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浅谈西方建筑与装饰艺术的关系

木材 的使用 ) ) 。6 五彩斑 斓 、 拘一 格 的色彩 装饰 。如用 色上 常 不 把 红、 、 、 黄 紫 墨绿 、 橘红等颜色与古典 建筑色彩 混拼在一 起 , 人 令 视 觉上充满“ 理性 ” 诗 意” ) 点 、 、 、 和“ 。7 把 线 面 块形体化 成装饰性 元 素应 用于建筑整体造型之 中, 形成 积木般 的装 饰效果 。如 陪衬 性建筑 对主体性建筑的美化与装饰 。
中图分类 号 : U2 8 T 3 文献标识 码 : A
1 对西 方建 筑装 饰艺 术 的简 要 回顾
在古希腊 、 马时期 , 罗 以石为 材 的人体雕 刻是 建 筑装饰 的主
又重新用在新 的建 筑上 。但 后现代 建筑 装饰 并不是 对古 典建 筑
的简单重 复和抄袭 , 而是 注入 了新 的时代 内容 , 形成 了既古典 又
后现代 主义建 筑从反对现代 建筑 的极端 和冷酷 出发 , 重新捡 拾 起古典 主义建筑 的装饰风 格 , 把大量 的柱式 、 线脚 、 山花 、 花纹
Dic s i n o h e e o m e f a c t c u e wi o s u s o n t e d v l p nto r hie t r nd ws
表层的立体化系列 设计 等。4洒 脱 、 ) 精美 、 丽且 极 富浪漫色 彩 华
的纹饰图案对外观 造型 的装饰 美化 。如教 堂建筑_ 墙 壁 以及 内外
部分艺术 画廊壁部等 。5 不 同用 途和性 能 的材质 给建筑 环境 所 ) 带来 的肌理 装饰。如人工肌理 ( 对大理石的雕 凿) 和天然 肌理 ( 对
浅 谈 西 方 建 筑 与 装 饰 艺 术 的关 系
冯 世 晨
摘 要 : 简要 回顾 西方建筑装饰 艺术历史演 变的基础上 , 在 分析 了西方建筑装饰 性与审美性特 点, 结合 实例 阐述 了西 并 方装饰艺术对建筑创作 的影响 , 同时阐明 了西方建筑与装饰 艺术 的关系。 关键 词 : 装自然主义 , 装饰 中变化着舒 卷纠缠 的草 叶 , 另 2 1 装饰 性 从整体上讲 , 西方 建筑华 丽 富贵 , 豁达 沉稳 , 彩张 扬 , 比 色 对 外还有蚌壳 蔷薇等图案 ( 图 1。 见 )
浅谈建筑学专业建筑与艺术的联系

浅谈建筑学专业建筑与艺术的联系摘要:通过在建筑学专业学生阶段学习的经验,提出艺术表现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结合建筑史学相关知识分析了艺术在建筑不同时期的特征,同时切合实际说明了艺术赏析对建筑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术;建筑;学生;设计语汇1.学生时代对建筑学的领悟艺术与建筑有很大的联系,当然很难用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每个细节,笔者主要从学生时代谈谈艺术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初步课上就学过建筑三要素:坚固、使用、美观。
很显然美观这项说明了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都离不开美学的支持,不管是古建筑还是现代建筑,这都与艺术的表现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不难发现艺术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不同风格的脚印。
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是不同的艺术风格,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
作为建筑学的学生,由于课程安排以及自身之前对艺术的了解等原因,大部分了解到的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都是从学习不同时期建筑开始的。
2.中国传统建筑与美学联系中国的古典建筑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亲如兄弟,他们都受到了当时盛行的各大家主流思想的影响,当然宫廷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
古时的南方的地方性建筑主要受当时北方的宫廷建筑影响,纷纷效仿,当然都不敢超越等级的限制。
回到美术领域,盛行的应该也是宫廷画派,像那些民间画派和文人画派估计受它的影响就像宫廷建筑之于其他建筑一样,这同样也反映在文学上面,似乎古时候的文人都喜欢沾上绘画这个喜好。
朝代的更替,建筑的变革,字体的演变等等,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之间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的。
说到园林建筑,与绘画一样反映平民与贵族、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美学观念。
以中国的古典园林为例,中国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差异,就是文人墨客与皇家贵族两种文化群体的心理差异。
可以感受到儒雅的书卷气息和富丽的贵族气息之间的不同。
但它们又同是中国园林,同样显得自然相亲、天人合一,讲究步移景异,只有一步步游完整个园子,才能体会匠心之苦。
艺术和设计的关系

浅谈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摘要】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是孪生关系,艺术中有设计,设计中有艺术,二者如同双生花一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相辅相成的向前迈进。
漫漫历史长卷相互依存,设计可以是艺术,艺术包括设计,但不等同于设计。
没有设计性的艺术,不是艺术。
同样,没有艺术性的设计也不能算是好的设计。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和艺术从历史的角度看本是同源,就像讨论中国的两大奇葩——诗与画的关系一样,最后只能得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而设计和艺术得关系也是如此,二者本是同源,分开只因历史越发展人类需求分工越来越明细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也可以说,艺术中有设计,设计中有艺术,二者如同双生花一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相辅相成的向前迈进。
近来在艺术评论上多看见比较艺术和设计二者关系的文章,多数评论家认为,“艺术是我,设计是他”,从这点上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宗同源,但在漫长的发展中又有了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设计界对“视觉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概念的逐步过渡和划分,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不断细化,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渐渐体现出来。
