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艺术与建筑的关系艺术与建筑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补的关系。
艺术和建筑的结合,既能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又能满足人们对功能和实用性的需求。
艺术对建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和创造性的表达形式,能够为建筑提供设计的灵感和方向。
艺术家们的创作作品可以激发建筑师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建筑的形式美、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
例如,古代希腊的建筑借鉴了雕塑艺术的原则,使得建筑具有了优雅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
而现代建筑也常常受到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启发,使得建筑的设计更加富有创意和个性化。
建筑也为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建筑作为艺术品的载体,能够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和展示的空间。
博物馆、画廊、剧院等建筑物是艺术作品展览和表演的场所,它们的设计和布局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作品与建筑的结合,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例如,法国卢浮宫的建筑设计既体现了古典的建筑风格,又为艺术品的陈列提供了优雅和恰当的环境。
艺术和建筑的结合还能够推动彼此的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艺术的引入能够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创造出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同时,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也能为艺术作品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展示条件。
艺术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使得建筑设计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强调独特性和创新性,从而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除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还可以通过装饰和雕塑等形式,为建筑增添美感和艺术氛围。
建筑物的立面和室内空间的装饰往往需要艺术家的参与,通过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运用,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和富有个性。
例如,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采用了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使得整个建筑具有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艺术感。
艺术与建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艺术为建筑提供了设计的灵感和创作的方向,同时建筑也为艺术提供了展示和表演的平台。
艺术与建筑的结合推动了彼此的发展,并为人们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

建筑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作者:程忠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摘要:艺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决定性因素和作用。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艺术是指导建筑工程整体性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衡量设计工作水平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于建筑设计要求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追求建筑的形式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是对建筑设计的更高要求。
建筑设计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建筑设计艺术是建筑设计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是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建筑设计;艺术;关系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一、建筑设计传统的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建筑施工,其主要是通过工程的承包者以户主的需求为依据,同时加入自己的经验和创造性来进行设计,随着这种设计艺术的积累和沉淀,建筑设计逐渐向着文化艺术的方向发展,形成一门极具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往往也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
因此,设计人员在制定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加强对细节设计施工的重视,同时要做好充足的应对施工问题、突发事故的措施,而且要在设计图纸上对其进行标注。
从大范围来说,建筑设计包含了建筑设计中的所有设计内容,比如建筑结构、给排水设计、消防设计、供暖设计、园林设计等等。
这就要求所有人员积极的进行配合和合作。
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人认为人才是主导者,对环境起着主导作用,也有人认为环境才是主导者,其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实人与环境是辩证存在的关系,刺激与效应是两者的关系的主要体现形式。
效应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人的需求,而人类的需求则是通过其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刺激与效应是辩证存在的。
建筑设计就是在满足其自身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风格独特等需求的同时有效的和其所处的环境、地域文化、城市发展规划等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独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所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社会、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艺术设计具有三种不同的风格形式,一是传统风格,二是现代风格,三是混合型风格。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浅析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浅析摘要:从古至今,中外建筑史也是一部艺术史,建筑是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
本文阐述了如何看待建筑艺术,从艺术的视角分析建筑美学的规律,并基于某现代建筑的设计分析建筑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建筑;功能;艺术;引言建筑是一种唯美的艺术,黑格尔认为建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艺术品,他解释了建筑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
设计师按照自身对美学和科学规律的认识,将不同的性状、形状的构件组织成有艺术韵律的建筑。
建筑物就犹如一首完美的歌曲,在歌颂着文明的起源,建筑物立面图上的门窗是这首歌曲里跳跃的音符,在婉转地表达着设计师们的情感。
建筑物显然不是单纯地凝固而单板的,建筑物功能与艺术的存在,使之具有了高层次的精神张力。
建筑艺术的存在而使得建筑物呈现给人们四维空间的拓扑结构,在人们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与鉴赏中,古老建筑会焕发出新时代的价值。
1建筑艺术概述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
体现为城乡建筑环境、各种类型房屋、陵墓、园林、建筑小品和某些纪念性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总体和个别设计、风格、艺术价值,也指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和手法。
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
建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建筑是泛指人类活动所需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它是结合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的一大艺术创作活动。
