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3一. 基本概念3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2. 构件与零件33. 运动副34. 运动副的分类35. 运动链36. 机构3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3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3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33. 机构的结构分析4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一. 基本概念:6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6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7一. 基本概念7(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7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7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8第四章凸轮机构8一.基本知识8(一)名词术语8(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8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8二. 基本技能9(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9(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10(三)其他10第五章齿轮机构10一. 基本知识10(一)啮合原理10(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11(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12第六章轮系14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14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14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15第七章其它机构151.万向联轴节:152.螺旋机构163.棘轮机构164. 槽轮机构16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77. 组合机构17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7一. 基本概念17(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17(二)构件的惯性力17(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17二. 基本技能18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18一、基本概念18(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18(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18(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18(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18二. 基本技能18(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18(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18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18一、基本知识18(一)机械的效率18(二)机械的自锁19二. 基本技能20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20一. 基本知识20(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20(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20(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20二. 基本技能20(一)等效量的计算20(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20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一. 基本概念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械设计总复习范文

机械设计总复习范文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是指根据特定的要求,利用机械原理、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零部件、机构和机械系统的设计。
机械设计的目标是实现机械产品的功能需求,并满足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及制造与维修的要求。
下面是机械设计的总复习内容。
一、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元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如紧固件、轴类零部件、轴承、联接件、弹簧、键和槽等。
2.材料力学基础。
包括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性等。
3.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如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功率传递、传动比等。
4.流体力学原理。
包括液压、气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二、机械结构设计:1.固体力学分析与设计。
包括强度计算、载荷分配、应力分析、疲劳寿命等。
2.机械系统设计。
包括机构设计、减振设计、噪音与振动控制等。
3.轴系设计。
包括轴的强度计算、轴承的选型、轴的位置配合等。
4.机械传动设计。
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离合器、制动器的设计和计算。
三、机械零件设计:1.零件加工工艺与装配设计。
包括零件的材料选择、表面处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的设计。
2.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设计。
包括尺寸链的设计、公差配合的选择和计算。
3.标准零件的选用。
如轴承、齿轮、弹簧等标准零件的选用和使用。
四、机械设计的先进技术: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建模技术。
如CAD、CAM和CAE等软件的运用。
2.数字化设计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3.仿生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如叶片和机构设计中的仿生优化等。
4.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
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可靠性评估和维修性设计等。
五、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1.常用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模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六、机械设计的实践能力:1.利用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进行机械实验和测试的能力。
3.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4.进行机械制造和加工的能力。
机械设计总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机械设计的先进技术、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和机械设计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机械原理》复习资料-基础部分

第一章绪论选择填空1、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 B 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B、不能2、构件是组成机器的 B 。
A、制造单位B、独立运动单元C、原动件D、从动件简答题1、什么是机构、机器和机械?机构:在运动链中,其中一个件为固定件(机架),一个或几个构件为原动件,其余构件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器: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机器有什么特征?(1)经过人们精心设计的实物组合体。
(2)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代替或减轻人的体力劳动,转换机械能。
3、机构有什么特征?(1)经过人们精心设计的实物组合体。
(2)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4、什么是构件和零件?构件: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的刚性组合。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加工制造不可再分的个体。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判断题1、具有局部自由度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局部自由度。
(√)2、具有虚约束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虚约束。
(√)3、虚约束对运动不起作用,也不能增加构件的刚性。
(×)4、六个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则该处共有三个转动副。
(×)选择填空1、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 B 。
A、0B、1C、2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B 。
A、自由度>0B、自由度=原动件数C、自由度>13、由K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具有 A 个转动副。
A、K-1B、KC、K+14、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 B 个自由度。
A、1B、3C、65、通过点、线接触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C 。
A、转动副B、移动副C、高副6、通过面接触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A 。
A、低副B、高副C、移动副7、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是 B 。
A、1B、2C、38、原动件数少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将 B 。
机械原理复习

机械原理复习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的学科。
在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本文将对机械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机械原理中的力学基础知识。
在力学中,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形变或者停止的原因。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则是力的作用方向。
此外,力的作用点也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物体受力的效果。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复杂的力的作用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复习一些关于机械运动的知识。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它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形式。
在机械原理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另外,机械原理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和原理。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它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此外,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也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复习一些机械原理中的重要工程应用。
例如,机械传动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齿轮、带传动、链传动等内容。
此外,机械结构分析、机械振动、机械制图等内容也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力学基础知识、机械运动、力学定律和原理以及重要工程应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机械原理复习提纲

《机械原理》复习提要考试说明:本门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70%)共同组成。
期末考试卷面100分。
其中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分析作图题、计算题。
另外,考试要求携带计算器、铅笔、直尺、圆规等工具。
复习提要:绪论 1.1 机械、机器、机构的概念、特征与辨析绪论[T]第一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1 构件与零件的辨析;运动副的定义、高副与低副、约束数;运动链的定义、分类[T]。
2.2 机构运动简图定义[T];读图与绘制*(基础能力,必须掌握,但往往不直接考察)。
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当不满足时是何运动情况* [T][J]。
2.4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T];计算自由度时的注意事项* [T][J]。
2.5 机构的组成原理[T]。
第二章机构的运动分析3.1 瞬心的确定,瞬心法速度分析[J]3.2 第一类矢量方程图解法、影像原理[J]。
3.3 第二类矢量方程图解法、重合点的选择、哥氏加速度的确定[J]。
3.4 综合应用两类矢量方程图解法或瞬心法与矢量方程图解法作较复杂机构速度分析....*[Z]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4.1 连杆机构的组成、优缺点[T][J];连杆机构的类型与应用[T];基本型式、演化方法、演化型式[T][J]。
4.2 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转动成为周转副的条件以及据此判断四杆机构的类型*[T][J]。
4.3 理解极位夹角与速比系数间的关系(本质与表现),能找到或画出极位、极位夹角、摆角*[T][J]。
4.4 压力角、传动角及其传动性能的关系[T];最小传动角,不同机构的传动角的位置、大小*[J]。
4.5 连杆机构设计的三类基本问题[T];解析设计分析的结论(如最多可按两连架杆5个对应位置设计)[T]4.6 应用转架法与中垂线法的图解设计(连杆对应位置与连架杆对应位置等)*[Z]。
4.7 给定行程速比系数的设计(曲柄摇杆、曲柄滑块、导杆机构)*[Z]。
机械原理复习重点

