 行业发展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使用手机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移动互联 网使用特点以及应用情况。
1.3.4 调查方式
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1.4 主要发现
2010 年手机用户在规模增速上有所减缓但依旧保持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在应用深度 上保持了稳步的提升。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 PC 上网的传统互联网网民正在向手机网 民渗透。通过全国大范围的手机网民调查,手机网民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章 调查介绍
1.1 调查背景
经过了 2009 年手机网民规模的爆发之后,2010 年移动互联网在用户规模增速上有所 减缓,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度上还是保持了稳步的提升。 本研究为终端用户调研形式,重点研究手机网民的发展状况、网民结构、网上行为、 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等,通过对行为主体的研究,找到把握市场理性发展的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报告将对手机互联网的发展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手机网民行为研究为 基础,对手机网民的特征与应用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综合目前行业管理规范与手机媒体应 用提供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更加符合用户使用需求和符合政府管理需求的手机互联网发 展模式建议。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与趋势判断 ............................................18
6.1 2011 年手机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因素 ......................................................................................... 18 6.2 传统互联网加速向手机渗透,传统手机网站被迫转型 .......................................................... 18 6.3 手机互联网服务行业竞争态势 ................................................................................................. 19 6.4 手机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20 6.5 对手机互联网服务提供企业的建议.......................................................................................... 21
◇ 网民结构
性别分布:在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上,男性群体的优势更为明显。 年龄分布:20-29 岁年轻用户是手机网民的主流群体,手机网民年龄向成熟化方向 发展。 学历分布: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主体,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大幅提升。 职业分布:学生人群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网民 收入分布:1000 元以下收入群体占比偏高,高收入群体占比较小
1.2 报告术语界定
◇ 手机网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手机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 移动互联网
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访问、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互联网,其网站内容主要由 WAP 网页形式和 HTML 网页形式构成,也有部分应用采用终端安装的模式,即通过安 装在手机终端的软件,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访问与使用。
◇ 使用特点
网民手机上网渐成习惯,超过六成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通过手机上网一次。 手机网民在各项应用的渗透率上均有所提升,呈现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加速了网民手机上网频率和深度的提升。 手机上网正在向客户端时代迈进,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加快这一进程。 传统互联网巨头加速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渗透,纯手机网站前景堪忧。 网速和资费是制约网民手机上网活跃度和深度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第五章 手机网民上网应用情况 ............................................................14
5.1 手机网民应用深度提升 ............................................................................................................. 14 5.2 智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应用深度更深...................................................................................... 14 5.3 手机/电脑双重网民手机上网应用深度更高............................................................................. 15 5.4 手机网民手机各上网应用发展情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