建筑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改善物质生活环境的初衷,追求居住环境与生产活动空间环境的的需求。
建筑立体通过建筑群体的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而形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建筑艺术还是一种通过建筑物的装饰、雕刻、绘画等不同方面的艺术形式组成的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
浅谈建筑学专业建筑与艺术的联系

浅谈建筑学专业建筑与艺术的联系摘要:通过在建筑学专业学生阶段学习的经验,提出艺术表现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结合建筑史学相关知识分析了艺术在建筑不同时期的特征,同时切合实际说明了艺术赏析对建筑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术;建筑;学生;设计语汇1.学生时代对建筑学的领悟艺术与建筑有很大的联系,当然很难用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每个细节,笔者主要从学生时代谈谈艺术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初步课上就学过建筑三要素:坚固、使用、美观。
很显然美观这项说明了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都离不开美学的支持,不管是古建筑还是现代建筑,这都与艺术的表现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不难发现艺术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不同风格的脚印。
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是不同的艺术风格,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
作为建筑学的学生,由于课程安排以及自身之前对艺术的了解等原因,大部分了解到的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都是从学习不同时期建筑开始的。
2.中国传统建筑与美学联系中国的古典建筑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亲如兄弟,他们都受到了当时盛行的各大家主流思想的影响,当然宫廷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
古时的南方的地方性建筑主要受当时北方的宫廷建筑影响,纷纷效仿,当然都不敢超越等级的限制。
回到美术领域,盛行的应该也是宫廷画派,像那些民间画派和文人画派估计受它的影响就像宫廷建筑之于其他建筑一样,这同样也反映在文学上面,似乎古时候的文人都喜欢沾上绘画这个喜好。
朝代的更替,建筑的变革,字体的演变等等,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之间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的。
说到园林建筑,与绘画一样反映平民与贵族、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美学观念。
以中国的古典园林为例,中国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差异,就是文人墨客与皇家贵族两种文化群体的心理差异。
可以感受到儒雅的书卷气息和富丽的贵族气息之间的不同。
但它们又同是中国园林,同样显得自然相亲、天人合一,讲究步移景异,只有一步步游完整个园子,才能体会匠心之苦。
浅析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浅析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摘要:建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本文从建筑技术与艺术关系着手,浅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体现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联系与区别【Abstract】:Architecture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to a certain stage.It is both a technology and an art.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al art are not only related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and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art,analyzes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and reflect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al art.【Key words】:architectural technology;architectural art;Contact and difference1 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含义法国美学理论家唐·昂格列可曾说:“建筑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
论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相互关系

・ 1 7 9 ・
论建筑设 计与艺 术文化 的相互关系
文春红 张 鹏
( 大庆 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0 0 物 中, 不少建筑物的建筑外在 形式和 结构上都渗透 着艺术文化 。纵观我 国古代的建筑设计 , 每 个朝代 的建 筑物在建筑形 态上都与其他朝代有着明显的不 同之处 , 这是 因为每个朝代所 崇尚的艺术文化 不 同所致。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 它可以 反 映 出不 同时期的 艺术文化和建筑设计的风格 , 正是 因为有 了它的存在 , 艺术文化才可更好的被保 留和传承 下来。建筑是反 映艺术文化 的载体 , 反过 来, 艺术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起 着一定的决定性 作用。主要就 建筑设计和 艺术文化之 间的相互关系作主要论述 。
大规模 的生产创造 了繁荣 的经 济 , 使得人们 生活水平有 了翻天 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提前拟定好 , 并且用 图纸 和文 善 , 件 等书面形 式将 其绘 制和表达 出来 , 即绘 制建筑的设计 图纸 。在建 覆 地的变化 ,这就促使人们在生 活中对其环节要 求不断更新 和创 筑 的施工 和使用过程 中 , 如 果发生设计 图纸 中的类似 问题时 , 其 处 新 ,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 中人们不断的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体制和 理 方式将参考设 计图纸中拟定的措施进 行解 决。 方式 , 为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建筑 物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 基础依据 。 2 .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 筑设 计中的“ 设计 ” 二字 , 在早期 时候是用来 区分绘 画和实 用 美术 的。1 9 世纪 的“ 设计” 与现在 的“ 图案” 是 同一个意思 , 即带有标 绿 色植物 的季节性 变化和易修 剪的特点使 其在 营造建筑外 部 志性的装饰图样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 “ 设计 ” 的概念渐渐沾染 上 空间环境 中成 为必不可少 的要素之一 。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 了艺术 性的东西 , 并且还具有 了一定 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 。现在 是 空间环境不仅 同建筑形象有关 ,而且同建筑 室外 绿化景观 密切相 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 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 。生 建 筑设 计主要由三个 方面构成 : 文化艺术 、 科学技术 和经济价值 。 它 关 , 其 实就是 指“ 设计者 的构思—— 建筑 的施 工建造——建筑物 的使用 长环境和 民族 文化 喜好的不 同使各 地域 的 自然植 物景观呈 现出巨 价 值” 这一完整 的 , 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大的差异 , 而建筑 与周 围 自然环境 的结 合 , 不仅反 映了人 与 自然的 和谐关 系 , 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 。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 1 . 