1. 什么叫机械?什么叫机器?什么叫机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器是一种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机构的组合。
讲运动链的某一构件固定机架,当它一个或少数几个原动件独立运动时,其余从动件随之做确定的运动,这种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后两个简称机械)2. 什么叫构件?机械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3. 运动副:这种由两个构建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高副:凡两构件通过单一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低副: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统称为低副。
4. 空间自由运动有6歌自由度,平面运动的构件有3个自由度。
5.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6. 自由度的计算7. 为了使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则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这就是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当机构不满足这一条件时,如果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则将导致机构中最薄弱的环节损坏。
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则原动件的数目必须等于该机构的自由度数目。
8. 自由度计算:F=3n -(2p1+pn)n:活动构件数目 p1:低副 pn:高副9.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那些事项?1. 要正确计算运动副的数目2.要除去局部自由度3.要除去虚约束10. 由理论力学可知,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为此两构件的速度瞬心,简称瞬心。
11.因为机构中每两个构件间就有一个瞬心,故由N个构件(含机架)组成的机构的瞬心总数K=N(N-1)/212.三心定理即3个彼此做平面平行运动飞构件的3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对于不通过运动服直接相连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可可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13.该传动比等于该两构件的绝对瞬心与相对瞬心距离的反比。
14.平面机构力分析的方法:1静力分析:在不计惯性力的情况下,对机械进行的分析称为机构的静力分析。
使用于惯性力不大的低速机械。
2动态静力分析:将惯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于产生该惯性力的构件上,就可以将该结构视为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仍采用静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知识点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知识点机械原理是研究和应用机械运动、力与能量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机械设计则是利用机械原理,进行机械构件、传动装置等方面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一、力学基础在机械设计中,力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力学主要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若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则物体将保持原有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4.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指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二、机械运动学机械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是机械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机械运动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从原点到终点的距离,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方向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按非直线轨迹运动。
3. 旋转运动:物体绕固定轴线旋转的运动,通常用角度描述。
4. 运动学分析:通过对物体运动状态、运动轨迹及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运动学参数。
三、机械静力学机械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平衡的情况。
在机械设计中,静力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设计的机械构件和传动装置应该能够承受预定的力和力矩。
在机械静力学中,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1. 力的分解和合成:将一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或将几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静力学的基本原理,使用力矩的原理进行计算。
3.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需要满足合力和合力矩为零。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习重点.doc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教学及复习重点机器与机构组成认识【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如零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结构工艺性、零件的设计准则及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一.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重点】1.机器和机构的异同。
2.构件和零件的区别。
平面连杆机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以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教学内容】一.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二.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三.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四、运用计算方法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设计。
【重点】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其基本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教学目的】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适用场合, 了解从动件常见运动规律及位移曲线的绘制,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及机构。
【教学内容】一.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2)凸轮机构的分类二.掌握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三.运用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四.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和机构【重点】1.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2.凸轮的设计方法其他常用机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齿轮机构、轮系机构以及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
【教学内容】一.掌握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并学会棘轮基本参数的确定。
二.了解轮系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三.了解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工作特点。
【重点】齿轮机构运动特点轮系种类及传动比计算间歇运动机构类型标准件的选择——螺纹联接【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教学及复习重点
机器与机构组成认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如零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结构工艺性、零件的设计准则及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
一.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重点】
1.机器和机构的异同。
2.构件和零件的区别。
平面连杆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以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教学内容】
一.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二.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三.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四、运用计算方法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设计。
【重点】
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其基本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适用场合,了解从动件常见运动规律及位移曲线的绘制,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及机构。
【教学内容】
一.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
(2)凸轮机构的分类
二.掌握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运用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四.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和机构
【重点】
1.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2.凸轮的设计方法
其他常用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齿轮机构、轮系机构以及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
【教学内容】
一.掌握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并学会棘轮基本参数的确定。
二.了解轮系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三.了解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工作特点。
【重点】
齿轮机构运动特点
轮系种类及传动比计算
间歇运动机构类型
标准件的选择——螺纹联接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
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三.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重点】
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标准件的选择——键连接、销连接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键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掌握键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了解销连接的应用范围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一.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键的特点和应用;
二.键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三.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规律
【重点】
键连接的失效形式及其设计准则、校核方法
标准件的选择——带传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和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和V带传动设计计算。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二.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和V带传动设计计算。
【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和V带传动设计计算。
标准件的选择——链传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教学内容】
掌握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标准件的选择——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轴承的用途和分类;轴承结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用途和分类
二.轴承结构、特点和应用
【重点】
滚动轴承类型、代号、寿命计算;各类轴承结构、特点和应用
一级减速器齿轮传动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齿轮工作原理、齿轮失效形式、应力分析、强度计算方法及校核方法。
【教学内容】
一.工作原理
二.失效形式
三.强度计算及校核方法
【重点】
失效形式、强度计算及校核
一级减速器传动轴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动轴的选材、热处理方法、强度与刚度计算、结构与尺寸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轴的选材及热处理方法的制定。
二.强度与刚度的计算。
三.轴系结构设计。
【重点】
轴系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