一、艺术和设计的差别如果从哲学角度说的话:艺术是某个人的主观感受,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个人的修养及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设计则是设计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建立在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它不是纯思想的东西,往往需要设计师和消费者在某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带有商业气息。
从商业角度说:艺术品的理解者可能只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它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他的价值往往来源于个体的喜好。
而设计是种大众文化,只有为更多的人接受才算是取得了大的成功。
设计是为生活服务,为客观存在的人的需求而服务,是以人为本的。
然而人的生活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生活的发展让我们由温饱的追求逐渐转为对品质的追求,这是人类自然的要求,是一步一步的按照发展的规律而来的。
浅谈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

浅谈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作者:芮潇郭彬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室内设计方兴未艾。
展望未来,室内设计仍以不可阻挡的势头继续发展。
本文主要旨在探讨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不同点与内在联系的同时,认清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推动室内设计这门学科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一.室内设计的定义和演化我国的《辞海》把室内设计定义为:“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功能、技术、艺术的综合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或生活)、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技术手段和造型艺术、人体工程学等知识,创造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要求。
”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则把室内设计定义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的要求。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和空间组织、围护结构内表面(墙面、地面、顶棚、门和窗等)的处理,自然光和照明的运用以及室内家具、灯具、陈设的选型和布置。
此外还有植物、摆设和用具等的配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技术手段、经济能力、环境特点等相关标准,设计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是与建筑同步产生的,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息息相关又相辅相成。
室内设计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他的演化过程与建筑史、美术史、艺术史、家具史等学科密切相关。
无论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还是西方室内设计,都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完善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过程。
室内设计的演化与两大因素有关:其一是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其二是文化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技术和风俗习惯等。
以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为例,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文化多文明且封建集权的国家,地大物博且内向闭塞,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独尊儒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大方向,即带有农耕色彩、儒家色彩的鲜明地方性和民族性。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共性

复 杂 可规整 的乐段 使音 乐 产生 无 限 的韵律 美。 而音 乐 的节 奏 美感 运用 到 建筑 上 ,也 能使 建筑 产 生丰 富 的 韵律 变化。 量 了每 把 铁 砧 和 铁 锤 的 体 积 大 小 , 事 实上 ,建筑 中 也存 在 着 韵律 得 出了一 个 结论 :音 乐上 的和 谐 同 与 节奏 ,例 如 1 7世纪 6 0年 代 的罗 发 音体 的体 积 比例有 密 切 关系。 当 马圣彼 得 大教 堂椭 圆 形广 场柱 廊是 这 一思 想 用 到建筑 上 时 ,它 各部 分 是 一 支 笔 ,在 乐 谱 上 描 绘 着 生 活 的 著 名 巴洛 克大 师 贝尼 尼 设计 的 ,广 之 间 的数量 的 比例 关 系决 定 了建筑 喜 怒 哀 乐 。 建 筑 的 形 式 美 是 建 筑 师 场 周 围 围 绕 着 两 个 相 互 对 应 的 半 圆 比例 的和 谐 ,并据 此 推 断一切 完 美 对 生活 的期 待 ,音 乐家 利用 音 乐语 形大理石柱廊 ,2 8 4根 立柱和 8 8根 的事 物都 如 同音 乐一样 处 在 “ 数” 言 ,把从 生 活 中获得 的灵感 表达 出 壁 柱 组成 四个一 组 的 巨大行 列 ,暗 的, n N 之 中。 来。 每个 古典 日 寸 期 ,音 乐和 建筑 的 喻着 教堂 正伸 出母 亲 的手 臂把 来 自 音 乐 与建 筑 同 为人 类伟 大 的艺 风格 变化 实质 上是 人性 的变化 ,当 四面 八 方 的信 徒 拥抱 在怀 里 。如 果 术 形 式 ,它们 之 间是 存在 着 共 同性 呈现 出共 同的特 征 时是 人们 对生 活 在 罗 马 的圣彼 得 大教 堂前 广场 的柱 的 ,而 且音 乐与 建筑 相互 的影 响有 有着 共 同 的理 想。音 乐 和建筑 始 终 廊 里 散步 ,你 也会 觉得 好 像 是在 享 着 悠 久 的历 史。我 们 可 以不 同时 期 都是 人 类 的创 造物 ,是 某一 时 期 内 受着 音 乐的节律 。 的建筑 风 格 ,联 想到 不 同时 期 的音 人 类 内心理 想 的展 现 ,因而 在特 定 那 些按 照一 定规 律 而 设计 的 门 乐 风 格 。 例 如 ,我 们 可 以 从 古 典 音 时期 一 定会 展 现 出相似 性 ,这就 是 窗 ,檐 口,在 不断 的 变化 中展 现 出 1 】 上 海 金 茂 大 厦 的 乐和 古典 建筑 的风格 演进 中找到 它 音 乐和 建筑 可 以相 互 转化 ,相互 影 无 穷 的 魅 力 。 【