2 艺 术 文化 的概 述 所谓 艺术 , 其意思可 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 一是精神层面 , 艺术 来人 们生活方 式 、 审美 取 向的 日渐趋 同 , 使建筑风 格的 同化 现象不 是 隶属于文 化范畴 内的一个 特殊领域 , 它是类 似宗教 、 伦理 等相关 可避免 , 但迥异的建筑 室内外 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 的文化 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是活动过程的层面 , 在这个层面 , 一 的人 文视 觉景观 , 这种不易消融 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 般认 为艺术 就是 艺术 家的创造活动 , 即艺术家创造艺术作 品的创 造 市最不易磨灭 的印记 。 3 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渗透 的关 系 过程 。 三是活动结果层面 , 这个层面 的艺术含义最容易理解 , 认 为艺 术 就是指艺术 作品 , 即生活 中客观存在 的、 具有 一定价值 的艺术作 艺 术文化在建 筑工程设 计 中其 主要价值体 现在文 化与物质 之 品。艺 术是人类 审美的一种 , 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核心环节。 间的关系之 中 , 可 以说在 建筑工程 的施 工之中 , 文 化与物质 紧密相 事 实上 , 艺术是人 类的一种情感 活动 , 而艺 术文化是 指人类 的 关 , 其继承 了传统结构设计模 式的同时要以 目前人们生活需求的物 种情感文 化。 前者是人类的一时之感 , 是一种生命 的启示 , 主要 目 质文化 紧密相连 , 在以文化 物质水平为基础进行控制与完善 。 的是为 了提 高人类 的生命 质量 。而后者则是在前者 的基础 上 , 通过 在新 世纪 以来 , 信 息技术 和科 学技术得 到飞跃发 展 , 以现代 建 这就为 提高人类对 美的评估 和欣 赏能力 , 完 善人类 人格和充实文化 品格 的 筑工程体 系为依据 的建筑模式和方法得到迅速 的发展流程 , 种学科 。 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和体系的更新改变提供 了基础与平 台, 在设计中 1 . 3 艺 术 文 化 和文 化 艺 术 的 区别 通过改变传统美学概念 , 以智能 化技术要 求和手段对 目前建 筑设 计 文 化艺术是指 以文化为 主要研 究对象 的艺术 , 简称 “ 文 艺” , 它 提 供 了 良好 基 础 依 据 。 的着重 点是 艺术 。且 它是较 为具象 的一种文化价值 的表现形式 , 比 结束 语 如: 文章 、 书画等 。 文化 艺术 中所表现 出来 的思想是很直观 、 直接的。 在 日益严重 的生态危机背景下 , 作 为一个 走在最前列 的建筑 行 艺术文化则是指隶属 于艺术领域 内的文化 , 它的着重点是 文化 。 业, 生态环境 的创造有着重要 意义。城市是人类文 明发展 的重要标 2 建筑 设计 与艺术文化的关系 志, 而建筑是城 市的灵魂 , 高贵 的灵魂 , 所 以必须 具有高 尚的建筑 。 在现存 的古老 的建筑形态 中 , 几乎所有建筑物 在外观形式和其 衡量一个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和环境塑造 。 内部结构上都渗透着一定 的艺术文化 。 不 同时代 的建筑师将其时代 所 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文化融人到建筑设计 当中 , 通过客 观存 在的建 筑形 态将其 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文化遗 留和传 承下来 , 为后世人 了 解 和考证古代文化提供了最为关键的证据。 在建筑工程的设 计过程 中, 艺 术文化 的价 值主要体 现在文与质 的相互 结合 中 , 文 化价值是 指建筑形态传承 了古 老的结构设计 模式 , 物 质价值是指其建筑规模
美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

美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美术与建筑设计作为两个互相关联的领域,相互借鉴并相互影响。
美术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画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和传递艺术家的想法和情感。
而建筑设计是将创造性的想法转化为实际建筑物的过程,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环境。
本文将探讨美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互补。
篇章一:美术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借鉴美术与建筑设计在理念和技术上都能相互借鉴。
美术作品中的构图、对比、色彩运用和材质等元素,都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灵感。
建筑设计师可以从美术作品中学习到如何组织空间、表达情感、塑造形状等方面的技巧。
比如,画面中的对比可以通过建筑外立面的材质和形状呈现出来,色彩的运用可以为建筑带来视觉冲击力。
同时,美术作品中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可以为建筑设计师提供创新的思路和观念。
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也可以为美术作品提供创作的基础。
建筑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载体,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
建筑设计师通过对空间和结构的探索,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这些建筑作品可以成为美术家们绘画的对象,他们可以从建筑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建筑特色的艺术作品。
比如,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描绘出建筑的线条和体量,将建筑表现在画布上,以此来传达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和意义。
篇章二:美术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影响美术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不仅仅停留在外观上,更深入地影响了它们的理念和实践。
美术作品中的抽象和表现主义等艺术派别,对建筑设计界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艺术派别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表达,注重创新和突破传统的限制。
建筑设计师受到美术作品的启发,开始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的建筑作品。
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也影响了美术作品的发展。
建筑师们通过对材料和结构的研究,推动了美术领域的创新。
比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无疑为艺术家创作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艺术家可以通过这些新材料和技术,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科技感的艺术作品。
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具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而与之紧密相关的是艺术设计。
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常常被人们讨论和探索,这是一个既有广泛共识又存在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从多个角度展示这两者如何互相影响和相得益彰。
首先,建筑与艺术设计的联系可以通过审美和美学的角度来分析。
建筑作为一个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实用的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艺术设计在建筑中充分体现,它可以通过建筑外观的设计、材质的选择、空间布局的规划等方面,为建筑注入艺术的灵魂。
无论是古代的希腊神庙、文艺复兴时期的宏伟教堂,还是现代的摩天大楼和博物馆,都在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中展示出无限魅力。
其次,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还可以从功能性和创意性的角度来观察。
建筑是实现各种功能需求的载体,艺术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创意实现更好的功能性。
艺术设计可以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如遮阳、通风、采光等,以及人们的舒适和使用体验。
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符合功能需求,还要体现设计师的创新理念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艺术设计的创意性和建筑的实用性相得益彰,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
此外,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还可以从社会角度来分析。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将建筑塑造成为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艺术品,进而形成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