谈谈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谈谈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二者相辅成承,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设计目的相同,不同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作为整体设计的建筑设计在一定程中会制约着室内设计的进行,反过来说,室内设计又能在一定层面上改变建筑物的空间,是整体建筑设计的深化和继续。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基于大量文献扼要阐述了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标签: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关系前言: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
与其他的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的共識和积累,使人们对于建筑艺术具有普遍性的美学判断规律。
在建筑构思中,其形式应真实的反应功能与空间,结构与构造,材料与技术等等。
同样,室内设计也是一样的,需要从立意、构思和表达技巧上对人工环境空间进行设计规划,满足用户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
一、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1.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就是根据建筑设计提供的空间环境进行深入的工作,合理的组织和使用内部空间,多方面综合的运用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全面考虑到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寻求空间具体的美学规律,创造出符合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的内部环境,从而使得这个环境更加的艺术化、科学化和舒适化。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进行了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
建筑物,作为人类社会的物质产物,在满足了人类需求功能之外,还满足了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就是要给人们提供多种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的、有多种建筑实体组合而成的内部使用空间。
建筑设计,一方面要侧重于对于建筑实体的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也就是说人们看到这个建筑物时,给人们留下的外形印象。
另一方面说,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要与它实际承担的功能相适应,也就是说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了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美观的精神需要。
二、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共同点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满足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功能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室内设计考虑的是如何满足一个独立空间的使用功能例如,对于一套教学楼而言,建筑设计是根据设计要求和校方要求,合理分割建筑空间,合理布置普通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等等,同时,还要根据教室使用功能的不同,对一些教室进行特别处理”如,音乐教室和琴房需进行隔声处理,室内设计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满足一个独立空间的使用要求,设计住宅使用空间时更要依据设计标准和使用方要求对室内空间布局进行再创造,进而满足住户对居室的喜好和品位。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

浅谈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发表时间:2020-12-17T12:45:37.6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作者:宿知涵[导读] 音乐与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宿知涵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市 400715【摘要】:音乐与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蕴含着的共性和映射,无论是从艺术风格的特征,历史的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需求甚至细节到艺术作品构成的元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的探索艺术审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力求用更加严谨的方式和敏锐的观察来领悟它们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音乐建筑关联性艺术审美一、建筑元素与音乐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与哲学》中曾提及到,以及十八世纪后叶以来的作曲家贝多芬、豪普德曼比喻“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些艺术家极力推崇的名言都让我们不难看到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音乐的形象表达通过作曲家用五线谱的方式进行记载,其构成音乐的元素例如旋律、和声、伴奏织体、调式调性、音高等多种音乐元素之间都有着相对应的距离和位置。
同样,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也同样涵盖着数字化的组织关系和结构元素,设计师起初用草图设计出一幅相对完整的平面构图,将墙体、门窗、洞口等诸多建筑元素按照相应的高度和尺寸比列进行绘制。
以17~18世纪在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建筑艺术为例,当时的建筑多以教堂为主,从外观上来看,极其奢华,富丽堂皇的装饰是巴洛克之气建筑的主要特征,这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常常穿插曲面和椭圆空间,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并大胆用夸张的纹样形式,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为了尽可能地展现圣彼得大教堂的全貌,将广场拉长,纵向的梯形与横向的椭圆形交融穿插,避免了单调和沉闷。
此外,他设计了284根塔斯干柱式,并在柱子上雕刻了各种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这些柱子组成了规模宏大的柱廊,将广场围合了起来,相互掩映的灰空间与开敞的广场结合,在日光下呈现明暗的多重对比,空间变得层次丰富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摘要:文章以艺术与建筑的关系为主线,讨论了建筑所具备的抽象性、表现性等艺术价值,从而说明建筑与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一样,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建筑
建筑物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它能够反映出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都成为了历史,但是当时的建筑物依然屹立着,像一个老人诉说着过去了故事。
1. 艺术的含义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2. 建筑的含义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①建筑物: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和从事生产的建筑称为建筑物。
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
②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
3. 艺术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建筑一向被认为是视觉艺术大家族的首要成员,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的集大成之作,古典主义的绘画艺术和古典注意的建筑几乎是并行的一个同构体系。
3.1 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困惑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学中的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化的素质教育和人生修养的教育,这使人们在对艺术的认知上首先就将其置于一个他者的位置。
要么艺术仅仅是绘画式的效果图表现,要么又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高在上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支配下,建筑与艺术的关系看似很近,实则相去甚远,艺术语言并不能直接给人们等待来多少更为有价值的构思逻辑,顶多只是一种图式化的构图比拟,或者说人们所理解的艺术,在观念上还仅是扩大了外延的“传统艺术”。
,西方现当代艺术包含的信息量和艺术价值是传统的以写实性为主的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它几乎深入到了人类心灵和思维的各个方面,并通过艺术家的实践,产生了大量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和艺术手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思
想宝库,它远比那些单纯绘画技法的训练要深刻的多。
然而对于这种当代艺术状态的不了解,只能使人们的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被置于两个不同的层面,从而人为地划出了一条学科的界线。
现在提倡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建筑,而应该首先去跨越的可能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建筑与艺术,特别是建筑与当代艺术。
3.2 建筑是艺术的存在
建筑设计从和艺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的观念对建筑设计的触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作为艺术的个性化原因,不同的艺术作品往往因创作视点的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思考深度的不同,从而对建筑师产生不同的思想火花,这种观念灵感的跃动,也在思维的不同层面上表现了颇多艺术价值的勃勃生机。
人们提出“艺术的概念,建筑的过程”的思想,在于强调设计过程中艺术与建筑的平行思考,艺术与技术的平行思考。
那并不是简单地用建筑去表达艺术,或用艺术来体现建筑。
重要的是建立在艺术基础上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艺术化思维观念,这样,“建筑师就必须进入知识乃至进入‘知识的知识’的王国,必须深入到被哲学家称为‘智慧层’的那个观念的世界”。
这意味着人类智慧最高层的哲学、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
强调艺术与建筑的结合。
强调艺术与建筑的结合,强调艺术的概念、建筑的过程,并非是追求绝对没的理想,更不是打着艺术家的旗号来为建筑正名。
“建筑是以限制为基础的艺术。
建筑师不同于艺术家,他们有着明确的社会使命,那就是,把适合与公众或一定地狱空间的知识,以建筑文化的方式创
作出来。
但是,要实现这一使命,建筑师又应当立志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当艺术家不是建筑师的主旨,但应当这样想,假如一名建筑师,当面对着一大堆的材料和图纸进行设计的时候,能够有所感悟,那么,前人上百年所做过的各种探索,就有可能一朝出现,成为他今天创作的最坚实的基础。
不错,建筑师不应该完全照搬艺术家那套做法,但是,他们的确有必要在艺术家开创的道路上与其共同前进。
”
3.3 建筑在艺术风格中的体现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如外国建筑史中古希腊、古罗马有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等代表性建筑风格;中古时代有哥特建筑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后期有运用矫揉奇异手法的巴洛克和纤巧烦琐的洛可可等建筑风格。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其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砖墙木梁架结构,飞檐、斗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1)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12世纪~15世纪,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
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2)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它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
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3)洛可可建筑风格。
1750-1790,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4)木条式建筑风格。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
(5)概念式风格。
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模型建筑,它更多的来余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再出一种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