这些建筑和景观不仅仅给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成为城市的象征和吸引力。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等都成为了代表城市的重要标志。
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使得城市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最后,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还体现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艺术设计在建筑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将艺术与建筑相结合,通过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创新,使建筑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增加审美价值。
艺术设计的灵感和创意促进了建筑在环境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艺术包括的门类很多,建筑属于艺术范畴中的造型艺术,随着历史事件的更迭,建筑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形式,建筑和艺术是互为关联,是不可孤立的。
【标签】艺术;建筑;关系
1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plastic arts)艺术形态之一。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
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
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空间物质形式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它的造型性。
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
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
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
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和拘留在平面空间中创造着或平面感或立体感的二度形象;在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艺术家们则用泥土、木石、金属为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三度形象。
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的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历史和审美蕴涵。
2 建筑
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
3 两者之间关系
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建筑艺术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3.1 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
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
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
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建筑艺术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
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
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
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
没有一個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
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不看戏剧,不欣赏画展,不读小说,但却不可能不住住宅,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
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是在于它的耐久性。
3.2 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在空间里塑造的永远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
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
就建筑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
天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万里长城本来是民族交往的障碍,是刀光剑影的战争产物,现在却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闻名世界的游览圣地。
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
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物质实体,是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一种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建筑艺术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人们很难具体描述一个建筑形象的具体情节内容。
所表现的时代的、民族的精神也是不明确、不具体的,是空泛的、朦胧的。
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绘画、雕塑那样细腻地描摹,再现现实;更不能像小说、戏剧、电影那样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反映广阔的生活图景。
正因如此,建筑艺术常用象征、隐喻、模拟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
比如,古希腊曾有人认为人体各部分都体现着理想的美,故而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多立安柱式建筑就以粗壮狂放的线条,形象地模拟了男子挺拔雄健的体形特征;而安奥尼柱式建筑则以柔和精细的线条,形象地模拟了女子娴雅柔美的体形特征。
近代纽约航空港的TWA 公司,则用典型的象征主义手法,建成了一座外形像展翅欲飞的大鸟的候机大楼。
巴黎明星广场上的凯旋门,建造的初衷,则是象征了拿破仑一世军威、强权、傲世的特点。
北京的天坛公园的双环亭、南京天王府的双亭,则象征了亲密无间的挚友关系。
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构成了它的又一审美特征。
3.3 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它要占据一定长、宽、高的位置。
那么,我们在一定的视点上,不可能一下子看到全体,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面。
比如,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三个面。
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
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
即是说,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在各个位置,从远而近,从外而内,从上到下,从前而后,围绕建筑走遍,建筑艺术才能获得完整的感觉。
如果是一个建筑群体,那就更复杂,更需我们不断地变换观赏位置。
人们就是在这种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
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房子搬家、桥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原来的效果不复存在,后来的又出现新的审美效果。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是置于埃及这广阔无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东北大森林,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
又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必须是在中世纪狭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显示飞腾向上的气势,如果放到宽阔的大街上或者林立的摩天大楼中间,就很难设想是什么景象了。
再如,济南火车站的尖顶钟楼和穹形的建筑物,当年也许是十分气派和别具特色的,而今天,在旁边那些大楼和烟囱的对比下,就很难看出当年的气派和特色。
由此可见,正是这种空间的延续性和环境的特定性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又一个审美特征。